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历史高考试题
1994年全国高考文科试题
94年高校招生全国数学统一考试(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第1—10题每小题4分,第11—15题每小题5分,共6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全集I={0,1,2,3,4},集合A={0,1,2,3},集合B={2,3,4},则A.{0}B.{0,1}C.{0,1,4}D.{0,1,2,3,4}2.如果方程x2+ky2=2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A.(0,+∞)B.(0,2)C.(1,+∞)D.(0,1)3.点(0,5)到直线y=2x的距离是A.5/2B.C.3/2D./24.设θ是第二象限的角,则必有A.tg(θ/2)>ctg(θ/2)B.tg(θ/2)<ctg(θ/2)C.sin(θ/2)>cos(θ/2)D.sin(θ/2)<cos(θ/2)5.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20分钟分裂一次(一个分裂为两个).经过3个小时,这种细菌由1个可繁殖成A.511个B.512个C.1023个D.1024个6.在下列函数中,以π/2为周期的函数是A.y=sin2x+cos4xB.y=sin2xcos4xC.y=sin2x+cos2xD.y=sin2xcos2x7.已知正六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2和4,高为2,则其体积为A.32B.28C.24D.208.设F1和F2为双曲线x2/4-y2=1的两个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且满足∠F1PF2=90°,则△F1PF2的面积是A.1B./2C.2D.9.如果复数Z满足│Z+i│+│z-i│=2,那么│Z+i+1│最小值是A.1B.C.2D.10.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2人承担,乙、丙各需1人承担,从10人中选派4人承担这三项任务,不同的选法共有A.1260种B.2025种C.2520种D.5040种11.对于直线m、n和平面α、β,α⊥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12.设函数f(x)=1-(-1≤x≤0),则函数y=f-1(x)的图象是13.已知过球面上A、B、C三点的截面和球心的距离等于球半径的一半,且AB=BC=CA=2,则球面面积是A.16π/9B.8π/3C.4πD.64π/914.如果函数y=sin2x+acos2x的图象关于直线x=-π/8对称,那么a=A. B.- C.1 D.-115.定义在(-∞,+∞)上的任意函数f(x)都可以表示成一个奇函数g(x)和一个偶函数h(x)之和.如果f(x)=lg(10x+1),x∈(-∞,+∞),那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5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个空格:每空格4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6.在(3-x)7的展开式中,x5的系数是____(用数作答).17.抛物线y2=8-4x的准线方程是____,圆心在该抛物线的顶点且与其准线相切的圆的方程是____.18.已知sinθ+cosθ=1/5,θ∈(0,π),则ctgθ的值是____.19.设圆锥底面圆周上两点A、B间的距离为2,圆锥顶点到直线AB的距离为,AB和圆锥的轴的距离为1,则该圆锥的体积为____.20.在测量某物理量的过程中,因仪器和观察的误差,使得n次测量分别得到a1,a2,…,a n,共n 个数据.我们规定所测量的“最佳近似值”a是这样一个量:与其他近似值比较,a与各数据的差的平方和最小.依此规定,从a1,a2,…,a n推出的a=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1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21.(本小题满分11分)求函数的最小值。
湖北历史高考试题及答案
湖北历史高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湖北历史人物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被誉为“楚辞”的开创者。
B. 诸葛亮是东汉末年蜀汉的丞相,以智谋著称。
C. 王昭君是西汉时期的美女,因和亲匈奴而闻名。
D. 张居正是明朝的改革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答案:B2. 湖北地区在历史上曾是哪些朝代的都城?A. 商朝B. 周朝C. 楚国D. 唐朝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湖北地区在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A. 武昌起义B. 黄麻起义C. 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D. 太平天国运动答案:D4. 湖北地区在抗日战争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A. 抗日主战场之一B. 抗日后方基地C. 抗日前线D. 抗日后方支援答案:A5. 湖北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后有哪些重要的工业发展?A. 钢铁工业B. 汽车工业C. 纺织工业D. 所有以上答案:D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60分)6. 简述湖北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湖北地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湖北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的核心区域,对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楚国在湖北地区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国力。
同时,湖北地区也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对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在历史上,湖北地区还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屈原、诸葛亮等,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7. 描述湖北在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变革。
答案:湖北在近现代历史上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变革。
在辛亥革命时期,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满清王朝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始。
在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地区成为了抗日的主战场之一,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湖北地区在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工业发展方面,如钢铁、汽车、纺织等产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4年高考科目
1994年高考科目
1994年高考科目如下:
