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3教学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信息窗1(三角形的特性及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信息窗1(三角形的特性及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信息窗1(三角形的特性及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信息窗1:三角形的特性及认识,这是青岛版五四学制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四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今天要学习的是第16页到第18页的内容。

这部分主要包括了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如何认识和分类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学会如何识别和分类三角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方法。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三角形模型、直尺、量角器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和彩色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如三角板、三角形的玩具等,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

2. 知识讲解:我利用PPT展示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

3. 例题讲解:我通过PPT展示一些三角形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是三角形,并解释判断的依据。

4. 随堂练习:我给出一些三角形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是三角形,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六、板书设计我设计的板书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和分类方法。

通过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知识。

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并标明它们的特性。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三角形特性,画出三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正确标明它们的特性。

2. 请找出生活中的一些三角形物品,并说明它们为什么是三角形。

答案:学生可以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如三角板、三角形的玩具等,并能够解释它们为什么是三角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们对三角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对于那些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我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方法。

信息窗3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调商)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信息窗3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调商)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5)□48÷61,要使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
( 6 、7、8、9 )。
2 判断。
(1)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
是两位数。( √ )
(2)试商时用四舍五入法就可以得到准确地商,无
需调商。( ×)
(3)计算402÷41时,在试商时可以把41看作40,所
以商是两位数。( × )
3 先说说把除数分别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 算。
216÷36= 6
65 40 36) 2 1 6
21 18 60
3 06
商小了
余数和除数一样大
你会计算216÷36和806÷44吗?
806÷44=18……14
12 8 商大了 40 44) 8 0 6
48 48 366 352 88比1804大
课堂练习 1 填空。
(1) 计算645÷73,把73看成( 70)来试商比较合 适。初商是( 9 ),发现商(偏大),所以应把商 (调小)(填“调大”或“调小”)。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用“四舍五入法” 把除数看作与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用“四舍” 法试商时,商易偏大;用“五入”法试商时,商易偏小。 运用“四舍五入”法试商时,由于除数的变化,因此初 商往往需要调整。
课后作业
01 课后练习第1、3、12题。 02 作业课件中的相关练习。
【重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 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
课堂导入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我们18个同学 摘了126筐苹果。
我们22个家长 摘了638筐苹果。
新知探究
平均每个同学摘了多少筐?
18个同学摘了 126筐苹果。

青岛五四学制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说课稿

青岛五四学制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说课稿

青岛五四学制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基本情况《信息窗》是适用于青岛地区五四学制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材单元之一。

本单元共包含6个课时,主要内容包括了图形的基本认识、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分类等。

2. 教材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解图形的概念,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按照给定的准则进行图形的分类;•掌握绘制图形以及记录图形特征的方法。

3. 教材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图形的基本概念:点、线、线段和角的认识;•图形的特征:边长、角度、对称性等;•图形的分类:按边长分类、按对称性分类等;•绘制图形和记录图形特征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1.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解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线段和角;•能够描述图形的特征,如边长、角度和对称性;•掌握图形的分类方法;•能够准确地绘制图形,并记录图形的特征。

2. 教学重点•图形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图形的特征的描述和分类;•图形的绘制和特征记录。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图形的基本概念的介绍:点、线、线段和角;•图形的特征的描述和分类方法;•图形的绘制和特征记录的方法。

2.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如下:•第一步:引入课题,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和兴趣;•第二步:介绍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线段和角,通过实际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第三步:讨论图形的特征,如边长、角度和对称性,提出分类图形的方法;•第四步: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准则进行图形分类的练习,加深对图形特征的理解;•第五步:教授图形的绘制方法,并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要求绘制不同的图形;•第六步:引导学生记录图形特征的方法,并检查学生的绘制和记录是否准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如下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常见的图形,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示范法:通过实际的示范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的绘制方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练习,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信息窗一(用字母表示数)-青岛五四学制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一(用字母表示数)-青岛五四学制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一-青岛54学制版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的大小和大小关系。

