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教学反思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章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显微镜和望遥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2. 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
3. 了解显微镜和望遥镜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培养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的重点是显微镜的操作技巧和观察对象的选取。
2.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望遥镜的放大和缩小原理。
3.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创新。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显微镜和望遥镜实物,以及相关教具。
2. 准备适合观察的微小物体或模型。
3. 制作PPT,展示显微镜和望遥镜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4. 安排合适的教室或实验室进行教学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显微镜和望遥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了解显微镜和望遥镜的作用。
教师提出问题:显微镜和望遥镜有什么不同?它们在科学钻研和平时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并尝试回答。
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显微镜和望遥镜。
2. 介绍显微镜教师介绍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物镜和目镜、载物台、反光镜等部件。
教师演示显微镜的应用方法,并邀请学生尝试应用。
教师介绍显微镜的种类和应用范围,包括放大倍数、观察对象、应用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3. 实验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应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的物体,如植物细胞、昆虫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显微镜的奇奥作用。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讨论并交流实验心得。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强调显微镜在科学钻研和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4. 介绍望遥镜教师介绍望遥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反射望遥镜、折射望遥镜、射电望遥镜等类型。
教师展示不同类型望遥镜的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性和应用。
5. 总结与作业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显微镜和望遥镜的作用和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工具来探索自然世界。
学生根据教师的总结,完成课后作业,包括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思考如何利用显微镜和望遥镜进行科学探究等。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会根据透镜的形状特点判断生活中的透镜。
2、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会根据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测量其焦距。
3、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学习重点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学习难点会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判断透镜的类型。
一、问题导学自读课本,小组内解决1、判断:哪个是凸透镜,哪个是凹透镜?2、透镜的两个表面()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3、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
二、合作探究1、一束平行光(如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将会发生什么现象?2、如果把凸透镜换成凹透镜,结果又会怎样?在图中画出你的猜想。
试一试,你的猜想对吗?三、动手动脑做出两种透镜多光路图四、结论同样一束平行光通过两种透镜,它们对光线的作用是不同的。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小结⏹1、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2、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你有几种方法辨别谁是凸透镜,谁是凹透镜?哪种方法最好?摸(厚、薄) 看(字大小)照(发散与会聚)五、当堂练习:1、凸透镜将平行光( )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 ),该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若太阳光射到凸透镜上时,在镜后10cm处的纸光屏上形成一个亮点,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 ).2、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A、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都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都有发散作用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D、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 请在下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4、下列四个图是光线经过凸透镜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六、拓展延伸能不能用冰和阳光来取火?七、作业布置1、“动手动脑学物理”1、3、4;2、预习生活中透镜课后反思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着重探究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成像原理、规律,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探究,而是演示、观察、制作、探究的混合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5.5显微镜和望远镜学案设计(含解析)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学习目标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自主探究一、知识准备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当u>2f时,成、的像.这是的工作原理.2.当2f>u>f时,成、的像.这是的工作原理.3.当u<f时,成、的像.这是的工作原理.二、显微镜学法指导:阅读课本P103“显微镜”内容,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标注疑难,准备互动时寻求帮助.1.结构:显微镜的镜筒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和目镜间距可调整.实际显微镜结构比较复杂,除了镜筒、目镜、物镜,还有载物台、反光镜等.