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生产
供应链如何实现柔性生产
供应链如何实现柔性生产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面临着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市场变化快速等诸多挑战。
为了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实现柔性生产成为了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柔性生产,简单来说,就是指企业能够灵活、快速地调整生产计划和生产方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那么,供应链如何才能实现柔性生产呢?首先,信息的高效流通是实现柔性生产的基础。
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需要建立起实时、准确的信息共享平台。
这样,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相关信息能够迅速传递到供应链的每一个节点,使得各方能够及时做出调整。
比如,一家服装企业,如果能够及时获取到最新的时尚潮流和消费者喜好的变化信息,就可以迅速调整服装设计和生产计划,生产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为了确保信息的高效流通,企业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让生产设备、原材料和产品都能够“联网”,实时采集和传递相关数据。
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进行预测,提前做好生产准备。
同时,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能够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和业务流程,实现信息的一体化管理。
其次,供应商的协同合作对于实现柔性生产至关重要。
优质的供应商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还能够在供货的及时性和灵活性方面给予支持。
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不能仅仅看重价格,更要关注其供应能力的柔性。
这包括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库存管理水平、物流配送能力等。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应对市场变化的策略,可以增强双方的协同能力。
比如,当企业面临紧急订单时,供应商能够迅速调整生产,优先保障供应。
再者,生产流程的优化是实现柔性生产的核心。
传统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流程往往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因此,企业需要对生产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
采用模块化的生产方式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将产品分解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可以独立生产和组装。
柔性生产和传统生产的比较
柔性生产和传统生产的比较柔性生产和传统生产的比较一、柔性生产的定义跟着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公司面对经营环境不停变化的挑战,市场竞争的全世界化、顾客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不确立性、产品寿命的缩短、价钱竞争的加剧等等都给公司现存的生产方式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了在残忍的竞争中生计和发展,公司就一定研究一些低成本并且能够快速反响的制造方法,柔性制造(或柔性生产)就是这些方法的总称。
所以,与其说柔性制造是一种生产方式,还不如说是一种崭新的制造理念。
二、传统生产面对的瓶颈问题和产生原由1 、产品切换时间长:“此刻生产的产品品种愈来愈多,用在换线的时间愈来愈长,因今生产效率低,库存量也大。
”2 、客户要求灵巧性增添:“此刻的客户都是提早两天发指示,第三天就要出货,两时节间根本就出不了产品,只好增添产品库存来知足客户的需要?”3、批量小批次多:“我们每台机器的最小生产批量是 200 公斤,而客户的订单却愈来愈小,有时甚至是 1、 2 公斤,这样的订单每做一次就会增添节余库存,并且越积越多,只好增添库房来应付。
”造成传统生产的这些瓶颈问题的原由是多方面的:第一,是这个世界的变化太快,跟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日趋追求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花费观点也随时在调整,所以市场需求瞬间万变,这就必定出现了产品多样化的细分和批量小批次多的生产需求特色。
其次,在传统生产阶段,因为科学技术还不够先进、市场需求单调、经营观点落伍,直接致使的结果是生产设施自动化程度不高,功能单调,可依据不一样产品特色和不一样工艺调整设施的弹性不大,经常出现大型专用设施面对小批量生产的难堪现象。
再则,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由:即信息化技术利用程度不高。
在传统生产中,大多数的生产管理工作是用手工帐目操作达成的,关于数据信息的管理、物料的管理、生产工艺的管理都处于比较落伍的手工管理阶段。
这样,一方面,在生产管理上太依靠于个别娴熟人员的存在;另一方面,在市场瞬间万变的时候,需要去改正生产基础数据信息(比如 bom)、生产工艺、库存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所需要的时间很长,没法知足变化的速度。
什么是柔性生产系统
什么是柔性生产系统?有什么优缺点?历史与发展趋势?柔性生产系统的柔性,是指生产系统对用户需求变化的响应速度,是对生产系统适应市场变化能力的一种度量。
