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合集下载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适用对象:项目部管理人员及各工种班组长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课程是从事一切建筑施工生产活动的专业基础课。

其目的是使项目部管理人员及各工种班组长能正确认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在建筑施工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并在施工生产活动中以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准绳,规范施工生产行为,为确保工程质量提供前提条件,为创建安全生产文明工地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责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为研究对象,以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责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为重点。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熟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工程建设标准及国际条约等概念,学会区分以上法律体系,在建设工程实践活动中在国家法律的尺度内从事生产活动。

2.掌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责任,首先了解法律责任的概念,其次掌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主要法律责任的内容.3.掌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其次掌握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和了解国际公约的概念。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绪论部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认识制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重要意义;了解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立法历程。

2.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体系部分①熟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工程建设标准及国际条约,了解《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②熟悉其他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法律的主要内容,《劳动法》、《刑法》、《消防法》、《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

③了解行政法规,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决定》的主要内容。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机械基础课程类型:理论总学时:48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0学分:3适用对象:汽车运用与维修高职专业学生先修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本课程是高职学院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图示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绘图技能,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知识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图示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绘图技能。

2.掌握机械高级技师所需要的技术测量、光滑圆柱形结合的公差配合与检测、形位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尺寸链和常用结合件的公差与检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具备从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中抽象、简化力学模型的能力,能够对简单工程结构和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4.掌握工程中常见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设计的基本方法。

5.掌握测量材料的力学性质、构件的应力及变形的基本方法。

6.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7.掌握一般机器中常用机构及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

8.掌握通用零部件的一般使用和维护知识;掌握有关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基础知识,机械制造中毛坯成型方法和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初步的力学分析、液压传动相关知识基本分析、及机械传动相关知识能力。

2.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三)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识图基础知识1.教学内容第一节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第二节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第三节零件表达方法第四节零件图的画法第五节常用零件的画法第六节装配图2.教学要求(1)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

(2)掌握正投影基础概念。

(3)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

(4)掌握组合体视图的画法和尺寸标注。

巧用课后练习,优化语文教学

巧用课后练习,优化语文教学

巧用课后练习,优化语文教学作者:张艳艳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年第24期提到语文教材,执教者往往想到的是课文。

其实课后练习也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课文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整体。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课程目标,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而教材中课后练习的精心设置同样也是遵此原则,目的是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得到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丰富。

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后练习题的教学处理却不尽如人意。

要么题题落实,浪费时间;要么略讲一二,一笔带过,课后练习题无形中成了课文的尾巴甚至累赘,有悖于编者的良好意图。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灵活而有效地处理课后练习题呢?我认为首先需要钻透教材,其次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文章本身特点,因地制宜,巧妙运用,充分发挥其优势,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

我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这样一些尝试:一、利用课后练习,夯实基础知识利用课后练习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这点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体现的最为充分。

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课后练习二:(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义的不同(“亡”、“等”、“间”、“之”、“往往”);(2)试辨析下面三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次”、“数”、“书”)。

在文言文的课后练习题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辨析古今异义词、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等基础知识的训练题很常见。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关注了这些基础知识方面的练习题,指导学生以这些练习题为知识要点,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自己完成练习题,并通过练习题去学习、理解课文。

有的课后练习题十分注重知识的纵横比较、总结归纳,体现了系统性、规律性、综合性的特点。

对这类练习题加强对比阅读,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归纳,也可以把学生从课本学习引向课外拓展,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

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台阶》课后练习三:《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

《机械设计》教材讨论题、思考题及习题(有答案).docx

《机械设计》教材讨论题、思考题及习题(有答案).docx

《机械设计》教材讨论题、思考题及习题绪论讨论题0-1就文中的三个实例分析每部机器,哪部分为原动部分、传动部分和执行部分?分别分析它们是否满足机器的三个特征?并从中举例说明机构、机械零件及构件的含义。

思考题0-1什么是机器?什么是机构?它们各有何特征?一台完整的机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并举例说明。

0-2什么是机械零件、通用零件、专用零件、部件、标准件?指出下列零件各属于哪一类:螺栓,齿轮,轴,曲轴,汽门弹簧,轧根,飞机螺旋桨,汽轮机叶片,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

