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制的地方院校学科竞赛运行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以赛促能”机制下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赛促能”机制下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6河南教育|高教“以赛促能”机制下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张太超,彭竹琴,刘英(中原工学0材料与化工学0,河南郑“450007)摘要:本研究X中原工学0学生参加的全]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和全]大学生材料综合技能大赛为研究对象,提出了“X赛促能”的管理模式。

课题组对学科竞赛涉及的各环节进行分析,探讨了“X赛促能”管理模式对深化教学改革的影响,总结了“X赛促能”管理模式取得的效果,X期为“X赛促能”机制下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的管理模式提[借鉴。

关键词:X赛促能;学科竞赛;竞赛管理提高材料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动手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考研深造、求职提供支持,是材料类专业教师所面临的课题#金相技能是材料类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遵循"搞好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不断提高材料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大赛宗旨,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强化材料类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金相技能及能力,激发学生的学,提高学生学、掌握材料专业基技能的,促进学生材料类专业基础知识科学的掌握$本研究分析了中原工学院组织学生参加2014年至2020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的过程$在过程中,中原工学院材料化工学院了一支的学科赛导教师,了学科赛活动管理模式,在2016年至2020年的比赛中及改进,为“以赛促能”学生学科赛的提供导$一、研究思路与内容研究以学科赛为,进学,提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原工学院材料化工学院成立了学科竞赛,建立了一支稳定的竞赛导教师,了金相技能大赛的,赛活动中$二、研究成果2014年以来,中原工学院连续7年参加了10不组织的全国性的学生金相技能赛,了的学科赛$在导教师、学科赛及人才培养质量提面,了好的$(一)了学科竞赛赛伊始,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便成立了由学工教师、专业课教师、实验室教师和教学教师组学科赛,为赛进行奠定了基础。

基于专业竞赛的“课-赛-研”一体化渐进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专业竞赛的“课-赛-研”一体化渐进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专业竞赛的“课—赛—研”一体化渐进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张占辉1,齐攀1,喻小燕2(1.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1483;2.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1)一、引言教育部出台了多部文件旨在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1]。

各类竞赛和创业活动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其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知识灵活应用、团队协作等能力方面具有显著成效[2]。

目前,围绕学生竞赛及创新创业等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竞赛为载体的“课—赛—研”一体化渐进式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方面;针对该内容,学者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从各个方面对其展开了研究,几种典型的研究观点如陈利等学者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发现如能保证竞赛与教学和学生活动相融通,校级竞赛与省级、国家级竞赛及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则可保证竞赛的实践性、时效性、先进性[3]。

程凡升等研究人员分别从学科竞赛内容、存在的问题、改革措施等角度分析了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方法[4];乔英等则以具体比赛项目为例分析了竞赛过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促进机制[5];陈洪彬等学者则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竞赛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专业课程建设等的促进作用[6];赵志换等人则研究了新工科背景下各类竞赛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促进作用[7]。

本文通过作者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专业技能竞赛,拟对“课—赛—研”一体化渐进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二、基于竞赛的课赛衔接模式分析———以省竞赛为例专业技能竞赛一般既涉及理论基础,又涉及实操技能,而专业理论基础则通常是高职院校内开设的专业课程内容,实操部分虽原理相同,但具体实操时因设备型号不同,具体操作过程略有差异。

以作者指导学生参加的“广东省高端精密制造(激光装备与制造技术)职业技能竞赛”等为例。

(一)F1模型赛车设计、竞速与专业课衔接度研究该比赛涉及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多个专业内容,要求的工作任务为:(1)根据给定的数据设计并添加缺失的零件,生成完整的3D 装配模型手工或自动排版,生成DWG 或DXF 激光切割排版图。

