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原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电解原理的详细教案设计

电解原理的详细教案设计

电解原理的详细教案设计电解原理的详细教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解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理解电解液中的离子为何会移动,以及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导性。

3.掌握如何预测所电解金属的产生和判断电解反应类型。

4.熟悉电解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1.电解概念和基本原理电解是基于电化学原理,利用电流的作用使有电解性的物质分解成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化学反应。

在电解过程中,电荷转移交换发生在电极/电解质接口上。

2.电解液中的离子移动和电导性电解液中的离子是有电荷的粒子。

在电解过程中,电极中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离子会自动向对应的电极移动。

这种移动是为离子在移动过程中在磁场中产生的电场力的作用下移动。

离子向远离其相对电场方向的电极移动,因为在反向移动时会发生相互作用并产生电化学势差。

电导率的增加和相应的电流流量增加,也取决于离子的浓度和运动速度。

3.金属电解主要反应类型金属的电解基本反应,主要有四种类型:(1)金属的还原;(2)非金属(例如氧气或卤素等)的氧化;(3)非氧化性(部分反应是自氧化的)的氧化,例如硫酸根离子被氧化为双氧水离子;(4)还原性/氧化性势和反应能量的变化会发生氢气的还原或氧气的还原。

(5)其他不常见的反应类型,如溴的析出和铜离子的复合等。

4.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1)具体实验仪器包括:直流电源、两个不锈钢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如 NaCl 解液、CuSO4 等)。

(2)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仪器的连接安全和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和 pH 值的控制。

(3)如果要判断实验结果是否准确,必须进行实验前的基准测试,例如空白检验。

三、教学步骤1.介绍电解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了解电解的基本条件。

2.通过理论探究和讨论的方式,了解电解液中离子的移动和电导率,以及金属电解反应的主要类型。

3.分组讨论或小组操作,介绍和使用电解实验仪器,进行电解实验。

4.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

并分类分析其结果,讨论不同电解液中的离子和金属电解所引起的反应类型。

2023年高三化学教案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精选3篇)

2023年高三化学教案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精选3篇)

2023年高三化学教案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精选3篇)教案一: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电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学习目标:1. 了解电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3. 了解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电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化学教材。

2. 实验器材:电解槽、电池、导线、电极等。

3. 实验药品:NaCl溶液、CuSO4溶液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电解槽和电极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电解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电解的好奇心。

Step 2:讲解电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5分钟)1. 什么是电解反应?电解反应是指在电解质溶液中,通过外加电压,使金属离子得以向阴极还原,非金属离子得以向阳极氧化的过程。

2.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其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和离子的迁移速度有关。

Step 3:讨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质及其影响因素(20分钟)1. 为什么纯水不导电?纯水中几乎没有带电离子,所以不具备导电性。

2. 为什么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于弱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溶液中大部分离子已经离解,能够自由移动,故具有较强的导电能力。

3.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和离子的迁移速度有关。

Step 4:介绍电解质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例子(10分钟)1. 化学电镀: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将金属镀在电镀物体的表面。

2. 电解水制氢:通过电解水,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3. 盐的电解法制取氯气:通过盐水电解,将氯气从盐水中分离出来。

Step 5: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一个电解实验,例如电解CuSO4溶液,观察电极上的变化,通过实验充实学生对电解反应的理解。

Step 6:小结(5分钟)总结电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国家奖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国家奖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国家奖引言:电解原理是化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电解原理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电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为了提高电解原理教学的质量,本文将设计一套电解原理教学方案,并以此方案参选国家奖。

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掌握电解反应的基本过程;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解的基本概念:介绍电解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电解的实质是通过电流驱动非自发的化学反应。

2. 电解反应的基本过程:详细介绍电解的三个基本过程,即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迁移、离子与电极的反应,以及电子流在电解质溶液中的传递。

3. 实验操作:设计一系列简单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掌握电解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方法: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探讨电解原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3. 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入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电解原理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以授课的形式,详细介绍电解的基本概念和反应过程,提供清晰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视角。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深入了解电解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分为理论导入、实验操作和实验总结三个环节。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梳理教学要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评价: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对电解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高中化学电解教案

