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运动带动的产权私有制

合集下载

英国圈地运动与产权和制度

英国圈地运动与产权和制度

英国圈地运动与产权和制度作者:刘烨王正阳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01期摘要: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是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圈地运动根本上是一场土地制度的改革,其带来的制度红利加速了英国工业化,并推动了英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本文从产权与制度方面分析圈地运动对当时英国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圈地运动;产权;制度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1-0000-01一、英国圈地运动英国的圈地运动从 13 世纪都铎王朝初期开始一直持续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大体上以“光荣革命”前后为界,持续时间长达 6 个世纪。

从圈地运动开始到 17 世纪末、18 世纪初称为早期圈地运动,即地主和农民自发进行的圈地;18 世纪到 19 世纪中期为晚期圈地运动,又称议会圈地。

1.早期圈地运动。

早期的圈地运动与当时英国的土地制度密切相关。

14世纪前后英国实行的土地制度主要是敞田制,所谓敞田制就是将大片土地分成若干面积较小的条田,根据条田的所处位置、土地肥沃程度等不同因素,将条田分给农民耕种,这就导致农民耕作的土地较为分散,降低了农民的耕作效率。

早期的圈地运动只是为了满足农业人口增长所带来对粮食的需求,以及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由于当时英国的经济增长较为缓慢,农业与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传统的土地制度依然可以有存在的空间,所以最早的圈地运动并没有对土地制度带来变革。

15 世纪以前,英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落后,对外出口以原材料为主,特别是羊毛。

但到了 15 世纪中叶呢绒成了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在国家的出口贸易中占据了支配地位,从主要输出羊毛原料到主要输出呢绒产品,说明英国正在向工业国转变。

毛呢工业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养羊业的发展,贵族和富裕农民看到了养羊业巨大的商业前景都圈占公共用地,甚至是农民的耕地来建造牧场。

圈地运动大大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使农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拉开了距离。

圈地的依据

圈地的依据

圈地的依据
圈地,亦称为土地私有化,是指将原本属于公共或集体所有的土地划归个人或公司所有的过程。

它的依据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1. 土地权属:在现代社会,土地权属是有法律明确规定的。

国家法律将土地权属划分为公有、集体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

在一些国家,个人或公司可以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通过购买或租赁方式获得土地的个人所有权。

2. 土地改革和发展:圈地也可以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需要。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将集体土地划归个人或公司所有,可以激励农民更加努力地经营土地,并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种做法希望通过增加土地的利益流动性,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3. 法律依据:圈地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规范。

相应的土地私有化法律和法规确保土地转让或划归个人所有权的过程合法、透明、公正。

这些法律的存在是为了保护个人和公司的合法权益,并维护社会公平。

4. 土地利益调整:有时圈地行为也可以是为了实现土地利益的调整和优化。

例如,一些国家对农村土地进行综合整治,通过划拨土地提高土地的流动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满足城市扩张和工业化发展的需求。

总结而言,圈地的依据是法律、土地权属、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益调整。

通过遵循法律规定,确保圈地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优化利用。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农业革命近代农业革命最重要的表现是农业体制改革,是工业革命另一个重要的前提。

近代农业革命在荷兰发生后,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农业技术和农业制度的创新,并且人口在18世纪末期迅速增加,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加需求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候,生活水平下降,就会通过某种暴力方式(战争、疾病、抢劫、饥荒和瘟疫)促使人口下降到与生存资料生产水平相适应的道路。

之后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的人口增加和减少的循环人口革命18 世纪下,随着欧洲各国近代农业革命的发生,欧洲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凸显了突破人口周期变化曲线的特征。

并且以【死亡率持续显著地下降和生育率缓慢地上升】为特征的人口变革的突破期大租佃制租入土地、雇工经营农业的经营方式。

是英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16世纪末,英国出现了富有的租佃农场主阶级,土地所有者自己经营土地或者出租给租地农场主。

到18世界下半期英国农村中土地所有者很少自己经营,个体农民也在减少,大片土地被长期租给大农场主经营,大租佃制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处于统治地位。

容克式经济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以及中世纪残余条件下,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

雇佣制大农场《宅地法》后形成的小农经济并不稳定,在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兼并、破产后,土地集中的趋势日益加剧。

