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级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编号:08211009总学时:72 学分:4适用专业:法学先选课程:民商法学一、课程简介民事诉讼法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开设的十四门主干课之一,是针对具有一定法学基础知识的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

在现代法治社会,程序法已经不再仅仅是实体法的工具和手段,而是具有自己独立的价值,程序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民事诉讼法作为三大程序法之一,不仅是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救济手段,而且成为承载现代程序法治理念的重要阵地。

学习和掌握民事诉讼法知识对于保护当事人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对于完善民事审判和相关制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应系统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重点掌握中国的民事诉讼立法及有关司法解释,了解外国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制度,培养运用民事诉讼基本理论和知识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4学时)【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了解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任务及效力范围。

【教学重点】民事纠纷、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教学难点】民事诉讼【布置作业】1.什么是民事纠纷?民事纠纷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什么是民事诉讼?民事诉讼与其他解决纠纷机制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什么是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与民事诉讼的目的各是什么?4.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是如何规定的?第二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8学时)【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民事诉讼法律事实及其基本的表现形式,促使学生能够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理解民事诉讼制度和民事诉讼流程。

【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民事诉【教学难点】本章的难点是回避的程序、效力、回避的范围、原因,公开审判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情况下的合议庭的组成以及合议庭活动的原则、处理外部关系的原则。

重点学科班2009 年民事诉讼法授课提纲2

重点学科班2009 年民事诉讼法授课提纲2

重点学科班2009 年民事诉讼法授课提纲郭翔专题一重点理论1.民事纠纷解决方式(1)自力救济:自决与和解(2)社会救济:人民调解和仲裁(3)民事诉讼2.诉讼标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1)与诉讼标的物相区别:有争议的具体东西,如汽车。

(2)与诉讼请求相区别:作出特定判决的要求。

3.诉的分类(1)确认之诉:只求确认,不求给付。

(2)给付之诉:先行确认,以求给付。

(3)变更之诉:现有关系,加以变更。

4.反诉(1)概念:独立的诉。

(2)反诉的构成要件:①本诉的被告对本诉的原告提出。

②反诉与本诉有牵连关系。

③在本诉进行中提出。

注意:只有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才合并审理。

④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出,且受诉法院对反诉有管辖权。

⑤反诉应与本诉适用同一诉讼程序。

(3)法院对反诉的处理①在一审过程中:只能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可以合并审理。

②在二审过程中: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

③考法:再审用二审程序时的反诉:按照二审方式处理。

专题二基本原则(一)辩论原则1.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2.可以是实体方面的,可以是程序方面的,也可以是证据方面的;3.贯穿审判程序的始终。

(二)处分原则1. 判决内容不能超出原告的请求范围。

2. 调解协议内容超出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三)调解原则:贯穿审判程序的始终。

1.适用范围(1)一审程序;(2)二审程序;(3)再审程序。

2.不适用范围(1)执行程序不适用调解。

(2)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不适用法院调解。

(3)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案件以及其他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不予调解。

专题三基本制度(一)合议制度1.独任制的常见考点(1)适用案件:①简易程序;②特别程序,但是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案件应适用合议制;③督促程序;④公示催告阶段。

(2)组织形式:审判员一人;(3)适用法院:基层法院及其派出法庭;(4)适用审级:①一审案件;②被二审人民法院发回重审,或者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时,尽管适用一审程序,却必须实行合议制。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不超过300字)民事诉讼法学是以民事诉讼法及其实践运行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属于部门法学。

是法学专业核心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把握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较准确地把握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的定位和走向。

