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第2课时)》教案(表格式)
课题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五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
3、知识目标:了解民族之间的差异,学会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我国扶助少数民族的政策,懂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1)节日的名称是什么?
(2)这个节日给你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它有什么寓意?
(3)如果有人想参加这一节日的活动,你想提醒他注意什么?
5、介绍民族节日:那达慕大会、酥油花灯节等。
6、开动脑筋:想一想,文化习俗等的不同容易导致什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7、社会观察:由于各地区文化的差异,我们经常能发现一些游客因不了解或不自觉,而做了许多不尊重当地人的行为,例如:在摩梭人家里随意谈论走婚习俗,并将走婚过度解读。或是在古城里随意爬上民居的屋顶拍照,亦或随意将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评论为落后、愚昧等。
重点
了解民族之间的差异,学会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难点
解我国扶助少数民族的政策,懂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2、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饮食
3、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民居
猜一猜小活动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思考:
(1)你从上述猜一猜的活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2)不同民族之间还有什么不同吗?
2、小提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紫苏都有差别,表现在服饰、饮食、民居、节庆和礼仪等各方面。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及教学反思___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检查时间:年月日教学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课题: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目标:1.培养和维护民族团结意识。
2.正确理解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3.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难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课前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爱我中华》。
二、讲授新课活动一: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知识了解: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
汉族是我国最大的、人口最多的民族。
除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因为其他55个民族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惯称为“少数民族”。
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已达13.7亿。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惯称为“少数民族”。
知识拓展: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和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
发现与分享:1.你的班级、社区或你认识的人当中,有少数民族的吗?2.你知道少数民族都分布在哪些地区吗?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请认真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说说我国民族的分布有什么样的特点?提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提问:在这样的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情况下,各民族之间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数据分析(课本第55页活动园):阅读资料,从数字的变化中,你有什么发现?小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促进了相互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尊重民族差异、团结互助的观念和良好的集体意识。
二、教学时间本次实践活动时间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理论知识讲解,第二课时为实践活动开展。
三、教学内容1.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2.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3.学习尊重、关爱他人,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
2.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集体合作等方式,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观察不同民族的服饰、建筑等文化标志,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并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多元性。
2.讲解:以“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为主题,讲解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多元文化的优势等相关知识。
3.互动讨论:通过问答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认知,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课时: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制定实践方案,如“包饺子体验”、“写民族文化短文”等。
2.活动开展:每个小组根据制定的实践方案,组织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时通过互相交流和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全体学生一起总结活动过程和心得体会,以及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新认识。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实践报告:让学生根据自己参与的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报告,评价自己的表现和体验,并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提出自己的看法。
2.课堂表现:在课堂互动和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发言、参与情况,以及在集体合作中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7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于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各民族之间的分布特点了解不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实际意义。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置,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3.准备好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分布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共同发展。
如:汉族和藏族共同保护布达拉宫,回族和汉族共同建设宁夏回族自治区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家的概念,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共融性,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民族间的和谐共处。
教学内容1. 民族文化的共融与差异:介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节日庆典、传统艺术等,强调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共融性。
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通过历史和现实案例,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对国家稳定和繁荣的重要性。
3. 民族政策的了解: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包括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文化保护等。
4.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民族文化的共融性。
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家的深入理解和认同。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各民族文化的图片和视频。
民族文化展示物品:如服饰、乐器、手工艺品等。
小组讨论指南: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介绍各民族风土人情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共融之处,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感悟,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4. 互动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体验活动,如试穿民族服饰、学习民族舞蹈等。
板书设计中华民族一家亲副民族团结与文化共融核心内容:各民族文化的特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政策的了解、互动交流作业设计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学习和了解一个特定民族的文化,如食物、音乐、舞蹈等。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确保教学内容和活动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两课时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两课时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共两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认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从而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常识和思维能力,对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尚浅,容易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2.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激发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运用典型的事例,让学生在分析中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准备好教学道具。
3.安排好课堂座位,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歌曲,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初步认识各民族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民族的特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是一家,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本课是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有所了解,但对民族团结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我国有56 个民族,各民族之间有各自的风俗习惯。
但如何做到民族团结,为什么要民族团结,可能还有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到56 个民族是一家。
2.培养学生尊重、爱护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到56 个民族是一家。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爱护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本课相关的民族风情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资料。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 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并通过谈话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是一家。
3.操练(10 分钟)教师提出讨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名族一家亲第2课时-课件
活动三:谈行动 请同学们讨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如 何与少数民族同学相处,或为维护民族团结能 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四:说节日
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看过的资料、向同 学介绍一个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可围绕下面问题进 行介绍。
• 节日的名称是什么? • 这个节日给你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它有什么寓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7 中华民族一家亲 07 第二课时
活动一:展风采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搜集的民族风俗习惯、 特色服饰、语言文字等。(可以用图片、视频、 歌舞等多种方式)
各民族的服饰
蒙
苗
古
族
族
维
藏
吾
族
尔
族
活动二:听故事 简要讲述故事“昭君出塞”“文成公 主进藏”“彝海结盟”以及新时期,各族人 民团结互助一家亲的事例。
意?
