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 膀胱经穴90页PPT
合集下载
膀胱经介绍课件
足太阳。 • 《百症赋》:目觉,急取养老、天柱。
临床应用
• 1.头痛----治疗外感头痛其特殊的疗效,其中尤以后枕痛即太阳头痛的治疗效果更 为显著。
• 2.治疗颈椎病的要穴----《针灸名解》说:凡病颈项痛痿,不能支持头脑者,谓天 柱骨折,绝症也,刺本穴或能得救。
• 3.治疗眩晕颈项强痛之要穴《铜人穴针灸图经》道:天柱,今夫治颈项筋急,不得 回顾,头眩脑痛。《甲乙经》:旋、头痛重……天柱主之。天柱穴、风池穴均位于 头部颈部,天柱穴属膀胱经穴,风池穴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一穴通多经, 阳维脉维系诸阳经脉,天柱穴配风池穴,疗效益彰。
头痛眩晕 操作:平刺0.3~0.5寸
络却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主治:头晕耳鸣
目视不明 鼻塞癫狂 操作:平刺0.3~0.5寸
玉枕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 凸上缘的凹陷处 主治:头项痛
目视不明 目痛鼻塞 操作:平刺0.3~0.5寸
天柱
• 释名:人体以头为天,颈项犹擎天之柱,穴在项部方肌起始部,天柱骨 之两旁,故名 。
鼻塞鼻衄 头痛眩晕 操作:平刺0.5-0.8寸
五处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主治:头痛目眩
目视不明 痫证 操作:平刺0.3~0.5寸
承光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主治:头痛眩晕
目视不明 鼻塞 操作:平刺0.3~0.5寸
通天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主治:鼻渊鼻衄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 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 腨如裂,是为踝厥(1)。
是主筋所生病者(2):痔,疟,狂、癫疾 (3),头囟项痛(4),目黄,泪出,鼽衄,项、背、 腰、尻(5)、腘、腨、脚皆痛,小指不用。
临床应用
• 1.头痛----治疗外感头痛其特殊的疗效,其中尤以后枕痛即太阳头痛的治疗效果更 为显著。
• 2.治疗颈椎病的要穴----《针灸名解》说:凡病颈项痛痿,不能支持头脑者,谓天 柱骨折,绝症也,刺本穴或能得救。
• 3.治疗眩晕颈项强痛之要穴《铜人穴针灸图经》道:天柱,今夫治颈项筋急,不得 回顾,头眩脑痛。《甲乙经》:旋、头痛重……天柱主之。天柱穴、风池穴均位于 头部颈部,天柱穴属膀胱经穴,风池穴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一穴通多经, 阳维脉维系诸阳经脉,天柱穴配风池穴,疗效益彰。
头痛眩晕 操作:平刺0.3~0.5寸
络却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主治:头晕耳鸣
目视不明 鼻塞癫狂 操作:平刺0.3~0.5寸
玉枕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 凸上缘的凹陷处 主治:头项痛
目视不明 目痛鼻塞 操作:平刺0.3~0.5寸
天柱
• 释名:人体以头为天,颈项犹擎天之柱,穴在项部方肌起始部,天柱骨 之两旁,故名 。
鼻塞鼻衄 头痛眩晕 操作:平刺0.5-0.8寸
五处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主治:头痛目眩
目视不明 痫证 操作:平刺0.3~0.5寸
承光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主治:头痛眩晕
目视不明 鼻塞 操作:平刺0.3~0.5寸
通天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主治:鼻渊鼻衄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 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 腨如裂,是为踝厥(1)。
是主筋所生病者(2):痔,疟,狂、癫疾 (3),头囟项痛(4),目黄,泪出,鼽衄,项、背、 腰、尻(5)、腘、腨、脚皆痛,小指不用。
针灸穴位课件太阳经肾和膀胱PPT课件
02
太阳经与膀胱、肾脏等脏腑有密 切联系,对人体的水液代谢和生 殖功能有一定影响。
太阳经与肾、膀胱的联系
太阳经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气化功能需要太阳经的调节。
太阳经与肾脏也有联系,肾脏的阴阳平衡需要太阳经的温煦 作用。
太阳经对肾、膀胱的影响
刺激太阳经的穴位可以调节水液代谢 ,改善尿频、尿急等症状。
膝关节痛
