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学纪念甲午海战120周年讲座稿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维新派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反思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维新派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反思俞祖华120年前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日两国国家发展与远东地区战略格局,产生了巨大、深刻、持久的影响。
甲午惨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及给国人心灵造成的冲击,至为惨烈、惨痛。
维新派是最早对这场战争进行深刻反思的中国人,他们言及此役时总是痛心疾首、仰天长叹,曾以“创巨痛深”“腐心切齿”及“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等词句,描述自己面对这场空前深重的国难时的沉痛体验。
“区区黑子大,胡为战则赢”,被视为“蕞尔小国”的日本何以一战而胜以“天朝大国”自居的大清帝国?维新派一面感受着战争创伤的锥心痛楚,一面省思甲午国荡的深刻教训。
战争与和平:“非备战无以止战”甲午中日战争是在战场上决出胜负的,中方在陆战、海战的一连串失利之后,终于以1895年2月17日北洋海军的全军覆灭为标志,以屈辱的惨败而告结束。
清朝躲不过且很快输掉战争,这种结局可以说在战前就已锁定。
1868年建立的日本明治政府,既重“殖产兴业”以富国,也重整军精武以强军,宣誓了“布国威于四方”、对外军事扩张的“大陆政策”。
明治政府早就存心发动针对中国的战争,并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充分的、全方位的战争准备,尤其是“以海军为第一急务”,“大办海军”。
“倭处心积虑十年,图我内地之山川”,清朝方面却苟且偷安,求和避战,对这场“终有一战”、攸关民族命运的战争,缺乏坚强的战争意志与充分的作战准备,一遇战争则门户洞开,束手无策,坐待强寇为所欲为。
维新派对中方因备战不力而导致败局,有着痛切、深刻的认识。
早在1887年,黄遵宪写成《日本国志》,他在该书“兵志”部分指出,“今日之列国,弱肉强食,眈眈虎视”,处目前强权即公理的列国并立之世,必须加强军力、战备,以“尚武”立国。
他告诫朝野上下须知“弛备者必弱,忘战者必危”,“非练兵无以弥兵,非备战无以止战”。
他注意到“日本维新以来,颇汲汲于武事”,“虽艰难拮据,亦复费二千万之金银,竭蹶经营”,取法西方建立陆军、海军,还提醒国人警惕日本国强必霸。
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 我们无权不殇思
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我们无权不殇思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战争以日本取得侵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的惨败而成为历史,此后新兴的日本帝国开始疯狂扩张,最终走入毁灭的深渊,而中华民族则在陷入丧权辱国之痛中猛醒,进行百年复兴的奋斗,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我们无权不殇思[专题]。
今年又是甲午年,中日都在纪念和反思这场战争。
日本一些极端分子采取的纪念方式是纷纷踏入“拜鬼”,追求当年侵略胜利的“荣光”。
那么,我们这代中国人应当如何认识120年前的这场战争?这段历史又告诫了日本与世界什么?历史告诫日本:侵略能一时得逞但必自取灭亡甲午战争的历史告诫日本,选择穷兵黩武、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虽能得逞一时,但最终会将国家民族带入毁灭的深渊。
侵略战争确实曾给日本带来意想不到的超额回报。
早在1855年,日本学者吉田松阴就提出:“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
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
”他的思想对其学生——后来的首相伊藤博文和山县有朋等人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明治维新后,改革推动日本的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同时也形成了由封建武士道精神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相结合的军国主义怪胎,扩张侵略成为日本国家的发展道路,战胜中国、称霸亚洲的思想成为日本政界的主流想法。
在将中国作为战争对象后,日本首先吞并了与清朝有朝贡关系的琉球,继而多次实施军扩计划。
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约30%作为军费。
明治每年还从皇室经费中捐款30万元补贴海军,全国官员薪俸的10%用于海军,富豪们也纷纷捐款,举国一致进行“国运相赌”的战争冒险。
通过甲午战争,日本迫使清政府签署《马关条约》,首次获得巨大的战争利益。
日本不仅取得朝鲜的控制权,夺取台湾和澎湖列岛,获赔白银 2.3亿两(含3000万“赎辽费”),以及新开通商口岸等,还夺得价值1亿多两白银的战利品。
首次战争赌博使日本获得意想不到的巨额回报,从上到下狂妄满满,野心进一步膨胀。
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启示 能战方能止戈言和
【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启示:能战方能止戈言和2014,甲午年。
在国人记忆中,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最痛彻心扉。
下面这张照片接续了120年,右边“海上王者”定远舰在汽笛声中呜呜远去,甲午战争之后,它的残骸被日军拆走,至今存放在日本福冈的“定远馆”里,引为至憾!左边停泊在威海湾畔的定远舰复制品,把人们带进遥远的追忆。
海风吹劲,海潮翻涌,心潮澎湃。
两张照片连起了波澜壮阔的120年!甲午又至。
碧海并未安澜。
东海事态趋紧,南海争端不断。
甲午海战之殇,仿佛犹在眼前。
甲午战争,这是一场改变了中国三千年历史格局的硝烟。
经此一役,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尝到了战争甜头的岛国,从此走上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侵略之路。
大清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承认朝鲜独立、割让台湾,国势颓微,从1861年开始的洋务运动至此全面宣告失败。
比赔款、割地等影响更深远的是对国人的心理打击: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然如此强悍。
“海为龙世界”,可“龙的传人”败走海上,龙旗飞扬的北洋水师竟然全军覆没!包括定远舰在内的水师战舰无一幸免。
有人歪曲历史意味着罪恶,我们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牢记国耻,走读甲午,是我们义无反顾的责任。
为此,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先后奔赴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福建、安徽等地采访探寻,试图用双脚去丈量那段历史,用当代人的眼光去了解、感悟那段历史,打开那段尘封的记忆。
看,海浪拍打着旅顺港140年前修建的条石船坞;听,用北洋水师的鱼雷弹头做成的钟,在威海的小学校里敲响……历史的脚印还在这里匆匆向前。
我们铭记历史,不是要沉浸在历史的苦难中扼腕叹惋,而是要以史为鉴,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魄。
让大家知道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要意义;让全中国人都明白,只有振作精神,上下齐心,强国御侮,120年前的历史惨痛才不会卷土重来!。
