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上《运动和呼吸》
三年科学运动和呼吸教案
三年级科学《运动和呼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运动对呼吸的影响,包括呼吸频率、深度和肺活量的关系。
2. 学习测量和记录自己的呼吸频率和肺活量。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
1. 探究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2. 测量和记录呼吸频率和肺活量。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呼吸频率、深度和肺活量的关系。
2. 掌握测量和记录呼吸频率和肺活量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PPT,计时器,测量肺活量的气球。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测量肺活量的气球。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故事导入(简短的故事,如小明跑步后感到呼吸急促,想知道为什么)
2. 新课教学:
* 讲解呼吸系统(肺、气管、支气管等)的作用。
* 通过实验探究运动对呼吸的影响(跑步前后的呼吸变化)。
* 讲解肺活量的概念和意义。
* 学习测量和记录呼吸频率和肺活量的方法。
3. 巩固练习:分组活动,让学生们分别进行跑步、游泳等活动前后测量自己的呼吸频率和肺活量,并记录下来。
4. 归纳小结:总结运动对呼吸的影响,强调测量和记录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
1. 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2. 检查学生的记录表,了解他们对测量和记录方法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报告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以评价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运动和呼吸》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例17.《运动和呼吸》教学设计苏教版三上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是建立在初步认识呼吸系统,知道生命片刻都离不开呼吸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测量三种状态下的呼吸次数,通过收集分析数据,知道运动对呼吸有影响。
第二部分在通过认识肺活量的基础上,实际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通过比一比不同学生的肺活量,找一找和每分钟呼吸次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发现肺活量大,对健康有好处。
第三部分通过读图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各种方法。
【教学目标】1.能够用测量的方法收集三种状态下呼吸次数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指导运动对呼吸有影响2.通过比一比,初步了解人的肺活量是不同的,知道运动可以增加肺活量。
3.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增强健康意识【教学重点】能够用测量的方法收集和呼吸有关的数据。
【教学难点】能够分析数据,并得出得出相应的结论。
【前置性作业】练习一口气吹气球,找出能一口气吹大气球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关注呼吸孩子们,有这样一件事情:你在做,我在做,大家都在做;我们时时做,却从没故意做。
你知道这是什么是吗?(呼吸)对呀,就是呼吸(板书:呼吸)。
你会呼吸吗?来,做一次深呼吸。
看到有孩子吸气,这算一次呼吸吗?(一吸一呼算一次呼吸)深呼吸时,你感觉这个呼吸速度比我们平时怎样?(慢)我们平时在安静状态下的正常呼吸是怎样的?用语言描述一下你是怎样呼吸的?心情是怎样的?那你知道自己在安静状态下一分钟呼吸多少次吗?来,猜猜看。
二、多种状态,测量呼吸猜对了吗?让我们来数一数。
(一)安静状态科学探究是非常严谨的,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呼吸时要正常,不能刻意加快和减慢,为了难受得更准确,建议把手指放到鼻前,可不要紧贴你的鼻孔哦1.测第一次,现场录入分析数字,你发现了什么?(排序后,这几个数字好大呀,分析一下原因)2.你的这一个数字能准确代表你安静状态时的正常呼吸次数吗?那么需要再测一次测第二次,现场录入发现两次数字不一样,那这次能代表你安静状态时的一分钟的准确呼吸次数吗?为了让收集的数字更准确,更科学,更有说服力,我们该怎么办?3.测第三次,现场录入,算出平均数仔细观察这些数字,你发现了什么?①我发现了,()最多()最少?也就是呼吸,快慢不同②男女深呼吸次数不同③发现20到30的人,最多追问你从哪看出来的?看来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每分钟大约呼吸20多次④猜猜老师每分钟呼吸了多少次?比大部分人快一些,还是慢一些?你们同意吗?我不同意,我非常的不同意,大人只有我一个,而你们那么多,我感觉好不公平哦要现场请更多的老师来测呼吸吗?你觉得合适吗?这么多人测三次,录三次,录完就该下课了别急,有些专业人士已经替咱们测出来了,他们对很多很多的大人和婴儿进行了多次测量,最后得出了这样的数据,请看从这些数字里,你能发现,什么?是啊,看来呀,成年人和儿童的呼吸次数也是有差异的⑤寻找呼吸次数少的孩子的共同点(二)运动结束后刚才我们测了在安静状态下的1分钟的呼吸次数,那在其他状态下,你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也一样吗?什么时候不一样(生病、运动、咳嗽后,紧张……)你觉得运动后呼吸会怎么样?(变快)是吗?变得多快呀?一分钟可能会呼吸()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第17节《运动和呼吸》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第17节《运动和呼吸》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运动和呼吸》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的第17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向学生介绍了运动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以及呼吸作用的原理。
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运动和呼吸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动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运动和呼吸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呼吸作用的原理和运动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了解运动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以及呼吸作用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实际操作,探究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团队协作和观察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了解运动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以及呼吸作用的原理。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理解运动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以及呼吸作用的原理。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我在课堂上通过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运动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以及呼吸作用的原理。
2.演示法:我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运动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以及呼吸作用的原理。
