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课件 胰岛素与糖代谢

合集下载

糖代谢与胰岛素的调节

糖代谢与胰岛素的调节

糖代谢与胰岛素的调节糖代谢是指人体对葡萄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进行吸收、利用和排泄的过程。

而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起着调节血糖水平的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糖代谢的过程以及胰岛素在其中的作用,以期加深对这一关键生理过程的理解。

1. 糖代谢的过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糖代谢的过程。

当我们进食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时,消化系统会将这些食物分解成葡萄糖等简单糖分子。

葡萄糖是最基本的能量来源,绝大部分的细胞都能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

进入血液循环后,血糖浓度迅速升高,这时胰岛素开始发挥作用。

胰岛素由胰腺的β细胞分泌,它能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

胰岛素通过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得细胞内转运葡萄糖的葡萄糖转运体增加,从而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一旦葡萄糖进入细胞,它会通过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的过程产生能量。

这一过程中,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和乳酸,再进一步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 胰岛素的调节机制胰岛素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血糖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胃肠激素、神经调节等。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会被刺激。

特别是当血糖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胰岛素分泌的增加可以迅速将血糖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相反,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例如在饥饿或低血糖状态下,胰岛素的分泌会减少,使得体内的葡萄糖储备能够被释放出来,维持血糖的稳定。

此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IGFs源自肝脏和其他组织,它们的分泌受到胰岛素的影响。

IGFs能够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与胰岛素一起,它们共同参与调节糖代谢和体内能量平衡。

另外,胃肠激素和神经调节也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例如,肠道激素胰高血糖素(GLP-1)和胃轮蛋白(GIP)在进食后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而交感神经系统的刺激则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3.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胰岛素通过多种机制调节糖代谢。

首先,胰岛素能够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正常情况下,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体会通过胰岛素的作用迅速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

糖代谢PPT课件

糖代谢PPT课件
糖代谢
2
推荐课外书目
3
一. 概述
4
* 概念 一.糖的有氧氧化指在机体氧供应充 足 时 , 葡 萄 糖 彻 底 氧 化 成 H2O 和 CO2 , 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机体主要供 能方式。
* 部位:胞液及线粒体
5
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葡萄糖
第一阶段:酵解途径
胞液
丙酮酸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
F-6-P
ATP ADP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H C O H
醛缩酶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C H 2O P 1,6-双磷酸果糖
CH2 O P
C O 磷酸二羟丙酮
C H 2O H
+
CHO
C H O H 3-磷酸甘油醛 CH2 O 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28
Glu
ATP
ADP
G-6-P
* 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胞液)
21

葡萄糖的磷酸化 一
阶 段

磷酸己糖的裂解
二 阶

糖原(或淀粉 )
EM1P-的磷化学酸历程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生成


23-磷酸甘油酸 22-磷酸甘油酸 2磷酸烯醇丙酮酸
口腔 胃 肠腔
淀粉
唾液中的α-淀粉酶 胰液中的α-淀粉酶
肠粘膜
上皮细胞 刷状缘
麦芽糖+麦芽三糖 α-临界糊精+异麦芽糖 (40%) (25%) (30%) (5%)

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PPT课件

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PPT课件

2
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
对糖代谢的影响
1.促进葡萄糖的转运和利用 2.调节糖原的合成 3.抑制糖异生
3
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
促进葡萄糖的转运和利用
总体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各 组织存在差异
肌肉、脂肪:葡萄糖转运体(GLUT),胰 岛素可通过PI3-K(磷脂酰肌醇激酶-3-激 酶)使组织中的GLUT4数目增加。
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
--
1
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
胰岛素对于血糖的影响
多种激素从不同角度共同调节血糖的稳态, 而胰岛素是生理状态下唯一能降低血糖的 激素。
胰岛素在加强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的同 时,能阻止肝脏输出糖。
在肝脏,胰岛素能够调节糖原合成、糖酵 解、磷酸戊糖通路、三羧酸循环、糖异生 等糖代谢途径中有关酶的活性。
血糖浓度大于5.5mmol/LL,胰岛素分泌达到极 限
血糖浓度低于1.7-2.5mmol/L,胰岛素停止 分泌
8
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
血糖水平影响的机制
在GLUT2的作用下,进入细胞内的葡萄糖随 机被葡萄糖激酶(GK)磷酸化,成为6-磷 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逐步代谢氧化,ATP生成增多, 胰岛B细胞ATP敏感K通道关闭,细胞膜去极 化。
激活电压门控L-型钙通道,Ca内流增加, 通过兴奋-分泌耦联机制引起胰岛素的释放。
9
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
其他激素对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1.胃肠激素
目前认为,十二指肠粘膜K细胞分泌的抑胃 肽(GIP),是生理性的肠促胰岛素因子。
6
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1.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基本因素 2.多种激素参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3.胰岛受迷走和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调节

