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柄矿区一段地层的研究与地质找煤

合集下载

龙永煤田坑柄北井田童子岩组一段煤层可采性及地质构造分析

龙永煤田坑柄北井田童子岩组一段煤层可采性及地质构造分析

龙永煤田坑柄北井田童子岩组一段煤层可采性及地质构造分析摘要:文章通过龙永煤田坑柄北井田682和638小煤硐开采调查、坑柄煤矿490探巷施工,在对区内原有的槽探、钻孔资料重新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对比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区内破坏性较大的F9、F10逆掩断层,修改和补充了煤岩层对比图,勘探线剖面图、地形地质图等,认为区内童子岩组一段(P1t1)煤系存在可采煤层,并编制39#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计算+350标高以上基础储量(122b)124.0万t。

关键词:煤层;可采性;地质构造;储量坑柄北井田(以下简称区内)位于龙岩市西北15km的坑柄井田以北,面积约2.8 km2,区内为P1t1煤系地层。

区内地质工作简况:①1965年,原福建省重工业厅地勘公司一队,在区内施工有CK3、CK4两个钻孔,终孔层位分别在P1w和P1q,其中CK4孔揭露38#、39#煤层(原编号为34#、36#煤层)。

煤层厚度分别为0.67m、0.68m;②1976年~1978年,原福建省121煤田地质队一中队,在区内进行普查找煤,完成槽探剖面5条,短槽2条,钻孔8个,提交《坑柄北井田普查找煤报告》(以下简称《普查找煤报告》);③近年来,笔者通过对2线剖面682小煤硐和4线剖面638小煤硐、坑柄煤矿490探巷施工和开采调查,收集井巷开采资料,对煤层对比图、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进行补充修改,认为P1t1煤系存在可采煤层,重新编制39#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

1 地层区内为P1t1地层,厚度约270m,受F9、F10断层破坏,地层出露差,缺失大。

属海退型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含煤14层,其中39#为可采煤层,38#局部可采煤层。

根据含煤沉积环境及动物化石特征,P1t1可分为上、中、下三带(段)。

下带即标Ⅰ~标Ⅰ1,厚57 m的底部粉砂岩含煤带,上部岩性颗粒较细,含较多动物化石,下部水平层理发育,含多量炭化植物碎屑,该带含煤39#上、39#、40#、41#等,其中39#为可采煤层;中带即标Ⅰ1~标Ⅰ2,厚133 m的钙质条带含煤带。

大田坑头矿区铁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探讨

大田坑头矿区铁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探讨

1 区域 地质 背景
矿 区处 于 闽 西 南 凹 陷带 的 二 级 构 造 单 元 大 田一 龙 岩 凹 陷 带之东北边 缘 。 川 I 石一 南坑一 上蔡铁 、 铅 锌 多 金 属 矿 带 之 南 东 端 。福建省单元 素化学异常 图显示 , 该 区 域 上 属 于 铁 强 异 常
范围。
2 5  ̄ 左 右 区 内 断 裂 主 要 有 缓 倾 角 F o( 发 育 于 林 地 组 与 船 山 组一 栖霞 组之 间 ) 、 缓倾 角 F 。 ( 发 育 于船 山一 栖 霞 组 与 文 笔 山 组之 间) , 均为层 间断裂 , 走向 N WW— S E E, 倾向 1 9 0 ~ 2 2 0 o , 倾 角 呈 现 上 陡 下 缓 的 趋 势 .近 地 表 约 4 0 ~ 5 0  ̄ .往 深 部 变 缓 为
地表. 主要见 于钻 孑 L 深部 . 主 要 岩 性 从 下 到 上 分 别 为 大 理 岩 化 灰岩 、 泥( 质) 灰岩 、 含 燧 石 结 核 灰 岩 与 下 覆 林 地 组 呈 断 层 接 触
L 堡j s } = = =
- o j
1 一 下石炭统林地组 ; 2 一 上 石 炭 统 船 山组 ; 3 一下二叠 统栖霞组 ; 4 一 下二叠 统文笔 山组 ; 5 一下 二叠统 童子岩组 ; 6 一 矽卡岩 ; 7 一 花 岗斑
岩; 8 一 断层 ; 9 一地质界线 ; 1 O 一勘探线 ; l 1 一 铁 矿体 图 1 大 田坑 头 矿 区 地 质 图 2 . 3 侵 入 岩
下 二 叠 统 文 笔 山组 ( P 。 W) : 分 布 在 矿 区 中部 、 南西 部 , 岩 性 主要 为泥岩 、 砂质 泥 岩 、 细粉 砂 岩组 成 , 夹 薄 层 含 钙 细 砂

东凹周边找矿研究聂锐

东凹周边找矿研究聂锐

东凹周边找矿研究聂锐发布时间:2022-02-27T05:01:09.775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30期作者:聂锐[导读] 东凹是老厂矿田竹叶山花岗岩突起的南部中上凹区域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卡房分公司云南个旧 661000摘要:东凹是老厂矿田竹叶山花岗岩突起的南部中上凹区域,是东凹铜锡资源富集程度较高的区段之一,结合近年来的找矿实践,对该地段进行地质特征分析、成矿规律总结,为下一步的地质找矿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质特征;花岗岩凹兜;成矿规律前言东凹是卡房分公司近年来找矿效果较好,铜锡资源富集程度相对较高的区段之一,针对我坑生产矿量不平衡,根据区内矿体形态复杂多变,矿石质量不稳定等特点,结合我坑生产布局和已实施工程所揭露地质信息,总结该区域的主要控矿因素及矿体产出特征,分析矿体的赋存规律及规模等,查明或基本查明该区域花岗岩凹兜构造分布规律,通过资料收集工程勘探试验实践进一步强化对该地区的地质认识,提高地质勘探经验及相关找矿效果,为增加矿产资源拓展找矿空间提供依据。

1研究区地质概况东凹周边找矿研究区位于老厂矿田竹叶山花岗岩突起的南部,南起老熊硐断裂,北至竹叶山背斜,范围在241~260线之间,长约1.86km, 宽约0.91km,面积约1.69km2。