3.小组讨论法:我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教学辅助手段: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上册苏教版科学运动和呼吸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苏教版科学运动和呼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测量和比较,了解运动对呼吸频率的影响。
2. 学生能够了解肺活量的概念,并使用简易装置测量肺活量,理解运动对肺活量的影响。
3. 学生能够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提高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了解运动对呼吸的影响,并通过测量肺活量,让学生理解运动对肺活量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运动对呼吸的影响以及通过运动可以增大肺活量。
四、教学准备安静状态下、运动结束时、休息三分钟后学生的呼吸次数数据,以及用于测量肺活量的简易装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例如,“刚参加完游泳比赛的傅园慧呼吸和平时相比有何变化?”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测量呼吸频率:学生通过数数的方式测量自己安静、运动结束、休息后的呼吸次数,并记录数据。
教师补充说明一呼一吸计为一次呼吸,一分钟呼吸的次数称为呼吸频率。
研究运动前后呼吸快慢的变化就是测量运动前后的呼吸频率。
3. 测量肺活量:通过阅读材料,学生了解肺活量的概念,并使用简易装置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装置进行测量,并强调测量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4. 分析数据:学生分析自己测量的数据,比较安静、运动结束、休息后的呼吸频率以及肺活量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运动对呼吸和肺活量的影响。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学生的发现,强调运动对呼吸和肺活量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运动来增强呼吸器官的功能。
同时,教师还可以拓展到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和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以及讨论问题的深度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如“你认为运动对呼吸的影响是什么?”等,来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17.运动和呼吸》优秀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17.运动和呼吸》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运动和呼吸》是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探究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材还介绍了呼吸的基本原理,以及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认知。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运动和呼吸的经验,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掌握呼吸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认识到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呼吸的基本原理。
2.难点: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其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运动场景,引发学生对运动和呼吸的思考,导入新课。
2.探究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a.观察:让学生观察自己在运动时的呼吸变化,引导学生发现运动和呼吸之间的联系。
b.实验: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体验运动时呼吸的变化,进一步理解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c.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运动时呼吸变化的原因。
3.呼吸的基本原理:a.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讲解呼吸的基本原理。
b.互动:让学生参与呼吸实验,直观地感受呼吸过程,加深对呼吸原理的理解。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以及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第17课《运动和呼吸》(教案)
小学科学第17课《运动和呼吸》(教案)运动和呼吸(教案)引言: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将就小学科学第17课《运动和呼吸》进行教案设计。
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运动与呼吸的关系,提高他们在观察、思考和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对呼吸的影响,并能够简单描述运动和呼吸的关系;学生了解人体在运动时的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加快。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和了解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够借助模型和实验装置展示呼吸的过程;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记录。
二、教学重点:1. 运动与呼吸之间的关系;2. 人体在运动时的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答活动,引出关于运动和呼吸的问题,并让学生描述自己平时运动时呼吸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运动时会感到气喘吁吁?这和呼吸有什么关系?2. 学习和探究(30分钟):1)呼吸频率与运动的关系:a.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运动带来的呼吸变化。
每个小组记录3位同学分别在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时的呼吸频率(每分钟呼吸次数)。
b.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由学生自主总结,得出结论:运动时,呼吸频率会明显加快。
2)呼吸深度与运动的关系:a. 学生小组合作,在运动状态时分别记录同学呼出的空气量(以吹瓶中升起的水面高度为指标)。
b.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由学生自主总结,得出结论:运动时,呼吸深度会加大。
3)总结和展示:a. 教师组织学生汇总观察数据,将数据投影到黑板上,让学生对比观察结果,找出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与运动的关系。
b. 教师将呼吸模型展示给学生,阐述运动与呼吸之间的关系。
3. 运用与拓展(30分钟):1)模型制作:a.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使用废旧纸盒、吸管、气球等材料制作呼吸模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运动和呼吸》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运动和呼吸》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第17课《运动和呼吸》,主要介绍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运动对呼吸的影响,以及通过测量的方法收集和分析与呼吸有关的数据。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掌握用测量的方法收集与呼吸有关的数据。
-能够分析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动对呼吸的影响,测量与呼吸有关的数据。