1. 语文: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修养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2. 数学: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等方面的数学素养。
3. 外语:考查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基本的翻译能力等方面的外语素养。
4. 物理: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分析物理问题和实验设计能力等方面的物理素养。
5. 化学: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原理和现象的理解以及分析化学问题和实验设计能力等方面的化学素养。
6. 地理: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地理理论和地理实践的掌握以及地理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地理素养。
7. 历史: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和历史事件的理解以及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历史素养。
8. 政治:考查学生对政治理论、政治制度以及国内外政治事件的理解以及政治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等方面的政治素养。
除了上述科目外,还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养。
这些素养在各科目中都有涉及和考查。
94年甘肃高考试题及答案
94年甘肃高考试题及答案【正文】以下是1994年甘肃高考试题及答案的详细内容:一、语文部分1.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短文一】人的一生三件大事:出生,结婚和死亡。
其中出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是自然之物的外在化;结婚是社会上的一种羁绊,是人战胜自然的最佳手段;死亡属于一种不祥之兆,是一个封闭,也是一个开放。
任何一个个体的诞生,都是一种美妙。
为了一个孩子的出生,要通过千万代的交流,求证;要通过狂风暴雨,寒冬酷暑的试验;要通过身体与精神一样,强张蛰伏,然后迎向生命的现实。
如果探究所谓人的神秘,它就在于永不中断,永不停歇,日夜有别,春夏秋冬,直到永远的未来。
在头脑空间中的精神,即使身体患有绝袭的病,也会长期地还活跃着。
信念,这特殊的东西,它是存在着的,存在在心灵之中,在心灵的沟岸里。
【问题一】根据短文内容填空,用恰当的词语或词组回答问题。
(共4分)(1)人的一生中的三件大事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
(2)一个人诞生需要通过_______是个阶段。
(3)人的神秘在于______的特点。
(4)即使患有绝症,人的______依然存在。
【短文二】近日,市体委组织了一次追忆长跑运动会,来自全市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共40多人参加。
这次长跑运动会,同学们是直接参加比赛,还是获悉新闻后加入呢?难怪一位老师对我说:“这次长跑运动会,是以重庆永川英年中学为主的,他们组织的团队特别出色。
”这就好办了,我给中学校长打电话,约他们开个简短的记者招待会。
在会上,我问了向队员请教的问题代表记者好奇心和读者的需要。
我提问:“你们学校为什么要组织这个团队到铜梁办长跑运动会呢?”有同学举手回答:“让大家重温长跑,感受长跑的乐趣,那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你们师生怎么看重庆长跑这个项目?”同学代表总结说:“酣畅淋漓地办比赛,鼓舞了人心,激起了人的斗志。
”“你们参赛的动机是什么?”有个学生小声回答:“出十里杀十里,出百里杀百里,谁也不让谁!”同学们从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对长跑的感触是很深的,很多人甚至写出了”长跑诗”。
2024年1月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答案详解
2024年1月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答案详解(试题部分)一、单选题1.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
这一时期()A.种植粟和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B.邦国林立,早期国家形成并发展C.先后出现精美玉器、青铜器和铁器D.氏族成员平等,未出现阶级分化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下列项中,由老子提出且体现朴素唯物观的是()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1896年,法国某考察团进入四川,留下了记载:“在彭山县进入了令人赞叹的成都平原——它遍地庄稼,人口稠密……繁荣富庶,令人难以置信,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地人充分领悟、广泛使用的灌溉体系。
”这一“灌溉体系”得益于()A.都江堰的修建B.芍陂的兴建C.郑国渠的兴修D.灵渠的开凿4.史载:“(西)汉成帝初置尚书五人,其一人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主公卿),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民曹(主凡吏民上书),客曹(主外国夷狄)。
后又置三公曹(主断狱),是为五曹。
”由此可知()A.尚书台正式确立为新行政中枢B.汉成帝开始设立中朝削弱相权C.尚书各曹掌握朝廷的重要职能D.尚书仆射控制中朝威胁到皇权5.据《通典》记载,西汉末人口约6000万,历经700余年之发展,至唐中期鼎盛的天宝年间,人口约5300万,才大体接近西汉末的数字。
关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产工具、技术长期停滞不前B.政局长期动荡、战乱频繁C.疆域变化不定、人口不断外迁D.土地兼并、南北经济衰退6.明朝万历年间,浙江人李乐致仕回乡(嘉湖地区)后,感慨道:“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余乡二三百里内,自丁酉至丁未,若辈皆好穿丝绸绉纱湖罗,且色染大类妇人。
”李乐感慨的主要原因是()A.儒生的生活观念发生改变B.江南丝织业发展高度繁荣C.读书人经商成为新的时尚D.男女平等观念日益普遍化7.有学者认为:“道光(皇帝)算是个幸运者,白莲教的事是他父亲嘉庆皇帝了结的;洪秀全的大动干戈则留给了他的儿子咸丰皇帝去担当。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2018-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2018-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2023年1.(2023年全国甲卷)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
这一决定的实施()A.促进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
”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后期,通过土地改革,妇女的经济地位得到提高,这有利于动员广大妇女投身抗战,这有助于巩固抗日根据地,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B项正确;“彻底摆脱封建束缚”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A项;陕甘宁边区的阶级基础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外,还包括了其他一切愿意抗日的阶级、阶层,妇女包含在内,故陕甘宁边区的阶级基础并未扩大,排除C项;1949年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回到城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B项。
