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物理公式一览表

合集下载

会考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会考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会考物理公式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研究物质的本质、性质和相互关系,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来揭示自然规律。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公式是我们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关键工具之一。

本文将对会考物理中的一些重要公式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会考物理知识。

1. 力学部分1.1 速度公式:速度(v)等于位移(△x)除以时间(△t)。

v = △x / △t1.2 动量公式:动量(p)等于质量(m)乘以速度(v)。

p = m * v1.3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等于速度变化(△v)除以时间(△t)。

a = △v / △t1.4 牛顿第二定律:力(F)等于质量(m)乘以加速度(a)。

F = m * a1.5 万有引力公式: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F)等于它们质量的乘积(m1 * m2)除以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r^2)再乘以一个常数(G)。

F =G * (m1 * m2) / r^22. 热力学部分2.1 热量公式:热量(Q)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比热容(c)乘以温度变化(△T)。

Q = m * c * △T2.2 热传导公式:热量传导速率(Q)等于热导率(k)乘以温度梯度(△T/△x)乘以横截面积(A)。

Q = k * (△T / △x) * A2.3 热膨胀公式:物体膨胀长度(△L)等于长度(L)乘以线膨胀系数(α)乘以温度变化(△T)。

△L = L * α * △T3. 电磁学部分3.1 电流公式:电流(I)等于电量(Q)除以时间(t)。

I = Q / t3.2 电阻公式:电阻(R)等于电压(V)除以电流(I)。

R = V / I3.3 电功公式:电功(W)等于电压(V)乘以电流(I)乘以时间(t)。

W = V * I * t3.4 法拉第定律:电解质电流(I)等于电解质电导(κ)乘以电容积(V)乘以电荷的价数(z)。

I = κ * V * z4. 光学部分4.1 光速公式: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00 ×10^8 m/s。

会考物理必背公式高中2023

会考物理必背公式高中2023

会考物理必背公式高中20231.运动学-速度的计算公式:v = Δx / Δt-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 = Δv / Δt-位移的计算公式:Δx = v0t + (1/2)at^2-动能的计算公式:K = (1/2)mv^22.力学-牛顿第一定律: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F = ma-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能量-势能的计算公式:Ep = mgh-动能的计算公式:Ek = (1/2)mv^2-机械能守恒定律:系统总机械能在没有非弹性力做功的情况下保持不变4.物理光学-焦距公式:1/f = 1/do + 1/di-球面镜成像公式:1/do + 1/di = 1/f-薄透镜成像公式:1/f = 1/do + 1/di-光速:c = 3.00 × 10^8 m/s5.电学-电流的计算公式:I = Q/t-电压的计算公式:V = W/Q-电阻的计算公式:R = V/I-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 VI以上是高中物理必须背的一些公式,掌握这些公式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它们不仅是物理学习的基础,也是之后学习更深层次物理知识和应用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公式进行详细解释和列举一些具体例子。

1.运动学公式-速度的计算公式:v = Δx / Δt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假设一个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从位置x1运动到位置x2,此时的位移Δx=x2-x1,时间Δt=t2-t1,那么它的平均速度就是v=Δx/Δt。

示例:一个汽车在1小时内从A地开到B地,途中行驶了120千米,那么它的平均速度就是120km/h。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 = Δv / Δt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加速或减速的物理量。

当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了Δv,那么它的平均加速度就是a=Δv/Δt。

示例:一个汽车从速度为20m/s加速到30m/s,所花时间为5秒,那么它的平均加速度就是a=(30-20)/5=2m/s^2。

会考物理公式一览表

会考物理公式一览表

会考物理公式一览表一、力学与运动学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 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F F F F COS 1222122++θ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F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合=0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正压力,即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 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F ∝m 1 m 2 /r 2即F=G2rMm,2211kg /m N 1067.6⋅⨯=-G7、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8、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 几个重要推论:(1) V t 2 -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O V t /2 V S /2 V t V t/ 2 =V V t 02+=stA S a tB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v v o t222+ 匀速: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V s/2(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 ……n 2;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 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6)自由落体:h =1/2gt 2 2gh =v t 2 v t =gtv 平均=v t /2(7)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一、运动学(1)1、平均速度:t xv ∆∆=(x ∆指位移,t ∆指时间) 2、加速度:tva ∆∆=(v ∆指速度变化量,t ∆指时间)(2)匀速直线运动:vt x =(x 指位移,v 指速度,t 指时间) (3)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at v v +=02、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式:2021at t v x += 3、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ax v v 2202=-4、位移和平均速度公式:t vv x 20+=5、平均速度公式:20vv v +=6、中间时刻速度:202vv v v t +== 7、中间位置速度:22202v v v x +=注意:以上公式中各字母含义:v 指末速度,v 0指初速度,a 指加速度,t 指时间,x 指位移, v 指平均速度。