胰岛素与糖代谢的调节机制

胰岛素与糖代谢的调节机制

胰岛素与糖代谢的调节机制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在糖代谢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它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进而调节人体内的血糖水平。

本文旨在介绍胰岛素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胰岛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胰岛素的生物学特性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它由两条多肽链组成:α链和β链。

α链有21个氨基酸残基,β链有30个氨基酸残基。

这两条多肽链由两个二硫键连接在一起,形成胰岛素的分子结构。

胰岛素在血液中的半衰期约为5分钟,被肝脏和肾脏代谢后会排出体外。

胰岛素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血糖水平、营养素、神经调节等。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β细胞会释放更多的胰岛素,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代谢。

营养素(如氨基酸)和神经调节(如神经肽Y)也能够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第二部分:胰岛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胰岛素在人体内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够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得血糖水平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

具体来说,胰岛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影响糖代谢:1. 促进葡萄糖的转运和利用体内的大多数细胞都需要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但是葡萄糖不能自由地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

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从内质网膜向细胞膜移动,使得细胞膜表面的GLUT4增加。

这样一来,葡萄糖就能够进入细胞内部进行代谢,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 促进糖原的合成和储存糖原是一种多聚体的葡萄糖,它是人体内的一种临时能量储存形式。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素可以刺激肝脏和肌肉细胞合成和储存糖原。

在饥饿时期,人体可以将糖原分解成单体葡萄糖,供身体内部的能量需要。

3. 抑制糖异生和脂肪分解糖异生是一种生物合成过程,它能够将非糖类物质(如脂肪酸和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

胰岛素的作用之一就是抑制肝脏中的糖异生,进而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胰岛素还能抑制脂肪分解,并促进脂肪的合成。

这可以保证身体足够的脂肪储备,以便在饥饿或其他应激情况下提供能量。

第十章糖代谢PPT课件_1

第十章糖代谢PPT课件_1

糖酵解的发现
• 糖酵解的研究是从酒精发酵的研究开始发。 • 4000年前,我国就有酿酒的记载,后来又发展了制作工业酒精、面包制作
等,但对糖变酒的过程,直到19世纪后半叶才开始。 • 1854~1864,Paster认为发酵是离不开活细胞,是没有空气的生命过程。 • 1897年,Hans Buchner&Edward Buchner发现酵母汁可以把蔗糖变为酒
第七步反应:甘油酸-1,3-二磷酸 的底物水平磷酸化
☺酶: 磷酸甘油酸激酶
☺特点: 反应可逆,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磷酸甘油酸激酶外形及作用机制同已糖 激酶
红细胞内存在生成2,3-BPG的支路
第八步反应:甘油-3-磷酸的异构 化
☺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特点:反应可逆,磷酸基团从 C-3转移
非还原端
α-淀粉酶
还原端
极限糊精
β-淀粉酶
产物: 糊精、寡糖、少量麦芽糖
产物: 麦芽糖、极限糊精
α,β-淀粉酶:都能水解α-1,4苷键,但不能水解α-1,6苷键 α-1,6葡萄糖苷酶:水解α-1,6苷键
二糖的酶水解
• 麦芽糖 • 蔗糖 • 乳糖
单糖的吸收和转运
10.2 糖的分解代谢
• 10.2.1 糖原的分解 • 10.2.2 葡萄糖的分解
enxyme) • (三)葡糖磷酸变位酶(phosphoglucomutase) • (四)葡糖-6-磷酸酯酶
(一)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
• 起始点 非还原性末端
• 作用点 1→4糖苷键磷酸解,辅基磷酸吡哆醛
• 终止点 – 糖原分支点前4个葡萄糖残基
• 产物 G-1-P
Lactate dehydrogenase 乳酸脱氢酶