2.(2023年北京卷)1944年,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召开第一届“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
评选出杀敌英雄31名,劳动英雄39名。
邓小平在大会上指出:“今年机关、部队自己生产两月或三月的食粮和全年的菜蔬,还要依靠自己生产来贴补油盐,计算起来,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
如果把办公杂支和节约统统计算起来,大约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
这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这一材料反映出()①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明显效果②敌后抗日根据地规模不断扩大③劳动英雄与杀敌英雄同样受到尊重④根据地为反“围剿”做好了物资储备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
时空是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可知,大生产运动减轻了人民负担,效果明显,①正确;材料强调太行区抗日根据地的机关、部队自己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不涉及根据地规模的扩大,排除②;根据材料可知,杀敌和劳动都被评为英雄,都为抗战作出了贡献,都受到了尊重,③正确;材料时间为1944年,处于国共合作抗战时期,而反“围剿”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排除④,综上,A项正确,排除BCD项。
吉林省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吉林省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B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问科举制度的创立者是?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明朝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A. 泉州B. 广州C. 宁波D. 北京答案:D4.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为了巩固边疆,进行了哪些战争?A. 平定三藩之乱B. 平定准噶尔叛乱C. 平定台湾D. 以上都是答案:D5.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其主要领导人是?A. 孙中山B. 黄兴C. 宋教仁D. 陈独秀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_______。
答案:秦朝2. 唐朝时期,以_______为首,开创了“开元盛世”。
答案:唐玄宗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_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4. 清朝乾隆年间,编纂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_______。
答案:《四库全书》5. 五四运动爆发于_______年。
答案:1919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打破了中国封闭的封建社会,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抗争。
2. 简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答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民权主义主张建立民主政治,保障人民权利;民生主义主张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公平。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1. 论述清朝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康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主要表现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等方面。
史上最难高考题大全
史上最难高考题大全高考是众多学生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决定他们未来道路的一个关键考试。
而历年高考试题也因其难度屡屡引起各方的关注和热议。
下面就为大家盘点史上最难高考题大全,并提供相关参考内容。
1. 1999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题这道数学试题被评为高考历史上最难的试题之一。
试题要求考生在一个平行四边形中找出最大的圆和最小的正方形,同时还要求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这道题难度极大,不仅考察了考生的数学知识,还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几何思维能力。
参考内容:平行四边形中最大圆和最小正方形的面积可分别为(a+\sqrt{3} )^2 , \frac{(a+b)^2}{8},正方形的面积可用底边边长为a的三角形的高h来计算,S=\frac{a^2}{2}h。
2. 2004年陕西高考语文试题这道试题被评为语文高考历史上最难的试题之一。
试题要求考生阅读一篇古文文章,并回答两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要求考生对文章做出推测和猜测。
这种对阅读理解和推理能力的考察难度较高,因此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难的语文高考试题之一。
参考内容:这种试题需要考生花更多时间在文章的结构、情感、语言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和理解。
在回答问题时,要准确理解问题的意义,注意对文章的分析和推理。
3. 2015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这道数学试题被认为是近年来的数学高考难题之一。
试题要求考生在一个三角形中找出一个点,使其到三个角的余角的正弦值之和最小。
这种题目需要考生掌握求极值和函数极值的知识,同时也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参考内容:这种数学题目需要考生掌握极值的概念,使用导数或者就地求解的方法来解题。
同时也要注意数学逻辑推理,分类讨论等方法。
4. 2017年山东高考英语试题这道英语试题也被认为是近年来高考难题之一,试题要求考生在一个英语文章中识别并纠正文章中的语法错误。
这种题目需要考生在语法、词汇、逻辑思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和认知水平。
参考内容:这种英语试题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进行语法练习,并对英语文章的结构、语言和逻辑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高考历史判断题练习及答案
高考历史判断题(一)答案其中T代表是对的(TRUTH), F代表是错误的(FALSE)班级姓名得分一请在以下题目的﹝﹞内,认为正确的打“√”,认为错误的打“×”。
