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学设计-歌曲-蝈蝈和蛐蛐
2024年《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精选篇)
2024年《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精选篇)《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篇1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写景诗的特点。
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1课时。
一、导入二、学习和欣赏第一首诗《蝈蝈与蛐蛐》作者简介: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三、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四、整体把握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五、问题研究这首施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六、课后练习一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七、知识概述八、重点知识介绍《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
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歌颂大自然美如诗歌,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这首诗构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
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来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绘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
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
但它所揭示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规律,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
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诗人以精细的观察,抒写了夏日郊外的蝈蝈和冬夜炉边的蟋蟀交替歌唱的情景。
2021大班语言活动 《蝈蝈和蛐蛐》
大班语言活动《蝈蝈和蛐蛐》吴敏洁老师大班语言活动:《蝈蝈和蛐蛐》
一、教学目的
培养儿童兴趣爱好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掌握儿歌,念出“儿化”音。
2.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1.蝈蝈、蛐蛐图片各一张。
2.电脑、电视机、转换仪。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初步掌握儿歌,念出“儿化”音。
难点: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情景演示法、直观感受法、、设问导答法。
六、教学过程:
幼儿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组织幼儿倾听老师念儿歌。
2.提问:
(1)刚才你听到了什么?你觉得这首儿歌有趣吗?哪个地方有趣?
(2)蝈蝈和蛐蛐儿是怎样吹牛皮的?听我再来说一说。
(3)你听“蝈蝈”和“蝈蝈儿”有什么不同?我念“蛐蛐”的时候跟儿歌中的“蛐蛐儿”有什么不同?
3.小结:儿歌中念的时候有“儿化音”,因为这是北京人说话的京味儿。
4.指导幼儿份角色念儿歌。
(提醒幼儿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5.组织幼儿完整念儿歌。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幼儿园大班《蝈蝈和蛐蛐》教案
幼儿园大班《蝈蝈和蛐蛐》教案幼儿园大班《蝈蝈和蛐蛐》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蝈蝈和蛐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蝈蝈和蛐蛐》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模仿儿化发音及角色的音调,尝试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儿歌内容。
2、在听、说、看、演、玩中感受体验京韵儿歌幽默诙谐的独特韵味。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活动准备】PPT 课件,录音,头饰道具若干,双响筒。
【活动过程】1、听蝈蝈和蛐蛐叫声,引起幼儿的兴趣。
2、看国画风格的图片,认识蝈蝈和蛐蛐小哥俩儿。
3、在看看、找找、说说中学习儿歌前半部分,发现并体验儿歌的独特韵味。
(1)教师在节奏鼓点中,表演儿歌前半段,引发幼儿学习愿望。
(2)共同寻找儿歌的`特点,模仿儿歌里有趣的发音、动作。
发现带儿化音词眼,模仿体验北方人说话的特点。