1.1地层区内地层为个旧组下部卡房段碳酸盐类岩层,由灰岩与灰质白云岩互组成。

从上往下为: T2g13:灰色、深灰色薄至中厚曾状灰岩、泥质灰岩,波纹状、条带状构造较为发育,岩石中普遍见黄铁矿星点分布。

T2g12:灰色、浅灰色中厚层层状灰岩于灰质白云岩互层,局部含泥质,具锡、铜、铅化是该片区主要的含矿层。

T2g11: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岩石具条带状构造,纹理状构造,该层顶界下40米左右有一厚40~60米的变质碱性玄武岩单层产出与其顶层大理和花岗岩交接部位具锡、铜矿化。

1.2构造1.2.1褶皱:竹叶山背斜:位于中竹林—竹叶山一带,为北东向的次级褶皱构造,轴向北东,背斜核部为燕山晚期花岗岩岩株浸入,矿体多产出于背斜轴附近及翼部,背斜对花岗岩体产状形态及矿床有明显控制作用。

凹山一带铁矿床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

凹山一带铁矿床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

凹山一带铁矿床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依据上述研究成果,对本区及外围的找矿主要是富矿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提出以下意见,并希望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改正。

(1)本区的新华夏北北东主干断裂带附近低序次的断裂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强烈、闪长玢岩广泛发育,有利于矿液的形成、迁移和富集,尤其是主干断裂与其他断裂相交处,以及主干断裂扭曲处的凸部,是寻找铁矿床的有利地段。

(2)北北东主干断裂带中的次级雁行状断裂及伴生的横张断裂系统,是控矿的主要构造。

它们具有等间距性质,按断裂中心间的距离计算,大体是间距3-3.5公里,结果是造成每隔3-3.5公里有一个(组)矿床出现(如有成矿后北西向断裂错断,这种间隔会发生偏离)。

这一认识是否准确,应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3)在主干断裂附近的次级断裂的交叉部位,闪长玢岩局部突起,形成岩瘤和岩枝。

在岩瘤顶部原生构造(冷缩裂隙、钟状构造)、隐爆角砾岩和塌陷角砾岩带以及叠加断裂构造中应注意找寻凹山式和大东山式富矿,在剥蚀深度较大、闪长玢岩出露较广的缓倾内接触带,可能找到陶村式的浸染状贫铁矿石。

(4)在岩瘤旁侧的次级凹陷地段,当围岩为富钙火山岩时,在岩体接触带中可能找到南山式接触代型矿体(包括围岩中的顺层交代矿体)以及更边部的黄铁矿矿体。

在这些矿床中经常出现“串珠”状矿体(上部位薄层矿、下部为厚层富矿,中间哟陡矿脉连通二者)。

在评价工作中应利用这一特点找寻深部的富矿。

另外,为了找寻象南山上部的赤铁矿矿石,在地形允许情况下,采用重、磁结合的物探方法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5)依据玢岩铁矿构造模式所表示的陶村式、凹山式、向山式、南山上部式、梅子山式、萝卜山式和大东山式等矿化型式间的空间共生关系,作为已知某一类型矿化找寻另一型式隐伏矿床的标志。

在利用这一标志找矿时,还要精细研究岩体规模及形态产状,岩性、蚀变类型及强度并考虑个地区的剥蚀程度。

(6)本区盖层结构复杂,岩体侵位较高,因此,含矿岩浆能在它通过的不同地层的交接面侵入,沿不整合或假整合面成矿。

坑柄煤矿西二采区一段煤层可采性分析

坑柄煤矿西二采区一段煤层可采性分析

坑柄煤矿西二采区一段煤层可采性分析摘要:文章针对坑柄煤矿西二采区煤层的复杂性,通过对构造和区域沉积环境的分析,结合实际揭露煤层情况,预测采区内煤层的可采性,并对西二采区将来开采方案提出建议。

关键词:煤层;构造;可采性;建议1 坑柄煤矿西二采区概况1.1 基本情况坑柄西二采区属规划的接替采区。

1990年9月,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交了《福建省龙永煤田坑柄西勘探区找煤地质报告》,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7月委托福建省197地质大队编制了《福建省新罗区坑柄井田坑柄煤矿(整合)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上述两份报告对采区内的构造进行了分析和储量计算。

1.2 现场情况+485-39#N运巷是沿煤层底板掘进,运巷全长320 m,8条有明显断距的断层,其中F7断距超过100 m。

共布5个反眼,2个顺眼,4个反眼见煤达到可采厚度,一个反眼长0.2 m。

4个反眼相互间因煤层压薄,没有贯通。

沿煤切眼最长的一条沟不到2 0m,一周内全部采完,共采出煤炭200余t。

2个高位顺眼分别往左右翻转见煤,一处见煤0.9 m,两处见煤不可采,另一处还未见煤。

460水平施工北运巷,石门见煤两次,煤厚0.12 m和0.76 m,且迎头见F7的伴生断层。

+330-39#N运巷,沿煤层底板掘进,运巷300 m,共施工小眼4个,1号眼见煤平均1 m,呈一条沟,宽25 m,长约70m周边压薄至0.3 m,共采出2 000多t;2号眼见煤0.15 m,沿煤正倾向和伪斜方向破上山共60 m,顶底板都正常,煤层较稳定,煤厚在0.2~0.4之间,无增厚趋势。