基于OBE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OBE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O B E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研究与实践王世伟①,苗㊀磊,徐㊀刚(淮南师范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安徽淮南,232038)摘㊀要:为了更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参与专业学科竞赛时掌握到所需的基本技能,获得更好的竞赛成果.本文将 产出导向 的教育体系应用到学科竞赛训练,构造基于O B E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一方面,形成多专业交叉融合的指导教师团队,针对不同的学科竞赛的特性,集体研讨划分能力目标并细化技能支撑点,根据指导教师所擅长专业技能进行训练任务分配;另一方面,制定以学生社团为基础平台的创新竞赛团队成员选拔方案,形成以点带面式的创新能力辐射模式.创新实践结果表明基于O B E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科竞赛创新能力,并形成较好的辐射效应.关键词:产出导向;学科竞赛;专业交叉融合;能力辐射中图分类号:G642.4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G9699(2020)03G0105G040㊀引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㊁创新精神㊁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1].在高校中,学科竞赛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学科竞赛已成为提升学生主动创新和实践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学生以学科竞赛内容为实施项目,按要求进行学习以提升自己能力[2G4].各高校根据自己情况,建立了多种切实有效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5G7].产出导向 (O u t c o m e B a s e dE d u c a t i o n,O B E)作为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核心理念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高校学生的能力培养之中,所强调的是教育的 产出 质量,重视学生的获得情况和能力提升效果,以一个最终目标为导向,设定各子目标,并制定达成各个子目标的途径和机制[8G10].而学科竞赛具有目标明确的显著特征,因此以学科竞赛项目为最终目标导向,基于O B E理念,构造全新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能够更加高效地提升学生能力,提高学科竞赛成果,并产生理想的创新能力辐射效果,带动所有学生的能力提升.本文以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为例,通过实践反复完善,构造一种全新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并取得了理想成绩.1㊀O B E理念指导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O B E是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是一个学习产出驱动整个课程活动和学生学习产出评价的结构和系统,需要以学生能力提升为导向,规划培养方案㊁培养模式㊁培养方法等.笔者通过对O B E理念的学习和研究,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导向,将O B E理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应用到了学科竞赛中,以O B E理念指导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和应用能力提升,构建一种全新的学科竞赛训练体系,按照所期望的学生应达到的基本技能水平和竞赛成果进行竞赛组织,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反馈修订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学科竞赛能力训练体系,突出以学习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导向,通过学校规章㊁指导教师队第35卷第3期2020年06月㊀㊀㊀㊀㊀㊀㊀景德镇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J i n g d e z h e nU n i v e r s i t y㊀㊀㊀㊀㊀㊀㊀V o l.35N o.3J u n.2020①收稿日期:2019G12G20基金项目:安徽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7j y x m1204);安徽省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 O C)示范项目(2018m o o c151)作者简介:王世伟(1989G),男,甘肃景泰人.助教,硕士,工程训练中心主任,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伍㊁学生选拔等多方面共同协作予以实现.图1㊀学科竞赛能力训练体系架构针对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而言,包含多个子竞赛项目,通过对竞赛项目进行分析,划分各项目所需能力目标并细化技能支撑点,形成如图2所示的基于O B E 的竞赛训练方案.图2㊀基于O B E 的竞赛训练方案根据比赛项目特性,划定两大核心目标:机械设计目标与单片机控制目标,基于所划定的这两大目标,根据专业需求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和学生竞赛团队,并根据教师所擅长的技能对指导教师进行合理分配,经过团队商定好所需实现的各个目标,并分目标进行达成,目标之间相互影响㊁相互嵌套,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情况都决定了其他目标的达成效果,这就要求各指导教师和团队学生共同努力,及时沟通解决问题,最终团队协作制作出竞赛作品.1.1㊀多专业交叉融合的指导教师团队针对不同学科竞赛,构建不同专业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参加学科竞赛项目要求,研讨完成该项目所需能力和学科要求,划分能力需求模块,以各位教师的擅长学科技能为基本要素进行职责分工,负责所擅长技能模块的学生能力培养,指导学生相互协作完成竞赛项目,发挥教师之所长,也反向激励教师学习和成长.在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筹备过程中,根据各比赛项目的要求,对能力要求进行划分,形成了如图3所示的指导教师团队结构.图3㊀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指导教师团队结构㊀㊀其中,在常规重力驱动式小车赛项设计制作中,需要有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方面功底扎实的机械专业指导教师,同时还需要有MA T L A B 仿真计算能力优秀的自动化专业指导教师.在智能物流机器人赛项中,需设计可移动式机器人实现自主识别颜色㊁巡迹㊁抓取等功能,就需要再配备有嵌入式单片机编程㊁传感器选择和硬件电路搭建等方面比较熟练的电气类专业指导教师.通过合理的指导教师专业结构设置,吸收不同专业领域优秀指导教师参与指导,保证竞赛稳步推进.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知识和经验的相互渗透和补充使得指导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提升.1.2㊀竞赛团队成员选拔方案为了保证竞赛后备力量充足,并使得竞赛成果辐射效果更好,在学校的支持下,形成如图4所示的以学生社团为基础的竞赛团队成员选拔方案.该方案是以所成立的学生社团为基础平台,由学生组织实施和宣传,教师辅助进行相关竞赛的宣传和技能引导训练,社团每年招纳新人规模在300人左右.然后统一制定训练计划,利用晚上或者周末的时间统一安排授课,由高年级竞赛团队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初期训练,并同步开展室外科普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如图5所示为社团纳新㊁初期训练和室外科普活动现场.经过4周时间的基础授课后,进行第一次考核,根据平时出勤率和考核情况,筛选出学习态度端正,思维活跃的学生;进而,对这些学生进行第二轮训练,此时根据学生情况,以学生自由组队的形式划分科技小组,指导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高年级竞赛团601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景德镇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第3期队学生作为队长,并为每个科技小组定期分配综合性项目,并定期进行考核,经过5G6个项目的考核,初步选拔出新的竞赛团队学生.整个选拔方案采用鼓励参与㊁考核加入㊁最优参赛 的措施,对于落选的学生,依旧给予支持和鼓励,在后期表现良好的情况下增补进入竞赛团队.图4㊀竞赛团队成员选拔方案图5㊀学生社团纳新㊁训练和室外科普现场图1.3㊀创新能力辐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在遴选学生组建创新竞赛团队时,首先考虑学生的专业构成,保证团队由多专业学生组成而且首要考察学生思想觉悟和品德修养,兼具者优先.所组建的高素质创新竞赛团队从进入实验室到学生参加比赛直至毕业整个时间段内,将培养理念贯穿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涵盖学生的课程学习以及动手实践的方方面面.以少数同学实践能力强起来,学习素养高起来,思想觉悟明起来,进而以实际行动去感染和带动其他同学,将学科竞赛成果惠及全体同学,使整个专业㊁整个学院的同学都能够融入其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能力提升途径.如图6所示为所构建的团队成员选拔与能力辐射方案培养少数同学,在少数拔尖同学在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同时, 以点带面 式带动本宿舍㊁本班级㊁本专业㊁本学院的其他同学逐步提升自己,实现能力辐射效应.图6㊀ 以点带面 式学生能力辐射图2㊀竞赛成果在基于O B E 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下,我校机电类专业的学科竞赛成绩显著,2019年度参加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获得了国家级特等奖1项;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获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安徽省机器人大赛获2项一等奖的好成绩,竞赛成果颇丰.3㊀总结通过对O B E 理念的深入理解,经过长期实践反馈,形成了完善的基于O B E 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以创新竞赛团队成员选拔和指导教师团队构建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实践.对于创新竞赛团队成员选拔而言,制定了以学生社团为基础的竞赛团队成员选拔方案,并产生 以点带面 式的能力辐射效应;在指导教师团队构建方面,形成多专业交叉融合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不同学科竞赛特性,明确能力目标并细化技能支撑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任务分配.通过该学科竞赛训练模式的构建,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水平,而且也反方向促进了教师的能力提升.参考文献:[1]王斌,吴奕,杨雨.聚焦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共话高水平大学建设[J ].高校教育管理,2019,13(03):2+125.[2]李晖,吴学文,袁莹,朱晓铃.培养创新能力的学科竞赛体系构建[J ].测绘科学,2017,42(02):192G196.701 2020年第3期㊀㊀㊀王世伟,苗㊀磊等:基于O B E 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研究与实践㊀㊀㊀㊀[3]李春阳,郑艺,付铁,王本鹏,庞璐.基于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0):208G210.[4]孙亚星,李建亮,张志强.三位一体实践类学科竞赛指导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0):234G237.[5]赵春鱼,吴英策,魏志渊,孙永乐.高校学科竞赛:现状㊁问题与治理优化 基于2012 2016年本科院校学科竞赛评估的数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02):69G74.[6]田杰,鲍宏,周小帅.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17G20.[7]邓开连,刘浩,张永芳,燕帅,刘晓洁.电子设计竞赛训练系统构建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08):221G223+276.[8]袁华,陈伟,郁先哲,于传浩,王存文.基于O B E原则的实践教学体系再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7):206G209.[9]赵健.O B E理念下理工科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评论,2019(02):41G44+158.[10]刘衍聪,李军.基于O B E理念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72G76+96.P r a c t i c e a n dR e s e a r c h i nT r a i n i n g M o d e o fD i s c i p l i n eC o m p e t i t i o nB a s e d o nO B EW A N GS h iGw e i,M I A OL e i,X UG a n g(S c h o o l o fM e c h a n i c a l a n dE l e c t r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H u a i n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H u a i n a n232038,A n h u i P r o v i n c e,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I n o r d e r t o i m p r o v e s t u d e n t sᶄi n n o v a t i v e p r a c t i c a l a b i l i t i e s,t om a k e s t u d e n t sm a s t e r t h e b a s i c s k i l l s w h e n p a r t i c i p a t i n g i n 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i s c i p l i n ec o m p e t i t i o n sa n do b t a i nb e t t e ra c h i e v e m e n t s,w e A p p l y t h e O B Es y s t e mt o t h e t r a i n i n g o f d i s c i p l i n e c o m p e t i t i o n,c o n s t r u c t i n g t h e r e l e v a n t t r a i n i n g m o d e.O n o n e h a n d, a t e a mo f i n s t r u c t o r sw i t h m u l t iGp r o f e s s i o n sc l a s s i f y t h ea b i l i t y a i m sa n dr e c l a s s i f y t h es u p p o r t p o i n t so f s k i l l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d i s c i p l i n e c o m p e t i t i o n s,a n d t h e t r a i n i n g t a s k s a r e d i s t r i b uGt e d t o t h e g u i d a n c e t e a c h e r s a c c o r d i n g t h e i r s p e c i a l s k i l l s.O n t h e o t h e r h a n d,t h e s c h e m e o f s e l e c t i n g i n n oGv a t i o n t e a m m e m b e r s i s l a i dd o w n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s t u d e n t sᶄ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f o r m i n g t h e r a d i a t i o nm o d e o f i nGn o v a t i o n.T h e r e s u l t s o f i n n o v a t i o n p r a c t i c e s h o wt h a t t h e t r a i n i n g m o d e o f d i s c i p l i n e c o m p e t i t i o nb a s e do n O B E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a n d d i f f u s i v e l y e n h a n c e t h e s t u d e n t sᶄa b i l i t i e s t o i n n o v a t e i n t h e d i s c i p l i n e c o m p e t i t i o n s.K e y w o r d s:o u t c o m e sGb a s e d;d i s c i p l i n e c o m p e t i t i o n;p r o f e s s i o n a l c r o s s i n g a n d i n t e g r a t i o n;a b i l i t y r a d i a t i o n 801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景德镇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第3期。