教学难点:分析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学情分析:在前面的课堂上,学生已经学习了人的呼吸和消化的基本知识,对呼吸的过程和重要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们对于实验和观察也有一定的经验。
在小学三年级,他们的注意力相对集中,能够通过简单实验和观察来获取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的呼吸和消化,你们还记得吗?学生:记得!老师:非常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运动和呼吸的内容。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当你们运动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学生举手回答)学生1:我会出汗。
学生2:我会觉得累。
学生3:我会喘不过气来。
老师:非常好!你们的回答很棒。
确实,当我们运动时,身体会变得热,出汗,感觉累,而且呼吸也会加快。
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二环节:知识讲解老师:那么,为什么运动会让我们呼吸加快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问题。
请大家用手触摸一下自己的胸口,然后轻轻地做一下深呼吸。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老师:你们感觉到什么变化了吗?学生:我感觉到胸口在起伏。
学生:我感觉到呼吸变得快了。
老师:非常好!运动时,我们的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来提供能量,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所以我们的呼吸会加快,这样就能吸收更多的氧气,把它输送到全身各个部分。
大家明白了吗?学生:明白了!第三环节:实验操作老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实验,看看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7.《运动和呼吸》第2课时说课稿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7.《运动和呼吸》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运动和呼吸》是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一节重要课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将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深入了解运动的原理和呼吸的作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实验一探究运动的原理,实验二观察呼吸作用,实验三了解运动和呼吸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运动的概念,但对于运动的原理和呼吸作用还不是很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运动的原理,知道呼吸的作用,理解运动和呼吸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对运动的重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运动的原理,呼吸的作用,运动和呼吸的关系。
2.教学难点:运动和呼吸的具体作用机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运动小游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实验一:探究运动的原理。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探讨影响运动的因素。
3.实验二:观察呼吸作用。
学生进行呼吸实验,观察呼出气体的小气球,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4.实验三:了解运动和呼吸的关系。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运动时呼吸的变化,探讨运动和呼吸的关系。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运动的原理,呼吸的作用,以及运动和呼吸的关系。
6.拓展:鼓励学生进行运动实践,观察运动时的呼吸变化,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5.17《运动和呼吸》教案设计_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5.17《运动和呼吸》教案设计_17.运动和呼吸【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的第2课。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过一个交流活动,了解学生对呼吸有快有慢的初步认识,以此引出测量三种状态下的呼吸次数的活动。
此活动可以为下面认识肺活量做铺垫。
第二部分,在通过阅读认识肺活量的基础上,实际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
教学中,可以通过比一比不同学生的肺活量,找一找和每分钟呼吸次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发现肺活量大对健康的好处。
最后通过“如何增加肺活量”的问题引出第三部分的学习。
第三部分,读图,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各种方法,树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意识。
【学情分析】《运动和呼吸》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测量、分析,用实证的方法增进对呼吸系统的认识。
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频率。
2.知道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在实验中准确的记录并分析数据。
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会自己设计简单实验验证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运动会使呼吸加快,休息后呼吸又恢复到正常难点: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频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秒表等。
学生准备: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傅园慧游泳和赛后采访视频。
2.提问:通过刚才的视频,谁能说一说刚参加完游泳比赛的傅园慧呼吸和平时相比有何变化呢?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运动和呼吸的关系。
二、测量呼吸频率1.师:你准备如何研究运动和呼吸的关系呢?生:比较运动前后呼吸的快慢。
2.师:那你准备怎么确定呼吸的快慢呢?生:数一数。
师:怎么数?学生演示或者描述如何数呼吸次数。
3.教师补充:一呼一吸计为一次呼吸,我们将一分钟呼吸的次数称为呼吸频率。
因此,研究运动前后呼吸快慢的变化就是测量运动前后的呼吸频率。
4.下面我们就来测量一下自己运动前后的呼吸频率并记录下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运动和呼吸》优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7课《运动和呼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运动和呼吸》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人的呼吸和消化”主题下第2课。
本课根据“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了三部分活动内容。
第一部分通过活动设计使学生经历由静到动再到静的过程,体验呼吸快慢的变化规律;并在这一活动中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让学生对呼吸的概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知;通过数据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人群运动后呼吸频率次数的差异,从而为第二部分活动设计中肺活量概念的认识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在上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引出肺活量的概念,这一部分活动设计有学生动手制作肺活量测量仪器和进行肺活量测量的实验活动,制作和测量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测量原理的理解。