(3)用儿化音、动作、不同音色表演第一段儿歌,在说说做做中感受京韵儿歌的趣味性。
4、学习儿歌的后半部分,大胆表现哥俩吹牛的语言和动作,体验儿歌幽默诙谐的风格。
(1)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述来解释吹牛的含义,为后半部分儿歌内容作铺垫。
(2)听录音,感知儿歌的句式结构。
(3)看图帮助了解对白含义,借助动作提示儿歌内容,表现相互吹牛皮的得意和自大模样。
(4)分角色练习对话,在呼应表演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儿歌的内容和动作。
5、完整表演儿歌,体会并大胆表现京韵儿歌的趣味性.小结:说大话、爱吹牛皮可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我们小朋友平时能不能说大话。
幼儿园大班《蝈蝈和蛐蛐》教案2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分角色对唱,感受歌曲的诙谐趣味。
2、指导幼儿学习用北方戏曲拖长腔、回环的方法演唱歌曲前半段蝈蝈对蛐蛐的对话。
活动准备蝈蝈和蛐蛐指偶各一个,公鸡手偶一个;歌曲原声带及伴奏带。
活动过程1、教师操作蝈蝈、蛐蛐及公鸡教具,朗诵歌词。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
蝈蝈和蛐蛐[教材分析]这首歌曲调幽默诙谐,具有北方戏曲的演唱风格。
整首作品以蝈蝈和蛐蛐吹牛皮这一事件为主线,以幽默的故事情节引起幼儿演唱欲望。
幼儿通过活动,不但能了解北方戏曲的演唱风格,还能获得表现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由于这首歌的歌词较长,演唱风格又是孩子们不常接触的戏曲类型,因此要分三个课时来进行,我本次执教的是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1、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2、了解北方戏曲拖长腔、回环的特点,并能初步分角色演唱歌曲。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活动准备]1、幼儿事先学会与教师分角色朗诵歌词2、歌曲原声带和伴奏带、录音机[活动过程]一、朗诵歌词导入教师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二、欣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完整听音乐一遍,提问:这首歌有趣吗?哪个地方有趣?[拖长腔、儿化音]跟我们以前学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听起来像唱戏]三、学唱歌曲1、提问:这首歌是不是从头到尾一直都在唱呢?[教师范唱,幼儿找出并学唱歌曲中说白的两句话]2、提问:蝈蝈和蛐蛐在介绍自己时是怎么唱的?[幼儿学唱前四句,并总结出前三句旋律一样,第四句的音低下去]之后分角色演唱第一段。
3、提问:吹牛皮是什么样子?[幼儿模仿吹牛皮时得意的样子]之后换角色演唱。
4、提问: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时候谁来了?大公鸡是怎么把他们吃下去的?[幼儿学唱最后一段]四、不同形式演唱歌曲1、小结学唱歌曲部分。
2、完整演唱一遍,要求要把歌词唱清楚。
3、自己选择角色演唱一遍,要求表现出得意神情。
五、游戏中提升经验1、教师扮演大公鸡,幼儿扮演蝈蝈和蛐蛐,进行游戏。
2、讨论:吹牛皮有什么不好。
3、小结:以后都不做吹牛皮的人。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蝈蝈和蛐蛐》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并跟随歌曲《蝈蝈和蛐蛐》的节奏和旋律。
2. 学生能够通过歌曲感受到昆虫的声音和节奏,并能够模仿。
3. 学生能够通过动作表达歌曲中的内容。
教学材料:1. 歌曲《蝈蝈和蛐蛐》的录音或视频。
2. 图片或卡片,用来表示蝈蝈和蛐蛐。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歌曲(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坐在圈内,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歌曲《蝈蝈和蛐蛐》。
2. 教师播放歌曲的开头部分,让学生先听一遍,了解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Step 2:歌曲学唱(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跟随歌曲的节奏摆动身体,感受歌曲的节奏。
2. 教师逐句教学歌曲的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口型模仿。
3. 教师反复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巩固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Step 3:动作表演(10分钟)1. 教师展示图片或卡片,分别代表蝈蝈和蛐蛐,并引导学生模仿这两种昆虫的动作。
2. 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歌曲的歌词和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演。
Step 4:练习合唱(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代表蝈蝈和蛐蛐。