( 每题2分,共100分)1,郡县制开始于秦朝。
﹝F ﹞2,郡县长官产生方式是皇帝任命郡守,郡守任命县令。
﹝F﹞3,君主专制不同于中央集权。
﹝T ﹞4,“汉承秦制”,汉代并非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
﹝T ﹞5,秦朝的政治制度与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在本质上不同。
﹝T ﹞6,元朝中书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与唐朝中书省职能类似。
﹝F ﹞7,汉朝实行察举制,其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F ﹞8,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
﹝F ﹞9,清朝的军机处是军队行政管理机构。
﹝F ﹞,10,商周时期,青铜器在农业上被大规模使用。
﹝F ﹞,11,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灌溉工具。
﹝F ﹞,12,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供民间消费。
﹝F ﹞13,工业并非一直占主导地位。
﹝T ﹞14,唐朝“柜坊”是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的场所。
﹝F ﹞15,宋代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
﹝T ﹞16,市、草市、夜市的区别明显。
﹝T ﹞17,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的“仁”的继承和发展。
﹝T ﹞18,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
﹝F﹞19,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从不同角度为统治者提出治国主张。
﹝F ﹞2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使儒家以外的思想销声匿迹。
﹝T ﹞21,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本质上都是一种思想专制。
﹝T ﹞22,儒家的三纲五常在宋代披上了哲学色彩(理学)的外衣。
﹝T ﹞23,不管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
﹝T ﹞24,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思想家对儒学采取完全批判的态度,彻底否定儒学的地位。
﹝ F ﹞25,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并非真正的民主思想。
﹝T ﹞26,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是造纸术。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两次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两次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2024·全国新课标·高考真题)17世纪,法国某细布工场雇佣近1700人,分属于制作轮子与刀具、清洗、上色、整经等部门。
织布分为多道工序,其中压印、绣花等通常由妇女承担。
这可用于说明()A.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渐趋成熟B.机器大生产强化对工人管理C.现代工厂制度提高了生产效率D.工业革命促进女性地位提升2.(2024·湖南·高考真题)1830年,一位法国人发明的缝纫机获得专利,尽管这种缝纫机是用木头制作的,运转缓慢而又笨拙,但其很快被应用于军用制服生产。
这表明当时()A.制服生产实现了科学化管理B.机器发明推动了标准化生产C.机器生产全面取代了手工劳动D.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3.(2024·甘肃·高考真题)20世纪初的英国伦敦居民,可能身着英制衬衫,戴着瑞士手表,端着中国茶杯,喝着印度红茶,打电话订购美洲烟草,伦敦居民之所以能享有如此丰富的物质生活。
原因是()A.伦敦工业制造业高度发达B.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很完善C.英国流行奢靡的消费观念D.伦敦是全球重要贸易中心4.(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18世纪上半叶,英国纺织厂女工如果在劳作的时候停下来休息,并不会有人过多在意。
而到了18世纪下半叶,纺织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和调配,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纺织厂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这使得女织工不能够轻易休息。
这一现象表明工业革命()A.解放了女工人身的自由B.提高了工人生产自主性C.推动了生产组织的变革D.强化了工厂的管理能力5.(2024·安徽·高考真题)20世纪初,德意志制造同盟成立。
该同盟通过与艺术家、设计师及制造企业间的合作,探索出德国制造的独特工艺技巧,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提升德国工业品质量的目标,增强了德国工业在海外的扩张实力。
2024年上海高考真题历史(含解析)
2024年上海卷历史卷学科等级考试试题注意:试题来自网络,请自行参考(含解析)1.瓷器的全球流动中国瓷器在中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载体和象征的角色。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距离被极大地拉近,从前需要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诸国进行转运的中国瓷器,如今与欧洲有了更直接的联系通道。
(一)瓷器行销世界(1)随着制瓷技术的重大改进,瓷器远销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文化符号,这发生于________。
(单选)()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2)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中外交通路线为瓷器行销世界提供了便利,将下列示意图中的交通路线填入空格中(填涂字母)①有研究表明,8-10世纪中国瓷器已经由中亚的撒马尔罕传入大食国境内,该路线是_________。
②郑和出使西洋,曾将一批景德镇官窑的瓷器作为外交礼物赠与外邦。
他出使的路线是_________。
③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向中国订购了一批带有王室徽章的瓷器,其葡萄牙的运输路线是_________。
(3)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港口,其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官方指定机构代理,该机构是________。
(单选)()A.宣政院B.市舶司C.中书省D.广州十三行(4)结合地图及所学,分析中国瓷器不断外传的原因有________。
(双选)()A.外部需求B.军事扩张C.技术传播D.工艺精湛(二)瓷器影响世界(5)欧洲瓷器大量订货,直接促使欧洲众多城市成为专门的手工业市镇,开始进行了“流水线式生产”,生产效率不断增加,这得益于________。
(单选)A.工厂制度的确定B.资本主义的垄断C.手工工坊的发展D.殖民活动的兴起瓷器的流动推动了文化的交流材料一:釉上彩中国乐师像(18世纪)材料二:清康熙年间开始出现珐琅影瓷,以中国传统白瓷胎为底,融入西方珐琅彩描绘制作而成。
