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策略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1. 创设情境:在科学课堂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设计一道实验题,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身体验科学原理的运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多媒体辅助:在课堂上,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通
过直观的展示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多媒体资源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实物展示:在科学课堂中,可以带上一些实物进行展示,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
操作来深入理解和探究。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带一棵小苗子到课堂上,让学生
仔细观察并记录生长变化。
4. 启发性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启发性
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本质,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
以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问,增加科学课堂的趣味性。
5. 探究式学习:在科学课堂中,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
现知识。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科学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实验
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6. 合作学习:在科学课堂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
验等方式,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和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合作学习可以培养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游戏化教学:可以将科学知识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
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游戏化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
积极性,提高科学课堂的效果。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灵活运用不同的
小学生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
小学生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
小学生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
引言: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年龄,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本文将从小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概念、意义、策略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探究式学习的定义和意义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等方式,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活动,主动探索知识、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探究式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力。
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培养对问题的好奇心和质疑精神,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探究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小学生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为了有效地开展小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我们需要采用一些策略来引导学生探索和学习:
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作为探究的主体,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设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和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2.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团队中发表意见、讨论问题、分享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探究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以及提高科学素养
的重要途径。让小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
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发
展水平有限,因此科学探究活动需要根据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
进行设计和组织。下面将从科学探究的步骤、教师的角色和小学生的
素质要求等方面,阐述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一、科学探究的步骤
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
观察、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首先,小学生要学会提出问题,可以是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对事物的疑惑或者对某个主题的探索。然后,他们需要进行实验设计,确定变量以及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小学生需要进行观察,并记录所得的数据。接下来,他们可以分
析实验数据,寻找规律,从而得出科学结论。通过这样的步骤,小学
生能够全面了解问题,并逐渐培养出科学思维和探索能力。
二、教师的角色
在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发现问题的重
要性。在实验设计和数据记录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此外,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教师可以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小学生的素质要求
要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小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首先,他们需
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包括科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其次,他
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的制定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以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一、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鼓励小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实验、展示有趣的科学现象、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科学家或让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二、采用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实践应用
科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学生学科知识的实用性,教师可以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和解释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磁铁的吸引等。通过这种实践应用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四、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科学教学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
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科
学实验的设计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五、合理运用教学技术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吴征
“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谋略、手段和方法。教学策略都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同时又是众多教学实践正反经验的总结。教学策略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理论,它比教学理论有更多的可操作性,从而能给教学更直接的指导。教学策略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因而具有广泛的指导性。教学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时代的要求,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发展而发展的。教学策略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同一学科的教学策略,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析;同一方面的教学策略,可以有不同的概括和表述。
一、小学科学课教学的一般策略
1.深入体会现代科学教育思想,努力体现“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同时注意:根据教学需要,把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结合起来,把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结合起来,把探究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结合起来。
2.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源于教材而优于教材。
3.制定既体现学科总目标,又符合本课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符合当地教学条件,全面、具体、协调、便于评价的教学目标。
4.精心设计既有科学性又有教学性和儿童性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过程完整、阶段清楚、步骤分明、连接紧密,过度自然的教学过程。
