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王庄镇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 4.4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教案4.4.1流动的组织—血液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能力目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为输血和义务献血树立科学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难点: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血液的组成二.血液的功能七、课下作业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八、教学反思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和见血的经历,对血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那些成分及其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因此,本节课教学主要围绕着血常规化验单展开,结合实验观察,使学生对血液这一既熟悉又神秘的结构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消除了以往的一些疑虑。
通过对化验单的分析,令同学感觉到学为所用,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重在设计给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的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讨论质疑,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训练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特别关注了学生情感的体验。
着眼于“以人为本”课程价值取向,注重了学生能力、情感的培养,通过让学生以学习血液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观察能力。
学生不仅感受到血液为人类带来的一切,而且懂得要关注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血液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三种血液的能力。
2.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人教版)2020七年级生物下册 4.4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目标:1.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2.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3.心脏的位置,结构特点,连接的各血管名称4.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5.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明确输血原则复习摘要:成分:血浆中90%是,还包括通过消化道吸收来的各种,细胞排出的,血液功能:主要作用是运载,运输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
血细胞:三种血细胞的比较患血友病,流血不止。
从全身送回大(四肢静脉与动脉伴行较深毛细血管血管【A】连通【】结构四个腔【B】连通【】【C】连通【】上腔静脉和【】【D】连通【】心脏两种瓣膜图中【】保证血液在心脏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
图中【】保证血液只能由心室流向动脉,使血液不能倒流。
心壁:主要由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构成心脏四个腔中,其中心肌最发达的是。
功能:血液运输的动力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率随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而不同,平静状态下,心率正常变动范围一般为__________次/分血压: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血压包括压和压,血压达到或高于18.7/12千帕的是高血压,低于12/6.7千帕的是低血压,可以用血压计在处测得。
血液循环体循环:【】_______→【】______→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_______ 的途径肺循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循环:将含丰富、颜色的血,变成了含较少,颜色的血。
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部位有_________(填数字)肺循环:将含较少、颜色的血,变成了含丰富、颜色的血。
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部位有[ ]___血型:ABO血型系统将人类血型分为型、型、型和型输血与血型输血:安全输血时应以输为原则血量:占成人体重的7%~8%;我国提倡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血,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七年级生物下册 4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训练自己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练习知识运用能力。
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动脉、静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出现混淆。
因此,多媒体课一步巩固。
脏,2)往肺静脉灌水,水从( )流出.3)往主动脉灌水,水从( )流出.4)往肺动脉灌水,水从( )流出.3、《何去何从——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
4.动脉血及静脉血的概念 ;动、静脉血的颜色并总结它们的特点。
小结: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 第四章 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三、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四、血液循环 反思与重建课前检测题:1.小明的验血结果显示白细胞增多,可初步诊断他怎么了?2.医院的护士为病人输液时,针头插入的是什么血管?3.缺乏体育锻炼的人,在进行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心跳会特别快,并出现心慌不适感,这是为什么?4.冠心病是指哪里发生了病变?课堂检测题:1.下图中A~D 四图像均表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蛙肠系膜的血管(放大倍数不同),箭头表示血流方向。
其中表示毛细血管的是2.心肌壁最厚的是( )A. 左心室B. 右心室C.左心房D.右心房3.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是( )A.白细胞和血小板B.白细胞和红细胞C.红细胞和血小板D.白细胞4.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少量输入A 型血或B 型血的人,其血型一定是A 、A 型B 、B 型C 、AB 型D 、O 型5.血液通过肺循环后,其成分的变化是( )A.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B.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C.养料增多,废物减少。
D.养料减少,废物增多6.某人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是()A、血小板、血浆B、血小板、白细胞C、红细胞、血浆D、白细胞、血浆。
4.4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掌握营养物质、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物观察、模型制作、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2.组织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c.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一个有趣的生物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5.拓展阅读作业:推荐同学们阅读《血液循环的故事》等相关科普书籍,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前沿研究,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简答题和小组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注意使用专业术语。
(二)教学设想
1.导入新课:以生活实例导入,如运动后的心跳、受伤时的止血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新课讲解:结合课本内容,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血液循环系统。
3.实践活动:设计相关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如制作心脏模型、观察小鱼尾鳍血管等,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分享、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家庭实验作业:请同学们观察并记录家庭成员在安静状态下和剧烈运动后的心跳次数,分析心跳次数与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此作业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并提交一份小组报告:
a.血液循环系统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b.如何保护血液循环系统,预防相关疾病;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血液循环系统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设计相关的习题和测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山东省肥城市王庄镇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 4.4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新人教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能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能力目标: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自己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2、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3、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状况或诊断疾病?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观察“血液分层图”、搜集的血常规化验单、血浆成分示意图及显微镜下血细胞图,请同学们思考讨论: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几层?2.结合图观察,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血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在什么层位?3.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4.血浆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什么功能?5.你有过作血常规化验的经历吗?检验科的医生从我们身体上抽取一滴血,放在载玻片上制成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知道检验科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并回答:(1)、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2)、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4)、为什么红细胞中间呈白色?6.为什么红细胞呈红色?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说明有什么功能?如果血常规化验单上红细胞的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含量都低于正常值,他的健康会受到什么影响?7. 如果血常规化验单上白细胞的计数远远超过正常值,身体可能有什么症状?说明有什么功能?8.当人体受小伤时,血液会不会留个不停?血栓又是怎样形成的?说明有什么功能?三、【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种,其中结缔组织具有营养等作用。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一、教学设计概述(一)设计思路概述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
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经循环系统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也要经循环系统才能运离细胞。
本生物学科教学设计案例(七年级)正是讲述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构成和生理功能,血液循环途径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一些知识,安排了“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流的管道──血管”、“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和“输血与血型”四节内容。
在课程标准的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下明确列出这一章的具体内容标准,对学生加深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要求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分组调查、收集资料和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概述血液循环。
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有一定的认识,有利于开展本章的学习。
但对其中的具体结构及其功能,尤其是血液循环途径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通过各种的实验和多媒体辅助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才能让学生理解。
如:让学生通过完成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区分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通过分组观察和探究心脏结构,了解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知识和技能目标: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目标: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
通过积极参与多种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情感,关心他人,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2020七年级生物下册 4.4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目标:1.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2.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3.心脏的位置,结构特点,连接的各血管名称4.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5.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明确输血原则复习摘要:成分:血浆中90%是,还包括通过消化道吸收来的各种,细,此外还有。
血液功能:主要作用是运载,运输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
血细胞:三种血细胞的比较患血友病,流血不止。
从全身送回大(四肢静脉与动脉伴行较深毛细血管血管【A】连通【】结构四个腔【B】连通【】【C】连通【】上腔静脉和【】【D】连通【】心脏两种瓣膜图中【】保证血液在心脏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
图中【】保证血液只能由心室流向动脉,使血液不能倒流。
心壁:主要由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构成心脏四个腔中,其中心肌最发达的是。
功能:血液运输的动力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率随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而不同,平静状态下,心率正常变动范围一般为__________次/分血压: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血压包括压和压,血压达到或高于18.7/12千帕的是高血压,低于12/6.7千帕的是低血压,可以用血压计在处测得。
血液循环体循环:【】_______→【】______→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_______的途径肺循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循环:将含丰富、颜色的血,变成了含较少,颜色的血。
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部位有_________(填数字)肺循环:将含较少、颜色的血,变成了含丰富、颜色的血。
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部位有[ ]___血型:ABO血型系统将人类血型分为型、型、型和型输血与血型输血:安全输血时应以输为原则血量:占成人体重的7%~8%;我国提倡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血,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优秀教学案例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血液循环的奥秘。
2.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考血液循环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合作探讨,培养团队精神。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他们关注自身健康,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讲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3.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血液循环过程。
4.讲解血液循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划分学习小组,每组提供一份血液循环路线图。