论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论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论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学科竞赛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分析学科竞赛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优势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学科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机制分析激发创新意识:学科竞赛通常要求参赛者针对某一特定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这种挑战性的任务促使学生跳出传统思维的框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通过参与竞赛,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寻找创新点,并将这种创新意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大多数学科竞赛都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协调不同成员之间的意见和技能,共同为一个目标努力。

这种合作经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还教会他们如何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提升实践能力:学科竞赛往往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竞赛项目中,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竞赛往往涉及复杂的问题和挑战,要求参赛者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这种经历有助于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他们在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中遇到复杂问题时至关重要。

促进跨学科学习:许多学科竞赛鼓励跨学科团队的形成,这意味着学生需要与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合作。

这种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有助于他们形成更为全面和多元化的思考方式。

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参与学科竞赛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吸引潜在雇主的注意。

地方高校“课+赛”协同式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及思考

地方高校“课+赛”协同式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及思考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构建稳定的实践载体和多样化的实践形式。

近年来,大学生学科竞赛成为高校开展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交流与展示的重要平台。

目前,全国范围内由教育部高教司、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协会、知名企业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学科竞作者简介:李瑞宁(1984—),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基于协同创新创业教育驱动的协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HE1002);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普通高等学校全面实施学分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171005701B )。

地方高校“课+赛”协同式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及思考李瑞宁彭一准(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摘要: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素养的新型实践教学形式。

针对目前地方高校组织开展学科竞赛面临的困难及问题,将课程教学与竞赛实践相互融合进行教学改革,发挥协同效应,从课程性质、任课教师、教学内容、授课场所、考核方式、奖励举措等方面分析了改革措施,提出了若干保障“课+赛”协同式教育模式的举措。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科竞赛;协同中图分类号:G642.0Course and Competition Coordinated Teaching Model in Local UniversitiesLI Ruining,PENG Yizhun(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Abstract :College academic competition is a kind of new practical instruction mode which can help to cultivate the practical ability and overall quality of the students.In this essay,a course and academic competition coordinated teaching model is discussed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organizing competitions in local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course nature,teaching team,course contents,assessment methods and incentives,some measures to implement this model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essay.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ies;academic competition;coordination赛有近百项,基本涵盖各主要专业类尤其是工科专业[2]。

基于 ACM竞赛的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

基于 ACM竞赛的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

28 一是校企共建电工和油气集输两个工种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

二是梳理电工和油气集输两个工种油田开发的课程包。

三是在油田积极立项,申报共享型专业视频教学资源库,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四是在开发一批中青年技能骨干培训、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前培训、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专项技能培训、技师(高级技师)素质提升培训的方案及配套教材基础上,推送到油田网络学院管理平台(包括校园网教学管理平台)形成系列微视频教学资源。

(2)自主开发专业视频教学资源库设计。

目前,学校的校企合作网络管理平台正在建设中,就业信息库建设也已初具规模。

在文化创意专业视频资源库试点基础上,将向其他专业辐射,建立更加完善的资源库,包括职业信息库建设、专业信息库建设、课程资源库建设、素材资源库建设、评价资源库建设等等,不断完善专业视频资源库建设,在按国家教育部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平台技术要求基础上,以突出技工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特色原则,以坚持两条腿走路为行动准则,收集和制作优质专业视频教学资源。

基于ACM竞赛的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刘新宇 陈坚祯 匡娟丽 (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湖南 421002)【摘 要】提出了一种适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以ACM竞赛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模式。

该方法使得学生获得严谨的学习态度,使老师须以一丝不苟的方式投入实验教学中感触学生,最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将ACM竞赛模式应用到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践改革中,将竞赛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课程学习当中,将竞赛思想深入贯彻到大学生政治教育生涯中,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ACM竞赛,实践教学,在线评测【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28-01【Abstract】Akindofpracticeteachingreformmethodsuitableforlocalundergraduatecollegeswasproposed-theexperimentteachingmodebasedonACMcompetition.Thismethodena blesstudentstoacquirearigorouslearningattitude.Teachersshouldbemeticulouslyputintoexperimentalteachingtofeelthestudents,andultimatelyimprovetheirenthusiasmandinitiative.TheACMcompetitionmodelisappliedtothecomputerlanguagecoursepracticereform,thecompetitionteachingphilosophyintotheteachingoflearningamongthem,thecompetitionideologyin-depthimplementationofthepoliticaleducationcareerofcollegestudents,toachievethegoalofpromotingeducationthroughracetopromotelearning,toteachpromotelearning,toteachwhilelearning.【Keywords】ACMcontest,practicalteaching,onlinejudge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类开始步入人工智能时代。

构建模式化的学科竞赛培育体系

构建模式化的学科竞赛培育体系

构建模式化的学科竞赛培育体系一、明确培育目标,建立多元化的竞赛项目体系学科竞赛培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多元化的竞赛项目体系,涵盖不同学科的竞赛项目,可以包括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化学竞赛、生物竞赛、计算机竞赛等。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水平的学生参加不同类型的竞赛。

同时,在建立多元化的竞赛项目体系的同时,也需要定期进行竞赛项目的调查和评估,确保各个竞赛项目的质量和水平。

二、建立科学的竞赛组织机制一个科学的竞赛组织机制是实现竞赛培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这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竞赛组织流程,包括竞赛主题确定、竞赛规则制定、报名方式、比赛时间安排、成果评审等环节。

同时,建立一个科学公正的评审体系,确保竞赛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此外,建立一个统一的竞赛信息发布平台,将有关的竞赛信息发布在统一的平台上,便于学生及时了解竞赛信息并参加竞赛活动。

三、成立专门的竞赛教练组建立专门的竞赛教练组是非常必要的。

这个教练组由具有丰富竞赛经验的教师担任,他们会带领学生参加竞赛,教导他们掌握竞赛技巧,提高竞赛水平。

此外,竞赛教练组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竞赛相关的支持和帮助,例如提供相关的教学材料、指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等等。

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体系一个成功的学科竞赛培育体系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科竞赛中来。

为此,可以通过建立学生竞赛协会、设置竞赛实验室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所学成果的平台。

