第2章 磁共振成像
医学影像学:磁共振成像
医学影像学: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利用人体组织对强磁场和无损伤的无线电频率的响应,能够产生高分辨率、三维的解剖图像。
本文将探讨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
一、原理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基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现象。
当人体置于强大的静磁场中时,原子核的旋转轴将迅速与磁场方向保持平行或反平行。
通过加入辅助脉冲和梯度场,磁共振发生。
检测到的共振信号被计算机处理后,可以生成详细的图像。
二、应用磁共振成像在医学诊断领域有广泛应用。
首先,MRI能够提供非侵入性、无辐射的图像,使得医生和病人都受益。
其次,MRI可以对人体内部器官进行精确的观察,如头部、脊柱和关节。
此外,MRI对于肿瘤、损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检测和评估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头部MRI头部MRI是磁共振成像在神经学领域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它非常适合检测脑部结构和功能异常,如肿瘤、中风和多发性硬化症。
通过MRI,医生可以观察到大脑的解剖结构、血液循环和信号传递路径,从而更好地指导治疗决策。
2. 胸部和腹部MRI胸部和腹部MRI常用于检测肿瘤、感染和炎症等病变。
通过MRI的高分辨率图像,医生可以评估胸部和腹部器官的功能和健康状况,如心脏、肺部、肝脏和肾脏。
3. 骨骼MRI骨骼MRI是诊断骨骼疾病和损伤的重要工具。
它能够显示骨骼和关节的解剖结构以及软组织的异常情况,如断裂、骨折、骨肿瘤和关节炎。
骨骼MRI还能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严重性和指导治疗。
三、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磁共振成像技术不断发展。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清晰度图像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将实现更高分辨率和更清晰的图像。
这将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检测和诊断疾病,以及更好地指导治疗。
2. 功能性MRI功能性MRI(Functional MRI,fMRI)是MRI的一个重要分支,用于评估患者的大脑功能活动。
《磁共振成像》课件
缺点
• 扫描时间较长 • 设备和维护成本较高 • 对金属患者和患有心脏起搏器等设备的
患者不适用
结语
磁共振成像在医学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 的工具。我们期待磁共振成像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3
频率编码
4
使用不同的频率编码来识别不同的组
织类型。
5
重建图像
6
通过计算和处理信号数据,将图像重 建出来。
静态磁场
通过产生强大的静态磁场对人体进行 磁化。
感应信号
检测和记录由磁共振现象引发的细微 信号。
空间编码
通过空间编码技术将信号对应到具体 的图像位置。
磁共振成像的应用
临床应用
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
《磁共振成像》PPT课件
# 磁共振成像PPT课件 ## 一、概述 -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获取人体内部的详细图像。 - 本课件将介绍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发展前景以及与其他影像学的对比。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步骤
1
平行磁场
2
施加额外的平行磁场来磁化人体组织。
1 磁共振成像并发症
2 安全风险
虽然磁共振成像是一项相对安全的检查技 术,但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过敏反 应或晕厥。
由于磁共振成像使用强大的磁场,对于携 带金属和电子设备的患者,可能存在引起 伤害的安全风险。
磁共振成像与其他影像学对比
优点
• 无辐射,对人体无害 • 能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 • 可以观察软组织和细节
科学研究
磁共振成像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帮助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
磁共振成像物理学基础
13 2021/7/15
纵向驰豫(自旋-晶格驰豫)
纵向驰豫时间也叫 T1时间
纵向磁距恢复到原 来的63%时所需的
时间为T1时间
14 2021/7/15
横向驰豫(自旋-自旋驰豫)
横向驰豫时间也叫T2 时间横向磁Biblioteka 减少到最大值 的37%时所需的时间为
T2时间
15 2021/7/15
通常生物组织的T1值大于T2值 T1大约为300-2000毫秒,T2大约为30-150毫秒
B. Bloch和Damadian A.T1、T2
γ为磁旋比 A.无外加磁场时,原子核的磁矩方向是随机