[VIP专享]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 甲午战争思辨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甲午战争思辨邵维正冲向日舰的“致远”号与管带邓世昌资料图片●作为一个成熟的民族,不应拒绝反思失败,而应认真吸取失败教训,找出原因,深挖根源,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把教训转化为民族振兴的契机和动力。
●中日两国观念、制度、文化上的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战争的胜负。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不仅败在战场,也败在软实力上。
这虽然是百年前的教训,但举一反三的反思仍有价值。
●海洋事业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兴衰,也关系到民族生存发展的战略利益,决不可等闲视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近代中国的惨痛教训、当代中国的战略需求都明白地告诉我们,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使命已经落在当代中国人的肩上。
中日甲午战争已经过去120年了。
两个甲子积淀着几代中国人的经历、痛苦与思索,留存于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之中。
历史启迪智慧,发人深醒,催人奋进,尤其是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今天,更应对中日甲午战争作一番深沉的思辨。
纪念胜利理所当然反思失败更为深刻在人们的习惯里,纪念胜利是常态的、兴奋的。
然而,提及失败的教训,往往使人不自在,总感到气愤和伤感。
殊不知,反思失败更有必要,更具有纪念胜利所难有的刻骨铭心。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的认知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
成功的经验固然能传承于世,振奋人心;失败的教训亦能警示国人,奋发图强。
只有接受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育启迪,人的认识才能更加成熟,“失败乃成功之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甲午战败后促成了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尤其是《马关条约》的签订,给沉闷的中国社会以很大的震动。
如果说鸦片战争警醒的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那么甲午战败震惊的则是整个中国社会。
“泱泱大国”被一个“蕞尔小邦”打败,而且败得那么惨,割地赔款那么狠,这是大多数中国人难以接受的。
正如亲历者梁启超所说:“甲午以前,吾国民不自知国之危也”,“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两百兆始。
甲午海战演讲稿
甲午海战演讲稿第一篇:甲午海战演讲稿中日甲午海战演讲稿1895年2月10日凌晨,黄海海面波涛汹涌,白浪滔天,深处威海保卫战中的北洋海军旗舰“定远”号,遭日本海军鱼雷艇袭击、围攻,为避免军舰落入敌手,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命令用水雷将搁浅的“定远”炸毁。
当晚,遵循自己生前“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刘步蟾自杀身亡,不久,中国战败,丁汝昌以身殉国。
一时间,名将凋零、龙旗飘落,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遭受到又一次历史的重创……历史的车轮向前转动120圈,当我捧着书本,看着描述这次海战的一个个文字时,内心的思绪依然如120年之前的黄海一样,久久无法平息。
1894——2014,120年已经过去。
在历史的长河里,它只是白驹过隙;在无穷的宇宙中,它只如彗星一现。
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却不可以忘却。
那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那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怎能不让我们永远铭记?日本参谋本部制定的“清国征讨策略”让我们感到可笑,区区岛国竟妄想着攻占台湾,吞并朝鲜,进军蒙满,灭亡中国,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但我们泱泱大国竟在第一次中日战争中就全军覆没,这是怎样一种悲哀?这是清政府的悲哀,更是全国人民的悲哀!北洋水师是英勇的,是令万人敬仰的。
他们的技术、才智半点不输于人,他们的爱国情怀更是让人尊重。
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林泰曾,叶祖珪……十二名舰长大多英勇杀敌,可悲的是,当权者将制海权拱手相让……作为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水师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成军,从此,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堪称当时全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海军舰队。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么一支顶尖的舰队全军覆没呢? 日本海军因远洋作战,且不熟悉海形,首先退出战斗。
但此后,李鸿章害怕被日军反击,提出所谓“保船制敌”“避敌保船”,将水师全军藏在威海卫的避风港中,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白白送给日军。
甲午海战演讲稿
中日甲午海战演讲稿1895年2月10日凌晨,黄海海面波涛汹涌,白浪滔天,深处威海保卫战中的北洋海军旗舰“定远”号,遭日本海军鱼雷艇袭击、围攻,为避免军舰落入敌手,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命令用水雷将搁浅的“定远”炸毁。
当晚,遵循自己生前“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刘步蟾自杀身亡,不久,中国战败,丁汝昌以身殉国。
一时间,名将凋零、龙旗飘落,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遭受到又一次历史的重创……历史的车轮向前转动120圈,当我捧着书本,看着描述这次海战的一个个文字时,内心的思绪依然如120年之前的黄海一样,久久无法平息。
1894——2014,120年已经过去。
在历史的长河里,它只是白驹过隙;在无穷的宇宙中,它只如彗星一现。
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却不可以忘却。
那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那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怎能不让我们永远铭记?日本参谋本部制定的“清国征讨策略”让我们感到可笑,区区岛国竟妄想着攻占台湾,吞并朝鲜,进军蒙满,灭亡中国,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但我们泱泱大国竟在第一次中日战争中就全军覆没,这是怎样一种悲哀?这是清政府的悲哀,更是全国人民的悲哀!北洋水师是英勇的,是令万人敬仰的。
他们的技术、才智半点不输于人,他们的爱国情怀更是让人尊重。
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林泰曾,叶祖珪……十二名舰长大多英勇杀敌,可悲的是,当权者将制海权拱手相让……作为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水师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成军,从此,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堪称当时全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海军舰队。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么一支顶尖的舰队全军覆没呢?日本海军因远洋作战,且不熟悉海形,首先退出战斗。
