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性研训一体化条件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精)
“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索
“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索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其中,“研训教一体化”模式是一种重要的专业发展路径,也是一种现代化的、科学化的、持续性的教师培训方式。
本文将介绍“研训教一体化”模式的定义、特点、实践路径和存在的问题。
一、“研训教一体化”模式的定义和特点“研训教一体化”指的是将研究、培训和教学三个方面融为一体,通过师资培训、教育研究和课程实施等方式,引导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专业发展模式。
研训教一体化模式的核心是“从实际出发、需求导向、结果为导向、质量为本”,它不断满足了教师的专业需求,促进了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步。
研训教一体化模式的核心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教师自我提升和自我反思。
它通过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而提升教育质量。
(2)重视教学科研,并注重在实际教育中推广。
研训教一体化的模式,不仅是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还紧密贴合教学科研实践,为教育改革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持。
(3)强调合作共赢,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在研训教一体化的模式中,教师们可以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合作,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借助他人的经验和资源,实现集体进步和个人成长。
(4)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研训教一体化的核心思想是理论联系实际,让教师把所学应用于教育改革进程中,为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不断的动力和支持。
(1)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制定教师培训计划。
学校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师或部门,制定专业发展计划,通过培训、研究和实践等方式,引导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2)搭建平台,促进师资交流。
学校可以通过师资培训、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等方式,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分享成功的经验和教学心得。
(3)以实践为主,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通过示范教学、学科讲座、课堂观摩等方式,让教师接触到更多的实践情况,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水平。
(4)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研训修一体化促进区域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究
研训修一体化促进区域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究1. 引言1.1 研训修一体化的概念和意义研训修一体化是指研究、培训和实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一种教育模式。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教师修养相结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
研训修一体化不仅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更注重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修养。
它通过提供深度的研究与学习机会,帮助幼儿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使其成为具有高度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者。
研训修一体化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促进幼儿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研训修一体化能够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创新能力,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教育的前沿理论和实践。
研训修一体化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共同研究的氛围,推动幼儿教师专业群体的整体发展。
研训修一体化对于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1.2 区域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区域幼儿教师是承担着培养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使命的教育工作者。
他们直接参与幼儿的成长过程,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区域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区域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教育质量。
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只有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对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更好指导。
区域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影响着整个学校和教育系统的发展。
优质的教师团队是一个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支柱。
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
区域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幼儿和整个教育系统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重视和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实现幼儿教育的真正意义,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研训修一体化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研训修一体化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区域推进“研训一体”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国培风采GuoPeiFengCai教师·TEACHER2019年1月Jan.201911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完成好、履行好立德树人的职责,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教育思想,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湖南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专业化建设之路,通过区域推进“研训一体”工作,促进了全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立足区情,量身定制顶层设计长沙市望城区教研、培训、电教仪器等机构的整合,最早可追溯至2001年。
当年,望城县率先对县教研室、县教师进修学校、县电大、县仪器电教站4家单位进行了整合。
2017年7月,经上级批准,正式更名为“长沙市望城区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核定编制数52人,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47人,是一家集教育科研、教师培训、仪器装备、成人教育于一体的独立法人单位,由“四部一办”即教研部、师训部、装备部、电大部、办公室5个部门组成。
关于中心的机构改革,整合发展,主要根据如下几项政策来稳步推进:一是《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三是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振兴教师教育的意见(2018—2022年)》(教师〔2018〕2号)。
上述文件明确指出:各地要依托现有资源,加快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与教研、科研和电教等部门的整合,建设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发挥其在全员培训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服务指导等方面的功能……这是我们推进整合、融合式发展的主要依据。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湖南省2017-2019年教师发展中心转型发展试点单位的通知》相关要求,为进一步厘清思路、明确方向、坚定步伐,中心在长沙市望城区教育局指导下,先后修改十余稿,制定了《长沙市望城区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并经区教育局党委会审定通过。
加强区域性校本培训 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合 、实用 、便捷 、高效 ”的全员 学习 与培训 功能要
求 ,搭 建 成 “ 网 ” ( 星 宽 带 网 ) “ 网 ” 天 卫 、 地 ( 局域 内 网 、互 联外 网)和 “ 网 ” ( 习 者 、助 人 学
灵 感 、观点 见 解 、工 作反 思 、故 事见 闻 ; 以文会 友 、深度交 流沟通 、合作研 究学 习 ,激发创 新 、创 造 :收 存管 理 成 果 精 品 ,展 示 个 人 才智 风 采 ;便 捷 、实 时 交 流互 动 ,实 施跨 时 空 网上教 研 协 作 等
维普资讯
, .