通过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对民事诉讼相关法律制度的具体分析,使书本上的法律走进社会日常生活,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程序意识;培养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民事纠纷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处于学校环境中的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知识点(一)基本知识点第1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1 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2 民事诉讼法概述第2章民事诉讼法的历史1 外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2 中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第3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1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2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构成第4章诉与诉权1 诉2 诉权3 反诉4 诉的合并与分离第5章民事诉讼基本原则1 基本原则概述2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3 法院调解原则4 辩论原则5 处分原则6 诚实信用原则7 检察监督原则8 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第6章民事诉讼基本制度1 合议制度2 回避制度3 公开审判制度4 陪审制度5 两审终审制度第7章主管与管辖1 主管2 管辖概述3 级别管辖4 地域管辖5 裁定管辖6 管辖权异议第8章民事诉讼当事人1 民事诉讼当事人2 共同诉讼人3 诉讼代表人4 诉讼中的第三人第9章诉讼代理人1 诉讼代理人概述2 诉讼代理人分类第10章民事诉讼证据1 民事诉讼证据概述2 民事诉讼证据得种类3 证明对象和证明责任4 证据的收集、调查和保全5 证明过程第11章期间、送达1 期间2 送达第12章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1 财产保全2 先予执行第13章诉讼费用1 诉讼费用概述2 诉讼费用的负担第14章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强制措施1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2 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强制措施第15章法院调解1 法院调解概述2 法院调解的原则和程序3 调解协议的形式和效力第16章第一审普通程序1 第一审普通程序的发动2 审理前的准备3 开庭审理4 对案件审理中特殊情况的处置第17章民事判决、裁定、决定1 民事判决2 民事裁定3 民事决定4 既判力第18章简易程序1 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2 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3 简易程序的具体规定第19章第二审程序1 第二审程序概述2 对上诉案件的审理第20章审判监督程序1 审判监督程序概述2 再审案件的审判第21章特别程序1 特别程序概述2 选民资格案件程序3 宣告公民失踪案件4 宣告公民死亡案件5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案件6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第22章督促程序1 督促程序概述2 支付令第23章公示催告程序1 公示催告程序概述2 公示催告案件的审判第24章执行程序概述1 执行和执行程序2 执行的原则第25章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1 执行的根据、主体和对象2 执行担保和执行异议第26章执行措施1 对财产给付的执行措施2 对行为的执行措施3 保障性的执行措施第27章执行的过程1 执行的开始2 执行中止3 执行终结(二)重要知识点1、民事诉讼基本理论2、管辖3、当事人制度4、证据制度5、普通程序6、执行程序四、基本要求(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理解并掌握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及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及特点;民事诉讼程序的独立价值及公正程序的制度建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及基本制度;民事诉讼中的人民法院;民事案件的主管与管辖;民事诉讼当事人与代理人;诉与诉权;财产保全与先于执行;诉讼费用、期间、送达及对妨碍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第一审程序制度、第二审程序制度及审判监督程序制度;民事非讼程序;涉外民事诉讼的特别规定;中国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简论;执行程序等内容。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二、票据诉讼程序的概念及其特征
三、票据诉讼程序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票据诉讼的提起
一、提起票据诉讼的要件
二、票据诉讼中的“禁止反诉”规则
第三节票据诉讼的审理
一、不经开庭审理驳回诉讼
二、票据诉讼中的程序转换
三、票据诉讼中的证据
四、票据诉讼中的判决
五、票据诉讼的审理期限
六、票据诉讼中的判决后程序
第二十七章海事诉讼程序
第七节海事非诉程序
一、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程序
二、债权登记与受偿程序
三、船舶优先权催告程序
第二十八章跨国诉讼程序
第一节跨国民事诉讼程序概述
一、跨国民事诉讼的概念
二、跨国民事诉讼的立法体例
三、跨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国际“协调化”
四、跨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跨国民事诉讼的管辖
第一节共同诉讼
一、共同诉讼概述
二、共同诉讼的构成要件
三、共同诉讼的形态
四、必要共同诉讼人的内部关系
五、我国必要共同诉讼制度的完善
第二节 第三人诉讼
一、第三人概述
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三、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四、我国第三人诉讼制度的完善
第十四章群体诉讼和公益诉讼
第一节 群体诉讼
一、群体诉讼的概念
二、群体诉讼和共同诉讼的联系和区别
二、当事人的特征
三、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能力与民事诉讼行为能力
四、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五、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的承担
第二节 当事人适格
一、当事人适格的概念
二、当事人适格的判断
三、非正当当事人及其变更
第三节 诉讼代理人
一、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定诉讼代理人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一、《民事诉讼法》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130009(二)课程英文名称Civil procedural law(三)开课对象法学院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四)课程性质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民事诉讼法理论知识和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

民事诉讼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实践。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等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等专业基础课。

(五)教学目的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程序法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公正民主的法律意识;熟悉各种民事诉讼规范,正确理解民事诉讼各种程序的规定,提高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管辖、当事人、民事诉讼证据和证明、调解、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再审程序、特别程序、民事执行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讲授时应注意与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的协调,特别是2007年通过、2008年4月1日生效的新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48学时(八)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为主,组织模拟法庭、课堂讨论为辅。

建议学生去图书馆借几本案例书结合教材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法律方面的知识,多关注一些法治栏目,如《今日说法》、《经济与法》、《法治在线》以及社会与法频道的相关节目,提高程序法意识;(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评成绩的40%和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教学要点: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事诉讼概况: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民事之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学》-实验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实验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84004课程名称:民事诉讼法学英文名称:Subject of Civil Procedure Law实验总学时:16适用专业:法学课程类别:必修先修课程:《宪法》、《法理学》、《民法》、《商法》二、实验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一)实验目的《民事诉讼法学》是研究民事诉讼立法、实践及其规律的学科。

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可深化理解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还能学以致用,形成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民事司法活动打下基础。