5.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用教学方法,把握各种教学方法的实施要点,搞好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6.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用具有科学性、结构性、效果明显、安全可靠、便于操作的教学媒体,把握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使其达到优化组合。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
科学探究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很多专家提出,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科学课的学习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的观察、研究、认识活动。活动是科学课的基本组织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科学、感受科学、学习科学。所以科学课的教学设计实质上对科学活动的设计。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如何开展小学科学探究活动
一、化无为有
科学课知识面广,涉及到的领域太多,况且有好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教师缺乏探究的材料,仪器配备与科学教学不相适应。很多活动只停留在形式上。还有就是书上列举的探究案例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于学生身边找不到这些内容,长期如此的结果是,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越来越低,唯一的一点兴趣停留在新鲜、好奇上,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那结果就是浪费教师学生的精力和宝贵的时间,更可怕的是挫伤学生的科学探究积极性。
比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整个单元的教学都是以凤仙花的生长历程来向学生展示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的。但是由于凤仙花学生找不到,也不知道凤仙花是什么样子的,所以,部分教师就用放视频的方式来向学生讲解凤仙花的生长历程,虽然播放的视频图文并茂,精彩的画面也能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单元最后学生对凤仙花的生长历程还是似是而非的。对植物生长变化规律也是一知半解的。
如何改变这个教学瓶颈,让学生能真正体验到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笔者放弃了以凤仙花为依托的课堂教学,而是让学生回家每人用几粒黄豆放在盘子里,每天为他浇水,就像我们平时生豆芽菜那样的流程来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思考、交流、讨论。一单元上完后,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己亲自参与的探究活动,所以任务完成的非常不
小学科学探究学习策略
小学科学探究学习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而科学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成为科学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
一、引导发现,注重科学探究的尝试性
发现是科学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反映。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绝大多数教师已形成共识: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如在教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一内容时,我准备了很多材料和水,问学生看了这些材料最想做什么,学生最想把这些材料放入水中,由于这些材料在水中的现象各不相同,所以学生产生了许多问题,然后学生尝试探究自己提出的“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一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处在探究的热情之中。
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前言 (2)
一、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 (2)
(一)确定探究主题 (2)
(二)制定教学目标 (2)
(三)考虑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 (3)
(四)精简活动数量,突出探究重点 (3)
(五)精心准备研究材料 (3)
(六)尊重事实、彰显科学精神。教师有必要“下水探究” (3)
二、科学指导 (4)
(一)问题整理 (5)
(二)选择探究问题 (5)
(三)指导学生“公平实验” (6)
(四)指导学生汇报交流,达成共识 (6)
三、增强合作 (6)
(一)明确学习目标 (6)
(二)明确职责,分工合理 (7)
(三)训练合作习惯 (7)
四、善用评价 (7)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8)
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摘要: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
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已成为指导我们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前言
然而,在经过“普实”工作之后,再来审视我们的科学实验课堂内外,却存在不少问题。就教师队伍而言,大部分科学教师所具有的“科学实验”知识,是通过“纸上谈兵”方式获得的,并没有过亲力亲为的实验探究活动。就小学科学实验课堂而言,有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却仍然处于低效水平:有的课堂探究活动教学准备或考虑尚欠周到,有的课堂学生自主性活动不够、有的课堂学生合作意识不强、有的课堂探究活动不备足够的科学精神,有的课堂甚至明显缺乏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这都与实现教学活动的三维目标相去甚远。因此,提高探究效率,是改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科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对自然界的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实验、问题解决和探究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科学素养,教师需要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教学策略。以下是一些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1. 生动有趣的实验
小学生对实验和观察是非常感兴趣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在教授植物的生长过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在小花盆中种植种子并观察生长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能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更深入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表、动画、视频等来展示科学知识。教授水循环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段描绘水循环过程的视频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探究式学习
小学生天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教授电路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电线、电池、灯泡等物品,并让他们自由组装。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电路的工作原理。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自主学习,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
4. 问题解决式学习
问题解决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来解决问题。在教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太阳的东方和西方?”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太阳的运动和实验来解答这个问题。
5. 分组合作学习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需要通过与同伴的合作来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组成。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负责领导并协调小组内的学习进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科学课中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
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科学课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实践。事实上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那么,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呢?
一、创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乐于探究
科学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认知交流的过程,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创设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参与学习的动机。这就要求科学教师不要以自身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思维,而应“蹲下身子”,以儿童的眼光去欣赏科学,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尤其是对学生“异想天开”的答案不要过早作出简单的判断,更不要嘲笑、讥讽学生,而应耐心倾听,积极肯定,小心呵护学生刚萌发的创新意识,或许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火花就会随之迸发出来。这时我们会惊叹,学生的创新潜能是难以估量的,而课堂也会因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而变得精彩。
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敢于探究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其间,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例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我拿出3个都装着水的形状大小不同的瓶子,对学生说:“昨天,我到邻居家串门时,邻居家的小孩指着这3个瓶子,问我,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我左看右看,还真拿不准,大家帮我猜一猜,好吗?”话音未落,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竟也争得面红耳赤,各执己见,“到底哪瓶水最多?”的探究活动就由此开始了。
