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 背诵版
贾谊《过秦论》逐字翻译+译文
贾谊《过秦论》原文+注释+译文过秦.(指出秦的过失,动词)论●秦孝公据.(依靠,凭借)崤函之固,拥.(拥有)雍州之地,君臣固.(牢固地)守(守卫)以窥.(窥视)周室,有席.(名词作状语,像卷席子一样)卷天下,包.(名词作状语,像用包裹把东西包起来一样)举.(举起,拿走)宇内,囊.(像用口袋把东西装起来一样)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指示代词这,这个)时也,商君佐.(辅佐)之,内.(名词作状语,对内)立法度,务.(致力,从事)耕织,修.(整治,治理)守战之具.(器械);外(名词作状语,对外)连衡而斗.(使……相斗,动词的使动用法)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两手相合,比喻很轻松,不费力的样子)而取西河之外。
译文:秦孝公占据殽山,函谷关那样险固的地方(关隘),拥有雍州一带那样辽阔的地方,(秦国的)国君臣子牢固据守来(窥探)周王朝,(象卷席日子那样卷起,象用布包一样)有并吞天下,占领海内,控制全国的意图,吞并八方的野心。
在这时,商鞅辅佐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横,来使诸侯各国相斗。
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孝公既.(已经)没,惠文、武、昭襄蒙.(继承)故业,因.(沿袭)遗策,南.(名词作状语,向南)取汉中,西.(名词作状语,向西)举.(攻取)巴、蜀,东.割(名词作状语,向东))膏腴之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开会)盟.(会盟)而谋弱.(使……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秦,不爱.(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用来)致.(招纳)天下之士,合从.(同纵)缔交,相与(帮助)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聪明智慧)而忠.(忠诚)信.(讲信用),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约定)从离.(使离散)衡,兼.(集中)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众人)。
过秦论理解性默写)
《过秦论》理解性默写汇编年级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1.《过秦论》中的“振长策而( )宇內,吞二周而亡诸侯,( )至尊而制六合”极言秦始皇的功业之大,与下文的“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3.《过秦论》中,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靠武力征服天下的两句是: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于宇内。
4.《过秦论》中,最能揭示秦始皇奴役天下百姓的一句是“执敲扑而( )天下”,而最能表现秦始皇对待北方少数民族的一句则是“乃使( )北筑长城而守( )5.在完成统一天下大业后,为了北方的长治久安,秦始皇采取了“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等系列行动。
6.《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南部边境的措施是: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对北部边境的措施是: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7.《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政治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作者用“_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 )_”这两句写采取措施后的影响。
8.《过秦论》中,诸侯国曾经想凭借他们雄厚的实力攻打函谷关从而灭掉秦国的句子是: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而攻秦。
9.蒙恬驻守边防、击退匈奴后的结果是: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 )。
13.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 ),铸以为金人十,以弱天下之民。
14.《过秦论》中,描写秦国趁着有利的形势控制天下的句子: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15.《过秦论》中,连用三个比喻句来说明秦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的句子是: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四海之意。
16.《过秦论》中,商鞅采取了“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 )而斗诸侯”一系列对内对外的措施,使轻易就取得黄河以西的土地。
17.《过秦论》中,描写秦孝公去世后的三个国君都能够延续先王策略的句子是:孝公( ),惠文、武、( )蒙故业,因遗策。
贾谊《过秦论》原文+译文
贾谊《过秦论》原文+译文●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译文:秦孝公占据殽山,函谷关那样险固的地方(关隘),拥有雍州一带那样辽阔的地方,(秦国的)国君臣子牢固据守来(窥探)周王朝,(象卷席日子那样卷起,象用布包一样)有并吞天下,占领海内,控制全国的意图,吞并八方的野心。
在这时,商鞅辅佐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横,来使诸侯各国相斗。
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译文: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先辈的旧业,沿袭前人留下的策略,向南占领了汉中,向西攻取了巴蜀一带,向东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向北收取了险要的城池和地区。
各诸侯国惊恐害怕,集会结盟来想方法削弱秦国,不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来招纳天下的志士能人,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结为一个整体。
《过秦论》理解性默写背诵资料
《过秦论》理解性默写1.贾谊在《过秦论》中论述秦国毫不费力取得了西河之地,得益于“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为以后秦王扫六合、吞八荒奠定了基础。
2.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固守边境,把匈奴赶退七百余里,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
贾谊《过秦论》中“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贾谊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短短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高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5.陈涉揭竿而起,一呼百应,并不是因为陈涉地位超然。
对于陈涉的身份,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交代的很清楚:“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出身贫寒和地位低贱,却能天下响应,只因为天下苦秦久矣。
6.《过秦论》一文中“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得到天下后,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7.《过秦论》中秦始皇北却匈奴,焚书愚弄百姓,收缴天下的兵器,又派遣精兵强将把守要害,自认为江山永固的句子是:“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8.为了削弱天下的百姓的武力,秦始皇“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自以为江山永固,可万世为王。
可贾谊却认为制止暴乱的最好办法不应该这样,而是施以仁义。