生产柔性的内容生产系统的柔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机器柔性:当要求生产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产品时,机器随产品品种变化而加工不同的零件的难易程度。
工艺柔性:工艺柔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工艺流程不变时生产系统自身适应产品或原材料变化的能力;二是生产制造系统内部为适应产品或原材料变化而改变相应工艺的难易程度。
产品柔性:生产系统能够根据市场要要求非常经济地生产出新产品的能力。
生产系统维护柔性:采用多种方式查询、处理故障,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能力。
生产能力柔性:当生产量改变时,系统也能很经济地进行能力的调整。
对于根据订货组织生产的制造系统而言,这一点特别重要。
扩展柔性:当生产需要时,可以很容易地扩展系统结构、增加模块,构成一个更大系统的能力。
运行柔性:利用不同的机器、材料、工艺流程来生产一系统产品的能力和同样的产品换用不同工序加工的能力。
生产柔性的衡量通常从品种柔性和产量柔性两个方面来衡量。
所谓品种柔性,是指生成系统从生产一种产品快速地转换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能力。
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品种柔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为了提高生产系统的品种柔性,生产设备应该具有较大的适应产品品种变化的加工范围。
产量柔性是指生产系统快速增加或减少所生产产品产量的能力。
在产品需求数量波动较大,或者产品不能依靠库存调节供需矛盾时,产量柔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生产流程的设计必须年虑到具有快速且低廉地增加或减少产量的能力。
生产系统柔性的分析模式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要求市场系统基本相应的应变能力,即柔性。
因此,如何识别环境的变化,并设计相应的柔性与之匹配是柔性分析中的关键。
下面是一个生产柔性的一般的分析模式,如下图:首先,对环境的不确定变化的类型进行识别,根据环境变化的类型,确定对生产系统目标要求的变化,进而确定应付变化的策略。
柔性生产线的设计和应用
柔性生产线的设计和应用第一章柔性生产线的概述柔性生产线是指通过人、设备、工艺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灵活性,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效率生产线。
其特点是可以快速地适应批量小、品种多、生命周期短的产品。
柔性生产线是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创新产业的重要保障。
第二章柔性生产线的设计要素1.工艺流程设计:柔性生产线的设计要围绕原型设计展开,逐步确立从原型到成品的生产流程。
在设计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加工流程的优化、工位布局的合理性和物料流程的合理性等问题。
2.设备配置设计:柔性生产线的设备必须具备灵活性,能够处理多种规格的产品,并且能够通过快速更换模具或加工工艺来完成产品生产。
3.自动化程度设计:柔性生产线的产品自动化程度应该比传统生产线高。
在设计柔性生产线时,可采用多种自动化设备,以提高生产效能和生产质量。
4.管理模式设计:柔性生产线的管理应该更加灵活。
可以采用小批量生产、生产单元化、生产线集成化等管理模式来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章柔性生产线的应用1.汽车制造业:在汽车制造业中,柔性生产线能够快速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2.电子制造业:电子制造业的产品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柔性生产线可以适应其变化的需求。
3.医疗器械制造业: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较短,柔性生产线可以快速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第四章柔性生产线的优点和不足1.优点:(1)可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2)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3)可以提高工作环境和员工的工作体验等。
2.不足:(1)较高的投资成本,需要更多的技术资源;(2)设计、投产、运营难度较大;(3)容易受到技术变革的影响。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柔性生产线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并正在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诸多领域。
未来柔性生产线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还可以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柔性生产
柔性生产柔性生产(Flexible Production)什么是柔性生产柔性生产,是指主要依靠有高度柔性的以计算机数控机床为主的制造设备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一般是指企业整体活动方式,包括所有制造过程与经营管理过程。
柔性生产的概念,是1965年,英国的Molins公司首次提出的,它是在柔性制造的基础上,为适应市场需求多变和市场竞争激烈而产生的市场导向型的按需生产的先进生产方式,其优点是增强制造企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员工劳动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因此,是一种具有旺盛需求和强大生命力的生产模式。