2.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排列、比较大小的方法。

3.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能熟练地用数字表示物品的数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排列、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数的比较大小方法的教学。

三、教学准备1.教材:《青岛54学制版4年级数学上册》2.实物:小球、棋子等。

3.工具:黑板、粉笔、教具。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1.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数的读法和写法,引导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它的基本概念。

2.让学生观察一些物品,理解数字和物品数量之间的关系。

4.2 操作实物1.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口令用实物来表示一个数字,例如:“用小球或棋子表示数字7、8、9”,让学生在课桌上摆出相应的物品,帮助学生理解数字和物品数量之间的转化。

2.导师出示一排数字牌,让孩子们根据大小关系站成一排。

4.3 数字排序和比较1.让学生归纳总结数字的比较方法,例如:“2比1大,1比0大”。

2.用数字牌上的数字进行大小比较,让学生初步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4.4 数字的读法和写法1.让学生读出一些大于10但小于100整数,重点教学含零的数字读法和写法。

2.让学生自由组合数字进行读写,加深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4.5 作业布置1.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行完成课本上的习题。

2.鼓励学生认真分析题目,多种解法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板书设计数字读法写法02 零二0211 十一1123 二十三23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读法和写法,初步掌握数字的比较大小方法。

同时,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在感性认识数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在操作实物和比大小的过程中引导他们理解数字的概念,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训,让学生能更好的运用所学内容。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3信息窗4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3信息窗4教案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练习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练习教学目标: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 25×4= 25×8= 125×8=2、竖式计算:23×8= 4×38= 83×7= 56×4=二、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3:先估一估,再算一算78×8 49×9 8×65 89×5 454×4 4×198 378×5 9×278 2.自主练习4:每种饮料各有多少瓶?(1)自己先估计,再列式计算(2)全班交流3.自主练习5:指名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4. 自主练习6: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说说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5.自主练习7:计算14×3= 96×5= 156×7= 152×6= 125×7= 234×3= 2×142= 75×8=6.自主练习8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7.自主练习9出示图画,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8.自主练习10指名说说题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小组内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三、小结板书设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练习1、口算: 25×4= 25×8= 125×8=2、竖式计算:23×8= 4×38= 83×7= 56×4=教学反思:效果很好。

信息窗(观察物体)-青岛五四学制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观察物体)-青岛五四学制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观察物体)-青岛五四学制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以下几个知识点:1.了解什么是信息窗,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信息窗的作用;2.掌握观察不同物体时,需要收集哪些信息,并将信息记录在信息窗中;3.能够用图形的形式表示信息窗,并正确的读取和解释信息窗中的数据。

2. 教学内容2.1 什么是信息窗信息窗是一种用来观察、记录和分析不同物体特征的工具。

当我们观察物体时,往往需要通过不同的方法和观察角度来获得不同的信息。

将这些信息收集并记录在信息窗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物体之间的特征和区别。

2.2 观察物体需要收集哪些信息当我们观察物体时,需要收集的信息包括:1.物体的大小:可以通过比较物体与人体或其他物体的大小来确定;2.物体的形状: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外形和轮廓来确定;3.物体的颜色: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颜色来确定;4.物体的材质:可以通过触摸物体的表面或听声音来确定;5.物体的质地:可以通过触摸物体的表面来确定。

2.3 如何绘制信息窗绘制信息窗的过程包括:1.将纸张横向分成若干等份,每份代表一个信息项;2.每一份中写下对应的信息项,例如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3.观察不同物体时,将对应的信息填写到信息窗的相应位置。

2.4 如何读取和解释信息窗中的数据当我们完成信息窗的绘制后,可以用图形的形式表示信息窗。

读取和解释信息窗中的数据的过程包括:1.观察信息窗的分布情况,了解不同物体之间的特征和区别;2.逐一读取每个信息项中的数据,了解不同物体在该方面的特征。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举例子加深学生对信息窗的理解。