还可以通过开展与竞赛相关的研究项目、提供竞赛相关的奖助学金等形式来激励和鼓励学生在学科竞赛中的表现。

五、集中力量培养重点学生在构建完善的学科竞赛培育体系时,还需要将一些关键学生的培育置于更为重要的位置上。

这些学生可以通过竞赛成绩、科研成果等途径进行选拔,并加以重点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帮助他们在学科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学计划中的学科竞赛与项目实施

教学计划中的学科竞赛与项目实施

教学计划中的学科竞赛与项目实施引言:学科竞赛和项目实施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与学科竞赛,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而项目实施则能够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安排学科竞赛和项目实施,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科竞赛学科竞赛作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科竞赛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实力,与其他学生进行比拼,激发竞争的动力。

同时,学科竞赛也是一种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手段。

以下是关于学科竞赛的一些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的建议:1. 活动安排:(1)组织学科竞赛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组织相应的学科竞赛小组,例如数学竞赛小组、英语竞赛小组等。

每个小组由教师指导,定期组织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选拔和培训学生:在学科竞赛中,一些学生可能展现出更好的能力和潜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选择一些优秀学生进行深入培训,提高他们的竞赛水平。

(3)定期组织竞赛活动: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学科竞赛活动。

可以选择学期末或寒暑假期间进行,以避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2. 教材使用:(1)参考教材:针对不同学科竞赛的需求,选用相应的教材作为参考,例如选择与奥数比赛相关的教材、与文化素养有关的教材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相关的知识点讲解和练习。

二、项目实施项目实施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关于项目实施的一些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的建议:1. 活动安排:(1)确定项目主题: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适合的项目主题。

例如,可以选择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

(2)组织项目小组:根据项目主题,组织相应的项目小组。

每个小组由几名学生组成,教师可以担任指导老师。

基于地方高校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

基于地方高校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

基于地方高校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严军;易海志【摘要】学科竞赛的改革与实践推动了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中构建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管理体系。

湖北理工学院通过学科竞赛的分级分类管理,明确学科竞赛的管理职责,规范完善学科竞赛管理流程,对构建与完善学科竞赛工作管理体系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促进学科竞赛工作的科学有序发展,使学科竞赛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期刊名称】《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7)003【总页数】5页(P99-103)【关键词】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管理流程;构建;实践【作者】严军;易海志【作者单位】[1]湖北理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湖北黄石435003;[2]湖北理工学院教务处,湖北黄石435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4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1月联合发布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高教〔2007〕1号)》,在质量工程建设内容中明确提出:“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1] 。

特别是湖北理工学院作为地方高校,根据“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2],培养能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创新人才至关重要,其中将大学生学科竞赛作为人才培养的抓手得到了广泛的共识[3]。

目前,对于学科竞赛工作,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地方本科高校从不同角度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开展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例如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的设置和方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等。

地方院校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榆林学院石油工程专业为例

地方院校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榆林学院石油工程专业为例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09DOI:10.16660/ki.1674-098X.2018.19.209地方院校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①——以榆林学院石油工程专业为例白云云 王镜惠(榆林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陕西榆林 719000)摘 要:随着人才精细化培养的迫切需要,如何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向高水平应用型创新大学转变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

文章以榆林学院石油工程专业为例,剖析了目前该专业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情况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四位一体”学科竞赛体系、“四年学习机制”、实践教学模式出,并通过近几年的学科竞赛成绩对“以赛促创”效果进行了检验。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对于培养石油工程专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促进榆林学院成功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地方院校 学科竞赛 石油工程中图分类号:P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7(a)-0209-03①基金项目:榆林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1704)。

作者简介:白云云(1982—),男,汉族,陕西榆林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国家明确发文提出要将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地方企业提供人才保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助力。

榆林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在当今人才竞争激烈、自身科研薄弱的条件下,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则是必经之路。

2016年榆林学院被确定为国家百所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7年被筛选为陕西省4所应用型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因此,如何全面提升本科教育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成为当下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1]。

1 石油工程学科竞赛情况分析根据榆林市地方发展需求,结合榆林学院自身优化能源化工方向,我院2009年开设了石油工程专业,经过近十年的内涵建设发展,石油工程在学科竞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参加的比赛及层次如下。

高校学科竞赛项目实施方案

高校学科竞赛项目实施方案

高校学科竞赛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高校学科竞赛项目在我校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和支持,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科竞赛项目的实施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学生学科竞赛能力:通过学科竞赛项目的实施,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促进学科教学改革:学科竞赛项目的实施将促进学校学科教学改革,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3. 增强学校学科竞争力:通过学科竞赛项目,提高学校学科竞争力,推动学科建设和学科团队建设,提升学校整体声誉和影响力。

三、项目内容1. 选题指导:学科竞赛项目的选题应符合学科发展趋势,贴近学科前沿,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创新性。

2. 指导教师:每个学科竞赛项目应指定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确保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3. 学生参与:学科竞赛项目应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自主报名或者学校选拔的方式,选拔具有一定学科基础和潜力的学生进行项目实施。

4. 时间安排:学科竞赛项目的实施应合理安排时间,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

5. 实施方案:制定详细的学科竞赛项目实施方案,包括项目的具体内容、任务分工、实施步骤和评价标准等,确保项目实施有序进行。

四、项目保障1. 资金保障:学科竞赛项目实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学校应充分保障项目经费,确保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

2. 教学资源支持: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支持,包括图书、实验室设备、网络资源等,为学生的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3. 师资力量支持: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科竞赛项目中的作用,提供必要的师资力量支持,确保学生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4. 管理保障: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学科竞赛项目管理机制,包括项目申报、实施进度跟踪、成果评价等,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管理。

五、项目评价学科竞赛项目实施结束后,学校应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价,包括项目的实施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等,为今后学科竞赛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项目、课程、竞赛“三三制”机电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项目、课程、竞赛“三三制”机电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项目、课程、竞赛:“三三制”机电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金礼 顾小英 黄金保 何汶星 赵岳 胡明哲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0摘 要: 本文针对地方高校在新工科改革的作用,提出项目、课程、竞赛相结合的“三三制”机电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动专业人才融入当地工业与经济的发展,为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 三三制 培养模式 机电专业1 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重大战略的实施,教育行业针对工科制定了新的培养计划,提出地方高校在新工科的改革中发挥着紧密联系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的重要作用[1]。

机电专业构筑了工程领域和机电设备领域的基础,肩负为我国工程类单位和建造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

在新工科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可以考察当地的特色产业,着眼于区域工业和经济的发展,重点培养相关领域所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对社会未来发展有作为的专业型人才,推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2]。

目前,国内外一流高校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都十分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3]。

富兰克林欧林工程学院极为重视实用教育,将“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佐治亚理工学院针对机电课程实行项目导向的新教学模式,多个实验贯穿该教学模式。

中南大学在机电课程中设置了多个课程,例如数控车床的手工编程;数控铣床的手工编程;插补算法的设计与实现;直接编程任意平面图形控制与加工等课程。

天津大学在机电课程中,将理论授课和实验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学时分配上,实验和理论授课学时接近1:1。

综上所述,对比国内外一流大学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授课模式、授课内容和实验设置,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我校机电专业存在的差距。

因此,亟待开展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与探索。

2 “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内容本文以贵州民族大学的机电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计划将2020级机电专业学生按项目、课程、竞赛三个方面进行培养,简称“三三制”培养方案。