高中化学电解教案

高中化学电解教案
班级:高中化学课
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电解的相关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电解现象和相关实验结果
教学内容:
1. 电解的概念和原理
2. 电解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电解液的种类和特点
4. 电解现象和相关实验结果的解释
教学准备:
1. 电解实验装置和材料
2. 不同种类的电解液
3. 实验记录表和报告模板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入电解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介绍电解的原理和基本过程,讲解电解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实验演示:进行电解实验演示,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电解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5. 实验结果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解释电解现象和结果。

6. 讨论和总结: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解释,总结电解的相关知识点。

教学反馈:
1. 答疑解惑: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解答和引导。

2.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及所得结论。

拓展延伸:
1. 独立实验:学生选择电解实验进行独立操作和分析。

2. 电解应用:了解电解在工业生产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设计需要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
能力。

下节课可以增加更多实验环节和实验应用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电解的原理教学设计

电解的原理教学设计

电解的原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电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电解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要点;3. 通过操作实验,观察电解现象,理解电解原理。

教学内容:1. 电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电解实验的步骤和要点;3. 电解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解槽、电极、导线、电源等;2. 实验物质:稀盐酸、稀硫酸、水等溶液;3. 实验记录表。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电解的概念和原理(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电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解释电解的定义和意义;2. 引导学生思考电解的条件和过程,并与化学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电解的特点。

步骤二:展示电解实验装置(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电解实验所需的器材,并解释其作用;2.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如避免触电等。

步骤三:进行电解实验(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演示一种电解实验,如在盐酸溶液中电解水,同时记录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2. 解释电解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电解的原理。

步骤四:学生操作电解实验(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电解实验,每组1-2人;2.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和要点操作电解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观察结果;3.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观察结果,分析电解的原理和机制。

步骤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归纳分析,并进行讨论;2. 教师总结电解的原理和应用,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3.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和安全问题。

教学延伸:1. 在电解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电解的应用和相关的工业过程;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如通过改变电解条件,观察其对电解现象的影响。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目录•引言•电解原理基本概念•电解过程分析•电解原理的应用•实验设计与操作•课程总结与展望引言03电解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通过电解处理废水、废气等,可以实现有害物质的去除和资源的回收。

01电解是化学工业的基础许多重要的化学物质,如铝、钠、氯气等,都是通过电解过程生产的。

02电解在能源转换与存储中的应用电解水制氢是一种清洁的能源转换方式,同时电解也是电池、电容器等储能设备的工作原理之一。

电解原理的重要性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电解的基本原理、电极反应、电解产物的判断等基础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电解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数据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电解原理基本概念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其中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类;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和水。

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导电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现象。

离子反应与电极反应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通常在溶液中进行。

电极反应在电解过程中,电极上发生的氧化或还原反应。

电解过程分析电解池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电解池的基本构造包括电源、电极(阳极和阴极)、电解质溶液和隔膜等部分。

工作原理在外加直流电的作用下,电解质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分别向两极迁移,并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迁移与电极反应离子迁移在电场作用下,阳离子向阴极迁移,阴离子向阳极迁移。

迁移速度与离子所带电荷、电解质浓度和电场强度有关。

电极反应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具体反应取决于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和电极材料。

电解产物的判断与计算电解产物的判断根据电极反应和离子迁移情况,可以判断电解产物。

例如,在电解氯化钠溶液时,阳极产生氯气,阴极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

高中化学电解原理教案

高中化学电解原理教案

高中化学电解原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电解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电解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3. 能够运用电解原理解释实际现象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
1. 电解的概念和过程
2. 电解液的性质与选择
3. 电解的基本规律:法拉第定律
4. 电解的影响因素:电流强度、电解液浓度、电解时间等
三、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
2. 实验演示
3. 学生讨论与答疑
4. 小组合作探究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电解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电解的兴趣,引出电解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介绍电解的定义、过程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电解的基本规律
3. 实验演示:进行电解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电解过程,加深理解
4. 分组探究:分组进行电解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探讨电解的影响因素和规律
5. 总结:总结电解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梳理重点知识点,强化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教材内容,复习电解的概念和原理
2.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法拉第定律等关键知识点
3. 提出问题和思考,准备下堂课的讨论和交流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解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参与实验演示和小组探究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培养了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同时,通过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和课堂反馈进行评估,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措施,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