9.《过秦论》中最直接反应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的一句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10.《过秦论》中,贾谊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两句总结了秦王朝的愚民政策。
11.贾谊文采斐然,在《过秦论》中便用一组排比,“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形象概括了秦始皇仰仗武力征服天下诸侯,登上皇帝宝座,奴役天下百姓。
《过秦论》理解性默写填空1. 《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秦论原文附翻译
过秦论原文附翻译《过秦论》在《史记》中为一篇,载于《秦始皇本纪》之后,《陈涉世家》后又引第一大段。
《文选》则分为上中下三篇,三篇实为一篇,分别评论始皇、二世、子婴三代的过失,总结秦亡的教训。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过秦论原文附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介绍】《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
全文着重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
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经验,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
这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上篇先讲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等等。
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造成一种语言上的生动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貌似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过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原文】过秦论(上)秦孝公据殽函之固(1),拥雍州之地(2),君臣固守,而窥周室(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4)。
当是时,商君佐之(5),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6)。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7)。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8),因遗册(9),南兼汉中(10),西举巴蜀(11),东据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12)。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13),相与为一。
当是时,齐有孟尝(14),赵有平原(15),楚有春申(16),魏有信陵(17)。
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18),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19),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士逡巡遁逃而不敢进(20)。
贾谊《过秦论》原文、译文及赏析
贾谊《过秦论》原文、译文及赏析原文:《过秦论》贾谊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原文及译文
《过秦论》原文及译文一、《过秦论》原文《过秦论》贾谊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河山。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 背诵
过秦论背诵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背写(字):1.奋六世之余烈,长策而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至尊而六合,执敲而鞭天下,威四海。
2.胡人不敢南下而马,士不敢弯弓而。
3.于是废先王之道,百家之言,以愚首;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锋,铸以为金人十二4.良将劲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5.然陈涉绳之子,隶之人,而迁之徒也;6. 足行伍之间,而起之中,率疲之卒7.揭为旗,天下云集响应,粮而从。
8.然后以六合为家,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课文原文内容
过秦论课文原文内容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理解性默写填空必背资料
《过秦论》理解性默写填空必背资料1.贾谊在《过秦论》中论述秦国毫不费力取得了西河之地,得益于“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为以后秦王扫六合、吞八荒奠定了基础。
2.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固守边境,把匈奴赶退七百余里,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
贾谊《过秦论》中“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贾谊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短短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高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5.陈涉揭竿而起,一呼百应,并不是因为陈涉地位超然。
对于陈涉的身份,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交代的很清楚:“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出身贫寒和地位低贱,却能天下响应,只因为天下苦秦久矣。
6.《过秦论》一文中“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得到天下后,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7.《过秦论》中秦始皇北却匈奴,焚书愚弄百姓,收缴天下的兵器,又派遣精兵强将把守要害,自认为江山永固的句子是:“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8.为了削弱天下的百姓的武力,秦始皇“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自以为江山永固,可万世为王。
可贾谊却认为制止暴乱的最好办法不应该这样,而是施以仁义。
9.《过秦论》中最直接反应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的一句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10.《过秦论》中,贾谊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两句总结了秦王朝的愚民政策。
11.贾谊文采斐然,在《过秦论》中便用一组排比,“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形象概括了秦始皇仰仗武力征服天下诸侯,登上皇帝宝座,奴役天下百姓。
过秦论背诵技巧口诀顺口溜
过秦论背诵技巧口诀顺口溜
过秦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韩非子为齐国
丞相时,对秦国进行外交考察和谈判失败后的深刻思考。
背诵过秦论是许
多中学生的一项必修任务,而掌握背诵技巧和记忆口诀则可以更加有效地
学习和掌握这篇文章。
下面是一种适用于背诵过秦论的技巧和顺口溜:
一、理解文章结构
过秦论是由前言、中质、后言三部分组成的。
前言主要介绍了文章的
背景和韩非子对外交考察的目的;中质部分则阐述了秦国的强大和潜在的
危险,以及外交的困境;后言则总结了韩非子的思考和对外交策略的建议。
二、分段背诵
根据文章的结构,可以将过秦论分为前言、中质和后言三部分进行背诵。
可以先逐段背诵,然后逐渐拼接起来,逐步完整地掌握整篇文章。
三、概括要点
通过概括每个段落的要点,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内容。
可以将每个段落的要点写成关键词或简短的句子,方便记忆和复习。
四、应用联想法
结合以上的技巧,我们可以创作一个顺口溜来帮助记忆过秦论的内容:《过秦论背诵技巧口诀顺口溜》
韩非子今强齐
丞相亦出使。
外援已久中绝
自力面对秦
身世饱艰辛。
前言开局言要强
目标明确外交行。
中质知秦威更大
外交陷地势堪伤。
后言总结事成否
