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最全面高中物理会考超详细知识点汇总
![最全面高中物理会考超详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920677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0.png)
最全面高中物理会考超详细知识点汇总高中物理是高中学习中的一门重要科目,考试内容丰富而庞大。
下面将给出一份最全面高中物理会考超详细知识点汇总。
1.运动学-直线运动: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圆周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向心力、离心力-相对运动:相对速度、合成速度、合成反方向、相对加速度2.力学-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力的三要素、质量和重力、运动的状态、受力分析-重力:万有引力定律、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地球重力加速度-动量和冲量:动量定理、冲量定义和计算、守恒定律-科里奥利力:科里奥利力的公式、科里奥利力的大小和方向3.物体的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力的分解、静力平衡、静力平衡条件-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示例-浮力: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和方向、浮力的应用、浮力的条件-弹力:弹性体的特性、弹性形变、胡克定律、弹簧力和吊挂的物体重力的平衡条件4.动力学-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功和功率: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功的单位、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功率的单位-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案例-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5.物体的运动和力学能-物体在运动中的力学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机械能-动量和能量的转化:动能的转化、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弹性势能和动能的转化6.热学和能量转化-热量和温度:热量的传递方式、热量和温度的关系、单位、热量计和热量的测量-热传导和传热:热传导的方式、导热系数、温度梯度、传热方式、收支平衡、传热计算和应用-相变和热力学:相变的概念、相变的条件、相变时热量的转移、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功定律7.光学-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方式、光的速度、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光的透射和反射-光的折射和色散: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实验、光的色散、全反射-光的成像:平面镜成像、球面镜成像、成像规律和公式、凸凹透镜成像8.电学-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方向、电路的概念、电路元件、串联和并联电路、电流大小和方向、电流单位-电功和电功率:电功的定义和计算、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串、并联电源功率计算、细导线的热功率损耗-热效应和电化学效应:焦耳热效应、电化学效应、伏安定律、电解和电解质、电解池和电解液9.磁学-磁场和磁力:磁场的定义、磁场的性质、磁力的定义、磁力的大小和方向、洛伦兹力和磁感应强度-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定律应用、电磁感应方向-磁场的产生和两根平行导线的相互作用:电流产生磁场、两根平行导线的磁场和力的相互作用10.常见物理现象和仪器-光电效应:光电效应的概念、光电效应的实验、光电效应的应用-物质的热膨胀:固体的热膨胀、液体的热膨胀、气体的热膨胀、热膨胀的应用-物理仪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原理和连接、示波器的原理和连接、理想气体的体积测量仪器这份最全面高中物理会考超详细知识点汇总包括运动学、力学、物体的平衡、动力学、物体的运动和力学能、热学和能量转化、光学、电学、磁学、常见物理现象和仪器等知识点。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4d66ec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1.png)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归纳高中物理会考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一环,掌握好物理的知识点对于提高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会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们进行复习和备考。
一、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分解力: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的合成3. 物体的平衡- 静力学平衡:物体在静止时受力的平衡- 动力学平衡: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的平衡4. 弹力与弹性势能- 弹性恢复力:弹性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的力- 弹性势能:弹性物体在形变过程中储存的能量5. 动能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守恒:在无耗散的条件下,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二、热学1. 热量与温度- 热量:物体间能量传递的方式- 温度: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快慢程度2. 热传导与导热系数- 热传导:热量通过物质的传递方式- 导热系数:衡量物质导热性能的物理量3. 热膨胀与热线膨胀系数- 纵向热膨胀:物体在长度方向上由于温度升高而发生形变- 横向热膨胀:物体在横截面上由于温度升高而发生形变- 热胀系数:衡量物体热膨胀性能的物理量4. 气体定律- 盛装的气体:容器中的气体压强与体积、温度的关系- 公式:P1V1/T1 = P2V2/T25.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系统中的转化和传递,总能量保持不变三、电学1. 电流与电路- 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 电路:电子在导体中形成的环路2. 电阻与电阻率- 电阻:对电流产生阻碍的物理量- 电阻率:描述物质电阻性能的物理量3. 并联与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电流依次通过多个电阻- 并联电路:电流同时通过多个电阻4. 电功与电功率- 电功:电能的转化或传输过程中所做的功-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能转化或传输的速率5.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体中发生磁通量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四、光学1. 光学成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透镜不同位置时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前后的成像特点2. 光的折射与反射- 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规律- 反射定律:光线在光滑表面反射时的规律3. 光的全反射与光导纤维- 全反射:光线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时发生的反射现象- 光导纤维:利用全反射现象将光信号传递的设备4. 光的色散与光谱- 色散:光线经过介质后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角度- 光谱:将白光通过光栅或三棱镜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的现象五、波动和振动1. 机械振动- 幅度、周期、频率和角频率的关系- 谐振现象2. 波的传播- 机械波与电磁波的区别- 纵波和横波的性质3. 波的干涉与衍射- 干涉:两个或多个波的叠加现象- 衍射:波通过孔或障碍物后发生的弯曲现象4.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声音强度与音量的关系通过对高中物理会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复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为高考物理的准确答题提供帮助。
高中2024物理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2024物理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9ba97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15.png)
高中2024物理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高中物理2024会考中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1. 运动学: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
体等的分析和公式运用。
2. 力和牛顿运动定律:重点掌握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还有牛顿第二定律的公
式F=ma以及重力、摩擦力等基本力的计算和应用。
3. 动能和势能:了解动能的计算公式和守恒定律,掌握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和
应用。
4. 物理光学:包括光的反射、折射、透镜成像和光的干涉和衍射等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 热学:掌握温度、热量和传热等基本概念,了解物体的热膨胀以及热平衡和热传导
的理论知识。
6. 电学:了解电荷、电场、电势和电流等基本概念,掌握电流和电压的计算和电阻、
电功率等基本电路的运算。
7. 磁学:了解磁场和磁感线的基本概念,掌握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和电磁感应等基本
物理现象的分析和计算。
