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俄罗斯航天活动

合集下载

2012 俄罗斯近况

2012 俄罗斯近况

俄副总理按保密信托原则将财产转交管理
俄新网莫斯科5月14日电 舒瓦洛夫家庭将继续从事资产买卖交易,但是从6月1日开始所有
资产将按照保密信托原则转交信托管理。 俄第一代理副总理伊戈尔· 舒瓦洛夫在接受《新闻报》采访时说:“我和妻子决定,从6月1日开始将所有财 产按照保密信托原则转交信托管理,尽管俄罗斯的法律目前并不要求这样做。” 《华尔街日报》此前根据消息人士及其掌握的金融文件写道,舒瓦洛夫及其家庭在12年的时间里通过证券投 资赚取数千万美元,其中包括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的股票。舒瓦洛夫本人及其代表向记者表示,他和他家 庭的财产已经公开申报并根据法律管理,没有利益冲突。总检察院的调查也没有发现违法之处。
社会方面:
俄总理:西伯利亚和远东发展计划将在政府系统中体现
俄新网莫斯科5月12日电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12日在落实总统命令的会议上表 示,西伯利亚和远东发展计划将体现在新一届政府系统中。
他说:“应该提出加快我国最重要地区--西伯利亚和远东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议,这很自然将在政 府机关、政府系统中体现,我目前正在准备新一届政府组阁方案,以便提交总统。”
莫斯科市中心上演戏剧《贝卢斯普京》
俄新网莫斯科5月15日电 据俄新社报道,5月14日深夜,一场名为《贝卢斯普京》的戏剧在莫斯
科市中心“洁净池塘”林荫路反对派阵营上演。 剧中讲到:一次恐怖袭击事件后,普京受伤,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遇难,医生们将贝卢斯科尼半个大脑移植给 普京,于是便有了戏剧“贝卢斯普京”。苏醒后的“贝卢斯普京”发现自己已失去以前所有的记忆,成为一名维 护反对派立场的总统。他主张建立公正的社会,解散联邦会议(杜马),所有议员承坐地铁上班,领取最低标准 工资。 据报道,对观众的唯一要求是“大家可以看演出,但不要鼓掌,以免吵醒别人”。没有掌声的表演,并未影响现 场的气氛。此外,该剧团希望此次演出能作为一个很好的开始在“洁净池塘”林荫路继续举办下去。 俄反对派5月6日“百万人大游行”后,又在莫斯科市中心举行了“群众游园”活动,他们在“洁净池塘”林荫路 的街心公园搭起营地。此前,活动参加者和支持者的博客中有消息称,有官员来到集会地点,可能会拆除营地。 莫斯科市地区安全局局长阿列克谢· 马约罗夫14日向俄新社表示,市政府不会逼迫反对派离开"洁净池塘"林荫路, 但集会者应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

俄罗斯科技创新发展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俄罗斯科技创新发展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俄罗斯科技创新发展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1 概述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对科技投入的锐减导致其科技潜力遭到严重损害,总体科研水平迅速下滑。

普京执政后,力图通过科技领域的改革使俄罗斯重居“科技大国”地位。

目前,俄罗斯基本上制止了科技领域的危机,使总体科技水平不再下滑。

俄政府已经开始将国家的科技政策和科技改革的重点,从如何克服危机逐步转变为如何形成国家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

普京再次上任总统后的第一年,俄罗斯开始全面启动并不轻松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2011年实施《俄罗斯到2020年创新发展国家战略》的基础上,俄罗斯开始实施《2012年至2020年国家科技发展计划》。

并且,在基础研究领域制订科学基金中期发展计划,成立国家安全与发展远景研究基金;在传统优势领域,制定、实施领域发展战略,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加大投入、给予重点扶植。

而在科研机构方面,整合研发力量和成果,形成合力,为实现具体专项领域的“世界一流水平”积蓄力量;在科技园区方面,投入专项资金增加科技园区的数量,扩大规模。

除了政府投入外,斯科尔克沃园区筹措到大量私营投资,这为实施总统委员会批准的优先领域项目研发提供了保障。

2 俄羅斯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2011年,俄罗斯颁布了《俄罗斯到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针对规划的要求,2012年,俄政府致力于解决以下主要社会经济问题:一是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兴建科技园区、实施创新项目等措施促进研发的发展及科技成果的应用,转换经济发展模式,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创造条件;二是提高各级政府的服务质量,有针对性地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公民的社会保障和生活条件。