8、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位移差公式):2aT x =∆(这条公式中的x ∆指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 内位移之差) 9、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①第1s 末、2s 末、3s 末物体的速度之比: 1:2:3 ②前1s 、前2s 、前3s 物体的位移之比: 1:4:9 ③第1s 、第2s 、第3s 物体的位移之比: 1:3:5(4)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 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gt v = ②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式:221gt h =③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gh v 22= 注意:v 指末速度,t 指时间,h 指下落高度(5)平抛运动:Vy122y gt =水平位移:2y θ==竖直位移:tan gtx v 0x v t =合位移:水平速度:竖直速度:合速度:g v v 0tan y xv tv v α==22yx v +=0v v x =gtv y =22yxl+=(6)圆周运动: 1、线速度:2s r v t Tπ∆==∆ 2、角速度:2t Tθπω∆==∆ 3、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式:v r ω=4、周期和频率的关系式:Tf 1=5、向心加速度:vw r f r Tr w r v a n =====22222244ππ 6、向心力:mvw r f m r Tm r mw r v m ma F n n ======22222244ππ 注意:v 指线速度,s ∆指弧长,t ∆指时间,θ∆指圆心角转过的角度(采用弧度制),w 指角速度,f 指频率,T 指周期,n a 指向心加速度,n F 指向心力。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大全 (整理)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大全 (整理)

2F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kx F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 2、重力:mg G =3、求 、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或5、摩擦力的公式:(1) 滑动摩擦力:说明: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6、 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 或者 x ma F =合x y y ma F =合 7、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021X at t V += 几个重要推论:(1) X 2202a V V t =-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负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tV V V t t X202∆=+=(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6)自由落体:221gt h =22t V gh = gt V t = 2t V V =平均8、功 :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1) 理解正功、零功、负功的含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①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② 重力的功 ------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③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NF f μ=0=合F 0=合x F 0=合y F 2aT S =∆θcos Fl W =1F221r m m G F =22224T r r r v a πω===向9、动能和势能: 动能: 221mv E K =重力势能:mgh E P =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10、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11、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 + 重力势能 + 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

会考物理公式总结

会考物理公式总结

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物理会考公式总结高中物理公式 1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会考必备物理公式