例如可以给学生展示几个不同的水果,让学生观察不同水果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并指导他们将这些信息填写到信息窗中。

在学生完成填写信息窗后,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帮助其他同学更好地理解信息窗的作用。

3.2 正文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多个不同的物体,帮助他们了解不同物体之间的特征和区别,并指导他们将观察到的信息填写到信息窗中。

四年级数学上册 三 信息窗三(乘法分配律)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数学上册  三 信息窗三(乘法分配律)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5 ~26页。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体会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感规律1回顾旧知,作好铺垫观看微视频,回忆已学过的加法运算律和乘法运算律。

2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信息预设:芍药每行12棵,牡丹每行8棵,都有9行。

芍药园长15米,牡丹园长10米,宽都是8米。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1)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2)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每个问题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了解数学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乘法分配律的思考阶段,还会让学生感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3结合情境,初步感知师:要解决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综合算式?结合情境图,说说算式每一步的含义。

生:可以分别求出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再求一共的面积,也可以求出总的长,再乘宽求出一共的面积。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求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之和,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所以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个算式连接起来?生:等号。

师:要解决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的问题,怎样列综合算式?结合情境图,说说算式每一步的含义。

小学数学_4.3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4.3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信息窗3:认识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1--43页红点一,自主练习1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做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2、预习提纲:阅读教材41-42页上半部分的内容①两组对边分别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做()②用四根硬纸条订成一个长方形,捏住对角向两边拉就形成一个()③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是()④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叫做平行四边形的(),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首先从四边形开始。

在脑子里想一个四边形......请把你想到的四边形画出来,比一比,看谁在1分钟内画得又多又好。

2、课件出示各种四边形。

交流: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作四边形,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四条边,四个角)二、探究新知精讲点拨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交流:图中哪些地方有四边形?衣架是什么形状的,它有哪些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从它的名称,你们先猜猜看,它有什么特征呢?大家说得对不对呢?下面咱们来进一步研究。

(2)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分组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适当给予学生提示。

(3)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班级汇报,得出结论。

教师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4)课件出示一个梯形和一个五边形,问:这些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要具备几个条件?根据学生回答标注板书。

(5)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条订一个平行四边形。

提问?在订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的发现板书:(特征:对边平行,对边相等。

小小运动会:信息窗三(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小小运动会:信息窗三(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小小运动会》——信息窗三年级:一年级上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初步感知物体的数量,并能用数字进行表示。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数量,并能用数字进行表示。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用的小棒、图片等教具,用于学生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个运动会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场景中的物体数量。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物体有多少个?二、探究与发现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物体,观察并讨论如何用数字表示这个物体的数量。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动手操作1. 让学生用小棒或图片等教具,动手摆出不同的物体数量,并用数字进行表示。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四、巩固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并讲解典型错误。

五、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点评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用数字进行表示,并与家长分享。

2. 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数量,并能用数字进行表示。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信息窗(计算器)-青岛五四学制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计算器)-青岛五四学制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计算器)-青岛五四学制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1.了解信息窗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信息窗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信息窗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2.加减乘除运算。

三、教学内容1. 信息窗计算器的介绍信息窗计算器是一款通过电视机、电脑监视器或投影仪等设备显示的计算器。

它拥有大屏幕和大键盘,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计算。

2. 信息窗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在使用信息窗计算器进行计算前,需要学生先熟悉一下它的基本操作:(1)开机/关机:按下计算器背面的开/关按钮,开启/关闭计算器电源。

(2)数字键:通过按下数字键输入数字。

(3)运算符键:包括加、减、乘、除、百分号、等于和小数点等。

(4)删除键:用于删除输入错误的数字或运算符。

(5)清除键:用于清空已输入的内容,重置计算器。

3. 使用信息窗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1)加法:按下数字键输入第一个数,再按下加号键,输入第二个数,最后按下等于键即可得到结果。