2. 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分组合唱,并在合适的时机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演。
Step 5:展示与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集体表演歌曲,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展示歌曲中的动作。
2.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记住歌曲的歌词和动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蝈蝈和蛐蛐》,让学生感受昆虫的声音和节奏,并通过动作表演来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能够跟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唱歌,并能够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动作。
同时,通过小组合唱和个人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整节课教学生动和形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利用音乐形式来教授其他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大班音乐蝈蝈和蛐蛐教案(精选8篇)
大班音乐蝈蝈和蛐蛐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音乐蝈蝈和蛐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音乐蝈蝈和蛐蛐教案篇1【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模仿儿化发音及角色的音调,尝试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儿歌内容。
2、在听、说、看、演、玩中感受体验京韵儿歌幽默诙谐的独特韵味。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活动准备】PPT 课件,录音,头饰道具若干,双响筒。
【活动过程】1、听蝈蝈和蛐蛐叫声,引起幼儿的兴趣。
2、看国画风格的图片,认识蝈蝈和蛐蛐小哥俩儿。
3、在看看、找找、说说中学习儿歌前半部分,发现并体验儿歌的独特韵味。
(1)教师在节奏鼓点中,表演儿歌前半段,引发幼儿学习愿望。
(2)共同寻找儿歌的特点,模仿儿歌里有趣的发音、动作。
发现带儿化音词眼,模仿体验北方人说话的特点。
(3)用儿化音、动作、不同音色表演第一段儿歌,在说说做做中感受京韵儿歌的趣味性。
4、学习儿歌的后半部分,大胆表现哥俩吹牛的语言和动作,体验儿歌幽默诙谐的风格。
(1)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述来解释吹牛的含义,为后半部分儿歌内容作铺垫。
(2)听录音,感知儿歌的句式结构。
(3)看图帮助了解对白含义,借助动作提示儿歌内容,表现相互吹牛皮的得意和自大模样。
(4)分角色练习对话,在呼应表演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儿歌的内容和动作。
5、完整表演儿歌,体会并大胆表现京韵儿歌的趣味性。
小结:说大话、爱吹牛皮可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我们小朋友平时能不能说大话。
大班音乐蝈蝈和蛐蛐教案篇2活动目标:1、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2、了解北方戏曲拖长腔、回环的特点,并能初步分角色演唱歌曲。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活动准备:幼儿事先学会与教师分角色朗诵歌词歌曲原声带和伴奏带、录音机活动过程:一、朗诵歌词导入教师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蝈蝈和蛐蛐》教案:爬行动物自主学习,学生主导课堂
本文将从蝈蝈和蛐蛐的故事入手,探讨爬行动物自主学习和学生主导课堂的教学方法。
一、蝈蝈和蛐蛐的故事蝈蝈和蛐蛐是一对好朋友,它们都是昆虫中的好歌手。
蝈蝈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独自练习;而蛐蛐则喜欢和别人一起唱。
有一天,它们一起玩耍时,蝈蝈说:“我唱得很好,是最好的。
你的声音并不那么悦耳动听。
”蛐蛐受到了伤害,因为它觉得自己也很优秀。
于是,蛐蛐跑到森林里,寻找一个专门的老师来询问怎么才能变得更优秀。
老师告诉它,要学会从别人的经验中吸取营养,要多和别人一起合唱,才能唱出动人的旋律。
蛐蛐听从老师的建议,和蝈蝈一起合唱,它把从蝈蝈那里学到的技巧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成为了更好的歌手。
蝈蝈看到蛐蛐变得更棒了,心里很高兴,也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也去寻找老师来学习,并且把学到的东西与蛐蛐分享,使得两人的合唱更加完美。
这个故事给我们传达的信息是:一个人可以具有一定的天赋和优势,但是学习和成长需要和别人一起合作、相互学习。
这也是爬行动物在存和适应环境中所采取的方法。