小农迅速失去土地沦为佃农和农业工人,被人雇佣劳作,资本主义雇佣制大农场逐渐形成并占据主要地位,标志着美国式道路胜利1、农业革命和人口变化的关系1.在近代农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一直没有超越马尔萨斯陷阱,即没有同时具有巨大的人口数目和人口高速增长这两项特征。

2.近代农业革命以后,农业生产力持续稳定地提高,农业剩余率不断提高,保证了新增人口的供给,提高了整体人口的生活标准,促成了人口革命。

18世纪,欧洲大陆人口开始持续增长,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打破了马尔萨斯陷阱2、解释庄园经济瓦解的原因1.庄园的和谐稳定时常收到人口增加或减少的影响,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契约由于劳动力和土地价值比的变化而不断修正。

英国圈地运动

英国圈地运动

7. 广泛存在的腐败加剧了圈地运动的发生
8.现如今的农村地方政府为了所谓的政绩也大肆把原来属于农民个人使用权的土地征收起来交
给少数的承包商使用使农民变成失地农民A Nhomakorabea10
中国圈地运动主要特征
1. 以公共利益之名征收土地,主要 用于房地产等商业用途;
2. 补偿大大低于实际价值; 3. 常常与地方政府腐败相伴生; 4. 常常采用暴力手段。
18世纪,他们通过《公有地围圈法》,这样,出现更大规模用暴力
把农民共同使用的公有地(农民对公有地有使用权,而西方法律中使用
权也是一种财产权)强行夺走、然后据为私有的圈地运动。仅“1801年
到1831年农村居民被夺走350多万英亩公有地,农村居民却未得到过一
文钱的补偿。”通过此种“私有化”,大量农民的财产权──土地使用权被
3 ,圈地运动还在劳动力、市场、原料等方面,推动了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英国工业革命开展得比较早,而 且进展迅速,到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 个工业国,进而很快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总之,圈地运动以损害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前提,他不 但发展了农业资本主义,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同 时也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大量 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有利于整个资 本主义的发展,应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
出现,表示在农业中也大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直到1845年,英国
的圈地运动才逐渐结束。
A
5
运动概况:
1862年英国伦敦
英国圈地运动
A
6
经济影响
1、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2、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 改造。
3、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圈地运动文档

圈地运动文档

圈地运动介绍圈地运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英国兴起的一种农民斗争形式,主要目的是为了抵抗土地私有制和大地主的压迫。

这一运动标志着农民阶级开始组织起来,争取自身权益的斗争。

背景19世纪末,由于英国农业产出的不断增加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成为了一个热门资源。

富有的地主们开始以高价格购买农民的土地,并将其合并到大地产中。

这种土地私有化的趋势导致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恶化,他们失去了土地的控制权和生计来源。

运动的发展圈地运动起初是农民个体的抵抗行动,他们争取恢复自己土地的所有权。

随着运动的不断壮大,农民们开始组织起来,形成了各种农民联盟和协会。

这些组织通过示威、抗议和罢工等形式,表达了对土地私有制的不满,并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来保护农民的权益。

在运动中,农民们采取了多种策略来圈地,其中最著名的一种是“圈地战争”。

农民们会在夜晚悄悄进入富有地主的土地,并用标志物将其划定为他们的领域。

这种行动既是对地主的抗议,也是对自己权益的主张。

圈地运动的影响圈地运动虽然并未取得最终的胜利,但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圈地运动使农民们认识到他们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也加强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意识形态。

其次,圈地运动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促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保护农民的权益,包括土地法的修改和土地分配的改革。

最后,圈地运动也为后来的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提供了经验和启示,对英国社会的进步和民主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论圈地运动是英国农民为了争取自身权益而展开的斗争,它标志着农民阶级开始组织起来,反对土地私有制和大地主的剥削。

尽管运动并未取得最终胜利,但它对农民群体的意识觉醒和组织能力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促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来保护农民的权益。

