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初一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积累(人教版).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是同学们进入初中语文学习的开端,包含了丰富多样的知识内容。
下面就为大家进行详细的归纳。
一、重点字词1、字音在本单元中,需要注意以下字音:“酝酿(yùn niàng)”“窠巢(kē cháo)”“黄晕(yùn)”“抖擞(dǒusǒu)”“镶(xiāng)边”“贮蓄(zhù xù)”“棱(léng)镜”“粗犷(guǎng)”等。
2、字形易错的字形有:“嘹(liáo)亮”不要写成“缭(liáo)亮”;“烘(hōng)托”不要写成“哄(hōng)托”;“睫(jié)毛”不要写成“捷(jié)毛”;“吝啬(lìn sè)”不要写成“吝蔷(qiáng)”等。
3、词义(1)“朗润”:形容山的颜色一下子变得鲜亮、明快。
(2)“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4)“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二、文学常识1、朱自清朱自清(1898 年 11 月 22 日—1948 年 8 月 12 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品有《春》《绿》《背影》《荷塘月色》等。
2、老舍老舍(1899 年 2 月 3 日—1966 年 8 月 24 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句的深层含义;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的哲理过程与方法: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诗歌2、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2、学会设计自己的人生,并树立为人生目标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山”和“海”的深刻含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介绍诗歌的一般常识诗歌是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
特点:集中、精练、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节奏美、意境美、主题美,形式上一般是分行排列(其他文学样式多为句子)。
二、作者简介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
这首诗是作者学社工时代的一篇作品。
三、默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痴想(chī)隐秘(mì)凝成(níng)诱惑(yòu)喧腾(xuān几乎(jī)一瞬间(shùn)痴想:不能实现的痴心想法一瞬间(shn):一眨眼之间诱惑:①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②吸引、招引文中的意思是指山在吸喧腾:喧闹沸腾文中指大海的汹涌澎湃。
隐秘:隐蔽,不外露三、诵读感知:1、抽学生朗读(点评)2、朗读这两节诗应该分别读出什么语气?并说明理由。
第一节应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第二节应以“肯定、坚决”的语气为主旋律。
(朗读诗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读准词句;二要读出节奏停顿;三要读懂内容;四要读出情感。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3.抽个别同学朗诵4.集体朗诵5、感知课文:(1)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诗的第一节写我渴望山那边的海和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海”、“山”就是现实中“海”和“山”。
新版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对字词的要求是: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教材分析:字词是河南中招的必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字词音形义的掌握。
3.中招考点:字词是中招语文命题的必考点,从近年来河南省中考试题对文字考察的情况来看,主要涉及到下述几个方面:判断汉字书写的正误、辩读课文中常用汉字的形似字、纠正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错别字。
4.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单元复习时,对字词的重要有一定认识,但对字词的答题方法还掌握不够充分。
二、复习目标:1.通过识记字词,能写出字词读音、字形。
2.通过识记词意,能解释词语3通过识记文学常识,能准确说出重要作家作品的文学知识。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识记字词,能写出字词读音、字形。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识记词意,能解释词语3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识记文学常识,能准确说出重要作家作品的文学知识。
五、当堂训练:1、根据词义填上相应的词语。
(5分)(1)举起天,摇动地,形容力量巨大。
()(2)形容很大很笨的东西。
()(3)比喻稀奇少见的美味。
()(4)由于受到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5)忍不住笑。
()2、.修改下列病句①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得到改善。
②有没有强健的身体,是搞好学习的前提。
3、结合语境,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当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有何见教?请问吧。
”B当你骑车碰了别人的车时,你说:“对不起,没碰坏哪里吧?”C当老师到你家家访时,你说:“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D当朋友邀你看球赛时,你说:“快考试了,没空!参考答案:1擎天撼地庞然大物仙露琼浆肃然起敬忍俊不禁2、①改“改善”为“提高”②去掉“没有”3、B。
(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 语文上册 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1春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生动描写景物的写法;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理清文章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春的热爱之情。
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难点了解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1.朱自清的画像。
2.江南春季的图片。
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刚才说的都是古人对“春”的描绘,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今人是如何称颂“春天”的。
请打开课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春》(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朱自清的创作以散文与诗歌为主,其中又以散文成就最高,其散文语言洗练、文笔秀丽。
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三、整体感知1.齐声朗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2)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3)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2.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3)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这种心情?四人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全班交流。
(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着力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
(2)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一、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生字词、作家作品、名言名句、文言文字词的识记等。
二、提高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三、能熟练地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
四、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复习重点:提高语文应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复习方法:学生在自主中与同学合作地完成。