例如:36+24=60(2)减法:按下数字键输入第一个数,再按下减号键,输入第二个数,最后按下等于键即可得到结果。

例如:78-51=27(3)乘法:按下数字键输入第一个数,再按下乘号键,输入第二个数,最后按下等于键即可得到结果。

例如:6×8=48(4)除法:按下数字键输入第一个数,再按下除号键,输入第二个数,最后按下等于键即可得到结果。

例如:60÷5=124. 练习题1.计算:54+23=?2.计算:159-74=?3.计算:29×5=?4.计算:84÷4=?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信息窗计算器的基本操作,使学生了解如何使用它;2.演示法:通过演示信息窗计算器的使用过程,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技巧;3.练习法:通过课堂上对计算器进行使用练习,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案
(二)讨论中明理:
(1)教师进一步指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那么什么是互相垂直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两条直线垂直是互相的,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反过来直线b也是直线a的垂线。不能说直线a是垂线或直线b是垂线。
(2)反馈:判断哪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课件)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判断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垂直,关键是看两条直线是否相交成直角。
2、结合问题理解并且说说想法。
3、进一步开发教材,用更好教材,从而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课件出示练习题。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平行的例子。
2、做练习。
四、尝试画平行线 。
1、教学方法。
2、说感受。
3、掌握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能合作研究。
五、全课总结
1、总结重点学画一组平行线,有些对操作方法可能掌握不好。
学生在书上过已知直线上的一点画它的垂线。
(3)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①引导学生自学第53页上面的图示。自学后小组内交流。
小组学生代表在班内流。
②学生在书上过直线上的点画直线的垂线。
③投影出示学生画出的直线外一点的已知直线的垂线。
(4)共同归纳画法。
四、谈收获。
教学
反思
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让学生通过操作悟出互相垂直,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感悟相交与垂直。直接采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多项活动参与实践,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老师指出:画垂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过直线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另一种是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下面我们学习用三角板画垂线。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直线的垂线。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信息窗3)》教学教学ppt课件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信息窗3)》教学教学ppt课件
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第三单元
快乐农场
——乘法分配律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
想一想: 1.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你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 先求每行有多少棵花。
再求9行一共 有多少棵花。
(12 + 8)×9 = 20 ×9 = 180(棵)
a
b
c
(ɑ +b )·c = ɑ·c + b·c
(4+6)×5=4×5+6×5 (3+5)×4=3×4+5×4 (2+4)×3=2×3+4×3
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运算简便吗?
135×6+65×6 =(135+65)×6 =200×6 =1200
12×105 =12×(100+5) =12×100+12×5 =1200+60 =1260
你能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12+8)×9 = 12×9+8×9
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15×8+10×8 =120+80 =200(平方米)
(15+10)×8 =25×8 =200(平方米)
答: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是200平方米。
你能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15+10)×8= 15×8+10×8
3
5
4
你能用算式表示一共有多少个圆片吗? 行与列各增加1排,你还能用算式表示吗?
(23+45)×34= 23×34+45×34
4
6
5
(34+56)×45=34×45+56×45 (2+4)×3=2×3+4×3
(4+6)×5=4×5+6×5 (3+5)×4=3×4+5×4 (2+4)×3=2×3+4×3
通过验证,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四》说课稿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四》说课稿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四》说课稿一、教材概述《信息窗四》是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材,是为学生打开数学世界的一扇窗口。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包括了整数的认识、整数的计算、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计算、平方数、运算律和证明等内容。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整数的概念、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等运算法则;–理解小数的概念、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以及小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认识平方数的特性,并能应用平方数的性质进行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数学运算律,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运算律进行推理和证明。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小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平方数的特性和运算;–数学运算律的理解与运用。