会考必备物理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表一、力1.重力:mg G =2r GMg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合力:2121F F F F F +≤≤-合 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直线运动1. 位移:t v s ⋅=;2021at t v s +=匀变速2. 平均速度:tsv =适于任何运动;t v v v t +=0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 加速度:tvt v v a t ∆∆=-=0速度变化率 4. 速度:at v v t +=0;tsv v v v t t =+==20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速度 5. 速度位移公式:as v v t 2202=- 6.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T s =∆7.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特点:00=v ,只受重力,a=g 且方向竖直向下 1速度公式:gt v t =2位移公式:221gt s =3速度位移公式:gh v t 22= 4位移与平均速度关系式:t v s t⋅=2三、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2.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解题思路:加速度是解题关键 四、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物理只受重力,加速度a=g 恒定不变,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水平方向:00 ,v v t v x x == 竖直方向:221gt y =,gt v y = 经时间t 的速度:22022)(gt v v v vt y x +=+= 平抛运动时间:ght 2=取决下落高度,与初速度无关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T r t s v π2==2角速度:Tt πφω2== 3r v ⋅=ω 4固定在同一轴上转动的物体,各点角速度相等;用皮带无滑传动的皮带轮、相互咬合的齿轮,轮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5向心力:r Tm r m r v m F 22224πω===向心力为各力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效果力非物体实际受到的力6向心加速度:v r rv a ⋅===ωω22 7周期:f T 1= 3.万有引力定律 (1) 表达式:221r m m GF = (2) 应用:把天体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1) 主要公式:r T m r m r v m r Mm G 222224πω===;mg rMm G =2应分清M 与m,g 指物体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2) 天体质量M 的估算:r T m r Mm G 2224π=2324GT r M π=⇒3) 卫星的环绕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由公式r Tm r m r v m r Mm G 222224πω===判断,rGMv =,3r GM=ω,GMr T 324π= 4) 第一宇宙速度是指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7.9km/s ==gR v ;5)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且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T=24h ;同步卫星只能位于赤道正上方特定的高度h ≈3.6⨯104km ,v 、ω均为定值;五、机械能1. 功:W=Fscos α,其中α为F 、s 之间的夹角;此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解题时应注意W 与F 的对应关系;当功率恒定时,也可使用公式:W=Pt ,变力做功用动能定理求解; 2. 功率:v F tWP ==平均功率 Fv P =瞬时功率〖P 与F 具有对应关系,当P 为机车功率时,F 为机车的牵引力〗 3. 机车运动最大速度:fPv =max 4. 动能定理:2022121mv mv W t -=合合外力做功等于所有力做功的代数和,也可表述为一切外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注意:合W 有两种算法5. 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2222112121mv mgh mv mgh +=+六、电场1. 元电荷:C e 191060.1-⨯= 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的电量2. 库仑定律:221Q Q r kF =,其中229/100.9C m N k ⋅⨯=使用公式时,Q 1、Q 2均用绝对值代入,力的方向利用电荷异性相吸,同性相斥判断;两个电荷间的库仑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3. 电场强度:1) 定义式:qFE =,单位:N/C;其中q 为试探电荷;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受力方向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度大小、方向均由电场本身性质决定,而与试探电荷的存在与否以及试探电荷的电量、电性均无关; 2) 点电荷场强公式:2Qr kE =,其中Q 为产生电场的场源电荷,此公式仅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电场;应用此公式时注意区分场源电荷与试探电荷; 电子伏特eV 是能量单位,J eV 191060.11-⨯=; 七、磁场磁通量: S B ⋅=φ 条件:S B ⊥ 磁感应强度: SIL F B φ==条件:B I ⊥ 安培力: ILB F = 条件:B I ⊥ 方向:左手定则 八、电磁感应感应电动势 BLv E = tn E ∆∆=φ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九、家电1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 U R =IR U = R U I= 2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IUt W = 电热:Rt I Q 2= 电功率 :IU P = 3电阻串联、并联:串联电路特点:并联电路特点:41度电 = 1KW ·h = 3.6×106J 5电阻 R 单位:Ω电容 C 单位:F,μf,pF 电感 H 单位:H,mH,μHnI I I I ==== 21nU U U U +++= 21nR R R R +++= 21R U ∝RP ∝nU U U U ==== 21nI I I I +++= 21nR R R R 111121+++= RI 1∝RP 1∝。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大全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2F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kx F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mg G =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3、求 、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或5、摩擦力的公式:(1) 滑动摩擦力: NFf μ=0=合F 0=合x F 0=合y F 1F说明: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 或者 x ma F =合x y y ma F =合☆7、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021X at t V +=几个重要推论:(1) X 2202a V V t =-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负值)(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t V V V t t X202∆=+= 2222to v v V S += 注意 都是在什么条件下用比较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用哪个公式)(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 : :……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6)自由落体:221gt h =22t V gh = gt V t = 2t V V =平均8、功 :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1) 理解正功、零功、负功的含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①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② 重力的功 ------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③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9、动能和势能: 动能: 221mv E K =2aT S =∆θcos Fl W =)12(-)23(-)1--n n重力势能:mghEP=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10、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物理公式(会考)打印

物理公式(会考)打印

高中物理综合考试公式一览表(会考)一、力学1、矢量:力,位移,速度,加速度, 标量:路程,时间,质量,温度,速率, 平均速度:x v t∆=∆2、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21v v v a t t-∆==∆∆(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 与△v 的方向相同,与v 方向无关。