[编辑]柔性生产概念的产生[1]上世纪20年代在泰勒“科学管理”影响下,尤其是E.whitney及Oliver提出“互换性”、“大批量生产”和…传送带”应用前提下,工业界将管理思想与当时的电气化、标准化、系列化结合,成功地诞生了“少品种大批大量生产”的生产模式,给制造业注人了新鲜血液,推动了工业化发展的进程.美国的“福特制”就是典型代表,它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它存在的基础是当时的市场环境为卖方市场,因而我们也称此生产模式为刚性生产模式,这一模式的生产效率高,单件产品成本低,但它是以损失产品的多样化,掩盖产品个性为代价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竞争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它不仅仅是表现为价格、数量、质量的竟争,更重要的是刚性生产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成本增加、过量库存、适应市场的灵敏度低。
然而,21世纪的竟争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不可预测的环境,由于高新技术的出现和更迭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要求企业具有很高的适应能力,通过高新技术的运用、不断寻求新的机遇来开发新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但是,一个企业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随着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单靠一个企业的工作,欲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是极其有限的。
工业如何实现柔性化生产
工业如何实现柔性化生产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快速变化。
因此,工业柔性化生产成为了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么,工业究竟如何实现柔性化生产呢?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柔性化生产。
简单来说,柔性化生产是指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以高效、灵活的方式调整生产流程和产品种类,在不增加过多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
实现柔性化生产的关键之一在于优化生产流程。
传统的生产线往往是按照固定的流程和顺序进行生产,一旦要切换产品,就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和重新设置,这不仅耗费时间,还增加了成本。
为了实现柔性化,企业需要对生产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使其具备模块化和可重组的特点。
例如,可以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能够根据生产任务的不同进行快速组合和调整。
这样,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只需对部分模块进行重新配置,就能迅速切换到新的产品生产。
先进的生产设备也是实现柔性化生产的重要支撑。
智能化、自动化的设备能够根据预设的程序和指令,快速调整生产参数和工作模式,适应不同产品的生产要求。
例如,数控机床可以通过编程实现对不同形状和尺寸零部件的加工,机器人可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灵活切换,完成各种复杂的操作任务。
同时,这些设备还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开放性,能够与其他设备和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和集成,形成一个高效协同的生产体系。
信息化技术在柔性化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企业可以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从订单的下达、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计划的制定到产品的交付,各个环节的信息都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和共享。
基于这些数据,企业能够快速做出决策,及时调整生产策略,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此外,培养具备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员工队伍也是至关重要的。
柔性自动化生产
柔性的表达
• 制造设备的柔性 • 加工柔性 • 产品柔性 • 零件流动路线柔性 • 产量柔性 • 故障控制柔性
。 当系统中的设备出现故障时,制造系统对故障的处理能力。 智能制造技术(IMT)旨在将人工智能融入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借助模拟专家的智能活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局部脑力劳动。 在同一条生产线上通过设备调整来完成不同品种的批量生产任务,既满足多品种的多样化要求,又使设备流水线的停工时间到达最小 。 在自动控制领域,神经网络不久将并列于专家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成为现代自动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局部。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柔性生产必须在一个生产区位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它是在柔性制造的根底上,为适应市场需求多变和市场竞争剧烈而产生的市场导向型的按需生产的先进生产方式。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模拟智能生物的神经网络对信息进行并处理的一种方法。 柔性制造单元将成为开展和应用的热门技术
人能够在柔性生产模式下通过培训、学习、模仿 柔性制造单元将成为开展和应用的热门技术
能够经济、快速地转变生产产品的能力。 什么是柔性自动化生产?