3号反眼见煤0.9 m,底板呈V字形,宽1.5 m,两邦压薄至0.1 m,倾向拉了10 m;运巷沿煤约60 m,达到可采厚度的10 m左右,呈一条沟。

+330-39#S运巷,沿煤层底板掘进,运巷全长330 m,7条有明显断距的断层。

共施工7个反眼,达到可采厚度的有5个眼,最长的沿煤切眼长度20 m,各个切眼之间只有4号、5号眼有采通,1号眼与2号眼有采通,3号眼与其他切眼之间没有采通。

北二采区设计说明书

北二采区设计说明书

坑柄煤矿北二采区设计说明书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坑柄煤矿二○一○年十一月目录前言------------------------------------------------------(3)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4)第一节:采区范围内概况----------------------------------(4)第二节:采区地质----------------------------------------(4)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特征----------------------------------(6)第四节:煤质及其可采性分析------------------------------(6)第五节:水文地质及瓦斯----------------------------------(7)第二章:采区开拓----------------------------------------(7)第一节:采区储量----------------------------------------(7)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8)第三节:采区开拓及巷道和硐室布置-----------------------------(8)第三章:采区布置---------------------------------------(10)第一节:区段划分-----------------------------------------(10)第二节:采煤方法及采面生产能力-----------------------------(10)第三节:巷道掘进---------------------------------------(11)第四章:采区的建设工期---------------------------------(13)第五章:采区运输、提升设计-----------------------------(13)第一节:采区提升设备-----------------------------------(14)第二节:采区运输设备-----------------------------------(16)第六章:采区供电及机械设备-------------------------------(16)第七章:采区排水、供风、供水-------------------------------(18)第一节:排风-----------------------------------------(18)第二节:供风、供水-------------------------------------(18)第八章:采区通风--------------------------------------------(18)第九章:采区开采安全-----------------------------------(19)第十章:经济部分------------------------------------------(20)第一节:队伍编制及劳动生产率----------------------------(21)第二节:采区的投资预算----------------------------------(21)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2)参加设计人员名单前言坑柄煤矿设计年生产能力21万吨,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矿井于1969年建成投入生产,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主要开采童子岩组三段上亚段的2#、3#、7#和中亚段的13#及下亚段的22#、23#等六个煤层。

龙永煤田石坑岽矿区构造特征及找煤方向探讨

龙永煤田石坑岽矿区构造特征及找煤方向探讨

( )正 断 层 。F断 层 : 发 育 于 矿 区西 部 , 倾 向北 西 , 2 ,
倾 角 约 5 。 ~ 6 。 , 落 差 大 于 8 0 ,地 表 出 露 长 度 约 5 O 0m 4 0m 10 左右 。上盘地层 为文宾 山组 ,下盘地层为童子 岩组第 ■段、第一段及文笔山组 。F断层:发育于矿区东部,倾 向 东 ,倾 角约6 。~6 。,落 差大 予9 0 ,地表 出露长度 约 0 5 0m
质泥岩、细砂岩夹煤层组成 。
2 矿 区构造特征
本 区处于抚市 向斜 的西翼 ,龙永煤 田 “山字 型”构造 前弧 的西段 。总体构造形 态为一轴 向近 东西 向的背斜构造 ( 图 1 ,区 内断层 发育 ,仅地表 就 出露有F、F、F、 如 ) F、F、F等 正断层 ,另有F、F F 等王条缓倾 角断层隐 。 1 3 n l
维普资讯
中 国西部 科技 2 0 年6 ( 0 8 月 下旬 ) 7 第O 卷第1 期总第 1 3 8 4 期
龙永煤田石坑岽矿区构造特征及找煤方向探讨
是 藤
( 建 省 1 1 田地 质 勘 探 队 ,福 建 龙 岩 5 4 2 ) 福 煤 2 6 0 1
30
维普资讯
r 垄 堕 旦 _ ]
出露长度 约3 0m 3 0 左右 一 j盘地层 为溪 口组 ,下盘地层 为翠 二
屏 山 组 。 断 层 : 发 育 于 矿 区 中 部 ,倾 向 南 西 , 倾 角 约 4 0


煤 地 层 童 子 岩 组 第 三 段 的 保 存 有 利 。 故 F 缓 倾 角 断 层 对 含
童 子 岩 组 地 层 。经 地 质 填 图 、 小 煤 窑 调 查 及 钻 探 揭 露 等 资

坑柄F60缓断层的成因、特征及对煤系的影响

坑柄F60缓断层的成因、特征及对煤系的影响

坑柄F60缓断层的成因、特征及对煤系的影响钟能文【摘要】本文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及井下大量的实测资料分析,从中了解F60缓断层成因机制,主要特征,进而分析了F60缓断层的控煤作用,为今后更好地开采F60缓断层上下盘煤层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刊名称】《四川建材》【年(卷),期】2011(037)004【总页数】1页(P66-66)【关键词】缓断层;成因;特征;控煤作用【作者】钟能文【作者单位】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 F 60缓断层的成因机制缓断层的成因主要有两种:一是重力控制下的滑动构造;二是侧向挤压下形成的逆掩断裂。

坑柄井田F 60缓断层的成因,笔者认为应属后者。

中三叠世,发生了以水平挤压运动为主的印支运动,在此期间,坑柄井田受东西向水平运动的挤压及西南一北东向花岗岩体的侧拱,在地层刚性和柔性的界面上,产生了南北向F 60缓断层和坑柄井田主要向背斜。

其中I号向斜紧靠F 60缓断层,西翼即为F60缓断层上盘,围岩破坏较大。

东翼在290水平以下发生倒转,这些都是侧向水平挤压力的有力证据。

中晚三叠世以后,进入了濒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阶段,由过去的水平运动为主的构造运动转变为因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造成的断块运动,即为燕山运动,期间坑柄井田形成了东西向的F1、F5高角度正断层,两者把F 60缓断层切割成北、中、南三段。

至此,坑柄井田主要构造基本形成。

2 F 60缓断层的主要特征2.1 F 60缓断层沿走向和倾向上均呈波状起伏走向上,从北到南呈反“S”状。

北段(F5断层下盘),产状为65°~90°<25°~35°,中段(F1、F5 两断层之间),产状为90°~120°<15°~25°,南段(F1断层下盘)产状为75°~90°<15°~25°。

矿井地质规程

矿井地质规程

矿井地质规程第一章总则第1条矿井地质是煤矿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矿井的一切采掘工程都必须以可靠的地质资料为依据。

为此,必须加强矿井地质工作,更好地研究与解决煤矿生产建设中的各种地质问题,以适应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

第2条矿井地质是指从矿井基本建设开始,直到矿井开采结束为止这一期间的全部地质工作。

第3条矿井地质工作必须支持为生产服务的方向,根据矿井不同地质条件,按照生产建设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要求进行。