当v 与a 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 当v 与a 反向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图象:甲图:①匀速直线运动;②v 0=0匀加速直线运动;③匀减速直线运动(交点:表示v 相同;位移:面积;a :斜率)乙图:①静止;②匀速直线运动;③反向匀速直线运动(交点:相遇)4、基本规律:02012v v atx v t at=+=+几个重要推论:2200222t v v axv v x v vt-=+=== (计算位移;计算瞬时速度)2x aT∆= 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等于恒量 (加速度;纸带)运动特例--自由落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gtV = 221gth =v 2=2gh 2V V =平均5、重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重心:规则物体在它的几何中心,不规则物体:悬挂法 6、胡克定律:F=kx(k 劲度系数;x 形变量) 7、滑动摩擦力: N f F μ=(F N 表示正压力的大小)甲乙静摩擦力:与外力的大小有关系。

(根据平衡条件) 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8、力的合成与分解:平等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按力的实际效果分解。

借助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的知识求解。

力的图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方向9、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系。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 10、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物理会考公式总结

物理会考公式总结

物理会考公式总结一, 质点的运动(1)----- 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 / 2= V平=(V t + V o) / 24.末速度V=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 2] 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 t7.加速度a=(V_t - V_o) / t 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 s 加速度(a):m/ s2 末速度(Vt):m/ s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 s=3.6Km/ 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_t - V_o)/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_o =02.末速度V_t = g t3.下落高度h=gt2 / 2(从V_o 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 = 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_o t – gt 2 / 22.末速度V_t = V_o – g t (g=9.8≈10 m / s2 )3.有用推论V_t 2 - V_o 2 = - 2 g S4.上升最大高度H_max=V_o 2 / (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_o /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的公式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运动学公式:
- 位移公式(s = v0 * t + 0.5 * a * t^2)
- 速度公式(v = v0 + a * t)
- 物体平均速度公式
- 物体加速度公式
2. 动力学公式:
- 牛顿第二定律(F = m * a)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弹性力公式(F = k * x)
3. 能量和功公式:
- 功公式(W = F * s * cosθ)
- 功率公式(P = W / t)
- 动能公式(K = 0.5 * m * v^2)
- 势能公式(Ep = m * g * h)
4. 链轮与滑轮公式:
- 钟摆公式(T = 2π * (l / g)^0.5)
- 质点转动惯量公式(I = m * r^2)
- 固体转动惯量公式(I = 0.5 * m * r^2)
5. 波动公式:
- 波速公式(v = f * λ)
- 光速公式(c = f * λ)
- 声强公式(I = P / A)
6. 静电学公式:
- 库仑定律(F = k * q1 * q2 / r^2)
- 电场强度公式(E = F / q)
- 电压公式(V = U / q)
- 电容公式(C = Q / V)
7. 电磁感应公式: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 = -N * ΔΦ / Δt)- 感应电动势公式(ε = B * l * v * sinθ)
- 比奥萨伐尔定律(B = μ * H)
- 荷质比公式(e/m = ε / B^2 * v^2 * sinθ)
这些公式是高中物理课程中常见的考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
高中物理的会考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2. 圆周运动中向心力公式及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的公式
3. 匀变速直线运动三大方程
4. 平抛运动两个方向上的位移公式:x=v0t;y=1/2gt^2
5. 电流强度公式:i=q/t
6. 欧姆定律:i=u/r
7. 电阻、电阻定律:r=ρl/s
8.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9. 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
10. 焦耳定律:q=i2rt
11. 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12. 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 总
13. 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的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
=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
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以上公式仅供参考,建议查阅高中物理教辅资料获取更多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大全

力学一、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 2≈10m/s 2,作用点在物体重心。

2,静摩擦力:0≤f 静≤≤f 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是动摩擦因数,N 是正压力。

4,弹力:F = kx (胡克定律),x 为弹簧伸长量(m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N/m )。

5,力的合成与分解:①两个力方向相同,F 合=F 1+F 2,方向与F 1、F 2同向②两个力方向相反,F 合=F 1-F 2,方向与F 1(F 1较大)同向 互成角度(0<θ<180º):θ增大→F 减少 θ减小→F 增大θ=90º,F=2221F F +,F 的方向:tg φ=12F F 。

F 1=F 2,θ=60º,F=2F 1cos30º, F 与F 1,F 2的夹角均为30º,即φ=30ºθ=120º,F=F 1=F 2,F 与F 1,F 2的夹角均为60º,即φ=60º由以上讨论,合力既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大,也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小,它的大小依赖于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