高中化学_第2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第2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3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第1课时电解原理一.教学目标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电解池中电子的移动、阴阳离子的移动、阴阳两极上的反应及其变化、电流形成的过程和原理。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对电解过程的系统分析认识的思维模型,理解电解的规律,会判断电解的产物,会书写电解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二.基本思路三.教学过程《电解的原理》学情分析电解原理是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1章第3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的第一课时,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较系统的学习了原电池的相关原理,知道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对电子及离子的定向移动有一定的理解。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电解的学习提供了知识支持。

学生通过高一的学习已经知道熔融盐可以导电,为教学过程中熔融氯化钠的分析创造了条件;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较熟悉,有助于电解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得失电子角度分析电解过程。

《电解的原理》效果分析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教师遵循教材的设计理念,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以问题为引导,宏微观结合依次引导学生对电解熔融氯化钠以及电解饱和食盐水展开探究和学习。

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引导,从电流、电子及离子的定向移动的微观视角分析电解熔融氯化钠,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观看动画模拟,容易接受并建构电解基本原理。

通过微观分析较复杂的电解饱和食盐水,结合实验探究,宏观的验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宏微观结合,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应用电解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建构了电解的基本原理和分析电解过程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动手电解饱和食盐水,现象明显、直观,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对实验的反思及氯碱工业的拓展,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电解的原理》教材分析电解原理是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1章第3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的第一课时,教材设计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内容由浅到深,由简到繁,从简单的盐熔融体系,到单一溶液体系,再到多溶液体系,难度逐渐增大。

《电解原理》教案设计

《电解原理》教案设计

《电解原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电解原理,会判断电解池、电极产物、电流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1、突出实验作用,紧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这一中心,理解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2、分析电解实验现象,掌握内外电路中离子和电子的移动方向,理解离子放电顺序;总结电极反应与总反应的关系及书写方法。

3、通过实验,提高分析、探讨、对比、总结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解知识的学习,发现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对象分析尖子生很少,大部分是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大多数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事实和记忆型。

阅读,理解能力属中等,多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迁移能力较差。

三、教学重点:理解电解原理和以电解CuCl2溶液为例得出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的电解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电解原理以及非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电解产物的判断。

四、教学用具: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多数同学来说,不太好理解。

为了强化形象思维,使概念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本节课采用的教学用具有两根碳棒,若干导线等仪器和CuCl2溶液,饱和食盐水,投影仪等。

五、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评价设计通过纸笔测试来评价这节课落实三维目标的程度。

并收集学生完成以下习题的资料进行检查1.电解的原理如何?2、构成电解池的条件是什么?3、电解与电离有什么区别?4、从作定向移动的微粒以及微粒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两个角度讨论金属导电与电解质溶液导电有什么区别?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2000全国)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用铜片做阳极,铁片做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2、(2002全国)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同属氧化反应或同属还原反应的是:A、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B、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C、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D、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3.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时,在阴极无金属析出(惰性电极)的是A.AgNO3B.CuCl2C.NaOHD. MgCl24、原电池与电解池有什么区别?。

高中化学_电解原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电解原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思考原理,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2.通过建构电解模型分析电解过程,培养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3.通过结合生活情境的情感升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电解、电解池概念,能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阳极和阴极;2.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电解体系,建立电解分析模型,更好理解电解原理;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电解对人类社会的重要贡献,感受化学学科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电解原理概念。