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可伴有晨僵、关节畸形等症
状。
针灸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针灸治疗的原则
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疏 通经络。
针灸治疗的方法
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 采用针刺、艾灸、拔罐等 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穴位
太阳经上的肾俞、膀胱俞、 关元、气海等穴位,以及 足太阳膀胱经上的委中、 昆仑等穴位。
针灸穴位课件太阳经肾和 膀胱ppt课件
• 太阳经与肾、膀胱的关系 • 针灸穴位在太阳经肾和膀胱中的应用 • 太阳经肾和膀胱的常见病症及针灸治
疗方法 • 针灸穴位课件太阳经肾和膀胱的实践
与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太阳经与肾、膀胱的关系
太阳经的生理功能
01
太阳经是十二经脉之一,主要分 布在人体的背部和外侧,具有调 节人体阳气、温煦身体的作用。
与应用
实践与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治疗疾病的实际效果
通过实践与应用太阳经肾和膀胱的针 灸穴位,可以有效地治疗多种疾病, 如腰痛、坐骨神经痛、慢性疲劳综合 征等。
理论验证与完善
普及与推广
通过实践与应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 解和接受针灸治疗,进一步普及和推 广针灸这一传统医学。
通过实践与应用,可以验证针灸穴位 的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针灸治疗 的理论体系,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
太阳经与膀胱、肾脏等脏腑有密 切联系,对人体的水液代谢和生 殖功能有一定影响。
太阳经与肾、膀胱的联系
太阳经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气化功能需要太阳经的调节。
太阳经与肾脏也有联系,肾脏的阴阳平衡需要太阳经的温煦 作用。
太阳经对肾、膀胱的影响
刺激太阳经的穴位可以调节水液代谢 ,改善尿频、尿急等症状。
膝关节痛
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可伴有晨僵、关节畸形等症
状。
针灸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针灸治疗的原则
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疏 通经络。
针灸治疗的方法
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 采用针刺、艾灸、拔罐等 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穴位
太阳经上的肾俞、膀胱俞、 关元、气海等穴位,以及 足太阳膀胱经上的委中、 昆仑等穴位。
针灸穴位课件太阳经肾和 膀胱ppt课件
• 太阳经与肾、膀胱的关系 • 针灸穴位在太阳经肾和膀胱中的应用 • 太阳经肾和膀胱的常见病症及针灸治
疗方法 • 针灸穴位课件太阳经肾和膀胱的实践
与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太阳经与肾、膀胱的关系
太阳经的生理功能
01
太阳经是十二经脉之一,主要分 布在人体的背部和外侧,具有调 节人体阳气、温煦身体的作用。
与应用
实践与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治疗疾病的实际效果
通过实践与应用太阳经肾和膀胱的针 灸穴位,可以有效地治疗多种疾病, 如腰痛、坐骨神经痛、慢性疲劳综合 征等。
理论验证与完善
普及与推广
通过实践与应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 解和接受针灸治疗,进一步普及和推 广针灸这一传统医学。
通过实践与应用,可以验证针灸穴位 的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针灸治疗 的理论体系,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
膀胱经中医PPT课件
50.胃仓 Wèicāng(BL 50)
BL19
【定位】 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B3寸L2。0
51.肓门 Huāngmén(BL 51)
BL21
【定位】 在腰部,当第一腰椎B棘L5突1 下,旁开3寸B。L22
BL47
BL48 BL49 BL50
52.志室* Zhìshì(BL 52) BL52
【操作】 直刺0.5~1.2寸。
BL18
26.关元俞 Guānyuánshū(BL 26)