珐琅彩瓷装饰题材与风格亦受西方影响。
(6)材料一是德意志制作的“中国风”瓷塑,其中的人物形象与中国当时的实际形象不其相符,表现出欧洲人自多的趣味和风尚,这一现象折射出________。
2024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湖南卷)
2024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湖南卷)一、选择题1.西周时期,国人可以对军国大事发表意见,甚至能够影响国君废立,但不能改变宗主世袭制,更换国君不过是更换宗主。
这说明西周()A.军国大事取决于国人B.血缘政治色彩浓厚C.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2.据史料记载,秦人“畏有司而顺”,楚人“好游侠”“易发怒”。
秦末,六国旧地都出现了反秦斗争,其中楚地声势最大,反应最为激烈。
这可用于()A.证实秦对楚地的统治最为严苛B.说明秦楚之间文化冲突无法弥合C.证明秦朝的制度不适用于楚地D.解释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3.表1为史籍所载东汉至南朝时期官府掌握的湖南地区户口数和人口数。
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表1时间户口数(万)人口数(万)东汉永和五年(140)64.98281.32西晋太康初年(280—289)14.2385.39南朝宋昇明三年(479) 4.1933.48A.大规模的瘟疫流行B.战乱异常频繁C.豪强大族势力膨胀D.官府组织移民4.敦煌文书多见唐中叶以后的雇工契,如唐宣宗大中八年(854)某人雇长工,契约中写明工期和酬劳,规定受雇者必须认真劳作,不得旷工,“若先悔者,罚青麦十驮”。
由此可推知当时()A.雇工经营成为主要经营方式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减弱C.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D.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5.唐末以后出现的新藩镇,其军队主要靠强迫征发而来,难以结成牢固的军人集团。
到后周时,中央禁军成为最强大的力量。
这些变化()A.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重建B.从源头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C.促进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D.使重文轻武观念逐渐被接受6.元朝圣旨多采用蒙古语法糅合汉语词汇的形式,开篇曰“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
汉族文臣润色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
明朝又改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说明()A.明朝保留蒙古文化元素B.元朝民族矛盾逐渐缓和C.明朝重塑儒家正统地位D.元朝全面吸收了汉文化7.清朝新科进士任职意愿向来“以吏、户二部为优选”,而癸卯(1903)、甲辰(1904)两科进士的选择已大相径庭,最终仅有三人流入吏部,担任主事。
山东省烟台市历史高考2024年测试试卷及解答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历史高考测试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目:公元前536年郑国“铸刑书”,公元前513年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
郑国初铸刑书时,晋国保守贵族叔向致信于郑国执政子产,指出此举会导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子产则回答说“吾以救世也”。
据此可知,郑国铸刑书( )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可知,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顺应了当时的乱世,A项正确;法家在秦朝才成为主流思想,排除B项;西周等级制度被冲击属于铸刑书的原因,排除C项;铸刑书引发了早起的德治与法治之争,而不是源于,排除D项。
2、题目:商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下列四处考古遗址所出土器物能表明商业已有较高程度发展的是(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业发展的考古证据。
在古代,货币的出现是商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
选项D中提到的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这些都是古代的货币形式,尤其在先秦时期,贝币是广泛使用的交易媒介,后来发展出了铜质仿贝和更加贵重的包金贝,这表明当时已经有了比较复杂的交换体系和对便捷交易工具的需求,是商业发展程度较高的体现。
其他选项中的器物更多关联于日常生活用具或装饰品,虽可能涉及一定程度的物品交换,但不如货币直接反映商业发展的水平。
3、题目:西周时期,诸侯国在奉行周礼的同时,多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变革礼制,移风易俗,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诸侯国转变做法主要是为了(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变革礼制的主要目的。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天子权威的衰落,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加剧,传统的分封制和礼乐制度逐渐崩溃。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北京卷)含答案
2024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古代玉器为礼之重器,孔子用玉比喻理想人格: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坚硬),知(智)也;廉(棱角)而不刿(割),义也;垂之如队(坠),礼也。
这一比喻寄托了()A. 隆礼重法的精神 B. 无为而治的理想C. 修身明德的追求D. 选贤任能的理念2. 西汉官员朱邑,少时为舒桐乡啬夫,为政“廉平不苛”“存问耆老孤寡”“所部吏民爱敬焉”,后“举贤良为大司农丞……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
上述材料可以印证西汉时期()①社会基层组织开始建立②中正官负责官员的考核③政府通过察举选拔人才④官吏为政注重优抚老弱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3. “判”是古时官员断决狱讼的文本,也是唐代铨选官吏的考试科目之一。
唐代的《龙筋凤髓判》是我国完整传世的一部判例集,通过模拟判例的形式陈述案例缘由,给出判决意见,并进行解释,为应试者提供了“判”的写作程式和方法。
这说明唐代()A. 以法为教,轻视了道德礼义B. 重视家训,教化渗透至基层C. 注重判例解读,提升官员司法素养D. 强调司法实践,开创律例合编体例4. 《永乐大典》辑录了先秦到明初的书籍8000多种,明成祖撰序:“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尽开物成务之道,极裁成辅相之宜,修礼乐而明教化,阐理至而宣人文……惟有大混一之时,必有一统之制作,所以齐政治而同风俗。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总结性类书②明成祖标榜“文治”强调了图书的教化作用③国家统一为《永乐大典》的编纂提供了条件④《永乐大典》被明政府确定为儒学基础读物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5. 乾隆元年所纂《山东通志·田赋志》:“任之土者谓之赋,任之力者谓之役。