第4条矿井地质必须坚持现场观测和综合分析并重的原则。

实见资料必须准确、完整;预测资料必须有理有据,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

第5条矿井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一、研究矿区(矿井)煤系地层、地质构造、煤层和煤质的变化规律,查明影响矿井生产的各种地质因素。

二、进行矿井地质勘探、地质观测、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矿井生产建设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采掘工作中的地质问题。

三、计算和储量,掌握储量动态,提高储量级别,设法扩大矿井储量,及时提出合理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的意见。

四、调查、研究煤系地层中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利用价值。

第6条开展矿井地质科学研究,积极引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矿井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解决矿井生产建设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第二章矿井地质条件分类第7条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以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为主要依据,以其它开采地质条件为辅助依据。

各项地质因素复杂程度的规定见表1。

各项地质因素复杂程度的标准表1注:大、中型断层系指采区无法跨越的断层一、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的评定:原则上应以断层、褶皱和岩浆侵入等三个因素中复杂程度最高的一项为准。

其综合评定的标准是:地质构造不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者为一类;地质构造对采区的合理划分有一定影响者为二类;地质构造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只能划分出部分正规采区者为三类;由于地质构造复杂而很难划分出正规采区者为四类。

二、煤层稳定性的评定:薄煤层以可采性指数(Km)为主,煤厚变异系数(γ)为辅;中厚及中厚以上的煤层以煤厚变异系数为主,可采性指数为辅其参照指标见表2。

坑柄矿区2号煤层的煤相特征及其沼泽演化模式

坑柄矿区2号煤层的煤相特征及其沼泽演化模式

坑柄矿区2号煤层的煤相特征及其沼泽演化模式许福美;鲍道亮;姜琳;吴志杰;邱占林【期刊名称】《龙岩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5)005【摘要】依据坑柄矿区2号煤层的煤岩分析数据,运用沉积学、煤岩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等方法,对闽西南龙永煤田坑柄矿区2号煤层进行分析,研究显示:2号煤层的显微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镜质组主要为结构镜质体和基质镜质体,惰质组主要为粗粒体和半丝质体;2号煤层的煤相包括三种类型,即潮坪-潮道潮湿森林沼泽相、滨岸湖泊潮湿森林沼泽相和障壁岛-泻湖低位沼泽相,其中滨岸湖泊沼泽相和障壁岛-泻湖低位沼泽相是本区2号煤层的主要煤相类型,贯穿整个沼泽演化过程,在煤层剖面上都有体现;潮坪-潮道潮湿森林沼泽相在成煤层过程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与滨岸湖泊潮湿森林沼泽相和障壁岛-泻湖低位沼泽相构成周期性旋回结构;2号煤层泥炭沼泽的发育总体上是一个海退的过程,并且受到海水和河水的共同作用,但在泥炭沼泽发育过程受到海水频繁进退的影响.【总页数】6页(P53-58)【作者】许福美;鲍道亮;姜琳;吴志杰;邱占林【作者单位】龙岩学院福建龙岩 364000;龙岩学院福建龙岩 364000;龙岩学院福建龙岩 364000;龙岩学院福建龙岩 364000;龙岩学院福建龙岩 3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相关文献】1.重庆中梁山矿区主要煤层的煤岩学和煤相特征 [J], 侯贤旭;唐跃刚;宋晓夏;杨明显;郭明涛;贾龙2.顶峰山矿区39号煤层的煤岩学与煤相特征 [J], 许福美;黄文辉;吴传始;郭玉森;吴志杰;敖卫华3.黄陵矿区2#煤层煤岩及煤相特征分析 [J], 李攀峰;马杨洋;王福国;马国强;肇维龙4.大同煤田白洞矿区5号煤层煤相特征 [J], 刘东娜;周安朝;马美玲5.华北山西组D2煤层煤相特征及泥炭沼泽的发展规律 [J], 姜尧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煤矿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找煤实践

煤矿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找煤实践

煤矿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找煤实践提纲:一、煤矿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找煤实践的概述二、煤矿深部复杂地质条件对找煤实践的影响三、针对煤矿深部复杂地质条件的找煤技术四、成功案例分析五、针对煤矿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找煤实践的建议一、煤矿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找煤实践的概述煤矿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找煤实践是煤炭生产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煤炭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长期以来的煤炭生产中,我国的煤炭资源已经进入了深部开采阶段,煤矿深部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因此找煤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一领域中,建筑专家的技术优势可以为找煤实践提供有力保障。

二、煤矿深部复杂地质条件对找煤实践的影响1.地质灾害频发煤矿深部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瓦斯、煤尘等地质灾害频发,这对找煤实践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建筑专家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通过分析煤矿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作站点,深入了解现场和现象,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2.安全风险增加煤矿深部地质条件的存在,致使煤矿开采工作面和后方支撑工程的施工困难,同时,由于深部地质条件的不同,煤矿工作面的工作环节和工作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在找煤实践中需要充分认识风险,避免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出现不可预料的事故。

3.难度大、费用高煤矿深部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显然会导致找煤的难度大大增加,相应的费用也会大大增加。

找煤实践建筑专家应该针对复杂地质环境开展充分的前期勘探和分析,制定科学的煤矿找煤施工计划,以确保整个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针对煤矿深部复杂地质条件的找煤技术1.定位技术通过在深部煤矿地质条件中精确查找到煤矿脉的三维位置、形态和结构等信息,并引导实际找煤工作,确保找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地质探测技术地质探测技术是找煤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通过将实地勘察、测绘、采样等技术进行综合应用,进行煤矿地区的地质结构分析和地质状况评价,并为煤矿找煤后续工作提供重要数据。

坑柄矿区一段地层 地质找煤 论文

坑柄矿区一段地层 地质找煤 论文

坑柄矿区一段地层的研究与地质找煤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坑柄煤矿基本情况,结合以往的地质和地探工作经验,探讨了坑柄煤矿构造与成果,以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坑柄煤矿;地层认识;构造;成果中图分类号:p61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164-021 煤矿概况坑柄煤矿于1958年建矿,设计生产能力为21万t/a,设计开采煤层为坑柄井田童子岩组三段2、3、7、13、22、23等六层煤。