和掌握信息技术等而获得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在同一条生产线上通过设备调整来完成不同品种的批量生产任务,既满足多品种的多样化要求,又使设备流水线的停工时间到达最小
式,这一模式的生产效率高,单件产品本钱低,但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柔性生产必须在一个生产区位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柔性生产必须在一个生产区位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智能制造技术(IMT)旨在将人工智能融入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借助模拟专家的智能活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局部脑力劳动。
它是以损失产品的多样化,掩盖产品个性为代价的。 直接利用CAD数据,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激光扫描系统,将三维数字模型分成假设干层二维片状图形,并按二维片状图形对池内的光敏树
精益制造如何实现柔性生产
精益制造如何实现柔性生产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快速变化的客户需求和市场动态。
柔性生产作为一种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高效生产多样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追求的目标。
而精益制造理念的引入,为实现柔性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精益制造的核心思想是消除浪费、优化流程和持续改进。
通过精益制造的方法和工具,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同时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从而实现柔性生产。
首先,精益制造强调价值流分析。
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所有活动。
通过对价值流的分析,企业可以清晰地了解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识别出其中的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即浪费。
例如,过量生产、库存积压、等待时间、不必要的运输和过度加工等都是常见的浪费形式。
识别出这些浪费后,企业可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消除,从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在实现柔性生产的过程中,减少库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库存不仅占用资金和空间,还可能掩盖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精益制造倡导的“准时制生产(JIT)”理念,要求只在需要的时候生产所需数量的产品,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
为了实现 JIT,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同时,需要优化生产计划和调度,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和准确性。
设备的快速换模(SMED)也是精益制造实现柔性生产的重要手段。
在传统生产方式中,设备换模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难以适应产品的多样化生产。
通过 SMED 方法,对换模过程进行分析和优化,将内部换模时间转化为外部换模时间,减少换模的步骤和时间,可以实现设备的快速切换,从而能够灵活地生产不同规格和型号的产品。
此外,精益制造注重培养员工的多能工技能。
多能工是指具备多种操作技能,能够胜任不同岗位工作的员工。
通过培训和实践,使员工掌握多种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还能够在生产任务发生变化时,快速调配人员,实现生产线的灵活调整。
机械制造中的柔性生产有哪些实践
机械制造中的柔性生产有哪些实践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制造业环境中,机械制造企业面临着客户需求多样化、产品更新换代加快以及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等诸多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柔性生产已成为机械制造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柔性生产是一种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高效生产多样化产品的生产模式,它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机械制造中的柔性生产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一、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应用自动化生产设备是实现柔性生产的重要基础。
例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设备能够通过编程实现多种不同的加工工艺和操作,从而适应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
数控机床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精确地加工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零件,而且在更换产品时,只需重新编写程序,即可快速调整生产流程。
工业机器人则能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灵活地执行各种任务,如搬运、焊接、装配等,大大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灵活性。
此外,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也是实现柔性生产的关键。