今则滋生人丁已免其徭,而原额之丁又编入地亩,是无所谓役也。
故以‘田赋’总之。
高考历史选择题
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1.周代,礼乐制度将德和礼紧密联系起来,每个人都被一看复杂的礼仪体系控制在文化系统之内,各安其位,做自己的事情,周天子则成为精神上的统治者。
这说明,周代礼乐制度()A.奠定了分封制的基础B.加强了周天子的君主集权统治C.促进了周文化的传播D.增强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感2.公元前191年,汉惠帝废除秦朝严禁民向藏书的“挟书律”。
此后,汉文帝进一步废除诽谤妖言之罪,大收典籍,广开献书之门,各家学说在社会上并立。
汉初这些举措体现了()A.社会治理环境的宽松B.先秦文化格局的恢复C.儒学主导地位的弱化D.文化教育的日益普及3.宋代门下省按照言谏、审驳的职能分别设立谏院和门下后省两个独立的部门。
谏院的长官是谏议大夫。
当时,言谏官的选用权直接归皇帝掌握,即使是执政官的亲戚也不得作为言谏官。
宋代的规定()A.削弱了中央监察机制B.有效防范了官员专权C.加强了皇帝专制权力D.简化了中央行政层级4.明清时期一份地权可能分成田骨权和田皮权,有的地方称其为田底权和田面权。
乾隆年间,两江总督那苏图的奏折中提到,农户租田时“有送上首佃户顶首钱(佃户向业主交付的押金)名色”,业主打算更换佃户时,佃户“必索取他佃之顶首钱”,“如不遂欲,即霸占不容耕种”。
这表明当时()A.土地经营权相对独立B.地主加强了对佃农的控制C.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D.佃农人群的经济负担加重5.晚清时期,《万国公报》发表了《缠足论》《卫足说有感》《劝释缠脚说》《戒缠足丛说践入戒编是录跋》等文章抨击女性缠足的陋习。
《申报》也曾专门针对女子接受教育的话题展开激烈讨论,积极为女子接受教育建言献策。
这表明()A.政府的舆论政策较为宽松B.近代媒体助推女性的解放C.社会对女性认知彻底改变D.女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6.清康熙帝规定:清宗室封爵须经朝廷考封,即袭封或受封者需要先经过马射、步射、清语三项考试。
三项全优者,方能袭、受应得之爵,否则,根据优劣降封一至三等,最劣者不封。
94年高考作文题目
94年高考作文题目这个世界需要你去改变,生活就像一个调色盘。
上帝给了我们黑白两色,让我们尽情涂抹,画出最美丽的颜色。
高考作文写作也是如此。
要想在众多的材料中脱颖而出,“出奇”二字必不可少。
换句话说,所谓创新意识便由此体现:无论是立意、选材还是表达方式,都应当别具匠心,不落俗套,才能吸引读者眼球。
可见,对题目进行深入思索和精雕细琢,已成为高考满分作文的共同特征之一。
你知道吗?那些历史名人并非天赋异禀,他们只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积累起丰富的素材,最终厚积薄发,以独到的视角解决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的恰恰是这样一份坚持与执着!古今中外,凡大器晚成者,莫不如此。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躬耕陇亩,直至刘备三顾茅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身残志坚,终成一代伟人……纵观古今,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士都曾经历过艰难困苦,但他们没有被挫折打倒,反而愈战愈勇,因为他们懂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正是凭借这股韧劲儿,他们取得了令后辈望尘莫及的辉煌成绩。
人们往往习惯于一种行为的重复次数来判断它是否有效或者正确,却忽略了一件事物背后隐藏的规律性。
举例来讲,如果将人类社会看做一部机器,那么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齿轮、螺丝钉等等。
假设一台机器坏掉了,那么首先要检查哪个零件呢?毫无疑问,肯定是齿轮。
然而,如何保证下一颗螺丝钉不再松动呢?答案依旧是维修工人。
试想,倘若没有前面几十万甚至更多的齿轮相互咬合,又谈什么紧密配合呢?因此,只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平日点滴积累,才能够厚积薄发,走向成功。
好比某地治理污染,开始总是收效甚微,久而久之,环境质量竟明显提升。
原因即在于该市政府领导班子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把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管理措施,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
这充分印证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哲理。
我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殊不知“成功亦是失败之母”。
新高考历史试卷(一)及参考答案
新高考历史试卷(一)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3分)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
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2.(3分)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
魏晋时期,“事无大小()A.皇权旁落C.地方权力削弱B.相权转移D.行政效率降低3.(3分)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
乃问(唐)刘禹锡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马嵬行》金屑,颜色真如故。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五代)刘昫等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旧唐书》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宋)司马光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资治通鉴》然将士已杀国忠,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
”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4.(3分)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5.(3分)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6.(3分)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概不收买”。
(2024年高考真题)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卷 广东卷(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广东卷历史试卷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答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任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案不能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研究,古代礼制记载的春秋时期酒器礼器,分为爵、觚、觯、角、散五种,称为“五爵”,其名来自于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礼器。
