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闻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为有源头活水来——谈作文写作素材积累
77“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需要循序渐进,这既是认知的规律,也是语言发展的规律。
要想写出精彩的作文,须多汇聚生活之泉,再走厚积薄发的习作之路。
一、积累生活经历,为习作储存活水《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写作,是要把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所感受到的信息写下来,在引导学生写作时,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唤醒他的生活实际,这个过程在心理学上叫作表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要想“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其大脑中就必须有大量的、丰富的可唤醒的生活实际,要“积小流”“积跬步”,也就是要积累丰富的生活经历、丰富的素材。
如果把文章比作一片汪洋大海,那么这些生活素材就是汇成大海的一点一滴,且是常聚常新的活水。
(一)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主动浙江省宁波市大榭开发区第二小学 林 玲到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去体验生活、品味生活,才能找到创作的灵感。
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好奇心,主动去关注生活,这样习作素材库才会越来越丰富。
其次,动用所有感官去观察、感受生活。
我们要鼓励学生充分调动“眼睛、耳朵、嘴巴、鼻子、手”进行“五感”的全方位观察,谓之“五感法”;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观察就是需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鼻子闻、用手触摸,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感悟,感悟到的才够深刻。
所以,要想积累丰富的生活经历,就得调动自己的情绪,对周围的一切都要抱有好奇心。
(二)展开想象,做生活的见证者 “想象力是儿童特有的擅长的思维形式,也是儿童的个性特点。
”比如,孩子们看到扫把会说那是魔法师丢失了飞行器,他此刻一定在焦急地找寻;看到水中的鱼儿会说那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的到来会给人带来好运……这便是在感性材料基础上的再创造,其媒介便是“想象力”。
因此在教授低段年级时,教师可以多鼓励孩子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到了中段年级,则可以引导学生在所见所闻的基础上说说所感;而到了高段,学生在所见所闻所感之上还可以加入所思所想所悟,这样其对生活的再创造将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为作文引来源头活水--浅谈作文素材的积累
溪流. 泉源 丰盈 . 流 自然 活泼 泼 溪 地昼 夜 不 息 ” 学生 每天生活在 “ l 一线” 一点 中 . 对 美 好 的 自然 风 光 . 热 的 面 火 现实生活 ,千变万 化 的大干世 界
头 ” 无 论 是 观 察 还 足 阅读 中 采 集 到 的 丰 富 的材 料 ,如 不 加 以储 存 . 过 一 段 时 间就 会 淡 忘 掉 . 至 会 消 甚 失的无影无踪 . 写作时思绪就会成 为 尤 源之 水 . 难 以 源 源 不 断 地 流 淌。著名作家茅盾说 :应 当时时刻 “ 刻身边有一 支笔和一本粗糙簿 . 无 论 到 哪 里 . 要 竖 起 耳 朵 . 开 眼 你 睁 睛 像扫帚 似 的警觉 . 你所 见所 把 闻 随 时 记 下来 . 样 一 旦 需 要 的时 这 候 就 可 以拿 来 应 用 ” 为 了使学 生积 累到 的 写作素 材能够沉淀下来。 在他们写作 时能 发挥作用 ,让学生坚持写 日记 、 摘 抄和写读书心得 、 札记 。让他们把 自己 每 天 生 活 中 的 所 见 所 闻 所 思 所 想 记 下 来 . 一 文 中佳 词 、 句 、 留t 2 , 妙 美 段 。让 学 生 写 出 心得 . 会 作 些 学 点 评 。让 学 生 自觉 养 成 摘 抄 、 写札 记 的 好 习惯 让学生明 白书读 的再 多 . 如不 思考就不会有 收获 . 也无法 为己所 用。 让他们知道 只有多思 、 多想 、 融 会 贯 通 . 能 产 生 自己 的感 受 和认 才 识 . 能 有 所 发 现 . 会 真 正 成 为 才 才
XU E HEN G S ZH IYo U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议语文课外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议语文课外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具体地说,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写作训练。
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重视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作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写作语文能力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
那么如何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呢?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些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
一、加强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感兴趣。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无不充满着诱惑。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观察和感悟生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对其中的社会生活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对比,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
这些看法长期聚集于胸,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倾吐欲望,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语言表达出来,于是写作便成了一种主动行为。
即使不会主动创作,当老师要求写作文,学生看到作文题时,他们会自然地把长久积聚于胸的想法与写作情感形成强烈的共鸣,从而写出内容丰富、情真意切的文章来。
这里的“欲望”和“共鸣”,其实就是写作兴趣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课外阅读是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半抄。
”这句话真实地道出了初学写作者的主要方法:格式和写法的模仿。