0-3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0-4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是什么?和前面学过的课程相比较,本课程有什么特点?第一章机械零件设计的基础知识及设计方法简介思考题1-1机械设计的内容和一般程序是什么?1-2机械零件常规设计计算方法有哪几种?各使用于何种情况?1-3机械零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设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1-4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什么是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准则有哪些?1-5合理地选择许用安全系数有何重要意义?影响许用安全系数的因素有哪些?设计时应如何选择?1-6作用在机械零件上的载荷有几种类型?何谓静载荷、变载荷、名义载荷和计算载荷?1-7作用在机械零件中的应力有哪几种类型?何谓静应力、变应力?静载荷能否产生变应力?1-8何谓材料的疲劳极限、疲劳曲线、金属材料的疲劳曲线分成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指出疲劳曲线的有限寿命区和无限寿命区,并写出有限寿命区疲劳曲线方程,材料试件的有限寿命疲劳极限SN如何计算?说明寿命系数K N的意义。

1-9材料的极限应力图是如何作出的?简化极限应力图又是如何作出的?它有何用途?1-10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零件的简化极限应力图与材料试件的简化极限应力图有何不同?如何应用?1-11表面接触疲劳点蚀是如何产生的?根据赫兹公式(Hertz),接触带上的最大接触应力应如何计算?说明赫兹公式中各参数的含义。

《工程制图c》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制图c》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制图C》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3105005课程名称:工程制图C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RAPHICS C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2 上机学时:6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四年制非机类各专业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工程制图C》课程是非机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在生产实践中起着表达和交流技术的语言作用,对实践性有较高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了解工程制图相关的国家标准、掌握制图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如仪器、徒手、计算机)绘制图样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图样为研究对象。

重点讨论组合体和机件的表达方法。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相关规定;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3.掌握组合体的绘制、读图和尺寸标注;4.掌握机件的各种表示方法和规定;5.了解轴测图的基本知识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6.初步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0.绪论①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②认识绘图(仪器、徒手、计算机)和阅图的实际意义;③了解学习该课程的基本方法。

1.工程制图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①掌握国家标准有关制图的规定(如图幅、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注等);②学会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③掌握常见几何图形的画法(如等分圆周、绘制正多边形、圆弧连接等);④熟练掌握平面图形的绘制及尺寸标注;⑤了解徒手绘图的基本方法。

2.点、直线、平面的投影①了解投影的基本知识;②掌握几何元素的正投影特性;③掌握点的三面投影特性及两点的相对位置关系;④掌握直线的三面投影特性及直线上点的投影;⑤掌握平面的三面投影特性及平面上点和直线的投影。

(重要)郑州大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重要)郑州大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082064《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考试大纲一、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材料基础理论知识,诸如材料的结合键、晶体结构、相结构、晶体结构缺陷、材料的相图、凝固、材料中的扩散,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强化等。

重点掌握晶体学基础知识,晶面指数与晶向指数,纯金属的晶体结构及特征,材料的相结构,离子晶体的结构规则,共价晶体的结构,高分子材料的结构;晶体结构缺陷(包括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的特征,位错的柏氏矢量、类型、判断、运动、能量及交互作用,各类面缺陷;扩散现象和条件,扩散方程、扩散方程的解及其应用,扩散的微观机制,扩散驱动力,扩散的分类和影响扩散的因素;滑移与孪晶变形,纯金属及合金的变形强化,冷变形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金属的热变形、动态回复再结晶;相律及应用,纯金属的结晶理论、晶核的形成、晶核的成长;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包晶二元相图的分析;铁碳相图;固溶体的凝固理论、共晶合金的凝固理论;三元相图。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原子的结构与键合原子间的结合键的类型和特点,原子间的结合键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第二章固体结构(以金属材料为主)一些概念和术语,晶体学基础知识,晶面指数、晶向指数的标注,晶面间距和晶带定理,三种典型晶体结构(bcc、fcc、hcp)的特征;固溶体的分类、特点和性质,影响固溶体固溶度的因素,中间相的类型和特点;离子(硅酸盐晶体)晶体、共价晶体的特点。