1,纵向驰豫(自旋-晶格驰豫)
2,横向驰豫(自旋-自旋驰豫) D.Bloch和Purcell
2、每次回波检测到的MR信号放入K空间的不同位置上, K空间中每一点的信号都来自整个激发层面。
纵向驰豫磁距分量设为MZ 横向驰豫磁距分量设为MXY
管的结构 任意层面成像 无电离辐射 可检查代谢物或功能成像等等
5 2021/7/15
磁共振成像的局限性:
成像速度相对较慢 禁忌症较多(起搏器,植入性支架,幽闭恐惧症
等)
对钙化灶和骨皮质不够敏感,对肺的检 查也较差
图像易受多种伪影影响 定量诊断难
6 2021/7/15
原子核共振特性
A.横向磁化矢量完全衰减所需要的时间 B.横向磁化矢量从最大值达到63%所需要
的时间 C.横向磁化矢量从最大值达到50%所需要
的时间 D.横向磁化矢量从最大值达到37%所需要
的时间 E.横向磁化矢量完全散相所需要的时间
28 2021/7/15
例题: MRI信号的空间定位,必须 具有:
A.选层梯度 B.频率编码梯度 C.相位编码梯度 D.RF脉冲 E.以上所有选项
磁共振成像基本知识PPT课件
波谱成像(Spectroscopic Imaging):通过分析组 织中的化学成分来提供分子层面的信息,有助于肿瘤 和代谢性疾病的诊断。
靶向成像(Targeted Imaging):通过使用特异性 标记的分子探针,对特定分子或细胞进行成像,为个 性化医疗和精准诊断提供了可能。
04 磁共振成像应用
医学诊断
成本与普及
磁共振成像设备成本较高,限制了其 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未来需要降 低设备成本,提高可及性。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利用组织磁敏感性 的差异进行成像,能够显示脑部微出血、铁沉积等病理变化。
分子成像技术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 CEST):利用特定频率的射频 脉冲来检测组织中特定化学物质的变化,对肿瘤和炎 症等疾病的诊断具有潜在价值。
。
快速扫描技术
研究更快的扫描序列和算法,缩短 成像时间,提高检查效率,减轻患 者长时间处于扫描腔内的压力。
多模态成像融合
结合磁共振成像与其他影像技术( 如CT、PET等),实现多模态成像 融合,提供更全面的医学影像信息 。
新应用活动和功能连接,深入 了解神经系统和认知科学领域。
磁共振成像的优势与局限性
高软组织分辨率
MRI对软组织结构有高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脑、关节、肌 肉等组织的细微结构。
无骨伪影干扰
MRI不受骨骼的影响,能够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的结构。
磁共振成像的优势与局限性
01
02
03
检查时间长
由于MRI需要采集大量数 据,检查时间相对较长。
金属植入物限制
磁共振成像剖析课件
计算机系统
数据采集
系统集成
负责控制硬件设备,采集原始数据。
将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集成,实现磁 共振成像的整体运行。
数据处理
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重建和后处 理,生成图像。
03
磁共振成像的扫描序列
常规扫描序列
T1加权成像
01
主要用于视察解剖结构和组织对照度,对病变检出和定位有重
要价值。
T2加权成像
然而,磁共振成像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检查时间 长、对金属物体敏锐、对钙化灶和蔼体显示不佳等。此外 ,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加强成像,这需要使用造影剂,可 能会引起过敏反应或肾损伤等副作用。
02
磁共振成像的硬件设备
磁体系统
01
02
03
磁体类型
超导磁体、永磁磁体和常 导磁体等。
磁场强度
磁场强度决定了成像的分 辨率和可检测的原子核类 型。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 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 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
疗效评估
利用磁共振成像对治疗 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评 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 的生存率。
科研领域探索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新技术研发
不断探索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和方法,推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持续发展
。
02
磁体设计
磁体的形状和大小会影响 成像的视野和空间分辨率 。
梯度系统
梯度磁场
用于产生不同方向的磁场 ,以实现空间定位。
梯度强度
决定了成像的分辨率和扫 描速度。
梯度切换速度
影响图像重建的速度和质 量。
射频系统
发射器
产生射频脉冲,激发原子核产生信号。
磁共振成像基本概念
存储和传输: 将生成的图像 存储在计算机 中,并通过网 络传输到其他
设备或系统
04
磁共振成像的序列
脉冲序列的概念
脉冲序列定义