为达到上述目标,俄罗斯政府采取了许多有利措施。

例如,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2012年,俄罗斯实施了多达56个中长期国家专项计划,并加大财政投入,国家投入总额*****亿卢布(约合353.8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超过了15%,涉及经济、能源、教育、基础设施、国防等领域。

3 俄罗斯科技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践近年来,俄罗斯为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规划与政策探索,主要包括科技创新的中远期规划、资金技术支持、人才激励制度三个方面,为科技创新发展创造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2012至2050年部分航天计划表

中国2012至2050年部分航天计划表

中国2012至2050年航天计划表,预计2050火星登陆中国航天局高调发射从而宣示中国这个航天大国的崛起此次神九发射对接的成功,使中国将成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全球第三个掌握太空载人对接技术的国家,标志着中国的太空征途向前更进了一步。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入轨,在与神舟八号飞船完成两次自动交会对接后,于2011年11月20日转入长期运行管理阶段。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随着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将代表中国人第一次入住“天宫”。

6月18日中午11时许,神舟九号飞船将转入自主控制飞行,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神九对接后自主控制飞行。

曾任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的龙乐豪院士、中科院理论物理学家吴岳良院士、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主任李惕碚院士等航天专家,分别为中小学生,讲述航天知识,并分享了航天技术的种种成果。

“人类探索太空的目标,是了解宇宙中的自然规律,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其他星球,找寻人类生存的痕迹,因为生命的源源不断,正是航天事业孜孜不倦的动力。

”龙乐豪说中国2012至2050年部分航天计划表2012年:神舟十号,它将在载人情况下与天宫一号对接。

嫦娥二号启程前往距离地球七百万公里的小行星4179进行探测。

2013年:长征6号运载火箭进行首次发射。

发射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一个“月球车”,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

建立位于月球背面的太空天文站。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投入使用。

2014年左右:发射嫦娥四号着陆器,并携带一个“月球车”,实施第二次月球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长征5号运载火箭进行首次发射。

长征7号运载火箭进行首次发射。

2015年之前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2015年之前发射天宫三号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三号发射后陆续发射神舟十一至十四号飞船,将与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交会对接。

2015年左右:实施环绕火星探测并中途探测小行星的多任务多目标探测工程。

人类探索太空历史记录简要归纳

人类探索太空历史记录简要归纳

人类探索太空历史记录简要归纳: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961年4月12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乘坐这艘飞船的航天员是加加林。

1963年6月16日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员是苏联的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进入太空,在轨道上运行了70小时50分钟,绕地球48圈。

1965年3月18日苏联发射了“上升2号”飞船,该飞船有两名航天员,别列亚耶夫空军上校和列昂诺夫空军中校。

列昂诺夫在舱外空间环境中行走了12分钟,成为太空行走第一人。

1967年4月24日,苏联航天员科马罗夫(Komarov)因飞船在再入过程中降落伞失灵,飞船坠毁而身亡,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时献身的航天员。

1968年12月21日,美国的土星5号火箭发射升空,它携带的阿波罗8号飞船乘坐着3名航天员。

在12月24日上午,机组抵达了月球轨道并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运动。

这是人类第一次环绕月球飞行。

1969年1月14日,苏联发射载人飞船联盟4号,1月16日与联盟5号对接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现两艘飞船在太空对接飞行。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离开地球,飞往月球。

7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0点56分,在着陆约6小时后,航天员阿姆斯特朗钻出登月舱,下到月球表面。

1970年4月15日阿波罗13号机组到达月球的远边,距离月球表面254公里,距离地球400171公里,创下了航天员太空飞行最远的纪录。

1970年6月1日,苏联发射了联盟9号飞船,机组人员2名,目的是研究长期无重力飞行对机组的效应。

该飞船在太空飞行17天16小时58分55秒,于6月19日返回地面,成为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飞船。

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开辟了载人航天的新领域。

“礼炮”1号重18425公斤,运行到1971年10月11日。

运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成功,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

航天事业发展大事记

航天事业发展大事记

航天事业发展大事记自20世纪初,人类就开始探索太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航天事业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回顾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梳理航天事业的重大事件,为读者呈现航天事业的壮丽历程。

1.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2.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他在“东方1号”飞船中绕地球一周。

3.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

4. 1971年4月19日,苏联宇航员塔斯金和达曼成为了第一对在太空中握手的人。

5. 1978年4月12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GPS卫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全球卫星导航时代。