圈地运动为后来的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提供了经验和启示,对英国社会的进步和民主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注意:以上文档为虚拟智助生成的结果,仅供参考,需要经过用户再次校对和修改方可使用。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关系圈地运动的作用和工业革命有着重要的关联,也就是说圈地运动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那么你知道圈地运动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系是什么吗?下面是由为你整理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关系,希望能帮助到你。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关系圈地运动是是发生在十四到十五世纪的时候,国家的许多土地都变成了私有制,小农开始逐渐走上衰落的道路,而资产阶级以及大地主则获得了更多的财富和更好的地位。

而圈地运动的作用也和工业革命有着重要的关联,也就是圈地运动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那么圈地运动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系是什么呢?关于圈地运动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系还要从圈地运动的作用开始说起,当时资产阶级通过购买和掠夺的方式获得了许多的土地,他们将原本的农民从土地上赶走,之后也清除了当时土地上饲养的牛羊。

当时开通的那条新的航线,让英国的贸易出口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这也就大大的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而作为纺织业所需要的主要原料,牛羊毛的价格也开始飞速上涨,在双重作用的带动之下纺织业开始蒸蒸日上,而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初的时候就是纺织业的发展,所以说圈地运动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关系十分密切。

另外圈地运动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系还体现在大量的劳动力上。

农民们在圈地运动中失去了土地,他们的生存方式和空间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只剩下成为廉价的劳动力和成为流民这两条路可以走,这样一来资本主义对于劳动力的需要被满足了,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候劳动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条件。

英国圈地运动的背景圈地运动让许多农民失去了土地,资产阶级的人为了自己私人的利益将农民手中的土地争夺过来,剥夺了他们拥有和使用土地的权利,之后再将这些土地圈定起来作为自己的农场以及牧场。

而圈地运动的背景也促使这种运动更加激烈,那么圈地运动的背景是什么呢?圈地运动的背景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在15世纪的时候纺织业进行了很快的发展,这样一来羊毛的价格也开始迅速涨价,农民们的畜牧业有着非常好的利益,但是同时也就代表着需要更多的土地,贵族们也很快看见了畜牧业的价值,于是才利用圈地运动建立大牧场。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天津卷)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天津卷)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右图为《岛夷志略》片段。

从其内容判断,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3.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

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5.“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6.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7.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8.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

中国圈地运动与英国圈地运动的比较

中国圈地运动与英国圈地运动的比较

英国圈地运动与中国圈地运动的比较1005班王丹在20世纪末期,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中国各地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政令不断以相对低廉价格征地,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剥夺农民耕地使用权,甚至强拆农民住房;再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出租土地使用权于资本集团。

这就是中国正在上演的“圈地运动”近年来,GDP作为地方政府政绩的主要考察指标之一,各级政府加速城市化建设,却导致地方财政空虚,而中国大量集体土地的存在,使用这些土地的农民并不拥有所有权,包括宅基地。

在中国,农民占有大量的集体土地,村委会是最小的土地管理单位。

由于权势利润的刺激且政府又大力支持,如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土地有偿使用的政策的出台到现在国务院的拆迁条例,都促使中国圈地运动进一步恶化,这些都是中国圈地运动的原因。

而我国广泛存在的腐败问题使现如今的农村地方政府为了所谓的政绩也大肆把原来属于农民个人使用权的土地征收起来交给少数的承包商使用使农民变成失地农民,这些都加剧了圈地运动的发生。

在当今中国城市化已是共识,从远期的目标看,没有人否认这一点,但到达城市化的路径却似乎有些模糊。

英国圈地运动彻底扭转了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城市化成为社会结构主体。

而中国的土地开发却与英国的圈地运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英国的圈地过程有着详细的法律制度的安排,协议圈地运动、议会圈地运动和一般法令下的圈地运动三种圈地形式并存,保证圈地过程公正而有效地进行。

英国的圈地运动和土地私有制的强化,奠定了英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

中国无论是从目的,方式还是结果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首先对土地在发展经济,推进城市化中的定位并不明确;其次,在相关实施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制度和法律的保护,从而为制度化腐败和国家机会主义留有可乘之机;最后在结果方面所造成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的阻碍后果严重。

政治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我国目前用圈地热或圈地运动这样的概念表述耕地用途转移,并不是官方的正式界定,而是对历史上发生在英国及其它欧洲国家的圈地运动概念的借用。