实际上,春秋时期的五爵为漆木酒器,其容量依次为一至五升,“宗庙祭祀,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
春秋时期礼器的变化反映出()A.礼器形制趋同说明礼崩乐坏B.宗庙祭祀遵循天人合一观念C.漆木酒器彰显人文关怀D.以小显贵维系封建等级秩序2.如表《魏书》记载的部分皇帝赏赐由此可知()A.北方游牧经济衰落B.封建等级制度森严C.鲜卑民族习俗的延续D.俸禄制改革不彻底3.两税法以田地、杂税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税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
唐文宗时,湖州刺史在其所属五县,“自立条制,自田地、奴婢,及竹、树、鹅、鸭等并估计税钱,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检责剩征税钱4千9百余贯”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这说明两税法()A.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B.强化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赋予官员加征权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4.1884年中法《简明新约》规定,此约缮中法文各两分,各执一分为据,应按照公法通判,以法文为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传说中被黄帝打败的炎帝部落生活在a.黄河上游 b.黄河中游 c.黄河下游 d.黄河中下游2.在王安石新法推行过程中,最大阻力来自a.大地主 b.中小地主 c.农民 d.皇室3.黄道婆的棉纺织先进技术学自a.白族 b.黎族 c.彝族 d.山越族4.明朝北京的紫禁城是指a.京城 b.宫城 c.皇城 d.外城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b.拜上帝教不合中国国情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6.下列各项中, 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7.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的准确表述是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c.1923年的《中国国民党宣言》 d.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8.在1930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消灭富农 b.联合富农 c.限制富农 d.保护富农9.“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通电,提出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c.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d.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0.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 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d.国统区的民众运动11.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a.“三反”“五反” b.农业合作化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12.在下列各项中,提出“党内走资派”错误观点的是a.整风运动 b.反右派斗争 c.八届十中全会 d.四清运动13.在梭伦改革以前,雅典公民分为a.贵族和平民 b.奴隶主和奴隶c.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 d.农民和手工业者14.古代阿拉伯文化在数学方面的一大成就是a.发明了现在一般通用的计数法 b.推算圆周率精确到3.16c.确定了三角学中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 d.提出了无穷小的概念15.12世纪法国琅城人民的斗争表明a.行会手工业者不断分化 b.城市贵族和手工业者矛盾尖锐c.帮工要求提高待遇 d.城市争取自治1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日本“大化改新”内容的是a.允许贵族建立庄园 b.变部民为国家“公民”c.禁止农民买卖国家分配的土地 d.实行行政制度改革17.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a.指出资本主义是“是非颠倒”的罪恶世界b.认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根源之一c.看出资产者和无产者是不同的阶级d.主张建立理想的社会组织“法朗吉”18.1906年,印度国民大会党提出的新主张是a.印度实行自治 b.在英国殖民统治机构中设印度代表c.抵制英货 d.抗捐抗税19.土耳其在建立共和国后实行的重要措施是a.签订洛桑条约 b.通过国民公约c.宣布不承认伊斯坦布尔的素丹政府 d.发展资本主义民族经济20.下列国家独立的先后顺序是a.印度、越南、印尼、缅甸 b.印尼、越南、印度、缅甸c.越南、印尼、缅甸、印度 d.缅甸、印尼、越南、印度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21.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a.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b.私有制发展的结果c.阶级对立的产物 d.统一国家的需要22.下列各项中,符合元朝历史的有a.全国划分为25个省级行政区域和内蒙古等盟旗b.设置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行政事务c.设置理藩院掌握少数民族事务d.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23.袁世凯得以复辟帝制是因为a.他拥有最高地位和独裁权力 b.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c.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泛滥 d.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力量涣散24.“一?二八”和“八?一三”两次战役的相同之处有a.中国军队抵抗失败 b.蒋介石兼任总司令c.打乱了日军全面侵华部署 d.日本军队伤亡重大25.在下列文章、文件中,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作了舆论准备的有a.《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b.《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c.《五?一六通知》 d.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26.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自由民于原野捕到逃亡之奴婢而交还其主人者,奴主应以银……酬之。