反光镜是镜,其作用是将光反射会聚到载物片上,增加载物片的亮度.2.工作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透过“物镜”后会聚形成、的像.显微镜的“物镜”这一成像特点就像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把像再放大一次,成、的像.经过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三、望远镜学法指导:阅读课本P103~P104“望远镜”内容,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标注疑难,准备互动时寻求帮助.了解天文望远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完成下列问题.1.结构:天文望远镜也是由组镜组成的,分别叫做和.(说明: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物镜和目镜之间的焦点重合.)2.工作原理: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的镜头,使远处的物体在附近成缩小、倒立的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用来把这个像放大,成放大、正立的像.四、视角学法指导:阅读课本P104“视角”的内容,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标注疑难,准备互动时寻求帮助.了解视角及人眼睛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完成下列问题.1.视角:物体对眼睛光心所成的张角讨论交流:图中离眼睛远近、大小不相同的AB和CD两个物体,在视觉上大小是什么关系?答: .2.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眼睛观察到的物体大小与的大小有关.视角的大小与物体的和物体到眼睛的有关;视角越大,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就越,视觉就越清楚.五、探索宇宙学法指导:阅读课本P104~P105“探索宇宙”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太阳系的组成是怎样的?2.光年是时间单位还是长度单位?怎么换算?3.根据课本内容说说宇宙的组成.4.浩瀚的宇宙中也许有像地球这样的行星.你认为会有外星人吗?课堂检测1.如果你想仔细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使用( )A.平面镜B.凹透镜C.放大镜D.显微镜2.使用显微镜时,下列操作中符合要求的是( )3.甲、乙两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分别被放大了100倍和400倍.则观察时镜头的组合分别是( )A.甲10倍和10倍、乙10倍和40倍B.甲10倍和10倍、乙5倍和40倍C.甲5倍和10倍、乙10倍和40倍D.甲5倍和10倍、乙10倍和10倍4.如图所示是2018年5月6日夜空出现的“超级月亮”,下列对“超级月亮”的解释,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A.月亮本身变大了B.月亮距离我们很近时,视角变大了C.月亮距离我们很远时,视角变小了D.月亮变大且距离我们很近5.关于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B.宇宙就是指天体中的银河系C.宇宙只包括太阳系和银河系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6.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选填“平面镜”或“凹面镜”).7.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图甲中箭头表示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游走方向,为了不使该微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图乙中的方向.甲乙参考答案自主探究一、知识准备1.倒立缩小实照相机2.倒立放大实投影仪3.正立放大虚放大镜二、显微镜1.两端凸透镜目镜物镜平面2.倒立放大实投影仪放大镜正立放大虚两三、望远镜1.两凸透目镜物镜2.照相机焦点实放大镜虚四、视角1.相等2.视角大小远近大五、探索宇宙1.太阳周围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绕它运行,还有若干其他天体.绕太阳转动.2.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1年×光速3.宇宙中有上千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一个.4.有;原因略.课堂检测1.D 解析: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不起放大作用;凹透镜不能将物体放大;放大镜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放大倍数也是有限的;显微镜的物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这样就能放大很多倍,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选项D正确.2.D 解析: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两眼张开,左眼对准目镜,右眼看桌面.3.A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只有A组镜头的组合符合放大倍数要求.4.B 解析:超级月亮是指月亮距离地球最近的状态,此时,月亮围绕地球转动,到达离地球最近的地方,距离我们最近,使视角增大,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好像比平时增大了.实际上月亮本身的大小不变.5.D 解析: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星系,太阳系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宇宙的特点有物质性和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可根据运动组合关系组成各种天体系统,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围绕恒星太阳运动,月球围绕地球运动.天体系统是有层次的,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又属于总星系.6.答案:凸透镜凹面镜解析: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物镜成的实像再次放大,所以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当光线较暗时,依靠凹面镜反射更多的光线,使物体更亮,像更清晰.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显微镜成像时像随物体移动的变化规律:由于物体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也正好相反.因此应把载玻片向D方向移动.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大小关系是A.ρA>ρB>ρC,且ρA>ρ水B.ρA>ρB>ρC,且ρC>ρ水C.ρA<ρB<ρC,且ρA>ρ水D.ρA<ρB<ρC,且ρC>ρ水2.小光同学打乒乓球时,不小心将球踩瘪了,但没有破裂。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路图,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教学用具:显微镜,望远镜,凸透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哪位同学能简述一下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幻灯片2)二、引入新课我们知道,放大镜可以把小的物体放大,但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我们就要使用显微镜。
三、新课教学1、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幻灯片3)底座,反光镜,载物台,物镜,目镜。
(2)显微镜的原理(幻灯片4、5)物镜的作用:和投影仪一样,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和放大镜一样,把物镜成的像再放大一次。