(二)实验要求1、对学生的要求(1)实验小组由5-6人组成,推选出组长,由其协调分工、组织和安排实验内容的开展。

(2)实验前应先行掌握《民事诉讼法学》课程相关内容,同时熟悉的实验大纲的要求,做好实验前的必要准备工作。

(3)注意安全,防止事故。

(4)爱护实验仪器设备,节约用材。

2、对教师的要求(1)实验前须交代实验目的与要求,提示学生温习实验项目涉及的重要知识点。

(2)重点讲解实验项目内容和注意事项。

(3)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按时完成实验任务,并提交合格的实验报告。

(4)强调实验纪律和安全制度,全程为学生提供答疑和必要指导。

3、对实验条件的要求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的室内场所,配桌椅和多媒体设备。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实验名称:诉权与诉实验内容:一、实验原理1.诉权诉权是民事纠纷主体所享有的,请求法院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和保护民事权益的权利。

享有诉权应当具备两大要件:一是主观要件,涉及诉权主体适格问题。

大陆法系诉权理论一般认为是当事人适格。

英美法系则存在有关正当当事人的理论。

二是诉的利益,即指当事人所提起的诉中应具有的,法院对该诉讼请求做出的判决必要性和实效性。

享有诉权的情况下,若行使诉权,应该符合诉权行使的一般要件,即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的法定起诉条件,第120条规定起诉的方式以及第124条规定了起诉的否定性条件。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法学主干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民事纠纷的多元解决机制、诉与诉讼标的、民事诉讼当事人、公益诉讼与第三人撤销之诉、法院调解制度、上诉制度、审判监督程序的发展与完善、民事执行制度的八个专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了解我国民事司法的主要内容和最新动态,掌握民事诉讼中的主要制度和主要程序,了解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主要学术动态.二、教学与考核办法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自学与面首相结合,面授时安排适当的课堂讨论。

考核采取期末闭卷考试、作业、考勤相结合的办法。

三、教学时数:32课时。

四、教学内容:第一讲民事纠纷的多元解决机制一、民事纠纷概述(一)民事纠纷(二)民事纠纷的特点二、民事纠纷的诉讼外调解(一)调解的概念与特征(二)调解的主体与类别(三)调解协议的效力(四)对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三、仲裁(一)仲裁的概念与特征(二)民商事仲裁(三)劳动争议的仲裁(四)仲裁与诉讼的关系四、民事诉讼(一)民事诉讼的概念与特征(二)民事诉讼的程序(三)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复习思考题:1、我国诉讼外的调解主要有哪几种?2、人民调解协议具有何种法律效力?*3、试述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4、与诉讼相比较,民商事仲裁有哪些特点?5、试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6、民事诉讼有哪些主要的程序?参考读物:1、[日]谷口安平:《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法大学1994年版。

2、[英]迈克尔•努尼:《法律调解之道》,法律2006年版。

第二讲诉与诉讼标的一、诉的概述(一)诉的概念(二)诉的要素二、诉的种类(一)给付之诉1、现在给付之诉2、将来给付之诉(二)确认之诉1、积极确认之诉2、消极确认之诉(三)之诉三、诉讼标的(一)、诉讼标的概述1、诉讼标的之概念2、诉讼标的之功能(二)诉讼标的的学说1、旧实体法说2、诉讼法说3、新实体法说4、诉讼标的相对说5、我国对诉讼标的的界定复习思考题:1、诉有哪些要素构成?*2、诉可以分为哪几种?3、什么是诉讼标的?它在民事诉讼中有何作用?*4、什么是旧实体法说和新实体法说?两者有何不同?ﻫ5、什么是诉讼法说?一分肢说与二分肢说有何不同?6、什么是诉讼标的相对说?参考读物:1、刘荣军:《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法律1999年版。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基本要求】了解:民事纠纷、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

理解:民事诉讼的特点、民事诉讼法的属性。

熟悉并能够运用: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相关原理。

【学习内容】1.1纠纷与纠纷观1.2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方式1.3民事诉讼法第二章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了解:了解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内容、作用。

理解:民事诉讼目的论、价值论、既判力、诉讼模式、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

熟练并能够运用: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理解、分析民事诉讼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并能以相关基本理论评析相关法律制度。

【学习内容】2.1民事诉讼目的论2.2民事诉讼价值论2.3民事裁判的既判力2.4民事诉讼模式2.5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基本要求】了解: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的含义与作用。

理解:民事诉讼法各特有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的基本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民事诉讼法各特有的基本原则和各基本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体现,并能具体举例说明。

【学习内容】3.1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3.2民事审判基本制度第四章主管与管辖【基本要求】了解:民事诉讼主管、民事诉讼各类管辖的概念。

理解:确定民事诉讼管辖的原则、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民事诉讼各类管辖的具体内容、不同类别管辖之间的关系、管辖权异议和管辖恒定制度。