2.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作用。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如血液循环的途径和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开展小组竞赛,如设计血液循环路线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4.利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
2.强调血液循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自身健康。
七年级生物下册 4.4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目标:1.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2.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3.心脏的位置,结构特点,连接的各血管名称4.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5.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明确输血原则 复习摘要:血浆成分:血浆中90%是 ,还包括通过消化道吸收来的各种 ,细胞排出的 ,此外还有 。
血液 功能:主要作用是运载 ,运输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 。
血细胞:三种血细胞的比较血管【A】连通【】构四个腔会患血友病,流血不止。
一般分布较从全身送回大(四肢静脉多分布较,有的与动脉伴行较深毛细血管【B】连通【】【C】连通【】上腔静脉和【】【D】连通【】心脏两种瓣膜图中【】保证血液在心脏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
图中【】保证血液只能由心室流向动脉,使血液不能倒流。
心壁:主要由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构成心脏四个腔中,其中心肌最发达的是。
功能:血液运输的动力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率随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而不同,平静状态下,心率正常变动范围一般为__________次/分血压: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血压包括压和压,血压达到或高于18.7/12千帕的是高血压,低于12/6.7千帕的是低血压,可以用血压计在处测得。
血液循环体循环:【】_______→【】______→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_______的途径肺循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循环:将含丰富、颜色的血,变成了含较少,颜色的血。
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部位有_________(填数字)肺循环:将含较少、颜色的血,变成了含丰富、颜色的血。
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部位有[ ]___血型:ABO血型系统将人类血型分为型、型、型和型输血与血型输血:安全输血时应以输为原则血量:占成人体重的7%~8%;我国提倡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血,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复习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人体内物质运输主要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的,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懂得一些病理知识和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和道德修养。
教材按照四个小节,分别以血液、血管、心脏,输血和血型来阐述人体内的物质是怎样运输的。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由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
心脏和血管中流动着血液。
血管和心脏虽然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但他们却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人体内物质运输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把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把零散的知识点穿起来,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并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共同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在生生与师生共同质疑问题、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前,学生已经了解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心脏的结构特点、血液循环途径及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等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相互合作交流能力,形成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等的观念是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
三、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掌握心脏,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3.识记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4.了解人的基本血型和血量。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循环过程影视资料,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相互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复习能力。
4.通过实际问题的考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设计(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设计(人教版)世界上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或者是由化学物质所组成的混合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目标:实验*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知识方面: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2)科学方法、能力方面: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3)科学价值观方面:形成辩*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用美国红十字会主席伊丽莎白说过的一句话的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思维。
2.过渡语:输血对人类有重要意义,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那么,血液有什么作用呢?它的成分是什么?引入课题,并举例说明血液与人类的关系。
二、解读血常规化验单1、让学生说出验血过程,引出血常规化验单的作用。
2、投影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并指导学生解读,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
投影血液各成分正常值,对异常值作简要说明。
三、血液的成分1、演示实验——血液的分层。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断和归纳。
提出问题: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织”?(铺垫)四、血液各成分的主要功能1、组织学生表演或观看小品——血管中的奇遇。
2、解释贫血、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
3、小结比较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
五、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1、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巡视、检查。
2、显示正确的显微镜下血细胞图,小结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特点3、提出问题,引导分析,积极评价。
六、课外阅读——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的研究1、指导学生看课外阅读,与学生一起探讨热点话题。
2、布置作业:63页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说课稿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血液循环的过程和原理。选择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血液细胞的识别和功能;
(3)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表现为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依赖于具体形象思维。此外,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尤其是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但学习习惯方面仍有待提高,如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4.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预习习惯。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遵循清晰、简洁、结构化的原则。板书的布局分为三个部分:
1.标题区:位于板书顶部,突出本节课的主题“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2)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血液、心脏、血管健康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2020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复习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人体内物质运输主要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的,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懂得一些病理知识和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和道德修养。
教材按照四个小节,分别以血液、血管、心脏,输血和血型来阐述人体内的物质是怎样运输的。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由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
心脏和血管中流动着血液。
血管和心脏虽然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但他们却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人体内物质运输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把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把零散的知识点穿起来,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并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共同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在生生与师生共同质疑问题、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前,学生已经了解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心脏的结构特点、血液循环途径及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等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相互合作交流能力,形成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等的观念是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
三、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掌握心脏,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3.识记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4.了解人的基本血型和血量。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循环过程影视资料,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相互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复习能力。
4.通过实际问题的考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新人教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课时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巩固本节的新授内容。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血液循环途径过程与方法:教材安排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强调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逐渐扩充知识面,同时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血液循环与健康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伴你学”80页28、32题。
难点:体循环和肺循环【教具准备】“伴你学”【教学过程】1.先复习课本。
2.学生独立完成“伴你学”3.老师重点讲解,单独点拨。
4.小组讨论,互查。
5.当堂小测。
教学反思:“伴你学”选择题的7、14、15、17、18、19掌握的不好。
简答题33掌握的不好,小组互相讨论弄明白。
【课题】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课时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巩固本节的新授内容。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血液循环途径过程与方法:教材安排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强调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逐渐扩充知识面,同时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血液循环与健康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县卷”35页21、24、25题。
难点:体循环和肺循环【教具准备】“县卷”【教学过程】2.先复习课本。
2.学生独立完成“县卷”3.老师重点讲解,单独点拨。
4.小组讨论,互查。
5.当堂小测。
教学反思:“县卷”选择题的5、7、9、13、掌握的不好。
简答题23掌握的不好,小组互相讨论弄明白。
【课题】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课时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巩固本节的新授内容。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血液循环途径过程与方法:教材安排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强调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逐渐扩充知识面,同时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范文】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人教版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因此,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的内容之后,顺理成章地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另外,这种编排也为第五章的教学作铺垫。
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本章用三节分别介绍血液、血管和心脏,显得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本章还特意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和血型单独安排一节,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输血和无偿献血等知识,并通过介绍无偿献血,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本章列入了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尤其是后者在实验和观察技能上要求较高,应努力完成。
此外,读懂血常规化验单、记录不同状态下的心率、为你的家人量血压以及调查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内容,都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予重视。
还有,血液循环发现史、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虽不在教材正文之中,但都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策略]血液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说学生熟悉血液,是因为每个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和验血的经历,对血液的颜色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和广播中获取到有关血液的信息。
说学生对血液陌生,是因为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
总之,学生对血液感到很新鲜,甚至有一些恐惧。
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各自对血液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医院的血液化验单,让学生回忆和讨论血液化验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黑板上,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共两课时】(第一课时)【复习摘要】血浆成分: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它养料和废物血液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名称 形态结构 数量 主要功能红细胞(含血红蛋白) 无细胞核,两面凹的圆饼状,较大 最多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 最少吞噬细胞,防御和保护血小板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很小较多止血.凝血 血管类型血流方向结构特点管壁 弹性 管腔 血流速度 动脉 从心脏送往全身厚大小快静脉 从全身送回心脏较薄 小 大 慢毛细血管从最小的动脉到最小的静脉极薄 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较慢【例解析】例1、如下图,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 、B 、C 、D 四支试管中,其中A 、B 试管中加入抗凝剂,C 、D 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解析:加入抗凝剂后,A,B 试管内的血液不应凝固,而应分为两层;上层为血浆,下层为血细胞,可见A 是不正确的;不加抗凝剂的试管中,血液会发生凝集,形成血块。