显微镜使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使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也能看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屏幕上投影显微镜原理的光路图,指导学生理解显微镜的原理。
显微镜观察到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是实像还是虚像?2、望远镜(1)望远镜的结构(幻灯片6)支架,镜筒,物镜,目镜。
(2)望远镜的原理(幻灯片7、8)物镜的作用: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实像。
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远处的物体在物镜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像,这个缩小的像再经目镜放大后成放大的虚像,虚像比远处的物体小的多,为什么我们在观察时感觉到物体被放大了?(3)视角(幻灯片9)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操作,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观察和研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光学基础知识,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有了初步了解。
但他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接触和操作经验较少,因此需要通过实物演示、分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认识和使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2.能够正确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简单的观察和研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结构。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正确操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物演示法: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原理。
2.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显微镜和望远镜实物,以及相关的观察样本。
2.准备PPT,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3.划分实验室,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什么了解?它们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重点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学原理、目镜和物镜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学生先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再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景物。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在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时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显微镜和望远镜,还有哪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研究事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教案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第 4 节眼睛和眼镜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 认识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2. 认识眼镜是如何改正视力的.教课要点:培育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面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认识.教课难点: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平时生活的意识的培育.教课器具:挂图、眼睛模型、投影仪、球、书、石块、冰块、盐水杯.教课过程一、新课引入问题:同学们知道《若是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谁吗?播放多媒体,观看视频。
对于眼睛,同学们知道多少呢?导入课题。
推动新课研究点一眼睛多媒体播放眼睛的结构图和模型。
展现:多媒体播放照相机和人眼球的对照图片眼睛是一架“奇特”的照相机说明:学生依据对照图片,理解人眼球和照相机的相像之处,总结出,眼睛恰似一架照相机。
设计企图:从对照中总结知识,培育学生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思虑和剖析中提高能力、学习知识。
体验:教师指导先近距离看自己的手指纹,而后立刻瞭望远方,亲身感觉眼睛是如何调理的。
评论:我们的眼睛实在了不起,我们不需要像拍照师那样,要考虑到环境的亮暗或物体距离,我们的眼睛会自动作出调理,只需眼睛各部分运作正常,每一次我们均可“摄”取一张漂亮感人的“相片”。
总结: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面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设计企图:经过学生经历体验,意会眼睛成像的原理,进而由感性认识上涨到理性认识,打破要点。
问题: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光景的?说明:播放课件演示眼球的自动调焦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理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恰巧汇聚在视网膜上,眼球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缩短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能够看清近处的物体。
总结:看远处与近处光景经过晶状体形状,使光景的像一直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远处来的光芒恰巧汇聚在视网膜上,眼球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着重探究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成像原理、规律,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探究,而是演示、观察、制作、探究的混合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目的是总结成像的特征,同时根据课堂的情况适时增加三种凸透镜的动态调节来观察像的大小变化,深化了凸透镜成像的内涵,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高效的参与物理课堂。
因此物理老师应当利用生活中及课本中的实验,来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用一组平行光线经过透镜会发生不同情况的偏折,将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基本知识串联起来。
大致模式为:创设情境—演示实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反馈练习。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色。
在课堂中分小组体验式教学,学生经过体验自制投影仪模型,照相机模型,生活的中放大镜等环节,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不同应用。