6. 1986年1月28日,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发生爆炸事故,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美国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事故。

7. 1998年11月20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卫星——“东方红1号”。

8. 2003年2月1日,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大气层时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9. 2008年9月25日,中国发射了首个载人航天器——神舟7号,宇航员浩然和刘伯明在太空中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

10. 2011年7月8日,美国航天飞机最后一次发射,标志着美国航天飞机计划的结束。

11. 2013年12月14日,中国发射了月球探测器嫦娥3号,成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面软着陆。

12. 2015年12月21日,美国私人企业SpaceX成功将火箭送入轨道,并成功回收了火箭的第一级。

13. 2019年4月11日,以色列发射了首个登月探测器“贝瑞甘”,但最终未能成功降落在月球上。

14. 2020年5月30日,SpaceX成功发射了载人飞船龙飞船2号,这是美国自2011年以来首次发射载人航天器。

15. 2021年7月23日,日本的“丰田”号货运飞船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为日本航天事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揭秘俄罗斯军队航天兵

揭秘俄罗斯军队航天兵

揭秘俄罗斯军队航天兵重点发展空天作战兵器2001年6月1日,俄罗斯军队成立了一个新兵种——航天兵,这被看作俄罗斯天军成立的标志。

俄军认为,未来高技术战争首先将从宇宙空间开始,制天权是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的先决条件。

其实,早在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就在航天领域你追我赶,大力发展军事航天和太空作战兵器。

但苏联的解体使其通往天空及太空的高速列车骤然停止甚至倒行,直到俄军航天兵成立,才又重新启动。

10年后的2011年12月1日,俄军在航天兵的基础上,合并空军的空天防御战略战役司令部,又组建空天防御兵,进一步推进空天大融合。

过去的10年,是俄天军加足马力,奋起直追的10年。

天军已经成为俄武装力量中最年轻也是发展最快的兵种。

俄天军在曲折反复中发展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俄空天防御能力直线下降。

当时雷达部队员额削减60%,分队总数减少80%,对1000米以下低空目标侦察能力下降了50%。

这既有国家经济不给力的因素,也有改革造成的体制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与俄军政高层的战略判断失误有关。

俄罗斯成立之初,奉行亲西方政策,认为已不存在来自西方的任何威胁,美国和北约也由原来的“冷敌”变成了“蜜友”。

失去战略对手后,俄军建设迷失了方向,军队发展完全由高层领导的喜好决定,特别是谢尔盖耶夫担任国防部部长期间,有限军费中的80%都用在战略核力量建设上。

这也导致俄军高层对武装力量的调整缺乏理性、统一的长远规划。

1997年11月,俄将原直属国防部的军事航天力量与原防空军的导弹太空防御兵并入战略火箭军。

次年,将原空军和防空军合并,组成新空军。

这造成空天防御的主体力量——导弹太空防御部队和国土防空军分别落在战略火箭军和空军两个军种之中,其发展受到严重桎梏。

就在俄军发展处于迷茫期时,1999年,北约实现首轮东扩,并提出先发制人的“战略新构想”,随即绕过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和传统势力范围受到挤压。

普京上台后,对国家安全形势进行了冷静反思。

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载人航天发展历程载人航天是指将人类送入太空,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和实验的航天活动。

它涉及了太空技术、航天器设计、生命保障装备、人员训练等一系列重要领域。

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以下是载人航天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取得了载人航天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突破。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使其成为第一个在太空中完成运行的国家。

1959年,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他在“东方一号”宇宙船上完成了一周绕地飞行。

此后,苏联继续进行航天实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并且于1969年成功将航天员送上月球。

然而,美国也不甘示弱,于1961年开展了载人航天计划,以赶超苏联。

1962年,美国在“水星”计划中成功地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

之后,美国相继进行了“古尔德计划”、“天神计划”等载人航天探索,最终在1969年成功地将航天员送上月球。

这次登月的任务标志着人类太空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航天技术不断发展,太空站成为了研究太空科学的重要平台。

“和平号”太空站是苏联在1986年发射的第一个大型太空站,它开启了长期驻留太空的新纪元。

不久之后,国际空间站(ISS)的建设开始,它是由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欧洲等国共同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

ISS于1998年开工,2000年正式有航天员驻留。

至今,ISS已成为了太空探索、太空科学实验以及国际合作的重要基地。

近年来,中国也加入了载人航天的行列。

2003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首人飞船“神舟五号”,将航天员成功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