在经历长期模仿后,学生才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进而进行独立写作。
现行语文课本都是范文式的,仅仅局限于课本上数量有限的范文学习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必须借助多种风格展示我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更多的作品提供给学生模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作文素材的选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作文素材的选择内容摘要: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作文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中学生的作文要想出新、出彩,素材的运用是关键,而素材的优劣也决定了文章的品味和优劣。
作文素材可以巧妙选择:从文本中去巧借素材,从阅读中去积累素材,从生活中去寻觅素材,关注热点筛选素材,从活动中挖掘素材,运用图书馆和便捷的网络搜集素材,巧用多媒体展示素材……只有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感受,多积累,写作时才能达到“源头活水奔涌而来”的境界。
关键词:作文能力素材选择阅读积累生活寻觅网络搜集多媒体展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中学生的作文要想出新、出彩,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素材的运用,而素材的优劣也决定了文章的品味和优劣。
现今许多中学生胸中点墨少,腹中素材空,写出的作文不仅人云亦云,而选择的素材雷同。
曾经有疑问语文老师这样形容“作文选材雷同现象”:“古代文人每年一到6月7日就忙得不得了,屈原不停地在汩罗江跳水,项羽一次次地抹脖子,司马迁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宫刑,韩信干脆赖在别人的胯下不起来……“这样颇为讽刺的语言后面,是老师们对雷同素材的反感与无奈,由此,同学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不要“雷同”素材,那“雷人雷得眼前一亮”的好素材该如何选择呢?一|、从文本中去巧借素材,以“巧”见长语文课本中所选的篇目,可以说篇篇有特色,都是文中的精品。
然而在学习时,学生多围绕字、词去掌握,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反而忽视了作品在语言、形式、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对自己写作上的作用。
在学习课文时,我要求学生要把课文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结合起来,能从很多课文中发掘题材,切身体会到一些写作的真谛。
刘熙载说;“兵非将不御,射非鹄不志”,因此材料非主题不从。
如课文《最后一课》普法战争可写的内容不计其数,怎样来表现法国人民的亡国之痛、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祖国的热爱?都德没有去描写炮火纷飞的战场,没有去描写断瓦残垣的废墟,也没有去描写人们失去亲人的痛苦,而是巧选角度,通过一个平时爱逃学的小学生的眼睛,叙写了“最后一课”,将所要表达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走进生活,快乐写作
课堂新探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他的写作教学论著中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
”这番论述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作文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也是学生的一种创造。
因此,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真实的感受,是一个人个性与人格的体现。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发现好多孩子平时与小伙伴唧唧喳喳,在家人面前也能滔滔不绝,可习作时却常常语言缺乏,内容空洞。
因此,我们要从生活入手,与生活互动,采用多种方式和策略,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新理念。
一、关注生活。
丰富积累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丰富的积累既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又对提高写作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写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如果学生心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优美的句段,写作时就能畅所欲言,得心应手。
那么,如何丰富学生的积累呢?1.做生活有心人。
细观察,勤积累“学生的观察力、思维与创造力都是生活磨炼所赋予的。
”生活每天都给人以启迪,如何捕捉并留住生活中所发生的有价值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萄筹萧群拦黔口陈玉洁累生活,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例如,把今天发生的最特别的事记下来,把最真实的心情写下来,这就是日记。
鼓励学生节假日多走出去了解社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或浏览美丽的自然风光。
更强调学生时时留心身边的生活小事,截取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并作观察与记录积累。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就会积累下许多生活小片段。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了学生五花八门的写作题材,学生下笔有话,吐心中真言,写心中实情,习作状况就会大为改观。
如班上一位男生在和妈妈一起卖了一上午的菜后,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妈妈擦了把手,把赚到的一角钱、两角钱一张张地抹平,小心地放到口袋里。
看到妈妈这样,我的心里酸酸的。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街头巷尾、晨昏夜晚都蕴含着写作的灵感。
如同大自然中的淙淙流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能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只有把平凡的生活变得有意义,写作才能更深层次地渗透人们的灵魂。
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是深度挖掘的聚宝盆。
常常是在堆满杂物的书桌前,细数过去那些美好的瞬间时,一个个展开又生动地在眼前浮现:当花开满园时,是那种不惧岁月蹉跎的美好;当儿时在老屋前的树下嬉戏逐梦时,是随心所欲的自由。
这些经验或许看起来卑微,可是在文字的细腻描绘下,却能让读者感受到温暖、感动。