熟悉并能够运用:各类管辖适用的条件。

【学习内容】4.1民事诉讼主管4.2管辖概述4.3级别管辖4.4地域管辖4.5裁定管辖4.6管辖权异议第五章诉【基本要求】了解:诉的概念与特征。

理解:诉的要素、诉的种类、诉的合并与分离。

熟悉并能够运用:划分诉的种类的标准、反诉的特征、反诉的条件,并能够结合实际确定反诉的构成。

【学习内容】5.1诉的概念与特征5.2诉的要素5.3诉的分类5.4反诉5.5诉的合并与分离第六章当事人【基本要求】了解:民事诉讼各类当事人的概念、特点。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Civil Procedural law)课程编号:070407适用专业:法学(本科)总学时:68学时(6实践) 学分:4分编制单位:社会科学系法学教研室孙丽华编制时间:2003年4月13日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专业14门主干课程之一,属于专业基础课,这门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它以民法学为实体法基础,讲述民事程序。

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了解民事诉讼基本理论、诉讼的基本程序步骤,结合实体法,运用程序法的规定解决现实法律问题。

二、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学习所必备的知识)本课程要求在掌握民法、合同法、婚姻继承法等实体法的基础上,探讨程序法的内容,实现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主要讲授诉讼理论、民事审判程序、监督程序、执行程序以及诉讼的基本制度和原则,为进行课外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奠定知识基础。

三、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一)绪论(4学时)1、教学要求:(1)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2)了解民事诉讼法的目的、价值;(3)掌握民事诉讼法法律关系。

2、重点、难点:重点:民事诉讼法学的对象、体系;诉讼的目的和价值难点:民事诉讼法学的法律关系3、教学说明教学方法:本门课程主要采用教师讲授的方法,适时安排课堂讨论思考题:(1)民事诉讼法学的对象、体系。

(2)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3)民事诉讼的模式。

(二)民事诉讼概述(12学时)1、教学要求:(1)了解、掌握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2)了解、掌握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3)熟练掌握民事诉讼的管辖;(4)熟练掌握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代理人;(5)熟练掌握民事诉讼的证据;(6)熟练掌握民事诉讼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2、重点、难点:重点: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的管辖、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代理人、掌握民事诉讼的证据、民事诉讼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难点: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管辖、代理人、证据、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制度的运用3、教学说明教学方法:本门课程主要采用教师讲授的方法,适时安排课堂讨论思考题:(1)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理解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原理以及民事诉讼法的精神,掌握民事诉讼法典的主要内容及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并具备分析处理实际问题进行实务操作的能力。

第一章民事诉讼法学概述第一节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一、民事纠纷(一)民事纠纷的概念(二)民事纠纷的特点二、解决民事纠纷的途径(一)当事人自行协商和解(二)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三)仲裁委员会仲裁(四)民事诉讼三、民事诉讼(一)概念(二)特点第二节民事诉讼法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二、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三、、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一)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法的关系(二)民事诉讼法与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关系(三)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关系(四)民事诉讼法与其它民事程序法的关系四、民事诉讼法的效力(一)对时间的效力(二)对空间的效力(三)对人的效力(四)对事的效力第二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第一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念及特点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的条件(一)民事诉讼法律规范(二)民事诉讼行为(三)事件第二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构成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一)人民法院(二)当事人(三)其他诉讼参与人(四)人民检察院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第三章诉权第一节诉权一、诉权(一)程序意义上的诉权(二)实体意义上的诉权二、诉权与诉讼权利三、诉权的保护第二节诉一、诉的概念及特点(一)诉的主体是当事人。

(二)诉的内容是当事人请求法院解决的民事权益争议。

(三)诉是当事人对法院的请求。

二、诉的构成(一)当事人(二)诉讼标的三、诉的种类(一)确认之诉(二)给付之诉(三)形成之诉四、诉的合并、分离、变更、追加(一)诉的合并(二)诉的分离(三)诉的变更(四)诉的追加——诉的追加实质上是诉的合并五、反诉(一)反诉的概念(二)特征(三)反诉的条件第四章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第一节基本原则概述一、基本原则的概念二、基本原则的特征:三、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功能第二节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含义(一)当事人平等地享有诉讼权利。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一、《民事诉讼法》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Civil procedural law(三)开课对象法学院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四)课程性质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民事诉讼法理论知识和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

民事诉讼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实践。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等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等专业基础课。

(五)教学目的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程序法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公正民主的法律意识;熟悉各种民事诉讼规范,正确理解民事诉讼各种程序的规定,提高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管辖、当事人、民事诉讼证据和证明、调解、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再审程序、特别程序、民事执行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讲授时应注意与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的协调,特别是2007年通过、2008年4月1日生效的新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48学时(八)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为主,组织模拟法庭、课堂讨论为辅。

建议学生去图书馆借几本案例书结合教材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法律方面的知识,多关注一些法治栏目,如《今日说法》、《经济与法》、《法治在线》以及社会与法频道的相关节目,提高程序法意识;(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评成绩的40%和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教学要点: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事诉讼概况: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民事之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基本要求】了解:民事纠纷、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