英国圈地运动制度分析

英国圈地运动制度分析

英国圈地运动制度分析圈地运动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迁,提高了产权效率,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其直接动力来自土地产品价格的变动和不同土地经营方式的绩效差异,根本动力来自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圈地运动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损害了社会公平,给我们的启示是政府应建立社会保障,以维护公平。

标签:圈地运动;制度变迁;效率;公平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英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圈地运动是一场过程复杂、影响深远的土地使用制度变革,它推动了英国农业的商业化,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先期支持,也是一项重要的公共经济政策的实施。

同时,在圈地运动过程中存在土地使用和所有权的交易中存在着成本和收益分配的不公平现象,其极端后果是导致了暴力冲突,如托马斯·莫尔用“羊吃人”来猛烈批评圈地对农民的掠夺和剥削。

本文将从分析圈地运动的目的与动因入手,结合圈地运动的背景,对圈地运动的后果——效率与公平问题进行评论与总结。

1圈地运动的背景与作用1.1圈地运动的历史过程圈地运动历经四百多年,从都铎王朝初期一直持续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大体上以“光荣革命”前后为界,可以分为早期圈地,即都铎圈地和晚期圈地,又称议会圈地。

都铎时代的圈地面积不大,涉及的地区不广,但因为处置圈围土地的方式比较剧烈,违背了当时的社会道德规范,加之把可耕地改为牧场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造成农村人口外流,所以历来成为暴力积累的典范;而议会圈地虽然圈围的面积更大,涉及的地区更广,但因为议会圈地对圈围土地的处置是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的,圈地后地产的集中已经是当时人们出于经济利益而达成的共识。

可以看出,圈地运动的制度变迁经历了一个从自发性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到强制性的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的转换过程,同时经历了一个从非正式制度变迁到正式制度变迁的转换过程,符合一般制度变迁的方式,是一个提高产权效率的制度变迁。

1.2圈地运动的原因分析1.2.1土地产品价格的变动16世纪初到17世纪中叶,英国经济持续增长,呢绒成了重要的出口商品,英国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对羊毛的需求越来越大,致使羊毛的价格日益上涨,养羊业成为最有利可图的生产行业。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莫尔和他的《乌托邦》渔业学院2014813030程大川乌托邦是一个空想共产主义社会,它是远在四百多年前,由英国人托马斯莫尔想象出来理想社会并撰写成为《乌托邦》。

“乌托邦”是希腊字的音译,意为不存在的地方或者虚构的国家。

在莫尔生存的时代,(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初),资本主义正在萌芽状态中。

这个制度的剥削本质才刚刚暴露,可是莫尔能够敏锐的察觉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祸害并大胆的提出了美好的共产主义幻想,是件很了不起的事。

故有人认为他是西欧空想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通过了解莫尔的生平,我们了解到莫尔是个人文主义者,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是亨利八世的重臣,最后成了天主教的殉道者。

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乌托邦的理想社会吧。

一、消灭私有制文章开头叙述了莫尔在出使弗朗德勒(现在分属比利时、法国和荷兰)期间,曾去拜访安特卫普城(现属比利时)。

在这里,莫尔认识了一位葡萄牙的水手及旅行家希斯拉德。

这个人谈起了他在一个美好的乌托邦的所见所闻,引起了莫尔极大的兴趣。

莫尔便邀请他做客家中彻夜详谈。

这个开头,只是莫尔在文字上的巧妙运用。

他写作《乌托邦》一书,正是地理大发现的时期(十五到十六世纪)。

当时,对于欧洲人来说,每一个新发现,都引起他们的强烈兴趣,并且也都有人信以为真。

因此,莫尔就采取了那种叙述的方式,并且增强真实感。

希斯拉德和乌托邦一样,也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那时候,在欧洲的一些港口,许多远航归来的水手经常谈论到过的国家和民族的故事,这倒是事实。

他们到过的地方,有美洲、亚洲(印度和中国等)以及非洲。

在水手们有声有色的叙述中,他们谈到一些还处在原始社会的居民情况,那里的人们还不知道“你”和“我”之间的区别,他们共同使用土地,他们鄙视黄金和珠宝等。

所有这一切都推动莫尔去思考。

他联系了当时的欧洲,特别是英国社会现实,于是就想像出了理想社会的情景。

他利用人们对外邦异国的普遍兴趣,便把幻想的社会安置在一个虚构的乌托邦岛上。

书中也写到一些真实的人,如莫尔小时候伺候过的莫登,他的朋友查尔斯等。

高中历史 期末常考历史背景材料,提前了解!