这些美好瞬间在文字中得以永生,也能激起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生活中的琐事,是生动描写的素材源。
做一日三餐,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总会发生许多令人出乎意料的事情。
如此平凡的生活,却蕴含着多姿多彩的内容。
从一碗饭菜中,到一个行动姿势,都可以成为描写人微言轻语的绝佳素材,让读者感受到文字的艺术魅力。
生活中超出常规的事物,往往能在这些琐事中被捕捉到,华丽的故事必须由这些点滴积累而来。
生活中的困境磨练,是情感铸就的水晶体。
无论是生活中的挫折、屈辱、失落,亦或是人际关系方面的难题,这些经历总是让我们休止符之后更有感情共鸣。
在文字中,这些经历能成为铁笔钢铸的材料,让读者能感到文字的情感共鸣。
有的人在经历灾难时表现出坚强,有的人在世界上经受了痛苦却变得温柔,这种享受人间疾苦的能力是写作必备的。
生活中的困境磨炼,是写作情感铸就的水晶体。
生活中的朝朝暮暮,是生命诗意的浪漫轨迹。
在阳光下,在雨中,在风中,在雪里,生命不停地追寻。
而人们在诗意的追求中,才能不断发掘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是人生最难忘的真情呈现。
但要将每时每刻的感受都用精湛的语言呈现出来,需要大量的勤奋和耐心。
总之,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我们将其怀抱,才能让除了平凡的日子变得有意义。
只有情感、经历与思考紧密结合,才能够使写作在生活中变得丰富多彩。
让平淡生活中的细节,成为写作中的点睛之笔,将稿件推向高峰的同时,也高度提升了生活的品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生活阅历浅,人生经历不丰富,阅读面狭窄,头脑里空空如也,积淀的东西少了,要让他们写出一两篇精美的文章来,无异于闭门造车。
所以很多学生写作文时都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而最后写出的作文还是立意不高,难入阅卷老师法眼。
语文这门学科是最贴近生活亦是最富时代气息的一门学科,在高考语文里,阅读材料语用题以及作文的选择和把握都很注重时代特点,而学生在写作上又特别强调素材的典型性和新颖性。
积累鲜活的素材便显得非常重要,也是极其必要的。
那么这一环节怎么去落实呢?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素材,提高立意呢?很多同仁都在尝试各种办法,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做随笔周记,有的让学生做摘抄,有的直接安排学生上阅读课等,但效果都不甚理想。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学生时间少,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保证。
其次是学生各有喜好,只挑自己喜欢的看,造成积累面狭窄单一。
另外学生在繁忙的学业重压下不能坚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如此种种,怎么样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呢?我做了如下尝试:学生没有时间,但我有啊,我就帮他们积累;学生不会挑选,我可以啊,我就帮他们遴选。
于是我每天留心关注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经典时评等,筛选出适合学生写作的素材,每天语文课前三分钟给他们读一点,议一点,让学生每天记一点,悟一点。
有时在材料阅读后,还让学生深入思考从中感悟到的道理,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他们在材料作文中学会审题立意。
例如近阶段,我给学生介绍了国庆期间出现的“小月月事件”,并且把这一网络现象与之前出现的“芙蓉姐姐”“凤姐”等事件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认识分析这些网络红人背后的实质,让学生认识现代社会人们无聊空虚的审丑文化背后,还有不顾廉耻道德,不惜以出卖个人隐私以达到成名和赢利的实质。
启发学生思考“这个社会怎么了”的社会问题并收集相关资料,形成文字和创作。
这不仅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热点,更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活水源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作者:韩志勇来源:《新一代》2014年第06期摘要: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所学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关键词:源头活水;贴近学生实际;表达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一说到作文,老师头疼,学生也头疼,学生往往有讨厌作文,害怕作文的心理。
其实,说起作文,有很多的内容都取材于生活。
一、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
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写的活动总陪伴我们左右。
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多写,将作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作文、写作文。
把平时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拿起笔写下来,这样,就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生活处处皆作文”,生活有多广阔,习作就有多广阔。
二、把语文教学融入生活中作文是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语文是否学的好、学的扎实,是作文成败的前提。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把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学好语文。
在我们农村,虽然无法天天看到高楼林立,无法天天逛热闹的街市,但是我们有广阔的田野,有青山绿水相伴的农村,可以闻到清新的空气,可以看到野花的妩媚,云的洁白,体验到劳动的喜悦,这些却是城市的孩子所没有的。
所以,在教学中,我一直让学生把语文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紧紧联系,把语文融入生活中,学生学习起来轻松自然,下笔也就行云流水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作文素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因此,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作文空间,减少对作文的束缚,才能实现作文的个性化,使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作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让作文源头活起来
ʻ 语文教学与研究
问渠那得清如许 ㊀ 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让作文源头活起来 钱剑峰