二、爬行动物自主学习爬行动物是生物界中的佼佼者,很多种类的爬行动物能够在极端的环境下生存并且适应。
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这些生物得以发展、繁衍和适应环境的重要保障。
在生物学中,自主学习是生物在经历某些刺激或行为后,能够从中得出经验,再根据这些经验进行调节、转化和迁移,从而使行为适应更广泛的环境。
例如,有关慎用食物的创伤记忆可以清晰地改变爬行动物对食物的选取行为和食物成分的消化吸收。
该能力源于爬行动物的大脑结构和神经系统。
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爬行动物的大脑不断地演化和发展。
它们会利用追逐捕食、避免受到捕食、交配、孵化等自然行为,在不同情境下学习,从而增强自身适应力。
有研究表明,大多数爬行动物的学习能力取决于一些神经元网络,它们可以接受和处理输入信息,并且根据环境变化和行为部分的输入信息发出相应的输出。
从结果上分析,神经元网络会参与实体对象、空间物体的视觉相关处理,认知信号的生成等基本生理机制。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蝈蝈和蛐蛐》一、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蝈蝈和蛐蛐》的优美旋律,理解歌曲内容,学会演唱歌曲。
2.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3.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蝈蝈和蛐蛐》,理解歌曲内容。
2.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较复杂的节奏和旋律。
三、教学准备1.课件:歌曲《蝈蝈和蛐蛐》的音乐和歌词。
2.教学道具:蝈蝈和蛐蛐的模型或图片。
3.音乐器材:音响、话筒。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蝈蝈和蛐蛐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简单介绍蝈蝈和蛐蛐的生活环境,引发幼儿对它们的兴趣。
(二)歌曲欣赏1.教师播放歌曲《蝈蝈和蛐蛐》,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歌曲中出现的动物,并简单描述它们的活动。
(三)歌词学习1.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帮助幼儿学会歌词。
2.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歌词中的寓意,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四)节奏练习1.教师带领幼儿练习歌曲中的节奏,重点指导较复杂的节奏部分。
2.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歌曲演唱1.教师组织幼儿集体演唱歌曲《蝈蝈和蛐蛐》。
2.教师关注幼儿的演唱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教师鼓励幼儿表达对歌曲的感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教学,我以歌曲《蝈蝈和蛐蛐》为主线,通过导入、歌曲欣赏、歌词学习、节奏练习、歌曲演唱等环节,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歌曲,并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观察、体验、参与中感受音乐的美妙。
同时,我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学会演唱歌曲《蝈蝈和蛐蛐》,特别是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歌曲内容,能够描述蝈蝈和蛐蛐的生活习性。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教学目标•能够正确辨识蝈蝈和蛐蛐的声音•能够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声音•能够运用声音表达情感和意义•发展观察力、聆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内容观察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蝈蝈和蛐蛐的形态和特征,通过让学生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加深对它们的印象。
辨识声音1.先播放蝈蝈和蛐蛐的声音,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讨论,感受和理解声音背后的含义和情感表达。
例如,夏天的夜晚、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话题。
2.在学生对蝈蝈和蛐蛐的声音有一定认知后,为学生介绍蝈蝈和蛐蛐的声音特征和区别。
通过分辨不同种类昆虫的声音,学生学会相关科普知识,能够更好地了解周围自然环境,发展观察力和聆听力。
模仿声音1.首先,老师播放蝈蝈和蛐蛐的声音,让学生听出它们的声音特征;2.接着,老师逐字播放,让学生模仿重复;3.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模仿比赛,看哪组最接近蝉蛐之声。