第三部分在了解了“运动和呼吸”的内在联系和完成肺活量测量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保护呼吸器官的重要性及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增强保健意识。
本课的活动设计环环相扣,联系紧密,有助于学生理解“运动和呼吸”的联系,使学生对人体器官又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运动后呼吸快慢的变化有体验,但很少关注他们之间的联系,而对于不同群体运动后呼吸快慢出现的差异更是知之甚少;也几乎从未在生活中以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式感知呼吸的概念。
关于肺活量的测量,一般情况下是在体检过程中,通常用专业仪器进行过测试,学生对肺活量的概念理解不深刻;此外,学生对于人体器官以及人体器官保健知识的认识了解也非常有限。
但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于未知的事物充满探究欲望,本课三个活动的设计,能够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收集整理并分析数据还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加强对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方法的指导,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及时跟踪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避免学生因为方法不当出现数据错误,最终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
苏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5.2 运动和呼吸(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上5.2《运动和呼吸》教案系。
(板书:运动和呼吸)讲授新课一、测量在不同状态地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实验材料:秒表或计时钟、记录表。
实验步骤:(1)3~5名同学为一组,1名同学负责计时,其他同学保持在安静状态下,在规定时间内记录自己的呼吸次数。
(2)小组成员轮流计时,多做几次实验,将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内。
(3)3~5名同学为一组,1名同学负责计时,其他同学高抬腿原地跑,逐渐加快,做此运动一分钟后停止。
停止后,做运动的同学马上记录自己一分钟的呼吸次数。
(4)休息3分钟后再测量自己一分钟的呼吸次数。
(5)小组成员轮流计时,多做几次实验,将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内。
注意: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分析自己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比较男生和女生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比较同学和老师的数据,你又有什么发现?实验记录:实验分析:通过分析测得的数据及算出的平均值可以发现,同学们的数据相差不多,一般一分钟呼吸24次左右。
运动会使呼吸迅速加快,休息后呼吸又会慢慢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男生和女生的数据差别也不大,但一分钟的呼吸男生一般比女生少两三次。
准备实验材料并按照步骤合作完成测量内容。
记录数据并填入表格。
分析实验数据初步得出结论学生都有运动后呼吸加快的经历,但对具体变化数据、个体的差异等方面不清楚,更不知道呼吸与肺活量、人体健康等之间的联系。
通过这一活动中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可以让学生对呼吸的概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知。
比较同学和老师的数据,会发现老师一分钟的呼吸次数要比同学少一些。
实验结论:每个人剧烈运动后呼吸次数都会增多;相同条件下,男生和女生的呼吸次数相差不多,老师比同学的呼吸次数要少。
二、认识并测量肺活量1.认识肺活量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
肺活量与人的呼吸密切相关。
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消耗氧,身体只有在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才能正常工作。
在呼吸过程中,肺不仅要摄入氧气,还要将体内代谢出的二氧化碳排出。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7课《运动和呼吸》教学设计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7课《运动和呼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7课《运动和呼吸》。
本课主要围绕运动和呼吸的关系展开,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了解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明白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而呼吸是提供能量的过程。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和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于运动和呼吸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2.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跳绳、跑步机、气球等。
2.课件:运动和呼吸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吗?接下来,教师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并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观察结果,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生活中的其他现象,可以用我们学到的科学知识来解释吗?然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成果。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7.《运动和呼吸》第1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7.《运动和呼吸》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和呼吸》是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运动时呼吸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呼吸在运动中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好奇心,愿意探究。
但是,对于呼吸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他们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运动时呼吸的变化,掌握呼吸在运动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探究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呼吸在运动中的重要性。