脉冲序列分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脉冲序列组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脉冲序列特点
脉冲序列的组成
梯度磁场:用于空间定位
射频脉冲:用于激发氢原子 核
接收线圈:用于检测信号
数字转换器:将接收到的信 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梯度系统
梯度线圈:用于 产生梯度磁场
梯度控制器:控 制梯度线圈的电 流大小和方向
梯度放大器:放 大梯度线圈产生 的梯度磁场
梯度切换率:表 示梯度磁场变化 的速度
计算机系统
硬件:包括计 算机、磁体、 梯度放大器和
梯度线圈等
软件:用于控 制和操作磁共
振成像系统
图像处理:将 采集到的原始 数据进行处理, 生成高质量的
无电离辐射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 检查方法
不会产生电离辐射,对人体无 害
可以多次重复检查,不会对组 织造成损伤
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孕妇、 儿童等,也可以放心使用
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特异性
磁共振成像(MRI)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特异性 MRI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关节疾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比,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某些情况下,MRI甚至可以取代病理活检,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 进步,磁共振成像的软组织
分辨力将进一步提高
多方位成像
定义:通过改变磁场方向和射频脉冲序列,获取不同角度的成像数据 优势: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组织结构,提高诊断准确性 实现方式:采用三维成像技术,通过连续采集不同角度的图像数据 应用范围:适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如脑部疾病、关节疾病等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详解演示文稿
接受线圈能够检测到的是旋转的宏观横向磁化矢量,因为 旋转的宏观横向磁化矢量可以切割接收线圈产生电信号。
当前第23页\共有58页\编于星期五\20点
MR 只能采集旋转的横向磁化矢量
N
S
MR不能检测到纵向磁化矢量,但能检测到旋转的横向磁化矢量
当前第24页\共有58页\编于星期五\20点
当前第25页\共有58页\编于星期五\20点
进入主磁场后人体被 磁化了,产生纵向宏 观磁化矢量
不同的组织由于氢质 子含量的不同,宏观 磁化矢量也不同
磁共振不能检测出纵 向磁化矢量
小结
进入主磁场后,质子自旋产生的核磁
与主磁场相互作用发生进动
进动使每个质子的核磁存在方向稳定的纵向 磁化分矢量和旋转的横向磁化分矢量
由于相位不同,只有宏观纵向磁化矢量产生, 并无宏观横向磁化矢量产生
当前第22页\共有58页\编于星期五\20点
某一组织(或体素)产生的宏观矢量的大小与其含有 的质子数有关,质子含量越高则产生宏观纵向磁化矢 量越大。
产生核磁
当前第6页\共有58页\编于星期五\20点
用于人体MRI的为1H(氢质子),原因有:
1、1H的磁化率很高; 2、1H占人体原子的绝大多数。
通常所指的MRI为氢质子的MR图像。
当前第7页\共有58页\编于星期五\20点
人体元素
1H
14N
31P
13C 23Na
39K 17O 2H
19F
氢 质 子 多
氢 质 子 少
当前第33页\共有58页\编于星期五\20点
磁共振成像(MRI)
射频发射器与MR信号接收器为射频系统, 主要由线圈组成。射频发射器是为了产生 不同的脉冲序列,以激发体内氢原子核, 产生MR信号。射频发射器很像一个短波发 射台及发射天线,向人体发射脉冲,人体 内氢原子核相当一台收音机接收脉冲。脉 冲停止发射后,人体氢原子核变成一个短 波发射台而MR信号接受器则成为一台收音 机接收MR信号。
质子吸收RF脉冲的能量,由低能级(指向上) 跃迁到高能级(指向下)。指向下质子抵消了 指向上质子的磁力,于是纵向磁化减小。 与此同时,RF脉冲还使进动的质子不再 处于不同的相位,而作同步、同速运动,即 处于同相位(inphase)。这样,质子在同一时 间指向同一方向,其磁矢量也在该方向叠
加起来,于是出现横向磁化
附:名词解释
晶格: MRI中原子核周围的 环境称为晶格。
平衡态:质子在温度 与磁场强度不变的情 况下充分磁化后,磁 化矢量保持衡定,这 种稳定状态为平衡态。 激发态:质子吸收能 量(RF)后的不稳定状 态为激发态。
四、病人(质子)进入外加磁场时 会发生什么情况
1、质子在正常情况下是 随意排列的 (杂乱无章),宏观磁化 矢量和为零. “自由态” 2、质子进入外加磁场时 会发生二种情况:顺、 逆外加磁场的方向。(磁
脉冲序列
如何获得选定层面中各种组织的T1、T2或 Pd的差别,从而得到不同的MRI图像,首先 要了解脉冲序列。
施加RF脉冲后,纵向磁化减小、消失, 横向磁化出现。使纵向磁化倾斜900脉冲为 900脉冲,而倾斜1800的脉冲则为1800脉冲。 施加900脉冲,等待一定时间,施加第二个 900脉冲或1800脉冲,这种连续施加脉冲为脉 冲序列。