血块周围的液体为血清,可见C.D 图也不对。
所以正确答案为B例2、下图是小动脉、小静脉与毛细血管示意图,根据图填写内容。
(1)A是;B是;C是。
(2)在显微镜下辨别三种血管的理由是:动脉内血液由较的血管流向较而的血管;静脉内的血液由而的血管汇流入较的血管;毛细血管内血液中的红细胞一般成 _____通过,血流速度。
解析;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一方面要根据血液的流动方向,血液总是从动脉流向毛细血管,有毛细血管流向静脉。
另一方面要根据血管的特点和位置关系,毛细血管细而分支多,血流速度慢,在其前方的是小动脉,后方的是小静脉。
答案:(1)A是小动脉 B是毛细血管 C是小静脉(2)粗细分之多;分之多粗;单行慢【基础训练】:1、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可以看见的是()A.红细胞和血小板B.白细胞和血小板C.血小板D.红细胞和白细胞2、血红蛋白的特性是()A.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B.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C.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D.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3 铁是合成下列哪种物质时不可缺少的原料()A胆汁 B血浆蛋白C血红蛋白 D组成人体细胞的蛋白质4、小亮经血液检查,发现他的红细胞个数偏少。
七下人教版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核心素养学科教学专题培训系列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动态图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血液循环和呼吸过程。
2.通过制作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其结构和功能。
3.创设生活情境,如运动员运动时的呼吸、贫血患者的日常生活等,让学生联系实际,深入理解知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如“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是如何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详细讲解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通过示例、图解等方式,清晰地展示血液循环和呼吸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原理。
3.结合生活实例,解释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血液循环或呼吸系统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探究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能力。
2.学会运用模型、图示等方法,直观地展示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活动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提出新观点、新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重要性吗?它们是如何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讨论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新人教版.docx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知识与技能: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重点:1.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区别。
3.珍爱生命情感的培养。
难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的教学。
多媒体课件、血液化验单、血液知识录像。
一、谈话导入师:我们知道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细胞需要物质和能量,那人体吸收的营养和吸人的氧气是如何运输到全身的细胞中去的呢?生:通过血液的运输。
师:很好。
今天我们进入第四章的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二、新课教学播放录像。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1)血液由哪几部分组成?(2)血液中各成分的形态、特点、作用?(3)你所了解的信息可以回答前面提问中的哪些问题?(4)你还知道了什么?生:总结。
问题一:血液由哪几部分组成?展示:血液分层示意图,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大约各占50%,其中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
师:为什么会分层呢?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重的会沉淀,轻的在上层。
问题二:各成分的形态、特点、作用?我们先来看血浆。
展示血浆。
师:血浆成分如何?生:由大约90%的水, 7%的血浆蛋白,3%的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组成。
师:性状呢?生:淡黄色,半透明,液体。
师:血浆的作用?生: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展示红细胞。
师:红细胞形态如何?生:两面凹的圆饼状。
师:特点呢?生:数量多,成熟后无细胞核,含有血红蛋白。
师:红细胞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含有铁,所以缺铁会贫血。
化学里面会学到,不同的金属元素有不同的颜色,铁是红色的。
而深海中有一种鳖血液是蓝色,是因为血液里含有铜。
( 课外知识展示生物血液的奇妙 ) 红细胞的作用呢?生: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能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能力目标: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自己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2、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3、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状况或诊断疾病?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观察“血液分层图”、搜集的血常规化验单、血浆成分示意图及显微镜下血细胞图,请同学们思考讨论: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几层?2.结合图观察,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血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在什么层位?3.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4.血浆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什么功能?5.你有过作血常规化验的经历吗?检验科的医生从我们身体上抽取一滴血,放在载玻片上制成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知道检验科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并回答:(1)、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2)、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4)、为什么红细胞中间呈白色?6.为什么红细胞呈红色?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说明有什么功能?如果血常规化验单上红细胞的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含量都低于正常值,他的健康会受到什么影响?7. 如果血常规化验单上白细胞的计数远远超过正常值,身体可能有什么症状?说明有什么功能?8.当人体受小伤时,血液会不会留个不停?血栓又是怎样形成的?说明有什么功能?三、【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种,其中结缔组织具有营养等作用。
血浆中含有血红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大量的营养物质。
在流动过程中,可以起到营养人体的作用,所以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由于血浆里含有大量水分,约90%,就象小河流水一样,随着水的流动,使血液中的各种物质和结构都随水而动,血液成为一种可以流动的组织。
2.检验科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实验)3.红细胞,顾名思义,呈红色,因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血红蛋白有在氧含量高时,与氧结合;氧含量低时,与氧分离的特性。
正是因为血红蛋白的存在才赋予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