2.难点:引导学生探究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操作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和呼吸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探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课件、实验器材(如气球、吸管等)。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通风良好,便于学生进行实验和活动。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运动时呼吸会有什么变化吗?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动和呼吸》。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运动时呼吸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解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原因。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和呼吸的关系。
17.运动和呼吸(教学设计含练习)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更多关于运动和呼吸的知识。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运动和呼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
-《运动与呼吸:生命的节奏》
-《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运输机制》
-《运动与健康生活》
-《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
2.拓展要求: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
-学生可以选择上述任一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进行学习,理解其中的知识点。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其他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进行学习。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和呼吸的基本概念,了解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运动和呼吸过程中的运输机制。
2.科学探究能力: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培养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生命观念:学生能够建立生命观念,认识到运动和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运动和呼吸对于生物体的重要性。
在课中的强化技能环节,我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和实验中来。我看到了他们在小组中的合作,看到了他们在实验中的专注。特别是在解答疑问环节,学生们敢于提出自己的困惑,其他同学也能够积极帮助解答,这种积极的课堂氛围让我感到非常欣慰。这也验证了合作学习法的优势,学生们在互动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理解,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7《运动和呼吸》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7《运动和呼吸》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运动和呼吸》是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呼吸方式,以及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动物的运动和呼吸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动物的运动和呼吸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探究。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也起着重要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呼吸方式,了解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说出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呼吸方式,了解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运动和呼吸的特点和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动物运动和呼吸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2.探究运动方式: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讨论并总结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3.探究呼吸方式: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呼吸方式,讨论并总结各种呼吸方式的特点。
4.实验探究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5.总结:学生总结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呼吸方式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苏教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5.17 运动和呼吸(教案)
总结课堂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
板书
5.17.运动和呼吸
呼吸的变化肺活量保护呼吸器官
苏教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
苏教版科学三上5.17运动和呼吸教案
课题
运动和呼吸
单元
五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能够用测量的方法收集自己在安静、运动结束、休息三分钟后这三种状态下呼吸次数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知道运动对呼吸有影响。
2.阅读材料,认识肺活量,并且能够使用简易的装置测量肺活量,知道运动可以增大肺活量。
3.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认识到保护呼吸器官的重要意义,提高健康意识。
学生分小组活动。
实践,谈感受。
阅读、思考讨论、回答。
观查、思考,分小组实验。
阅读、理解。
谈感受
交流思考、回答。
拓展延伸,谈感受。
通过实际活动了解运动后的呼吸次数会增多了。
通过实验感受:运动吸入更多的氧气;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感受什么是肺活量?怎样测肺活量?
通过资料的阅读,感知保护呼吸器官的重要性。
课堂练习
(二)活动二: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
1.什么是肺活量?
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吸足一口气后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2.阅读资料教材49页.
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小学生的肺活量不低于1000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4000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养能力强。
2.你还知道哪些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扫地前洒水
(3)少感冒避免冷空气刺激
(4)用鼻子呼吸而不是用嘴呼吸
2023-2024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7课《动和呼吸》教案
课 题
5.2运动和呼吸
共1课时
科 目
科学
年级
三
主备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执教人
教 学
目 标
1.能够同测量的方法收集三种状态下呼吸次数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知道运动对呼吸有影响。
2.能够使用简易的装置测量肺活量,知道运动可以增大肺活量。
3.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增强健康意识。
重 点
难 点
【重点】能够用测量的方法收集和呼吸有关的数据。
【板书:运动和呼吸】
二、测量呼吸频率
1.提问:你们打算如何研究运动和呼吸的关系呢?