原子核由中子与质子组成,但氢核只有一个质 子,没有中子。在人体内氢核丰富,而且用它进 行MRI的成像效果最好。因此,当前MRI都用氢核 或质子来成像。质子有自己的磁场,是一个小磁 体。 人体进入外磁场前,质子排列杂乱无章, 放人外磁场中,则呈有序排列。质子作为小磁体, 同外磁场磁力线呈平行和反平行的方向排列。平 行于外磁场磁力线的质子处于低能级状态,数目 略多。反平行于外磁场的质子则处于高能级状态。
什么是磁共振成像
什么是磁共振成像在现代医学领域,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已经成为了一种极为重要的诊断工具。
它能够为医生提供人体内部结构和组织的详细信息,帮助诊断各种疾病。
那究竟什么是磁共振成像呢?简单来说,磁共振成像就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图像的技术。
我们都知道,人体是由无数的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其中氢原子在人体内的含量非常丰富,尤其是在水和脂肪中。
而磁共振成像主要就是针对人体内的氢原子进行探测和成像。
当我们被放入磁共振成像的机器中时,机器会产生一个强大的磁场。
这个磁场比地球磁场要强成千上万倍。
在这样的强磁场中,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就像一个个小磁针,会按照磁场的方向排列。
然后,机器会发射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这些无线电波会打乱氢原子核的排列。
当无线电波停止后,氢原子核会逐渐回到原来的排列状态,并释放出能量。
这些能量会被机器接收并转化为图像信号。
那么,磁共振成像有什么独特的优势呢?首先,它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非常高。
与传统的 X 光和 CT 检查相比,MRI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肌肉、韧带、神经、血管等软组织的结构和病变。
这对于诊断脑部疾病、脊椎疾病、关节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MRI 没有辐射危害。
X 光和 CT 检查都是通过 X 射线来成像的,而 X 射线具有一定的辐射性。
长期或多次接受这些检查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损害。
而 MRI 则完全依靠磁场和无线电波,不会产生辐射,因此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来说,是一种更为安全的检查方式。
再者,MRI 可以多方位、多层面成像。
它不仅可以像 X 光和 CT 那样进行横断面成像,还可以进行冠状面、矢状面以及任意角度的成像,从而更全面地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然而,磁共振成像也并非完美无缺。
它的检查时间相对较长,一个部位的检查可能需要十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这对于一些病情危急或难以长时间保持静止的患者来说可能不太适用。
磁共振成像
•幽闭恐惧症患者不适于此项检查,对他们而言,身处核磁共 振成像机器中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体验。
3.临床应用
3.1 优势
(1)无电离辐射危害; (2)多方位成像(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和任意斜面); (3)显示解剖细节更好; (4)对组织结构的细微病理变化更敏感(如骨髓浸润,非移位
性轻微骨折,脑水肿等); (5)通过信号可确定组织类型(如脂肪,血液和水); (6)软组织分辨率高、对比好。
➢ 曾用名: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体层成像、核磁共振 CT等;日本学者提出去掉“核”字,称为“磁共振成 像”,该提法被采纳。
➢ 学术成就:几十年期间(1952~2003),MRI相关研究 已在物理、化学、生理学/医学3领域、6获诺贝尔奖。
1.2 MRI设备构成
➢ 由磁体系统、梯度磁场系统、射频系统、计算机系统及其它辅 助设备构成。
2.2 检查前询问及பைடு நூலகம்查
(3)对体内有金属弹片、术后银夹,金属内固定板、假关节等 的患者,MRI检查要持慎重态度,必需检查时要严密观察,患者 如有局部不适,应立即中止检查。 ✓金属异物在高磁场中发生移动可致邻近大血管和重要组织损 伤,如眼睛内的金属片移动可导致患者眼睛受伤甚至失明; ✓磁场可使动脉瘤夹、金属支架移位,导致它们所修补的动脉 发生破裂(材质不同影响不同,不锈钢材质的危险较大,镍钛合 金相对较安全)。 ✓有些假牙也具有铁磁性,如允许尽量摘掉后再行检查; ✓大多数整形外科植入品,即使属于铁磁性,一般也不会出现 问题,因为它们已经牢牢嵌入到骨骼中。 ✓体内多数部位的金属不会引发问题:在体内时间达到数周(>6 周) 即可形成足够多的疤痕组织使其固定在原位。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PPT课件
射频脉冲与磁化矢量
射频脉冲
向样品发射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磁化矢量发生旋 转。
磁化矢量旋转
射频脉冲使磁化矢量从一个静息态旋转到另一态,产 生能量变化。
信号的产生
磁化矢量回到静息态时释放能量,被探测器接收并转 换为可测信号。
信号的接收与处理
接收线圈
环绕在样品周围的接收线圈用于接收磁共振信号。
信号处理