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分享,自己找到实验结论,并进行探究形成对影响成像的因素的感性认识。
课堂采用了体验式,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模式,而不是讲解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看似简单但实际很难,要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又不能说明,因此任务的设置,活动的安排尤为重要。
学生的行动力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力。
在本节课中,大量器材的使用,任务逐级设置,教师巧妙引导,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和体验,做到了有目的,有计划在“做中学,玩中学”,看似轻松的课堂环境,学生一直在观察,操作,对比,思考。
体验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内在主动学习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收获达到最大化,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2.尝试应用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尝试用组合法学习及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3.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学生用器材:(每桌一套)凹透镜一只,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透明的塑料架一个。
2.教师演示用:望远镜,显微镜(实物)。
【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凸透镜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增大视角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投石问路师问:我们前面学习透镜有那些作用呢?生答:(1)可以用凸透镜制作照相机,它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制成的。
(2)用凸透镜可以将物体放大。
(3)用凹透镜来矫正人的视力。
(为本节课作铺垫。
)师说:神话故事《葫芦娃》中有一位葫芦娃有特殊的本领,他有千里眼,能够看到很远以外的东西。
设问:大家想不想拥有和他有一样的本领呢?生答:想!师:我们只需要借用一特殊的工具就可以实现大家的愿望,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望远镜!(板书)——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进行新课(一)望远镜(telescope)这是大家平时见到的双筒望远镜(展示实物)。
我们注意观察它有几个透镜构成的?什么样的透镜呢?(展示望远镜的框架图)这两个透镜有特定的名称,靠近眼睛的透镜,我们叫它目镜;另一个叫物镜,因为靠近被观察物体。
生:有两个,都是凸透镜。
实物给学生一个立体的印象,再用课件展示双筒望远镜的框架图(突出透镜,忽略其他的器件,避免新的难点出现)。
师问:哪位同学用过望远镜的?用过的举手。
哪位同学能够给大家介绍以一下你所知道望远镜的知识呢?大多数同学都举手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
介绍自己找到的信息资料。
课前让学生把收集的资料用课件的形式展现。
学生探究实践营造探究氛围。
师:同学们介绍的都很好!如果我们身边有透镜,自己能不能用透镜来组成望远镜呢?如果能,那怎么样组合呢?首先大家观察一下你身边有那些透镜,有几个?大家按照我的要求组合透镜观察物体,注意透镜的变化和每个透镜的位子!1.先取用一只凸透镜和凹透镜,凹透镜作为目镜,以凸透镜作为物镜,缓慢调节两个透镜间的距离,直到看的最清楚为止。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设计流程教学活动设计个案补充目镜:u<f正立、放大的像.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望远镜观看的对象在远处,无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远处物体发来的光,观察宇宙中的星体时更是要这样.因此望远镜的物镜总是做得尽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径很大的透镜.因为大块玻璃质地不均匀,会导致透镜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为了消除凸透镜成像的缺点,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它的物镜不用凸透镜而用凹面反射镜,也使光在目镜焦点处成实像.(三)探索宇宙(学生阅读)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三、课堂练习10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四、小结引导学生小结五、布置作业:见导学案六、板书设计: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着重探究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成像原理、规律,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探究,而是演示、观察、制作、探究的混合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目的是总结成像的特征,同时根据课堂的情况适时增加三种凸透镜的动态调节来观察像的大小变化,深化了凸透镜成像的内涵,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高效的参与物理课堂。
因此物理老师应当利用生活中及课本中的实验,来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用一组平行光线经过透镜会发生不同情况的偏折,将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基本知识串联起来。
《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 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
3.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 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尤其是不同倍数的调节。
三、教学准备1. 显微镜、望远镜等实验器材。
2. 相关视频、图片和数据资料。
3. 黑板、粉笔和教材等教学用具。
4. 实验室安全规定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让学生们了解它们是用于观察微小和遥远物体的精密仪器。
再引导学生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场景需要使用到这些仪器。
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显微镜和望远镜。
2. 讲授新课a. 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利用教学道具展示显微镜的构造,包括物镜、目镜、载物台等部分,并详细解释各部分的作用和原理。
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显微镜的成像过程和原理,让学生们了解显微镜是如何放大微小物体的。
b.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授学生们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包括如何调节焦距、如何观察等。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们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c. 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介绍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望远原理,让学生们了解望远镜是如何放大远距离物体的。