至今已开采了54a。

2006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5万t/a。

随着矿井开采水平的不断延深,坑柄矿井生产规模也从2000年的15万t/a降至12万t/a,且面临资源枯竭,2008年末可采储量不足100万t,矿井面临闭坑局面,为确保矿井保持一定的生产规模,及时扭转无煤可采面临闭坑的局面。

在认真收集分析有关资料和加强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将区域上可采的童子岩组一段39#煤层作为主攻方向,开展一段地层的研究对比及39#煤层地质找煤工作,2009年以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实效。

2 以往的地质和地探工作坑柄北井田位于坑柄井田北部,东以花岗岩体为界,西至文笔山组地层,北以f14断层为界,南至坑柄井田f6断层,面积为0.75 km2。

1965年原福建省重工业厅地勘公司一队在坑柄井田工作期间,也在坑柄北井田施工有4线ck3、ck4孔。

终孔深分别为323.67 m、316.77 m,层位在文笔山组,栖霞组,其中ck4孔揭露38#、39#煤层,煤层厚度为0.67 m、0.68 m。

1976年7月至1978年11月省煤田地勘公司121队一中队,在坑柄北井田进行普查找煤工作,此次勘探提交了《福建龙岩坑柄煤矿北井田地质勘探(普查)报告》,(下称《找煤报告》)。

完成探槽剖面5条,短槽2条、钻孔3个,总进尺3 042 m。

从地质剖面资料表明,由于受缓断层多次断裂破坏。

童子岩组一段煤系地层保存不完整,限于投入工程量少,工作程度低,对一段煤系中可采煤层的研究程度不够。

构造解析学与物探成果紧密结合是深部找矿突破的最佳途径

构造解析学与物探成果紧密结合是深部找矿突破的最佳途径

构造解析学与物探成果紧密结合是深部找矿突破的最佳途径张宝华蔡运胜夏训银(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地质研究所·300181)构造解析学理论和方法,是80年代马杏垣教授最早引进、专门针对变质岩区和复杂构造区解决构造问题的一门学科。

实践证明该理论和方法对解决复杂构造和找矿难题是行之有效的,80年代许多困扰大型矿山的构造难题都因应用该学科,而得以解决,一些矿山由单斜变褶皱构造的认识,使矿山储量成倍增长。

笔者近30年来追随老一辈地质学家学习和应用这一学科,并努力解决我国地质找矿方法的难题,直接为扩大矿山资源储量服务。

在研究工作中深深体会到,深部地质找矿,首先要搞清工作区各种地质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应搞清地质构造及其对矿体的控制规律,提出深部找矿预测部位,在此基础上利用当今先进的物探新仪器设备和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对深部地质体异常作出合理解释。

再这里是想通过应用构造解析理论弄清地质构造问题及其与物探结果紧密结合的实例,来阐述深部找矿的方法和技术问题。

实例一:我国太古宙鞍山群铁矿多期褶皱和构造置换是华北地台北缘太古宙鞍山群岩石中的主要变形特征,也是对太古宙鞍山群铁矿的形态、规模、产状和分布规律的主要控制因素。

鞍山群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的辽宁省本溪地区、清原地区及吉林省的浑江(现改为白山)地区。

其中赋存的条带状铁矿(常称BIF)是我国东北地区钢铁工业的重要矿石来源。

多年来,太古宙鞍山群吸引了国内外大批地质工作者,对其岩石分布区开展了广泛的地质测量、地质勘探及多学科研究工作,取得了可观的铁矿储量和丰富的地质理论成果。

然而由于该岩群在20多亿年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多次强烈地壳运动,每次的地壳运动又产生不只一期的构造变形;不同期次的构造变形相互叠加改造,造成该岩群地质构造相当复杂。

在这种复杂的地体中恢复地层层序和构造变形序列,就显得更加艰巨。

多年来,对本区鞍山群地层划分上有过不少争议,构造格架上众说纷纭。

笔者经过近10余年来对该岩群专门性的构造变形研究,认为该岩群构造变形的最大特点,就是多期褶皱变形和强烈的构造置换作用;赋存于该岩群的铁矿完全受这两种构造形式控制。

龙永煤田危机矿山延长服务年限的几种勘探模式

龙永煤田危机矿山延长服务年限的几种勘探模式
行 普 查 勘 探 , 由于 区 内 构 造 复 杂 , 受 多 组 不 同方 向 断 层 切 割 ,无 法 进 行 全 区 普 查 最 终 勘 探 , 但 经 研 究 发 现 , 该 区
的评 价 ;⑥详 细调查老窑 、小煤矿和 生产 矿井 的分布和 开
采 情况 ,划 出其采空范 围,对老窑 的采空区应尽可 能地控 制 ,并评述其 积水情况 ,详细调查生产矿 井和小煤 矿的涌 水 量、水质及 其动态变化 ,分析其充水 因素;⑦估 算可采 煤 层的推断 的和预测 的资源量,其 中推 断的资源量 与总资
型的模式,为坑柄煤矿 进一步发展提供 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生 了 巨 大 的 资 源 效 益 ,探 明 总 储 量 7 7 吨 ,通过本次勘探,本块段煤炭资源量大增 ,为该煤矿产
性勘探 完毕 。现 以龙永煤 田坑柄井 田南部 扩大勘 探为例 来
说 明 , 如 图 1 。
收稿 E期:2 0 — 3 1 修 回 E :2 0 - 4 1 l 08 0—6 l 期 080 -9
吨 ,C 3 万吨 ,D 7 级4 4 级8 万吨 。在 总探 明储量 中,新增储量
作者简介:卢聪 生 ( 9 5 ,男 ,地质工程 师,现任福 建省1 1 田地质勘探队副总工程师。 15 一) 2煤
2 扩 大 ( 伸 ) 勘 探 模 式 延
圈 1 坑 柄 矿 区构 造 纲 要 圈
该 井 田 勘 探 中 先 进 行 原有矿 井 井 下
地质资料收集 ,再进
行 地 表 1 50 地 质 : 00
填图,选择最有希望
的地表块段,利用浅
部 的勘 探 类 型 ,选 择
最终勘探阶段要求的
矿 山 产 生 了 巨大 的 经 济 效 益 ,使 一 大批 老 矿 井 再 度 焕 发 青 春 。