但此后,李鸿章害怕被日军反击,提出所谓“保船制敌”“避敌保船”,将水师全军藏在威海卫的避风港中,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白白送给日军。
次年,日军发动威海卫战役,遭到陆上和水上四面包围的北洋水师,终因猝不及防而全军覆没于山东半岛。
甲午战争120周年演讲稿
甲午战争120周年演讲稿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同胞们,今天,我们共同迎来了甲午战争120周年的纪念日。
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也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我们的未来指明方向。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我们国家在对外关系中的一次触礁。
这场战争发生于1894年,对阵双方是中国清朝与日本。
作为一个自豪的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献出生命的英雄们。
这次战争爆发的背景是清朝政府腐败、落后的统治下,“西学东渐”思潮的高涨和日本兴起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战争中,我们遭受了惨重的失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这个条约使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仅失去了台湾和澎湖列岛,还割让了辽东半岛、菲律宾等地区。
然而,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历史的痛苦中。
甲午战争也给我们上了一堂宝贵的历史课,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反思。
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惨败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政府腐败、军队低效、技术装备不足等等。
这些问题的根源实质上是由于我们长期封闭、守旧,没有积极适应新时代的进步与变化。
120年过去了,今天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经历了革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
我们取得了众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经济发展迅猛,科技创新日新月异。
我们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安全生活国、联合国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我们的航天事业也已屡创佳绩。
这其中的变化恰恰反映了我们对历史的反思和总结的结果。
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与时俱进,世界才会正确认识中国,中国才能走得更远。
在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中国始终奉行“和平发展”政策,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分歧和争端。
我们致力于同各国建立平等、友好、互利的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也是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
然而,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和平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与挑战。
当前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冲击多边机制,地区冲突和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等问题频发。
甲午战争120年祭:想和平先准备战争
甲午战争120年祭:想和平先准备战争作者:武装部长。
120年前的甲午之年,一场屈辱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划下了一道永远挥之不去的惨痛伤痕,整个中国陷入战乱,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基本摆脱劫难。
当历史的车轮碾出120道年轮之后,中华民族又逢兴盛。
在这暖风熏得游人醉赶上了盛世享太平的大好形势下,今天还有多少人想起了或能想起或愿想起甲午这场我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决定国家百年命运、改变国家历史走向的战争?120年前的甲午之战,一个天朝上国被东洋小国的几艘军舰摧毁,但和近代史上所有的败仗都不一样,这是在国力、兵力、兵器、战场均占优势的情况下,一个文化母国被自己文明的师从者打得一败涂地的。
这场让中国受压迫的屈辱历史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达到顶峰、彻底中断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海战,其深远影响直到今天,这也是世界战争史和世界政治史上不多见的。
有识之士和军事专家认为,甲午之败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精神颓废、政权腐败、军队庸劣、国家意志萎靡的必然反映。
既如此,如果我们今天还不能从甲午中看到更多的东西,那我们还能不能避免120年前的历史悲剧重演?能不能永远保持我们曾经获得的民族觉醒和自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不能梦想成真?回望历史,中日两个民族在近代的对抗,有间歇但从未间断过。
日本从16世纪便设计了征服朝鲜、占领中国、夺取印度的野心。
100年后,又将其称霸亚洲的战略扩展至世界。
而进行突然袭击,是日本的惯用伎俩。
卢沟桥事变珍珠港偷袭等就是明证。
甲午之战就是日本精心谋划、认真准备、不宣而战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外扩张政策的总暴露,其得到的战利品和赔款相当于日本当时7年的财政收入,一想到现在会有3.5亿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和私人都觉得无比的富裕!这对日本成为世界大国起到了奠基和催化作用。
放眼当今,早已不甘经济巨人、军事矮子现状的日本,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甚至回光返照,2005年在全世界庆祝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时日本还鼓吹要重现100年前的奇迹。
甲午战争与民族觉醒讲座稿
甲午战争与民族觉醒引言: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农历甲午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符号,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
它折射出民族屈辱、觉醒和复兴的历史内蕴,标示着国家奋进、崛起和强盛的历史进程。
甲午战争改变了整个国家。
自甲午后,每一种企图改变或者说拯救这个国家的势力,都在拿那场战争“说事儿”,对它提出各种各样的解构与诠释,利用它表达自己的主张。
本就记载模糊却给整个国家带来椎心之痛的史实,随之被有意无意地误读,越来越偏离本来面目。
而国人对历史的敷衍传统,为后世的还原真相带来极大的困难。
观察中日甲午战争,双方胜败的一个侧面,便是对这场战争的历史研究。
日本是官方修史,档案公开;中国则无官方修史,档案不公开且保存不善,只能依靠极少数当事者的私人回忆录。
一、如何了解甲午战争?官方战史VS“报告文学”从甲午战争后期到20世纪初叶,日本出版了大量有关甲午战争的书籍。
其中以战史著作为主,主要有两类:一是私家著述,如川崎紫山著《日清陆战史》(1896)、川崎三郎著《日清战史》(1897)等这些战史著作,大多为长篇巨帙,以史料丰富见长。