基于“项目+竞赛”双驱动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项目+竞赛”双驱动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01$21(3$&)%)()1%(0基于 项目Q 竞赛 双驱动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殷桥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摘4要 创新创业已成为助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知识密集*创新驱动的特点!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不言而喻"针对传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困境!借助+项目]竞赛,的优势和双驱动作用!尝试探索+项目]竞赛,双驱动模式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育人*项赛结合,!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关键词 新文科#项目]竞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44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是新时代青年人才的必备素质和高等院校育人的目标导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注重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的同时做到*敢闯会创+"在亲身实践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融合了理论教学#实际问题和科学研究"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平台"也为理论教学提供了有效的补充$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化创新创业理念#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加深理论学习掌握#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同时"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也能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与学生互动"帮助教师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能力$因此"发挥*项目]竞赛+双驱动作用改革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推动*课项赛教+融合"有利于提升高等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传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教学目标出现偏差!理解不深入明确教学目标是一门课程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多数高校面对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此门课程为通识必修课"以大班形式开展授课活动"且授课对象为大一或大二学生"共计$0学时"其中包含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为主旨"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创业相关知识的讲授"忽视或弱化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偏重创业学习"教学目标出现偏差"对创新创业课程理解不深入"不利于创新创业课程在高校的有效开展%$&$$&)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缺乏系统性目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教材的知识点进行设定"大多是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扩展"教学内容过于僵化和陈旧"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没有紧抓新技术#新热点#新业态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创新思维和思辨性以及寻找和抓住创业机会的敏锐性"课程学习的兴趣度也逐渐下降$同时教学内容较少融合专业知识"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时较为空洞"找不到着力点"导致创新创业课程学习浮于表层"不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与实施$$&(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欠佳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门通识教育课程"面向整个年级的学生开设"受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限制"多数开展大班教学"课堂上大班学生人数基本为$%%人以上"由于人数过多"在传统的创新创业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方法单一"且出现理论讲解占比大幅超过实践训练占比的情况%(&"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时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足"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较差"课堂效果不佳$$&3实践教学匮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较弱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理论讲授内容远大于实践训练"学生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较少"理论和实践联系不够紧密"以理论学习为主必然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较薄弱$此外"部分高校缺乏充足的创新创业资源"其中包括资金#设备#实践平台等保障"同时未与产业进行有效对接"缺乏有效的创业孵化体系和产业合作机会"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限制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创新创业的发展空间$$&:教学评价不够客观!过程评价缺失教学评价是教与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课程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以课程成绩为主"一般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以一定*%&创新教学科技风 年 月比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3&"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以理论知识为主进行重点考查"缺乏全面#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偏离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成果的评价"难以准确评估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潜力$' 项目Q 竞赛 对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双驱动模式发挥*项目]竞赛+的驱动作用"是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和全面推进的重要抓手"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为主体"以*项目]竞赛+为双翼的*一体两翼+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驱动模式-见下图."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与专业类科研项目相结合"同时将创新创业系列竞赛与学科竞赛相结合"各级别#各种类赛事相融通"推动双创赛事多元化发展"强调以团队或小组配合形式完成目标任务%:&"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深化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一体两翼,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双驱动模式图44( 项目Q 竞赛 对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双驱动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潜能通过项目实践和参与竞赛"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如在项目中扮演创业者的角色"通过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商业模式设计等环节"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创新创业的实际操作和挑战"全面锻炼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课项赛教+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竞争的舞台"学生通过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项目训练"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市场环境和行业需求"锻炼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素质$此外"项目训练和竞赛的评选和奖励机制也能够激励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增强他们的动力和目标感$(&)有助于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提升教学效果以*项目]竞赛+来驱动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项目和竞赛的实践过程和结果是对课堂理论的显著应用"还可以通过比赛经验和成果反思课堂教学"双向促进"不断改进和提升"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既提高了学生参与项目和竞赛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回馈$同时教师在指导项目训练和竞赛过程中"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和能动性也被激发"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将*课项赛教+结合的模式推向深处#落到实处$(&(有助于获取资源支持!加强校企联动在项目训练和竞赛实践中"企业和行业参与到项目和竞赛里"可以为学生开展项目和竞赛提供实际问题#导师指导#资金支持等资源$此外"还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校企联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进而推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和持续发展$"基于 项目Q 竞赛 双驱动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3&$明确教学目标!融入+项赛,活动要求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和能力"其中包括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领导力等方面$高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将*项目]竞赛+双重驱动的核心要素融入课堂教学中"秉持*竞赛项目教学化+的理念"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设计具体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确保项目和竞赛与课程目标紧密对接"相互促进和支持$同时在教学目标里融入*项赛+活动要求"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创业知识的获取相结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3&)优化课程结构!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各高校积极进行创新创业课程改革"除开设基础的创新创业课程外"应增设*项赛+主题课程#专创融合课程等"如*创业竞赛进阶与实践+*创新创业与文创产品设计+*数据科学与数据创新+等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涵盖创业理论#商业模式#市场营销#团队管理#竞赛规则#专业基础等方面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提升创新创+%& 科技风 年 月创新教学业课程系统性$同时通过跨学科合作"可以融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促进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其次"按照项目训练和竞赛实践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聚焦社会热点#新技术#新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拟定创新创业项目"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全程参与项目的制定#实施#评审"在参与过程中提高了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教学效果也随之凸显$3&(改进教学方法!实现+课项赛教,相互融通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要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促进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向以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团队合作等为特点的教学逐渐转变"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和竞赛"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打造>8@79教育理念下*课项赛]+导链式教学模式"以项目竞赛为目标导向"将*案例]讨论+法#项目式学习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贯穿课程教学"*教+与*学+设计同时进行"实现*课项赛教+相互融通促进#有机整合的导链式学习模式"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效用%0&"构建内容多元#实操性强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达到*以赛促学+*以项促教+*课项赛教+相互融通的最终目的$3&3搭建实践平台!强化校企合作反哺教学高校应将实践环节与课程设置相结合"搭建*以赛促学#以项促教+的实践平台"如竞赛实训系统#创业孵化园#实验室设施#企业实践基地等"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际项目和竞赛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学会用创新性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鼓励学生在项目和竞赛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供个性化的发展路径和支持$再者"强化校企合作反哺教学"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通过与实际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际产业需求相衔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成功率"同时通过强化校企合作"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增强也将反哺课堂教学$3&:改革考核形式!引入竞赛评审机制建立科学且有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至关重要$以竞赛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贯穿整个教学"注重过程性考核"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平时成绩通过设置各项任务并按一定比例赋分"比如课程知识点学习-$%j .#章节测验-$:j .#讨论-:j .#作业-)%j .#课堂互动-$%j .#分组任务-3%j ."其中分组任务考核项目的完成情况"采用教师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等多元化评价形式"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创业计划书#创业路演"在学生路演展示环节引入竞赛评审机制"除教师评分外"鼓励学生也担任评委角色对项目进行打分"通过互评"学生既可以站在评委角度思考问题"又能激发灵感促进自身项目完善$以多元化评价推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结语*项目]竞赛+作为双驱动力对于课程教学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势在必行"通过将*竞赛项目教学化+"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和平台"在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下"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支持和锻炼机会"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以强大的创新人才储备池助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 $$%刘洁&以竞赛为导向的法学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高教学刊!)%)$&$%'(3)23:&$)%龙悦&新媒体创意与策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项目]竞赛,双驱动教学模式实践$;%&新闻研究导刊!)%)$!$)&%:'()'2(%&$(%钱魏冬!江浩!孙晔&学科竞赛驱动下财税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以-税法.课程为例$;%&湖南科技学院学报!)%$<!('&$$'('12''&$3%楼蔚松!花有清&竞赛项目教学化驱动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育教学论坛!)%$'&3('($(:2$(0&$:%秦涛!杨沫!王乙坤!等&基于+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双驱动的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科技与创新!)%)$&$1'($3(2$33]$30&$0%杨立英&新文科视域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中国高等教育!)%)(&^$'(0:20<&基金项目 )%)(年度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西安市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n $0%'#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年度一般课题+基于竞赛驱动的2新文科3双创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k m ))B )3%'#)%))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视域下2项目]竞赛3双驱动式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1'#)%)(年度校级科研项目+民办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作者简介 殷桥&$'':)4'!女!陕西商洛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教育管理"创新教学科技风 年 月。