此后,中国相继开展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太空实验室“天和号”也于2011年载人飞行舱成功对接。

中国航天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太空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未来,载人航天将迎来更多的挑战与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将有望进一步探索太空,包括深空探测、登陆行星和开发太空资源等。

各国探月计划综述

各国探月计划综述

各国探月计划综述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

月球已成为未来航天大国争夺战略资源的焦点。

美国探月计划——从首次登月到重返月球美国是最先探索月球的国家之一,从卫星“绕月”到阿波罗飞船首次登月,再到如今开展“重返月球”计划,要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美国的月球探索已进入更深层次。

月球还被美国视为太空探索的重要跳板,希望以月球为中转站,把宇航员送到火星乃至更遥远的太空中。

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在月球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

同年7月24日,这艘飞船载着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

不过,在阿波罗17号飞船于1972年完成登月后,美国的月球探索活动一度放慢了脚步。

上世纪90年代,几届美国政府都面临财政预算紧缩问题,何时能重返月球,没有定论。

但在美国太空探索计划中,月球无疑仍是最重要的考察对象之一。

这一方面缘于月球本身的科学研究价值;另一方面,月球也是开发航天技术的绝佳实验场所。

2004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发布“新太空探索计划”,内容包括研制下一代航天器,重返月球乃至登上火星等。

2005年9月19日,NASA正式宣布了重返月球的计划,美国宇航员将在2018年,最迟2020年搭乘目前新型“载人探测飞船”再次登陆月球。

整个登月过程将分6步完成:首先,大型火箭将装有着陆器的载物舱发送到地球轨道,“载人探索飞船”随即通过小型火箭上天;第二,飞船在近地轨道与载物舱对接,并由载物舱的第二级火箭将它们送往环月球轨道;第三,4名宇航员乘着陆器在月球轨道上空与飞船脱离,降落到月球表面,飞船仍留在轨道上;第四,宇航员在月球进行探索后乘着陆器的飞行舱返回停留在轨道上的飞船;第五,飞船抛弃着陆器飞行舱,开始返回地球;第六,飞船通过降落伞和气囊在地球表面着陆。

2024年太空探索的里程碑

2024年太空探索的里程碑
激发创新精神:太空探索激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促进国际合作:太空探索需要国际合作,有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2024年的太空探 索计划与项目
国际合作项目
阿尔忒弥斯计划:美国与多个 国家合作,重返月球并建立月 球基地
国际空间站(ISS):多个国 家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
2024年太空探索的里程 碑
汇报人:XX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太空探索的历史回顾
02
2024年的太空探索计划与 项目
03
太空探索的未来展望
04
太空探索的伦理与法规问 题
05
添加章节标题
太空探索的历史 回顾
早期的太空探索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 造卫星
1961年美国宇航员艾 伦 ·谢 泼 德 成 为 第 一 个 进 入 太空的人
商业公司的责任与义务
遵守国际法规:商业公司需要遵守国际太空探索的相关法规,如《外层空间条约》等。
保护太空环境:商业公司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太空垃圾,保护太空环境。
确保安全与可靠性:商业公司需要确保其太空探索活动的安全与可靠性,避免对太空环境和其他 航天器造成危害。
尊重知识产权:商业公司需要尊重其他公司的知识产权,避免侵权行为。
商业航天:商业 航天公司的崛起, 为太空旅行提供 了更多的可能性 和选择
法律和政策:相 关法律和政策的 完善,为太空旅 行提供了法律保 障和政策支持
太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太空采矿:开采小 行星上的稀有金属 和矿物质
太空太阳能:利用 太空中的太阳能进 行发电
太空旅游:开发太 空旅游项目,让普 通人也能体验太空 旅行
预期的科学成果与发现

俄罗斯航天发展历史

俄罗斯航天发展历史

俄罗斯高调庆祝载人航天50年重振大国复兴梦首航太空第一人——尤里·加加林中新社莫斯科4月12日电 (记者田冰)4月12日,俄罗斯隆重纪念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太空飞行50周年。

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当天视察莫斯科近郊的航天飞控中心,并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通话。

稍后他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庆典仪式上表示,宇宙航天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优先方向。