曾以随军记者的身份参战,战后搜集了中日双方有关战争的文献资料,以及西方人士的记述和评论,并遍访日军参战将领,据以撰成此书。
二是官方著述,如日本参谋本部编《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东京印刷株式会社,1904)、日本海军军令部编《明治二十七八年海战史》(东京春阳堂,1905)等。
至于官方著述,系日本军事当局组织编纂,资料搜罗既易,叙述尚称详尽,自然有一定参考价值。
但是,这些日方著作,除从军事角度叙述战争过程和总结战争经验外,在观点上则着力为明治政府的对外扩张政策歌功颂德,并歪曲事实,掩饰日方蓄意挑起衅端和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故决不能以信史视之。
与日本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甲午战争史研究工作未免相形见绌。
可称为战史著作者,仅寥寥数种而已。
其中,应首推姚锡光著《东方兵事纪略》5卷(1897年刊本)。
甲午战争发生时,40岁的姚锡光在山东巡抚李秉衡门下做幕僚,算是战争参与者。
中日甲午海战专题讲座
平壤之战〃清国
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五千人;进攻平 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 平壤城的地势也非常险要,易守难攻。而且清 军还得到朝鲜人民的支持。当时虽然朝鲜政府 被强行拉到日本阵营,但朝鲜的平安道观察使 闵炳奭积极协助清军作战,甚至连日本推上台 的傀儡大院君李昰应都暗中给清军传 递情报。 可惜清军并未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由于其主帅 叶志超指挥失误和临阵脱逃,导致清军失败, 以至于影响了整个战局。
黄海海战〃过程
13时30分左右,“超勇”沉没,管带黄建勋落水,“左一”鱼雷艇驶近 相救,抛长绳援之,黄不就,从容死难,舰上官兵也大部壮烈牺牲。 当日本第一游击队绕攻北洋舰队右翼时,本队也与北洋舰队主力交相攻 击。日本军舰“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遭到北洋舰 队截击。
“定远”、“来远”、“经远”重创日舰“比睿”、“赤城”。“赤城” 舰长坂元八太郎阵亡。“西京丸”也受重创。
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1894年6月8日起,日本一方面派先遣队400人以保护使馆和侨民 为借口,在朝鲜仁川登陆;另一方面,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训 令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得施行认为适当之临机处分”,授权大鸟 挑起衅端,找寻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1894年7月23日凌晨,日本军队突袭汉城王宫,挟持朝鲜国王李 熙(朝鲜高宗),解散朝鲜亲华政府,扶植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 李昰应上台摄政。 1894年7月25日(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不宣而战, 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北洋水师的战舰“济远”、“广乙”,丰 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浪速”舰悍然 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 至此日本终于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同学们,还记得120年前吗?那一年我们虽然不在这个世界里,但是那一年在我的记忆里却很清晰,那一年我们的邻国日本将沉睡的中国打醒,那一年我们对日本憎恨也深深植入心中.曾经繁荣昌盛、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超级大国从此被世界嘲笑.同学们,你们能忘记这种耻辱吗?当现在的日本还在那块土地上对中国跃跃欲试时,你们还能容忍吗?同学们,历史纵然已经过去,但是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为保卫我们的国土而牺牲的战士也值得我们永远去铭记.下面我将简述一下甲午战争: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政府乞援。
日本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已至,向清廷表示“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我政府必无他意”,诱使清政府出兵朝鲜。
清政府没有识破这是日本的阴谋,于是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精锐2500人于6月6日左右在朝鲜牙山登陆,在此安营扎寨,准备镇压起义,同时根据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通知日本。
6月11日,朝鲜政府和起义军达成了全州和议,清军未经战斗起义就平息下去。
当时聂士成就向清朝实权人物李鸿章建议迅速撤兵,这样便使日本在朝军队陷于孤立,在国际舆论压力下也会自动撤军。
但李鸿章迟疑不决,最终给日本人以可乘之机。
1894年7月23日凌晨,日本军队突袭汉城王宫,挟持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解散朝鲜亲华政府,扶植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摄政,并成立以金弘集为实际首脑的亲日傀儡政府。
日本嗾使金弘集内阁断绝与清朝的关系,并“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
控制了朝鲜政府后,1894年7月25日(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北洋水师的战舰“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浪速”舰悍然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
至此日本终于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第二阶段,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第三阶段,威海卫之战具体的战争过程我就在这里不再赘述.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近百上前的历史悲剧,中国近百上前的历史悲剧,虽已成为过去,但是我们有必要认清此次战争,知道中国败在哪。
纪念甲午海战研讨会讲话
在纪念甲午大东沟海战12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市政协主席宁永亮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刚才听了几位老师从不同角度纪念甲午战争、各个时间节点上的大东沟、回忆东港市经济社会建设、展望城市美好前景的发言,我很受鼓舞,也深受启发。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看重六十一轮回的甲子之年。
1894-2014,就是两个甲子之年!发生在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无法弭平的刀痕。
然而,岁月的皱纹常常默默无情地淹没历史的伤痛。
“甲午战争”,对今天不少国人来说,也许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
历史是不能遗忘的,它总是以自己的逻辑给未来以深邃的启迪。
透过黄海海面弥漫的历史硝烟,巡检120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东沟人民,他们勤劳善良、坚韧勇敢、不畏强暴、甘于奉献,为国为乡为民为家付出了生命之力血汗之功。
市政协和市委宣传部联合组织开展“纪念甲午大东沟海战”一系列活动,其用意是想引导大家从这场攸关民族命脉的战争中,生发几多感慨,获得几多启悟、几多忧思、几多警示……我们今天研讨会研究的甲午海战,不是像专家学者一样研究海战战事、敌我双方实力对比、战略和临阵指挥的成败、对甲午战争走向的影响等,这个问题很多专家学者都已经做了深刻深入的阐述,我们不做狗尾续貂样的文抄公。