一、掌握一些生字词《风筝》伶仃:孤独,没有依靠;瘦弱。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诀别:多指不再见面的离别,分别。
笑柄:可以拿来取笔的资料。
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
什物:泛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的用品。
惊惶:惊慌。
虐杀:虐待人而致死。
宽恕:宽容饶恕。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的样子。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忆读书》悬念:持念,惦记。
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
无聊:这里是精神无所寄托的意思。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消遣:用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来消磨时间。
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无病而呻:没有病却发现痛苦的声音。
这里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
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作品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来比喻堆砌词藻、内容空泛的行文。
自已:控制自己的感情。
已,停止。
《山中避雨》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
趋,小步急走。
寂寥:寂静空旷。
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
尤,责怪。
嘈杂:声音杂乱,喧闹。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
这里是持续不断的意思。
工尺: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望洋,仰望的样子。
兴,发出。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
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煞费苦心:费尽心机。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案(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学案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教师寄语: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
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学习目标1 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
反复朗读,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3、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4、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凝.成()___________________诱惑.()___________________一瞬.间()__________________隐秘.()___________________喧.腾()___________________痴.想()_________________二、理解探究2、听读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想像诗歌中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3请学生说出对诗歌意旨的理解。
三、合作释疑4、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难诗句,小组合作探究:⑴“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⑵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⑶“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⑷“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⑸“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⑹“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5、再探⑴“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⑵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⑶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⑷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⑸有人说,这首诗在艺术上波澜迭出,紧扣人心,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教案)
5.课堂讨论与交流,分享对春天的感悟和喜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通过分析、品味课文《春》,深入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修辞手法、文章结构等方面评价和欣赏文本,提升审美情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阅读课文《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2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增强学生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分享个人感悟,锻炼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描述春天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5.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春》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描绘春天景象的写作手法。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表达对春天的热爱。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春》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修辞手法和表达情感。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春天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表达春天的美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精品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类第一单元复习一、作家作品:1、《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3、《蝉》作者小思,香港作家。
《贝壳》作者席慕容,台湾画家、作家。
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原名冯钟璞。
5、《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二、重点字词:痴想(chī)隐秘(mì)凝成(níng)诱惑(yòu)喧腾(xuān)瞬间(sh ùn)训诫(jiè)嶙峋(xún)啜泣(chuò)纳罕(hǎn)耸立(sǒng)迂回(yū)收敛(liǎn)聒噪(guō)宽恕(shù)卑微(bēi)零落(líng)迸溅(bèng)繁密(mì)伫立(zh ù)伶仃(dīng)瘦骨嶙峋(lín xún) 心惊肉跳头晕(yūn)目眩小心翼(yì)翼一丝不苟(ɡǒu) 忍俊不禁(jīn)仙露琼(qiónɡ)浆蜂围蝶阵(zhèn)盘虬(qiú)卧龙鹤唳(lì)云端怡(yí)然自得三、课文内容把握1.《在山的那边》中“山”与“海”的含义:童年时“山”和“海”就是指现实生活中的山和海。
在长大后,“山”比喻困难、障碍等,“海”比喻信念、理想。
告诉我们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艰难险阻。
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的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蕴含哲理: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3.《短文两篇》《蝉》的中心句:“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全文的文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各课知识点辅导讲义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分类汇总四时的魅力1 春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一、基础知识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酝酿..(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躲藏.(cáng) 和.牌(hú)宝藏.(zàng) 和.药(huò)黄晕.(yùn) 和.泥(huó)头晕.(yūn)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第1课《春》知识点一:基础积累(一)字词熟记嗡朗润酝酿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窠巢黄晕呼朋引伴花枝招展(二)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春》等。