运用声音表达情感和意义1.让学生通过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声音,表达各种情感和意义,如快乐、悲伤、惊奇、警告等;2.分组展开语音表演比赛,组织同学互相评价,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与方法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不同种类昆虫的形态和特征。
2.教师播放蛐蛐和蝈蝈的声音,引导学生品味、感悟声音背后的含义和情感表达。
3.教师介绍蛐蜊和蝈蝈声音的特征和区别,帮助学生分辨声音。
4.教师以模仿重复声音为手段,让学生学习蛐蜊和蝈蝈的声音,并不断纠正练习,提高同学们的语音素质。
5.分组活动:组织学生展开创意拓展,利用学习到的蝉蛐之声,表达各种情感、语气和象征意义。
6.比较组交流:每个比赛小麻麻给予点评,并共同聆听和感受对方的表现,从而更好地理解蝈蝈和蛐蛐声音背后所表现的情感、视角和意义。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地辨识蝈蝈和蛐蛐的声音。
2.学生能够模仿蛐蛐和蝈蝈的声音,并在比赛中表现出色。
3.学生通过活动,提升了观察、聆听、语言表达以及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4.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提供个性化指导。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蝈蝈和蛐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音乐欣赏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倾听、表现等环节,了解蝈蝈和蛐蛐的特点。
难点:帮助幼儿运用音乐形式表现蝈蝈和蛐蛐的形象。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蝈蝈和蛐蛐的图片,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
2. 倾听法:让幼儿倾听蝈蝈和蛐蛐的声音,感知它们的鸣叫特点。
3. 表现法:引导幼儿通过音乐形式表现蝈蝈和蛐蛐的形象。
4. 讨论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蝈蝈和蛐蛐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蝈蝈和蛐蛐的图片、视频、音乐素材。
2. 材料: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工具。
3. 环境:安静、舒适的音乐欣赏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蝈蝈和蛐蛐的声音,引导幼儿倾听并猜测是哪种昆虫。
2. 基本知识:教师展示蝈蝈和蛐蛐的图片,介绍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 音乐欣赏:教师播放蝈蝈和蛐蛐的音乐素材,让幼儿感受音乐与昆虫特点的关联。
4. 创作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画笔、彩泥等工具,创作蝈蝈和蛐蛐的形象。
5. 展示与分享: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对蝈蝈和蛐蛐的认识,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7. 结束活动: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带领幼儿一起舞蹈,感受音乐的快乐。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蝈蝈和蛐蛐的认识,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观察这两种昆虫。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的自然角中,教师可摆放蝈蝈和蛐蛐的标本或图片,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强对这两种昆虫的了解。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关注幼儿在创作环节中对蝈蝈和蛐蛐形象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音乐评价:教师评价幼儿在音乐欣赏环节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一、课程概述本节音乐公开课的主题是《蝈蝈和蛐蛐》。
通过这堂课,旨在培养大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音乐欣赏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和创意能力。
三、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器、音乐播放器连接线、CD光盘。
2.教师准备一段蝈蝈和蛐蛐的音乐片段。
3.教师准备一些小道具,如图片或卡纸制作的蝈蝈和蛐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打开音乐播放器,播放一段欢快的蝈蝈和蛐蛐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教师可以出示制作的蝈蝈和蛐蛐道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欣赏音乐教师再次播放蝈蝈和蛐蛐的音乐片段,让学生仔细聆听。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昆虫的鸣叫、自然的声音,并带领学生用手和身体模拟蝈蝈和蛐蛐的声音。