普京鼓励俄罗斯增加航天计划投资每年的4月12日是俄罗斯宇航节。

今年适逢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50周年,俄政府宣布今年为俄罗斯“宇航年”。

第65届联合国大会也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12日确定为“国际载人航天日”。

莫斯科时间1961年4月12日9时零7分,拜科努尔发射场。

随着呼号为“雪松”的加加林一声“出发了!”的呼声,“东方”号飞船冲天而起。

环绕地球一周后,10时55分34秒,加加林降落在距伏尔加河岸约两公里的萨拉托夫州某地。

落地后,太空第一人首先见到的是惊呆了的一位当地农妇和她6岁的孙女。

加加林的名字传遍全球。

他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和奖章。

医院产房里,许多新生儿被父母起名为“尤里”。

在苏联许多城市的广场上,耸立着不同尺寸、形状、材质、色彩的加加林雕像。

众多城市街道、广场、公园、俱乐部、学校、工厂以加加林的名字命名。

作为贵宾,他出访近30个国家,22个城市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

50年后的今天,从加加林的故乡加加林市到首都莫斯科,俄各地民众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和庆典活动。

汽车拉力赛、长跑、图片展、画展、音乐会、研讨会……就连拍卖行也不失时机地推出和加加林有关的物品,如纪念币、邮票、画作等。

各大小媒体连日来集中推出有关加加林的专题片、专版、专刊。

根据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的命令,晚上10时在莫斯科鸣放50响礼炮。

加加林在接受临飞前的检查。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法律系研究生阿依塔认为,“政治与航天是两码事”。

从苏联到俄罗斯,政治变迁和历史沧桑丝毫不会影响民众对加加林这个英雄的看法。

她对中新社记者说,俄中小学生都在历史课本上学习过加加林的生平和丰功伟绩。

飞天读后感5篇600字

飞天读后感5篇600字

飞天读后感5篇600字实现梦想,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人生路上会有许多拌脚石,但只有梦想能给你方向!为了梦想,你必须付出加倍努力,经受住时间考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飞天读后感,希望你们喜欢。

飞天读后感1读了《梦圆飞天》这课,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这段: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清晰可辨。

飞船高速飞行着,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

黑白交替之间,地球的边缘仿佛镶了一道美丽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

这段话写得非常美,把地球写得非常美。

这课是写杨利伟飞上太空时所看到的东西,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人,他是一个勇敢有信心的人,他也为我们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我很佩服他,我想等自己长大后,也要坐着“神舟”30号、“神舟”40号飞上太空,我还要在太空中行走,我也跟我的家人讲,我看到什么,对我们的地球有什么评价,我要成为那时天天被新闻报道的人物,我也要名扬天下。

虽然我现在还是一名小学生,但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会变成那样的,要想变成那样,那么,我现在就必须要认真读书,将来考上大学,有了好的学历再去学习驾驶飞船。

飞向太空,我的梦也就实现了。

到那时我就成了家喻户晓的大人物。

而且我还要在太空中种花植树,把太空变得更美丽,让在我后面登上太空的人,让他们看看我是怎样美化环境的,他们肯定会对我竖起大拇指的。

到那时我们中国就没人敢欺负了!我们要让国家变得繁荣富强,变得强大。

飞天读后感2我读了《梦圆飞天》这篇文章后,总体感受除了激动就是感动。

因为从1956年10月8日——年10月15日竟然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十万名工作人员参与了这项航天工程,而且还在全国建成了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卫星发射中心,还成功地发射了27个长征系列火箭,这么长时间,这么多设备,这么多人参加,是何等的不易呀!航天人用顽强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为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两弹之父”邓稼先,留学到美国之后一心想报效祖国,而且克服了种种困难,从马来西亚绕道,然后再坐飞机回到了中国,为祖国开发原子弹和氢弹。

现 代 武 器 装 备 概 论 论 文

现 代 武 器 装 备 概 论 论 文

现代武器装备概论论文车辆与能源学院车辆工程#班###############中国的军用反卫星21世纪军用卫星发展概况军用卫星:专门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

是发射时间最早、发射数量最多的人造地球卫星之一。

军用卫星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出现,已经发展成为一些国家现代作战指挥系统和战略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喻为现代信息战的军事力量倍增器。

军事卫星按用途的不同分为侦察卫星、军用通信卫星、军用导航卫星、军用气象卫星、军用测地卫星、预警卫星、截击卫星和核爆炸探测卫星等。

军用卫星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将各类卫星组成一体化天基信息网,提高信息获取能力、传输能力和融合能力,增强生存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工作寿命。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1号。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军用卫星都有所改进,各国的军用卫星发展概况也各不相同。