合力范围:(F 1-F 2)≤F ≤(F 1+F 2)求 F 1、F 2两个共点力 的合力大小的公式(F1与F2夹角为θ):二、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位移vt s =。

平均速度t sv =匀变速直线运动:1、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221at t v s o +=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atv v o t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s v v o t 222=-,适合不涉及时间时的计算公式。

4、平均速度tsv v v v t o t =+==22,即为中间时刻的速度。

5、中间位移处的速度大小2222t o s v v v +=,并且22ts v v >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即 △s=s n+1 —s n =aT 2=恒量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 为等分时间间隔): 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值为 v 1:v 2:v 3......:v n =1:2:3......:n②1T 内、2T 内、3T 内……的位移之比为 s 1:s 2:s 3:……:s n =12:22:32……:n 2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为 S I :S II :S III :……:S n =1:3:5……:(2n-1)θcos 2212221F F F F F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 t 1:t 2:t 3:......:t n =)1(:......:)23(:)12(:1----n n 2、自由落体运动(1)位移公式:221gt h =(2)速度公式:gt v =t(3)位移—速度关系式:gh v 22=3、竖直上抛运动1.基本规律:gt v v t -=0 2021gt t v h -=gh v v t 2202-= 2.特点(初速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1)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

会考物理必背公式高中2023

会考物理必背公式高中2023

会考物理必背公式高中2023
以下是高中物理会考中必背的一些公式:
1.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m表示
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所受的加速度。

2.动量公式:p = m*v,其中p表示物体的动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3.动能公式:K = (1/2) * m * v^2,其中K表示物体的动能,m
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4.合成速度公式:v = (v1 * m1 + v2 * m2) / (m1 + m2),其中
v表示合成后的速度,v1和v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速度,m1和m2分
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

5.万有引力公式:F = G * (m1 * m2) / r^2,其中F表示两个物
体之间的引力,G是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6.加速度公式:a = (v_f - v_0) / t,其中a表示加速度,v_f
表示最终速度,v_0表示初始速度,t表示时间。

7.等速直线运动公式:x = v * t,其中x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8.向心加速度公式:a_c = v^2 / r,其中a_c表示向心加速度,
v表示物体的速度,r表示曲线的半径。

以上是一些高中物理会考中必背的公式,但重点还是理解这些公
式的物理意义和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拓展公式的应用范围,探索更多与物理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1. 运动学公式1.1 一维运动公式•位移公式:$s = v_0t + \\frac{1}{2}at^2$•速度公式:v=v0+at•加速度公式:v2=v02+2as1.2 二维运动公式•位移公式:$\\vec{s} = \\vec{v_0}t + \\frac{1}{2}\\vec{a}t^2$ •速度公式:$\\vec{v} = \\vec{v_0} + \\vec{a}t$2. 力学公式2.1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F=ma2.2 力的合成•合力公式:$\\vec{F} = \\sum{\\vec{F_i}}$2.3 弹性力•弹性势能:$E_e = \\frac{1}{2}kx^2$2.4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公式:$F = G\\frac{m_1m_2}{r^2}$3. 动能和功公式3.1 动能公式•动能公式:$E_k = \\frac{1}{2}mv^2$3.2 功公式•功公式:$W = Fs\\cos(\\theta)$4. 热学公式4.1 热传导•热传导公式:$Q = kA\\frac{\\Delta T}{d}t$4.2 热能转化•热能转化公式:$Q = mc\\Delta T$5. 光学公式5.1 光的折射•斯涅尔定律公式:$\\frac{\\sin\\theta_1}{\\sin\\theta_2} = \\frac{v_1}{v_2} = \\frac{n_2}{n_1}$5.2 光的波动•波长公式:$\\lambda = \\frac{v}{f}$5.3 光的成像•薄透镜成像公式:$\\frac{1}{f} = \\frac{1}{p} + \\frac{1}{q}$6. 电学公式6.1 电流和电荷•电流公式:$I = \\frac{Q}{t}$6.2 电阻和电势差•电阻公式:$R = \\frac{V}{I}$•电势差公式:V=IR6.3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公式:V=IR6.4 等效电阻•串联电阻公式:$R_{\\text{equivalent}} = R_1 + R_2 + \\cdots + R_n$•并联电阻公式:$\\frac{1}{R_{\\text{equivalent}}} = \\frac{1}{R_1} + \\frac{1}{R_2} + \\cdots + \\frac{1}{R_n}$以上是高中物理会考常用的公式,掌握了这些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和考试都非常有帮助。