高中历史  期末常考历史背景材料,提前了解!

高中历史 | 期末常考历史背景材料,提前了解!1、圈地运动大约从15世纪开始,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形成了所谓的“圈地运动”。

其中,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

英国的制呢业发达,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土地所有者在被圈占的土地上养羊,获取高额利润。

与此同时,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这种现象被形象地2、玉米和甘薯传入中国和女王。

此后,玉米在欧洲和非洲等地逐渐流传开来。

16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初称番麦、西天麦、玉蜀黍等。

最初玉米在中国种植不广,一度是皇家御用贡品,直到18世纪中期,玉米才在中国逐渐推广,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

甘薯约在明朝后期从东南亚传入中国,因来自番邦,又名“番薯”,万历年间已有相关记载。

1594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

3、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污染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如此描述19世纪中期的一座工业城镇:“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

”4、1848年革命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大陆,西欧各国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争取更多的政治权利,东南欧国家的人民希望结束外国统治,获得民族独立,革命一触即发。

1848年1月,意大利首先爆发革命,掀开了欧洲革命的序幕。

2月,巴黎发生武装起义,推翻了七月王朝,再次建立了共和国,把1848年革命推向高潮。

革命席卷了欧洲许多地区,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场革命中,无产阶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5、剩余价值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分析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近代早期英国的圈地运动与制度变迁

近代早期英国的圈地运动与制度变迁

近代早期英国的圈地运动与制度变迁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英国有别于欧洲大陆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

传统史学对圈地基本上持负面评价,无论是托马斯•莫尔还是马克思,都猛烈批评圈地对农民的掠夺和剥削。

但是,随着二十世纪下半叶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传统的历史结论受到了质疑和挑战。

同样,圈地运动被赋予了新的解释,获得了新的评价。

诺斯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

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

”[1]P5可以说,圈地运动就是这样一种活动。

(一)圈地运动的历史背景圈地运动历经四百多年,从都铎王朝初期一直持续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大体上以“光荣革命”前后为界,可以分为早期圈地,即地主和农民自发进行的圈地和晚期圈地,又称议会圈地。

为什么会有圈地?这与英国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的土地制度密切相关。

13世纪末14世纪初,英国经历了一个由劳役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的过程,到了世纪,农村人口的绝大多数已经是自由的租佃农了。

但是,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即农民的“份地制”和“敞田制”。

份地制也就是农民不完全的,有条件的土地占有制度。

这种占有制由租约固定下来,若干年甚至一代数代不变。

这种情况妨碍贵族地主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自由处置土地,或者改变经营方式,也妨碍农民自由处置自己的人身,能够随意把商品带到任何一个可以找到市场的地方去。

[2] P36敞田制由无数条田构成,每块条田的面积都不大,一家一户的土地分散到几个地方,不便于耕作,又浪费时间和劳动力。

保尔•芒图指出:[3] P115 从前的农人同其周围的人都如此紧密地连结着,所以如果没有他们的协助或未得到他们的同意就不能干任何事情。

他的土地同他们的土地那样错综复杂地混在一起,以致于需要农人的长期习惯和可靠的记忆才能一眼就认出这是谁家的土地。

高一历史圈地运动知识点

高一历史圈地运动知识点

高一历史圈地运动知识点在英国历史上,圈地运动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

它不仅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也引发了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

本文将介绍高一历史学生需要了解的关于圈地运动的知识点,并深入探讨其在英国历史中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圈地运动圈地运动又称为圈地法案,是指英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实行的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旨在改变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

在此期间,大量农地从公共领地转变为私人领地,造成了农业生产的巨大变革。

二、圈地运动的原因1. 农业生产的改良需求:圈地运动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良,使得农地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并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经济动机:贵族和农地拥有者在圈地运动中追求经济利益,通过扩大土地面积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及收益。

3. 科技革新:圈地运动时期,科技的进步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潜力,因此圈地运动也受到了科技革新的推动。