通过将多个自动化设备连接成一条生产线,并采用智能化的控制系统进行协调和管理,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柔性化。
当需要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时,生产线可以通过调整设备的工作顺序、加工参数等,快速实现产品的切换和生产。
二、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机械制造柔性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将产品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具有特定的功能和结构,在设计新产品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组合,从而快速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这种设计方法不仅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了设计成本,还提高了产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发动机、底盘、车身等部分都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
当客户需要不同配置的汽车时,只需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组装,即可快速生产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在机床制造中,也可以将机床的床身、主轴箱、进给系统等部分设计成模块,根据客户的加工需求,灵活配置不同的模块,以满足不同的加工工艺要求。
柔性生产
柔性生产:
柔性生产是针对大规模生产的弊端而提出的新型生产模式。
所谓柔性生产即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作方式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改革,使生产系统能对市场需求变化作出快速的适应,同时消除冗余无用的损耗,力求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计算机及自动化技术是柔性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
例如柔性制造系统(c t u r i n g S y s t e m,F M S)是以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和自动物料储运系统连接起来的一组加工设备,能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多品种工件的加工,并具有一定管理功能。
柔性指的是按照成本效益原则,以“及时”的方式,对产品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
一般认为,为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的迅速变化,要求企业生产系统的管理对产品的品种与产量能做到快速而灵活的调整,就是所谓柔性化的要求。
柔性生产是全面的,不仅是设备的柔性,还包括管理、人员和软件的综合柔性。
与柔性生产相适应,当前国际上柔性管理也开始出现。
柔性生产也就是柔性制造,更多内容可以参考“柔性制造”说明。
柔性生产
柔性生产柔性生产是一种灵活、可调整和高效的生产方式,其在现代制造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柔性生产的核心理念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来调整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和生产速度,以最大化地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柔性生产的定义、特点和优势,并分析柔性生产对企业的影响。
首先,柔性生产可以定义为一种能够根据需求快速调整和变更生产方式的生产方式。
与传统生产方式不同,柔性生产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可以根据客户的订单数量和类型,调整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和生产速度。
这种灵活性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避免过量生产或库存积压的问题。
柔性生产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它能够适应不同的生产要求。
柔性生产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产品进行生产,而不需要重新调整或更换设备。
这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次,柔性生产具有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
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企业可以迅速调整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和生产速度,以满足客户需求。
最后,柔性生产注重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率。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设备,柔性生产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并提高生产效率。
柔性生产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传统生产方式常常存在产能过剩或供不应求的问题,而柔性生产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灵活地调整生产能力和生产速度,从而实现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其次,柔性生产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传统生产方式通常要求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而柔性生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小批量生产,从而减少了库存和生产成本。