高中物理会考必记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必记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大全(文科)一、运动学基本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at v v t +=0 位移公式:2021at t v x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2202=- 2、计算平均速度txv ∆∆=【计算所有运动的平均速度】 20t v v v +=【只能算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 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平均速度V 平=△x /△t(定义式) ②有用推论V 2-Vo 2=2ax ③中间时刻速度V t/2=V 平=(V+Vo)/2 ④末速度V =Vo+at⑤中间位置速度2222t o v v V S += ⑥位移x =(V+Vo)t/2=V o t+at 2/2⑦加速度a =(V-Vo)/t =△V/△t{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 ;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V):m/s ; 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

2、自由落体运动:①初速度Vo =0 ②末速度V =gt③下落高度h =gt 2/2(从Vo 位置向下计算) ④推论V 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 =g =9.8m/s 2≈10m/s 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4、打点计时器 (1)两种打点计时器(a )电磁打点计时器: 工作电压(6V 以下) 交流电 频率50HZ (b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220v ) 交流电 频率50HZ【计数点要看清是相邻的打印点(间隔0.02s )还是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0.1s)】(2)纸带分析 (a )求加速度公式: (b)求某点速度公式:tx v v t22==【会根据纸带计算某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二、力学基本规律1、不同种类的力的特点 (1).重力:mg G =(2r GMg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 弹力: x k F ⋅= 【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由它的材料,粗细等元素决定的,与它受不受特殊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速度公式:202tt t v v v v +== 22)(T n m x x T xa n m--=∆=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速度公式:gt v=位移公式:221gt h =位移和速度的公式:gh v 22=力以及在弹性线度内受力的大小无关】(3). 滑动摩擦力 N F F ⋅=μ;【在平面地面上,FN=mg ,在斜面上等于重力沿着斜面的分力】 静摩擦力F 静 :0~F max ,【用力的平衡观点来分析】① 滑动摩擦力:F 滑=μF N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等于G ;也可小于G 。

会考物理必背知识点公式

会考物理必背知识点公式

会考物理必背知识点公式
1. 力的公式:F = m * a,其中F为力的大小,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所受加速度。

2. 牛顿第二定律:F = m * 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小,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

3. 动能公式:E = 0.5 * m * v^2,其中E为物体的动能,m为
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4. 势能公式:Ep = m * g * h,其中Ep为物体的势能,m为物
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所处的高度差。

5. 机械功公式:W = F * d * cosθ,其中W为物体所做的功,
F为物体所受力的大小,d为物体做功的距离,θ为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

6. 电功公式:W = V * Q,其中W为电路中的电功,V为电压,Q 为电荷。

7. 电阻与电流关系:U = R * I,其中U为电阻的电压降,R为
电阻,I为通过电阻的电流。

8. 哦姆定律:U = R * I,其中U为电压,R为电阻,I为通过
电阻的电流。

9. 多普勒效应的频率变化公式:f' = f * (v ± u) / (v ±
v'),其中f'为观察者测得的频率,f为发射源发出的频率,v为声速,u为观察者相对于介质的速度,v'为发射源相对于介质的速度。