• 如果有人想参加这一节日的活动,你想提醒他注 意什么?
傣族人民的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 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 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 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 (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 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 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 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 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 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西部大开发系列工程
青藏铁路开工典礼 西气东输
2006年7月1日 青藏铁路正式通车 西电东送
相关链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
本课围绕我国民族交往的历史展开,通过介绍各民族相互依存、文化交流以及共同开疆拓土和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1. 学习我国民族交往的历史,感悟各民族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
2. 学习各民族共同开疆拓土,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交往的历史。
2.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文化交流。
教学难点:1. 各民族共同开疆拓土和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民族交往可能了解较少,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材的讲解来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的知识框架。
学生在此阶段的认知能力和历史意识也逐渐增强,但对于历史事件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这个单元的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今天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的交往和统一的历史。
请你们先回想一下,你们对中华民族的了解有哪些?学生A:中华民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有汉族和少数民族。
学生B:少数民族有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等。
Step 2: 导入新课老师: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有着许多交往和互动。
打开课本第X页,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你们能从图中找出一些少数民族吗?他们分布在哪些地区?学生们观察图示后举手回答。
Step 3: 学习民族交往的历史老师:在中国的历史上,各个民族之间有着密切的交往和互助。
请大家翻到第X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各民族的交往历史。
学生们翻到相应页码,阅读课文。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要维护民族团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和爱护我们这个多元文化的大家庭,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理解和尊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对于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每个民族的特点和文化,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3.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难点: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民族的传统文化。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具体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个民族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相关的教学卡片,用于学生互动。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个民族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我国的多民族特色。
2.呈现(10分钟)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代表一个民族,展示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其他学生观看并提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成两队,进行民族知识问答比赛,增强学生对民族知识的记忆。
5.拓展(10分钟)分析我国民族政策的具体实践,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所做的努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7.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要维护民族团结。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常识和思维能力,他们对于我国的民族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深入的知识和意识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进一步深化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要维护民族团结。
2.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用平等、尊重、理解的眼光看待不同民族的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要维护民族团结。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用平等、尊重、理解的眼光看待不同民族的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民族团结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和图片。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情景模拟的场景和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的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华民族一家亲》。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材料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讨论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并提出建议。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中华民族一家亲》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一家亲》(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到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2.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了解其对维护民族团结的作用。
3.探讨如何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进民族之间的友谊。
-以实际案例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运作,如西藏、新疆等自治区的建设成就,让学生理解自治制度对民族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
-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通过历史故事、现代人物事迹等,展现各民族在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难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西藏自治区的建设,展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民族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尊重民族风俗习惯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在本次《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对民族话题的关注和热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有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关于民族分布特点的教学,我采用了地图和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民族的分布情况。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较为有效,但今后我还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现状。
其次,在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仍较模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实例的选取,用更具说服力的案例来说明自治制度在实际运作中的作用,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两课时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两课时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与团结,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我国各民族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接触到的往往是本民族或本地区的文化,对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培养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践行民族团结的行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以及在生活中积极践行民族团结的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与团结。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如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课堂讨论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关注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与团结。
如:某学校各民族学生共同参加校园活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故事。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引导学生从尊重、理解、包容的角度看待不同民族的文化。
部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2课时教案-人教秋季改版
教学反思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
二次备课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新课导入: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华大地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华民族数千年自强不息的奋斗,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中国国土,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1.出示课件:59页相关链接,明白各民族是怎样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对新年的祝福的。
2.形成共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努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
3.活动园: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兄弟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发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也有不少歌曲表现了这些内容,国家还针对贫困地区制定了扶持政策。五(1)班要围绕这些内容在国庆节前召开主题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班会,几个小组长在策划。如果请你参加策划,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2.目标解读: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知道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活动一:展风采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搜集的民族风俗习惯、特色服饰、语言文字等。(可以用图片、视频、歌舞等多种方式)
学生谈出自己好的建议。
4.教师补充介绍西部大开发系列工程,了解国家还针对贫困地区制定的扶持政策。
5.补充介绍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2课时)》教案
能马马虎虎地完成课后作业
不能全部完成课后作业
积极实践
能积极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在行动习惯中体现出来
能将部分学到的知识在自己的行为习惯中体现出来
不能或较少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行为习惯中体现出来。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7.中华民族一家亲人口交往物品交流文化交融
共筑祖国疆域
9.在和平年代,少数民族的同胞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你知道有哪些人和事吗?(老舍李宁等人的故事)
10.小结:祖国在各族人民的建设下越来越美好、富强、强大,祖国大花园的美离不开任何一族人。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评价指标
优秀(8-10)
2.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谁也离不开谁,他们共同建设着家园。面对侵略时,各族人民同仇敌忾,抗日战争时期,新疆维吾尔族人虽然远离战火,但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1)观看《驮工日记》
2)新疆人是如何抗日的?