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不同类型的望远镜,如开普勒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等,并介绍它们的特性和应用。
d. 望远镜的历史和发展介绍望远镜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们了解这一仪器对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扩展学生们的知识面,介绍望远镜的种类、原理、优缺点等。
3. 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的物体,如植物细胞、昆虫等微小生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们组成小组,合作制作简易显微镜,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3)通过学习建立理论知识模型的过程,了解运用
想象、猜想、假说、推论、运用数学公式推导建立理论
模型的方法。
操作能力强,但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分析能 学生学习能
力,运用想象、猜想、假说、推论、运用数学公式推导 力分析
建立理论模型的能力需要培养
通过建立知识模型的方法,优化学习工作生活架构 教学策略选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理
教学课例名
《显微镜和望远镜》
称
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显微镜 教材分析
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1)通过搜索信息和信息加工,探究自然现象的内
部联系和理论实质,总结规律,提出新理论,构建理论
架构体系和技能架构体系。
(2)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探究理论规律的应 教学目标
性能,培养科研生活中的思维品质、科学素养和生活习 择与设计
惯
教学过程
进行信息加工,鉴别、分析、评价、概括; (1)搜索信息:能使用搜索引擎从网络,图书馆,
书籍等多渠道获取信息,进行分类整理。(2)研究课 题:自主选择主题符合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挑战性, 针对性。
设计实验,撰写理论成果;(3)实验记录:能提 供对计划、方案、构造、现象、结论、观点成果的完整 记录。(4)信息加工:对信息做了总结,并以文字描 写结论,阐明理论观点,能构建理论架构。
信息,并简要反思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背景下,课程教学 述
要怎么转变才能更好实现育人目标?)
建立知识模型,优化学习工作性能,具有创新思想。 (5)变量分析:能独立确定独立变量和因变量并 描述出变量间的内部联系,能独立设计探究实验。(6) 模型构建:对科学基本规律、理论体系、操作技能有明 确的撰写和理解。 展示成果,进行网络交流; (7)成果展示:内容完整,方案合理,知识结构 体系正确。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设计意图:设疑激趣,使学生带着期待步入课堂。
方案二:播放一段“探索宇宙、微生物”方面的音像资料。
①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找到像痢疾菌、伤寒菌、艾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样本是找到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菌或病毒的关键。
②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那么,科学上进行这些显微、远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怎样的成像原理呢?③你们在七年级已经用过显微镜了,谁知道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属于凹透镜还是凸透镜?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台显微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方案三:提问激趣,引出课题:生物课上是怎样使用显微镜的?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你们知道为什么显微镜能比普通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得多吗?活动二:利用两个凸透镜观察物体用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和一个焦距大的凸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稍远处的物体,调节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
你看到的物体有什么变化?现象:发现:将焦距短的透镜靠近眼睛时,远处的物体看上去放大了;交换透镜位置,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缩小了。
望远镜的构造:1.望远镜的组成⎩⎨⎧ 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
物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
2.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很大,能够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明亮。
3.物镜的焦距比较长,目镜的焦距比较短,两个镜的焦点是重合的。
扩展:开普勒望远镜的原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于1611年发明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成缩小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
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
望远镜的类型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
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
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
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5.5显微镜和望远镜(附教学反思)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方案一:大家一定知道外国有个情人节是2月14日,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人把7月7日叫做中国的情人节吗?这儿有个望远镜,可以看到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今天晚上,谁想借去试着观察一下?出示望远镜模型,啊,这样简单,说不定,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每个人就都能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制作一台望远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使学生带着期待步入课堂。
方案二:播放一段“探索宇宙、微生物”方面的音像资料。
①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找到像痢疾菌、伤寒菌、艾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样本是找到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菌或病毒的关键。
②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那么,科学上进行这些显微、远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怎样的成像原理呢?③你们在七年级已经用过显微镜了,谁知道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属于凹透镜还是凸透镜?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台显微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方案三:提问激趣,引出课题:生物课上是怎样使用显微镜的?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你们知道为什么显微镜能比普通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得多吗?二、推进新课探究点一显微镜1.介绍显微镜的发明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