室璺
全力完成 打造学习化学校组 织的 目标任务 。
2 推行信息化学 习方式 . 信息化学 习方式 的本质 ,是培 育和发 展 以智能
息 资源 、原始 数据资 源 、各 团队及个 人累积创 生资 源等 等相 关 内容 及链 接 。要通 过 “ 建库 ” ,较好 地 创设 新 型 教 师学 习共 同体构 建 的软 环境 条 件 支 撑
过 “ 训” 研 ,较 好 地生成 新 型教 师学 习共 同体 构建
的常规 内驱活 动支撑点。
4 博 论 , 即用 好 “ . 自主 开 放 ” 式 博 客 论 坛 阵 地
运作—— “ 字支点” 八
博 客 ( l ) 与论 坛 ( B )都 是 网上 简 易 的 Bo g BS
学 校实施构建 新型教 师学 习共 同体 的 “ 习力 学 发展 ” 目标体 系 ,虽 其具 体运 作 方案 是多 样 化 的 , 但 这 里提 出的搭 台 、建 库 、研训 、博 论 “ 字 支 八
点 ”运作解决 方案及创 意 ,应具 有特 色范例 性普遍 指导意义 和简明实用性现 实借鉴价值 。
“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索
“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索作者:夏循藻朱国斌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9年第12期“研训教一体化”是指创新机制,将教研、科研、培训、教学有机融合,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一体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机构整合,即教研、科研、培训、教学部门职能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协调;二是创新培养模式,根据教师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探索问题的性质、缘由,根据对象选择不同的路径和培养方法,可以是“研→训→教”,还可以是“训→研→教”,或者是“研+训→教”,也可以是逆向的“教→研→训”,在反复、循环的融合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通过文献学习了解各地研究的现状,全面开展区域调查,聚焦问题导向,通过研讨交流、专题展示等实践探索,构建了区域“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
四种发展模式; 促进教师自我成长一是“训→研→教”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体现了专家引领,骨干带领,强调师徒纵向互动,指向教学。
“训”是前提,在“训”中获取,在“研”中体会,在“教”中实践。
此路径用在初入职场、教龄不长的青年教师身上极为合适。
本区对于1-3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常用这种模式进行培训,入职的岗前培训,以案例分析、经验分享、优秀教师现身说法等形式对新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之后,组建团队,给出项目学习任务,让教师研究解决基本教学任务,并以教学攻擂赛、微课演示等形式呈现合作研究效果。
当青年教师进入教学岗位时,学校根据实际安排骨干教师与之结为师徒,观其教学各个环节,与之研讨,指导青年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关键性问题。
二是“研→训→教”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基于问题,改进教学,体现问题导向。
“研”是着眼点,“教”是落脚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讨、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利用这些处理问题的办法、途径对教师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更多教师对类似问题的认识、理解、研究能力,扩大研究成果的效益。
区域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区域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研究区域教研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教育专家、学者、教育管理者等相关人员开展系统的、深入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通过研究和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
区域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区域教研的方式,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加强区域教研组织建设,搭建交流平台区域教研的第一步是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平台。
教育部门可以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设立专门的区域教研机构,与学校、教育研究机构等进行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区域教研工作的开展。
在建立机构和平台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收集和整理,建立教师资源库,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研课题,激发教师研究热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教研课题是区域教研的关键环节之一。
教育部门可以依托各地教育资源,根据当地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教师需要和学校教育需求的教研课题。
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课题的制定,确保教研工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研课题,可以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进步。
三、强化教师教研能力培养,提升教研水平教研工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而教师教研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教研工作的关键。
教育部门可以通过举办教研能力培训班、培训研讨会等方式,加强对教师教研能力的培养,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
还可以派遣资深专家到学校进行教研指导,帮助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研方案,确保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四、激励教师参与教研活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和奖励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包括表彰先进个人和集体、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等。
还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推介活动,宣传和弘扬先进的教研经验和成果,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建立教研成果评价和推广机制,促进教研成果的转化教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教研成果评价和推广机制。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提出与意义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提出与意义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成为了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很多学校都会定期进行教师研修。