知识点二:文章梳理(一)结构1.盼春:①段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
2.绘春:②段—⑦段②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
)③段春草图。
④段春花图。
⑤段春风图。
⑥段春雨图。
⑦段迎春图。
{描写具体,绘春}3.赞春:⑧段新(新生)、⑧段美(美丽)、⑨段力(活力)(二)主题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知识点三:考点聚焦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语句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含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比喻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答题模式: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点),表达了……的感情。
知识点四:知识延伸写出有关“春”的诗句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 朱熹《春日》)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第2课《济南的冬天》知识点一:基础积累(一)字词熟记镶安适着落单单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发髻水藻响晴(二)文学常识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知识点二:文章梳理主题: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写了澄清碧绿的水.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
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知识点梳理
IntroductionLanguage arts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that builds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learning in communication, analytical thinking, andcreativity. In the seventh grade, students embark on a journey to develop their language arts skills through reading, writing, and speaking. The first unit of the Language Arts curriculum in the seventh grade is a crucial foundation for the rest of the year.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explore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the first unit of the first semester of the seventh-grade language arts curriculum.Unit One: Exploring IdentityIn this unit, students will delve into the concept of identity, focusing on its elements, sources, and evolution. Through this unit, students will develop a sense of self-awareness and appreciation for diversity. The following are the knowledge points covered in this unit:1.Elements of IdentityIdentity is the combin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unique to an individual. In this unit,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the elements of identity, which include gender, ethnicity, religion,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personal experiences. Understanding these elements will help students appreciate diversity and develop empathy towards others.2.Sources of IdentityIdentity is shaped by different sources, such as family, friends, culture, and society. In this unit, students will explore how these sources impact their identity and how they shape their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Students will also learn how to identify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their sources of identity.3.Evolution of IdentityIdentity is not a fixed concept, but rather one that is constantly evolving and developing. In this unit, students will learn how their identity changes over time, and how their experiences shape it. Students will also learn how to embrace change and adapt to new situations that may challenge their identity.4.Creative ExpressionCreative expression is a way to communicate one's identity. In this unit, students will explore different forms of creative expression, such as writing, poetry, and art. They will learn how creative expression can reflect their identity and help them connect with others.Teaching StrategiesThe following are some teaching strategies that can be used to effectively teach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this unit:1.Interactive LearningInteractive learning involves engaging students through activities, discussions, and group work. This strategy can be used to help students reflect on their identity, discuss their experiences, and connect with others.2.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involve exploring different cultures, languages, and traditions. This strategy can be used to helpstudents appreciate diversity and understand how it shapes their identity.3.Self-ReflectionSelf-reflection involves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reflect on their experiences, values, and beliefs. This strategy can be used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self-awareness and understand how their experiences shape their identity.4.Creative ExpressionCreative expression involves activities such as writing, poetry, and art. This strategy can be used to help students express themselves creatively and reflect on their identity.ConclusionIn conclusion, the first unit of the Language Arts curriculum in the seventh grade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rest of the year. Through exploring the concept of identity, students will develop a sense of self-awareness and appreciation for diversity. By understanding the elements, sources, and evolution of identity, students will be better equipped to navigate different situations and challenges in their lives. Through the use of interactive learning,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self-reflection, and creative expression, teachers can effectively teach this unit and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ir language arts skills.。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在空白处填上课文的原句。