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
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
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
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
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2.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自制水滴显微镜。
八年级上册物理显微镜望远镜反思
显微镜望远镜反思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科学素养:按课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敢于质疑”。
安排了“同学们有什么问题”的启发,进行了师生讨论问题的过程,讨论了几个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 注意课标的“学科渗透”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介绍伽利略望远镜、哈勃望远镜等科学史糅合到教学中。
渗透科学技术源于实际、科学家服务社会的情感教育。
把科学、技术、社会和人的勤奋联系起来。
3.整体结构体现课标理念理论联系实际:前一部分是“从生活走向物理”,总结物理知识。
后一部分是“从物理走向社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深化物理知识。
4. 学习内容分析:将知识按难易和逻辑分出层次,分析每部分知识的深度、难度,在本课、知识系统及中考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学生的思维量和什么能力,老师了然于胸,对知识达到懂、透、化中化的程度,这样老师才能对课堂生成应变自如,总能抓住问题实质学习者分析:分析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知道学生的已有知识,最近发展区,这个年龄段的学习疲劳时间,学习的障碍之处,兴趣所在,这样老师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问题,将知识落到实处,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手,把握课堂学习的命脉,学生在无痕中掌握本节内容。
从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设置和活动符合学生特点和层层递进,学生实验,自主探究,学生利用自制凸透镜组合,观察周围的物体,并感受利用两个凸透镜的组合与一个凸透镜观察到的像有何不同。
通过进一步深挖教材的内涵,我将这节课的教学方式大胆地进行了创新尝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的方式,自己尝试发现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而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学生探究实验达到降低思维难度,突破难点的目的,学生展示,教师提升,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学生根据两个凸透镜的成像情况猜想论证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其中显微镜目镜、物镜的成像原理对于学生而言存在不小的思维台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规范,自我学习,通过阅读的方式获得信息,了解视角及影响视角大小的因素,拓展视野,利用资料,了解各种各样的显微镜与望远镜,拓展学生视野,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科技中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
2.能独立完成探究活动,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科学工作者是如何观测到的月球表面环形山和人体血细胞?他们使用了哪些工具进行观测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一)显微镜自主阅读教材P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031.如图是一架生物实验室常用的显微镜,图中①所指示的部件叫做目镜,②所指示的部件叫做物镜。
照亮载物台上物体的光先经过②成倒立、放大的像,再经过①成正立、放大的像,进入人眼。
如果这两个部件上分别标有“5×”和“10×”的字样,则使用时能使被观察物体放大50倍。
2.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选填“虚”或“实”)像,道理就和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虚(选填“实”或“虚”)像。
(二)望远镜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自主阅读教材P103~1043.让我们观察下面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图,认识望远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我们发现:(1)望远镜的两组镜片是凸透镜。
(2)望远镜望远处的物体时,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同一人站在固定位置,观察远近不同的同一物体(如图所示),则A、B、C 三处,哪一处的物体对应视角大?A处。
说明:物体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
(三)探索宇宙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自主阅读教材P104~1055.我们的宇宙拥有上千亿个星系。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反思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反思一、导入方式在本节课开始时,我采用了直接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显微镜和望远镜。
这种导入方式简洁明了,能够快速进入主题,但也略显平淡,缺乏趣味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以及使用方法。
我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了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难点是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三、教学方法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演示、实验、小组讨论等。
其中,讲解和演示主要用于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小组讨论主要用于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四、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效果总体来说比较好。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使用方法。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讲解和演示。
五、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加强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2. 增加实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使用方法。