三、圈地运动的影响1. 农业现代化:圈地运动改变了农地的使用方式,引入了新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2. 农村人口流动:圈地运动使得许多原本依赖耕种土地为生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寻找工作机会,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3. 贫富分化:圈地运动使得部分贵族和富农积累了更多的土地和财富,而许多农民则变得更加贫困。

这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和社会不稳定的产生。

4. 社会变革:圈地运动在英国社会结构中引发了重大变革,从传统的封建农业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对后来的工业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1. 圈地运动的典型时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是圈地运动的典型时期,其中以1760年到1830年的间隔最为重要。

2. 圈地法案的实施:圈地运动通过一系列法案和政策来实施,包括了由议会颁布的《私人地区圈地法》和《公共地区圈地法》等。

3. 创立农业改良学会:1793年,农业改良学会成立,致力于推动农业生产的改革和提高。

英国圈地运动

英国圈地运动
英国圈地运动
什么是圈地运动 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 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 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 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 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 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 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 大牧场、大农场。这个过程被称为 圈地运动。
运动背景







中国圈地运动主要特征
1.
以公共利益之名征收土地,主要用于 房地产等商业用途; 补偿大大低于实际价值;
2.
3.
4.
常常与地方政府腐败相伴生;
常常采用暴力手段。
圈地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1. 成功地把相当多的农民变为了城镇居民,很多 农民因为补偿而变得富有。 2. 促进了房价的高企。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 为了在城市里立足而背负了巨额的债务,他们包 括农民工,通过正统大学教育毕业的学生。 3. 加剧了贫富分化。靠圈地发家的房地产商和部 分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积累了大量财富,而失去土 地的农民更加买不起房,生活环境越来越困苦。
运动概况:
1862年英国伦敦
英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2、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
3、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4、加快了英国城镇的进程。 5、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 6、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 7、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18 世纪,他们通过《公有地围圈法》,这样,出现更大规模用暴 力把农民共同使用的公有地(农民对公有地有使用权,而西方法律中 使用权也是一种财产权)强行夺走、然后据为私有的圈地运动。仅 “1801年到1831年农村居民被夺走 350多万英亩公有地,农村居民却 未得到过一文钱的补偿。”通过此种“私有化”,大量农民的财产权 ──土地使用权被强行剥夺,农民同自己的生存资料分离,失去生存保 障,被迫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无产者,靠出卖自身劳动力才能生存, 即只有“自由”地服从雇佣劳动制度和接受资产阶级剥削才能生存。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必需的能被雇佣的劳动力,在圈地运动中大量产 生了。地主圈占大片土地后,或自己雇工经营农场,或者租给租地农 场主经营。资本主义农场大量出现,表示在农业中也大量出现资本主

传 圈地运动与大地产制

传 圈地运动与大地产制

圈地运动与大地产制15世纪晚期英国的圈地运动独立后拉丁美洲的大地产制有一个相同点,就是土地都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统一经营统一生产。

然而二者产生的影响却相反,前者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后者反而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什么?经济形式不同: 新航路开辟使英国逐渐变成了大西洋航运中心。

羊毛出口和毛织业兴旺发达,羊毛价格不断上涨,英国出现了以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革命准备基础、面向市场需求的圈地运动,积累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后者拉美独立后大地产制不断扩大,大庄园的生产属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每个庄园一般划分为农田、牧场、森林等区域,生产本身需要的谷物、棉花、肉类、木材、石灰、盐等。

庄园内建有宅院、农民村落、商店、教堂、邮局、学校、医院,形成独立的政治、经济和宗教的综合体。

经营者不同: 圈地即用篱笆栅栏壕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拥有大片土地的地主同资产阶级有着相同的利益,他们利用手中资本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场牧场,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

后者拉丁美洲大地产和大庄园制的经济基础是殖民主义,独立后靠战争起家的将军和新官僚变成了新的大地主。

他们不仅霸占了西葡殖民者原有的土地,而且利用特权,巧取豪夺,大肆兼印第安人的土地。

这些封庄园主凭借自己权势,往往控制周围地区的小庄园和市镇的政治经济,有的还拥有警察、法官、监狱。

劳动者不同: 前者,农民丧失土地,不得不远走他乡,到处流浪,成为雇佣工人和产业后备军,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在拉丁美洲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变成了债役制农民、佃农或短工。