2.学生:比较运动前后呼吸的快慢。
3.提问:那你准备怎么确定呼吸的快慢呢?生:数一数。
4.提问:怎么数?学生演示或者描述如何数呼吸次数。
如何测量呼吸呢?请看大屏幕。老师示范,学生跟着做。
5.教师小结:一呼一吸计为一次呼吸,我们将一分钟呼吸的次数称为呼吸频率。但注意不要刻意憋气或者喘气。老师示范把手放在鼻子的下方,与学生一起试测,用秒表计时一分钟呼吸的次数。
4.什么是肺活量?是指在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
的气体总量。
5.可以用自制的简易肺活量计来测量肺活量。(出示自制的简易肺活量计。)讲解测量方法。排出的水量多少就是肺活量的大小。要想精确测量肺活量的大小,用标准测试仪可以更方便准确地测出肺活量。
6.用肺活量计来测量肺活量。课件出示,实物展示。
肺活量计的使用方法。
9.学生代表展示实验数据汇报发现。
10.师生小结:运动后呼吸频率会加快,运动结束后呼吸会恢复正常;运动越剧烈,呼吸频率越高。
三、呼吸与肺活量
1.提问:比较一下,大家运动前后的呼吸频率变化一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7课
《运动和呼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体具有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器官。
本课在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认识了人体呼吸器官的铺垫下,进一步探究呼吸和运动的关系。
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测量、分析、用实证的方法增进对呼吸系统的认识。
特此安排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首先通过一个交流活动,了解学生对呼吸有快有慢的初步认识,以此引出测量三种状态下的呼吸次数的活动。
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同龄人之间、男女生之间、儿童和成人之间在相同状态下的呼吸次数都存在差异。
此活动可以为下面认识肺活量做铺垫。
第二部分,在通过阅读认识肺活量的基础上,实际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
教学中,可以通过比一比不同学生的肺活量,找一找和每分钟呼吸次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发现肺活量大对健康有好处。
最后通过“如何增加肺活量”的问题引出第三部分的学习。
第三部分,读图,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各种方法,通过对不同行为的分析,让学生认识保护呼吸器官的重要意义,树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意思。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但学科认识上没有形成,更无法从谈起科学兴趣,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
故此对学生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学习目标
1、能够用测量的方法收集三种状态下呼吸次数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知道运动对呼吸有影响。
2、能够使用简易的装置测量肺活量,知道运动可以增大肺活量。
3、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增强健康意识。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够用测量的方法收集和呼吸有关的数据。
难点:能够分析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五、教学准备
1.每位学生准备一份不同状态下一分钟呼吸次数和肺活量记录表;
2.每组学生准备:5L空塑料瓶一个,水槽,水,有刻度烧杯或量筒,
胶带,软管,记号笔等;
教师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课前,老师做一个调查:同学们平时喜欢运动吗?喜欢上体育课吗?
生:喜欢。
师:你们运动结束后有什么感觉?
生:心跳加快、喘不过气来、很累、口渴、想休息、......
师:你们刚才说的这些感觉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呼吸困难、呼吸的速度加快了,对吗?
生:对
师:看来运动与呼吸有一定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用数据来说话,通过测出几组数据来分析研究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板书课题——运动和呼吸)【意图解析】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感受出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新授
测量运动前后的呼吸次数
1.运动前的测量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一呼一吸才算呼吸一次,我们来试着做几次:吸,呼(反复三次)
【意图解析】加深学生们的认知,以确保学生能较为准确的思考呼吸的次数。
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一猜,在平静状态下自己一分钟能呼吸多少次?
生:20、25、30、45……
师:怎样知道大家的猜的对不对呢?
生:测量一下
师:说的好,我们用测量的方法来验证,请每位同学拿出记录表。
我们先来测量平静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
老师说开始,你们就默默地数着自己的呼吸次数,时间到了就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温馨提示:一呼一吸算一次,一分钟时间哟!)
指名汇报呼吸次数,与猜测的进行比较。
(10岁少年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次数应在25次以下)
【意图解析】由于时间的问题,一节课难以保证在同一条件下,进行3次测量,在对比全班学生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得出较为理想的数据,但必须要让学生严谨实验的认知。
2、运动后的测量
师:如果我们运动一下,预测呼吸次数会怎样变化?