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技术使用大于或等于7 特斯拉(T)的磁场进行成像。超高场强设 备在图像质量和分辨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能够提供更深入的生理和病理信息,有助于 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
功能与分子影像学在技术利用磁场变化 来研究大脑和其他器官的功能活动。通过测 量血液氧合状态的变化,fMRI可以揭示大脑 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活动模式。此外,fMRI 还可以用于研究其他器官的功能和疾病进程。
射频电磁场安全
射频电磁场是磁共振成像过程中产生的另一种能量形式, 需要确保其强度符合国际和国家安全标准,避免对患者的 健康造成潜在影响。
热安全
在磁共振成像过程中,设备会向人体发射射频脉冲,这些 脉冲会产生热量。因此,需要监测和限制患者的体温升高, 确保热安全。
磁共振成像质量控制
01
图像分辨率
图像分辨率是磁共振成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参数优化
根据不同的扫描目标和需求,优化扫描序列中的参数,如磁场强度、射频脉冲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等,以提高图像 质量和分辨率。
04
磁共振成像设备
磁体系统
01
02
03
磁体类型
超导磁体、永磁磁体和常 导磁体等。
磁场强度
磁场强度决定了成像质量, 通常在0.5-3.0特斯拉之间。
磁共振成像原理课件
磁共振成像可以无创地提供高 分辨率、高对照度的解剖结构 和功能信息。
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
原子核磁矩
磁场梯度
原子核具有磁矩,当它们被置于外加 磁场中时,磁矩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 用而产生偏转。
磁场梯度用于空间定位,通过改变磁 场强度,可以控制共振信号的采集位 置。
射频脉冲
射频脉冲用于激发原子核产生共振, 当射频脉冲撤除后,原子核释放能量 回到平衡态,产生可测量的共振信号 。
便携式磁共振成像
总结词
便携式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移动性强、操作简便等优 点,为临床诊断和急救等场景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影像 检查手段。
详细描述
便携式磁共振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医学影 像技术。与传统的磁共振成像技术相比,便携式磁共振 成像具有移动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能够快速地到达 患者身边,为临床诊断和急救等场景提供更加便利的影 像检查手段。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 不断拓展,便携式磁共振成像技术有望在家庭医疗、野 外急救、灾害救援等多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 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磁敏锐加权成像(SWI)
利用不同组织间的磁敏锐差异,提高对出血和微出血灶的检测。
分子成像技术
波谱成像(Spectroscopy)
检测组织代谢产物,反应组织代谢状态,用于肿瘤诊断。
免疫成像
利用特异性抗体标记肿瘤细胞,实现肿瘤的靶向成像,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评估 。
基因表达成像
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情况,反应基因调控和疾病进程,为个性化治疗提供根据。
05
磁共振成像的未来发展
高场强磁共振成像
总结词
高场强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准 确的定量分析,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 制定。
磁共振成像(MRI)解剖
磁共振成像参数
论
TR值—重复时间 Repetition Time, TR TE值—回波时间 Echo Time, TE
第一章 总
磁共振成像参数
T1值:纵向弛豫时间 T1WI: 重点显示组织T1值 的图像称为T1WI T1 Weighted Imaging 短TR(TR<500ms) 短TE(TE<30ms)
磁共振成像说明书
磁共振成像说明书[说明书开头]尊敬的用户,感谢您选择使用我们的磁共振成像设备。
本说明书将为您提供详细的使用指南和操作方法,以确保您能正确、安全地操作设备,并获得准确的成像结果。
[第一章 - 仪器概述]1.1 设备介绍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通过利用身体组织中的水素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创建具有高对比度和解剖细节的图像。
1.2 仪器组成我们的磁共振成像设备由主磁场系统、梯度系统、射频系统、计算机系统和控制系统等主要部件组成。
1.3 技术特点我们的设备采用先进的超导磁体技术,具有较高的主磁场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梯度系统和射频系统的优化设计,可提供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成像速度。