胰岛素与糖代谢PPT

胰岛素与糖代谢PPT
•分子量8.93kDa;血半衰期:17.2min;肾脏降解。
胰岛素原一级结构示意图
正常参考值
胰岛素原(夹心法):空腹血浆(9±5)pmol/L
临床意义
1.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成的胰岛素原未 转化为胰岛素和C-肽→↑
2. 胰岛B细胞增生或B细胞瘤: 合成↑
3. 肾脏病:降解↓
4. 家庭性高胰岛素原血症:常染色体遗传病, 先天缺陷使胰岛素原分解为胰岛素和C-肽 的酶
II型糖尿病:发病原因为胰岛素分泌异常 和(或)胰岛素作用受损,或胰岛素受体 缺陷,分泌异常胰岛素等。患者胰岛素分 泌相对不足,释放反应迟钝。
临床意义
1. 糖尿病分型:I型、II型、继发性 2. 判断显性糖尿病的发生:
OGTT↓+Insulin ↓ 3. 胰岛B细胞增生或B细胞瘤:
血胰岛素/血糖>3.0,高度怀疑 4. 肥胖:II型糖尿病的诱因 5. 肝脏疾病:肝硬化:空腹高于正常2-3倍, 60mim、
胎儿胰腺,导致遗传性糖尿病,应换用高纯胰 岛素制剂,并监控胎儿或中止妊娠 4. 胰岛素制剂质量的评价
第五节 胰高血糖素
一、概述
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
1、糖代谢:具有很强的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作 用,使血糖明显升高。
2、脂肪代谢:激活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加强脂 肪酸氧化,酮体生成增多。
3、蛋白质代谢:促进氨基酸转运入肝细胞,为糖异 生提供原料;抑制蛋白质合成。
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原在特殊的作用下,裂 解成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和一个分子的C肽, 因此在理论上C肽和胰岛素是等同分泌的, 血中游离的C肽生理功能尚不很清楚,但C 肽不被肝脏破坏,半衰期较胰岛素明显为 长,故测定C肽水平更能反应β细胞合成与 释放胰岛素功能。

《医学课件:胰岛素-运用与营养代谢的完美结合》

《医学课件:胰岛素-运用与营养代谢的完美结合》
胰岛素由胰岛素β细胞分泌, 分泌受到多种刺激因素的调 节,包括血糖水平、胃肠道 激素和神经调节等。
胰岛素的受体
胰岛素受体位于靶细胞膜上, 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通过 一系列信号转导路径,调节 靶细胞的代谢活动。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1 血糖调节
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摄取 和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维持血糖稳定。
2 脂肪代谢
胰岛素抑制脂肪分解,促 进脂肪合成,影响脂肪组 织的分布和积累。
3 蛋白质代谢
胰岛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蛋白质分解,维持氮 平衡。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机制
1
胃肠道激素
2
胰高血糖素和肠激素可影响胰岛素的分
泌,进食后的胃肠道反应会刺激胰岛素
的释放。
3
血糖水平
升高的血糖水平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 素,降低的血糖水平则抑制分泌。
神经调节
自主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 经的调节,对胰岛素的分泌起到调节作 用。
胰岛素抵抗的定义与机制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的作用减弱,导致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下降, 是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
机制
胰岛素抵抗可能与遗传因素、肥胖、炎症和胰岛素 受体敏感性下降等多种因素相关。
胰岛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胰岛素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1
促进能量储存
胰岛素作为能量合成和储存调节激素,
抑制能量释放
2
促进葡萄糖和脂肪的合成和储存,维持 能量平衡。
胰岛素抑制葡萄糖的释放和脂肪的分解,
减少能量的释放和消耗。
脂肪分解
胰岛素抑制脂肪分解酶的活性, 减少游离脂肪酸的释放,抑制 脂肪酸氧化。
脂肪组织分布
胰岛素有助于脂肪的向脂肪组 织积累,减少脂肪在其他组织 的堆积。