我们今天研究的大东沟,也不是研究位于这一条东港市附近的受海潮冲刷形成的大潮沟、大海叉,而是广义上的大东沟,就是曾经的安东县、东沟县、如今的东港市,是研究大东沟浓缩的厚重历史文化积淀,追思在这条沟叉边上生活过的英雄模范。
大东沟正因为有了厚重的人文历史,正因为有了先辈先烈的光辉业绩,正因为有了一代代大东沟儿女的浴血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今天的研讨会研究的是120年以前到今天两个甲子间大东沟的风云变幻、刀光剑影和车水马龙。
以时间轴的矢量走向回顾各个时间节点上的大东沟,展现如今东港的物阜民安,展望文明幸福的美好未来。
大东沟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同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一个时期的“前阳人”古洞穴遗址;后洼原始村落石雕;阎坨子贝丘遗迹;老石山原始村落;大孤山古建筑群;明代宣称卫和西土城子遗址;清代柳条边东端起点等等。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4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4威海沉沙景一鸣上面这张新旧叠加的照片,是威海的龙须岛,120年前,日军就是从这里登上威海的土地,一步一步攻陷并占领这片军事要塞上的一个又一个炮台。
虽然大东沟海战失利,但北洋海军实力尚存。
可是,陆地要塞的接连失守,最终让这支现代化的海军腹背受敌,甲午战争也走向了难以逆转的失败。
如今的威海,残留下来的遗迹并不多。
在习习海风的吹拂下,这段带给国人屈辱的历史似乎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回顾过往,这场保卫战留下的并非只有屈辱。
“我们把今年当作纪念甲午战争最为关键的一年,可是怎么个关键法呢?如果仅仅去翻些老黄历,然后一遍遍继续笼统地重复勿忘国耻这几个字,恐怕这样的纪念仍然是苍白的,回顾历史的同时需要更多的思考,更多对未来的展望,要把史实从那些宏大叙事里剥离出来。
”在说起今年对于甲午的感悟时,甲午研究者高洪超说出了这样中肯的一句话。
评论威海保卫战,令人熟知的是李鸿章决策的失误和清政府的无能,以至于尚有战力的北洋海军被彻底窝在了军港里。
但是,细细追寻这段历史,一支训练有素的海军,一群热血男儿,前有舰船大炮为矛,后有陆地众多炮台为盾,这样的防御本该是固若金汤,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儿?无论是书上,还是博物馆讲解员背得滚瓜烂熟的口述,北洋海军的最后落幕是那么的悲惨壮烈:海面上浴血奋战的军舰在与日军军舰对抗的同时,还要承受从后方自己炮台上射来的炮弹。
与遭遇对方直接攻击、鱼雷的偷袭相比,被陆地上自己的炮台射出的弹药击沉,这样的结局让国人更感心痛。
鹿角嘴炮台的攻破,使得日军利用这座炮台重创了北洋海军,当时的定远舰受伤后,仍然在作为水炮台使用,丁汝昌转移到靖远舰上继续指挥战斗。
但是由于鹿角嘴炮台的失守,最终靖远舰难逃被从鹿角嘴炮台打出的炮弹击沉的厄运。
为了不让朝廷耗费巨资的军舰落入敌手,丁汝昌做了一个悲壮的决定,将定远舰炸沉。
也有专家认为,炸毁定远与靖远的沉没只是时间上的巧合,但是,当人们站在鹿角嘴炮台遗址上,或许就能体会到当年丁汝昌的无奈和悲愤。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演讲稿作文【高中高一4100字】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演讲稿小编导语:这是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演讲稿作文,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小编整理了甲午战争120周年演讲稿与同学们分享,更多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演讲稿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代表我们小组上来演讲。
我演讲的主题是浅析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以中日甲午战争为例。
昔日的辉煌随历史而去,万邦来朝的记忆依稀还留在心中,甲午,一场中国命运的决战,带给我们无尽的伤痛。
中日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一百二十年了,这场失败的战争而今看去仍是满眼伤痛。
然而,习惯了线性思维历史教育的国人真的了解这场战争吗?在伤痛之余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泱泱中华为何会身罹奇祸?道德的谴责,真的能够概括这场战争的胜负缘由吗?历史不允许假设,但却不能妨碍我们对中国的百年屈辱史进行理性的反思。
首先,为何会爆发这场战争,又为什么是中国承受这样的灾难?日本统治阶级一向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并把中国和朝鲜作为主要侵略对象。
明治维新后,随着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的激化,日本政府迫切需要发动对外战争,以确保国外原料产地和市场,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同时转移国内的视线。
而欧美列强从自身利益出发,助纣为虐,为日本军国主义进攻朝鲜和中国提供了后援。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这对日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真可谓“欲渡河而船来”,于是故意揪住不放,趁机出兵朝鲜,不久,日本对中国不宣而战,在黄海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的中国军队发动了进攻,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由此开始。
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中,主要是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
1894年8月,援朝清军抵达平壤。
9月初,日军分四路向平壤推进,对平壤清军取包围之势。
9月15日,日军分三路总攻平壤,战斗至为激烈。
午后,玄武门失守。
入夜后,清军弃城而逃,至26日全部退至鸭绿江以北中国境内。
同一时期,日本海军联合舰队闯到威海卫和旅顺军港挑战,企图寻机与北洋舰队进行主力决战。
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演讲稿作文【高中高二800字】
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演讲稿小编导语:这是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演讲稿作文,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为了纪念甲午战争小编整理了甲午战争120周年演讲稿与同学们分享,更多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演讲稿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在中华民族悠久而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令人骄傲的事情,也有一些让人悲愤的事件。
1894年发生在威海卫、刘公岛一带的甲午海战就是一段令中华子孙痛心疾首的耻辱历史。
“故垒萧条大树凋,高衙依旧俯寒潮。
英名左邓同千古,白骨沉沙恨未消·”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英勇抗击日寇的我北洋水师将士们的铮铮铁骨。
在光绪二十年,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面遭遇日本舰队来犯,双方舰队接火,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
此战我以10艘舰对敌舰12艘。