摘㊀要: 学生对作文的 畏难情绪 , 大大降低了他们 对 作 文 的 热 情 以 及 写 作 的 效 果 . 不 会 写 , 不 知 道 写 什 么 , 不 知 道 怎么写 , 紧紧地禁锢了学生的写作情绪 . 本文旨在探索 : 如 何 在 创 作 源 头, 如 何 化 抽 象 为 形 象, 降低学生的 畏难情绪 .通过 范文引导 ㊁ 主题活动开展 ㊁ 多媒体展示等方式方法 , 让作文的源头活起来 , 为学生创设写作的情境 . 关键词 : 作文源头 ; 范文引导 ; 主题活动开展 ; 多媒体展示 流程 大 致 如 下 : 布置作文; 学 ㊀㊀ 纵观我们的作文教学模式 , 生作文 ; 批改作文 ; 分析反馈 . 很多时 候 , 由于教师布置作文 时过于随性 , 导致学 生 在 接 受 写 作 任 务 时 , 已经开始抵触写 作, 然后不情不愿 开 始 写 作 . 这 样 的 写 作 流 程 , 会把一种消 极畏难的情 绪 留 给 学 生 , 更会把写作的挫败感带给许多学 生 . 长此以往 , 写作教学就进入了一 个 恶 性 循 环 . 如 何 打 破 这种恶性循环 , 我以为可以从写作 的 源 头 作文的布置做 起 . 从源头做起 , 可 以 扭 转 贯 穿 写 作 的 消 极 情 绪, 把积极的 信息带给学生 , 让写作教学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 一 ㊁常见的布置作文方式与学生心理分析 日常 的 作 文 布 置, 常 常 被 教 师 简 单 化, 通常会抛给学生 一个作文题目 , 命题 的, 半 命 题 的, 或 是 话 题 的, 然后就等着 收获作文 . 面对着这样的作文题目 , 学生会想些什么? 我在 自己的班级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 , 结果不容乐观 : 学生面对着作文题目 , 首先是 畏难 , 我 不 想 写 , 是很 多学生的真实心声 ; 其次 , 是 迷惘 , 我 不 知 道 写 什 么 , 写 来写去就那么几件事 , 这是很多学 生 面 对 的 问 题 . 然 后 , 是 无奈 , 我 不 知 道 该 怎 么 写 , 老 师 的 要 求 是 写 好 作 文, 可 是, 学生却没有一定的方法 , 导致很多 学 生 的 作 文 , 无非是完 成了作文 , 却没有作文味 . 二 ㊁对策分析 : 让作文源头活起来 ( 一 )利用教材中的范文 , 让作文源头活起来 首先, 把 教 材 中 的 合 适 篇 目 作 为 范 文, 可以有效降低作 文的 畏难情绪 . 平时, 我 们 总 是 给 学 生 讲 一 些 条 条 框 框 写 作 的 要 求, 但 是收效甚微 . 而一篇有血有肉 , 有人物 有 故 事 的 课 文 摆 在 面 前, 那是最直观 ㊁ 最 形 象 的 参 考 对 象.这 时 教 师 适 时 引 导 学 生观察生活 , 在两者 之 间 找 到 共 鸣 , 那么或许更多的学生会 肯定自己 : 我应该也能写 . 有了范文 作 为 思 维 的 基 础 , 那么 这份写作的 畏难 情绪是可以消退的 , 甚至还能激发学生写 作的热情 , 积极参与写作活动 . 其次, 把 教 材 中 的 合 适 篇 目 作 为 范 文, 可以让学生找到 写作的内容 . 语文课文包罗万象 , 不乏来自细 微 生 活 的 精 品 篇 目 . 我 们可以引导学生去 联 想 , 由 此 及 彼, 我的生活也有这样的故 事, 我曾经 也 有 这 样 的 感 受 . 如 果 阅 读 教 学 能 让 学 生 动 情 了, 那么那份联想和迁移 , 就足够学生 去 找 寻 生 活 的 细 节 , 创 作出有真正生活 的 作 文 . 例 如 , 在 教 学 以 下 课 文 时, 教师可 « 以引 导 学 生 去 创 作 属 于 自 己 的 作 品 : 走 一 步, 再走一 « « 步» 回眸那一 步 ; 童 趣» 童 年 那 些 事; 爸爸的花儿 « « « 落了 » 一路成 长 ; 行 道 树» 花 叶 的 世 界; 春» 济南 « 的冬天 » 四季之歌 ㊁ 家乡四季 ; 羚羊木雕» 我和朋友 « « » 的故事 ; 最 后 一 课» 一 堂 难 忘 的 课; 阿长与‹ 山 海 经› « « « 老王 » 身边的平凡人 ; 我的母亲 » 我 的 母 亲; 我的 « « 第一本 书 » 我 的 第 一 本 书; 端 午 的 鸭 蛋» 春 酒» 乡情 . 由 读 带 写 , 阅 读 课 给 了 学 生 一 颗 敏 感 的 心 灵, 而我 们要让这颗敏感的心灵更动情 , 让它们去 寻 找 身 边 的 动 人 的 故事 , 学生会发现 , 生活中原来到处都是可以书写的故事 . 最后, 把 教 材 中 的 合 适 篇 目 作 为 范 文, 可以教给学生写 作的方法 . 语文 课 文 精 挑 细 选, 总 有 一 些 篇 目, 很适合做某一方面 写作方法的参考 . 教师就要做个有心 人 , 去挖掘这些写作技 巧, 在课堂上加以 提 醒 . 那 么 , 学生能很快掌握一块写作的 技巧 . 由此开展专题性质的写作 , 也就变得容易了 . 例如 « 羚羊 木 雕» 中,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关于对话的描 « 写; 背影 » 中我们可 以 交 给 学 生 如 何 刻 画 人 物 形 象 的 方 法 , 即通过肖像 ㊁ 语言 ㊁ 行动以及其它人物 的 心 理 烘 托 , 可以让人 物形象跃然纸上 ㊁ 感 人 至 深 .« 我 的 母 亲» 中, 我们可以学习 如何架构作文的结 构 , 即 可 以 多 角 度㊁ 立体化生动刻画人物 的各个方面 , 从而丰富人物的形象 . 总而言之 , 利用教材范文的力量 , 以阅读课为活动载体, 从教材中寻找出来 的 写 作 题 目 , 有 形 象 性, 最能引起学生的 联想 与 想 象; 有 导 引 性, 最 能 让 学 生 掌 握 方 式 方 法; 有情感 性, 感情浓郁 , 容易点燃起学生的情感 . ( 二 )开展生动的活动课 , 让作文源头活起来 为作文而创设生活 1. 围绕一个主题 , 设计一个活动 , 通过活动, 学生有了亲身 感受 , 写起文章来自然具有真实感 , 融真情于文章, 不再觉得 无话可说 . 比如 : 主题活动 : 走近白塔 湖 . ① 了 解 白 塔 湖 ( 收 : 集资 料 ) 白 塔 湖 风 光㊁ 白 塔 湖 历 史㊁ 白 塔 湖 风 情㊁ 白塔湖生 活 . ② 主题课堂 : 交流所得 ㊁ 教师资 料 呈 现 ㊁ 范文呈现.③ 学 生作文 : 主题活动 的 开 展 , 会 把 生 活 的 真 实 生 动, 带 给 学 生. 学生兴趣盎然 , 能了 解 平 时 所 忽 略 的 生 活 中 的 情 趣 , 从而去 寻找创作的灵感 ㊁ 材料 . 这样 , 更利于学生写出好的作品 . 开展简单的观察活动 2. 如果 主 题 活 动 的 开 展, 比 较 费 时, 那么我们可以开展简 单的观察活动 , 让学 生 在 简 单 的 观 察 中 , 寻找创作的灵感与 方法 . 例如 : 冬天早晨看日出 , 聊一聊 从 日 出 中 , 我们想到了 生活中的哪些事 , 明白了什么道理 . 写 作 内 容 : 日出㊁ 我们的 生活 . 写作技巧 : 托物言志 ㊁ 借景抒情 . 总而言之 , 活动课的开展 , 既能激 发 学 生 的 写 作 兴 趣 , 又 能为学生提供作文 素 材 . 还 能 锻 炼 学 生 从 生 活 中 寻 找 素 材 的能力 . ( 三 )利用多媒体设备 , 让作文源头活起来 在教 学 实 际 中, 开 设 具 体 的 习 作 活 动, 是有时空的限制 的, 不能常常开展 . 而 多 媒 体 的 出 现 , 让我们轻而易举地把 更多的生活 中 的 情 ㊁ 景㊁ 事㊁ 物, 搬 进 了 课 堂.为 学 生 提 供 生 动的素材 , 让课堂更加的形象 , 从而唤 起 学 生 的 生 活 体 验 , 为 写作教学做铺垫 . 实践 证 明, 多 媒 体 是 开 启 学 生 作 文 兴 趣 之 门 的 钥 匙, 像 是一篇 3 它更形象 , 更精致 , 更能拨动学生的心 弦 . D 的范文 , 既能让学生很快找 到 写 作 的 感 觉 , 同 时, 又有别于课堂范文 的框架 , 让学生更好地锻炼写作语言 的 表 达 能 力 . 多 媒 体 的 图文声像并茂 , 把抽 象 的 事 物 变 得 形 象 化 , 更能刺激学生的 感官 , 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 , 让作文源 头 变 得 有 声 有 色 , 给作 文教学带来新的体验 . 作者简介 : 钱剑峰 , 浙江省诸暨市阮市镇初级中学 .