理解:民事诉讼的特点、民事诉讼法的属性。

熟悉并能够运用: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相关原理。

【学习内容】纠纷与纠纷观纠纷的概念纠纷的作用辩证纠纷观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方式民事纠纷的概念、特征、种类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民事诉讼及其特征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民事诉讼法的效力民事诉讼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第二章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了解:了解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内容、作用。

理解:民事诉讼目的论、价值论、既判力、诉讼模式、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

熟练并能够运用: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理解、分析民事诉讼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并能以相关基本理论评析相关法律制度。

【学习内容】民事诉讼目的论民事诉讼价值论民事裁判的既判力民事诉讼模式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基本要求】了解: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的含义与作用。

理解:民事诉讼法各特有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的基本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民事诉讼法各特有的基本原则和各基本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体现,并能具体举例说明。

【学习内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三大诉讼法的共有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原则适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检察监督原则支持起诉原则民事审判基本制度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第四章主管与管辖【基本要求】了解:民事诉讼主管、民事诉讼各类管辖的概念。

理解:确定民事诉讼管辖的原则、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民事诉讼各类管辖的具体内容、不同类别管辖之间的关系、管辖权异议和管辖恒定制度。

熟悉并能够运用:各类管辖适用的条件。

【学习内容】民事诉讼主管民事诉讼主管的概念民事诉讼主管的标准民事诉讼主管的范围管辖概述管辖的概念管辖恒定专门法院的管辖级别管辖级别管辖的概念确定级别管辖的依据各级法院管辖的一审民事案件地域管辖地域管辖的概念与依据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专属管辖共同管辖、选择管辖与合并管辖协议管辖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的管辖问题裁定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管辖权转移管辖权异议管辖权异议的概念管辖权异议的条件法院对管辖权异议的处理第五章诉【基本要求】了解:诉的概念与特征。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民事诉讼法学》英文名称:Civil Procedure Law课程类别:必修课学时:64学时(其中实验16学时)学分:4适用对象:法学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商法》、《民法》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法学本科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和民事诉讼的操作实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民事诉讼法学的基础理论和民事诉讼的相关制度,还可以掌握我国民事诉讼的重要规则以及了解我国民事诉讼的实际操作过程和实践状况,并能结合案例运用这些理论和规则,从而形成法律思维和程序正义理念,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This curriculum is one of the fourteen core curriculum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law department which are determin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fundamental theory and the basic system as well as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Civil Procedure Law。

By learning the course,students can not only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civil procedure law ,but master important rules of civil procedure law and know about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moreover, they can apply their knowledge into practical case. Thereby to form an active thinking ability with law and concept of procedure justice, also to analyze and solve legal problems by the means of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一)课程性质《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民事诉讼法理论和运用民事诉讼规则进行诉讼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BLAW30502.课程名称:民事诉讼法学3.课程英文名称:Civil Procedure Law4.课程性质:必修课5.课程适用层次:本科6.课程适用对象:法学专业本科学生7.总学时:72学时(其中实验实训6学时)8.学分:4二、课程概述《民事诉讼法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学生了解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法律制度和相关法律原理,掌握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通过理论教学、课堂讨论、观摩庭审现场及模拟实验等方式,使学生能将民事诉讼的相关理论知识、立法规定与实践相结合,解决诉讼程序的基本法律问题。

三、学时分配建议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 本章是对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问题所作的概括论述。

学习本章的目的是掌握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以及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

2. 把握民事纠纷的各种解决机制。

3. 了解民事诉讼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关系以及民事诉讼法的体系结构。

讲授学时:2主要教学内容:一、多元纠纷解决机制1.民事纠纷的概念2.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概述3.ADR二、民事诉讼1.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2.民事诉讼的目的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三、民事诉讼法1.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性质2.民事诉讼法的效力3.民事诉讼法的发展四、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1.民事诉讼法与宪法2. 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3. 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4. 民事诉讼法与人民调解法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教学目的与要求:1. 要求学生理解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掌握基本原则的内容。

2. 要求理解基本原则对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影响和作用。

讲授学时:3主要教学内容: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1.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2.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功能3.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分类二、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1.诉讼权利平等的内容2. 诉讼权利平等的根据3. 诉讼权利平等的保障三、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1.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的概念2. 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的意义四、法院调解自愿与合法原则1. 法院调解原则的概念和意义2. 法院调解原则的历史演变3. 进行法院调解必须自愿、合法4. 调解不成应当及时判决五、辩论原则1.辩论原则的概念2. 辩论原则的意义3. 辩论原则的形式和内容六、处分原则1. 处分原则的概念2. 处分原则的意义3. 处分原则的内容七、诚实信用原则1. 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2. 诚实信用原则的意义3. 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八、检察监督原则1.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概念2.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意义3.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方式第三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教学目的与要求:1. 学生了解民事审判中的四项基本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2009年2月修订)二○○九年二月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Civil Procedural Law)课程编码:0201001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法学先修课程:民法总论后续课程:仲裁法、模拟诉讼导论、模拟诉讼演练总学分:2.5分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民事诉讼法学属于应用型法律学科,在整个法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习研究本学科有助于正确运用民事程序法,保证民事实体法律的公正贯彻实施。