2.“斜织”一词表现春雨的什么特点?表现了轻盈、细密的特点3.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把春雨的特点概括出来,写在括号内: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春雨之多)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春雨之多、密、细、亮)C、人家屋项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春雨之轻盈)4.在这段文字中,除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请概括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写了灯光;撑着雨伞慢慢行走的人;工作的农民;写了房屋。
作用是烘托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和生气。
5.语段中与“稀稀疏疏”相对应的词语是一点点(黄晕的光)6.从远、近角度看,这段文字对景物描写的顺序是(由近及远,有静有动)7.“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使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分别形容雨丝B、A、C。
A、闪光B、紧密C、细长(二)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第③句中能跟“轻风流水”应和的是(B)A.鸟儿B.鸟儿的曲子C.鸟儿高兴起来 D.卖弄喉咙2.选出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A)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3.“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出处是《绝句》,作者是志南和尚。
4.本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引用、比喻、拟人等。
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必知知识点(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必知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语上册第一单元必知知识点(人教版)人教版七上第一单元要掌握的知识点1、生字词的音形义。
2、作家及其作品:朱自清、老舍、刘湛秋、曹操、李白、王湾、马致远3、准确判断朗读的重音和停顿。
4、背诵默写并理解《春》《观沧海》《问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下》《天净沙。
秋思》的思想感情。
、能准确判断运用比喻、比拟和名词的语句,能理解其表达作用,能在写作中准确灵活地运用。
6、当代散阅读A不是每次爬都必须登顶栖云森林中举办比“大”比赛。
老牛走上擂台,动物们高呼:大。
大象登场表演,动物们也欢呼:大。
这时,台下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青蛙嗖地跳上一块巨石,拼命鼓起肚皮,并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不大。
传一片嘲讽之声。
青蛙不服气,继续鼓肚皮。
随着“嘭”的一声,肚皮鼓破了。
可怜的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我的一位朋友,是个登队员,一次他有幸参加了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64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
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我们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
“不,我最清楚,6400米的海拔是我登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
”他说。
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联想起人生,一个人不怕拔高,就怕找不到生命的至高点。
任何事情都存在突破口,但不是任何人都能够穿越突破口,抵达更高的层次。
如果说挑战是对生命的发扬,那么明智该是另一种美好的境界,是对生命的爱戴和尊敬。
一个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命运会给予他惩罚。
那样,揣一根坐标尺上路该是何等重要!它能督促我们不懈努力地攀登,又能提醒我们恰到好处地戛然而止。
仰之弥高,那是笨蛋的愚蠢和贪婪。
一个智者,此时此刻,也许悠然而从容地下去了。
B蝴蝶思语黄小平一地上,有一片落叶,落叶旁,栖落着一只蝴蝶。
一阵风起,风吹走了落叶,而蝴蝶仍栖落在原地。
一个孩子看到这一现象,觉得不可思议,便问身旁的我:“落叶比蝴蝶大,为什么风吹走了落叶,而没有吹走蝴蝶呢?”“落叶比蝴蝶大,这是落叶与蝴蝶的不同,除了这点外,它们之间还有什么不同呢?”我问。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积累(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积累(人教版)第一单元、《散步》分歧(qí)一shà间hāi散信服嫩[nèn]芽取决各得qí所委qū水波línlín你就背(bēi)着我我背(bèi)上的嫩(nèn)芽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熬:忍受,艰苦支持。
背: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3、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第一单元2、秋天的怀念瘫痪[tānhuàn]侍弄[shìnòng]憔悴[qiáuì]:形容脸色不好看。
絮絮叨叨[xùdā]暴怒沉寂捶打央求神色敏感诀[ué]别淡雅深沉烂漫喜出望外:望:希望,意料。
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背:1、作者史迪生,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背: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第一单元3、羚羊木雕犄角: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本指桌面的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
仗义:讲义气,仗:拿着,引申为主持、讲求。
形影不离:成语。
像物体跟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挽回:扭转已成的不利局面。
挽:拉,引申为扭转。
寒颤:本指因受冷而身体颤动。
[注意]也作“寒战”。
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重点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复习重点知识汇总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⑦贮蓄:存放,储藏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教案 新人教版(1)
学习 重点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3.学习比喻修辞手法。
学习
1.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难点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学法 指导
1.梳理文中字词并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 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草报春 花争春 风唱春 雨润春 人迎春)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深层探究
1.请同学们轻声诵读第①段,体会其中两个“着”、两个“了”在语气 上的柔和亲切的感觉,思考它和文章主体绘春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叠用“盼望着”是运用反复手法,生动地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东 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喜春的感情。