洋坑矿区构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分析

洋坑矿区构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分析
通过对龙岩洋坑矿区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与研究探讨正断层滑覆断层以及岩浆岩对舍煤地层的控制作用
洋坑矿区构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分析
洋坑矿区构造特征及பைடு நூலகம்控煤作用分析
通过对龙岩洋坑矿区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与研究,探讨正断层、滑覆断层以及岩浆岩对舍煤地层的控制作用.
作 者:凌子炳 作者单位: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福建龙岩,364021 刊 名:能源与环境 英文刊名:ENERGY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P618.110.2 关键词:构造特征 形成机制 控煤作用

玛多县坑得弄舍地区金多金属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思路探讨_闫杰

玛多县坑得弄舍地区金多金属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思路探讨_闫杰

坑得弄舍地区金多金属矿位于青海省玛多县。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发现了Au、Pb、Zn、Ag、Cu、Co、As、Sb等多元素组合异常,经过异常查证,发现了9条金、铅、锌、铜、钴、银等多金属矿体,为坑得弄舍地区找到多金属矿床奠定了基础,也是在华力西期—印支期铜、铅、锌、锡、金、银、(钨、铋)成矿带寻找到热水—沉积型金多金属矿床又一例证。

1区域地质特征坑得弄舍地区位于昆仑优地槽带布尔汉布达山背斜东端,属布喀达坂—青海南山复合造山带。

与东昆仑造山带雪山峰—布尔汗布达造山亚带东端相毗邻。

区域出露地层为下元古界金水口群(Pt1j)、上奥陶统滩间山群(O3tn)、下石炭统(C1)、下二叠统布青山群(P1bq)、下三叠统(T1)和第四系(Q);矿体主要产于布青山群地层中。

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有北西、北西西向和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形成时间早、活动时间长、规模大,且性质多变,对地层和岩浆活动的分布有较强烈的控制作用。

区域岩浆活动较为频繁,自加里东期至印支期均有发生,以华力西期岩浆活动最为发育,沿断裂呈带状分布,侵入于奥陶统滩间山群地层中;火山岩广泛发育于加里东期和海西晚期,是上奥陶统滩间山群和下二叠统茅口组的主要组成部分。

2矿区地质特征区内出露地层为上奥陶统滩间山群(O3t)、下二叠统布青山群(P1bq)和第四系。

布青山群茅口组岩性组合复杂,具有一定程度的变质。

岩性为安山岩、流纹岩、硅质岩、含重晶石硅质岩、重晶石岩和灰白色灰岩(夹少量薄层状泥钙质板岩及白云质灰岩),已发现的矿体均赋存在该地层中。

构造以北西西向、北西向断裂为主,对地层分布及岩浆活动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是主要的导矿、控矿构造。

北东向、南北向断裂不发育且规模较小,对本区影响不甚明显。

海西期晚期侵入岩以中酸性的岩基或岩株状产出,岩性主要有似斑状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角闪闪长岩、斜长花岗岩、闪长岩及钾质花岗岩等,呈带玛多县坑得弄舍地区金多金属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思路探讨闫杰蔡岩萍蔡邦永燕宁(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07)摘要:坑得弄舍地区位于东昆仑东段延伸部位,与鄂拉山多金属成矿带南西段相毗邻。

坑柄矿区下二叠统童子岩组地层特征与区域地层对比分析

坑柄矿区下二叠统童子岩组地层特征与区域地层对比分析

上 述几类 岩石在剖 面上常 按一定 的规律 出现 ,两煤层 间 自下而上 的组合 规律是 :煤层~ 泥岩~ 砂质泥 岩~ 泥质
砂 岩 ~ 细 砂 岩一 含 根 茎 的砂 质 泥 岩 ~ 煤 层 , 从 而 构 成 一 个 由细 变 粗 的 粒 度 旋 回 。 层 与 层 之 问 多 为 过 渡 接 触 关 系 , 特 别 是 细 砂 岩 和 泥 质 砂 岩 ,泥 岩 和 砂 质 泥 岩 之 间 , 常 形 成 两 种岩性互层。
带 ,苏邦 、龙 潭 、黄 坑 、翠 屏 山和永 安北 部矿区 处于 中部
条 带 ,而 坑 柄 矿 区 则 外 于 中部 条 带 的 最 西 端 ( 1 , 因此 , 图 ) 其 沉 积 特 征 上 与 中 部 和 西 部 条 带 的 其 它 矿 区 有 联 系 又 有 差 异 。本 文 拟 对 坑 柄 矿 区 童 子 岩 组 地 层 的 特 征 与 区 域 地 层 进 行 一 番对 比 , 找 出它 们 之 间异 同 点 。
产 于 2 煤 层 顶 板 ; 纤 纹 细 戟 贝 T n ih n t s 1 e u c o e e
形 成 的。③ 波状 层 理 。发 育在 泥质 砂 岩和 薄 层细 砂 岩之 中 ,一般 与其它类型层 理组合 出现 ,很少 单独构 成很厚 的 单 层 。④ 小型交错层理 。多见于 泥质砂岩 和细砂岩 中,常 和 其它类型 的层理组合 出现 。⑤ 水平互层 层理 。常发育在 砂 质泥岩和 泥质砂岩 中 ,经常可 见生物潜 穴遗迹 。⑥ 变形
选 性 好 , 胶 结坚 硬 , 多 在 煤 层 底 板 出 现 。钙 质 砂 岩 , 风 化
后 为橙 黄色 ,质 轻而疏 松 ,分布 在海 相层位之 中 。这种岩
层 可 局 部 相 变 为 泥 晶 生 物 碎 屑 灰 岩 , 层 位 稳 定 , 构 成 良好

赣东北邦彦坑钨铜异常区“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浅析

赣东北邦彦坑钨铜异常区“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浅析

第30卷第3期2020年9月安徽地质Geology of AnhuiSep.2020Vol.30No.3文章编号:1005-6157(2020)03-赣东北邦彦坑钨铜异常区“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浅析魏英文,赖凌,高应进,罗平(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东北大队,江西上饶334000)收稿日期:2020-3-25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江西东乡—德兴地区铜金矿整装勘查区矿产调查与找矿预测”项目(编号:121201004000150017-9)作者简介:魏英文(1965—),男,江西上饶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矿产勘查工作。