建言献策未终央。
前中后三部分
循序记刻骨长。
理解结构概要把握
联想应用妙记牢。
通过以上的背诵技巧和口诀顺口溜,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背诵过秦论,掌握其中的内容和精神。
加油!。
高二语文必修四必背知识点:过秦论
高二语文必修四必背知识点:过秦论(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语文必修四必背知识点:过秦论本店铺高二频道整理了《高二语文必修四必背知识点:过秦论》希望对你有帮助!!一、通假字①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二、古今异义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过秦论原文注音完整版
过秦论原文注音完整版《过秦论》是中国战国时期李斯创作的一篇文献,原文如下,我将提供原文以及拼音注音:始皇帝者,高祖之太孙也,隐项氏之裔孙也,宣太后之孙也,当阴氏之世也,高祖世居河东,宣太后世居韩。
然高祖,宣太后之孙也,实阴氏之世。
至高祖三世,祖及父封皆为中农,不过千石。
然世世有卫霍、宣周之风,不习工商。
天下大乱,莫知所出。
及太祖起河北,席卷天下,封于关东,绛郢冯,汾阳井陉,遂欲为无上王。
而天下有数百城,莫能与之敌者,意遂并婴成季之志,一统天下,然意独不自任也。
实三十二年中,未尝闻忧惧之言,然深以忧之。
今宣太后即崩,帝即位,国家官职,不下百万口。
奋袂而指东方,使之致敬于楚,然后图发,此非常策也。
以是观之,君者,言之丰实,行之不愆,济者多。
若鲁文宣之与不济,非智能也,贤与否也。
故知虽智能不能济矣。
夫奸人在国,何不除之?何必致之于不济之楚?拼音注音:Shǐ huáng dì zhě, gāo zǔ zhī tài sūn yě, yǐn xiàng shì zhī yì sūn yě, xuān tài hòu zhī sūn yě, dàng yīn shì zhī shì yě, gāo zǔ shì jū hé dōng, xuān tài hòu shì jū hán. Rán gāo zǔ, xuān tài hòu zhī sūn yě, shí yīn shì zhī shì. Zhì gāo zǔ sān shì, zǔ jí fù fēng jiē wéi zhōu zhī fēng, bù guò qiān shí. Rán shì shì yǒu wèi huò, xuè yòu suān zhī fēng, bù xí gōng shāng. Tiān xià dà luàn, mò zhī suǒ chū. Jí tài zǔ qǐ hé běi, xí juǎn tiān xià, fēng zhū guān dōng, jiàng yǐng féng, fén yáng jǐng xíng, suì yù wéiwú shàng wáng. Ér tiān xià yǒu shù bǎi chéng, mò néng yǔ zhī dí zhě, yì suì bìng yīng chéng jì zhī zhì, yī tǒng tiān xià, rán yì dú bù zì rèn yě. Shí sān shí èr nián zhōng, wèi cháng wén yōu zhī wén, rán shēn yǐ yōu zhī. Jīn xuān tài hòu jí bēng, dì jí wèi, guó jiā guān zhí, bù xià bǎi wàn kǒu. Fèn mèi ér zhǐ dōng fāng, shǐ zhī zhì jìng yú chǔ, rán hòu tú fā, cǐ fēi cháng cè yě. Yǐ shì guān zhī, jūn zhě, yán zhī fēng shí, xíng zhī bù qiān, jì zhě duō. Ruò lǔ wén xuān zhī yǔ bù qiān, fēi zhì néng yě, xián yǔ shì yě. Gù zhī suī zhì néng bù néng qiān yě. Fū jiān rén zài guó, hé bù chú zhī? Hé bì xù zhī yú bù qiān zhī chǔ?。
过秦论原文和翻译带重点词
过活用秦论1秦孝公据崤函xiáo hán之固活用,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活用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活用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窥伺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横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在这种情况下,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2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gāoyú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活用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zòng缔dì交,相与为一;秦孝公已经死了,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结交,成为一体;3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活用而重士,约从离活用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事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很宽厚,对贤能之士很敬重,以合纵之约,使秦的连横之策离散,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在这时,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4齐明、周最、陈轸、召shào滑、楼缓、翟zhái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5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活用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活用橹;因利活用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因此,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富余的力量来控制他们的弱点,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6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活用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chī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吞并东西二周,消灭各个诸侯国,登上宝座来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秦的下级官吏;7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fān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活用黔qián首;隳huī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d í,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活用天下之民;秦始皇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在咸阳集中它们,销毁刀刃和箭头,冶炼它们把它们铸成十二个铜人,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8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活用万世之业也;句式然后凭着华山当作城池,凭着黄河当作护城河,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1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活用牖yǒu绳活用枢之子,氓méng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dí之贤活用,陶朱、猗yī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活用集响活用应,赢粮而景活用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活用秦族矣;秦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板的贫家子弟,是下底层一类的人,是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兵卒;才能不如平常的人,