本课程共有48课时,理论课程32课时,实践课程16课时,其教学目的和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掌握管辖、当事人、财产保全,强制措施,证据等基本理论以及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的相关规定,并能熟练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解决相关的法律实践问题,为将来上岗、就业打下较好的基础。

使用教材:谭兵、李浩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2009年2月。

教学时数及分配表:教学计划规定本课程的教学总课时数为48课时。

学时分配表导修内容+课程要求(2学时)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民事诉讼制度概述(1学时)第一节民事诉讼一、民事争议及其处理机制二、民事诉讼的定义和特点三、民事诉讼的目的和基本价值目标四、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第二节民事诉讼法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二、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三、民事诉讼法的立法模式四、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第三节民事诉讼法学一、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二、民事诉讼法学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三、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四、民事诉讼法学的内容和体系五、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六、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简要回顾本章重点:1、民事纠纷的处理机制2、民事诉讼的概念难点分析: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第二章民事审判权与民事审判组织(1学时)第一节民事审判权一、民事审判权的概念和特征二、民事审判权的内容三、民事审判权行使的规制第二节民事审判组织一、民事审判组织的概念和功能二、民事审判组织的形式三、民事审判组织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四、对审判人员的纪律要求本章重点:民事审判组织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难点分析:民事审判权行使的规制第三章诉与诉权(1学时)第一节诉一、诉的概述二、诉的种类三、诉的利益四、诉讼标的五、诉的合并六、诉的变更七、反诉第二节诉权一、诉权的概念二、诉权的学说三、诉权的保护四、诉权滥用的规制本章重点:1、民事诉讼中的诉2、民事诉讼中的反诉难点分析:诉与诉权第四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与诉讼行为(1学时)第一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第二节诉讼行为一、诉讼行为概述二、当事人的诉讼行为三、法院的诉讼行为本章重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难点分析:民事诉讼行为第二编总论第五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2学时)第一节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概述二、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三、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四、法院调解自愿与合法原则五、辩论原则六、处分原则七、支持起诉原则八、人民调解原则九、检察监督原则第二节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一、民事审判基本制度概述二、合议制度三、回避制度四、公开审判制度五、两审终审制度本章重点:1、调解原则2、处分原则3、独任制与合议制难点分析:1、回避制度2、陪审制度第六章民事案件的主管与管辖(4学时)第一节民事案件的主管一、民事案件主管的概念二、法院主管民事案件的范围三、法院与其他机构、社会组织主管民事案件的范围划分四、法院内部的主管关系第二节民事案件管辖概述一、民事案件管辖的概念和意义二、民事案件主管与管辖的关系三、划分法院之间管辖民事案件范围的原则四、民事案件管辖的关系第三节级别管辖一、级别管辖的概念二、各级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第四节地域管辖一、地域管辖的概念二、一般地域管辖三、特殊地域管辖四、专属管辖五、共同管辖六、协议管辖第五节移送管辖、指定管辖与管辖权的转移一、移送管辖二、指定管辖三、管辖权的转移第六节管辖权异议一、管辖权异议的概念二、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条件三、对审判权异议的处理本章重点:1、级别管辖2、裁定管辖难点分析:地域管辖第七章诉讼参与人(2学时)第一节当事人概述一、当事人的概念二、对当事人有关学说的比较与评价三、当事人的确定和当事人的称谓第二节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一、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二、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能力第三节正当当事人一、正当当事人的概念二、确立正当当事人概念的意义三、确定正当当事人的标准第四节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一、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二、当事人的诉讼义务第五节诉讼承担一、诉讼承担的概念二、诉讼承担的事由三、诉讼承担的法律后果第六节共同诉讼一、共同诉讼制度概述二、必要共同诉讼三、普通共同诉讼第七节第三人诉讼一、第三人诉讼的概念和分类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三、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第八节代表人诉讼一、代表人诉讼的概念和分类二、代表人诉讼的提起与受理三、代表人诉讼案件的审理与裁判四、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