让文本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让文本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忻敏敏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语文教材并没有对如何组织课堂写作教学作系统的、全面的落实。
这一方面为我们的写作课堂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也给了我们一个严峻的考验:丢掉了拐杖,你能否手持彩练当空舞?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新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本身就是极好的写作资源库,我们不妨结合阅读教学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忻敏敏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七中,3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让文本解读成为阅读教学的源头活水 [J], 蔡国良;
2.让文本解读成为阅读教学的源头活水 [J], 蔡国良
3.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J], 熊燕
4.让课本文言文成为议论文写作的源头活水 [J], 朱志刚
5.文本——议论文写作的源头活水 [J], 薄春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让阅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让阅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作者:牟维宁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年第01期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积累越多,写作的根基才越深厚。
如果学生书读的少了,没有积累,那么写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因此,我们要把阅读教学和学生的写作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充分利用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写作有目的地选择教材中的范文,从阅读着手,以读带写,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门路。
比如教学生学会景物描写,朱自清的《春》,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等就是一些很好的范文;学习对人物的动作和细节描写方面,可以选择像《背影》之类的文章,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和典型的动词,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及时跟上模仿训练,学生在写作此类文章时就不会难以下笔了。
比如:有一篇课文是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我们可以就阅读这篇课文谈谈对作文教学的引领。
1.回顾课文《孤独之旅》所写事件家道突然中落的杜小康无奈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
一路上感到茫然与恐惧,到达目的地后整日与孤独为伴,在一次于暴风雨中追寻鸭子后变得坚强起来。
2.回顾课文所蕴含的道理面对困难与挫折,哪怕内心再难过,也只有勇敢面对,才能练就坚强性格,并最终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3.老师归纳,提出问题:这就是说,课文是把“杜小康在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成长起来”这一事件作为蕴含“对于困境勇敢面对才是出路”这一内在中心之神的外在之形,从而做到形神兼备的。
但,课文若仅仅像我们概括的那样去写事件,道理肯定难以得到表现。
整篇文章就会内容平直、空洞、干瘪,而我们在作文中却常常犯这种毛病。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
同学们能根据这句古语,具体说说课文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克服这一毛病的吗?——写出事件的“波澜曲折”。
4.老师点评,引向深入:说得好,但如果仅仅是写恐惧、孤独、坚强,波澜是有了,却未免抽象、空洞、干瘪。
大家想一想,课文为了使内容充实,事件饱满,还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了各种描写手法。
让“作文研究性学习”成为写作“源头活水”
让“作文研究性学习”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所谓“作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全体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地观察、收集和研究有利于写作的信息,努力探索作文规律,提高运用各种常见的写作技能去解决写作中存在问题的行为。
近两年以来,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研究性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在工作实践中,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指导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能在任何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各种常见的写作技能和方法,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真切感受的,用文字表达出来。
教师直面学生实施进行“作文研究性学习”时,首先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写作技能,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开展点评优秀范文、剖析典型文章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研究、学会创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就要教师抽出专门时间开辟专门的作文点评课,同时,也要让学生之间相互点评作文,从中发现问题,获得收益,有所借鉴。
在此基础上,还应创新教学模式,着力启发学生,将各种写作技能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渗透到情景教学中、渗透到多媒体演示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接受和学习各种写作技能,提高自主解决写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