3.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 出来,让文字在学生脑海里转换为形象生动的画面。
4.比喻修辞的知识本身不难掌握,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品读 大量文本,在实践中积累语感,懂得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 逐步学会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写作。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 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文体知识
写景散文即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 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或时间等的 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 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 好地表现主题。
二、字词积累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亮滋润。朗,明亮。润,滋润、润泽。 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复习第一单元内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复习第一单元内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课时】5课时。
【课型】综合复习课。
【教学方法】自读──练习──点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师点拨本单元的重点第一单元五篇课文,可谓人生问题面面观,既谈理想,又谈奋斗;既写艰难历程,又写成功经验;既说到事业,又说到命运;既有痛苦,又有乐趣。
总之,本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的困难与不幸。
本单元入选的课文,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
形式多种多样,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复习本单元要完成以下任务1、知识与能力:抓好基础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活动,逐渐养成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教师对学生则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很好地起到组织、引导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文教育要贯穿于日常教学全过程,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体味、感悟和理解教材中的思想感情,自相对照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复习设想1、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要引导学生模仿着说和写,日积月累,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朗读教学要有示范,要有指导。
在朗读方法上,要引导学生大声地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4、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山的那边》采用象征手法谈理想。
写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积累(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积累(人教版)
第一单元1、《散步》
分歧(qí)一shà(霎)间chāi(拆)散信服嫩[nèn]芽取决
各得qí(其)所委qū(屈)水波línlín(粼)(粼)你就背(bēi)着我
我背(bèi)上的嫩(nèn)芽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熬:忍受,艰苦支持。
背: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3、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第一单元2、秋天的怀念
瘫痪[tānhuàn]侍弄[shìnòng]憔悴[qiáocuì]:形容脸色不好看。
絮絮叨叨[xùdāo]暴怒沉寂捶打央求神色敏感诀[jué]别淡雅深沉烂漫
喜出望外:望:希望,意料。
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背:1、作者史迪生,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背: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第一单元3、羚羊木雕
(1)犄角(jī):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本课指桌面的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
(2)仗义:讲义气,仗:拿着,引申为主持、讲求。
(3)形影不离:成语。
像物体跟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4)挽回:扭转已成的不利局面。
挽:拉,引申为扭转。
(5)寒颤(zhàn):本课指因受冷而身体颤动。
[注意]也作“寒战”。
(6)反悔:对以前允诺的事后悔而不承认。
(7)光彩:原指颜色和光泽,也用来比喻光荣。
本课指后者。
(8)逮(dǎi)着玩:捉,捕。
(9)攥(zuàn)住;用手握住。
树杈[chà]钢杈[chā]1.抹[mā]2.抹[mǒ]眼泪3.抹[mò]脸颊[jiá] 怦怦[pēngpēng]
自作主张:指没有经过上级或有关方面同意,就擅自处置。
不可抗拒:指不可以违抗某个人的话或指令,要按照他的意思去做。
指不能避免的自然灾害等。
指没有可能,没办法拒绝。
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
背:记叙文的叙述顺序有顺序、倒叙、插叙等,本文运用了插叙。
背:“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
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背: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背: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背: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第一单元4、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嗅[xiù]罗摩[mó]衍[yǎn]那林阴[yīn]匿笑[nìxiào]:偷偷地笑。
祷告[dǎogào]: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沐浴[mùyù]:洗澡。
蒙受;受润泽。
背诵:《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他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
荷叶母亲
并蒂[bìngdì]: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姊妹[zǐmèi]:姐姐和妹妹;对年辈相当的女性的通称。
菡萏[hàndàn]: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比喻犹豫不决。
欹斜[qīxié]:倾斜,歪斜。
花瑞[huāruì]: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花蕊[huāruǐ]:花的雄蕊和雌蕊的统称。
含苞未放的花,花蕾。
亭亭[tíngtíng]:高耸直立的样子。
形容女子或花木挺立秀气。
荫蔽阴影繁杂烦闷遮蔽覆盖心绪摇摆慈怜
背诵: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
天空下的荫蔽?
《荷叶母亲》原题作《往事(一)》之七,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作家。
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第一单元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背诵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掌握注释: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2)撒盐空中差可拟(差[chà]:大致,差不多)(拟[nǐ]: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论)
(5)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会儿)(骤[zhòu];急速,大)(欣然:高兴的样子)
(6)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指“子侄辈”,即年轻一辈)
(7)内集:家庭聚会。
(8)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9)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10)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11)无奕[yì]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