基于_学科竞赛_科研项目_模式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_蒋晓丹

基于_学科竞赛_科研项目_模式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_蒋晓丹

( ) * +
" : ; <
56
0
!78
图 3 “ 三位 一 体 ” 的学生科研活动模式
3
结语
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是 当 前 社会发展的
● 学院的 主 要 职责 是在项目 管理 上 制 定 相关 政策
措施 和 运 行机 制 , 支 持 和 激 励 学生 参 与科研活动 ; 并 建 立 实践创新 办公 室 , 以各类 学科竞赛 、 课 外 科技创新活 动 、 社会实践 等为主 要 载体 , 给 师 生 提 供 良好的科研 平 台 ; 并 对 科研项目的活动过程 进行 督 查 。
,./ \ 0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 2 “ 四 年竞 争 ” 的学科竞赛学 习 机 制
● 第 一 年是基础课程学 习 。 新生入校 后 , 任 课教 师
在学生的课程学 习 中 逐 步 灌输 相关 竞赛的 内容 , 并有 意识 地 进行 指导 和 点拨 。 组织 新生 观摩 高年级学生的 竞赛 作 品 , 宣 传 以 往 的竞赛 成 果 , 激 发新生 对 科技竞赛 的 兴趣 。
现代计算机
2014.08 中
趹 趨
教学园地
./
0&1
!
234
参 与课题研究的 各 个 环节 具 体 工 作 , 而且 对提 高学生 的科研 水平 、 培养学生的科研 态 度 、 方 法 以 及 科研 精神

都 具有 重 要 意义 。
● 项目 负责 人在教 师指导 下 先做 好 选 题 工 作 , 再
教学园地
文章编号 :1007-1423 (2014 )23-0056-04

如何开展学科竞赛与项目研究,激发学生兴趣

 如何开展学科竞赛与项目研究,激发学生兴趣

如何开展学科竞赛与项目研究,激发学生兴趣学科竞赛和项目研究是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受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那么,如何开展学科竞赛和项目研究,激发学生兴趣呢?一、提供丰富的学科资源和导师支持为了开展学科竞赛和项目研究,学校应该提供丰富的学科资源和导师支持。

这些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源等。

同时,学校应该安排有经验的导师指导学生团队进行科研和竞赛活动。

二、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时间表在开展学科竞赛和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时间表对于成功实施非常重要。

计划和时间表包括项目的目标、任务、进度和评估标准等。

通过制定计划和时间表,可以有效地规划和监控项目的进度,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三、组建高素质的团队成功的科研和竞赛活动需要一个高素质的团队。

团队成员应该具备不同得能力和特长,能够有机地协作。

此外,团队成员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迅速解决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鼓励创新和实践在学科竞赛和项目研究中,创新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该得到鼓励,学习创新思维,并积极参与实践探索。

在实践探索中,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开阔眼界,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评估和反馈在学科竞赛和项目研究的过程中,评估和反馈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尤为重要。

评估和反馈应该及时和详细地给予学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学科竞赛和项目研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可以通过提供资源和导师支持、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时间表、组建高素质的团队、鼓励创新和实践以及加强评估和反馈等手段,来开展学科竞赛和项目研究,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选好适合的竞赛和项目在开展学科竞赛和项目研究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选好适合的竞赛和项目。

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其中。

大学生学科竞赛素养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学科竞赛素养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学科竞赛素养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学科竞赛对于大学生素养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科竞赛作为一种学习和展示自己学科能力的平台,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科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综合能力。

然而,如何建立有效的学科竞赛素养培养模式并进行实践,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首先,学科竞赛需要在大学教育体系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融入。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应当倡导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素养培养模式。

学科竞赛可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

同时,学校还应发挥导师的重要作用,定期组织学科竞赛辅导和培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提高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

其次,建立多元化的学科竞赛培养模式,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学科竞赛重点放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上,这对学生的专业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在培养现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方面,单一的学科竞赛模式可能并不足够。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创新竞赛内容和形式,引入跨学科竞赛和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比如,可以开展学科融合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跨学科合作和创新的能力。

第三,要注重学科竞赛的过程性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机制。

学科竞赛不仅仅是一次成果的展示,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竞赛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在学科竞赛中的实际参与和表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是结果。

同时,对于参赛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竞赛论坛、导师指导、监考老师的点评等方式,告诉学生他们在竞赛中的不足和如何改进,以便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和竞赛能力。

最后,要加强学科竞赛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学科竞赛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更应该对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校可以加强学科竞赛与实际应用的联系,鼓励学生通过竞赛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和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校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模式与效果研究

高校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模式与效果研究

高校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模式与效果研究高校学科竞赛活动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学术实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学科竞赛活动,学生们可以拓宽知识面、增强实践能力,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不仅可以为自己增添自信与成就感,还能为学院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然而,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科竞赛活动,确保其具备积极的效果,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组织模式在组织学科竞赛活动时,学校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模式:1. 学院内部组织这种模式主要由各学院自主组织学科竞赛活动,并只面向本学院的学生。

这样的组织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院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参赛质量。

此外,学院内部组织的学科竞赛活动还可以为学院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支持。

2. 学校级统一组织学校级统一组织的学科竞赛活动一般涵盖学校内所有学院的学生,并设置不同层次的竞赛,如校内初赛、校内决赛等。

这种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激情,提升学生在学科方面的积极性和研究兴趣。

此外,通过校级统一组织,学校也能够更好地调动各学院资源,提高竞赛的质量和影响力。

3. 跨校合作组织跨校合作组织模式适用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或者希望通过与其他学校的合作来提升学科竞赛活动水平和影响力的学校。

通过跨校合作,学校可以共享资源,实现互补优势,提高学科竞赛活动的质量和参与度。

此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流机会,促进学科交流与合作。

二、有效性探究学科竞赛活动的有效性是评价其组织模式和实施效果的重要标准。

以下是可以用于评估学科竞赛活动有效性的指标:1. 学术水平提升学科竞赛活动应当以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为核心目标。

通过参与竞赛,学生们可以在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学科竞赛活动的有效性可以通过学生在竞赛中的成绩以及对学科的深度理解和掌握程度来评估。