2.教学难点:–整数乘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及其加减法;–平方数的特性和应用;–运算律的理解与推理。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单元一:整数的认识–性质一:正整数和负整数–性质二:加法的性质–性质三:减法的性质单元二:整数的计算–整数的加法–整数的减法–整数的乘法–整数的除法单元三:小数的认识–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小数的加法–小数的减法单元四:小数的计算–小数的乘法–小数的除法单元五:平方数–平方数的特性–平方数的运算单元六:运算律和证明–数学运算律的概念和分类–运算律的推理和证明方法2.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他们主动思考和交流。

–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和规律,加深理解。

–解决问题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四边形(信息窗3》教学建议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四边形(信息窗3》教学建议

《四边形(信息窗3》教学建议信息窗3——制作衣架和画架。

本信息窗呈现了两组情境:女孩用木条制作平行四边形衣服架,小男孩用木条做梯形小画架。

通过观察衣架和画架,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引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的学习。

通过该信息窗的学习,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道其特征。

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这个活动情境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们观察情境图,引导学生行观察,提出与本节课有关的数学问题,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合作探索”中共有两个红点问题。

第一个红点部分认识平行四边形,学习平行四边的特征。

第二个红点部分是认识梯形,学习梯形的特征。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衣架是什么形状的?它有哪些特征?”教材呈现了几个生对话的情境,交流“生活中哪里还有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从边和角两面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衣架的形状,回忆“生活中哪里还有平行四边形”,先后分小组交流,再引入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探索。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特征的经验,知道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一般是从边和角两个角度去研究,所以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平行四边形特征的方法,即从边和角两方面研究,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再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学具自主探索,开展学习活动。

交流时,可以让学生相互质疑、补充,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时,教师可以作必要的讲解,让学生结合具体图形知道底和高是相对应的,与平行四边形摆放的位置无关。

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画架是什么形状?它有哪些特征?”教材呈现了生活中梯形的应用和如何研究梯形,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学习数学,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在探索、操作活动中认识梯形的基本特征。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经验,所以在探索梯形特征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学具操作,从边和角两方面对梯形的特征进行探索,组织交流时,再引导学生质疑、补充,最后概括出梯形的特征。

第四单元信息窗一《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第四单元信息窗一《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第四单元信息窗一《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对“三角形”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以下内容:1.认识三角形,理解其性质;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画出三角形;3.掌握测量三角形的方法。

2.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辨认三角形;2.学生能够掌握画三角形的方法;3.学生掌握测量三角形边长的方法。

3.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包括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知识我们首先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例如三角形的定义、分类、性质等。

2. 三角形分类接下来,我们将讨论三角形的种类,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普通三角形等。

我们将通过对不同种类三角形的比较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不同种类三角形。

3. 三角形的性质在了解三角形的种类之后,我们将带领学生了解三角形的性质,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等。

4. 如何画三角形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后,紧接着我们将介绍如何根据已知条件画出三角形。

我们将提供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过程。

5. 如何测量三角形最后,我们将介绍如何测量三角形,包括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大小的方法。

我们将在课堂上向孩子们演示如何使用量角器和尺子进行测量。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三角形知识,并有了实际操作的机会,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不够认真听讲,或者对实际操作过程存在一定困难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提高和改进。

总得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我们也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课程调整,争取将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信息窗3(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信息窗3(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信息窗3(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2.掌握运用小数点的位置变化,确定较大或者较小的数值。

3.能够通过练习巩固和提高掌握小数点位置变化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2.掌握小数点位置变化,确定较大或者较小的数值。

三、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的位置变化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打开信息窗3,让学生观察题目和图形,并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游戏法:通过小组竞赛形式,让学生在游戏规则内掌握小数点的位置变化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3.实践法:配合教师讲解和引导,在练习中巩固和提高小数点位置变化的掌握能力。

五、教学准备1.信息窗3教学素材。

2.学生用品:练习册、笔、计算器。

3.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智能白板。

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教师展示信息窗3题目,向学生提出问题:“小数点的位置移动是否会导致小数的大小变化?”并请学生们在脑海中思考一下。

(2)教师引导学生分组,通过小组竞赛形式挑战,掌握小数点位置变化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2.学习环节(1)让学生观察信息窗3,了解题目题意,掌握方法竞赛规则。