在“劳力债役制”下,债农名义上是自由的,但庄园主使用种种方法,使他们永远无法偿清债务,不得不世世代代以工抵债,依附于庄园主,其身份类似奴隶。

以上现象说明,英国的圈地和独立后拉丁美洲的大地产制,表面上属于土地由分散走向集中,但在土地的经营生产等方面却存在着本质区别(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封建土地制度),因而必然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历史趣谈圈地运动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新的个人私有制

历史趣谈圈地运动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新的个人私有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圈地运动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新的个人私有

导语:在英国14世纪之后因为圈地运动许多农民开始不断的失去土地,他们没有了耕种或者畜牧的土地后,生活的非常凄惨困苦,可是却没有能力进行反抗...
在英国14世纪之后因为圈地运动许多农民开始不断的失去土地,他们没有了耕种或者畜牧的土地后,生活的非常凄惨困苦,可是却没有能力进行反抗,因为争夺他们土地的人是资产阶级,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能力和这些人对抗,这些都是因为圈地运动所带领的恶劣影响。

那么圈地运动是什么呢?
关于圈地运动是什么这个问题还要从14世纪开始说起,那个时候农奴制度开始逐渐解体,在这个过程中英国地区新兴起来的资产阶级和一些贵族人士为了自己的利益,用各种暴力方式将土地的拥有者,也就是农民们从这些土地上驱赶出去,将他们的土地占领到自己的手中,让农民们再也没有了这些土地的使用和拥有的权利,并且抑制或者解除之前所设定的耕地或者畜牧的权利,然后将这些争夺而来的土地圈起来,变成自己私人拥有的牧场或者农场。

根据这场行动的方式人们称这些行动为圈地运动。

另外圈地运动也包括四个不同的种类,分别是零散的土地变为集中的形式出现、对公共的荒地也进行圈定,还有还有议会形式的圈定和破除租约的圈定形式。

这四种不同的类型几乎是当时英国出现的所有圈地运动的种类,后面两种形式影响和作用都比较小,但是还是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英国出现的圈地运动后来也逐渐发展到其他的国家,对很多国家都造成恶劣影响。

生活常识分享。

近代以来中外各国土地制度的变革

近代以来中外各国土地制度的变革

近代以来中外各国土地制度的变革土地制度土地制度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土地关系的总称,包含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与政府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是一切社会形态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制度.在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中,土地制度是其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上层建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历史上看,土地制度的矛盾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之一.一种社会土地制度的变革及调整,是任何一个国家政权首先要参与解决的问题.欧美国家英国“圈地运动”(15,16世纪左右)「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使用拍卖王室土地的方式」内容:新航路开发以后,英国制呢业迅速进展,羊毛需求激增,英国贵族圈占农民土地养羊,驱逐农民外出流浪实质: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有利于大地产制形成。

影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进展提供了原始积存,劳动力及市场法国吉伦特派→雅各宾派→拿破仑(18世纪末19世纪初)内容:1 吉伦特派宣布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偿废止“没有领主的土地”上一切封建特权2 雅各宾派宣布将逃亡贵族土地分成小块出售,款项在十年内付清,农村公有土地可按当地人口分配,无条件废止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特权3 拿破仑制定《民法典》从法律上保证了小农土地所有制实质: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逐步改变成为资产阶级性质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度影响:当时来看使雅各宾派等赢得了占法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的支持,但从长远来看阻碍了资本主义农业的进展与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不利于在法国推广大机器生产,小农的大量存在也限制了自由劳动力的产生与资本主义市场容量的扩大),从而影响到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进展美国「西进运动」《宅第法》(19世纪中期)内容:规定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手续费,就能够在西部获得一块64 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该地即为私产。

实质:在美国西部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大地产制影响:首先从当时来看,使林肯政府获得了民众的支持,有利于南北战争中北方获得胜利,其次,从长远来看,吸引了大批有经验的农业工人前往美国当时还未开发的西部,为开发该地提供了条件,为其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政治文化模式。