BL19
【定位】 在腰部,当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B。L20
BL21
BL22
22.1【【280三. 定 主 . 定焦位 治 位肝 脾俞】 】俞 俞**S在 ● 在āGPn背背í黄āsjihn部部ā疸ūsoh(,,s,ūhBū第当(胁B(L九第L痛2B01十胸L,)8)一2椎脊2背棘 )胸背背俞突椎俞背痛穴下棘穴俞,突穴旁下开,旁1.5开BB寸BLL1L。22.25453寸。 【定【位主】治】在腰●部目腹,赤胀当,第目呕一视吐腰不,椎明泄棘,泻突夜,下盲痢,疾旁,开便1血.5寸B,L。纳26呆,食不化 23.肾俞* Sh●èn吐水sh血肿ū(,B衄黄L血疸23) 背俞穴 【定位】 在腰●部眩背,晕痛当,第癫二狂腰痫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1291治.】胆 胃俞●*遗WD精ǎèni,sh阳ū(痿B,L 月2119经)不背调俞,穴带下,遗尿,小便不利,水肿
【定位】● 在耳背鸣部,,耳第当聋十第十胸二椎棘胸突椎下棘,突旁下开,旁1.5开寸1。.5寸。 【主治】● ●气喘黄胃疸脘,痛口,苦呕, 吐呕 ,吐 腹, 胀食 ,不 肠化 鸣,胁痛
● ●腰痛肺胸痨胁,痛潮热
【操【作操】作】直刺斜 直0刺.50~.51~寸01。.寸8寸。。
《足太阳膀胱经》PPT课件(2024版)
应用: 头痛项强配后溪、天柱; 目眩配攒竹; 痫证配百会; 腰骶痛配大肠俞,次髎; 脚跟痛配太溪; 难产配至阴。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妊娠慎针。 (《大成》:妊妇刺之落胎。)
备考:五输穴之经穴。
申脉 Shenmai BL62
定位:外踝高点直下方凹陷中 。
作用:舒筋活络,安神定志。 主治:失眠,癫狂痫,头痛,目眩,腰腿痛。 应用:配后溪穴为八脉交会穴配穴法,治疗内眦
睛明 Jingming BL1
定位:目内眦上方0.1寸凹陷处 。
作用:清热明目
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视物不清,近视,胬 肉攀睛,目翳,夜盲,色盲。
应用:眼底病配风池、球后、光明。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配太阳、合谷。 青盲配行间、合谷、角孙。
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 定,刺手持细针(32#-34#)缓慢进针,紧靠眶 缘直刺0.3~0.5寸。如遇阻力较大或患者感觉 疼痛,将针稍提起,改变方向再刺,一般不捻 转,不提插,如无针感可轻微地捻转和提插使 得气。出针后按压针孔3~5分钟,以防出血。 本穴禁灸。
心俞 Xinshu BL15
定位: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作用:宁心安神,宽胸降气。
主治:心悸,心痛,失眠,健忘,癫狂,癔病,
痫证,惊悸,心烦,咳嗽,吐血,梦遗,胸背痛。 应用:失眠配内关、神门;
痫证配肝俞、丰隆; 心痛、惊悸配巨阙、内关。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
备考:心脏背俞穴。
作用:和肠疗痔,舒经活络。
主治:腰背痛,霍乱(小腿)转筋,下肢瘫 痪,腹痛便秘,痔疮,疝气。
应用:痔疮配长强、血海; 便秘配大肠俞、秩边; 小腿抽筋拘急疼痛配委中。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针灸推拿PPT课件
❖ 灸法又称“艾灸”,是指采用艾绒或其他药 物制成的灸炷或灸条,点燃后熏熨体表的一 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
30
针灸治疗作用
❖ 疏通经气,恢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正常功 能,阴阳归于平衡,从而达到防治各种病证 的目的。
.
31
(一)针灸治疗原则
❖ 根据中医治疗学的基本原则以及针灸治疗疾 病的具体实践,可将针灸治疗原则归纳为标 本缓急、补虚泻实和三因制宜
内侧后缘 ❖ 功效: ❖ 增强腹腔脏器功能,尤
其是促进生殖系统的健康
.
16
.
17
曲池---降压
定位:屈肘,肘横纹尽头 功效:调整血压,明目。 适用于老年人血压高,视 力减退
.
18
❖ 关元---癃闭、崩漏 ❖ 定位:脐下3寸,腹正中
线上 ❖ 功效:保健要穴,有强
壮作用 ★刺法:斜刺0.5寸,得气
.
21
❖ 涌泉---强心益肾 ❖ 定位:脚趾卷曲,前脚
掌中心凹陷处 ❖ 功效:补肾壮阳,养心
安神 ❖ ★长灸此穴,健身强心,延
年益寿
.
22
❖ 太冲---疏肝泻火 ❖ 定位:第1、2跖骨结合
部之前凹陷处 ❖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
活血 ❖ 针灸:直刺0.5~1寸。 ❖ 按摩:有明显的酸胀感效果
好 ❖ 又称“消气穴”人在生气后
❖ ★主治疗头、眼、耳、目、 口、鼻、脑疾患,精神神志 疾患,以及上肢病的常用要 穴。
.