而“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提出将会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师研修模式。
那么,这种教师研修方式究竟是什么?它的意义又在哪里呢?“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是指将研究、培训和指导三者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研修体系。
在这种研修方式下,教师将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培训和指导,而是积极参与到教学研究中去,通过研究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学校会根据教师的研究成果和研修效果,对教师进行考核和评价,从而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到研究和研修中去。
要实现“研训导一体化”的教师研修方式,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研修体系。
这个体系既包括研修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又包括培训内容的安排和指导方式的确定。
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对教师的研修成果和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还需要提供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研究和研修中去。
当这些工作都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后,才能真正实现“研训导一体化”的教师研修方式。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提出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
通过自己设计和实施研究项目,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它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研究和研修的过程中,教师们能够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果,从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它能够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科学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学校能够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研究和研修中去,从而提高教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它能够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当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后,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第二篇示例:研训导一体化是指将教师研修与教学指导相结合,形成一种具有系统性、持续性和深度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
“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索
“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索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校和教育体系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为此,学校需要引导教师开展“研训教一体化”的专业发展模式,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本文将围绕研训教一体化模式进行探索和讨论。
一、研训教一体化模式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研训教一体化”是指将教师的个体学习、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专业发展体系,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科研究能力。
该模式的实施需要学校建立健全的教学研究机构和支撑平台,为教师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支持。
该模式的实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推进教育改革都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通过“研训教一体化”模式,教师能够有效整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了解学科知识的最新发展,掌握当前教学法的最佳实践,使得教学活动更为针对性和高效率。
其次,研究型的教学方法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人才的要求。
在实施“研训教一体化”模式时,教育系统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步骤:1. 建立研究性学习氛围。
创建多样性的学习平台,如科研课题讨论会、教师公开课、教材研讨等,以提升教师的课程知识、教育研究及教育管理知识等。
对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要经常性地讨论,共同探讨非常规的解决方案。
2. 制定全员教师培训计划。
通过学校的发展战略和专业技能要求,确定适当的培训计划和课程,使教师能够透彻了解新领域和前沿技术,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执行能力。
3. 注重实践环节。
加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建立起与理论体系相衔接的教育教学实践环节,通过反思、审视、总结,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研究水平。
4. 实行教师个人发展计划。
学校可开展教师自主学习小组活动,建议教师编制个人发展计划,通过小组以及在线支持等形式提高个人专业技能。
《教研训一体化的县域实践创新》小学教学研究教学论文
教研训一体化的县域实践创新《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
教育科学研究要做到教研、科研和培训“三位一体”,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好教育科研作为教育发展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从机构设置来看,**教学研究室负责区域教研工作,**教育科学研究室负责区域教育科研工作,**教师进修学校主要负责区域培训工作,三个部门各司其职,各行其是,相互之间很少联系;从教研、科研、培训的功能来看,教学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备课、如何听课、如何设计作业、如何进行考试评价等内容,教育科研主要关注课题研究,教师培训主要关注如何培训教师。
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师培训三者相互割裂,造成了重复劳动,增加了一线教师负担,降低了工作效率,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了教师专业成长。