其中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发展最迅速,成就也比较大。

据调查称,在太空现有的175颗军用卫星中,美国卫星为115颗,俄罗斯38颗,中国12颗。

美国军事卫星的发展概况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航天能力,在其侦察卫星发展缓慢的同时,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正在进行大幅改进或换代。

侦察卫星进展缓慢 美国侦察卫星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其下一代侦察卫星因多次变更计划而研制进展缓慢。

不过,2009 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已批准一项名为“2+2”的尖端照相侦察卫星开发计划。

依照这一 计划,美国政府将在今后 10 年内投入大约 100 亿美元,研发、制造并发射 2 颗光学成像侦察卫 星和 2 颗高分辨率商业卫星,以替代现役卫星,防止美国对全球的监控出现“盲点” 。

据美国空间新闻网站 2009 年 10 月 20 日透露,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建造的新一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的孔径将达2.4 米,运行高度为600 千米,分变率为15 厘米。

美国将用“天基红外系统”替代现役的“国防支援计划”导弹预警卫星,因为“国防支援计划”是冷战时期的产物,是为战略导弹的预警而设计的,因而轨道单一、探测手段单一、数据处理手段单一,对战术导弹的预警力不从心。

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12)

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12)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

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七实现了出舱,为后面月球登陆,和建立空间站,做准备工作。

俄罗斯东方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枚火箭

俄罗斯东方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枚火箭

俄罗斯东方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枚火箭张绿云【期刊名称】《国际太空》【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5页(P38-42)【作者】张绿云【作者单位】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2016年4月28日,俄罗斯联盟-2.1a/“伏尔加”(Soyuz-2.1a/Volga)火箭从俄罗斯东方航天发射中心(Vostochny Cosmodrome)成功发射,这标志着该发射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东方航天发射中心完全建成后,将成为俄罗斯境内的首个民用航天发射场,可保障俄罗斯完全自主地开展航天活动,未来将为包括联盟-2系列火箭、“安加拉”(Angara)系列运载火箭、载人航天运输系统、重型运载火箭及未来星际飞船在内的各种航天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

莫斯科时间2016年4月28日05:01:21,联盟-2.1a/“伏尔加”运载火箭搭载俄罗斯质量为645kg的“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Mikhailo Lomonosov)科研卫星、530kg的阿伊斯特-2D(Aist-2D)对地观测卫星和7kg的萨姆萨特-218/D(SamSat-218/D)纳卫星,从新建的俄罗斯东方航天发射中心1S场区的联盟-2火箭发射台起飞。

火箭飞行约9min后,“伏尔加”上面级分离。

之后,上面级经过2次点火飞行2h后,将3颗卫星送入近地点468km、远地点483km、倾角为97.3°的太阳同步轨道。

火箭点火起飞7h后,“伏尔加”上面级再入地球大气层并坠入太平洋。

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抵达现场观看了发射全过程,并表示此次成功发射无疑是俄罗斯航天工业发展历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东方航天发射中心的首次航天发射任务原定于2015年底进行,但因综合发射设施进度问题而推迟至2016年4月27日。

在27日进行的首次发射尝试时,由于未接收到火箭二子级推进剂阀门关闭信号,自动发射控制系统在发射倒计时进行到-90s时中止发射,发射推迟24h进行。

俄罗斯国防工业发展的军民融合战略

俄罗斯国防工业发展的军民融合战略

2019年 第3期 20摘 要:俄罗斯拥有庞大的国防工业基础,其科技实力和优势较为明显。

为了发挥国防工业优势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国防工业可持续发展,俄罗斯探索出一条“先军后民、以军带民”的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破除军民分离的体制性障碍,鼓励和推进国防工业的军转民,开发和推广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帮助和引导军工企业扩大对外军售。

关键词:俄罗斯 国防工业 军民融合 军转民 军民两用杜人淮俄罗斯国防工业发展的军民融合战略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70%军工企业、85%军工生产设备、80%军工科研生产能力和90%军工科研潜力,同时也背负着前苏联遗留下来的军工企业生存、从业人员和家属生活等沉重包袱。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经济一落千丈,国防工业生存和发展困难重重,目前俄罗斯经济发展仍处于错综复杂的艰难困境。

为了摆脱困境,俄政府选择了“先军后民、以军带民”的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道路,以实现国防工业的华丽转身。

一、破除军民分离的体制性障碍前苏联国防工业走的是一条“扬军抑民、军工优先”的发展道路,采取了“两张皮”的军民分离体制机制,国防工业不仅难以有效服务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而且难以从民用科技和经济发展中获得有力支撑。