[第二章 - 安全须知]2.1 设备安全操作为了保障您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请务必遵守以下安全须知:- 在操作MRI设备前,务必完成相关的培训并获得合格的操作证书。
- 操作人员应佩戴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装备,包括磁场屏蔽服和手套等。
- 禁止携带磁性物品和金属物品进入MRI室内,以避免可能的伤害。
- 在进行磁共振成像时,确保患者身上没有植入或携带可受磁作用的医疗器械,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等。
- 在紧急情况下,立即关闭磁场和射频系统,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2.2 设备维护与保养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和成像质量,建议您按照以下建议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 定期检查和校正磁场强度和均匀性,以保证成像的准确性。
- 定期清洁设备外壳和操作控制面板,以保持设备的整洁和仪器正常运行。
- 如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操作,请及时联系售后服务中心,维护专业人员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第三章 - 操作指南]3.1 预检与准备在开始磁共振成像之前,操作人员需要进行以下操作:- 核对设备的电源和冷却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 确认磁体中没有铁磁性物质,避免对成像产生干扰。
- 校准梯度系统和射频系统,并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
- 帮助患者进入MRI室,并告知相应操作事项和要求。
磁共振成像(MRI)解剖PPT课件
检查费用较高、检查时间长、对 金属植入物敏感、部分患者不适 宜进行检查等。
02 MRI解剖学基础
头部MRI解剖
脑干与小脑
脑室与脑池
展示脑干和小脑的MRI图像,解释其 结构与功能。
介绍脑室和脑池的MRI表现,阐述其 临床意义。
脑皮质与髓质
通过MRI图像展示脑皮质和髓质的解 剖特点,解释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信号产生与接收
通过施加射频脉冲,使原子核发生 能级跃迁并释放出能量,被探测器 接收并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计算 机处理形成图像。
成像原理
利用不同组织对射频脉冲的吸收和 散射程度不同,通过测量磁场中原 子核的共振频率和相位信息,重建 出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
MRI技术发展历程
1971年
第一台医用核磁共振成像仪问 世。
腹部MRI解剖
腰椎与肾脏
展示腰椎和肾脏的MRI图像,解释其在腹部结构中的功能。
肝脏与脾脏
通过MRI图像展示肝脏和脾脏的解剖特点,阐述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03 正常MRI解剖图像展示
正常头部MRI解剖图像
总结词
展示大脑、脑干、小脑等结构
详细描述
正常头部MRI解剖图像可以清晰地展示大脑、脑干和小脑等重要结构,以及它们 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结构包括灰质、白质、脑室和脑池等,对于诊断神经系统 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疗效评估
手术后或放化疗后,MRI 可用于评估肿瘤缩小或消 退的情况,监测疗效。
血管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动脉粥样硬化
MRI能够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对预防 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血管狭窄与阻塞
MRI能够评估血管狭窄和阻塞程度,为治疗方案 的选择提供依据。
《磁共振成像》课件
穿着舒适、无金属纽扣或拉链的衣 服进行检查。
检查中的安全问题
保持静止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保持静止不动,以免影 响成像效果。
遵循医生指导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如保 持正常呼吸、不要憋气等。
观察身体反应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观察身体是否有不适反 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避免携带电子设备
02
磁共振成像系统
磁体系统
01
磁体类型
磁体系统是磁共振成像的核心 部分,主要分为永磁型、超导
型和脉冲型三种类型。
02
磁场强度
磁场强度是衡量磁体性能的重 要指标,通常在0.5-3.0特斯拉
之间。
03
磁场均匀性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图像,磁场 的均匀性必须得到保证,通常
要求在±0.01ppm之内。
梯度系统