10. 焦耳定律:Q = I^2 * R * t,其中Q为电热功,I为电流,
R为电阻,t为电流通过时间。

请注意,以上公式仅供参考,实际应根据具体题目和情境进行综
合运用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考物理公式一览表一、力学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 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F F F F COS 1222122++θ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F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o 或∑F x =o ∑F y =o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 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F ∝m 1 m 2 /r 27、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 或者 ∑F x = m a x ∑F y = m a y理解:(1)矢量性(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8、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 几个重要推论:(1) V t 2 -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O V t /2 V S /2 V t V t/ 2 =V V t 02+=stA S a tB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v v o t222+ 匀速: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V s/2(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 ……n 2;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6)自由落体:h =1/2gt 2 2gh =v t 2 v t =gtv 平均=v t /2(7)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 是初速度为V O 、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 上升最大高度: H = Vg o 22(2) 上升的时间: t= Vgo(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5)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2V go(6) 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 o t -12g t 2V t = V o -g t V t 2 -V o 2 = -2 gS ( S 、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9.功:W = Fs cosθ(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1)理解正功、零功、负功(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10.动能和势能:动能:E k = 12mv2重力势能:E 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11.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公式:mgh1 +121212222mV mgh mV=+或者∆E p减= ∆E k增12. 功率:P = Wt(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P = FV (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为即时速度时,P为即时功率;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P一定时,F与V成正比)13 简谐振动:回复力: F = -KX 加速度:a = -K m X单摆周期公式:T= 2πLg(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弹簧振子周期公式:T= 2πmK(与振子质量有关、与振幅无关)14、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V=λ f =λT(适用于一切波)二、热学分子配量m=M/N A分子体积V=v/ N A热功当量J=W/Q内能的改变ΔE=W+Q阿氏常数=6.02×1023个三、电学电场库仑定律F=kQ1Q2/R2电场强度E=F/q电势差U=W/q电势能变化ΔE=W=Uq电容C=Q/U(决定电容大小的因素是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两极板的距离以及两极板间的电介质)直流电路1、电流强度的定义:I =Qt2、电阻定律:(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有关)R=ρL/S3、电阻串联、并联:串联电路特点:I1=I2=…=I nU= U1+U2+…+U nR= R1+R2+…+R nU∝RP∝R并联电路特点:U1=U2=…=U nI= I1+I2+…+I n1/R= 1/R1+1/R2+…+1/R nI∝1/R P∝1/R4、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UR=U=IR RUI=(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εR r +路端电压:U = ε -I r= IR输出功率:P出= Iε-I2r = I R2电源热功率:P I rr=2电源效率:η=PP出总=Uε5.电功和电功率:电功:W=IUt电热:Q=I Rt2电功率:P=IU对于纯电阻电路:W=IUt=I Rt URt22=P=IU=I RUR22=对于非纯电阻电路:W=IUt >I Rt2P=IU>I r2 6.电池组的串联:每节电池电动势为ε0`内阻为r0,n节电池串联时电动势:ε=nε0内阻:r=n r o四、磁场磁通量Φ=B·S左手定则五、电磁感应感应电动势ε=BLV ε=n·ΔΦ/Δt右手定则六、交流电①e=εm sinωtu=U m sinωti=I m sinωt②有效值与峰值关系ε=εm/ 2 U=U m/ 2 I=I m/ 2交流电周期频率关系T=1/f=2π/ω f=1/T=ω/ 2π③变压器U1/U2=n1/n2I1/I2= n2/n1(仅适用于一个副线圈的情况)P1=P2④交流电图象可知:最大值周期T七、电磁振荡和电磁波LC振荡电路的固有周期,固有频率T=2πLC f=1/2πLC电磁波波长,波速与频率的关系λ真=C/f λ介=v介/f八、几何光学n=sini /sin r=C/v作图:平面镜成像折射透镜成像反射反射定律:i=r九、物理光学①λ真=C/f λ介=v介/f②光子的能量:E=hγ③光电效应:产生条件④电磁波谱:无线电波、红外线、红、橙、黄、绿、兰、靛、紫、紫外线、X射线、γ射线f 大λ小v 小十、原子物理复原子的电子轨道半径r n=n2r1氢原子能级E n=E1/n2(E1=13.6ev)能级跃迁hγ=E初–E末质能方程:E=mc2ΔE=Δmc2放射线三种α(42He)β(e01-)γ(00γ)贯穿性大电离性小核反应方程遵守:质量数守恒质子数守恒例:质量数质子数几种必须记住的核1H 21H 31H 10n 42H 0-1e 01e 42He1α衰变M Z X →M-4Z-2γ+ 42Heβ衰变M Z X→M2+1γ+ 0-1e轨道数↑半径↑原子能量↑势能↑动能↓n↑r↑E↑E p↑E k↓注:①认识图象之处:s—t v—t 运动学x—t y—x 简谐振动和机波波U-I图象交流电图象U-t,I-t②作图法二处:平行四边形法则平面镜成像、透镜成像、反射折射定律(几何光学)③左手和右手的运用(受力方向,磁场方向、电流方向、运动方向的判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