8. 声学:了解声波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掌握声强、声速和共振等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这些是高中物理2024会考中的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0ffe2a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d.png)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本文旨在总结高中物理会考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复备考。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概述:1. 运动与力- 牛顿三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到力的作用而改变。
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牛顿三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到力的作用而改变。
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 动量和动量守恒:动量是物体运动的特性,守恒意味着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总动量保持不变。
动量和动量守恒:动量是物体运动的特性,守恒意味着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总动量保持不变。
- 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时的阻力,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时的阻力,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 能量和功- 能量:物体具有的做工能力,分为动能和势能。
能量:物体具有的做工能力,分为动能和势能。
- 功:力对物体做的功,是力在物体移动方向上的分量乘以路径长度。
功:力对物体做的功,是力在物体移动方向上的分量乘以路径长度。
- 机械能守恒: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机械能守恒: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3. 光学- 光的折射和反射: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改变方向。
光的折射和反射: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改变方向。
-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凹透镜使光线发散。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凹透镜使光线发散。
-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4. 电学- 电荷和电场:电荷带正负,电场是物体周围的电荷对其他电荷施加的力。
电荷和电场:电荷带正负,电场是物体周围的电荷对其他电荷施加的力。
-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运动的流动,电阻是电流通过物体时产生的阻力。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运动的流动,电阻是电流通过物体时产生的阻力。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eabbd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0.png)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一、力学1. 基本概念- 物质、质量、体积- 力学单位制- 力的概念及其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2.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基本概念(参考系、质点)- 速度、加速度的计算-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3. 牛顿运动定律- 惯性定律- 力的作用与反作用- 力的合成与分解- 摩擦力、万有引力4. 功、能和功率- 功的概念和计算- 动能、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功率的计算5.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 滑轮系统- 斜面和楔子二、热学1. 热现象- 温度和热量-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 热膨胀和热收缩2. 气体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 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3.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的概念- 热力学循环- 能量守恒4. 热机- 热机的工作原理- 卡诺循环- 热效率三、电磁学1. 静电场- 电荷、库仑定律- 电场、电场强度- 电势能、电势2. 电流- 电流、电压、电阻- 欧姆定律- 串联和并联电路3. 磁场- 磁场的概念- 安培力、洛伦兹力- 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 交流电-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交流电路的分析-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四、光学和波动1.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透镜的成像原理2. 光的波动性-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光的色散3. 声波-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声速、共振-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五、现代物理1.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 光电效应- 玻尔理论2. 核物理- 放射性衰变- 核反应- 核能的应用与问题3. 相对论- 相对性原理- 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 质能等价请注意,这个概要是为了帮助您创建一个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的文档。
您可以根据这个结构添加更多的细节和解释,以满足3000字的要求。
同时,您可以将这个概要放入一个Word文档中,并按照标准的文档格式进行排版,包括标题、小标题、列表和段落格式等。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47648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4.png)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是理科综合性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物质的性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高中物理的考试内容较为广泛。
下面将对高中物理会考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力学1. 力和力的分解- 力的定义和计算- 力的合成与分解- 牛顿第一和第二定律2. 运动学-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 弹簧的伸长和压缩3. 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4. 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的基本物理量- 圆周运动的力分析- 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和速度二、热学1. 热量和温度-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 热量传导和热传导定律2.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关系- 热机的理想循环和效率- 热机的工作原理3. 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温度和热力学过程- 理想气体中的分子速率和分子平均动能4. 相变和热传递- 汽化和沸腾- 凝固和冷凝- 热传递的基本原理和辐射传热三、电磁学1. 静电场和电荷守恒定律- 静电荷和静电场- 库仑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电场内的电势和电场线2. 电流和电阻- 欧姆定律- 串联和并联电路- 电阻和电能损耗3. 磁场和电磁感应- 磁场和磁力线- 洛伦兹力和磁场中的运动-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4. 电磁波和光学-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 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 光的干涉和衍射四、原子物理1. 普朗克量子理论- 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 光的能量和频率的关系- 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2.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的实验现象- 德布罗意波和波粒对偶原理- 玻尔理论和量子力学模型3. 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反应-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 元素的电子组态和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原理以上是高中物理会考的主要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大全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7b0ca9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3.png)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大全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会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进行详细整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战考试。
1. 牛顿运动定律1.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即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合力为零。