糖代谢与胰岛素

糖代谢与胰岛素

三、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一)三羧酸循环 乙酰 CoA 进入由一连串反应构成的循环体系, 被氧化生成 H2O 和 CO2 。由于这个循环反应 开始于乙酰 CoA 与草酰乙酸 (oxaloacetate) 缩 合生成的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因此称之 为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 这 一 学 说 是 由 Krebs 正 式 提 出 , 故 又 称 为 Krebs循环。
(二)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生成乳酸 氧供应不足时从糖酵解途径生成的丙酮酸转变为乳酸 (动物flash和植物flash不同)。缺氧时葡萄糖分解 为乳酸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因它和酵母菌生醇 发酵非常相似。丙酮酸转变成乳酸由乳酸脱氢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avi)催化丙酮酸乳酸脱氢酶乳 酸在这个反应中丙酮酸起了氢接受体的作用。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反应生成的NADH+H+,缺氧时 不能经电子传递链氧化。正是通过将丙酮酸还原成 乳酸,使NADH转变成NAD+,糖酵解才能继续进行。
体内的代谢途径主要分为两类: 1,分解代谢(catabolism) 是由大分子(多糖、蛋白、脂类等)不断降解为小 分子(如CO2,NH3,H2O)的过程称之为分解代 谢(catabolism); 2,合成代谢(anabolism) 是由小分子(如氨基酸等)生成大分子(如蛋白质) 的过程称之为合成代谢(anabolism)。
分解代谢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由复杂的大分子分解为物质基本组 成单位的过程,即糖、脂肪和蛋白质降解生 成葡萄糖、脂肪酸、甘油和氨基酸; 第二阶段是由这些基本分子转变为代谢中间产 物,即活泼的二碳化合物的过程,如上述葡 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等降解为乙酰CoA, 这期间有少量能量的释放,生成ATP; 第三阶段是乙酰CoA氧化生成CO2和H2O的过 程,这期间生成的NADH,FADH2通过氧化 磷酸化过程,生成大量AT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胰岛素
分子量:5.75kDa;血半衰期:5min;每日分泌量:2mg A链:21aa;B链:30aa
胰岛素三级结构示意图
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
• 促进合成代谢,维持血糖浓度稳态 • 1、糖代谢 降低血糖。 • 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肝脏和肌肉糖 原的合成及贮存,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酸 并贮存于脂肪组织中。 • 2、脂肪代谢 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 • 3、蛋白质代谢 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 促进机体生长
II型糖尿病:发病原因为胰岛素分泌异常和 (或)胰岛素作用受损,或胰岛素受体缺 陷,分泌异常胰岛素等。患者胰岛素分泌 相对不足,释放反应迟钝。
临床意义
1. 糖尿病分型:I型、II型、继发性 2. 判断显性糖尿病的发生:
OGTT↓+Insulin ↓ 3. 胰岛B细胞增生或B细胞瘤:
血胰岛素/血糖>3.0,高度怀疑 4. 肥胖:II型糖尿病的诱因 5. 肝脏疾病:肝硬化:空腹高于正常2-3倍, 60mim、
第一节 胰岛素原与胰岛素 一、胰岛素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前胰岛素原经过蛋白水解作用除其前肽,生 成 86 个 氨 基 酸 组 成 的 长 肽 链 —— 胰 岛 素 原 (Proinsulin)。胰岛素原随细胞浆中的微泡 进入高尔基体,经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切去31、 32、60三个精氨酸连接的链,断链生成没有作 用的C肽,同时生成胰岛素,分泌到B细胞外, 进入血液循环中。未经过蛋白酶水解的胰岛素 原,一小部分随着胰岛素进入血液循环,胰岛 素原的生物活性仅有胰岛素的5%。
肽都刺激胰岛素分泌。 生长激素、皮质醇、甲状腺激素刺激胰
岛素分泌。 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分别有刺激和抑
制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降解与排泄
胰岛素半衰期为5-15分钟,在肝脏,先 将胰岛素分子中的二硫键还原,产生游 离的AB链,再在胰岛素酶作用下水解成 为氨基酸而灭活。