进入新时代,深化区域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迫切需要实现教育科研统领下的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三者的有机融合。
一、教研训一体化的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和着力点(一)教研训一体化的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今年10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的出台,为新时代区域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所谓教研训一体化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以教研为载体,科研课题和教师培训为抓手,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以培训促研究,从而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融合提高。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主张“教研即科研,教学即研究,研究即培训”,引导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开展研究,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深化教学研究,提升教研品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二)教研训一体化的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着力点1.指向实践需求教育科研要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实践需求。
教育科研只有扎根于教育教学实践才有生命力,而且扎得越深,生命力越强。
我们判断教育科研的有效性的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是否促进了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是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否提升了学校办学品质。
推动继续教育工作,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推动继续教育工作,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作者:施火发赵翔来源:《中国教师》2014年第02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武汉市教育发展优先考虑的工作。
在过去的五年,我市紧紧围绕《2008—2012年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全员培训、骨干培训和校本培训为主线,以“一德四新”(师德教育和新课程、新知识、新技能以及新技术)为主要内容,不断创新,以使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稳步发展,并逐渐形成区域教师培训工作特色,进而打造一批精品培训项目,有力推进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最终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一、理顺关系建中心,规范管理促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覆盖我市教师全员,涉及面广,层次复杂。
原来分设中小幼三个教师培训中心,分别挂靠两个市属大学,头绪多,条块分割,每年教师培训工作缺乏系统规划;职能不明,责任不清,已与高速发展的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强烈需求不相适应。
后经市教育局广泛调研、论证,通过整合资源,理顺关系,实施职能归口,终于成立了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并通过委局的统一领导和教师工作处的具体指导,统一协调与管理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中心成立后,注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强化市级培训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规范区级培训的立项审批制度,还组织开展全市教师培训工作的运行与交流。
这样,全市教师培训工作有序运转,市级教师培训项目逐步形成特色,区级培训异彩纷呈,既有效推动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又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二、深入一线做调研,按需立项接地气开展按需施训是落实“以师为本”的培训理念的集中体现。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不同,城乡及不同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也不同,因此,只有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培训,才是有效且能赢得教师欢迎的培训。
教师研训一体化工作计划
教师研训一体化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当下的教育形势和需求。
因此,教师研训一体化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教师研训一体化是指通过研究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本计划旨在通过教师研训一体化,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改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
二、工作目标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通过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优化教学方法。
通过研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方法,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3.促进学生成长。
通过研训,引导教师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工作内容1.组织教师专业培训。
利用假期、周末等时间,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学科专业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2.组织教学研讨活动。
定期组织各科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教学心得和教学方法,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开展课题研究。
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深入研究教学问题,提升教学效果。
4.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提供教育教学资源和资料,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支持。
5.组织教师参加学科竞赛和教育教学比赛。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和教育教学比赛,通过比赛经验的积累,提高专业水平。
6.举办教育教学研讨会。