1.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1.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描述了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产生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2. 力的分类2.1 弹力弹力是一种可以使物体形变并恢复形状的力。
2.2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距离相关的力。
2.3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相互摩擦而产生的力。
3. 动能和势能3.1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相关。
3.2 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分为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4.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没有非弹性碰撞和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5. 电学知识5.1 静电场静电场是由带电粒子周围产生的场,具有引力和斥力的性质。
5.2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大小与电荷量和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电荷数量有关。
5.3 电阻电阻是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作用,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6. 磁学知识6.1 磁场磁场是由磁体或电流周围产生的场,具有磁力线和磁力的性质。
6.2 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度的物理量,与电流和导体的位置有关。
6.3 洛伦兹力洛伦兹力是描述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力的物理现象,与电荷量、速度和磁场强度有关。
通过对以上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的整理和梳理,希望同学们能够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祝同学们学业有成,考试顺利!。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https://img.taocdn.com/s3/m/80d9635bb14e852458fb579f.png)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①原理: v x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t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 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 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 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 2)定义:a v,其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t( 3)当 a 与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 a 与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https://img.taocdn.com/s3/m/71f5f48cfad6195f312ba691.png)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①原理: v x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t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 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 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 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 2)定义:a v,其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t( 3)当 a 与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 a 与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https://img.taocdn.com/s3/m/48549c3edd3383c4bb4cd2c2.png)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①原理: v x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t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 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 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 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 2)定义:a v,其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t( 3)当 a 与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 a 与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7fb64c73c1ec5da51e27087.png)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①原理: v x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t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 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 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 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 2)定义:a v,其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t( 3)当 a 与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 a 与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f5bf7f648d7c1c708a145ca.png)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①原理: v x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t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 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 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 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 2)定义:a v,其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t( 3)当 a 与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 a 与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基本规律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②位移时间关系:2021at t v x += (2)重要推论 ①速度位移关系:ax v v 2202=- ②平均速度:202t v v v v =+= 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Δx=x n+1-x n =aT 2。
3.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
(2)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规律:与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同。
要点解读一、力的性质1.物质性:一个力的产生仅仅涉及两个物体,我们把其中一个物体叫受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则为施力物体。
2.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受力物体受到施力物体给它的力,则施力物体也一定受到受力物体给它的力。
3.效果性: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力是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矢量性: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力的表示法(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精确表示力,线段应按一定的标度画出。
(2)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有向线段粗略表示力,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到了某个力的作用。
二、三种常见的力1.重力(1)产生条件: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
(2)三要素①大小:G=mg 。
②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水平面向下。
③作用点:重心。
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1)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2)三要素①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满足胡克定律F=kx 。
其它的弹力常常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来计算。
②方向:弹簧和轻绳的弹力沿弹簧和轻绳的方向。
支持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压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③作用点:支持力作用在被支持物上,压力作用在被压物上。
3.摩擦力(1)产生条件:有粗糙的接触面、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和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三要素①方向: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大小: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 f=μF N。