• 技术挑战:高场强磁共振成像技术需要更高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同时还需要解决磁场均匀性、信噪比和安全性等问题。
快速成像技术
总结词
快速成像技术能够缩短成像时间,提高成像效率 ,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发展趋势
随着快速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其应用范 围也将不断扩大,未来可能会成为磁共振成像技 术的主流之一。
02
详细描述
多模态成像技术是当前研究的 热点之一,它能够综合利用多 种成像模式的信息,如磁共振 成像、超声成像、X射线成像 等,从而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
的诊断结果。
03
发展趋势
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应用范围将 不断扩大,未来可能会成为医
学影像技术的主流之一。
04
技术挑战
多模态成像技术需要解决不同 模态之间的兼容性和同步性问 题,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1WI
b.T2WI c.静脉注射Gd-DTPA后T1W 图1-2-16 顶部镰旁脑膜瘤
七、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ngiography,MRA) 1.特点:利用特定的磁共振技术在不注 射或注射少量对比剂的情况下使血管成 像的方法。 2.黑血法:不注射对比剂,利用流空效 应显示的血管腔为低信号。
2.弛豫和弛豫时间
停止发射射频脉冲后,则发生变化的质 子又恢复至原来的初始状态,这个恢复 的过程称为弛豫(relaxation),恢复所 需的时间称为弛豫时间(relaxation time)。
3.MR信号和MR图像
在弛豫的过程中,质子所吸收的能量 又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这种电 磁波即为MR信号。由于人体器官、组 织或病变的成分、分子结构和质子含 量的不同,所释放的MR信号强弱不一, 接收这些信号并经过一定的计算机处 理就可得到由黑白灰阶组成的MR图像。
图1-2-4 MRI血流流空 效应致双侧大脑中动脉 呈条状无信号影
图1-2-5 梯度回波序列 成像见双侧大脑中动脉 呈高信号
三、纵向弛豫时间 1.纵向弛豫时间(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 指RF停止后质子发生的变化,即在 纵轴方向(即主磁场方向)上恢复至初始状态 所需的时间,简称 T1。 2.T1 加权像 : 水的 T1 长,脂肪的 T1 短。T1短的组织纵向磁化恢复得快,信号就 强,反之信号就弱。主要利用组织T1的差别 形成的图像称T1加权。 (T1weightedimaging,T1WI) (图1-2-6)
正图 常 脑 组 织 矢 状 面
1-2-6
T1WI
四、横向弛豫时间 1.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 指质子发生的变化,即在横轴方向 恢复至初始状态所需的时间,简称T2。
2.T2 加权像 : 水的 T2 长,脂肪的 T2 也 长,T2长的组织,横向磁化衰减得慢,信 号就强;反之信号弱。利用组织T2的差别 形成的图像称T2加权像 (T2 weighted imaging,T2WI) (图1-2-7)
医用磁共振利用氢质子成像,生物体单 位体积内能发生磁共振的质子数量越多, 产生的MR信号就越强,反之,含质子 少的区域(含气腔、骨皮质)则不产生MR 信号,或信号很弱。 利用组织质子密度的差别形成的图像称 质子密度加权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e,PdWI) (图1-2-3)
3.应用 MRI动态增强扫描及心脏、 血管成像。
(三)反转恢复脉冲序列 (inversion recovery,IR) 1.特点 特殊的成像序列,它有一个重要的 成像参数称为反转时间(TI)。选择适当的 TI可使特定的组织在MRI上表现为无信号。 2.STIR 选用短的TI使其正好等于脂肪的 T1,脂肪的信号就被抑制掉,称为短间隔 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图1-2-9)。 3.FLAIR 选用长的TI,使其正好等于水的 T1,水的信号就被抑制掉;称为液体衰减 反转恢复序列(FLAIR)(图1-2-10)。
3.SE序列成像 根据TR、TE的长短分别获得T1加权像、 T2加权像和质子密度加权像。
(1)短TR短TE得出的图像为T1WI; (2)长TR长TE得出的图像为T2WI; (3)由长TR短TE得出的图像为PdWI
(二)梯度回波脉冲序列 (gradient echo pulse sequence, GRE) 1.特点 利用小角度激励脉冲和梯度 磁场的变化成像。 2.优点 与SE序列比较,保证了较好 的图像信噪比的前 提下明显 缩短了成 像时间。
第二节 MRI的基本设备
主磁体、梯度线圈、射频线圈及MR信号接收器 等负责MR信号的产生、探测与编码;
计算机、模拟转换器、磁盘等负责系统的控制、 数据处理及图像重建、显示和存储等。
一、主磁体
主磁体按产生磁场的方式分为常导 型(又称阻抗型,resistive magnet)、 永磁型(permanent magnet)和超导型 (superconducting magnet)磁体,主 要用于产生静磁场,主磁体的场强要求 高而均匀。场强单位为特斯拉(Tesla,T) 或高斯(Gauss,G),1T=10000G。
2.T2WI T2时间越长信号越强;反之,T2时间越 短,信号越弱。如水及脑脊液T2长, 显示为高信号;脂肪T2较长,呈略高 信号。骨质与空气含可发生磁共振的 质子少,在任何序列图像上几乎无MR 信号(图1-2-19)。