3. 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来说比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反思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反思教案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反思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反思在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五节安排的内容是凸透镜的应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本课主要讲清楚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和望远镜成像的原理。
按课本安排,讲完了显微镜的原理及构造,讲完了望远镜的原理及构造,再讲人看物体大小时的视角问题。
我决定先从视角问题导入,并且设计一个老鹰抓小鸡的故事,小鸡看到老鹰越来越大。
来说明人的视角除了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离眼睛的距离有关。
上课开始,我想说明视角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于是我问学生:“你们手里有45度角的直角三角板,我这里也有一个,那么哪个大呢?”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积极回答。
然后我画图说明了眼睛为什么看物体可以分出大小——物体本身大的视角就大。
然后我没有讲老鹰的故事,而是问了一个问题:“本身大的物体看起来就一定大么?”同学们七嘴八舌,“一定”、“不一定”、“月亮那么大,可是看起来却那么小”、“还有星星”、。
最后同学们一致得出结论:视角的大小还和距离有关。
结论已经顺利得出,可我的故事还没讲,只好不讲了。
显微镜可以把肉眼看不到的物体放大到可以看得见,它经过两次放大——先经物镜得到放大的实象,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象。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仔细引导他们分析物体和物镜的距离,实象和目镜的距离,并且用光路作图加以说明。
这样学生彻底理解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兴趣高涨。
最后我让他们分析了望远镜的构造,自己说出工作原理,自己画出相应的光路图,效果好极了。
第二篇: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能力目标:通过自制望远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目标: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及原理。
难点:视角的理解。
3.教学用具显微镜(每5人一小组)、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多媒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反思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反思教案____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反思调兵山市第六中学教案(课时备课)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教学方法:探究法、归纳法、阅读老师同时给予指导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生甲]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生乙]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生丙]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生丁]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生甲]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生甲]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二、新课教学[生甲]显微镜的构造?[生乙]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生丙]如何使用显微镜?结合课本图3.5。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上课班级上课时间40分钟课的类型新知识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制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教学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教学用具显微镜7台、天文望远镜1台、望远镜1台、凸透镜两种每种7个、光具座7台等等教学方法演示法,情景教学,发现教学,讲授法评价方法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学习活动、讨论等方面表现。
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新课引入视频导入课题播放视频观看老师播放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导入本课题新课教学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通过ppt讲解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学习回顾人眼看物体的原理,并进一步了解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为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做好知识储备显微镜的结构引导学生如何上台展示说明显微镜的结构用显微镜的实物认识显微镜的四个基本结构,并争取机会上台展示介绍认识显微镜图中的结构和实物的联系用显微给时间同学认真观察玻片上的细用肉眼直接观察玻片从活动中镜放大。
Ppt一步步导出各个镜片的成像特点。
最后总结望远镜的原理。
新课教学望远镜知识检测通过ppt展示题目认真思考题目,回顾并加强所学知识。
并争取机会回答问题。
检测学习掌握情况自制望远镜简单介绍自制望远镜的要求用老师提供的两个不同的凸透镜和同学合作,用最快的速度制作出一台简易的望远镜,并上台展示。
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探索宇宙介绍伽利略的一些历史,和自己拍的月球的图片通过视频介绍哈勃望远镜和韦恩望远镜。
通过视频,图片,故事了解宇宙,并了解技术的进步对人类认识世界的作用。
多种形式学习了解宇宙。
回顾和小结通过ppt展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方案一:大家一定知道外国有个情人节是2月14日,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人把7月7日叫做中国的情人节吗?
这儿有个望远镜,可以看到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今天晚上,谁想借去试着观察一下?
出示望远镜模型,啊,这样简单,说不定,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每个人就都能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制作一台望远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使学生带着期待步入课堂。
方案二:播放一段“探索宇宙、微生物”方面的音像资料。
①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找到像痢疾菌、伤寒菌、艾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样本是找到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菌或病毒的关键。
②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那么,科学上进行这些显微、远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怎样的成像原理呢?