26
❖ 头维穴---美容
❖ 定位:头侧部,当额 角发际上0.5寸,头正 中线旁4.5寸 。 功效:清头明目,活 血通络,止痛镇痉
❖ ★胃经的五谷精微由
本穴分送头之各部 。
配合谷穴治头痛;配
.
30
针灸治疗作用
❖ 疏通经气,恢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正常功 能,阴阳归于平衡,从而达到防治各种病证 的目的。
.
31
(一)针灸治疗原则
❖ 根据中医治疗学的基本原则以及针灸治疗疾 病的具体实践,可将针灸治疗原则归纳为标 本缓急、补虚泻实和三因制宜
内侧后缘 ❖ 功效: ❖ 增强腹腔脏器功能,尤
其是促进生殖系统的健康
.
16
.
17
曲池---降压
定位:屈肘,肘横纹尽头 功效:调整血压,明目。 适用于老年人血压高,视 力减退
.
18
❖ 关元---癃闭、崩漏 ❖ 定位:脐下3寸,腹正中
线上 ❖ 功效:保健要穴,有强
壮作用 ★刺法:斜刺0.5寸,得气
.
21
❖ 涌泉---强心益肾 ❖ 定位:脚趾卷曲,前脚
掌中心凹陷处 ❖ 功效:补肾壮阳,养心
安神 ❖ ★长灸此穴,健身强心,延
年益寿
.
22
❖ 太冲---疏肝泻火 ❖ 定位:第1、2跖骨结合
部之前凹陷处 ❖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
活血 ❖ 针灸:直刺0.5~1寸。 ❖ 按摩:有明显的酸胀感效果
好 ❖ 又称“消气穴”人在生气后
❖ ★主治疗头、眼、耳、目、 口、鼻、脑疾患,精神神志 疾患,以及上肢病的常用要 穴。
.
26
❖ 头维穴---美容
❖ 定位:头侧部,当额 角发际上0.5寸,头正 中线旁4.5寸 。 功效:清头明目,活 血通络,止痛镇痉
❖ ★胃经的五谷精微由
本穴分送头之各部 。
配合谷穴治头痛;配
针灸推拿学习PPT幻灯片
21
十二经脉的衔接
• 表里阴阳经 ——在四肢末端衔接
• 同名阳经 ——在头面部衔接
• 异名阴经 ——在胸部衔接
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22
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 图标
23
奇经八脉
• 定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的 总称。
• 命名 ➢“奇”有异的含义,与十二正经不同,无表里属络,“别道奇
2寸(胃经) 4寸(脾经) 4寸(胃经) 6寸(脾经)
15
十二经脉内行部分
• 阴经属于脏 络于表里腑
手太阴肺经属于肺络于大肠 手少阴心经属于心络于小肠
手厥阴心包经属于心包络于三焦 足太阴脾经属于脾络于胃 足少阴肾经属于肾络于膀胱 足厥阴肝经属于肝络于胆
• 阳经属于腑 络于表里脏
手阳明大肠经属于大肠络于肺 手太阳小肠经属于小肠络于心
25
任脉
督脉
26
冲脉
带脉
27
阴 跷
阳 跷
28
阴
阳
维
维
29
奇经八脉的作用
• 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 阳的作用
• 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当十二经脉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 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手少阳三焦经属于三焦络于心包 足阳明胃经属于胃络于脾 足太阳膀胱经属于膀胱络于肾 足少阳胆经属于胆络于肝
16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
• 阴经循行重体内 善治脏腑病
• 阳经循行重体表 善治外经病
17
十二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
阴、脏、里 阳、腑、表 阴 手太阴肺经 —— 手阳明大肠经 阳 经 足太阴脾经 —— 足阳明胃经 经 属 手少阴心经 —— 手太阳小肠经 属 脏 足少阴肾经 —— 足太阳膀胱经 腑 络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络 腑 足厥阴肝经 —— 足少阳胆经 脏
十二经脉的衔接
• 表里阴阳经 ——在四肢末端衔接
• 同名阳经 ——在头面部衔接
• 异名阴经 ——在胸部衔接
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22
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 图标
23
奇经八脉
• 定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的 总称。
• 命名 ➢“奇”有异的含义,与十二正经不同,无表里属络,“别道奇
2寸(胃经) 4寸(脾经) 4寸(胃经) 6寸(脾经)
15
十二经脉内行部分
• 阴经属于脏 络于表里腑
手太阴肺经属于肺络于大肠 手少阴心经属于心络于小肠
手厥阴心包经属于心包络于三焦 足太阴脾经属于脾络于胃 足少阴肾经属于肾络于膀胱 足厥阴肝经属于肝络于胆
• 阳经属于腑 络于表里脏
手阳明大肠经属于大肠络于肺 手太阳小肠经属于小肠络于心
25
任脉
督脉
26
冲脉
带脉
27
阴 跷
阳 跷
28
阴
阳
维
维
29
奇经八脉的作用
• 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 阳的作用