例如当研究学习“设计悬念,吸引读者”的写作技巧时,笔者向学生推荐了《感受生命之美》这篇文章的开头部分:“我快要死了——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
护士只有在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
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
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开头的写作技巧——设计了一个悬念以吸引读者:“我”快要死了!怎么会快死了呢?得了什么病?读者不由得被吸引住了,这种开头方法,比较能抓住读者的好奇心理,效果很好。
以此为例,强调一下,教师在指导教学范文时,一定要将范文选择好,将语言组织好,将过程设计好,这样写作技巧会更容易被学生所掌握。
以读促写:为学生的写作引来源头活水
以读促写:为学生的写作引来源头活水作者:柯传洋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4年第02期【摘要】以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为阵地,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和论据素材,学习借鉴写作的方法,使情感得到熏陶和思想得到提升,并拓展课外阅读、深入生活,获取更多的写作养料。
【关键词】以读促写写作积累拓展【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94-02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存在脱离的问题。
教师一方面将大量的课文解读赏析课变成练习课,另一方面又在极少的作文课上大讲写作技巧,结果学生的写作激情没有被激发起来,写作能力无法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明确的关系。
”可见,阅读如同生命吸收氧气、阳光、水等各种养分,写作则是展示生命的情绪和活力。
阅读是接收信息,写作是对所吸收储存的信息加工处理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输出。
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以读促写。
中学教材所选入的课文多为古今中外的名篇,或文辞优美,或感情真挚,或思想深刻。
语文教师应该以课堂的阅读教学为阵地,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阅读、解析、品味中汲取多方面的写作营养,并引导学生积极拓展课外阅读,让阅读为自己的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
所谓写作的营养,笔者认为应该包括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要素:语言材料、写作的素材,以及写作的方法、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等。
本文提出以读促写通过提高写作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积累语言材料和论据素材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对读书和写作关系的概括。
如果没有阅读所得到的信息积累,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高中语文新教材中选录的课文或语言凝练、蕴涵深刻,或文辞优美、表达形象,甚至有的文章本身就是咬文嚼字、用字传神的典范,值得学生反复诵读、研习。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语言材料反复品味,能够获得深刻的语言洞察力。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听作文指导课有感“作文之本”就是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只有当学生充分感悟生活,随时留意身边的所见所闻,才会有所思所感,才能写出作文,也只有当学生的生活素材丰富了,有可写的东西了才不怕作文。
1、为学生创造自由感悟空间。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细节中去发掘生活的乐趣,生活的美好。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挖掘开发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或事,指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挚的感情用真切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用自己的笔说自己的话,教师则创造条件、开阔活动空间,让孩子在自由中获得真切感受,感之于处,受之于心,表之于言。
2、培养观察能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写作文首先要有内容,观察和思维是打开作文内容宝库的金钥匙,没有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组织写作的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积累作文材料打下坚实的基础。
王妍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表情、神态、心理活动、顺序等方面去观察,如从观察一幅乡村图到一片花海再到几朵花的近景,镜头在学生眼里一点点放大,那清晰可见的花蕊、那专注勤劳的蜜蜂……学生轻松的把全身心放在观察活动中,学生的语言在有效引导下变得丰富、生动大胆。
此时,如果动笔去写,一定成竹在胸,从而改变了学生作文入手难的看法。
3、“练笔”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是练笔。
在平时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成为自己的知识,达到“我口写我心”为作文积累素材。
有了鲜活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学生不会无话可说,但还需要日常生活的不断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这些语言材料,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
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文教学中的积累
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中的积累1 阅读是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公开发表的文章,尤其是优秀之作,无不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认真阅读它,领悟它的内涵,把握它的“骨架”,自己写的时候才有“样谱”在脑。
有些文章深刻独到的见解是自己所没有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吸收它,把它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就能丰富自己是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条件。
在班内设立一个图书角,发动每个学生从家里拿几本书与大家“共享”,并定期更换;每周安排1 节大课堂的时间让学生去校阅览室阅览。