2.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科竞赛活动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竞赛的设置和要求,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鼓励他们提出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基于学科竞赛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与实施路径——以广告学专业为例

基于学科竞赛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与实施路径——以广告学专业为例

基于学科竞赛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与实施路径——以广告学专业为例作者:李永发,冯雅颖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4年第8期李永发,冯雅颖(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安徽蚌埠233041)摘要:项目化教学是高校易行且非常有效的人才培养活动。

基于学科竞赛的项目化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促进教师、学生和赛事方三极联动,即教师理论启蒙和实践方向指引、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和赛事方搭建平台与考核成绩,从而推动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螺旋进化。

因此,基于学科竞赛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内涵与实施路径发生了质的变化。

关键词:学科竞赛;项目化教学;教学模式;广告学专业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8—0053—02基金项目:2012安徽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学研究项目“独立学院课程体系实效性研究”(项目编号:2012jyxm861)和2013安徽财经大学教研项目“经管专业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研究”资助。

收稿日期:2014—04—01作者简介:李永发(1975—),男,安徽青阳人。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人文与艺术系主任,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结构。

冯雅颖(1985—),女,江苏南通人。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人文与艺术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传播学。

项目化教学是师生以一个项目为中心,围绕项目配置师资力量、学生参与群体和教学资源,围绕项目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努力提升项目完成质量的教学活动。

[1]项目化教学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现实问题背景下,促进师生间、成员间主动协作,积极获取信息与知识,并将信息与知识应用于实践,追求问题的圆满解决。

一、开展项目化教学的障碍与机会作为一种可行性和实效性俱高的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篇名含“项目化教学”文献数量为例,2006年为21篇,2008年为103篇,2012年为501篇,2013年为594篇,可见文献数量快速递增。

地方普通院校学科竞赛组织与管理模式探究——以中国计量大学电子

地方普通院校学科竞赛组织与管理模式探究——以中国计量大学电子

23教育现代化·2016年8月第21期高等教育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社会与企业对当代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集中反映在:大学生不但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更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部也因此推广了一系列的学科竞赛,希望通过参赛和赛前的训练,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其目的正是为了鼓励学生提高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设计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的能力及实验技能,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检验和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1]。

该竞赛自1994年举办以来,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高校师生参加,已成为颇具影响力、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

如何针对本校的具体情况,有效进行组织与开展,进而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成为了近年来各院校共同面临和关心的问题[2-3]。

本文以我校电子设计竞赛组织管理为例,分析了我校在实际开展及竞赛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革探索与创新实践,从而探索出了一套切实有效的竞赛组织管理新模式。

一 当前我国各高校电子设计竞赛组织管理模式分析在改革探索前期,我们走访了国内一些高校,对它们电子设计竞赛整个组织培训与管理模式进行调研,经过总结归纳,各类高校组织、管理方式大致可以如下:1.对于国内一流高校和重点大学而言,如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其主要的组织管理经验为从学生大一入学开始进行长期培训,学校提供固定的实践场所和强有力的经费支持,并配有专任老师进行指导和管理。

同时,把电子设计竞赛创新活动与校企合作相结合,使培养人才更贴合于社会和企业,从而更好满足对创新人才应用的需求;2.对于其他部分地方院校,由于学校经费来源有限且单一,且没有足够的师资和场地,主要以中短期培训为主,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集中强化培训。

高校学科竞赛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高校学科竞赛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高校学科竞赛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高校学科竞赛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多种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管理平台,旨在提升高校竞赛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有效地协调和管理学生、教师、赞助商、评委等各方面的资源,推动高校学科竞赛事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高校学科竞赛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首先,高校学科竞赛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是大势所趋。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学科竞赛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给高校学科竞赛带来了更多的途径和渠道,可以更加广泛地传播信息、宣传竞赛、招募参赛者和评委。

另一方面,随着参赛者和项目数量的增加,高校学科竞赛的组织、协调、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

因此,高校学科竞赛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帮助高校竞赛管理人员更高效地统筹管理和分配资源,提升竞赛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高校学科竞赛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具有多样性。

通常,高校学科竞赛信息管理系统由核心管理模块、数据信息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后台管理模块等多个模块组成。

每个模块有不同的功能和管理要求。

例如,核心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竞赛进行全面、可追溯、可控制的管理,包括竞赛项目的制定、参赛者报名、评审、获奖等相关管理活动;数据信息模块则是对各类信息进行分类、存储和分析,使之形成信息资源库,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竞赛的各项数据或评价参数;用户管理模块主要面向学校内部各方面的用户,包括管理人员、参赛者、评委、观众等等;系统管理模块则是针对整个系统的运行、维护与更新等进行有效的管控;后台管理模块为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的管理机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相关的修改或调整。

第三,高校学科竞赛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和劣势需区分。

作为一种新型的竞赛管理手段,高校学科竞赛信息管理系统在积极推动高校学科竞赛工作的同时,也存在某些缺陷和问题。

高校学科竞赛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在于它与传统竞赛模式相比,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可以达到高效管理和公正评判的双赢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地方院校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通过归纳学科竞赛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阐释学科竞赛项目制运作模式的积极意义,指出学科竞赛项目制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关管理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学科竞赛;项目管理;地方院校;实践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5-0040-03收稿日期:2017-07-06作者简介:蔡华健(1983—),男,江苏南通人,南京晓庄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困境与超越:师范生UGS 合作培养机制研究”(2017SJB0423);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重大攻关课题“师范类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策略研究”(16ZD004);2016年南京晓庄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转型发展视域下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与实施路径研究”(2016JGKT026)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教学从“坐中学”(Learning by sitting )的理论知识传授向“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的实践教学转变,这是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点[1]。

作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学科竞赛通过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以社会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为项目研究对象,用竞赛模式让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2]。

学科竞赛不同于一般的社团、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其内容往往突破了单一课程的局限,拓展到整个课程群中,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及培育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的跳板和强化校企合作的平台典范[3]。

一、大学生学科竞赛的主要形式与基本特征目前,在面向大学生设立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既有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竞赛,也有行业协会(学会)或企业冠名的竞赛。

在竞赛内容上有单科型、专业型、综合型、职业技能型之分,竞赛模式可分为全封闭式、半开放半封闭式、开放式等。

在举办周期上,大部分竞赛均已实现定期化。

在竞赛环节设置上,有的采取直接决赛制,有的采取“初赛—决赛”两级制,有的采取“初赛—复赛—决赛”三级制[4]。

尽管在级别、内容、赛制等方面有所差异,但专业性、实践性、创新性、规范性是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共同特征。

(一)专业性是大学生学科竞赛的首要特征大学生学科竞赛选题来自现实生产生活或前沿理论研究中的问题,竞赛解题的方法、思路则来自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和技能训练,折射出大学生学科竞赛知识考核点鲜明的专业色彩。

(二)实践性是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外显特征学科竞赛不同于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它要求参赛者深入理解和系统运用专业知识,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路线,以理论学习指导实践活动,以实践验证和完善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这是典型的知识实践过程。

(三)创新性是大学生学科竞赛的本质特征大学生学科竞赛的核心要义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和能力。

通过学科竞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窠臼,训练大学生在思考、探索和反思中建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生成创新能力。