• 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当十二经脉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 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手少阳三焦经属于三焦络于心包 足阳明胃经属于胃络于脾 足太阳膀胱经属于膀胱络于肾 足少阳胆经属于胆络于肝
16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
• 阴经循行重体内 善治脏腑病
• 阳经循行重体表 善治外经病
17
十二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
阴、脏、里 阳、腑、表 阴 手太阴肺经 —— 手阳明大肠经 阳 经 足太阴脾经 —— 足阳明胃经 经 属 手少阴心经 —— 手太阳小肠经 属 脏 足少阴肾经 —— 足太阳膀胱经 腑 络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络 腑 足厥阴肝经 —— 足少阳胆经 脏
针灸推拿学习PPT幻灯片
行”,故称“奇经”。 ➢名称多反映其循行分布和各自的功能特点。
24
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不象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 除任督脉,其余六脉借道纵横交错于十二经脉
基本概况 • 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
后别道而行。 ——一源三岐 • 督脉——阳脉之海 • 任脉——阴脉之海 • 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
• 定义:是十二经脉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深入体腔 (联络脏腑器官)的支脉。
• 命名:其名称以所别出的经脉名称而命名。 □□□之正 □□□经别
• 循行分布:具有离、入、出、合的特点
➢ 离 —— 从十二经脉分出称“离”(别)——四肢肘膝上下 ➢ 入 ——进入胸腹腔称“入” ➢ 合 ——与表里经别同行称“合” 各会合于相表里的阳经 ➢ 出 ——于头颈部出来称“出”
补充经脉循行之不足 强 灌
前:任脉别络 鸠尾 散布于腹
沟通腹部经气 表 气
躯干 后:督脉别络 长强 散布于头,别走足太阳 沟通背部经气 里 血
侧:脾之大络 大包 胸胁
沟通侧胸部经气 经
孙络、浮络
难以计数,遍布全身
输布气血
33
络脉
• 孙络——从络脉中分出的细小分支 • 浮络——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 血络——出现郁瘀血现象的络脉
• 作用 保卫机体,抗御外邪 传注病邪:皮→络→经→腑→脏 反应病候 ——临床上,从外部的诊察和施治,可推断和治疗内部的疾病
41
经络的根结、标本 气街、四海
42
标本
• 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 • 标——上,本——下 • 四肢为本,头面躯干为标
43
根结
• 根,根本,开始;结,结聚,归结。 • 根结所表述的是一种向心性的经气循行输注,即从四肢末端流向
24
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不象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 除任督脉,其余六脉借道纵横交错于十二经脉
基本概况 • 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
后别道而行。 ——一源三岐 • 督脉——阳脉之海 • 任脉——阴脉之海 • 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
• 定义:是十二经脉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深入体腔 (联络脏腑器官)的支脉。
• 命名:其名称以所别出的经脉名称而命名。 □□□之正 □□□经别
• 循行分布:具有离、入、出、合的特点
➢ 离 —— 从十二经脉分出称“离”(别)——四肢肘膝上下 ➢ 入 ——进入胸腹腔称“入” ➢ 合 ——与表里经别同行称“合” 各会合于相表里的阳经 ➢ 出 ——于头颈部出来称“出”
补充经脉循行之不足 强 灌
前:任脉别络 鸠尾 散布于腹
沟通腹部经气 表 气
躯干 后:督脉别络 长强 散布于头,别走足太阳 沟通背部经气 里 血
侧:脾之大络 大包 胸胁
沟通侧胸部经气 经
孙络、浮络
难以计数,遍布全身
输布气血
33
络脉
• 孙络——从络脉中分出的细小分支 • 浮络——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 血络——出现郁瘀血现象的络脉
• 作用 保卫机体,抗御外邪 传注病邪:皮→络→经→腑→脏 反应病候 ——临床上,从外部的诊察和施治,可推断和治疗内部的疾病
41
经络的根结、标本 气街、四海
42
标本
• 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 • 标——上,本——下 • 四肢为本,头面躯干为标
43
根结
• 根,根本,开始;结,结聚,归结。 • 根结所表述的是一种向心性的经气循行输注,即从四肢末端流向
针灸推拿膀胱经穴课件PPT
详细描述