苏联解体后,为破解国防工业发展困境,重拾国防工业昔日辉煌,使之为重振军力和带动经济尽快走出低谷发挥必要作用,俄政府对国防工业军民分离体制机制进行改革,致力于军民并举和互动发展。

(一)调整和改革国防工业领导管理体制为解决前苏联国防工业军民分离领导管理体制带来的弊端,1991年底俄政府撤销了前苏联建立的国防工业主管机构——苏联国防作战技术问题委员会,将其负责的武器与作战技术研发等职能转至国防部。

1999年,俄发布《关于俄联邦权力执行机构的结构》总统令,成立由主管国防工业的副总理管辖的科技工业部和航空航天、弹药、常规武器、系统管理和造船5个军工局,初步形成一体化垂直领导管理体制。

2004年,为解决国防工业管理中存在的权力分散、产权不明、职责不清、内耗严重、效率低下等弊端,俄政府撤销5个军工局,在工业与能源部设立联邦工业署,专门负责管理军工订货需求。

航天大事记

航天大事记

原标题:神舞苍穹天长地九随着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直飞太空,神舟九号三位中国航天员开始了太空之旅。

这是中国人第四次探访太空。

从1992年起步,1999年发射第一艘神舟飞船,短短20年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先后突破载人航天飞行、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太空行走——今天,又开始了有人控制空间交会对接的全新探索。

综合新华社电神舟一号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亮点:考核了飞船5项重要技术:舱段连接和分离、调姿和制动、升力控制、防热和回收着陆。

神舟二号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亮点: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它的各项技术状态和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

神舟三号首次装载了模拟人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亮点:搭载了一个特殊乘客“模拟人”,这套拟人载荷系统可以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时的多种重要生理参数。

还完善了回收过程安全着陆技术。

神舟四号达到可以载人的程度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亮点: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还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神舟五号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男)亮点:首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

中国成为继苏/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男)聂海胜(男)亮点: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中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

以神舟六号任务的完成为标志,中国已经跨入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计划。

神舟七号我国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航天员:翟志刚(男)刘伯明(男)景海鹏(男)亮点:翟志刚进入太空。

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

天宫一号安装对接口的太空实验舱发射时间:2011年9月29日亮点:与中国此前发射的航天器不同,天宫一号不再是一叶孤舟,它安装了几个对接口,入轨后等待神舟系列飞船对接,最终组装成一个能容纳三名宇航员工作和生活的空间站雏形。

航天史中的数学 连载11 奔向火星

航天史中的数学 连载11 奔向火星

在很早以前,人们用肉眼观察星空,发现天空中绝大部分星星都是固定不动的,但是也有几颗星星会在天空中运动。

人们就把这些会运动的星星叫作行星,而火星就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颗。

从地球看去,火星的外观是红色的。

古代的天文学家很容易将红色的火星与血液、战争等联系起来,因此,希腊神话中,火星代表战神。

中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星”,也是由于火星呈红色。

火星的亮度常有变化,在天空中的运动也很混乱,有时从西向东,有时又从东向西,情况复杂,令火星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22793.9万千米14963.7万千米和太阳的最近距离20666.9万千米14710万千米和太阳的最远距离24920.9万千米15210万千米公转平均速度24.077千米/秒29.7千米/秒平均直径6794千米12756千米年的长度687个地球天365.25天天的长度24小时39分钟23小时56分钟重力加速度3.72千米/秒29.8千米/秒2温度平均-62.7℃平均13.8℃平均密度 3.945克/立方厘米 5.517克/立方厘米大气层大部分是二氧化碳,少量氮气氮气、氧气和氩气,以及其他卫星数量2个1个火星与地球比较人迷惑。

所以古人说火星是“荧惑”,有“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

候,火星和地球的距离为4.013亿千米(2.67天文单位)。

因此,地球到火星的距离,大约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150~1000倍!探测器2013年11月美国成功火星生命探测器20162016年3月欧空局/俄罗斯成功洞察号火星探测器2018年5月美国成功注:欧空局指的是欧洲航天局,由欧洲的22个国家联合组成。

从1998年开始,平均每相隔26个月类就会发射一批火星探测器。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霍曼转移轨道说起。