更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公、猗顿那样的富有;他在戍卒的队伍中跻身,从田野间突然突然兴起,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折断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纷纷响应聚集,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行般地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义,使秦王朝灭亡了;3且夫天下非小弱活用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活用,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yōu棘矜qín,非铦xiān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况且那天下并没有变小变衰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没有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陈涉的谋略,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4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1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duó长絜xié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活用八州而朝活用同列,百有余年矣;5然后以六合为家,崤xiáo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ī句式,身死人手,为wéi天下笑者,句式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地以及东西南北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一个戍卒发难国家就灭亡了,皇子皇孙都在人家手里死去,被天下人耻笑,为什么呢是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就不同;。
过秦论 背诵版
过秦论背诵版·知识概览·【作者简介】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深受倚重。
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老臣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
转任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
他的政治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一派。
所著政论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有名。
其文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感染力很强。
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
原有集,后散佚,今人辑有《贾谊集》,包括《新书》十卷。
【重点理解】一、通假字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衡,通“横”)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二、古今异义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1.固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2.因①因遗策(沿袭,动词)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3.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4.制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5.兵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②收天下之兵 /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6.策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7.致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8.之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9.及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10.北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11.度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12.遗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13.爱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过秦论原文和翻译(带重点词)
精心整理(1)秦孝公据崤函(xiáohán)之固(活用?),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活用?)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活用?)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四位封君,都见事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很宽厚,对贤能之士很敬重,以合纵之约,使秦的连横之策离散,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
在这时,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4)齐明、周最、陈轸、召(shào)滑、楼缓、翟(zhái)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他们曾经用十倍于(7)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fān)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活用?)黔(qián)首;隳(huī)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dí),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活用?)天下之民。
秦始皇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着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在咸阳集中它们,销毁刀刃和箭头,冶炼它们把它们铸成十二个铜人,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
(8)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活用?)万世之业也。
贾谊《过秦论》(原文译文)
贾谊《过秦论》(原⽂译⽂)NQJ0108-欢迎您朋友!贾谊《过秦论》原⽂: 秦兼诸侯⼭东三⼗余郡,修津关,据险塞,缮甲兵⽽守之。
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呼,不⽤⼸戟之兵,鉏耰⽩梃,望屋⽽⾷,横⾏天下。
秦⼈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
楚师深⼊,战于鸿门,曾⽆藩篱之难。
于是⼭东诸侯并起,豪俊相⽴。
秦使章邯将⽽东征,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
群⾂之不相信,可见于此矣。
⼦婴⽴,遂不悟。
借使⼦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
秦地被⼭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
⾃缪公以来⾄于秦王⼆⼗余君,常为诸侯雄。
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
且天下尝同⼼并⼒攻秦矣,然困于险阻⽽不能进者,岂勇⼒智慧不⾜哉?形不利、势不便也。
秦虽⼩⾢,伐并⼤城,得阨塞⽽守之。
诸侯起于匹夫,以利会,⾮有素王之⾏也。
其交未亲,其民未附,名⽈亡秦,其实利之也。
彼见秦阻之难犯,必退师。
案⼟息民以待其弊,收弱扶罢以令⼤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