第三章晶体缺陷一些概念和术语,晶体结构缺陷(包括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的特征,点缺陷的类型、特征和平衡浓度公式;位错类型(刃型、螺型、混合型位错)的判断及其特征,柏氏矢量的意义及特征,位错的运动、交割和增殖(F-R源、双交滑移机制等),位错分解与合成,位错的能量及交互作用;各类面缺陷的类型和特征。

第四章固体中原子和分子的运动一些概念和术语,扩散条件,扩散方程、扩散方程的解及其应用,扩散的原子理论(微观机制),扩散驱动力,扩散的分类和影响扩散的因素;离子晶体中的扩散的特点。

《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6315008课程名称: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英文名称:Testing Technology and Signal Processing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0 实验学时:8学分: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汽车、城轨)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程,也是机械大类专业的平台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动态测试与信号处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正确选用和分析测试装置及系统的能力,并掌握力、压力、噪声、振动等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和应用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车辆工程技术中的测试问题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概论、信号描述、测试系统特性、常见传感器、信号的调理处理和记录、信号分析基础、常见物理量测量和计算机辅助测试几部分。

学完本课程应具有下列几方面的知识:(1) 掌握测量信号分析的主要方法,明白波形图、频谱图的含义,具备从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中读取解读测量信息的能力。

(2) 掌握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不失真测量的条件,测试系统特性的评定方法,减小负载效应的措施。

(3) 掌握传感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能针对工程问题选用合适的传感器。

(4) 掌握信号的调理、处理和记录的方法和原理。

(5) 掌握信号的相关分析、频谱分析原理与应用。

(6) 掌握温度、压力、位移等常见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了解其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楼宇控制、医疗、家庭和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

(7) 了解计算机测试系统的构成,用计算机测试系统进行测量的方法、步骤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 绪论介绍测试系统的基本概念,测试系统的组成。

及测试技术的工程意义: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楼宇控制、医疗、家庭和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和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逆向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逆向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逆向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3631009课程名称:逆向工程英文名称:Reverse Engineering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 课外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计算机辅助制造与数控加工专业方向)先修课程:CAD/CAM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计算机辅助制造与数控加工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

主要介绍逆向工程的概念、过程及实现逆向工程的具体环节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逆向工程技术,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技术问题,实现逆向工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掌握逆向工程的定义,工作流程及应用领域;2、掌握逆向工程测量系统;3、能应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数据采集;4、掌握数据处理的技能;5、能进行模型的三维重构。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掌握逆向工程的定义;了解逆向工程的一般工作流程,及逆向工程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逆向工程的测量系统1、掌握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2、了解数据测量的各种方式的比较;3、了解数据测量的误差分析;4、参观三坐标测量机。

第三章.数据预处理1、了解数据预处理的概述;2、熟悉多视点云的对齐方法;3、了解数据平滑、精简及误差点的识别和去除;4、熟悉数据分块方法。

第四章.三维模型重构1、了解曲线曲面数学模型;2、了解曲线拟合造型;3、了解曲面片直接拟合造型;4、熟悉模型质量评价。

第五章.逆向工程系统1、掌握逆向工程系统框架和特点;2、掌握逆向工程系统的各子系统;3、了解逆向工程系统与产品创新;4、熟悉基于逆向工程的产品快速开发。

第六章.Imageware或其他软件及逆向一般流程1、掌握Imageware模块;2、掌握Imageware数据处理流程;3、熟悉逆向工程的要求。

第七章.Imageware或其他软件常用命令1、掌握Edit菜单;2、掌握Create菜单;3、掌握Construct菜单;4、掌握Modify菜单;5、掌握Evaluate菜单。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标准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标准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作者:佚名|发布日期2012-9-3 11:27:38《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62501课程名称:工程项目管理英文名称:Project Management课程类型:必修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0学分:3适用对象:建筑工程技术专科先修课程:工程施工、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管理学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执笔人:宁蕊蕊审定人:夏红春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了土木工程专业所必须的技术、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掌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熟悉各种具体的项目管理技术、方法在建设工程项目上的应用特点,为学生建立管理建设工程项目所需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体系,培养学生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应使学生:1、了解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主要阶段管理活动的内容、重点和特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惯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过程、建设工程项目的各参与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HSE管理的主要内容。