3.不仅新疆人在抗日,全国各族人都在抗日。
出示小资料。
抗战期间,由回、东乡、撒拉、保安、藏等民族组成的青海骑兵部队及由彝、白、汉、哈尼、纳西、壮、苗、瑶、回、傣等民族组成的滇军出省对日寇作战;桂、川、滇等省的壮、苗、瑶、京、藏、白、哈尼、傣等民族的青年纷纷应征入伍,奔赴抗日前线。
6.在抗日战争中各族人民涌现了很多抗日英雄。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英雄。
7.出示:杨靖宇的故事。
从杨靖宇的故事中,你想说什么?
8.小结:面对敌国的入侵,无数的中华儿女,汉族、侗族、维吾尔族等加入到抗战的队伍中去,他们对
民族存亡命运的责任感,对民族敌人奋战到底的坚强意志,为保家卫国,守护祖国的疆域而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气概,久久地留在了我们脑海深处。一句话,各民族为祖国历史的辉煌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7、中华民族一家亲课时2-2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我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2、懂得我国56个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3、通过学习,明白56个民族同心同德,守望相助,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教学重点懂得我国56个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教学难点懂得我国各个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同心同德,守望相助,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少数民族的一些资料等等。
预习要求引导学生继续查阅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一些资料。
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民族,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的民族关系。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呈现()的特点。
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的格局。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我国的56个民族。
3、板书课题:7、中华民族一家亲二、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1、除了文化、政治之外,我国各民族在中国经济的发展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国经济今天取得的成就,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比如汉朝的丝绸之路。
同学们,你们了解丝绸之路吗?谁来说一说,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2、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教师相机补充并出示一些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丝绸之路,体会丝绸之路在经济上作出的巨大贡献。
资料: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一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3、教师引导:我们中原的丝绸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西北边疆地区,而棉花、芝麻、大蒜等很多农作物都是由古代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传入内地的。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含义。
2.学会尊重和关爱身边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照顾他人,积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3.学习有关爱国主义的知识,增强国家意识、国家荣誉感。
4.了解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层次的互动关系,认识到个人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发展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含义。
2.学生了解如何关爱身边的人,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3.学生了解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培养自己的国家荣誉感。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和领会“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文化内涵。
2.学生掌握和运用爱国主义知识,增强国家意识和国家荣誉感。
3.学生了解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祖国歌曲,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祖国?我们应该怎样爱祖国?2.引入本节课内容,介绍“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内涵,分享孩子们身边文化现象,让孩子们了解身边的福利与其他国家的福利的区别。
二、讲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文化内涵1.渊源于唐代文化的“九州四海一家亲”政治理念2.坚持传统文化,推崇中华文化的承传3.弘扬爱国主义,增强国家荣誉感三、学习如何关爱身边的人,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1.讲述身边的例子:父母、老师、同学等2.图片展示宏观与微观、微笑与暴力等不同的人际关系3.以情景剧表现出不同关系的表达方式四、学习如何热爱祖国,增强国家意识和国家荣誉感1.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和国旗升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图片展示国家的荣誉和发展成就,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识和荣誉感3.游戏环节,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设计游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五、总结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收获以及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体会。
2.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温故知新。
评估与作业:1.教师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学习态度和表现等方面,作为课堂表现的评估依据。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了解谁团结谁强大的道理,自觉践行团结合作的思想。
3.通过讨论谁是祖国的亲人的主题,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爱乡爱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弘扬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获得“团结就是力量”道理,学会团结合作。
3.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爱乡爱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课文让学生建立自我认同感,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2.如何通过讨论、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自觉践行团结合作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引入(材料:祖国篇)导入: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一个小故事,听完后表现出来自己的情感反应。
讲故事:春天,大地万物都在复苏之时,一位科学家在荒漠之中发现了一个神奇物体,它可以让自然环境得到改善,让人们的生活得到升华,他决定带着这个物体去寻找更多的适合它的基地。
最终,科学家来到了他的祖国,他为祖国献上了这个神奇物体,祖国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2. 课文讲解(材料:《中华民族一家亲》)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传达的信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祖国的亲人,明确谁是我们共同的亲人。
3.让学生领悟到共同的人类命运体系在国家团结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3. 课文默写让学生现场默写课文,引导他们通过默写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4. 讨论环节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天下大同,为何还要讲团结协作的思想?如何践行团结合作的思想?2.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想一想和班上的同学有哪些事情可以团结合作,让大家都欢笑着完成一项有意义的任务?5. 总结点拨1.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课堂学习的收获,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努力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
16、阅读角:“天路”颂歌。
17、解释: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
课堂小结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在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56个民族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要团结互助,努力实现共同繁荣。
总结提升
板书
7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 1、不同民族之间的不同 2、如何与不同民族相处 3、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