3. 创意表演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段关于蝈蝈和蛐蛐的表演。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自己的创意,通过肢体语言、音乐和声音来表达蝈蝈和蛐蛐的形象和动作。
4. 小组表演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设计的蝈蝈和蛐蛐表演,其他小组全体学生进行观看和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演质量和创意程度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
5. 反思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今天的音乐公开课进行总结和反思。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以及从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五、板书设计•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表达能力,激发保护环境意识。
•教学准备:音乐播放器、音乐片段、小道具。
六、教学反思本节音乐公开课以《蝈蝈和蛐蛐》为主题,通过欣赏音乐、创意表演等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自然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表演,表现出较高的创意和音乐表达能力。
然而,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还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情景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幼儿园学前教育大班艺术教案蝈蝈和蛐蛐.doc
大班艺术教案:蝈蝈和蛐蛐[教材分析]这首歌曲调幽默诙谐,具有北方戏曲的演唱风格。
整首作品以蝈蝈和蛐蛐吹牛皮这一事件为主线,以幽默的故事情节引起幼儿演唱欲望。
幼儿通过活动,不但能了解北方戏曲的演唱风格,还能获得表现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由于这首歌的歌词较长,演唱风格又是孩子们不常接触的戏曲类型,因此要分三个课时来进行,我本次执教的是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1、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2、了解北方戏曲拖长腔、回环的特点,并能初步分角色演唱歌曲。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活动准备]1、幼儿事先学会与教师分角色朗诵歌词2、歌曲原声带和伴奏带、录音机[活动过程]一、朗诵歌词导入教师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二、欣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完整听音乐一遍,提问:这首歌有趣吗?哪个地方有趣?[拖长腔、儿化音]跟我们以前学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听起来像唱戏]三、学唱歌曲1、提问:这首歌是不是从头到尾一直都在唱呢?[教师范唱,幼儿找出并学唱歌曲中说白的两句话]2、提问:蝈蝈和蛐蛐在介绍自己时是怎么唱的?[幼儿学唱前四句,并总结出前三句旋律一样,第四句的音低下去]之后分角色演唱第一段。
3、提问:吹牛皮是什么样子?[幼儿模仿吹牛皮时得意的样子]之后换角色演唱。
4、提问: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时候谁来了?大公鸡是怎么把他们吃下去的?[幼儿学唱最后一段]四、不同形式演唱歌曲1、小结学唱歌曲部分。
2、完整演唱一遍,要求要把歌词唱清楚。
3、自己选择角色演唱一遍,要求表现出得意神情。
幼儿园大班儿歌《蛐蛐和蝈蝈》教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儿歌《蛐蛐和蝈蝈》教案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模仿儿化发音及角色的音调,尝试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儿歌内容。
2.在听、说、看、演、玩中感受体验京韵儿歌幽默诙谐的独特韵味。
【活动准备】ppt课件录音头饰道具若干蛙鸣筒【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了解儿歌中角色的称呼。
1.听蝈蝈和蛐蛐叫声,引起幼儿的关注。
2. 看国画风格的图片,认识蝈蝈和蛐蛐小哥俩儿。
二、在看看、找找、说说中学习儿歌前半部分,发现并体验儿歌的独特韵味。
1. 教师在节奏鼓点中,表演儿歌前半段,引发幼儿学习愿望。
2. 共同寻找儿歌的特点,模仿儿歌里有趣的发音、动作。
发现带儿化音词眼,模仿体验北方人说话的特点。
② 发现角色发音不同,尝试发出有粗细轻重区别的音色。
③ 发现动作夸张有趣,表现对应角色的典型动作。