第二章 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又称核磁共振成像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NMRI),它无电离辐射损伤, 利用了原子核在磁场内发生共振产生 的信号形成画像,显示人体层面解剖 和某些病理、生理变化的无创性成像 方法。
图1-2-1 高场强超导磁共振仪外观全貌
二、梯度线圈 梯度线圈(gradient coil)产生梯度磁 场,用于选择扫描层面和磁共振信号 的空间定位。梯度线圈与主磁体的静 磁场叠加在扫描野内稳定的磁场梯度, 使扫描野内任意两点的磁场强度略有 不同,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上扫描的生 物体内的质子具有不同的频率或相位, 能够获得成像区域不同位置的信息。
图1-2-17 白血法双侧髂总动脉成像
图1-2-18 静脉注射Gd-DTPA后双侧 髂总动脉成像
第四节 正常组织和某些病理组织 MR信号
一、T1和T2 由于不同组织T1和T2的差别,加权像上 信号亦不同。 1.T1WI T1WI上时间越短信号越强; 反之,T1时间越长,信号越弱。如脂 肪的T1短,显示为高信号;脑与肌肉 T1居中,显示为中等信号;水及脑脊 液T1长,显示为低信号。
a.T1WI
b.T2WI 列T1WI
c.脂肪抑制序
图1-2-12 右侧桥小脑角脂肪瘤
(六)水成像(hydrography) 1.特点 利用长TR(>3000ms)加特长的 TE(>150ms)获得T2WI的效果,抑制其 他器官和组织信号使含水器官凸显。
2.应用 用以显示胆胰管(称MR胆胰管造影 MR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图1-2-13)、尿路(称MR尿路造影, MR urography,MRU)(图1-2-14)、椎 管内脊髓(称MR脊髓造影,MR myelography,MRM)(图1-2-15)等。
第一节 MRI的基本原理
一、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MR)信号
来自
原子的原子核
(如1H、13C、23Na、31P、39K等) 医学MRI主要是利用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氢 (1H)原子核(质子)形成图像。
二、氢质子和自旋 氢质子沿自身轴不停的旋转运动 称为自旋。
质子带有正电荷,其自旋可在周围产生 一个小磁场。
图1-2-3 正常脑组织矢状位PdWI
1.流空效应 : 在常规的自旋回波脉冲序列上, 正常流速(>10cm/s)的血流不产生 或只产生很弱的信号,称为流空效应。 2.产生机理 :在选定的扫描层面内快速流动 的血流中的氢质子停留时间太短,一个 完 整的射频脉冲尚未结束,还未激发出MR信 号,氢质子己经流出该层面,从而收不到 MR信号(图1-2-4)。涡流也是流空效应产 生的原因之一。 3.特殊情况 :血流呈现高信号,如采用梯度 回波序列成像、多回波序列中的偶数回波 血流及流入性增强效应(图1-2-5)。
正图 常 脑 组 织 矢 状 面
1-2-7
T2WI
五、脉冲序列
施加RF脉冲获取MR信号的程序称为脉冲 序列。施加RF脉冲的方式、顺序和间隔时 间不同,获得MRI图像亦不同。
两个激励脉冲之间的间隔时间称为脉冲时间 (repetition time,TR); 激励脉冲与产、生磁共振信号之间的时间称 为回波时间(echo time,TE)(图1-2-8)。 TR左右着T1信号,短TR有利于显示出组 织间T1信号的差别。TE左右着T2信号, 长TE有利于显示出组织间T2信号的差别。
图1-2-8 脉冲序列的TR、TE示意图
(一)回波脉冲序列 (spin echo pulse sequence,SE) 1.特点 MRI扫描中最常用的脉冲序列,图像质 量高,但扫描速度较慢。 2.FSE 在SE基础上产生了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fast spin echo pulse sequence,FSE),加快扫描速度,主要 获得T2加权像。
三、射频线圈 1.作用 射频线圈发射射频脉冲激发体内的氢 原子核,产生磁共振信号,同时接收 磁共振信号。磁共振信号经过处理, 重建图像。
2.种类 (1)射频线圈分为发射线圈和接收线 圈。发射线圈用于发射射频脉冲,接受 线圈用于接收人体成像部分所产生的磁 共振信号。 (2)根据扫描部位将其分为头线圈 (图1-2-2)、颈线圈、体线圈及脊柱线 圈等。 (3)阵列线圈 利用多个信噪比较高的 小线圈排成阵列,接收较大区域的信号 称为阵列线圈。
3.白血法:利用流入性增强效应显示的 血管腔为高信号(图1-2-17)。
4.优缺点:简便易行,易受血液的流 动方向和流速等因素干扰。
5.经血管注射对比剂:利用短T1效应 使血管成像,消除干扰因素,根据血 循环的特点显示血管的不同时相如动 脉早期、动脉晚期和静脉期等,对末 梢小血管的显示较优(图1-2-18)。
在一般情况下,生物体内质子呈无序排 列,故无外观磁性。
三、射频脉冲和弛豫
1.射频脉冲
生物体进入强磁场后,氢原子核则按 外磁场方向顺序排列,生物体则被磁 化。此时若向人体局部发射特定频率 的短促无线电波,即射频脉冲,激发 按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这些质子吸 收RF的能量而发生排列和振动幅度的 改变,即发生了磁共振现象。
图1-2-2 头线圈,患者头部置于其内但尚未送入磁场中心来自第三节 影响信号强度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