标火星,携带的燃料越多越好。

不过由于技术的原因,发射升空的探测器,其大小和重量都是有限制的。

1925年,德国太空工程师瓦尔特·霍曼1945)转轨道转移到另一个天体的公转轨道时,消耗的燃料最少。

世界各国近期的探月计划

世界各国近期的探月计划

世界各国近期的探月计划日本—日本近期主要的月球探测计划有:(1)“月球A号”计划(2)“月神号”计划北京时间2007年9月14日上午9点31分,日本探月卫星“月亮女神”(又称为“辉夜姬”)号发射升空,主要任务是观测月球表面地形、研究元素分布等,日本研究人员称,这是日本2025年建立载人太空站第一步。

搭载“月亮女神”号探测器的日本H-2A火箭当天在距东京南部1000公里(620英里)左右的太平洋小岛种子岛上发射升空。

按计划,“月亮女神”号将在升空45分钟左右脱离H-2A火箭,在绕地球轨道运行两周后,便朝着距地38万公里(23.75英里)的月球进发。

日本“月亮女神”月球计划,耗资550亿日元(4.84亿美元)。

“月亮女神”探测器重达3吨,也被称之为“SELENE”号探测器。

(SELENE是Selen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Explorer 的缩写,意为“月球探测工程”。

而SELENE一词又恰巧是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故译为“月亮女神”)。

日本科学家称,“月亮女神”计划是继几十年前美国“阿波罗”号登月计划之后世界上技术最为复杂的月球任务。

“月亮女神”号探测器包括一个主卫星和两颗“婴儿级”卫星,共装有14个观测设备。

在设计上,这些观测设备将负责检查月球表面地形、地心引力以及其它状况,目的是寻找月球起源和进化的线索。

“月亮女神”号携带有一架高清晰电视摄像机,用于拍摄地球在月球地平线上升起的全过程,胶片随后将被送回地球。

“月亮女神”号将绕月球轨道运行1年左右时间直到燃料全部用尽。

2009年6月11日日本“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撞向月球表面,结束为期两年左右的探测任务。

JAXA网站公布信息显示,撞击时间大约在格林尼治时间18点25分(北京时间6月11日2时25分),撞击点位于月球正面的右下角(东经80.4度,南维65.5度的位置)。

通过此次撞击,科学家也将通过研究碰撞点,分析辐射物质和微流星体如何随时间逐步侵蚀暴露在外的月球土壤。

国际二十二和亚太七号卫星发射升空

国际二十二和亚太七号卫星发射升空

国际二十二和亚太七号卫星发射升空作者:谢丰奕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2年第08期Proton-M火箭成功发射美国Intelsat 22卫星格林尼治时间2012年3月25日12时10分,一枚俄罗斯Proton-M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起飞,将搭载的Intelsat公司新一代通信卫星Intelsat 22送上太空。

火箭飞行大约15小时30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远地点65000公里、近地点3791公里、倾角28.5o 的地球超同步转移轨道(SSTO)。

不久,卫星制造商波音公司太空飞行控制中心接收到Intelsat 22卫星首次发送的信号,确认卫星运行正常,发射获得成功。

提供这次商业发射服务的,是俄美合资的国际发射服务公司(ILS)。

令业界关注的事,这是ILS公司使用SSTO模式的首次发射,据称,使用SSTO模式发射将节省燃料,可以为这次任务提供额外200千克的能力,从而允许客户设计大一点的卫星或为卫星提供额外的机动寿命。

这次发射,是ILS公司2012年第2次发射以及自1996年4月以来其Proton火箭第71次发射,也是俄罗斯Proton火箭自1965年首次发射以来第375次发射。

而Intelsat 22卫星是ILS 公司Proton火箭为Intelsat公司发射的第10颗通信卫星。

Intelsat 22卫星是Intelsat公司卫星舰队2012年更新和扩展计划的一部分。

按照该计划,Intelsat公司今年将发射IS-19、20、21、22、23共5颗卫星,其运载火箭包括Proton-M、Zenit 3SL和Ariane 5ECA。

Intelsat 22卫星由美国波音空间与情报系统公司基于Boeing 702MP新型卫星平台建造,是全球首颗采用Boeing 702MP型平台的卫星,发射重量6199千克,卫星使用寿命预计约18年。

今年来波音公司根据卫星平台功率的大小已开发出HP、MP和SP三种Boeing 702MP平台的系列产品,其中702MP型平台是中功率卫星平台,其目标是中型卫星市场,由于使用经验证的技术和模块化设计的方法,该型卫星可以以较低成本及更快地为客户交付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