难点:认识电能如何转换成化学能。

四、创新点:1.本节课采用“宏观--微观--符号”三位一体的设计思路,将宏观模型、微观探析、反应式书写融合,使学生逐步深入认识电解过程中的物质及其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的方法论。

2.创新实验,采用自己设计微型实验装置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既绿色环保、操作简单快速,又有明显现象,结合自己录制的微课演示,实现更好的学生实验效果。

3.课前专门准备了印有“淄博中学优秀小组”字样的两枚奖牌,奖牌的制作工艺与本节课的重难点原理相同,既与宋老师几枚精美的马拉松比赛奖牌实物相映衬作为导入,又作为奖品奖励给当堂课表现最好的两个小组,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求知欲,课堂最后给小组长颁奖时,气氛非常热烈。

4.设计电解原理的情景剧,让学生把小组准备好的电解过程表演出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看不到摸不着的化学原理形象化,突破电解原理这个本节课的重难点。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微课;2.学生分组实验仪器;3.学生提前预习课本、资料卡片,完成前置作业;4.学生提前准备电解原理情景剧。

六、实验清单实验探究电解饱和NaCl溶液分组实验。

1.实验仪器和药品:串联电池1组,带夹导线2段,铅笔芯2段,塑料滴管1支,盛有已配好溶液的小烧杯1个,盛有水的小烧杯1个,白纸1张,淀粉-KI试纸数条。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学应用教学反思电解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学应用教学反思电解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学应用教学反思电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解基本原理和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电解过程中的电子流动和离子迁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解过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电解基本原理2.电解质溶液的性质3.电解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实验示范或提问,引发学生对电解的兴趣和好奇心,了解学生对电解的初步认识。

2.知识讲解(30分钟)详细讲解电解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解液中的离子和电子流动、电解产物的生成等。

同时介绍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如导电性、电解度等。

3.实例分析(20分钟)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电解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并进行相关计算。

4.电解的应用(20分钟)介绍电解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电解制氢、电镀等,并展示相关实验。

5.总结和归纳(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6.课后拓展(10分钟)布置相关拓展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电解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旨在引发学生对电解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电解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示范、实例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电解的概念和原理存在一些模糊和混淆,对于电解质溶液的性质也理解不深入。

在知识讲解环节,我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际示例,对电解过程进行了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电解的原理和机制。

而在实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一些常见的电解反应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电解的应用环节,我通过展示相关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电解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广泛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及时的调整。

发现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存在困惑时,我及时进行澄清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电解原理》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1.内容要求①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②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认识电解在实现物质转化和储存能量中的具体应用。

2.学业要求能分析、解释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设计简单的电解池。

二、教材分析《电解原理》将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科学观念。

在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的基础上,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

同时基于电解池原型建构电化学认知模型,基于认知模型认识更多、更复杂的电解池装置,分析、解决电化学真实问题,理解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素养。

化学反应中,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并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化学能与电能的直接转化需要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在一定的装置中才能实现,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电解原理》在人教版旧教材中位于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在人教版新教材中位于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有如下变化:1.深入分析CuCl2溶液的电解实验新教材中保留了CuCl2溶液的电解实验,并更细致深入地分析了其原理。

①描述现象:新教材对现象的描述为“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石墨棒上逐渐覆盖一层红色的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石墨棒上有气泡产生,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成蓝色”,将“阴极阳极”的概念后移至原理分析中。

②得出结论:新教材删去了“CuCl2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变化,分解生成了Cu和Cl2”,改为“CuCl2溶液在通电条件下生成了Cu和Cl2”,更贴近实验事实,更符合学生的认知。

③分析原理:新教材依次分析了通电前后水溶液中CuCl2的行为。

以通电后Cu2+和Cl-迁移方向为学生展示了离子导体的分析思路。

2.强化对电解原理的认识在分析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时,新教材删去了关于“该实验中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的表述,增加了“上述过程可以看作外接电源提供的电能,借助电解池将还原剂(如Cl-)的电子转移给了氧化剂(如Cu2+)”。