3. 用儿化音、动作、不同音色表演第一段儿歌,在说说做做中感受京韵儿歌的趣味性。
三、在听听、玩玩、演演中学习儿歌的后半部分,大胆表现哥俩吹牛的语言和动作,体验儿歌幽默诙谐的风格。
1.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述来解释吹牛的含义,为后半部分儿歌内容作铺垫。
2. 听录音,感知儿歌的句式结构。
3. 看图帮助了解对白含义,借助动作提示儿歌内容,表现相互吹牛皮的得意和自大模样。
4.分角色练习对话,在呼应表演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儿歌的内容和动作。
四、语言、声音、节奏、动作、头饰配合完整表演儿歌,体会并大胆表现京韵儿歌的趣味性。
1. 戴头饰两两结对表演儿歌,拍手打节奏欣赏同伴的表演。
2. 教师以京韵大鼓的唱腔揭示儿歌的结局,体会幽默结局中蕴含的道理。
蝈蝈和蛐蛐-幼儿园音乐教案
蝈蝈和蛐蛐-幼儿园音乐教案教学对象幼儿园大班教学内容歌曲《蝈蝈和蛐蛐》教学目标1.能够用听觉感受和表情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叫声;2.能够在音乐的基础上,了解蝈蝈和蛐蛐的生长环境和栖息地;3.能够掌握简单数字和量词;教学准备1.相关媒体素材:《蝈蝈和蛐蛐》的音乐播放器或CD;2.教学道具:玩具蝈蝈、玩具蛐蛐、绿色布质材料、绿色纸张、易掉色的贴纸;3.教学工具:一些简单的绘画工具(如色笔、彩色纸)和几个数字卡片。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蝈蝈和蛐蛐》,让孩子们听一遍;2.老师与孩子们交流:“你们都能听到,这首歌的主题是什么?”3.引导孩子们注意音乐中数字和量词的出现。
步骤二:手比动作学声音(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3-4人,在老师的引导下,模仿蝈蝈、蛐蛐的学唱声。
老师提问孩子们体验的感觉,如:“蝈蝈的声音听起来是不是低沉而持久?”“蛐蛐的声音听起来是不是尖厉而短促?”2.带领孩子们对着音乐,手比动作学声音。
如:“蝈蝈在叶子上走路的时候,咯咯咯…….”“蛐蛐居高临下的时候,嘀嘀嘀……”步骤三:制作小游戏(15分钟)1.老师分发贴纸和玩具蝈蝈、蛐蛐。
2.请孩子们用绿色的布料将玩具蝈蝈、蛐蛐包裹起来,做成像草皮一样的形状,名曰“蝈蝈居”和“蛐蛐居”。
3.再发给每个孩子几片数字卡片,制作草床,让蝈蝈和蛐蛐生活在草床里。
4.带领孩子们在“蝈蝈居”和“蛐蛐居”里以“蜜蜂代理”的方式玩游戏(由每个孩子扮演蝈蝈或者蛐蛐,他们必须按照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和数量去吃食物。
)步骤四:自由表现(10分钟)1.孩子们已经非常熟悉蝈蝈和蛐蛐了,老师可以通过给孩子们一些数字进行讨论,如:“蝈蝈和蛐蛐怎么排队?”2.鼓励孩子们表现出他们的想象和想法。
步骤五:合唱(10分钟)1.合唱歌曲《蝈蝈和蛐蛐》。
必要时可利用音乐表现、指挥等方式加强。
2.老师询问孩子们,他们用过哪些数字和数量?3.回忆蝈蝈和蛐蛐的生活环境。
教学扩展1.制作一个材料盒子,放置胶水、剪刀、绘画笔、颜色纸等如制作昆虫生活乐园、绘制昆虫图画等,引导孩子们使用这些材料,表现出他们想象中的昆虫世界。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蝈蝈和蛐蛐》【教学目标】1、能听懂、唱出《蝈蝈和蛐蛐》的歌曲;2、能认识蛐蛐和蝈蝈的形象,理解蝈蝈和蛐蛐的故事情节;3、能够在音乐活动中跟着节奏活动、舞蹈。
【教学步骤】一、热身1、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做一两分钟的身体热身运动,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
2、唱一首活泼欢快的儿歌,如《小兔子乖乖》等,让孩子们放松心情,准备进入今天的音乐课。
二、引入1、引领孩子们回忆一下小学一年级学过的一首歌曲《我爱小鸭子》,回忆其中脚底板和掌声的节奏特点。
2、请孩子们听歌曲《蝈蝈和蛐蛐》,引导孩子们在听歌曲时留心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三、学唱歌曲1、播放歌曲,由老师带领孩子跟着歌曲动起来。
首先,老师带着孩子们唱“嘎嘎嘎的小蛐蛐,多么好听啊”的歌词,注意歌词的语调和节奏。
练习几次后,加入第二句歌词“哇哇哇的小蝈蝈,一起唱起来”。
2、口型练习。
在教唱歌曲之前,可以要求孩子先跟着老师练习发音和口型,像小小蝌蚪、啵啵鱼儿等。
3、学唱全曲。
学完每一句之后,要练习唱全曲,从头到尾跟着歌曲唱几遍。
四、学舞蹈1、孩子们跟着老师模仿原著中小蝌蚪、小蛐蛐、小蝈蝈的动作。
2、老师简单讲解并示范,引导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跳《蝈蝈和蛐蛐》的基本舞蹈,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
五、课堂反思1、让孩子们回忆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以及他们的感受和收获。
2、针对孩子的不足之处提出宝贵的建议,激励他们下一堂课更进一步。
【教学反思】本次音乐公开课的内容主要以教唱歌曲和学唱舞蹈为主,适合幼儿园大班的学生。
在引入环节,我将小学一年级学过的一首歌曲《我爱小鸭子》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对比,增强孩子们的回忆性和参照性,从而更好地引入课程。
在学习唱歌曲环节,我将口型练习放在教唱全曲前,这样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歌曲的发音和口型,能够更好的唱好歌曲。