探索性学习: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实践
探索性学习: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实践1. 引言
1.1 概述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扮演着授课者的角色,通过直接传授知识来让学生学习科学。然而,在当今的教育理念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和研究者认识到探索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实践,并进行案例分享和经验总结。通过对探索性学习的定义、特点以及相关理论基础的介绍,我们将深入了解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和意义。
1.2 文章结构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探索性学习、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实践、成功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以及结论。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并概述文章内容和结构。
1.3 目的
本文旨在提出探索性学习模式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实践方法和策略,以及对实践
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价和总结。通过分析现有的探索性学习实践案例和经验教训,我们将尝试回顾并总结探索性学习模式在小学科学教育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应对策略。
这样的引言将为读者提供文章内容的整体概述,明确阐述研究目的,并指引读者进入下一部分——探索性学习。
2. 探索性学习
2.1 定义与特点:
探索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理解概念。在探索性学习中,学生会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进行实验和观察,并通过参与实际情境中的活动来构建新的知识。这种学习模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
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
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
的科学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了提高
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下面
将介绍一些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进行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实验现象或者提出富有想象力的
实验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
在设计实验任务时,教师应该尽量挑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不断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自主提出
实验设计方案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规律,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3.注重实验环境和教材资料的创新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注重实验环境和教材资料的创新。可以通过布置
实验课前讨论、实验课中实践、实验课后总结,营造积极向上的实验氛围,增加学生的实
验体验。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验资料和信
息资源,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
在进行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团队合作,有针对性地设
置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实验任务。这不仅能够锻炼
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让学生在集体合作中获得实验经验和科学认识,提
谈小学科学的探究式学习策略
谈小学科学的探究式学习策略
【摘要】探究式学习方式非常适合在小学科学课中进行。教师要通过对教学设计的精心安排,促进学生带着好奇心展开对科学的学习,通过提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策略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领悟科学的道理
新理念下的科学课的教学,要引入探究式学习的众多策略。例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操作过程中的参与和体会去总结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这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科学的探究过程,往往从一个假设开始,老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假设,再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这样一个假设的见解,当班级中有不同的意见时就更好了,老师可以及时地引入实验加以验证。而且,为了提高效果,一定要让班里的部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验的过程中,其他没有亲自动手的同学也会全神贯注的观察着整个操作的过程。这种方式相对于老师直接做演示实验效果要来的好的多。当然,为了保证实验过程的顺利和学生的安全,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动手之前,将操作过程中的要点讲解清楚,保证每个学生都听
懂了并记在心里之后再放手让学生去做。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做着讲解,提示学生去观察一些现象,留意一些细节问题。
二、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通过提问激发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强劲动力,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这主要从借助学生天生的求知欲望入手。为了起到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在主题导入方面引入趣味化的方式,通过趣味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为接下来进一步的探究学习打下重要基础。例如,笔者在给学生介绍点亮灯泡的内容时,首先一开始就先给学生讲了一个谜语,这是一个谜底为点灯的小谜语,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兴趣,难道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点灯的知识吗?很多小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对点的现象充满了好奇,他们很难理解很多电器为什么会工作。有的小朋友甚至试图找电视的背后有没有人。所以,这个谜语一下子就让大家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老师的身上。大家都知道灯为什么会亮吗?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这个问题一出,大家七嘴八舌的就开始讲了“需要有电”“需要连上电线”“需要有导体”“需要有开关”……大家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这样既活跃了气氛,又提高了学生们的探索欲望。我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思维的碰撞处入手,创设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的情境,使探究内容更富吸引力;学生连接电路时,自主发现问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科学课是小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主要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
神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针对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1. 打造探究式学习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课应该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教
师可以通过设置实验实践、观察探究和小组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在科学课中,创设情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多
媒体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
实验是科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提前预告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
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细心指导学生,引导他们正确
操作实验装置,观察实验现象,并帮助他们理解实验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
学思维方式。
4. 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科学是一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学科,在科学课中,教师应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
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并引
导他们通过观察、推理和实践等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科学课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来呈现科学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6.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和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
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但在实践中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总是在不经意中,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并已形成了一些僵化的模式,影响并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其表现为:
一、用教材与教教材的
教教材。《科学》教材凝聚着广大专家理论与实践的心血,这些内容的编排是以反复研究与为基础的,在课改的起始阶段,按教材的编排组织教学是完全与可取的,事实上也不可能有一个教师能做到丝毫不差地按着教材的编排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但是,一些教师们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放弃任何一个环节和内容,并且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这种无加工和取舍的教学行为反而顾此失彼,没有中心,没有重点,该展开的没有展开,该突出的不能突出。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