电解原理教案

电解原理教案

电解原理教案教案标题:电解原理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向学生介绍电解原理,并通过实验和互动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解过程。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电解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电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电解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 运用电解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电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电解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1. 理解电解过程中的离子迁移和化学反应。

2. 运用电解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和材料:电解槽、电解质溶液、电极、电源等。

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电子白板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与电解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电解的好奇心,并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

引入电解原理(10分钟):1. 通过简单的实验或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电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解释电解过程中的离子迁移和化学反应。

2. 与学生一起讨论电解的应用领域,如电镀、电解水等。

电解实验操作(20分钟):1. 介绍电解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包括选择适当的电解质溶液、设置电解槽、连接电极和电源等。

2. 指导学生进行电解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电解过程中的变化和规律。

电解原理应用(15分钟):1. 提供一些与电解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对电解速度的影响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电解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与他们进行讨论。

小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电解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2.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阅读相关书籍、参观实验室等。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电解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进行以下延伸活动:1. 设计更复杂的电解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电解过程中的变化和规律。

电解原理的教学设计

电解原理的教学设计

《电解原理》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我的设计理念是,原理构建与科学本质教育相结合,从生活情境中,从化学核心概念中提出研究性的问题,借助探究活动形成知识,解决问题,拓展视野。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池的定义、构成条件、电解原理、电极反应(2)了解电解规律过程与方法:通过电解池工作原理的探究,培养观察、发现、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电解法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核心素养提升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明确我们肩负的社会责任三、教学设计:教学重点:电解工作原理的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电解池工作原理的理解及离子放电顺序。

三、教学模式:引导探究模式四、教学资源:投影仪实验用品及药品五、教学过程:设疑:那么这是真的吗?从而引导学生踏入探究取证之路。

实验探究不仅是知识形成的中腰依据,也是获得事实真相的中腰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场所,为此,我创设了一个实验,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寻找证据。

【试验探究】【过渡】试验是获取事实真相的重要途径,下面通过石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开启我们的科学探究寻找证据之路。

并指导学生实验。

【创新实验用品】铅笔芯做电极,紫甘蓝做指示剂,微型试剂瓶生活中的小塑料水杯做容器,淀粉碘化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微型针管,酒精灯,9V电池,导线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一下问题:阴极和阳极能看到什么现象,初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分享成果。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课本的实验有所改进,体现在:(1)用生活中的紫甘蓝汁做指示剂,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研究探究化学的兴趣。

(2)氯气密闭并且进行了尾气处理,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3)微型实验,操作简单节省时间(4)现象更明显给予肯定后继续【追问】(1)阳极气体的进一步确定以及判断阴极气体的依据(2)通电前溶液中有什么离子?怎么运动?(3)通电后离子、电子的运动【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略至此电解的概念、原理已经形成,并且得到:简单离子放电顺序:阴离子:Cl->OH-阳离子:H+ > Na+【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理解了电解的原理。

高中化学_电解池原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电解池原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电解池(第1课时电解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解池装置的基本构造,能够从电极名称、电极反应、能量转化等方面理解电解池的原理,会正确书写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2.通过实验探究建构电解池模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能力,学会运用“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来解决问题;3.通过实验探究和化学家戴维的介绍,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感受科学家的精神品质,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电解原理思维模型的构建和初步应用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电解原理的微观本质的认识,电解问题思维模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创新点1.本节课采用“宏观-微观-符号”三位体的设计思路,将宏观现象、微观探析、反应式书写融为一体,使学生自主建构电解池模型,使学生逐步深入认识电解过程中的物质及其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的方法论。

2.创新实验,采用自己设计微型实验装置电解氯化铜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既绿色环保、操作简单快速,又有明显现象,实现更好的学生实验效果。

特别是实验探究过程,先引导学生推理假设,然后进行探究,根据证据推理,构建电解池模型,这样的教学策略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五、教学过程家戴维发现电解的科学一起探究电解的原理。