2、熟悉建设工程项目的策划、组织与采购模式。

懂得项目管理的组织与发包方式.3、掌握建设工程项目费用、进度、质量等目标的管理与控制技术、方法,掌握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沟通管理、信息管理等主要职能中的常用的技术与方法。

4、初步具备应用本课程所学工程项目管理思想、理论知识、技术、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综合性、系统性地解决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鉴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及其内容体系的不断更新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1、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效结合;2、常规性的课堂理论教学与专题讲座的有效结合;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国外先进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思想、理论、技术、方法与国内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的有效结合,特别注意其在国内的适用性.5、教学案例的选取、使用应与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并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兴趣。

《机械设计》教材讨论题、思考题及习题 文字版

《机械设计》教材讨论题、思考题及习题  文字版

《机械设计》教材讨论题、思考题及习题绪论讨论题0-1 就文中的三个实例分析每部机器,哪部分为原动部分、传动部分和执行部分?分别分析它们是否满足机器的三个特征?并从中举例说明机构、机械零件及构件的含义。

思考题0-1 什么是机器?什么是机构?它们各有何特征?一台完整的机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并举例说明。

0-2 什么是机械零件、通用零件、专用零件、部件、标准件?指出下列零件各属于哪一类:螺栓,齿轮,轴,曲轴,汽门弹簧,轧辊,飞机螺旋桨,汽轮机叶片,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

0-3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0-4 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是什么?和前面学过的课程相比较,本课程有什么特点?第一章机械零件设计的基础知识及设计方法简介思考题1-1 机械设计的内容和一般程序是什么?1-2 机械零件常规设计计算方法有哪几种?各使用于何种情况?1-3 机械零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设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1-4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什么是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准则有哪些?1-5 合理地选择许用安全系数有何重要意义?影响许用安全系数的因素有哪些?设计时应如何选择?1-6 作用在机械零件上的载荷有几种类型?何谓静载荷、变载荷、名义载荷和计算载荷?1-7 作用在机械零件中的应力有哪几种类型?何谓静应力、变应力?静载荷能否产生变应力?1-8 何谓材料的疲劳极限、疲劳曲线、金属材料的疲劳曲线分成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指出疲劳曲线的有限寿命区和无限寿命区,并写出有限寿命区疲劳曲线方程,材料试件的有限寿命疲劳极限 rN如何计算?说明寿命系数K N的意义。

1-9 材料的极限应力图是如何作出的?简化极限应力图又是如何作出的?它有何用途?1-10 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零件的简化极限应力图与材料试件的简化极限应力图有何不同?如何应用?1-11 表面接触疲劳点蚀是如何产生的?根据赫兹公式(Hertz),接触带上的最大接触应力应如何计算?说明赫兹公式中各参数的含义。

口腔医学专业《口腔解剖生理》-课程标准

口腔医学专业《口腔解剖生理》-课程标准

3年制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一、前言1、课程定位《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主干课,必修课,地位十分重要。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口腔、颌面、颈部等个部位的正常心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的一门学科。

通过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包括理论讲授,实验示教,自主实验操作和生产实习),要求学生能全面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阐明人体口腔颌面颈部的层次关系和各器官形态结构特点并掌握其功能活动原理,从而为后续的口腔医学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理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

(2)、课程教学目标和组织与学院大力发展的职业教育、创办职业教育特色相匹配,体现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工学结合等办学理念。

(3)、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普遍性、学生差异的个体性教育等育人思想和观念。

(4)、在总结以往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突出模拟仿真教学,标准化病人教学,模拟职业(助理)医生考试评价的改革,创建社区卫生服务执业(助理)医生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训练与评价模式。

课程设计思路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内科学课程标准是以(教高[2006]16号)精神为指导,参考了同类院校内科学课程设置,根据我校口腔医学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经多方讨论总结形成的。

(一)总体思路1、课程标准符合(教高[2006]16号)精神,符合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体现“技能教育”,“工学结合本”职业教育理念。

2、口腔解剖生理学在口腔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范围广,专业多,它不仅是口腔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许多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

因此,课程标准不局限于课堂基本理论教学,而把实验教学、技能考核、技能比赛等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中,体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中职中专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