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到其它图书馆阅读。
这样就解决了书源,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好书可看。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选择性阅读:拿到一本书,首先得问自己,想从中得到些什么,按着目录,以获取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想研读的内容,反复诵读,在读书中自悟。
在阅读中,记住其中的要点、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写在笔记本上;再对这本书的其他内容进行快速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记下。
读完书以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整体把握理解。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写专题研究或心得体会。
2 观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要准确细腻地描写大自然,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就必须认真观察,大量积累。
2.1 观察景物。
陆游说:“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
”只要用心去观察,大自然无处不美,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观察自然景物,引导学生用一切感官去观察,看、听、闻、摸,要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首先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既要看到整体美又要看到局部美。
亲自带着学生到村旁的池塘实地观察,让他们写一篇游记。
给同学讲明中心点是“景点”,让听者听得懂。
描写的对象是“景点”。
在离景点大约四五十米的地方,大家停步远望:景点右边有什么动静,后面有什么静景,四周是什么景物作映衬,蓝蓝的天空中云彩如何陪衬。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多文本阅读教学研究的初探
阅读写作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是想表现什么的。
然后要概括自然段和逻辑段的段意,这样就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归纳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三、感悟课文,一根主线贯始终在感悟课文时,切莫面面俱到,一个知识点都不放过。
现在面对考试的压力,很多教师为了考出一个好的成绩,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把课堂变成了知识点的罗列,这样的课堂就没有六年级的语文味了。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文章精髓,找准课文的切入点,以一个问题展开全文的教学,这样的课堂就是一根主线贯穿始终,很有整体性。
那么如何去找课文的切入点呢?1、从课后练习题中找课后练习题是文章的重点知识的体现,千万不要错过,很多课后练习题里就有本课的切入点。
如:课文《长江之歌》的课后第3题就可以作为切入点: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的。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后第3题:你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就是本课的切入点。
2、从概括全文的句子中找很多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都起到了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这样的句子就可以作为本课的切入点。
如:《郑成功》的最后一节: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我就提出问题:“本文写了名族英雄郑成功哪两件事?(收复台湾和建设台湾)。
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的?又是怎样建设台湾的?”以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从而展开对全文的教学。
《草原》一文我就用最后一句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作为切入点,“蒙汉情深”体现在哪里?“天涯碧草”体现在哪里?以这个问题作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夹竹桃》和《广玉兰》的最后一节都可以作为切入点。
3、从写作特色上找有些课文切入点不好找,没有总结性的句子,课后练习也没有,就可以写作特色上找切入点。
如课文《姥姥的剪纸》一文,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载体,抓住这个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摘要】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我们可以通过将生活细节融入作品中,发现生活中的灵感,记录生活点滴,利用生活经历丰富文章内容,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发现无限的创作灵感。
写作不仅是记录生活的方式,更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让文章更加充满生活的味道和情感,让读者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感动、苦乐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灵感来源,丰富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让我们用心感受生活,用文字记录生活,让生活成为我们永远的灵感来源,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生动和丰富。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让我们的文字永远流淌不息。
【关键词】引言: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正文:生活细节、灵感、写作记录、生活经历、文章内容、创作灵感结论: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1. 引言1.1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意味着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和灵感,让作品变得更加生动和真实。
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无穷尽的书,而作为写作者,我们则是生活的读者和记录者。