贵为天⼦,富有四海,⽽⾝为禽者,救败⾮也。
秦王⾜⼰⽽不问,遂过⽽不变。
⼆世受之,因⽽不改,暴虐以重祸。
⼦婴孤⽴⽆亲,危弱⽆辅。
三主之惑,终⾝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也⾮⽆深谋远虑知化之⼠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未卒于⼝⽽⾝糜没矣。
故使天下之⼠倾⽿⽽听,重⾜⽽⽴,阖⼝⽽不⾔。
是以三主失道,⽽忠⾂不谏,智⼠不谋也。
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夫、⼠,以饰法设刑⽽天下治。
其强也,禁暴诛乱⽽天下服;其弱也,王霸征⽽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社稷存。
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海内叛矣。
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
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鄙谚⽈:“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是以君⼦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长久⽽社稷安矣。
《过秦论》(含逐字逐句翻译)
《过秦论》(含逐字逐句翻译)
《过秦论》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篇重要的政治议论文,作
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
下面是《过秦论》的逐字逐句翻译:千二百五十四年前,秦始皇嬴政篡夺了中国的天下。
他集中了
六国的权力,真正实现了统一。
他的政府制度彻底改变了中国古代
的政治形态,使国家变得强大。
秦地狭小,人口稀少,却能制霸天下。
皇帝和他的世家家族,
依靠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改变了中国各国之间的关系。
他们通过战
争和政治手段,征服了世界。
秦朝的统治者具有强大的权力,他们使用暴力手段来镇压政治
敌手。
他们实行了严格的法制,并对百姓进行高压统治。
车同轨,
书同文,服制度,货币单位,以及其他各种制度,都成为了整个国
家的统一标准。
,秦朝的统治虽然有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皇帝的权力太
过集中,官僚制度太过庞大,政府的决策常常不符合实际情况。
秦
朝统治者对待百姓的态度也十分残忍,造成了社会不稳定。
《过秦论》通过讽刺和批评,揭示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弊端。
它
提出了一种政治理念,即统治者应该注重君臣、父子、夫妇、长幼
之间的道义关系,并通过仁爱之心来统治国家。
《过秦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
它对中国古
代政治的批判和反思,对后来的政治学家和思想家有着重要的影响。
过秦论原文、翻译及赏析
过秦论原文、翻译及赏析上篇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秦论背诵版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深受倚重。
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老臣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
转任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
他的政治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一派。
所著政论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有名。
其文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感染力很强。
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
原有集,后散佚,今人辑有《贾谊集》,包括《新书》十卷。
【重点理解】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指山东省。
)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 /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深谋远虑(远,从长远)
2.名词作动词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牖,作窗户;枢,系户枢)
④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
⑤《过秦论》(过,指摘过失)
3.形容词作动词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
4.形容词作名词
①据崤函之固(固,险要的地势。
)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固,坚固的屏障。
)
③尊贤而重士(贤,贤者,贤能的人。
)
④因利趁便(利,便利的条件;便,便利的条件。
)
5.动词作名词
①追亡逐北(亡,逃跑的人;北,溃败的军队)
6.使动用法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斗,使……争斗)
②会盟而谋弱秦 / 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弱,削弱)
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④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
⑤吞二周而亡诸侯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
⑥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⑦以愚黔首(愚,使……愚蠢)
⑧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7.意动用法
①尊贤而重士(重,以……为重,看重)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被动句
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③谪戍之众
④天下诸侯已困矣
3.省略句
①尝以十倍(于秦)之地。
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④聚之(于)咸阳。
⑤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⑥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
⑦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⑧身死(于)人手。
4.宾语前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③崤函之固,自若也
5.定语后置
①伏尸百万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③金城千里
6.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六、名言名句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七、文学文化常识
1.贾谊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代表作有:
政论文:《论积贮疏》、《过秦论》、《陈政事疏》;
辞赋:《吊屈原赋》、《鵩鸟赋》。
2.战国四公子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
又称“战国四君子”。
3.天下的别称
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4.九州
古时天下分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
九州常用来代指“中国”。
5.山东、关中、河
山东:指崤山以东。
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河:特指黄河。
如“河南”指黄河以南,“河北”指黄河以北。
6.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7.合纵、连横
合纵: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亦作“合从”。
连横: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亦作“连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