此外,柔性生产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设备,柔性生产可以减少人工干预,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柔性生产对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柔性生产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灵活地调整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和生产速度,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与竞争对手保持竞争优势。
其次,柔性生产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
在市场需求变化的情况下,柔性生产可以快速调整生产方式,避免了过量生产和库存积压的风险。
自动化生产线如何实现柔性生产
自动化生产线如何实现柔性生产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制造业环境中,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和多样化使得企业对于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自动化生产线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柔性生产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柔性生产,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快速、高效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生产出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产品,同时保持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质量。
要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改进。
首先,设备的通用性和可重构性是关键。
传统的自动化生产线往往是为特定的产品或工艺设计的,一旦产品发生变化,生产线可能就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甚至重建,这不仅费时费力,还增加了成本。
为了实现柔性生产,生产线中的设备应具备较高的通用性,能够适应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
例如,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将设备分解为多个功能模块,根据生产任务的不同,灵活组合这些模块,从而快速构建出适应新需求的生产线。
同时,设备应具备方便的调整和重构能力,如可调节的工作参数、易于更换的工装夹具等。
其次,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是实现柔性生产的重要保障。
一个强大的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生产线上的各种数据,包括设备运行状态、产品质量参数、物料供应情况等,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决策和调整。
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采集系统,将生产线上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利用这些信息,结合预设的算法和规则,对设备进行精确的控制和调度。
例如,当产品规格发生变化时,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调整设备的运行参数,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当某个设备出现故障时,控制系统能够迅速重新规划生产流程,将生产任务分配到其他可用设备上,减少生产中断的时间。
再者,生产流程的优化也是实现柔性生产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生产流程往往是固定的、线性的,缺乏灵活性。
为了实现柔性生产,需要对生产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使其更加灵活和高效。
可以采用并行生产、交叉作业等方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和空闲时间。
同时,建立敏捷的供应链体系,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及时供应,也是提高生产柔性的重要因素。
几种生产模式的区别
几种生产模式的区别在现代工业化的社会中,不同的生产模式可以对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产模式,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
1. 传统生产模式传统生产模式是指基于手工劳动的生产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所有的工艺操作都由人工完成,使用的工具和设备通常是简单的。
传统生产模式的特点包括: - 生产速度较慢:由于依赖人力,传统生产模式的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 商品质量不稳定:由于人工操作的不确定性,传统生产模式的商品质量通常较为不稳定。
- 成本较高:雇佣大量工人和采购大量原材料,使得传统生产模式的成本较高。
尽管传统生产模式在一些特定行业仍然存在,但在大部分现代企业中已被其他生产模式所取代。
2. 流水线生产模式流水线生产模式是20世纪初由福特汽车公司引入的一种生产方式。
这种模式下,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简单的步骤,并由不同的工人分别完成。
流水线生产模式的特点包括: - 生产速度高:通过将生产过程细分为多个步骤,并由专门的工人负责每个步骤,流水线生产模式能够实现高效率的生产。
- 商品质量相对稳定:由于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工人专注于自己的任务,流水线生产模式的商品质量相对稳定。
- 成本相对较低:流水线生产模式能够通过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竞争力。
尽管流水线生产模式在一些行业仍然被广泛应用,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其他生产模式逐渐受到关注。