(四)规范性是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客观要求学科竞赛的规范性不仅体现在竞赛规程、竞赛内容、参赛对象、评分标准、奖项设置等方面,也体现在竞赛理念与宗旨等内涵上,以后者指引前者的制定与具体运作。

学科竞赛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竞赛的严谨性,更能通过打造精品竞赛项目吸引更多学子参与。

二、地方院校学科竞赛采用项目制模式运作的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2018年第5期(总第1245期)No.5,2018Serial No.1245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HEILONGJIANG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ppraisal )基于项目制的地方院校学科竞赛运行模式研究蔡华健(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南京211171)■专业与课程建设40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5],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学科竞赛中引入项目制模式。

学科竞赛项目制管理是以系统论为指导,以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学科竞赛项目为具体对象的管理方式。

高校根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选取校内外有影响的学科竞赛项目,参照教师教科研课题模式鼓励院系和教师申报,形成“统一申报,联合评审,分层立项,项目管理”的学科竞赛管理和运作模式,以主题化、项目制的原则和以“模块为框架,项目为载体,参赛修学分,实践促发展”的思路,将年度举办的学科竞赛下放到二级院系承办,顺应高校二级管理发展趋势,进一步发挥二级院系和专业教师队伍的能动性,强化以专业和学科为基础的专业院系学科竞赛基地建设。

(一)有助于明确学科竞赛地位,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学科竞赛项目制模式通过专项经费资助、学生创新学分兑换、教师奖励标准认证等形式,充分调动教学院系和专业教师积极性,发挥教师专业特长,吸引青年教师参与大学生学科竞赛组织、集训、参赛工作,有助于在校内树立前瞻性、发展性、全局性的学科竞赛培育理念,形成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学科竞赛整体规划设计和管理运作体系,进一步明确学科竞赛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渠道和空间,有利于地方院校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学科竞赛指导教师队伍,推进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二)有助于总结和凝练学科、专业建设经验与成果传统的学科竞赛管理模式下,竞赛项目的组织和实施依托于学校管理部门,二级院系和专业教师很少参与学科竞赛赛事组织与辅导,竞赛项目难以取得院系和教师的支持和帮助。

引入项目制模式后,学科竞赛项目的策划、组织、培训、参赛、总结等任务下放到相关院系,专任教师指导团队,通过团队建设明确分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竞赛中进一步总结和凝练学科、专业建设经验和成果,为提升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三)有助于丰富实践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我国高等教育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存在着“强调拓宽知识面和通才教育,忽视专业教育;实践教学严重缩水,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等诸多现实问题,制约着本科教学水平的提升[6]。

学科竞赛项目制模式势必推动高校改革旧有课程体系,进一步拓展设计性、开放性、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教学,强化第二课堂建设,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专业学习和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的示范效应使其成为考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的新途径,成为展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窗口。

三、地方院校学科竞赛项目制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一)立项科学性不强目前,各级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名目繁多,层次参差不齐,社会影响和获奖难度也大不同,对大学生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地方院校如不加选择地组织学生参赛,无疑会造成本就有限的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

总体来说,学科竞赛项目申报、遴选和立项科学性、严谨性不强是项目制运作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1)公平竞争、择优立项意识不强,在立项评审时存在利益均沾的平均主义倾向,在项目立项评审时采取“人人有份”的方法,少数专业性不强、娱乐色彩浓厚的学生活动也被纳入其中,混淆了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其他学生活动的内涵,削弱了立项评审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2)评审指标体系不健全,对申报项目的预期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现有实际,项目方案是否有助预期目标实现等方面,难以做出可量化的评估。

有的申报团队为提高立项机会,人为拔高或降低项目预期目标,违背了“项目培育、专业引领、重点突破、全面发展”的建设思路。

(二)研究深入性不够一些院校在学科竞赛建设上存在贪大求全的观念,追求立项数量增长,轻视项目质量提升。

有的二级教学院系则纯粹将本院系承担的学科竞赛项目数量作为各类总结汇报材料中的点缀,对如何实现竞赛成效常态化,如何实现学科竞赛与专业、学科建设有机结合缺乏认知和思考。

少数专业教师缺乏对竞赛项目系统化的深入研究,导致项目在立项后教师指导不到位、各自为政,反而出现竞赛成绩下滑甚至竞赛难以开展的现象。

(三)竞赛监管难度加大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不同于教师的教改和科研项目,大多数学科竞赛项目每年举办一届,时效性强且各类学科竞赛开展的时间也存在明显差异,难以用科研项目中期检查的方式进行督查整改。

此外,项目制后竞赛具体组织、辅导、参赛等工作由二级院系或专业教师团队负责,在具体工作中缺乏协调配合,容易出现“互不沟通、彼此争功”现象。

“多头无核心式”的管理必将导致竞赛方案制定、竞赛宣传和报名、赛事辅导与组织参赛等环节任务分解不到位,竞赛项目偏离学科与专业培养目标、项目重复建设、盲目参赛、资源浪费等问题,加大了学校对竞赛项目的监管难度,也直接影响竞赛成效。

(四)项目运作战略全局观薄弱在学科项目制模式下,高校对教师指导学科竞赛予以一定的工作量核算,对指导学生获奖予以奖励,并将指导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学科竞赛列为教师专业职称晋升的参考条件,这大大激发了专业教师积极性。

但随着项目制模式的深入运作,院系和专业教师在学科竞赛中缺乏战略全局观成为普遍现象,有的教师不明了学科竞赛的独特性,将申报的学科竞赛项目简单等同于教师教科研课题,重视项目申报,轻视项目开展,疏于成果总结。

部分竞赛项目越来越局限于少数教师团队中,甚至沦为个别教师的“专属利益区”,不愿和其他教师合作、分享,使得地方院校难以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梯队搭配、开放合作、发展共赢的学科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制约41了竞赛项目可持续发展和竞赛成绩的提升。

四、地方院校学科竞赛项目制管理的优化策略(一)规范立项评审环节,完善项目考评体系1.梳理地方院校专业建设目标,明晰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对全校各专业的学科竞赛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和整合建设,对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相关要求,编制符合学校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要求,具备发展潜力的“学科竞赛项目指南”,按照“扶持重点,兼顾一般,点面结合,分层立项”的建设思路予以论证。

2.从多维度修订学科竞赛项目立项评审体系,在立项评审观测点的设计中应融入学科竞赛项目的级别、高校参与面、项目与学科(专业)建设的契合度、往届成绩和现有基础、申报团队对竞赛项目的研究基础、申报团队指导相关竞赛的前期经验与成果、竞赛辅导方案的可操作性、选手选拔模式与覆盖面、竞赛成本的合理性、预期目标的客观性与科学性等。

3.项目立项评审应要求申报教师(团队)提供翔实的文本资料并采取现场阐述、答辩的形式,使评审组对各项目有更深入的了解。

4.确立严格的“退出机制”,包括竞赛项目的退出、教师(团队)的退出两个层面。

对专业性不强、高校参与面不广,或只要缴纳参赛费、会务费就能获奖的学科竞赛项目予以撤并或降格立项。

同时,对竞赛项目立项后组织开展不力、竞赛成效远低于项目申报预期或连续几届成绩低迷的申报教师(团队),在下一年度予以暂停申报资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