战斗异常惨烈,定远和其姐妹舰镇远舰在陷入敌舰的重围之中,仍然坚持战斗,定远舰右翼总兵刘步蟾和镇远舰左翼总兵林泰曾,互相合作,力挽危局,愈战愈勇,命中松岛,日本旗舰被击中起火,完全丧失了指挥和作战能力。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临危不惧,决定除掉敌舰主力吉野舰,陈金揆果断开足马力,直冲吉野舰,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将士全部殉难。
邓世昌“大将怒沉舟”的悲壮故事,给后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这场海战惨败的重要原因,但清军将士誓死保卫我疆土的献身精神是不能忘记的。
在战时,日军大将曾送去劝降书,提督丁汝昌看罢怒道:“目下我师虽难,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职也。
”并与敌人更加猛烈对抗,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存。
沧海横流,惊涛拍岸,似乎还在默默地吟唱着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甲午海战记录着清王朝的腐朽无能和中国人民不可侮的民族气节!如今,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我们要牢牢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被欺负,就要有一个强的国家,把国家建设的无比强大,上下一心富国强民,这样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我们昂首立于世界之林,才能有幸福安康的日子过,这也就是我们要生存,要和平的唯一出路。
甲午战争讲课稿
黄海海战(讲课稿)一、导课(用多媒体展示摆在日本公园里的镇远舰残骸)解说词: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海军,就好比人只有一只手,只有加上海军,才是双臂齐全,一个没有海权的国家是注定要挨打的。
可是,为什么大清国拥有北洋舰队、福建水师、南洋水师三支舰队却依然不能维护中国的海权?看看这日本公园里的大清国的镇国之宝——镇远舰,是什么让它成为了日本人羞辱中国人的工具?想要了解这一切,那就让我们一起回到100多年前的那场惊心动魄的黄海海战中去吧!二、正式课程内容【重点】中日两国在黄海海战中的差距、官兵表现、战略战术【难点】海战失利的原因:中国战争系统不完善师:好,各位同学,在我们走进这场海战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场海战的主角——中日两国的舰队。
先看到一下这则材料:据当时世界军事年鉴的统计,大清帝国这支海上武装,居世界海军的第8位。
排名仅次于英美俄德法西意七大海上列强。
此时的日本亦雇有大批欧美专才,订购船舰,锐意发展海军。
然······日本海军全部吨位以及海战潜力,实远落我后,在世界排名仅为16名。
——《晚清七十年》师:同学们,看完这则材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生:中国海军强于日本海军。
师:很好,那么,我们来看看在海战中,两国舰队的实力是真的如同学所认为的中国海军强于日本海军吗?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炮火、航速等方面占有更明显的优势。
日本联合舰队炮总数比北洋舰队多92门,其中最重要的速射炮一项,日本方面为192门,而北洋舰队只有27门。
日本海军参战各舰的平均速度比北洋各舰快一节,特别是第一游击队的4艘快速巡洋舰更是北洋诸舰队望尘莫及。
——《中国近代海军史》第231页师:看了这则材料,你们还认为中国海军比日本强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海战!八月上旬,北洋大臣多次接到朝鲜前线的告急电报,请求派部队来朝鲜增加声势。
清政府便租用五艘轮船招商局的船,运上士兵、银两、粮食,用海军军舰护送。
2019年甲午祭,解说词-优秀word范文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甲午祭,解说词篇一:诗歌:甲午南京祭甲午南京祭贾明生南京屠城日禽兽当街行尸骨堆如山血染河尽红人间成炼狱膏旗尽蔽空冤魂几十万惨叫鸣不平忆此民族恨谁能不痛心甲午今又到祭奠众亡灵逝者已去矣愿其得超生国耻当牢记祈愿永和平篇二:甲午120年祭甲午120年祭,中国梦之祭——写在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和全面深化改革之际1944年,郭沫若在延安写下了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深刻反思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从鼎盛到败亡的短暂历史,总结了失败的惨痛教训,发人深省,毛泽东同志因此让全党学习这篇文章。
1949年进京前,有感于李自成舜忽之间的失败,毛泽东同志称要上京赶考,说绝不做李自成,并给全党提出了牢记“两个务必”的要求。
今年是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也是中国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屡遭挫折的重要标志之年,我们回顾120年前那场战争,重拾那段远逝的历史,把民族的苦难拉近到今人面前,同样是要汲取失败的教训,永记铭志,扎扎实实探寻走好治国理政之路。
不同的是,对甲申年的回顾,是对农民起义军愚昧落后、居功自傲、作风松驰的检讨,而没有从根本上反思探讨。
因为即使李自成起义军克服了这些问题,挡住了满清入关,大顺朝廷君临天下,也是秦以后封建王朝如大明的另类延续,在本质上与清军入关建立满清王朝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无所谓胜、无所谓败。
而对甲午战争的回顾,是对19世纪中叶大清洋务运动,前推至鸦片战争以来,世界列强入侵对中华民族冲击的审视,是对中华民族衰败中奋起再奋起顽强拼搏之纪念。
一、现实意义:甲午,中华民族的醒世警钟中国,在过去被称为睡狮,拿破仑告诉当时的世界,当睡狮醒过来后,将使世界震动。
1840年鸦片战争,这个睡狮渐渐清醒。
从抗日战争到50年代的20年中清醒过,改革开放以来清醒了,但还没有强大,又快闭上了浑浊的眼睛。
演讲稿
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暨南京大屠杀77周年演讲---14级机械三班袁建楠120年前,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了。
77年前的今天,持续六周的大屠杀,在中国的首都发生了。
从那一天起,有36万同胞相继丧命,日寇最大的孽债由此而起,中华民族巨大的耻辱因此产生。
73年过去了,当年的血色如今已经淡漠。
在这淡漠的血色中,日寇远去了,但它的流行文化袭来了。
某些华夏儿女,变成了中不中,日不日的“假鬼子”。
或许有些人认为我的话,说得过头了,可这就是现实!与此同时,当年的抗战老兵相继去世了,一批又一批的耻辱历史见证者离开了,而且,是在国人的漠视中,不舍地离开。
他们带走的,是对于痛苦的深切追忆和警醒。
我们这代青年人,的历史责任感何在?国家怎能期待这样的青年,去建设我们的国家?当年东北抗日联盟发表讲话时是这样说的——“东北三千万人民,二百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宁愿白山黑水血染赤色,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
”这是何等的气势?何等的民族凝聚力与自信心!可是现今校园里的青年们,在日本政府从未就侵华事件做出一点赔偿,道过一句歉的情况下,依然热衷于比较,谁更了解日本影星;谁用的日货质量更优;谁看的日本漫画更精彩!中国人的铮铮傲骨哪里去了?鲁迅先生若还在人世,又将作何感想?我不知在抗日战争中,死伤的三千五百万中国同胞,看到自己的后世子女说的是仇人的语言;看的是仇人的漫画;心中是仇人的偶像时,心中会是一种怎样的愤怒和茫然——“这些人真的是我的子孙后代吗?这些人配称华夏儿女吗!”对于历史,最大的悲哀,不是无知,而是知道后所表现出来的漠视!想想我们历史课上,在讲近代史,最严肃的话题时,课堂里发出的阵阵笑声;再看看我们谈到历史问题时,满脸的不屑。
对历史的无视,在这阵阵笑声和一脸不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我们在无视什么?历史吗?不是!而是自身的存在价值!战争已经过去59年,死难的同胞们尸骨已寒,可作为后辈的我们,却没有能力,甚至没有意识去让当年的刽子手向自己死难的先辈做出道歉和赔偿。
甲午中日战争 讲课稿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导学稿)学习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