在学唱舞蹈环节,我选择了让孩子们模仿原著中的角色来学习舞蹈,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操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感。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2篇)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教材分析:这首歌曲调幽默诙谐,具有北方戏曲的演唱风格。
整首作品以蝈蝈和蛐蛐吹牛皮这一事件为主线,以幽默的故事情节引起幼儿演唱欲望。
幼儿通过活动,不但能了解北方戏曲的演唱风格,还能获得表现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由于这首歌的歌词较长,演唱风格又是孩子们不常接触的戏曲类型,因此要分三个课时来进行,我本次执教的是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1、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2、了解北方戏曲拖长腔、回环的特点,并能初步分角色演唱歌曲。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活动准备:1、幼儿事先学会与教师分角色朗诵歌词2、歌曲原声带和伴奏带、录音机活动过程:一、朗诵歌词导入教师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二、欣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完整听音乐一遍,提问:这首歌有趣吗?哪个地方有趣?[拖长腔、儿化音]跟我们以前学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听起来像唱戏]三、学唱歌曲1、提问:这首歌是不是从头到尾一直都在唱呢?[教师范唱,幼儿找出并学唱歌曲中说白的两句话]2、提问:蝈蝈和蛐蛐在介绍自己时是怎么唱的?[幼儿学唱前四句,并总结出前三句旋律一样,第四句的音低下去]之后分角色演唱第一段。
3、提问:吹牛皮是什么样子?[幼儿模仿吹牛皮时得意的样子]之后换角色演唱。
4、提问: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时候谁来了?大公鸡是怎么把他们吃下去的?[幼儿学唱最后一段]四、不同形式演唱歌曲1、小结学唱歌曲部分。
2、完整演唱一遍,要求要把歌词唱清楚。
3、自己选择角色演唱一遍,要求表现出得意神情。
五、游戏中提升经验1、教师扮演大公鸡,幼儿扮演蝈蝈和蛐蛐,进行游戏。
2、讨论:吹牛皮有什么不好。
3、小结:以后都不做吹牛皮的人。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2)教学目标:1. 通过歌曲《蝈蝈和蛐蛐》,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舞蹈动作,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学设计:歌曲-蝈
蝈和蛐蛐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调幽默诙谐,具有北方戏曲的演唱风格。
整首作品以蝈蝈和蛐蛐吹牛皮这一事件为主线,以幽默的故事情节引起幼儿演唱欲望。
幼儿通过活动,不但能了解北方戏曲的演唱风格,还能获得表现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由于这首歌的歌词较长,演唱风格又是孩子们不常接触的戏曲类型,因此要分三个课时来进行,我本次执教的是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2、了解北方戏曲拖长腔、回环的特点,并能初步分角色演唱歌曲。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活动准备:
幼儿事先学会与教师分角色朗诵歌词
歌曲原声带和伴奏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朗诵歌词导入教师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二、欣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
1、完整听音乐一遍,提问:这首歌有趣吗?
2、哪个地方有趣?[拖长腔、儿化音]
3、跟我们以前学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听起来像唱戏]
三、学唱歌曲
1、提问:这首歌是不是从头到尾一直都在唱呢?[教师范唱,幼儿找出并学唱歌曲中说白的两句话。
2、提问:蝈蝈和蛐蛐在介绍自己时是怎么唱的?[幼儿学唱前四句,并总结出前三句旋律一样,第四句的音低下去]之后分角色演唱第一段。
3、提问:吹牛皮是什么样子?[幼儿模仿吹牛皮时得意的样子]之后换角色演唱。
4、提问: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时候谁来了?大公鸡是怎么把他们吃下去的?[幼儿学唱最后一段]
四、以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1、小结学唱歌曲部分。
2、完整演唱一遍,要求要把歌词唱清楚。
3、自己选择角色演唱一遍,要求表现出得意神情。
五、游戏中提升经验
1、教师扮演大公鸡,幼儿扮演蝈蝈和蛐蛐,进行游戏。
2、讨论:吹牛皮有什么不好。
3、小结:以后都不做吹牛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