判决效力的范围和扩张第九节诉讼代理人一、诉讼代理人概述二、法定诉讼代理人三、委托诉讼代理人本章重点:1、诉讼当事人2、共同诉讼人难点分析:诉讼第三人第八章民事诉讼证据(2学时)第一节民事诉讼证据概述一、民事诉讼证据与民事诉讼证据材料二、民事诉讼证据的属性三、民事诉讼证据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四、民事诉讼证据的作用第二节民事诉讼证据在学理上的分类一、本证和反证二、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三、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第三节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证人证言五、当事人的陈述六、鉴定结论七、勘验笔录八、电子证据第四节证据保全一、证据保全的概念二、证据保全的条件三、证据保全的程序四、证据保全的方法本章重点:民事诉讼法定证据种类难点分析:证据的学理分类第九章民事诉讼中的证明(2学时)第一节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一、证明对象概述二、证明对象的范围三、无需证明的事实第二节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一、证明责任概述二、证明责任的分配标准三、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四、证明责任的适用五、推定与证明责任第三节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一、证明标准的概念与作用二、法律真实下的证明标准三、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选择与确定第四节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过程一、证据的收集与提供二、质证三、认证四、对事实的认定本章重点:1、证明责任2、证明对象3、证明标准难点分析:证明力与证明能力第十章民事诉讼中的调解与和解(1学时)第一节民事诉讼中的调解一、诉讼调解制度概述二、诉讼调解的具体程序和适用范围三、诉讼调解的原则四、诉讼调解的时间与方式五、调解协议与调解书六、诉讼调解的法律效力第二节民事诉讼中的和解一、诉讼和解制度概述二、审判程序中的和解三、诉讼和解与法院调解的区别本章重点:调解书的效力难点分析:诉讼和解与法院调解的区别第十一章民事诉讼保障制度(1学时)第一节期间与期日一、期间的概念和意义二、期间的种类三、期间的计算与剔除四、期间的耽误及其补救第二节送达一、送达的概念和意义二、送达的方式三、送达的效力和送达回证第三节财产保全制度一、财产保全制度的概念和意义二、财产保全制度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前提三、财产保全的对象和方法四、财产保全程序的操作步骤五、诉前财产保全及其特别规定六、财产保全措施的救济程序第四节先于执行制度一、先于执行制度的概念和意义二、先于执行制度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三、先予执行程序的基本要求四、先予执行的救济程序第五节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一、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概念和意义二、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性质三、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构成和行为种类四、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第六节诉讼费用一、诉讼费用的概念与征收诉讼费用的意义二、征收诉讼费用的基本原则三、诉讼费用的交纳范围四、诉讼费用的交纳标准五、诉讼费用的交纳和退还六、诉讼费用的负担七、诉讼费用的管理和监督第七节司法救助一、司法救助的概念和意义二、司法救助的适用对象与具体适用情形三、司法救助的申请与审批本章重点:财产保全难点分析:先予执行的具体情况及实践中的困难第三编审判程序第十二章第一审普通程序(2学时)第一节普通程序概述一、普通程序的概念二、普通程序的特征三、普通程序的结构与内容第二节起诉与受理一、起诉二、审查起诉三、审查起诉后的处理第三节审理前的准备一、审理前的准备概述二、审前准备程序的内容第四节开庭审理一、开庭审理概述二、开庭审理的程序三、法庭笔录四、审结期限第五节案件审理中特殊情况的处理一、撤诉二、缺席判决三、延期审理四、诉讼中止五、诉讼终结本章重点:1、起诉与受理2、开庭审理程序3、诉讼中止与诉讼终结难点分析:缺席判决与延期审理第十三章简易程序(1学时)第一节简易程序概述一、简易程序的概念二、我国简易程序的立法概况三、设立简易程序的意义第二节简易程序的特点一、起诉的方式简便二、受理案件的程序简便三、传唤当事人和证人的方式简便四、审判组织采用独任制五、开庭审理的程序简化六、案件的审结期限较短七、案件宣判较快八、判决书可以简化第三节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一、适用简易程序的法院二、适用简易程序的审级三、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本章重点:简易程序的具体适用难点分析:简易程序的法理基础第十四章第二审程序(2学时)第一节第二审程序概述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二、第二审程序的性质三、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关系第二节上诉的提起与受理一、上诉的提起二、对上诉的审查和受理三、上诉的撤回第三节上诉案件的审理一、上诉案件审理前的准备二、上诉案件的审理三、上诉案件的证据四、上诉案件的审结期限第四节上诉案件的裁判一、对一审判决不服的上诉案件的裁判二、对一审裁定不服的上诉案件的裁判第五节上诉案件的调解一、上诉案件调解的范围二、上诉案件的调解书本章重点:上诉案件的提起于受理难点分析:上诉案件的审理与裁判第十五章法院裁判(1学时)第一节法院裁判概述一、法院裁判的概念二、法院裁判的种类第二节判决一、判决的概念与种类二、判决书的记载事项三、判决的效力与既判力理论第三节裁定一、裁定的概念二、裁定书的记载事项三、裁定的适用范围四、裁定的效力第四节决定一、决定的概念二、决定的适用范围三、决定的效力本章重点:民事判决与民事裁定难点分析:民事判决、民事裁定和民事决定的关系第十六章审判监督程序(1学时)第一节审判监督程序概述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二、审判监督程序的特征三、审判监督程序的功能第二节申请再审一、申请再审的概念二、申请再审的条件三、申请再审与审查受理第三节法院决定再审一、法院决定再审的概念二、法院决定再审的条件三、法院决定再审的方式第四节检察院抗诉