2、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了解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表达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
3、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在战斗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的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学习重点:1、黄海大战2、《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___________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了侵华战争。
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____ __________。
2、在这场战争中,__________率领二百余名战士英勇抵抗,最后壮烈牺牲。
日军在辽东半岛的屠杀近2万居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在山东半岛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年4月,李鸿章和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_________________。
该条约规定:清政府割_____________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___________。
允许日本在中国__________,增辟通商口岸等。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4、阅读课本17页----18页的《马关条约》,独立完成以下问题:(1)、《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和双方代表:(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5、从课本中找出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态度和英勇事迹,认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人民血脉相连,抨击“台独”。
二、小组合作探究1.讲述民族英雄邓世昌的事迹,我们应该学习的他的什么精神?2.小组讨论课本17页的动脑筋,并总结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3.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各小组讨论并完成下表:三、成果展示四、质疑释疑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和辨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中学纪念甲午海战120周年讲座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昔日的辉煌随历史而去,万邦来朝的记忆依稀还留在心中,甲午,一场中国命运的决战,带给我们无尽的伤痛。
中日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一百二十年了,这场失败的战争而今看去仍是满眼伤痛。
然而,习惯了线性思维历史教育的国人真的了解这场战争吗?在伤痛之余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泱泱中华为何会身罹奇祸?道德的谴责,真的能够概括这场战争的胜负缘由吗?历史不允许假设,但却不能妨碍我们对中国的百年屈辱史进行理性的反思。
首先,为何会爆发这场战争,又为什么是中国承受这样的灾难?日本统治阶级一向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并把中国和朝鲜作为主要侵略对象。
明治维新后,随着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的激化,日本政府迫切需要发动对外战争,以确保国外原料产地和市场,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同时转移国内的视线。
而欧美列强从自身利益出发,助纣为虐,为日本军国主义进攻朝鲜和中国提供了后援。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这对日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真可谓“欲渡河而船来”,于是故意揪住不放,趁机出兵朝鲜,不久,日本对中国不宣而战,在黄海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的中国军队发动了进攻,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由此开始。
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中,主要是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
1894年8月,援朝清军抵达平壤。
9月初,日军分四路向平壤推进,对平壤清军取包围之势。
9月15日,日军分三路总攻平壤,战斗至为激烈。
午后,玄武门失守。
入夜后,清军弃城而逃,至26日全部退至鸭绿江以北中国境内。
同一时期,日本海军联合舰队闯到威海卫和旅顺军港挑战,企图寻机与北洋舰队进行主力决战。
北洋舰队却拘于威海、旅顺之间,将黄海制海权让给日本海军。
之后北洋舰队奉命运兵赴援平壤,在完成护航任务后正准备返航,突然与日联合舰队遭遇,随即爆发了著名的黄海海战。
战斗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舰队沉毁5舰,伤4舰,日本联合舰队伤5舰。
在第二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是清军面对日军攻击的首次保卫战。
当时部署在鸭绿江北岸的清军与日军进攻部队,双方兵力不相上下。
但是当时清军士气不振,将领多无抗敌决心。
25日,日军向清军阵地发起进攻。
清军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
日军遂占领虎山。
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
26日,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
在不到三天内,清朝重兵近三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金旅之战也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
日军登陆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清军竟坐视不问。
11月6日,日军进占金州。
7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发现清军早已溃散,不战而得大连湾。
日军又开始向旅顺进逼。
清军统领竟置诸军于不顾,先后潜逃。
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
22日占领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第三阶段,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
1895年1月20日,日军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23日全部登陆完毕。
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
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
11日,丁汝昌拒降自杀。
14日,签订《威海降约》。