定期举办教育教学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和交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指导和学习机会。
四、工作措施1.制定教师研训一体化工作计划。
制定年度教师研训一体化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内容、措施和责任人,加强组织领导和具体落实。
2.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合作。
与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共同建立教师培训基地,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培训机会。
3.建立教师教学档案管理系统。
建立教师教学档案管理系统,记录教师的教学成果和研训情况,为教师的职称评定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建立区域研训共同体 助推教师专业发展——以宁海县为例
一
、
什 么是教 师 区域 研训 共 同体
所 谓教师 区域 研训共 同体 , 指 以区域 为单 位 , 是 以学 科 为组织 形式 , 新课 程理 念 的指导 下 , 在 同一
区域 内不 同学 校 的具 有不 同发展 意 向 的教 师 , 以平 等姿 态参 与其 间 的名 师 、 家 、 和 专 学者 所组 成 的 以
为了一 节课 的设 计 , 为 了一个 教 育教 学 问题 的研 讨 , 此相 互 尊重 , 想互 相 碰撞 。 解 难题 , 享 或 彼 思 共 共
资 源 , 同提高 。区域 研训 共 同体 由于规模 适 中 , 共 既体 现 了县级集 中培 训 的优势 , 又拓展 了校 本研修 的
功 能 , 实践 中发挥着 积极 的平 台作用 。 在 二 、 师 区域研训 共 同体 的组织 管理 教
动 的教 师 人数 , 各校 及 时调 课 安排有 关 教师 参 加活 动 , 使 调试 好 多媒 体设 施 , 排教 师听 课 和活 动场 安 所 。做 好听课 教师 的签到 和研讨 活 动的记 录工作 。 三、 教师 区域研 训共 同体 的运作流 程
关键词 : 区域 研 训 ; 训 共 同体 ; 师 专 业 发 展 ; 研 教 宁海 县 中图 分 类 号 : 4 1 G 5 . 文献 标 识 码 : 2 A 文章 编号 : 0 9 2 6 ( 0 0 0 — 0 7 0 1 0 — 5 0 2 1 )4 0 3 — 3
教师 专业化 发展 是 当前教 师 队伍建 设 的基 本方 向 ,是实施 素质教 育 ,推进 新课 程 改革 的重要 话 题 。近年来 , 地都在 积极 探索 适应基 础教 育改 革要求 的新 的教 师研 训机制 和培 训方式 。我 县通过 新 各
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建构探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建构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在分析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对象。
在首先探讨了研训一体模式的理论基础,然后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研训一体化建构路径并评估了实施效果,最后分析了影响研训一体模式建构的因素。
在总结了研训一体模式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其发展趋势,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对于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该模式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理论基础、现状分析、建构路径、实施效果评估、重要意义、发展趋势、未来研究方向、影响因素。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建构探究引言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重点领域,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研训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教师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需求。
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教师研训模式,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将深入探讨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的建构过程和效果评估,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建构探究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通过研训一体模式的构建,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潜能,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研训一体模式可以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激发其工作激情和创新意识,为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研训一体模式的建构还可以促进不同农村学校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配置,助力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的建构对于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课题申报范文:2444-构建区域“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构建区域“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问题的提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即中国光谷),是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许多科技产品享誉世界,经济总量更是高于29%速度递增。
然而,这个年青的新区所管辖范围是经过几次扩容和重组原江夏和洪山两区大片的农村土地而形成的,基础教育相对薄弱。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基础教育已初具规模,教育质量在稳步提升,但与当前经济发展及区域要求不相匹配,区域内教育发展也极不平衡。
在扩容和重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原农村学校条件差,大量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教师老龄化程度严重,教师观念滞后;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剧增,新校扩建,新进教师大量涌入,其中,绝大多数是大学毕业生,而区域内领军人才又极少。
振兴区域教育关键在教师,鉴于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摆在了区域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位置。
十三五期间,如何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推进光谷教育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为此,我们提出了“构建区域‘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的重点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解决制约光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问题。