摘要:邦彦坑钨铜异常区位于钦杭结合带之赣东北地壳叠覆断裂带上,是近年整装勘查区矿产调查与找矿预测工作所圈定的综合异常区。

通过“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研究,认为邦彦坑1∶5万水系沉积物铜钨钼多元素综合异常为一“高、大、全”甲类矿致异常,成矿地质条件与阳储岭式和东源式斑岩型钨钼矿床相似,成矿地质体为花岗闪长斑岩,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钨铜异常;“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邦彦坑;赣东北中图分类号:P612文献标志码:A0引言邦彦坑钨铜异常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婺源县境内,是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东北大队2016年实施“江西东乡—德兴地区铜金矿整装勘查区矿产调查与找矿预测”项目所圈出的钨铜钼多金属综合异常区。

本文在已有地质资料基础上,从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典型矿床类比分析入手,通过“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研究[1],总结成矿规律,提出找矿靶区,为该区深部勘查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1成矿地质背景邦彦坑钨铜异常区大地构造位于钦杭结合带内次级构造单元交接部位(图1a),北西为宜(丰)—德(兴)混杂叠覆造山带之万年推覆地体,南东为信(江)—钱(塘)地块之怀玉坳陷[2]。

岩浆岩带划分上,本区属下扬子侵入岩区江南中东段侵入岩带[2]。

1.1基础地质特征(1)地层区域上以青白口系下部万年群和上部登山群为主,零星分布南华系、侏罗系和第四系。

大田县王岩—百丈坑矿区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大田县王岩—百丈坑矿区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2 . 3 岩 浆岩 3 矿体 地质特 征 3 . 1矿 体特 征
第 二岩性段 ( P q ) :岩性为 微 晶灰岩 夹含燧石结 核灰岩 。呈灰— 深灰色 ,微 晶结构 ,厚层状构造 ,主
要 由方解石 、燧 石 及少 量生 物碎 屑 等组 成 。厚 度 约
水泥 用灰岩矿 赋存 于上石 炭统船 山组( C c ) 和 下 二 叠统栖 霞组 ( P q ) 地 层 中 ,平面上 大致呈 近南北 向 带 状分布 。根据矿体赋存 的层位 ,由西至东分为 3 个
卢杰能 :大 田县王岩一百丈坑矿区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根据岩性 组合特征 ,本 区栖霞组地层可分为五个 岩性 段 , 由老至新 分述如 下 :
第 一岩性段 ( P q ) :岩性为灰 黑色泥炭质 灰岩 。
3 5 。 ,为一逆 断层 ,为矿 区的东部边 界 ;F 断裂位于
矿 区北部 ,走 向北东 ,倾 向北西 ,倾角4 0 ~6 0 。 ,为

逆 断层 ,为矿 区的北部边界 。 矿区 内未见 岩浆岩 出露 。
具微 晶结构 , 中薄层状 构造 ,岩石 由方解石 、燧石 、
泥炭质 及少量 的生物碎 屑等组成 。厚度 约7 0 m,该岩 性段 为 不含 矿层 。
2 0 1 5 年 第5 期
中国非金属 矿工业 导刊
总第 1 1 8 期
【 矿 产资源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 ~





/ 一大 田 县 王 一 百 丈 坑 矿 区~ \ 、

岩矿 床 地 质 特 征 及 找矿 意 / /
~ ~
~ ~
组( P 。 和童子岩组( P ,上二 叠统翠屏 山组( P c p ) 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坑柄矿区一段地层的研究与地质找煤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坑柄煤矿基本情况,结合以往的地质和地探工作经验,探讨了坑柄煤矿构造与成果,以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坑柄煤矿;地层认识;构造;成果
1 煤矿概况
坑柄煤矿于1958年建矿,设计生产能力为21万t/a,设计开采煤层为坑柄井田童子岩组三段2、3、7、13、22、23等六层煤。

至今已开采了54a。

2006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5万t/a。

随着矿井开采水平的不断延深,坑柄矿井生产规模也从2000年的15万t/a 降至12万t/a,且面临资源枯竭,2008年末可采储量不足100万t,矿井面临闭坑局面,为确保矿井保持一定的生产规模,及时扭转无煤可采面临闭坑的局面。

在认真收集分析有关资料和加强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将区域上可采的童子岩组一段39#煤层作为主攻方向,开展一段地层的研究对比及39#煤层地质找煤工作,2009年以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实效。

2 以往的地质和地探工作
坑柄北井田位于坑柄井田北部,东以花岗岩体为界,西至文笔山组地层,北以F14断层为界,南至坑柄井田F6断层,面积为0.75 km2。

1965年原福建省重工业厅地勘公司一队在坑柄井田工作期间,也在坑柄北井田施工有4线CK3、CK4孔。

终孔深分别为323.67 m、316.77 m,层位在文笔山组,栖霞组,其中CK4孔揭露38#、39#煤层,煤层厚度为0.67 m、0.68 m。

1976年7月至1978年11月省煤田地勘公司121队一中队,在坑柄北井田进行普查找煤工作,此次勘探提交了《福建龙岩坑柄煤矿北井田地质勘探(普查)报告》,(下称《找煤报告》)。

完成探槽剖面5条,短槽2条、钻孔3个,总进尺3 042 m。

从地质剖面资料表明,由于受缓断层多次断裂破坏。

童子岩组一段煤系地层保存不完整,限于投入工程量少,工作程度低,对一段煤系中可采煤层的研究程度不够。

未进行编制一段可采煤层储量计算图。

1994年5月,矿井开始开展北井田一段地质找煤工作,累计施工探石门794 m,由于当时对一段地层认识不够,层位难于确定。

2004年6月恢复地质找煤工作,累计投入探巷工程262 m,因层位认识不足,认为可采性较低,于2006年度停止施工。

2007年12月,矿井调整施工方案,在+330水平5线剖面西侧,即5线附近,重新布置探一段地层石门,石门和运巷累计施工716 m,见煤厚度不稳定为0.06~0.30 m。