中职中专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

中职中专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英文名称:课程类型:必修课(选修课、必修课、校定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等等)总学时:108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54学分:适用对象: 中专肢残班二年级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先修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完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办公软件应用》等计算机相关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全面、系统的了解,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实训的学习,让学生在感性中加深对网络概念的理解,从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对网络技术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网络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网络应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特别是通过学生课后的实践,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网络的安装调试、维护和应用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内容: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1.2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和应用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功能和应用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网络的分类1.4 实训一给自己发送一封邮件1.5 实训二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习题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教学内容:2.1 数据通信基本原理2.2 数据通信介质2.3 数据传输及交换技术2.4 数据通信的其他关键技术2.5 实训安装网络接口卡教学要求:1、理解数据通信基本原理2、了解数据传输的介质习题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教学内容:3.1 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3.2 OSI参考模型3.3 TCP/IP参考模型3.4 实训一安装TCP/IP3.5 实训二配置IP3.6 实训三使用ping命令教学要求:1、了解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2、了解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习题第4章计算机网络硬件教学内容:4.1 服务器和工作站4.2 网络传输介质4.3 网卡4.4 集线器和交换机4.5 路由器4.6 实训一网卡的安装过程4.7 实训二识别双绞线教学要求:1、了解网络服务器和工作站2、了解网络传输介质、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3、熟悉常用的交换机、路由器技术参数及产品特点,学会选购路由器、交换机及网络传输介质。

教学大纲 体育统计学

教学大纲 体育统计学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三)课程目标1.要求学生能够说明体育统计学的发展背景和意义,能够解释体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毕业要求4.3)2.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SPSS辅助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毕业要求3.3)3.要求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和训练指导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正确选择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毕业要求7.2)4.能够运用统计学原理对文献进行分析和对比,能对研究结果进行科学解读和评价。

(毕业要求7.1)(四)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表第一章绪言【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说明体育统计的概念和体育统计工作的基本过程,以及体育统计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体育统计工作的基本过程。

2.教学难点:无【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体育统计及其研究对象第二节体育统计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第三节体育统计中的若干基本概念【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题】课后习题【实践环节】无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不同抽样方法进行统计资料的收集,能够正确进行统计资料的整理,能够制作频数分布表和频数直方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常用的抽样方法。

2.教学难点:频数分布表和频数直方图的制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统计资料的收集第二节统计资料的整理【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题】课后习题【实践环节】使用SPSS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第三章样本特征数【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区别不同种类样本特征数的含义(集中位置量数和离中位置量数)。

能够正确计算样本特征数。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样本特征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样本特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集中位置量数第二节离中位置量数第三节x的合成计算与S的合成计算第四节平均数和标准差在体育中的应用【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题】课后习题【实践环节】无第四章相对数与动态分析【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说明相对数的概念和意义,对相对数进行计算。

《三坐标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三坐标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三坐标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3401012课程名称:三坐标测量技术英文名称:Three coordinates Measuring Technique课程类型:专业基础限选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0 实验学时:2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四年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先修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测试技术、数控技术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三坐标测量技术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基础限选课。

三坐标测量是现代企业技术进步、产品升级、质量控制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几何参数的先进测量技术,初步掌握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原理,组成及特点,测量机的使用方法,为今后从事三坐标测量机的设计制造和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三坐标测量机为研究对象。

重点讨论三坐标测量机的功用、类型、主体结构、测头、控制系统、软件,举例说明三坐标测量机的应用。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坐标测量机的测量原理和基本的组成特点;2.初步掌握坐标测量机主机的结构组成及特点;3.初步掌握坐标测量机测头结构型式及特点;4.初步掌握坐标测量机控制系统的结构,了解各功能部件的控制方法;5.初步掌握坐标测量机软件各功能模块的特点与使用技术;6.理解并掌握坐标测量机的典型测量示例;7.初步掌握坐标测量机测量不确定度的误差来源,坐标测量机对环境基本要求;8.了解坐标测量机的误差检定方法;9.了解坐标测量机的误差补偿技术;10.了解三坐标测量机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概论(1)了解三维测量的需求与意义;(2)了解三维测量技术的演变历程;(3)掌握三坐标测量机的组成;(4)了解三坐标测量机的类型及选用方法。