4.人在大量出汗时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补充血液丢失的成分?5.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你认为贫血患者会表现出什么症状?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6.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条件优越的地点中,最终选择昆明为集训地。
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会产生什么的影响?7.一个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二大部分白细胞的寿命只有几天,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四、【视野拓展,感悟提升】1.我们平时常说的“煤气中毒”,其实就是指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常在意外情况下,特别是在睡眠中不知不觉侵入呼吸道,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流,并散布全身,造成中毒。
一氧化碳攻击性很强,空气中含 0.04% ~ 0.06% 或以上浓度很快进入血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占人体内所有的红细胞,紧紧抓住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放,使氧气无法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 300 倍。
一氧化碳中毒后人体血液不能及时供给全身组织器官充分的氧气,这时,血中含氧量明显下降。
大脑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之一,一旦断绝氧气供应,由于体内的氧气只够消耗 10 分钟,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
贫血的实质不是血量少了,而是血红蛋白的含量少了。
贫血时一般有面色苍白、无力、心慌、气短、头晕等现象,这时由于血液运氧能力低下,身体缺氧所致。
2.白细胞在我们人体内的作用就跟白衣护士一样,杀灭病菌,起到保护和防御的作用。
有人验血发现白细胞含量超过正常值,这说明有炎症。
发炎是对抗细菌感染时死伤阵亡的白细胞。
发炎的现象实际上是人体的一种自卫的防御反应,这多数都是由于细菌入侵到组织里面,而局部就起了炎症的反应,血管扩张,而且有由大量的白血球也驱赴局部加入战斗,血液的渗出物和多种的杀菌的抗体物质也奋起抵抗,形成多兵种的围歼战,如果我们的组织不会发炎的话,我们就会成为不设防的人,细菌就会很容易跑到血液里,从而导致败血症了,这是十分可怕的结果。
3.血小板的作用就是凝血,“血友病”,由于患者血浆中缺乏某种凝血因子,患者的血管破裂后,血液较正常人不易凝结,因而会流去更多的血。
体表的伤口所引起的出血通常并不严重,而内出血则严重得多。
内出血一般发生在关节、组织和肌肉内部。
当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发生时,常常危及生命。
五、【巩固训练,自我检测】(一)、选择题:1、血液的组成是()A、血浆、血小板B、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C、血浆、血细胞D、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水2、下列哪一组中含有血浆中不应该有的物质 ( )A.水、酶、无机盐、血小板B.维生素、葡萄糖、激素C.氨基酸、二氧化碳、血浆蛋白D.氧、尿素、磷脂3、下列关于白细胞主要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人体起防御、保护作用B、运输养料和氧气C、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D、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4、当体表某处受伤轻微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血液成分是()A血浆 B白细胞 C红细胞 D血小板5、动脉血呈红色,主要因为它含较多的 ( )A.红细胞B.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C.养料D.二氧化碳6、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淋巴细胞7、下列细胞中能吞噬病菌的是( )A.红细胞B.脂肪细胞C.白细胞D.精细胞8、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A.红细胞和白细胞B.血小板和白细胞C.血小板和红细胞D.血细胞和红细胞9、许多人把贫血和低血压混为一谈,你知道吗?贫血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数量低于正常值,低血压指的是血液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低于正常值,请你分析下面可能引起贫血的是()A.失血过多 B.剧烈运动 C.头晕心慌 D.感冒发烧10、如下图,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加入抗凝剂,C、D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二)、非选择题:1、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与血红蛋白的特性有关,血红蛋白是一种含______的蛋白质,呈______色。
它的特性是: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_________,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_________。
2、下面右边是一滴血在显微镜视野中的示意图。
已知正常人红细胞白细胞个体一般较红细胞大。
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 ]是红细胞。
某人经常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经血液化验,此人红细胞数目为3×1012个/L。
据此判断此人患有_______症。
这种病人应多吃一些含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丰富的食物。
(2)、人体某处受伤感染时,[ ]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感染处,吞噬病菌。
男女之间的数量上差异最大的是[ ]__________;具有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 ]___________;能够携带氧的是[ ]___________。
六、【梳理总结,反思升华】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小板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2.能力目标:1.通过对血管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三种血管的能力。
2.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3.情感目标:培养爱护小动物、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教学难点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教具准备;⑴小鱼、显微镜等实验材料⑵课件2.学生准备复习显微镜的操作,预习如何观察小鱼尾鳍血流情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实验,探究人体的奥秘!请一名学生用橡皮管配合结扎手臂,通过实物投影演示,用胶皮管捆绑前臂,然后握紧拳头。
交流发现的现象,并猜想原因。
(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学习任务一:完成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1、检查实验器材2、熟悉实验步骤:要求自读方法步骤,达到熟练的程度3、实验操作,遇到问题先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请老师帮忙解决,并切记实验注意事项。
4、讨论完成P65两个讨论题。
5、自我小结:看能否通过实验来区分三种不同的血管,并总结出依据。
学习任务二:理解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自学教材P66—67内容,尝试完成下列问题:1、设计一个表格,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填入表中。
2、总结出三种血管的概念和区分它们的方法?3、列举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三)展示交流,释疑解惑通过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看法;教师据情况释疑解惑。
(四)视野拓展,感悟提升医生在给病人打点滴时针头插入的是什么血管,怎样找到这种血管?为什么这样找?(五)巩固训练,检测反馈1、在显微镜视野下,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是A没有红细胞通过的血管医生在给病人打点滴时针头插入的是什么血管,怎样找到这种血管?为什么这样找?B红细胞是单行通过的血管C流鲜红血液的血管D流暗红血液的血管2、医生给病人打吊针时,常寻找病人手臂上的“青筋”,其实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是A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肌肉3、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原因是A管壁薄,血流最慢 B管壁厚,管腔细C管壁薄,血流速度快 D管壁厚,管腔大4、小红不小心用小刀划破了手指,只有少量血液流出,这些血液来自于A毛细血管 B静脉 C动脉 D都有可能5、中国古代医学典籍《内经》中提到:当刺破血管时,有的血管“刺之能射”,有的则“不能射”。
以上两种血管分别是A动脉、动脉 B静脉、动脉C静脉、静脉 D动脉、静脉6、在抽血或输液时,为什么要将针刺入部上方(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你知道针刺入是什么血管吗?解释这样做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