【展示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立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问题展示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电解池模型的初建【前置作业】下图是水的电解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右图的方框内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并书写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2.书写水的电离方程式,并思考未通电前纯水中有哪些离子?如何运动?3.在接通电源时,纯水中的离子如何运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运动?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H2是怎么产生的?O2又是如何产生的?H2与O2的电极上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5.用能量转化的观点思考,电解水这一过程中存在哪种能量转化?【每课一题】下图中哪一个是原电池装置?图A装置与图B装置有何区别?【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归纳总结下列内容:1.电解装置的特点:2.电极名称:3.电极反应:4.电解过程中能量转化:书写电解水的电极反应式和化学方程式概括归理一:通电可以使水电离出的H+和OH-定向移动两极,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教学设计2:4.2.1电解原理

教学设计2:4.2.1电解原理

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第二节电解池第1课时电解原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原理,会判断电解池、电极产物、电极周围溶液pH值及整个溶液pH值的变化;2.能书写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培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的实验,探究电解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解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电解原理和以电解CuCl2溶液为例得出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的电解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电解原理,非惰性电极作阳极对电解产物的判断。

教学过程:[复习]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知识,谁能举例说明原电池是怎样的能量转化装置?[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引入]1799年,当意大利人发明了最原始的电池---伏打电池之后,许多科学家对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电给世界带来了太多的不可思议,好奇心驱使着人们去进行各种尝试,想看看它还能否出现什么奇特的现象。

1807年,当英国化学家载维将铂电极插入熔融的氢氧化钾并接通直流电源时,奇迹终于产生了,在阴极附近产生一种银白色的金属,随即形成紫色的火焰。

这就是发现钾元素的主要过程,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

他随后用电解法又相继发现了钠、钙、锶、钡、镁、硼、硅等元素,戴维成为发现化学元素最多的。

这其中的奥妙是什么呢?电解时,物质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电能如何才能转变成化学能呢?(展示几个电解工业的工厂实景)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四章第二节电解池第1课时电解原理1.电解原理[设疑]我们已经知道,金属和电解质溶液都能导电,金属的导电过程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是否与金属的导电过程相同呢? [学生实验]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也可将该实验分三步实施),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

(1) 将两根碳棒分别插进U 型管内的CuCl 2溶液中,观察现象 现象:碳棒表面无明显现象(2) 将两根碳棒用导线相连后,浸入U 型管内的CuCl 2溶液中,观察现象 现象:碳棒表面无明显现象(3) 将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浸入U 型管内的CuCl 2溶液中,接通电源,观察现象[实验现象]阴极:碳棒上逐渐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

电解原理_教学设计与反思

电解原理_教学设计与反思

淀粉战纸变蓝;不
能使带火星的木 务复燃.
Ch
t+Ql
(发生霸^E匾庄)
【提问】在该实验中,为什么阳极生成的是氯气而不是氧气 呢?为什么阴极生成的是铜而不是氢气呢?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得电子能力:cu“>H+;失电子能 力:CL->OH一。 【提问】在电解水时加入了稀硫酸或者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 是什么?它们对电解产物有影响吗?能说明相关离子放电能力的 大小吗?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得电子能力:H+>Na+;失电子
万 方数据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强调“用语言做事” 的语言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它以具体 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创设一 种真实的情境和运用语言的途径,通过让 学生学习和思考并借助他们的知识、技能 和策略在英语环境中理解情景,用英语语 言完成一个较为真实的交际活动,通过这 种方式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并运用知识。 以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万 方数据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郭耕军
陕西教育(教学) SHAANXI JIAOYU 2009(1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hanxjy200911004.aspx
学生的“兴趣”
口娄茎冒蓁嚣篙嚣鬻
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是指人们在学 习、理解和体会语言之后所开展的活动,它 重视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在 交流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后者往往是一 种机械性的语言训练。 那么如何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走出 任务型教学的误区呢? 首先,任务型教学设计要体现课堂教 学活动的任务化,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为完成任务做前提准备。学生通过不同的 活动形式(如两人组合,小组活动,集体讨