课题界定:“研”指的是课题研究,是学校特色创办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训”指的是培训学习,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教”指的是教改教研,是培养教师能力、促进专业成长的根本途径。
研训教一体化指的是通过整合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环境,通过调查分析、策略探讨、实践研究,引导我区学校将科研、师训、教研有机融合,互为补充,使其相辅相成。
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指的是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运用区域“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的综合发展,加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拔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区域内小学共同体和中学联盟的合作交流,促进区域学校教师队伍均衡发展、协同并进。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当前阶段,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方式方面主要研究因素:一是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讨论,济南大学著名教授张素玲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内容主要是指教师的知识系统、积极情感和高尚人格、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能力三个方面。
区域推进“研训一体”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区域推进“研训一体”助力教师专业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教师作为育人的重要力量,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推进“研训一体”,通过将研究和培训进行有机结合,为教师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专业发展机会。
本文将从区域推进“研训一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推进“研训一体”的路径和方法以及推进“研训一体”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1.增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通过推进“研训一体”,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专业发展机会,使教师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提高,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2.促进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构建“研训一体”将研究和培训融为一体,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学习平台,促使教师形成一个专业共同体,通过相互学习、讨论和交流,不断促进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水平。
3.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发展。
通过推进“研训一体”,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二、推进“研训一体”的路径和方法1.建立健全的研究机制要推进“研训一体”,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研究机制,为教师提供开展研究的平台和机会。
可以设立专门的研究基地或研究项目,鼓励教师开展小型研究,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2.建立个性化的培训体系在推进“研训一体”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师的个体差异,建立个性化的培训体系,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特点,量身定制相应的培训计划和课程内容,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强化研训成果的应用推进“研训一体”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在进行研究和培训的还需要强化研训成果的应用,将研究成果和培训内容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使其产生实际的教学效果。
4.建立评价机制推进“研训一体”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研究成果和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保障推进工作的有效进行和持续发展。
基于项目研究的“研训评”一体化农村中小学名师工作室模式实践
41知识文库2023.3(下)研修提供一种范式。
1 问题的提出柳州市的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在广西区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所辖县区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人才培养质量都相对滞后。
市县教育教学资源不均衡一直是柳州市城乡教育差异中最突出的问题。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指引下,义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农村师资水平得到提升,城乡差距虽然在不断缩小。
但城乡教育差距依然很大,农村教学环境相对闭塞,学校经费紧张,教师工作量大,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有效、系统和持续引领,培养路径单一。
柳州市教育局在“柳教师培[2018]21号”文中提出在柳州市所辖六县(2018年柳江县尚未并入柳州市)设立“中小学农村名师工作室”,以促进农村一体化改革,加快实现城乡优质资源均衡发展,充分发挥柳州市特级教师等名师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提升专业化发展空间,促进名师与农村教师共同成长,提高农村(乡镇)学校师资水平。
柳州市农村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应运而生,各工作室研修如火如荼开展。
在工作室研修形式上,工作室活动大多采用非连续的单个教研活动形式,整体规划和设计多为“自上而下”,缺乏个性。
名师工作室的各类研修活动已经出现形式单一、内容贫乏的现象,使得教师对于工作室的学习活动失去了兴趣,遏制成员的专业发展(李东欣,2018)。
农村名师工作室活动急需创新形式,提能力不是体现在单一的行动之中,而是体现在特定的活动系统中(张军,2021)。
活动理论下的学习包含三个过程:不断重构实践模型的过程、参与共同体实践的过程和生成个人理论的过程(毛齐明,2011)。
基于活动理论,反思名师工作室活动形式发现:大多数的教研形式是“自上而下”的,即由上级部门(教育局)发布实施方案,工作室主持人根据经验采取送课(讲座)下乡形式到所设立的工作室,工作室学员被动学习。