针刺法是针灸推拿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使用不同型号的针具刺入穴位,刺激经络和穴位,调和气血,调整人 体内部环境,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刺法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尤其对于疼痛性疾病和神经功能失调等 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艾灸法
总结词
通过艾灸的热刺激,温通经络,行气活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细描述
维持代谢平衡
膀胱通过排泄尿液,帮助 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 素,维持身体的代谢平衡 。
调节水液平衡
膀胱通过调节尿液的生成 和排泄,参与调节体内的 水液平衡,维持身体的水 平衡。
膀胱经的经络走向
01
02
03
04
起于目内眦,上行至额部,左 右交会于头顶部。
出头顶部,下行至项部,沿着 肩胛内侧,夹脊旁,抵腰中。
睛明穴
位于目内眦角稍上方的凹陷处, 主治目疾、头痛、癫痫。
攒竹穴
位于眉头凹陷处,主治头痛、目 眩、眉棱骨痛、癫痫。
颈肩部穴位
天柱穴
位于颈后发际线中点处,主治头痛、 项强、肩背痛。
大杼穴
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 咳嗽、发热、肩背痛。
胸腹部穴位
俞府穴
位于胸部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咳嗽、气喘、胸痛。
针灸推拿膀胱经穴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膀胱经概述 • 膀胱经穴位详解 • 针灸推拿方法 • 膀胱经穴位应用 • 注意事项与禁忌
CHAPTER 01
膀胱经概述
膀胱经的生理功能
01
02
03
排泄尿液
膀胱作为泌尿系统的重要 器官,负责储存和排泄尿 液,维持水液平衡和体内 环境稳定。
艾灸法是使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在穴位上施加温热刺激的一种疗法。通过艾灸的热刺激,可以 温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人体内部环境,增强身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艾灸法对于 虚寒性病症和慢性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针刺法是针灸推拿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使用不同型号的针具刺入穴位,刺激经络和穴位,调和气血,调整人 体内部环境,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刺法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尤其对于疼痛性疾病和神经功能失调等 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艾灸法
总结词
通过艾灸的热刺激,温通经络,行气活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细描述
维持代谢平衡
膀胱通过排泄尿液,帮助 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 素,维持身体的代谢平衡 。
调节水液平衡
膀胱通过调节尿液的生成 和排泄,参与调节体内的 水液平衡,维持身体的水 平衡。
膀胱经的经络走向
01
02
03
04
起于目内眦,上行至额部,左 右交会于头顶部。
出头顶部,下行至项部,沿着 肩胛内侧,夹脊旁,抵腰中。
睛明穴
位于目内眦角稍上方的凹陷处, 主治目疾、头痛、癫痫。
攒竹穴
位于眉头凹陷处,主治头痛、目 眩、眉棱骨痛、癫痫。
颈肩部穴位
天柱穴
位于颈后发际线中点处,主治头痛、 项强、肩背痛。
大杼穴
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 咳嗽、发热、肩背痛。
胸腹部穴位
俞府穴
位于胸部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咳嗽、气喘、胸痛。
针灸推拿膀胱经穴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膀胱经概述 • 膀胱经穴位详解 • 针灸推拿方法 • 膀胱经穴位应用 • 注意事项与禁忌
CHAPTER 01
膀胱经概述
膀胱经的生理功能
01
02
03
排泄尿液
膀胱作为泌尿系统的重要 器官,负责储存和排泄尿 液,维持水液平衡和体内 环境稳定。
艾灸法是使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在穴位上施加温热刺激的一种疗法。通过艾灸的热刺激,可以 温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人体内部环境,增强身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艾灸法对于 虚寒性病症和慢性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