英国圈地运动的名词解释

英国圈地运动的名词解释

英国圈地运动的名词解释英国圈地运动,又称为圈地革命,指的是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英国乡村地区大规模的土地私有化和农村社会形态的巨大变革。

这一运动对于英国现代工业革命的推动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对英国圈地运动进行详细解释和探究。

一、背景与动因1. 农业革命:18世纪后半叶,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作物的改良以及养殖业的发展,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民从农村迁往城市的趋势加剧。

这使得土地的租金和价值迅速上涨,促使地主们积极寻求圈地提高农业产出。

2.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崛起和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社会的转型。

工厂需求大量劳动力,人们涌向城市,导致农业的荒芜与农民的失业。

地主们寻求私有化土地并进行大规模圈地,以创造更多的利润和市场。

3. 达额法与地主压迫:达额法限制了农民的权益,导致农业生产无法充分发展,农民的生活条件恶化。

地主们则利用较为宽松的法规,通过圈地来驱逐农民,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二、圈地运动的过程1. 圈地的方法:圈地运动通过几种方法来实现。

最早的是通过法律手段,如议会法令和私人法令来实施圈地。

然后,地主们开始通过购买农民的土地或者通过法庭判决来侵占农民的土地。

后来,还出现了暴力手段,一些地主组织雇佣暴徒帮助他们在农村进行圈地。

2. 圈地的影响:圈地运动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和以往的自给自足生产方式,被迫成为佃农、雇佣工人或者迁移到城市从事工业生产。

地主们则进一步加强了对土地的控制,获得了更多的利润。

农村的人口由此急剧下降,导致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三、圈地运动的影响1. 社会分化与农民贫困:圈地运动加剧了农民的贫困和社会的分化。

失去土地的农民只能以佃农或雇佣工人的身份工作,生活条件恶劣,生计难以维持。

地主阶级则成为了土地的独有主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加剧了贫富差距。

2. 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圈地运动加速了农业的现代化和农业产业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圈地运动带动的产权私有制
——英国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一、英国中世纪农业发展状况既圈地运动发展背景
英国中世纪的土地制度是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运作的,一块土地可能是几个人不同的财产:农民、领主、国王。

实行分土制,产权残缺。

封建庄园时代的英国,其耕地以敞田制为主,实行租地共耕。

这种方式显然不适合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良,不利于鼓励个人的生产积极性。

而随着农业市场化趋向的加强,敞田制愈益成为技术革新的障碍。

近代以来(大约14-15世纪),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本身愿意将各自分散的条形地相互交换或购买过来,加以圈围,这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某种意义上的圈地。

随之出现大量富裕农民——乡绅、约曼。

他们大量置买田地,甚至富比王侯。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爆发的价格革命使得货币贬值、物价上涨,额定地租的实际收入日益减少,所以贵族、庄园主们也开始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方式。

许多贵族领主通过自己经营或高价出租而获得大量的收入。

但真正的受益者确实一部分富裕的农民。

他们经过一系列手段成了“没有圈地的圈地者”。

二、圈地运动的蓬勃发展,农业产权私有制逐步确立
这些新兴地主以及那些善于经营地产的旧贵族,开始面向市场进行经营。

17世纪晚期
出现了反映土地价值的地租rack renk,而随着市场交换的发展,人们迫切要求将分散的支离破碎的条田集中起来,打破敞田制下的共
权,建立私权。

从16世纪早期到17世纪末通过协议性圈地运动完成了土地从共权到私权的确立,不过其中也包括一定的个人暴力因素。

而经过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大约在1750年,小农制消灭了。

18世纪的最后十年间,农民共同所有权的最后痕迹也消灭了”。

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对于农业的发展以至整个英国历史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

它摧毁了敞田制,使英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为农业改良提供了必要条件。

与此同时农业革命应运而生。

三、农业革命下的技术革新推进英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产权私有制的确立为技术的投资创造了前提条件,开凿排水管道、种植漂浮水草都是随
着共权的消失而逐步展开的。

同时农业革命使英国建立起商品化农业。

为了追逐高利润,农场主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器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集约化生产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其实质是土地向规模化集中经营创造了农业现代化的条件,而直至19世纪初,英国农业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班级:09历史
学号:09034004
姓名:李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