肝脏中的胰岛素处理量约占全身的6080%。
(44.8±11.9)pmol/L
胰岛素释放试验
Ins(mIU/L)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Ins释放曲线
0.5
1
2
3
时间(h)
1型糖尿病患者 正常人 2型糖尿病患者
I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遭到严重破坏 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明显低下无论是空腹或 饭后血清胰岛素常低于 5 mIU/L或测不出。 但经长期应用胰岛素的病人,因产生胰岛 素抗体使测定值偏低,这时可通过测定血 清中C-肽浓度,来了解β细胞的功能情况。
•分子量8.93kDa;血半衰期:17.2min;肾脏降解。
胰岛素原一级结构示意图
正常参考值
胰岛素原(夹心法):空腹血浆(9±5)pmol/L
临床意义
1.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成的胰岛素原未 转化为胰岛素和C-肽→↑
2. 胰岛B细胞增生或B细胞瘤: 合成↑
3. 肾脏病:降解↓
4. 家庭性高胰岛素原血症:常染色体遗传病, 先天缺陷使胰岛素原分解为胰岛素和C-肽 的酶
胰岛素与糖代谢
胰岛细胞
A细胞:(20%)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
B细胞:(75%)分泌胰岛素 (insulin)
A细胞区
D细
D细胞:(5%)分泌 生长抑素(SS)
B细胞区
PP细胞区
PP细胞: 量少,分泌胰多肽 ( PP)
流行病学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生活水平提高,生活 方式改变,人口老化,诊断技术的进步,患病人数增 多。
OGTT 75g 葡萄糖溶于250~300ml水中,5分钟内饮完。 儿童1.75g/kg,总量不超过75g。
正常参考值
正常人空腹胰岛素水平:(18.1±5.9)pmol/L 餐后30mim胰岛素水平:(51.0±26.1)pmol/L 餐后60mim胰岛素水平:(87.9±25.1)pmol/L 餐后120mim胰岛素水平:(70±25.9)pmol/L 餐后180mim胰岛素水平:
患病率: DM
IGT
1980年 0.61%
1994年 2.51% 3.2%
1996年 3.21% 4.76%
2010年 2.8亿人 9千万
2011年 3.66亿
糖尿病分类
糖尿病病因学分类(1997,ADA建议) (一)1 型糖尿病(B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不足)
1.免疫介导(急发型、缓发型) 2.特发性 (二)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释放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病人口服葡萄糖来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通过测定空腹及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 血浆胰岛素水平,来了解胰β细胞的储备功能, 也有助于糖尿病的分型及指导治疗。
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随血糖的上升,血浆 胰岛素水平也迅速上升,高峰一般在服糖后1小 时出现且为空腹值的5-10倍,然后逐渐下降, 至3小时应接近空腹水平,即胰岛素释放试验与 糖耐量试验同步。
2. INS释放障碍型:为β细胞功能障碍型,空腹INS水平略低于正常或 稍高,刺激后呈迟缓反应,高峰后移,但峰值低于正常值。多见于 成年起病、体型消瘦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此型病人除平衡饮食和 增加运动量外,以胰岛素增敏剂治疗为主,适当加用刺激胰岛分泌 胰岛素的药物,可改善胰岛素高峰时间,从而使胰岛素释放趋于正 常。
120mim、180mim分别高1.3、3.6、8倍;急性病毒性 肝炎时,各时相值均高于正常。
6. 甲亢:Insulin各时相均高于正常,但OGTT正常。
临床意义
1. INS分泌增多型:即胰岛素抵抗型,患者空腹INS水平正常或高于 正常,刺激后曲线上升迟缓,高峰在120或180 min,且峰值明显高 于正常值,提示存在INS抵抗,多见于非INS依赖型肥胖者。此型 病人主要以平衡饮食或增加运动量为主,不主张药物治疗可以适当 应用胰岛素增敏剂,从而最大限度的减轻胰岛负担。
• 4、电解质代谢 促K+入胞 → 血钾↓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血中氨基酸、脂肪酸的水平
精氨酸、赖氨酸、脂肪酸、酮体增多促进胰岛素
分泌,长时间高血糖、高氨基酸、高脂血症持续 刺激胰岛素分泌,致使胰岛素B细胞衰竭,引起 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激素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胃泌素、胰泌素、胃抑肽、肠血管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