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
F N为滑动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B.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受力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
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为0<F f≤F m。
③作用点:在接触面或接触物上。
三、力的运算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力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分力为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合力为两邻边之间的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是矢量运算法则。
1.力的合成: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实验探究: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原理:合力与分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相同。
实验中使橡皮条伸长相同的长度。
(2)减小实验误差的主要措施:①保证两次作用下橡皮条的形变情况相同(细绳与橡皮条的结点到达同一点)。
②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办法记下力的方向,所以两点的距离要适当远些,细绳应长一些。
③将力的方向记在白纸上,所以细绳应与纸面平行。
④实验采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和计算合力,应选定合适的标度。
2.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力要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
3.力的正交分解:它不需要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原则是方便简单,让尽可能多的力在坐标轴上,被分解的力越少越好。
学法指导一、弹力的求解1.判断弹力的有无形变不明显时我们一般采用假设法、消除法或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弹力的有无。
2.计算弹力的大小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我们利用胡克定律求解;对非弹簧物体的弹力常常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利用动力学规律(如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二、静摩擦力的求解1.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静摩擦力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施力物体的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对相对运动趋势不明显的情形,我们可以依据不同情况,利用下面两种办法进行判断。
(1)假设法。
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有相对运动。
有则相对运动趋势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同;无则没有相对运动趋势。
(2)效果法。
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主要看物体的加速度,利用动力学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判定。
2.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受力物体的运动情况(主要是看加速度)),利用动力学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来计算。
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三、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1.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1)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把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
(2)按一定的顺序对对象进行受力分析:首先分析非接触力(重力、电场力和磁场力);接着分析弹力;然后分析摩擦力;再根据题意分析对象受到的其它力。
(3)最后画出对象的受力示意图。
高中阶段,一般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规律,我们可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画受力示意图时,可把所有外力的作用点画在同一点上(共点力)。
2.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1)防止多分析不存在的力。
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得出施力物体。
(2)防止漏掉某些力。
要养成按照“场力(重力、电场力和磁场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顺序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习惯。
(3)只画物体受到的力,不要画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施加的力。
(4)分析弹力和摩擦力时,应抓住它们必须接触的特点进行分析。
绕对象一周,找出接触点(面),再根据它们的产生条件,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弹力和摩擦力一、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合力和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随合力同时变化。
2.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的关键点(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平衡摩擦力以后,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2)当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沙桶和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沙桶和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即为小车的合力。
(3)保持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一定,改变小车的质量(增减砝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质量之间的关系;保持小车的质量一定,改变沙桶和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合力之间的关系。
(4)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通过描点连线画出a —F 和a —m1图线,最后通过图线作出结论。
3.超重和失重无论物体处在失重或超重状态,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且没有变化。
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相比,发生变化的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1)超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重力。
(2)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重力。
当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g 的加速度竖直下落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0,这种状态叫完全失重状态。
、 vx B 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处于共点力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
三、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物体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性质相同。
而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要点解读一、曲线运动及其研究1.曲线运动(1)性质:是一种变速运动。
作曲线运动质点的加速度和所受合力不为零。
(2)条件:当质点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质点做曲线运动。
(3)力线、速度线与运动轨迹间的关系:质点的运动轨迹被力线和速度线所夹,且力线在轨迹凹侧,如图所示。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一是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效性和等时性;二是各分运动具有独立性。
(3)矢量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就是要对相关矢量(力、加速度、速度、位移)进行合成与分解,使合矢量与分矢量相互转化。
二、平抛运动规律 1.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轨迹方程为2202x v g y = 2.几个物理量的变化规律(1)加速度①分加速度: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为零,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为g 。
②合加速度:合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g 。
因此,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2)速度 ①分速度: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水平分速度为0v v x =;竖直方向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竖直分速度为gt v y =。
②合速度:合速度22022)(gt v v v y x +=+=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