生:呼吸次数会增多
师:我们现在一起做高抬腿运动,验证一下运动后是不是呼吸次数增多了?(每个学生请离开座位找一个空地站着,为了确保运动的频率一致,老师准备了一个小鼓,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敲击进行左右腿的交替,可不要偷懒哦!)(身体不舒服的同学可以不做)
师:运动结束,原地不动测量呼吸次数,并记下数据。
(提醒:立刻、马上测量)
【意图解析】小鼓的准备,是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尽可能地保证单一变量的原则。
3、休息一会在测量
师:同学们感觉累了吧,听一段音乐放松一下,3分钟后以后同学们再测量一下自己的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
4、观察、分析、比较
师:老师把我们大家测得的数据选一个平均数,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小组之间的同学相互比较,组与组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比较,比
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学生比较得出:
自己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不一样,运动后呼吸加快,休息后减慢并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
同一种状态下,男生、女生的平均呼吸次数不一样。
安静状态下男生比女生呼吸略慢。
同一种状态下,同学和老师的平均呼吸次数不一样。
安静状态下老师比同学呼吸略慢。
【意图解析】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情况下,得出较为完整的实验结论。
板书:平静——少(慢) 运动——多(加快)
师:身体胖的同学增加的多,有的女同学比男同学增加的多,不喜欢运动的比喜欢运动的增加的多……也就是说每个学生呼吸的次数增加的不一样
三、学习测量肺活量
1.认识“肺活量”
师:我们发现,同学们在运动之后呼吸的次数增加的不一样,每个人一分钟呼吸的次数也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是为什么呢?
生:不知道
师: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个秘密吧!他们的肺活量大小不同。
什么是肺活量呢?找同学来读一读?(PPT)
师:肺活量是可以测量的。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吹气球
师:游戏规则:吸足一口气,然后用这口气去吹气球,呼完后要拧紧,只允许呼一次。
然后按大小顺序排列一下(大的标1号)。
【意图解析】通过游戏的形式,能较为直观地帮助学生去理解肺活量的含义,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
师:这个游戏实际是在了解同学们的肺活量的大小。
气球吹的大的同学他的肺活量大,气球吹的小的同学他的肺活量就小一些。
师:你们对刚才的结论有什么看法或者建议吗?
生:不准确、不科学……
2、用肺活量测量仪测量
师:为了使我们所测的数据更准确,下面我们就再来测一测。
在实验中要注意……(PPT显示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肺活量怎么读)师:小组里每位同学利用肺活量测量仪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做好小组记录。
比一比你们组谁的肺活量最大。
师:下面请每个小组肺活量最大的同学把你的肺活量写在黑板上,我们比较一下全班谁得肺活量最大。
生:XXX最大。
师:在生活中还有一些更方便、更准确的测量仪器,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PPT显示图片)这些仪器在测量时会更准确。
四、探究运动与肺活量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出示一组资料:运动员与平常人的肺活量数据统计,有什么发现?
生:运动员的肺活量大。
师:你觉得肺活量大好还是小好?
生:大比较好
师:肺活量大,说明你的肺功能健康,参加一些剧烈运动或者爬山、爬楼梯等运动后,就不会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
经常运动,特别是参加长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就能不断锻炼我们的呼吸器官,增加我们的肺活量。
【意图解析】通过对肺活量的测量,知道肺活量大说明肺功能健康,告诉我们应该多参加锻炼。
五、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呼吸器官非常重要,那如果呼吸器官生病了,一定很难受吧?谁有这方面的体验?
生:感冒、咳嗽、哮喘、鼻塞、肺炎等
师:看来,呼吸器官生病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痛苦和麻烦。
师:再来看看这两幅图片(播放健康人的肺和吸烟人的肺的对比图片PPT)那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防止他们生病呢?
生:不吸烟、远离二手烟,不随地吐痰,空气不良时出门带口罩,经常用淡盐水漱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呼吸新鲜的空气等。
师:很好!同学们,你们说得真不错。
关于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老师也查阅了许多资料,这里有一组图片,咱们一块来看看。
师:(大屏幕播放播放图片。
师生共同欣赏PPT)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自我做起,锻炼身体,爱护环境,爱惜自己的呼吸器官。
【意图解析】锻炼身体,爱护环境,爱惜自己的呼吸器官。
六、板书设计
运动和呼吸
呼吸:平静——少(慢) 运动——多(加快)
肺活量(增加)——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