3. 柔性生产模式柔性生产模式是指一种能够快速调整生产过程以适应需求变化的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生产线可以快速切换不同的产品或变更生产流程,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柔性生产模式的特点包括: - 生产灵活性高:柔性生产模式能够迅速调整生产线,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降低库存和生产时间。
- 商品质量稳定:尽管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柔性生产模式仍然依赖于严格的品质控制和标准化。
- 成本相对较高:柔性生产模式需要投资于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同时要求具备高水平的工人和管理人员。
柔性生产系统的设计与管理
柔性生产系统的设计与管理柔性生产系统是一种以灵活性和适应性为特点的生产方式,可以有效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品多样化的挑战。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技术发展的不断推进,变得越发重要。
在当今工业生产环境中,许多企业都在不断探索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灵活和可持续发展的柔性生产系统,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一、柔性生产系统的概念及特点柔性生产系统是指一种具有生产工艺灵活性、生产资源灵活配置、生产过程灵活变动等特点的生产方式。
它能够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柔性生产系统的核心是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实现生产过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柔性生产系统的主要特点包括:1.生产工艺灵活性:柔性生产系统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需求,灵活调整生产工艺和工艺参数,以实现不同产品的生产。
2.生产资源灵活配置:柔性生产系统可以根据需求动态配置生产资源,包括人力、机器设备、原材料等,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3.生产过程灵活变动:柔性生产系统可以动态调整生产过程,实现快速转换生产线,以应对不同产品的生产和交付需求。
二、柔性生产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一个有效的柔性生产系统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在设计柔性生产系统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需求驱动:柔性生产系统的设计应当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生产流程和生产资源配置。
2.模块化设计:柔性生产系统应当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各个生产环节相互独立,可互相替换,从而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3.自适应性:柔性生产系统应具备自适应性,即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状态的变化自动调整生产过程,保持生产效率和质量。
4.信息化管理:柔性生产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监控、调度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5.持续改进:柔性生产系统应具备持续改进的能力,不断优化生产过程和管理机制,以适应市场发展和技术变革。
柔性生产线的优点
柔性生产线的优点
柔性生产线是一种技术复杂、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将微电子学、计算机和系统工程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理想和圆满地解决了机械制造高自动化与高柔性化之间的矛盾。
具体优点如下。
第一,设备利用率高。
一组机床编入柔性生产线后,产量比这组机床在分散单机作业时的产量提高数倍。
第二,在制品减少80%左右。
第三,生产能力相对稳定。
自动加工系统由一自或多台机床组成,发生故障时,有降级运转的能力,物料传送系统也有自行绕过故障机床的能力。
第四,产品质量高。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装卸一次完成,加工精度嵩,加工形式稳定。
第五,运行灵活。
有些柔性生产线的检验、装卡和维护工作可在第一班完成,第二、第三班可在无人照看下正常生产。
在理想的柔性生产线中,其监控系统还能处理诸如刀具的磨损调换、物流的堵塞疏通等运行过程中不可预料的问题。
第六,产品应变能力大。
刀具、夹具及物料运输装置具有可调性,且系统平面布置合理,便于增减设备,满足市场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製程品質不良多,
影響進料品質與交期
也影響裝配線進度交期
工作方法 / 作業標準不足
很依賴作業者 (基層主管) 技術與努力,生產不易穩定
產能負荷調節不易。
3.生產管理體質不足
使訂單產銷週期無法確守
使生產力 / 成本不易準確管控
5
五﹑應有的觀念
1.先強化生產技術 (工藝) , 直接克服目前困難
使製程品質穩定良好 運用工作改善使準備工時大幅縮短
23
2.具體做法
A.導入 (至少 MRP II 級的) 裝配業應用軟件 注意要融入允許多變化的需求。
B.導入前首先要整理管理流程, 依 BPR 原則予以簡化 再制度標準化。
C.依產品線區分「利潤中心」 使產銷一體,避免組織立場上的困擾。 使經營組織扁平化,管理效率提升。
24
依我方「投產」時辰 (日)及時進料
C.協作工廠要做到以上水平,必須:
製程品質能力極好,隨時一投產就不會有不良品。
準備作業 (換鏌) 工時極短,一被要求就可投產
或者工作進度計劃穩定,不會突然變更。
必要的材料已經有足夠存量
14
D.要做到成品零庫存,就必須在內部車間達到:
依明天出貨需求 (型號 / 數量) 投入主裝配作業。 當天裝配完成品,次日一定出貨 (不再存倉) 。
16
2.車間方面需建立的體質
A.小批量仍可以經濟生產的能力
準備工時改善 / 縮短 作業人員一投產就能高效率作業 (夾導具改善) 作業人員一投產就能低不良率 (防呆式工作設計)
B.多能工的能力
每個作業員同時會做 6 – 8 種作業 而且可以很快轉換生產批