而在活动理论引领下基于项目研究的“研训评”一体化农村名师工作室活动模式则是基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以项目研究为驱动,开展“研训评”一体化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区域性“研训一体化”条件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开题报告武昌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课题组《基于区域性“研训一体化”条件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是我们武昌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于2010年5月向湖北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申报并立项的研究课题。
现就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基本范围与主要内容、保障措施与具体方法、阶段安排与预期成果,向各位领导、专家及课题组全体成员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我们选择《基于区域性“研训一体化”条件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这一研究课题,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第四次“全教会”都明确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教育公平”,其核心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
实现这两个目标,关键是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因此,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体系,切实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已经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
为此,自2010年起,我省开始实施“楚天中小学教师校长卓越工程”,以培养造就一批本地著名、省内闻名、全国知名的教育家型的教师和校长;2011年开局之际,我市也召开了“教师队伍建设年”动员大会,即将启动“教育专家培养行动”,以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行,省、市对基础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新举措,加上社会大众对教育工作的新期许,这些对我们中心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作为区级教师研训机构,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深刻认识到,必须顺应形势,抓住机遇,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有一番作为。
其次,是为了落实《武昌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精神。
目前,《武昌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工作己全面启动,《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是“以促进专业化发展为核心,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并提出了“创新校长和教师培训模式,全面提升校长和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基本要求。
《基于区域性“研训一体化”条件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恰好与上述要求相吻合。
通过此课题研究,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凝聚本单位人心,推动中心研训工作,实现《武昌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其研究成果还可以为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事实依据。
第三,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我们教研培训中心的工作机制,提升本单位的工作绩效。
《基于区域性“研训一体化”条件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这一课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我们教研培训中心继《区域性“研训一体化”的机制与资源整合研究》这一省级课题结题之后所承担的一项延展式研究课题。
《区域性“研训一体化”的机制与资源整合研究》课题从2005年开始,至2010年结题。
在课题研究的五年中,我们边研究,边探索,边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效,其主要成果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根据“研训一体化”的理论构想,我们积极稳妥地完成了教研培训中心的机构改革,初步创建了“研训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二是明确了研训人员的岗位职责,完善了教研培训中心过程管理的制度建设;三是整合优化了教师研训资源,进一步创新了中小学教师研训的基本模式。
教研培训中心近五年的实践证明,“研训一体化”的思路和方向是正确的。
实行“研训一体化”,不仅是对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所形成的多样化工作路径的整合,而且是研训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其研究成果已被广大教师认可和接受,其中的部分成果已固化为文本经验和声像资料。
教研培训中心先后被评为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新课程师资培训先进培训机构,荣获中国教育学会系统先进单位、湖北省教育干部培训先进单位、湖北省教师培训特色基地、武汉市区级教师培训示范基地、武汉市人事局继续教育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同时引来山东、内蒙古、上海等省、市同行的参观、访问,武汉市洪山区、江夏区、东西湖区等区教育局及相关行政、业务管理部门先后来中心交流考察并借鉴其改革思路。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也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例如,如何为广大教师着想,深化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模式,使教师更智慧、更体面的工作?又如,作为区域内的中小学校,如何保证与区域研训机构对接通畅,让研训一体的工作机制更为顺通、高效?再如,作为研训机构,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工作模式调适之后,如何优化制度设计,实施品牌战略,培养有知名度的研训人员,打造有影响力的研训课程,形成有区域特色的研训工作模式和研究方式,让研训人员的角色更鲜亮、工作更给力?等等。
机构整合之后,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新产生的问题,相伴而生,解决的难度很大。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向湖北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申报了《基于区域性“研训一体化”条件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研究课题,其目的是围绕当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问题,以专业发展模式研究为切入口,力求从理论层面和操作策略上作深层次的探究与实践,让课题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依据,进一步提高本区域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努力实现武昌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提高质量”这一核心任务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范围与主要内容㈠课题研究的基本范围本课题研究的范围,包含三个层面:从研究区域层面而言,主要涉及的是武昌行政区划内的中小学校及其在职教师;从研究内容层面而言,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作专项研究;从研究要件层面而言,是基于“研训一体化”这一特定前提的研究。