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陆路诸军兵败如山倒,成片国图沦丧,海路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至此已经不再具备任何继续作战的实力和信心,最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中国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这无异于承认日本控制朝鲜,同时又便于日本以朝鲜半岛为跳板侵略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这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
清政府大借外债,又加强了日本侵华的力量,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增开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便于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灾难。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大获其利,这极大地刺激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纷纷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从此走向更深重的灾难。
战后的几年里,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长城以北属俄,长江流域十省属英,山东属德,云南、两广属法,福建属日。
而美国这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则打着“利益均沾”的旗号,以支持日本为主要手段,谋求在中国的更大权益。
战后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跳板,中国东北部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台湾被日本割占,使数百万同胞离开祖国的怀抱,饱受欺凌50多年。
好端端的一个中国被帝国主义瓜分得支离破碎,面对这样的情形当时的诗人黄遵宪写道:寸寸河山寸寸金,瓜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甲午战争,使洋务运动三十余年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中国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
多难兴邦,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然而对日本而言,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
恶有恶报,甲午战争也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最后崩溃埋下了恶果。
甲午战争也引起了远东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甲午战前,远东三国中国、日本、朝鲜都是半殖民地。
甲午战后,日本国势直线上升,中国、朝鲜急剧下降。
俄、德、美、英等国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近百上前的历史悲剧,虽已成为过去,但是我们有必要认清此次战争,知道中国败在哪。
那么,中国败在哪呢?一、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
中国就是在这样一种不清醒的状态下,迎来了一场命运攸关的战争。
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从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清政府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
日本加紧进攻以求速战速胜,而中国则在一次又一次的调停中丧失时间和机会,完全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三、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
李鸿章把武器作用极端化、绝对化,忽视了军队的指挥、管理、训练、精神状态,战略和战术等。
四、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朝鲜开战后,日本海军集中主力寻找中国舰队决战,而中国海军却尽量避免与敌军在海上相遇。
一方主动,一方被动;一方伺机决战,一方消极避战。
在“避战保船”的政策下,北洋舰队最终全军覆没。
五、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是战争失败的政治原因。
清朝末年,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明争暗斗不停。
中央政府控制力减弱,地方和军队便自成体系,各行其是。
慈禧太后穷奢极欲地挥霍,大办寿宴,而国防经费却极端拮据。
六、军队素质低下不堪一击是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
甲午战争中海陆几十次战役,中国军队屡战屡败,溃不成军,没有打过一个胜仗,没有击沉过一艘敌舰,这与当时的军队严重存在着军纪涣散、操练废弛、贪污腐化、精神萎糜等问题有关。
七、封建政权买办化导致妥协投降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当时中国的封建政权和统治集团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买办化了。
封建性加买办化决定了对待资本主义侵略的妥协性。
而妥协就已经决定中国败了。
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所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因为对于它们来说,一个政治上经济上不独立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半殖民地的中国,乃是一个极其广大的倾销。
商品的市场,一个理想的资本输出的对象和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
如果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当然还会同它们打交道并发生经济文化往来,但那时的中国将作为主权国家同它们在平等的基础上而不是如同半殖民地时期那样在不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关系,这是它们所不能容忍的。
帝国主义列强既不愿意失去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也不愿意看到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它们的一个强有力的竟争对手。
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
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终天之恨。
”沧海横流,惊涛拍岸,似乎还在默默地吟唱着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战争虽然过去了;但,中国曾经的历史耻辱我们决不能忘记。
“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在座的各位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每一位国人都必须将之铭记、反省、深思,然后付诸行动。
铭记,是铭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血的历史教训和真理。
反省,是反省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以及存在的矛盾。
深思,是深思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想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行动,是用行动切实解决问题,不再让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