电解教学设计

电解教学设计

电解教学设计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第2篇:电解池教学设计第三节电解池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电解的原理,能够准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正确书写两极所发生的反应及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会判断两极所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掌握惰性材料做电极时,离子的放电顺序。

能力培育:通过看书,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亲自实践感悟求知过程,培育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设问及质疑,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以及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科学思想: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使学生领悟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科学品质:通过分组动手实验,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观性,提高学习爱好,培育学生求实的精神及团结合作精神。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结合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得出电解的概念,通过分析过程,使学生领悟到科学的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电解的基本原理;离子放电顺序。

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电路;思考,回答。

观察现象: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移;复习巩固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和电极反应及原电池的两极判断方法。

4.自发氧化还原反应。

如下图所示。

要求: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在两极发生了什么反应?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观察要点:①电流表指针的变化。

②碳棒上有什么变化?2.碳棒上有红色物质生成。

写出电极反应:铁为负极,碳棒为正极。

Fe:Fe-2e=Fe2+氧化反应C:Cu2++2e=Cu还原反应总反应方程式:Fe+Cu2+=Fe2++Cu 为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做对比。

设计三个实验1.将两根碳棒分别插入装有CuCl2溶液的小烧杯中,浸一会,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现象(图1);2.用导线连接碳棒后,再浸入CuCl2溶液一会儿,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变化(图2);3.浸入CuCl2溶液中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分组实验。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引言:电解原理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电解过程、离子化学方程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设计一堂电解原理教学课程,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电解原理,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解原理的基本概念、反应过程和实验操作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电解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解质、电解过程和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等;2. 掌握电解反应的离子化学方程式,并能解读电解实验中的化学变化;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了解电解实验的步骤和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科学实验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电解过程及基本概念:讲解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化、电解过程中的阴阳极和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离子传导等基本概念。

(2)电解实验:介绍电解实验中常用的设备和试剂,并进行演示操作,让学生了解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

(3)离子化学方程式:教授电解反应的离子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解读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电解实验中的离子变化过程。

(4)电导性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让学生探究溶液浓度对电解质导电性的影响。

2. 教学方法(1)讲授与演示相结合:首先进行理论讲授,解释电解原理和实验步骤,同时进行现场演示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电解实验的过程。

(2)实验操作实践:在理论讲解和演示操作后,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实践,指导他们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电解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组,进行电解实验和数据处理时,鼓励他们相互合作,互相探讨,加深对电解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熟练度。

(4)互动讨论:课堂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兴趣。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与电解相关的例子,如电镀、电解水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向他们提出问题,如“你们是否知道这些现象的原理是什么?”2. 理论讲授:简要解释电解原理的基本概念、电解过程及离子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并结合示意图进行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
中宁中学存玲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本节以“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作为引入,进而引出电解原理,电解池包含的概念多,电极方程式书写与阴阳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相关,阴阳离子的氧化与还原性强弱又就是学生掌握与理解最难的内容之一。

这使学生准确书写电极反应变得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我分三课时讲授电解原理的内容:
第一课为电解原理的介绍;第二课时重点处理电解规律;第三课时介绍电解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别外在学习电解池这一节时,要与原电池的一些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对比,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避免个别知识的混淆。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电解的概念,电解池的组成及与原电池的本质区别,理解电解的基本反应原理,学会分析电极反应,并能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式与总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运用观察与启发讨论的方法,使之正确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抽象形成规律性认识,再辅以习题训练,培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判断培养学生归纳、类此、辨析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电解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电解的应用
教学方法:本节采用分析比较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氯化铜溶液,碘化钾淀粉试纸,氯化钠溶液,酚酞、直流电源,电流
计,U 形管、石墨电极、导线。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引课]设计情境: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电脑与手机缩短了人与
之间的距离,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便利的条件,特别就是,当处理很多瞧似
棘手的问题时,往往只需要几分钟,但就是会遭遇到这样的情景,正用手机
联系非常紧急的事情时,突然手机自动关机,我们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就
来共同研究充电的原理。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引出问
题,科技改变生活,使学生进入情境,调动学习的积极
性。