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根据《基于区域性“研训一体化”条件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这一课题的要求,我们将从中观和微观层面上,以课题的内涵与外延研究为起点,以模式研究为重点,着重对正在运行的“问题解决模式”、“课题驱动模式”和“项目引领模式”这三种模式,作延展性研究。
同时,还将对“研训一体化”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作深入的探讨。
1.关于课题的内涵与外延研究所谓模式,就是人们为解决某一特定问题,在一定抽象、简化、假设的条件下,再现某一过程原型的某种本质特征的过程。
所谓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研究,是指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对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的以提高师德水平、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为目标的研训机制、内容、方式和方法的研究。
本课题主要是围绕“区域性”、“研训一体化”、“专业发展”、“模式”等关键词,确定其内涵与外延,界定课题研究的范围与方向。
2.关于三种模式的深化研究三种模式的深化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主要由主体、理念、目标、内容、手段(方式、方法)与管理(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等基本要素构成。
将这些基本要素予以优化组合,使之发挥独特作用的过程,其实就是模式的生长、发展与形成的过程。
基于这一认识,课题组打算对现有运行模式作深化研究。
目前,我们已建立了与“研训一体化”运行机制相适应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最基本的三种模式,即“问题解决模式”、“课题驱动模式”和“项目引领模式”。
“问题解决模式”以发现问题,结合需要,形成课程,开展培训,实践检验为主线,旨在促使研训工作由单一指导型向研训互通型转变。
这一模式是以备课组建设、“221”全员研训、课例专题研讨为抓手而展开的。
“课题驱动模式”以提炼课题,团队研究,形成成果,实验验证为主线,旨在促使研训工作由文本审读型向行动研究型转变。
我们主要抓好了课题来源、课题开题、课题检查三个环节的落实。
“项目引领模式”以区域规划、项目设计、课程开发、组织实施、推广应用为主线,旨在促使研训工作由规模数量型向集约精细型转变,我们主要是从夯实常规性研训项目、发展个性化研训项目、重视应急性研训项目等三个方面下功夫。
实践中,我们认为这三种模式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相得益彰,充分显示出了“研训一体化”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不足,主要缺憾是:“问题解决模式”对问题的聚焦不够,其代表性、典型性不强,解决问题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对成果的准确定位与深度加工;“课题驱动模式”中,课题形成的本土化不强,研究的功利成份较重,人员的参与面较狭窄,课题成果的影响力不大,附加值利用率较低;“项目引领模式”中目光向上的倾向比较突出,对区域特色项目开发不足,项目的引领、示范、拉动作用尚不明显。
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区域性“研训一体化”条件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课题研究主要从实践层面入手,提出相对应改进意见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使上述三种模式在理念、目标、内容、手段(方式、方法)与管理(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等要素上进一步优化整合,达到理想效果。
3.关于“研训一体化”运行机制的完善研究《区域性“研训一体化”的机制与资源整合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将“运行机制”定位于“一个组织机构的工作系统(或态式)”。
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体现“研训一体化”思想的制度体系,并把与“研训一体化”运行机制相生的三种最基本的工作模式的深化研究作为了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
此外,我们还要从教研培训中心内部管理机制和武昌地区区域协调机制两方面,作进一步的完善研究,构建无缝对接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
在教研培训中心内部管理机制方面,我们采取试探、尝试、调适等行动研究方法,逐步形成了“中心统筹,三处互通,循环推进”的工作机制,中心“研训一体化”工作运行较为有序、规范和平稳,减少了各自为政、相互冲突或顾此失彼的现象。
但是,中心通过整合后,虽然功能发挥逐渐显现,研训效益也在不断提高,但整个中心的科层化现象尚未根本好转,人员结构性矛盾仍不可忽视,“研训一体”的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调适,中心内部管理机制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因此,如何进一步创新中心内部管理机制,进行教研、科研、培训的纵横交错对接、更低位对接,实现更深层次融合,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完善研究。
在武昌地区区域协调机制方面,仍有不少学校“研训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和管理体制尚不健全,仍然存在多头管理、管理缺位、管理无章等现象,仍然存在联接区级研训机构的机制尚未建立、渠道不够通畅等问题,尤其是教师研训工作组织不够严密,制度不够健全,“以教代培”、“以研代训”或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课题研究中,我们还要在构建高效对接、区校融通的区域协调机制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与具体方法㈠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本课题的研究团队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作为教研培训中心主任,课题负责人杨定成同志具有丰富的教学教研、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工作管理经验,大局观强,组织、协调和统筹能力突出,工作作风严谨求实,善于团结同志,具有主持本课题研究的实际能力和工作优势。
教研培训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全体投入课题研究工作,组成了一个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良好工作班子,课题组将日常工作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十分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