(2)开始游戏,让学生利用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寻找答案,每题得分,比分排名,最后得出胜利组的名单。

(3)教师带领全班学生梳理小组比赛中小数点位置变化对小数大小的影响方法,并结合小组得分情况进行总结。

3.巩固环节(1)教师向学生提出生活中的实例,例如:购物支付时找零的问题,通过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体验生活中小数点位置移动对数值的变化,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解。

(2)教师发放小数点位置变化的练习册,在实践中巩固小学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巩固通过小组竞赛、练习册巩固后,请学生组内分享成功的秘诀并总结方法,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小数点位置变化的掌握能力。

七、教学总结通过信息窗3小组竞赛、练习册练习的形式,巩固小数点位置变化对数值的影响。

四 森林的故事:信息窗3《除法的意义》(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 森林的故事:信息窗3《除法的意义》(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森林的故事:信息窗3《除法的意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除法的意义,包括除法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PPT展示森林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除法现象,激发学生对除法的兴趣。

2.新课:讲解除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除法的计算技巧。

3.巩固: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4.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板书除法的意义2.板书内容:除法的定义、计算方法、应用实例等。

七、作业设计1.课后练习:布置一些除法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除法现象,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对除法的兴趣。

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课后作业中,通过练习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除法知识。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导入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信息窗第三课时 (精品)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信息窗第三课时  (精品)

信息窗第三课时教材简析信息窗以一列火车要过隧道为背景引入对两点间线段最短等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进行相关的自主练习。

3、学习“我学会了吗”的相关知识。

教具班班通、三角板、直尺教学过程:活动一上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你学会了什么?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知识。

活动二练习:1:你能说出下面每组的两条直线之间是什么关系吗?2、在下面的字母中找出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的线段。

E F H K L N Z3、经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教师师范板演,生仔细观察,再画,同桌交流,课件演示。

冯春莲·A·A·A4、经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师示范板演,生仔细观察,再画,同桌交流。

牟芹芹·A ·A·A活动三自主练习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

全班集体订正。

活动四:“我学会了吗?”学生自己看图,理解题意,你能接着完成这幅画吗?图中的哪些线可以看作线段和射线?哪两条线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线是互相垂直的?从小房子到院门口,哪条路最近呢?活动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1、在下面的字母中找出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的线段。

E F H K L N Z2、经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A·A·A3、经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A ·A·A。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精讲与点拨
学生活动
备注
达 标 检 测
1、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推铅球的成绩,怎样测量 比较准确?为板凳“游戏,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根据他 们所站的位置,谁最有可能抢到板凳?这样公平吗?
教 后 反 思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全过 程,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教师精讲与点拨
学生活动
备注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 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重点 与 难点 教具准备
重点:巩固对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 平行线。 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和一组平行线。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 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学 过 程 设 计
学 过 程 设 计
可以用垂线或 平行线的方法来画。
三、巩固新知: 1、独立画一个 边长是4厘米的正 方形。 2、利用所学的 画平行线和垂线的 方法,自己设计一幅 图画。
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平 行线,你有什么体会 全班汇报组内 研究的画法:
小结:平行线间的距离是 先画一条长3 相等的。4. 小组讨论:怎样 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 厘米的线段,再过两 个端点在线段的同 长方形? 侧分别画两条与它 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 垂直的2厘米长的 的。 线段,最后把两条线 段的端点用线连接 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 起来。 的。
直尺或三角板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什么叫平行 线? 2、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边 是互相平行的。 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一组 平行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 习画平行线 板书课题:画平行线 二、探究新知 1.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 画平行线。 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 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 2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 和三角板自己画一组平行线, 然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 对方画的是否平行。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课题 主备人 授课时间 知识 与 技能 过程 与 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信息窗 3


课型 新授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信息窗 3
审核人 第 1 课时 共 1 课时 序号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 行线。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 方形。 3、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