确定为不可采煤层。

3 地层认识
3.1 加强资料分析,重新认识地层层位
鉴于+330水平39#煤层的成功揭露,矿井组织人员对330探一段石门进行重新编录整理及层位认识,结合勘探资料,总结出39#煤层的顶底板特征及相邻煤层38#、41#煤层相互之间的层间距认为,38#煤层结构较简单,直接顶板为粗粉砂岩,线状水平层理发育,层面富含炭化植物碎屑真厚为6.5 m,底板薄层状细砂岩,矽质胶结,有时过渡到粗粉砂岩,含根茎化石,下距39#煤层
35 m。

39#煤层单一结构为主,局部含不稳定夹矸,粉粒状~细条带状,煤层局部见有伪顶,厚0.05~0.22 m,直接顶板为细粉砂岩,深灰色,厚层状,质地均匀,层理不清,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碎屑化石,真厚为1~3 m,顶碎易垮。

直接底板为细砂岩(有时出现0.20 m伪底)或变化为粗粉砂岩,灰黑色,厚层状,层理不清,含根茎化石,真厚为2.2~5.5 m,在上距39#煤层0.8 m的粗砂岩间有时出现0~0.3 m厚的不稳定煤层,39#煤层下距41#煤层25 m。

41#煤层单一结构,直接顶板为石英细砂岩,厚约2.5 m,底板为细砂岩,致密坚硬。

综上区内地层为下二叠统童子岩组一段地层(Plt1),厚度271 m,为海退型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含煤14层,其中39#为可采煤层,38#为局部可采煤层。

含煤14层,煤层总厚度为9.04m,含煤系数3%,其中可采煤层39#煤层,平均厚度为1.27 m,38#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平均厚度为0.58 m。

通过+330水平39#煤层层位的认识,矿井组织专业人员对+485探一段石门进行重新编录及地层对比,最终确认石门710 m处所见层位为39#煤层。

往南施工运巷,煤层厚度增大,赋存渐趋稳定。

由此,矿井通过采区建设,有计划地开展北井田39#煤层开采工作,成功实现了地质找煤成果转换成生产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 加强现场分析,合理布置探眼
矿井在+485、450、410等水平沿煤施工39#煤层运巷,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厚度0~2.34 m,煤层顶板较完好,未受到断裂、褶曲等构造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矿井39#煤层由于受原生沉积基底不稳定影响,导致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并出现较大面积压薄。

通过加强现场分析,结合39#煤层赋存不稳定的原因,合理布置小眼和探煤上山,以增加39#煤层可采见煤点,最大限度为提高资源回收率创造条件。

3.3 敢于否定前人认识,积极拓展找煤空间
在北井田勘探报告中,对6线以南无任何勘探工程控制,在+485南翼运巷过6线后揭露了一辉绿岩墙,其厚度约55 m,属大型辉绿岩墙侵入现象,且工程已逼近南界F6断层,在施工过程中,曾经动摇过是否继续施工,经过认真分析,结合西井田勘探资料分析,认为有必要继续往南施工运巷,以进一步探清南翼煤层赋存状况,当巷道掘进过辉绿岩墙后,再次揭露39#煤层并往南施工运巷至勘探报告所述南界F6断层区域时,出现多条断层,且出现围岩变差,破碎现
象,矿地质人员立即组织会诊,认真分析地层层位和构造,认为迎头所揭露地层为41#底部粗粉砂岩层位,距41#煤层>18 m,所揭露断层并非报告所述南界F6断层,决定迎头方向往左拐施工探石门,石门施工63 m处成功39#煤层,并续继往南施工运巷180 m后才揭露南界F6断层,从而证实了我矿地质人员分析的正确性。

下水平的开采也证实了南界F6断层往南平移近200 m,大大拓展了地质找煤空间。

3.4 区内构造
区内以断裂构造为主,总体构造为东南向倾斜的单斜构造,倾向100°~140°,倾角25°~40°。

褶皱构造不发育,靠近F9、F10、F13、F6等断层时,由于受挤压局部会出现小型牵引褶皱。

区内小断层较发育,对煤层的破坏性较大的断层主要有F9、F10、F14、F6、F13、F5等断层,见表1。

3.5 岩浆岩
从勘探资料及小煤调查情况分析,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主要在3线剖面F13断层带及4线剖面31孔F10断层带出现辉绿岩以岩墙和岩脉形式侵入,对煤层以无明显的侵蚀破坏。

6线附近的辉绿岩岩墙为生产期揭露,厚度达50 m,对煤层稳定性和连续性产生了较大的破坏。

4 找煤成果
通过地质找煤所取得的成果,矿井对39#煤层赋存状况和可采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根据规范进行储量计算,共获得资源储量96万t(见表1),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52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44万t,可采储量按(122b+333K)×0.85估算(K为可信度系数,取0.7),为70.4万t。

另38#为局部可采煤层计算经济资源量为26万t。

截止2012年9月末,矿井累计采出39#煤层19.8万t,若按平均售价600.0元计算,已取得了1.18亿元产值,这极大地延缓了矿井接替紧张局面,为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稳定矿井生产规模,提高矿井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 今后工作重点
坑柄北井田地质找煤的成功,为开展矿井西井田一段地质找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为此,矿井在2011年着手开展西井田一段地质找煤工作,截止目前,330探石门已取得初步成果,成功揭露39#煤层,485探石门地层也在抓紧施工中,预计见煤后,矿井将获得新增资源量117万t,为矿井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宝贵的资源基础,也为矿井避免接替脱节和生产规模萎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文敢.天湖山煤矿区童子岩组一段沉积环境浅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6,(10).
[2] 连斌.浅析坑柄井田童子岩组三段上亚段沉积环境[J].龙岩学院学报,2006,(6).
[3] 周永丰.福建的童子岩组沿革补遗[J].中国煤田地质,1994,(2).
[4] 邹汝荣.龙永煤田陈山区勘探模式探讨[J].能源与环境,2007,(2).
[5] 陈国美.龙永煤田童子岩组一段沉积特征与聚煤规律[J].中国煤田地质,200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