再审一、检察院抗诉的概念二、检察院抗诉的条件三、检察院抗诉的程序和法律后果第五节再审案件的审理与裁判一、再审案件的审理二、再审案件的裁判本章重点:再审案件的审理与裁判难点分析:再审案件的提起第十七章涉外民事诉讼程序(0.5学时)第一节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述一、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二、涉外民事诉讼的一般原则第二节涉外民事诉讼管辖一、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的概念和意义二、确定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原则三、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具体规定和司法实践四、我国法院解决国际管辖权冲突的原则第三节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殊规定一、涉外民事诉讼中送达的特殊规定二、域外调查取证和涉外民事诉讼证据的特殊规定三、涉外民事诉讼中期间的特殊规定四、涉外民事诉讼中财产保全的特殊规定第四节司法协助一、司法协助概述二、相互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裁判三、相互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第十八章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0.5学时)第一节涉港澳台民事诉讼概述一、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的概念二、建立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的制度背景第二节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的特殊规定一、委托诉讼代理人二、案件管辖三、对在港澳台地区形成的证据的采信四、外法域法律的查明第三节涉港澳台民事诉讼中的区际司法协助一、区际司法协助概述二、送达方面的区际司法协助三、取证方面的区际司法协助四、相互承认和执行法律文书方面的区际司法协助本章重点:涉外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和司法协助难点分析:涉外民事诉讼中的管辖第四编非讼程序第十九章特别程序(0.5学时)第一节特别程序概述一、特别程序的概念二、特别程序的适用范围三、特别程序的特点第二节选民资格案件审理程序一、选民资格案件的概念和意义二、审理选民资格案件的程序规定第三节宣告公民失踪和宣告公民死亡案件审理程序一、宣告公民失踪和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概念和意义二、宣告公民失踪和宣告公民死亡的条件三、审理宣告公民失踪和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程序规定四、宣告公民失踪和宣告公民死亡的法律后果五、宣告失踪判决和宣告死亡判决的撤销第四节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审理程序一、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概念和意义二、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条件三、审理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程序规定四、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判决的撤销第五节认定财产无主案件审理程序一、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概念和意义二、认定财产无主的条件三、审理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程序规定四、认定财产无主判决的撤销本章重点: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难点分析:特别程序的审理期限第二十章督促程序(0.5学时)第一节督促程序概述一、督促程序的概念和意义二、督促程序的特点第二节支付令一、支付令的申请二、法院对支付令申请的受理、审查和处理第三节债务人异议和督促程序的终结一、债务人异议二、督促程序的终结本章重点:督促程序的适用条件难点分析:督促程序中债务人的异议第二十一章公示催告程序(1学时)第一节公示催告程序概述一、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和意义二、公示催告程序的特点第二节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一、按照规定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二、依照法律规定可以申请公示催告的其他事项第三节公示催告案件的审理程序一、申请和受理二、发出停止支付通知和发布权利申报公告三、申报权利四、除权判决五、对利害关系人权利的救济本章重点: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条件难点分析:公示催告程序中的除权判决第五编执行程序第二十二章民事执行程序绪论(0.5学时)第一节民事执行制度概述一、民事执行的含义和特征二、民事执行的分类三、民事执行权的性质第二节民事执行的基本原则一、执行合法原则二、执行及时原则三、执行当事人不平等原则四、执行标的有限原则五、协助执行原则第三节民事执行与诉讼的关系一、民事执行与诉讼的联系二、民事执行与诉讼的区别第四节民事执行法一、民事执行法的概念与性质二、民事执行法的立法体例三、我国民事执行立法的发展第二十三章民事执行程序总论(0.5学时)第一节执行标的与执行依据一、执行标的二、执行依据第二节执行机关与执行管辖一、执行机关二、执行管辖第三节执行参与人二、执行当事人三、其他执行参与人第四节委托执行与协助执行一、委托执行二、协助执行第五节执行的进行一、执行开始二、受理与被执行人财产的查明三、采取执行措施四、执行竞合及其处理五、执行担保与执行和解六、暂缓执行与不予执行七、执行中止和执行终结第六节执行救济一、执行救济的概念二、执行行为异议三、案外人异议四、执行回转本章重点:执行中的担保难点分析:执行中的救济第二十四章民事执行程序分论(1学时)第一节各类执行措施概述一、执行措施的概念与特征二、执行措施的分类第二节金钱债权的执行二、对存款的执行三、对劳动收入的执行四、对到期债权的执行五、对动产、不动产的执行六、对特殊财产的执行七、参与分配第三节非金钱债权的执行一、费金钱债权执行概述二、物的交付请求权的执行三、行为请求权的执行本章重点:民事执行措施难点分析:民事执行难问题极其解决主要参考书目:1、张卫平主编《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