③你们在七年级已经用过显微镜了,谁知道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属于凹透镜还是凸透镜?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台显微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方案三:提问激趣,引出课题:生物课上是怎样使用显微镜的?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你们知道为什么显微镜能比普通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得多吗?
二、推进新课
探究点一 显微镜
1.介绍显微镜的发明
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
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
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
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
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
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2.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自制水滴显微镜。
参考器材:滴管、烧杯、水、观察纸、透明的磁带盒、放大镜
1.将观察白纸(上面有一个小箭头)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将磁带盒盖中的一块,放在白纸上,再在盒盖上用滴管滴一小滴水,透过水观察。
现象:看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像。
3.再利用一块放大镜(凸透镜)在上面观察水滴中的箭头。
现象:看到一个被放大得更大的箭头。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学习情境,使学生经历体验,领悟显微镜成像的原理,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突破重点。
教师播放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物镜和目镜由凸透镜组成
显微镜⎩⎪⎨⎪⎧ 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
(1)显微镜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什么是目镜?
(3)什么是物镜?
(4)物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作用相似?
(5)目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作用相似?
(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为什么?
总结:
1.结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2.原理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用凹面镜作为反光镜,起聚光作用。
3.作用:看清楚微小的物体。
拓展:人眼只能看清大小0.1~0.2毫米左右的细节,显微镜大大地提高了人的观察能力,好的显微镜可以放大2 000倍,能够看清0.2微米的结构。
但要观察更小的结构,光学显微镜就无能为力了,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80万倍。
而隧道扫描显微镜更进一步能看到单个原子。
探究点二 望远镜
活动一:观察望远镜
利用望远镜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说明:通过望远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物体好像变大拉近了。
活动二:利用两个凸透镜观察物体新 用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和一个焦距大的凸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稍远处的物体,调节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
你看到的物体有什么变化?
现象:
发现:将焦距短的透镜靠近眼睛时,远处的物体看上去放大了;交换透镜位置,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缩小了。
望远镜的构造:
1.望远镜的组成
⎩⎪⎨⎪⎧ 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
物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
2.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很大,能够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明亮。
3.物镜的焦距比较长,目镜的焦距比较短,两个镜的焦点是重合的。
扩展:
开普勒望远镜的原理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于1611年发明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成缩小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
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
望远镜的类型
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
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
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
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视角:物体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放大了?
说明: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
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
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注意:显微镜经过两次放大后看到倒立放大虚像。
望远镜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但视角被放大。
天文望远镜多用反射式望远镜,因为容易得到更大的口径。
探究点三探索宇宙
播放多媒体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宇宙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关注、困惑、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部分时间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与推理来认识宇宙。
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很有限,并具有很浓的神话与宗教色彩。
在欧洲,人们在宗教的影响下,长期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如图反映了“地心说”的宇宙观: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这种理论影响了人们思想达千年之久。
“地心说”的宇宙图象
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进一步证明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是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宇宙的秘密。
1849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天王星外还存在一颗行星,并计算出了这颗行星的运行轨道。
不久,在预测的轨道上就发现了这颗后来被命名为海王星的行星。
太阳系:由八大行星构成。
扩展:探索地外文明
送给地外文明的信
1972年3月和1973年4月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0号和11号宇宙探测器各自带了一块长13.5厘米、宽7.5厘米的镀金铝制标志牌,上面刻着人类模样的一男一女裸体像和太阳系、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位置及飞船发射的位置——地球的图像。
这块金属板在太空中可经历亿万年仍清晰可读,以便有朝一日它们飞出太阳系与宇宙中智慧生命相遇时进行自我介绍并取得联系。
三、板书设计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四、教学反思
显微镜和望远镜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工作原理,要想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先前知识,那就是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学生只有在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够上好本节课。
所以在上本节课之前,务必的要进行一下课前的复习准备工作。
我经过对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的复习之后,发现学生在理解和应用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工作原理上就容易多了。
另一方面,我又让学生对比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工作原理的不同,由此又通过对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