通过细心观察和深度思考,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无穷无尽的灵感和素材,用来丰富我们的创作内容。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情感,都可以成为我们作品的灵感来源,让我们的作品更加具有情感共鸣和生命力。
在写作过程中,将生活细节融入作品中,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真实感和可信度,也能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通过写作记录生活点滴,我们可以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和感悟。
利用生活经历丰富文章内容,可以让我们的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入,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和情感。
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让我们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观赏性。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就是让我们的作品有温度、有故事、有生命力。
让我们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汲取生活的营养和力量,为我们的创作注入更多的活力和灵感。
生活是我们永恒的创作源泉,让我们珍惜、感悟、借鉴,让生活成为我们创作的源头活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 ,无 本之木 了。因此,我们要把 阅读教学和 学生 的写作 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充 分 利用 语 文 课 的 阅读 教 学 , 指导 学 生 写作
有 目的地 选择 教 材 中的 范文 ,从 阅 读着 手 , 以读 带
另 外 要 让 学 生 再 找 一 找 对 杜 小 康 进 行 描 写 的句 子 , 归
2 . 回 顾 课 文所 蕴 含 的 道理
面 对 困 难 与 挫 折 , 哪 怕 内 心 再 难 过 ,也 只 有 勇 敢 面 导学 生理清作者 的写作思路 :盼春 、绘春 、赞春 。这三大 对 ,才 能 练就 坚 强 性 格 , 并最 终 战胜 困难 ,走 出 困境 。 层 次 可 否 调 换 顺 序 ?其 中 “ 春 草 图 ”、 “ 春花 图 ” 、 “ 春 3 . 老 师 归 纳 , 提 出 问题 : 这 就 是 说 ,课 文 是 把 “ 杜 风 图 ”、 “ 春雨图”、 “ 迎 春 图 ”, 这 五 幅 图 画又 可 否 调 小 康 在 跟 随 父 亲 放 鸭 过 程 中成 长 起 来 ”这 一 事件 作 为 蕴 含 换 顺 序 ? 提 出 这 些 问 题让 学 生进 行 思考 和 讨 论 ,可 以拓 宽 思 “ 对 于 困 境 勇 敢 面 对 才 是 出路 ” 这 一 内在 中 心 之 神 的外 在 路 , 增 强 学 生 写 作 时 的 谋 篇 布 局 意 识 。多 读 点 范文 , 不 同
一
些 很 好 的范 文 ; 学 习 对 人 物 的 动 作 和 细 节 描 写 方 面 ,可 手 法 才 使 简 单 的 “ 杜 小 康 随 父 亲 放 鸭 ”的 故 事 充 实 具 体 。 以选 择 像 《 背 影 》 之 类 的 文 章 , 找 出文 中描 写 人 物 动 作 的 我 们 写 作 文 章 的 时候 , 也 要 善 于 运 用 这 些 方 法 。 当我 们 确
写 , 帮 助 学 生 掌 握 写 作 的 门 路 。 比 如 教 学 生 学 会 景 物 描 纳 出其他 的描写方法。比如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等。 写 , 朱 自清 的 《 春 》 ,老 舍 的 《 在 烈 日和 暴 雨 下 》 等 就 是 5 . 教 师 小 结 , 强 化 运 用 : 课 文 正 是 运 用 了 这 些 写 作
之形 ,从而做 到形 神兼备 的。但 ,课文若仅 仅像我们概括 作 家 的 写 作 风 格 , 写 作 方 法 与 写 作 技 巧 , 就 会 使 自 己受 到 的那样 去写事件 ,道理肯定难 以得 到表现 。整篇文章就会 潜移默 化的影响 ,布 局谋篇 的能 力,写作 的能力就会 慢慢 内容 平直 、空洞 、干瘪 ,而我们 在作文 中却 常常犯这种 毛 地 得 到 提 高 。
一
引人 入胜 。
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品,培养学生布局谋篇 的意识 我们 的学生在写 作中往往不太注 意文章的结构 ,所 以 我们在 阅读教学过程 中 ,应根据 范文的篇章结构 的特 点 , 对 学生进行谋篇布局 意识的培养 。以 《 春》为例 ,我们引
次于暴风雨 中追寻鸭子后变得坚强起来 。
让 闻读 成为 写作 的 “ 源 头活水
0牟维宁
, ,
俗话 说 “ 熟 读 唐 诗 三 百 首 ,不 会 作 诗 也 会 吟 。 ” 阅读 写 一 方面 是 为 了衬 托 人 物 的孤 独 之 感 ,另 一 方 面 也是 主 人 公 是 写 作 的 基 础 , 阅读 积 累 越 多 , 写 作 的 根 基 才 越 深 厚 。如 成 长 的舞 台与 见 证 ,共 同表 现 了在 孤 独 中成 长 这 一主 题 。 果 学 生 书 读 的 少 了 , 没 有 积 累 ,那 么 写 作 也 就 成 了无 源 之 心 理 描 写 : 在 这 趟 旅 途 中他 的心 情 经 历 了哪 些 变 化 ? ( 出发 时— — 茫 然 , 恐 惧 ; 到 达 芦 荡 时— — 害 怕 ,胆 怯 ; 安 顿 之 后— — 感 受 孤 独 ; 时 间一 久 — — 不 再 忽 然 地 恐 慌 ;
— —
写出事件 的 “ 波澜曲折 ”。
4 . 老师 点评 ,引 向深入 :说得 好 ,但 如果 仅仅 是 写 语 言 能 力 也 正 是 在 这 种 大 量 的持 续 的 阅 读 实 践 中潜 移 默 化 恐 惧 、孤 独 、坚 强 , 波 澜 是 有 了 , 却 未 免 抽 象 、 空 洞 、干 地 得 到 了 提 高 。书 读 得 多 , 材 料 积 累 多 了 ,写 作 时就 “ 有 瘪 。 大 家 想 一 想 , 课 文 为 了使 内 容 充 实 ,事 件 饱 满 ,还 运 米 下锅 ”;书读得 多,语感增强 了,又掌握 了一 定的写作
句子 和典型 的动 词,让学生反 复朗读 ,然后 ,及 时跟上模 立好 中心 ,也有 了表 现 中心 的事件之 后 ,只要 写出事件 的
仿 训 练 , 学生 在 写 作 此类 文 章 时 就 不会 难 以下 笔 了 。
起伏转 折或情感 的跌 宕变化 ,对人物 做事过程 中的动作、
比如 : 有 一 篇 课 文 是 曹 文 轩 的 《 孤 独 之 旅 》 ,我 们 可 神 态 、 心 理 活 动 、语 言 以及 相 应 的环 境 景 物 展 开 细 致 的 描 以就 阅 读 这篇 课 文 谈 谈对 作 文 教 学 的 引领 。 写 , 就 能 避 免 内 容 平 直 、空 洞 、干 瘪 ,让 文 章 有 血 有 肉 , 1 . 回顾 课 文 《 孤 独 之 旅 》所 写 事 件 家 道 突 然 中落 的杜 小 康 无 奈 辍 学 跟 随 父 亲 去 放 鸭 。一 路 上 感 到 茫 然 与恐 惧 ,到 达 目的地 后 整 日与 孤 独 为 伴 ,在
病 。 古 人 云 :文 似 看 山不 喜 平 。 同 学 们 能根 据 这 句 古 语 ,
三 、扩大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认知与思维水平 因为课 外阅读是 一种 自由化 、个 性化的阅读 ,是符合 学 生兴趣 ,让其 能充分选择 的阅读。而学生 的阅读 水平和
具体说说课文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克服这一毛病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