2. 坐标测量机的主机(1)了解坐标测量机的结构形式与材料特点;(2)了解标尺系统的特点;(3)了解导轨的类型特点及设计中的注意事项;(4)了解驱动机构的传动特点;(5)了解实现平衡的不同方法及特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外习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外习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外习题《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外习题前⾔“计算机组成原理”保程是计算机专业与核⼼基础,其理论性⽐较强,学⽣感觉抽象难以理解,因⽽必须配备相应的习题集,由于所选教材习题类型单⼀,题量有限,且有些习题不太适合我系的实际教学,及学⽣的具体情况,因此课程组在所选项的教材的基础上,⼜参考了蔡⽉茹编写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指导书与习题集》,编写的习题集,如有失误之处请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组第⼀章习题1、⽐较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的特点。

2、数字计算机如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3、数字计算机有哪些主要应⽤?4、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什么?它包括哪些主要组成部分?5、什么是存储容量?什么是单元地址?什么是数据字?什么是指令字?6、什么是指令?什么是程序?7、指令和数据均存放在内存中,计算机如何区分它们是指令还是数据?8、什么是内存?什么是外存?什么是CPU?什么是接⼝?简述其功能。

9、计算机的系统软件包括哪⼏类?说明它们的⽤途?10、说明软件发展的演变过程。

11、现代计算机系统如何进⾏多级划分?这种分级观点对计算机设计会产⽣什么影响?12、为什么软件能够转化为硬件?硬件能够转化为软件?实现这种转化的媒介是什么?13、从哲学的观点阐述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及其相互转换。

第⼆章习题1、将下列⼆进制数转换成⼗进制数。

(1) 10011101(2) 10110110(3) 10000111(4) 001110002、将下列⼗进制数转换成⼆进制数,再转换成⼋进制数和⼗六进制数。

(1) 234(2) 1023(3) 131.5(4) 27/323、写出下列⼆进制数的原码、反码、补码和移码。

(1) 11010100(2) 0.1010000(3) -10101100(4) -0.01100004、对下列四位有效信息作CRC编码,⽣成多项式是G(x)=x3+x2+1:(1) 1000;(2) 1111;(3) 0001;(4) 0000;5、已知下列[x]补和[y]补的值,⽤补码加减法计算[x+y]补和[x-y]补,指出结果是否溢出:(1) [x]补=0.11011,[y]补=0.00011;(2) [x]补=0.10111,[y]补=1.00101;(3) [x]补=1.01010,[y]补=1.10001;6、⽤原码⼀们乘法,补码⼀位乘法,补码⼆位乘法计算X*Y。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英文名称: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56
上机学时:8
学 时:64
学 分:4
适用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网监控技术、供
熟悉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拉氏变换及其应用。掌握系统传递函数的定义及求取,系统动态结构图 的建立及其简化以及系统不同传递函数的定义及求取。
1.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2.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3.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4.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5.控制的动态结构图及变换 6.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7.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三)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熟悉控制系统的时域指标,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斜坡响应以及性能指标的求取。掌握典型二阶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以及性能指标的求取。掌握劳斯稳定判据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方法。熟悉控制系统稳态 误差分析以及稳态误差、误差系数的求取。 1.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定义 2.一阶系统性能分析 3.二阶系统性能分析 4.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和指标计算 5.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闭环主导极点和高阶系统的降阶
二、本课程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采用 MATLAB 软件上机进行实验,就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以数字仿真技术为核 心,实现对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验证以及控制系统设计。
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在 MATLAB 软件的基本使用、编程调试、仿真实验数据的获取、整理、分析以 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基本技能得到训练。
2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联系?
4.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作出了哪些历史性的贡献?
5.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认识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同50年代中期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历史关联?
6.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7.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8.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如何认识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9.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1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理论创新?
12.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

1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地统一?
14.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5.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16.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17.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们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外交政策有什么重大的区别?
18.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如何解释现实中一部分工人阶级的贫困现象?
19.新产生的阶层包括那些人?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么?为什么?
20.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成功是主要因为他们政党制度的原因么?
21.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正确认识当前某些党员的违法乱纪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