用教材。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和加工教材,已在当前教学中被广泛认同。选择和加工就可以综合学生、教师、时间、器材等因素,使学习活动更贴近学生,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但是,“用教材”必须建立在对教材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对教师科学素养、教学水平有相当的要求。简单的“用教材”很可能会使教学设计缺乏结构性逻辑性和层次性。例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教材编排了一组具有强烈思维层次性的探究活动,。但因为对材料的结构要求特别高,准备十分困难,为了便于教学,部分教师删去了其中的一两个活动。可以想见这种简单的用教材必定会大大削弱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
小学科学课堂小组探究式学习案例赏析
小学科学课堂小组探究式学习案例赏析
摘要
本文档旨在深入探讨小学科学课堂中小组探究式学习的实际案例,并对其进行赏析。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们旨在揭示探究式学
习的优点,以及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更有效地实施这种教学方法。
引言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
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探究式学习不仅能够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
将通过赏析几个小学科学课堂的小组探究式学习案例,来探讨这种
学习方式的优势和实施策略。
案例一:探索植物的生长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组负责观察和研究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们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植物的生长数据,探索了植物生长的原因和条件。
优点
1. 学生自主学习: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验,主动探索植物生长的原因和条件,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团队合作:学生们分组进行研究,需要合作完成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工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3. 实践操作: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亲自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提高了实践操作的能力。
实施策略
1. 提前准备:教师应提前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植物材料和观察工具,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观察和研究。
2. 引导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观察和研究的目的,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探究。
案例二:研究光的传播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学生们通过实验、讨论和展示,探索了光的传播方式和影响因素。
优点
1. 学生主动探索:学生们通过实验和讨论,主动探索光的传播方式和影响因素,提高了主动探索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策略
发表时间:2018-05-23T16:44:18.8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1期作者:宁吉文[导读] 探究式教学将是这次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我们教师的各种素质又是影响探究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胶莱镇胶莱小学266315
摘要: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但是探究活动中存在各种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机械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不能有效地选取和利用材料。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式科学教学
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就是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习的内驱力。探究式教学充分体现了这种新的育人理念,这场教育变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针对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的现实情况和学生素质发展水平,探究式教学将是这次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我们教师的各种素质又是影响探究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趣味创设,自主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趣味化的导入和学生自主提出合理、科学的探究内容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条件。我在讲《点亮小灯泡》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就给学生出了一个谜语:“世上千万家,都有这种瓜。两根藤儿牵,夜夜开新花。”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我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思维的碰撞处入手,创设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的情境,使探究内容更富吸引力;学生连接电路时,自主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性学习课题,课题源于学生、源于课本,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而不是指使者。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除了要创设有趣味的情境,还要设计出充满智慧挑战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动手探究,释疑解惑
1.动手探究需要时间,更需要计划。科学课的动手探究不是表面的热闹,而是需要精心设计的,需要切合实际的计划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开盲目操作,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让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
2.动手探究应注重过程。科学课注重让学生获得体验。动手探究时需要结论但更注重过程。科学方法与技能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这些非陈述性的知识不是老师说教、学生模仿而形成的,而是需要亲历探究的过程,去体验、感悟、内化才能获得。
三、合作交流,成功共享
1.创设民主氛围,建立交流平台。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受情绪因素影响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敢于交流的催化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全放松,全身心投入,才会活跃思维,才敢畅所欲言。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允许学生犯错。因为每一个“错”都是儿童进步的足迹,阻止了他们迈向“错”的脚步,等于阻断了他们迈向成功的道路。
2.要教给交流的方法,提供交流的手段。首先,允许学生用多种手段交流。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有、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论。”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要硬性规定学生表达探究结果的方式,而是鼓励他们百花齐放,用自己熟悉的、力所能及的、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再次,要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有不同的见解,要想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人家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或者不完全,要去驳倒别人,这样就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找根据、寻理由,我们的交流才能收到实效。
四、探究释疑,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探究方案由浅入深,最终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猜想等形式,手、口、脑并用,最终得出结论。这样的答案和结论是深刻的,教学效率也随之是高效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使用“跳板”的技巧。这种技巧其实也就是为了便于讨论、研究项目或探究活动而用作“起跳点”的任何一种呈现。图画、角色扮演都可以用作“跳板”。另外,能导致这样一些问题产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用作“跳板”,诸如“为什么”“这可能会是真的吗”或“如果是这样,然后又会怎样呢。”通常,在这些“跳板”之后,教师还会继续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让学生产生新思想、知识之间的新联系或超越基本已知事实信息做出的新结论。一个真正有效的“跳板”会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往往不需要进一步的激励就会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探究与发现事情的原委。
五、探究式教学还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从新课程标准理念出发,教师应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教学:一是反思教学定位问题。教师应该把新课程理念作为教学定位反思的着眼点,对照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自身的教学实践,思考自己的教学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还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做些什么。二是反思动态生成问题。新课程把教学看作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中师生互动多了,对话多了,出现一系列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自然也多了。面对这些生成资源,教师需要从教学要求出发加以把握和利用,为以后的教学积累宝贵财富。三是反思教学设计问题。实际的教学进程和效果是与教学设计的意图相一致的,但也难免产生两者不一样的现象。教学反思中捕捉这类事件无疑有助于完善日后的教学,积累教师自己的教学智慧。
总之,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方式的重中之重。参考文献
耿晨曦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