推进新课:
讨论:上述装置就是不就是原电池?如果将此
装置的碳棒接通电源,会有什么现象呢?
[演示实验4-2]
在U 型管中注入CuCl 2溶液,插入两根石墨
棒做电极,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与直流
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接通直流电源,观察U 形管内的现象与试纸颜色的变化。

[实验4-2]
[设计意图] 直观瞧到实验仪器与用品,激发学
生积极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

[分 析] 在这样的装置中,我们规定: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碳棒为
阳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碳棒为负极。

[实验分析]
现象:阴极;石墨棒上逐渐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
阳极:阳极上方的试纸变蓝,说明淀粉遇到I 2,从元素守恒角度分析:
说明有氧化性物质——Cl 2生成。

氯 气 铜 阳极 CuCl 2溶液 阴极
电解 结论:在直流电源的作用下,CuCl 2溶液导电的同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Cu 与Cl 2
[设计意图] 从微观角度分析CuCl 2溶液发生的变化,分析探究现象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学会从现象瞧到本质,提升认
知水平。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三个角
度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瞧瞧哪个小组
回答的好。

[分析探究]
1、CuCl 2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2、通电时离子如何移动?
3、从得失电子角度分析阴阳极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
[分析探究] 从得失电子角度分析通电时离子发生的变化。

阴极:Cu 2++2e -=Cu(还原反应)
阳极:2Cl ――2e -=Cl 2↑(氧化反应)
总反应:CuCl 2=Cu +Cl 2↑ [问题探讨] 在上述过程中,该装置起了什么作用,它就是如何转化的?
[设计目的] 引入电解池的概念
一、电解原理:
1、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2、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又称电解槽。

3、电解池的形成条件:
①外接电源
②两个电极:(电极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③电解质溶液 ④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4、电解池的电极名称及反应类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

5、电子的流动方向
外电路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池的阴极,再从电解池的阴极流出,并沿导线流回电源正极,内电路阳离向阴极运动,阴离子向阳极运
动,从而形成闭合回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归纳的能力
[思考]在氯化铜溶液中还有哪些离子,在通电时如何移动,就是否也参与了电极反应?
[分析]氯化铜在水里能电离成自由移动的Cu2+与Cl―,水能微弱
电离出 H+与OH—,通电后,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改作定向移动,带负电的离子向阳极移动,带正电的离子向阴极称动,氧化性强的阳离子优先在阴极放电,还原性强的阴离子优先在阳极放电。

[归纳与总结] 离子得失电子能力顺序:
阳离子得电子能力:Ag+>Hg2+>Cu2+>H+>Fe2+>……
阴离子失电子能力:S2->I->Br->Cl->0H->含氧酸根
练习:写出用石墨做电极电解硝酸银溶液的电极反应式
阳极:4OH-—4e-=O2↑+2H2O(氧化反应)
阴极:4Ag ++4e-=4Ag(还原反应)
[教学意图] 通过教师引导,设疑及师生的共同探究与归纳总结,理解电解原理及电解池的相关知识点,认知到手机“充电”就是电解原理的一个重要应用。

[学生评价] 以上就就是本节课探究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有收获?
板书设计
一、电解原理
CuCl2=Cu2++2Cl-
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
总反应:CuCl2↑
1、电解:
过程。

2、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又称电解槽。

3、电解池的两极: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4、电解池中电子的移动方向
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电解液中的阳离子
电解池中阴离子→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5、离子放电顺序
阳离子:Ag+>Hg2+>Cu2+>H+>Fe2+>……
阴离子:S2->I->Br->Cl->0H->含氧酸根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问题教学法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以问题为主线,在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切入新课教学的方式展开,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得了结论,教学中要把握好重点。

“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既就是电解原理的突破口,也就是本节教学的中心,应充分发挥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努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电解装置与电解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并用所学知识分析电极表面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认识电解池的功能,认识“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就就是电解质的电解过程。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电解原理》
中宁中学
存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