(依賴夾導具 / 防呆式設計 / 作業標準)
17
(多批小量的基礎) 使作業簡易化,不再依賴個人經驗技術
(才可能以外發調節旺季產能)
2.及早建立能迅速因應市場 (變化) 的管理機制
接單後的快速正確處理 (縮短管理 Lead Time )
訂單變更(插單)的迅速正確處理 (包括生產排程與採購委外異狀)
至少 MRP II 級的電腦管理信息系統 (工具)
6
1.OEM / ODM 產銷型態
市場掌控在客戶手裏 客戶現實 , 隨時轉單給更低出價的工廠。 很多客戶在爭市場時機 , 而非長遠品質。
2.業界的高度競爭
中小企業風起雲湧,低價搶單 WTO 入世,世界工廠的誘惑
3.未規範的企業倫理
包括業界互動公約未成形
4.消費者水平提升的壓力
3
多品種需求的來源
三﹑所產生的困擾
C.設備具有隨時作業能力
低故障率 / 快速修復 (機構設計改善 / TPM 機制)
製程精度的確保
D.製程工序間及時連動的機制
例如 看板方式
E.製程阻礙迅速補救的機制與能力
例如 「行燈式管理」
18
3.內部管理面需建立的體質
A.迅速及時而週詳的主排程機制 (最好是電腦化)
依訂單而排程處理 立即作 RCCP 產能複核,提出「訂單進度排擠」建議。 立即作材料「入手可行度分析」,抑減不必要的困擾。 立即作自製 / 採購委外建議 / 決策 訂單變更的立即處置展開 / 建議
SCM 供應鏈管理---信息流程的互通 (減少信息錯漏延誤)
13
三﹑建立 JIT 柔性生產的體質
1.基本體認
A.零庫存 / 柔性生產是理想目標
要達到此水平,需先多年勤練內功 (九陽神功) ,
不是一蹴可幾的。
B.要做到 (材料 / 零部件) 零庫存
就必須先達到--- (協作工廠生產面)
進料品質良好 (不良率極低)
E.我方如無法給予相當的經營利基 (誘因) , 協作工廠不會死心塌地配合我方需求。
11
3.中心廠無可避免的幾個策略 (日本企業的鏡子)
A.重點培育核心協作工廠
尤其關鍵零部件 (甚至參與投資) ,長期交易。 長期輔導它的生產管理 / 生產技術 (工藝) / 質量管理 最好做到接近「剛好及時」水平
B.篩選優良次核心協作工廠
7
第二部分
具體的因應策略與建議
8
一﹑主要建議方向
1.供應鏈的強化
(使無後顧之憂)
2.建立 JIT 柔性生產的基本體質
(包括協作工廠與本廠)
車間應建立的體質
內部管理面需建立的體質
3.產品線的再釐清
4.車間產能的穩定化
(使旺淡季產能易於調節)
5.因應短交期 / 訂單多變的管理信息系統
以電腦為有效工具
1.由於市場多變,不敢冒庫存風險
實施零庫存原則
因此經常缺料停工,生產力低落 (成本高) 也容易訂單交期延誤,變成損失或爭執。
2.由於多種多批小量 (訂單) 生產,又是短交期
生產批量大幅縮短,車間效率降低 (成本高)
製程不良難以彌補,變成損失。
零部件訂購批量減少,又要配合進度快速交貨。
協作工廠管理困難,意願低。
15
F.要做到半成品 (在製品) 零庫存 就必須在車間及內部管理達到:
前製程完全依後製程 (主裝配) 需求而投產 各自製件「製程 Lead Time」很短
而且製程工序間快速流通。
G.為達到以上水平,必須:
周全的「同步化主排程生產計劃」技巧 嚴密的自製件細排程與進度管理機制 前後製程及時 (1小時以內) 連動的機制 製程不良率極低 製程準備工時很短 (換批迅速)
第一部份
必要的認識與觀念
1
一﹑製造業普遍遇到的經營環境
1.客戶砍價 , 微利經營
稍不注意就變成虧損
2.多種 / 多批 / 小量生產
不敢有庫存
違反生產經濟原則
反而變成核心競爭力要件
3.短交期需求
產銷週期 (從受訂到出貨) 大幅縮短
4.訂單多變
包括訂貨數量 / 交期
甚至規格
2
二﹑環 境 背 景(肇因)
3.協作工廠供應鏈體系的強化
沒有零部件協作工廠 就不可能有裝配 (中心) 工廠運作
原物料存量管理模式的再確立 輔導核心協作廠 (關鍵零部件) 使成堅強體系 供應鏈管理 (SCM) 機制
4.建立柔性生產的車間體質
多能工培育 迅速反饋 / 最短時間異狀復原的能力 混流生產能力
5.更長遠的策略面
新產品開發與商品化機制再探討 客戶分類與商務關係再釐清
E.為達到以上水平,必須:
生產批量可以極度縮小,還能「經濟」生產。 (因為客戶批量都很小)
生產線員工能適應很小批量 / 很快換批的混流生產 協作廠商能及時供料 (又是良料) ,
否則必須有零部件 (半成品) 庫存 投產的不良率極低, (否則就出不了貨) 機台設備要能「隨時」正常可動用
(故障率低 / 維修時間極短) 銷售預測與訂單管理準確無誤
變成缺料主要原因
3.管理工作複雜化 (尤其訂單變更) ,又要迅速準確。
一旦缺漏錯誤,立即產銷大亂。
4
四﹑我國沿海製造業隱藏的問題
1.協作工廠配合的困難
中心 / 衛星工廠機制尚未體認 / 尚未規範
工廠數量快速蓬勃發展的假象遠景
使協作工廠經營者有經營理念誤區
2.生產技術 (工藝) 面體質不足
包括中心廠 / 衛星廠
10
2.中心廠需有的思路
A.零部件品質不良,我方進料品質當然不會好, 我方裝配產品絕對受牽連,甚至不被市場接受。
B.零部件交期延誤,供應不上我方生產計劃 (進度), 我方也立即會停工待料,生產力受損,交貨延遲。
C.我方生產計劃 (進度) 變更, 立即影響協作工廠亂了工作腳步。
D.大部分協作工廠管理能力比較差,人才(水平)不足 更受不了我方的各項臨時變更 協作工廠不太可能故意做不好。
商品化市場調查的強化
2.BTO 理念的半成品零部件設計
產品線的確立 使零部件更標準化,但可組成不同的半成品 / 產品
(群組技術 一 G.E.的案例) BTO 生產型態之由來 使生產批經濟規模更容易達成
21
五﹑車間產能的穩定化
1.調節臨時員工的運用
增加臨時員工運用比率 增設家庭代工渠道 引進廠內作業臨時工
依產品線區分的扁平基本環境
A.裝配業自己 (從頭做到尾) 製造零部件,是不合 理而不划算的 (製造業三層次的觀念) (除非關鍵零部件由子公司工廠製造)
B.要把協力工廠視為外圍產能 可以調節我方人力產能負擔,減少管理複雜度, 規避經營風險。
C.體系競爭力的需求 零部件廠 (衛星工廠) 沒有能力面對直接市場 裝配廠 (中心廠) 必須仰賴零部件的供應投產
(注意管理 / 場地之分隔)
2.基本條件
強化工作設計 / 工作改善 使作業簡易化 , 便於外發。
委外代工戶管理機制 (含運送收發及品管)
22
六﹑因應短交期 / 訂單多變的 管理信息系統
1.基本體認
A.產銷週期 (訂貨到出貨) 縮短,又多變化, 逼使「管理事務作業」也必須又快又準確無誤。
B.組織規模越大 越難做到又快又準的管理事務 除非借用電腦的速度與模塊 (數據庫) 的集成 或者高度扁平化的組織模式
非關鍵零部件 (但也是重要零件) , 給予必要的輔導,運用品管機制予以監控, 實施廠商評核 (包括委製前 / 進料時) 予以獎懲機制。
(良者優先議價交易)
12
C.協助他們降低成本 / 做好品質交期
定期施予降價壓力 我方派出高手協助 (研究) 改善方法 / 技術 / 管理 對他們施予必要的教育訓練
D.信息系統的集成
B.壓縮採購作業週程時間與靈活管理
快速的採購指令處理 (電腦化) 快速的審批處理 (Work – Flow 軟件 ) 快速的訂購協議 (包括核心協作工廠機制) 快速的訂購確認 (SCM 機制) 依訂單變更緊急稽催提示機制 (電腦模塊集成)
19
C.使銷售預測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