”这条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奴隶不满于自己的非人地位 b.奴隶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c.自由民可以买卖奴隶 d.债务奴普遍存在27.在法兰克王国,贵族或教会同意“庇护”农民是为了a.培植私人武装 b.收取地租c.获得服劳役的劳动力 d.维持农村劳动力的生存28.下列各项出现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有a.争夺巴尔干成为列强角逐的中心环节之一b.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c.英俄在伊朗划分了势力范围d.列强瓜分非洲29.本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第三世界联合反霸斗争的突出表现有a.不结盟运动形成 b.南北对话开始c.亚非会议召开 d.七十七国集团组成30.西方30年代大危机和70年代经济危机的共同点有a.破坏社会生产力 b.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带来深远影响c.经济滞胀 d.迫使西方世界进行政策调整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15空,每空1分,共15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31.商朝,人们在天象观测中,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和()记录。
32.那拉氏控制清朝最高统治近半个世纪,当时在位的是()帝和()帝。
33.孙中山在()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其中的民生主义,就是(),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收买地主土地。
34.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地跨江西省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中央根据地、()根据地、()根据地和()根据地。
35.日耳曼各部落很早就居住在莱茵河、()河、()河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
36.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素丹掌握政治、()和()大权。
37.爱尔兰南部于()年脱离英国的统治,成立()。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
……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
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
”──摘自《贞观政要》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摘自《资治通鉴》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隋时才十分之一。
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摘自《旧唐书?马周传》回答:⑴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38.⑴他们的共识是,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
(1分)唐太宗罢修乾元殿是为了维护开创不久的基业,避免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
(2分)⑵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哪些重大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2分)⑵唐太宗调整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切实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等措施。
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
(2分)⑶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⑶从与民休息变为苦役百姓。
(1分)⑷综观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4分)⑷唐太宗的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农民的基础之上的。
(1分)他即位之初,善于纳谏,励精图治,征发的徭役相对减轻。
取得一定业绩后,情况就不同了。
(1分)在封建社会中,即使“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人民的徭役负担也是不轻的。
(2分)39.阅读下列材料:(以下材料是1938年日本近卫内阁发表的三次对华政策《声明》的节录,摘自《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
)材料一:在攻陷南京后,帝国政府为了仍然给中国国民政府以最后重新考虑的机会,一直等到现在。
然而,国民政府不了解帝国的真意,竟然策动抗战,……因此,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
──1938年1月16日《声明》材料二:帝国陆海军已攻克广东(州)、武汉三镇,平定中国重要地区。
国民政府仅为一地方政权而已,然而,如该政府坚持抗日容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溃为止。
……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成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方并不予以拒绝。
──1938年11月3日《声明》材料三: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
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
……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
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1938年12月22日《声明》回答:⑴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
(4分)39.⑴日本采取了不承认国民政府(“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图谋另立亲日的伪政权的方针。
(2分)⑵据材料二,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有何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其原因。
(4分)⑵日本改变了不承认国民政府的方针,在对国民政府实行军事打击的同时,伸出诱降之手。
(2分)从当时中日战争的实际看,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资源紧张,又由于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猛烈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日本被迫改变原来的方针。
(2分)⑶与材料二,材料三增添了什么新花样?联系史实说明它对国民政府产生的影响。
(4分)⑶日本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项原则,作为诱降的条件。
(2分)在日本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敌,成立了伪国民政府。
(2分4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势力。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摘自1972年2月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