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下诗歌赏析汇总

合集下载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上下古诗词鉴赏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上下古诗词鉴赏

1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①次:旅途中停宿②书:书信主题内容:这首诗写泊船北固山下所见所感,情景交融的描写了山青水绿的江南春景,流露出诗人滞留异地的思乡情怀。

名句赏析: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描写出春潮涨平之后,江面望无际的景象,这是眼中大景。

“悬”写出了海上孤帆行船的景象,这是眼中小景。

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画面非常精彩。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①两句分别以“生”“入”写海日和江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②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蕴含自然理趣。

③富有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

整个句子景中含情,景中出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稍一封家信到洛阳。

抒发了客子怀念家乡的深情2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①折戟(j1)折断的铁戟。

主题内容:这是一首咏史诗,采用借物起兴的手法,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触物生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的反映了诗人心中抑郁不得志之情.名句赏析:注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议论①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②作者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利的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机遇造英雄的政治见解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反映出诗人抑郁不平的心境。

3 浣溪沙(北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漫溪,松闻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写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议论抒情)释:①萧萧:拟声词,这里形容雨声②黄鸡:本意是黄鸡报晓,诗中指时光流逝。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苏教版)完美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苏教版)完美版

• 1.“使”的意思是( ),“佂蓬”的意思是 出使 ( )。 飘飞的蓬草 •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 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 • 答: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 ;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 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 孤寂的情感。
• 黄鹤楼 •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1.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 有哪两座?
• 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楼 、江西滕王阁 • 2.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 • 寂寞、惆怅之情。
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 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
• 登岳阳楼
• 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 • •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1.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 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 无限伤心。
• 1.这首诗可分为( ),( 劳作的辛苦与执着
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 ),( )三层意思。 自己的田园之乐
• 2.“但使愿无违”愿具体指什么?
• 答: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 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 我。
• 3.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答: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 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 • 答: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的 心情。
古诗词赏析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及文言文重点知识复习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及文言文重点知识复习

一、文言文注解赵普普少习(熟练)吏事寡(少)学术及(等到)为相太祖常劝以(拿)读书晚年手不释(放下)卷阖(关)户(门)启(打开)箧(书箱)取书读之竟(整)日既(已经)薨(死)家人发(打开)箧视之则(连词,不译)《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沉着)有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虽多忌克(对人忌妒刻薄)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未有其(代赵普)比(相提并论)尝(曾经)奏荐某人为某官普明日(第二天)复(又)奏其人普又以(把)其人奏碎裂(使动用法,把……撕碎)奏牍掷地普颜色(脸色)不变跪而(表顺承)拾之以(相当于“而”)归太祖乃(才)悟,卒(终于)用其人。

州城西南隅(角落)尝(曾经)驾黄鹤返(返回)憩(休息)于此遂以(“以”是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名(命名)楼事列(记载)《神仙》之传迹(事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矗立的楼宇,指黄鹤楼)巍峨(高大雄伟的样子)高标(与“耸构”意思相同)茏嵸(高耸的样子)上倚(靠着)河汉(银河)下临(靠近)江流重檐(两层屋檐,)翼(冀:古代建筑的飞檐)馆四闼(门)霞敞(高敞)于园于园在瓜州步(通作“埠”,水边停船之处)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动词,建筑园子)也非显者(有名声地位的人)刺(名词作动词,投名帖)葆生叔同知(任同知)瓜洲主人处处款(殷勤招待)之(我们)。

园中无他奇(特殊的,罕见的)上植(栽种)果子松数棵缘(沿着)坡植牡丹、芍药以(因为)实(没有空隙)奇池中奇峰绝壑(陡峭的山沟)陡上陡下(直上直下)卧房槛(栏杆)外长如艇子(小船)跨(横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覆盖丛生,草木茂盛的样子)禽鸟啾唧(细小而杂碎的声音)颓然(舒坦的意思)碧窈(碧绿悠远)。

船(名词做状语,用船)载以(相当于“而”)入至则(却)无可用庞然(巨大的样子)大物也蔽(隐蔽)林间窥(偷看)之稍(渐渐)出近之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莫(不)相知(了解)虎大骇(非常害怕)远遁(逃跑)以为(认为)且(将要)噬(咬)己甚(十分)恐觉无异能(特别的本领)者益(逐渐)习(熟悉,习惯)其声终不敢搏(击,扑)驴不胜(禁不住)怒蹄(用蹄子踢)之因跳踉(跳跃)大阚(怒吼)乃(才)去(离开)。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诗词便是其中一朵焕发着永恒魅力的奇葩。

古诗词作为教学素材由来已久,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享有很高的地位。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苏教版,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古诗赏析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音。

⒈既写出自然之景,又写出心灵之境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⒉既是写景的过程又是悟性的过程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f3、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5.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悦”“空”。

“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

“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

“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6、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深幽寂静的环境,主要运用了以声写静的手法。

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7、诗的颔联后来衍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它隐含了什么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或隐喻了人的品性高洁,情趣高雅,心志淡泊。

8、“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写出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二、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苏教版七下古诗词整理

苏教版七下古诗词整理

七(下)诗词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清晨我登上破山,跨入兴福古寺的门廊。

旭日初升,向山中丛林和佛寺洒下晨光。

竹林里的一条小路,直通到幽静的地方,在那花草树木的深处,就是后院的禅房。

最爱青山沐浴日光,鸟儿自由啼鸣飞翔,潭中的清影令人尘俗顿忘、心空了一样。

此时此地,天地万物都寂静得毫无声响,唯有寺中传出的钟磬声,在山林间回荡。

主题内容:这首诗描写破山寺禅院清晨的幽静景致,意境幽深,别具神韵。

名句赏析: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两句描写一条隐藏于竹林之间的曲折小路,一直通向幽深隐秘之处,写出了一幅山深林密,花木森森的幽邃的深山古寺图。

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曲折美、摇曳美的审美观。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写禅房依山临水,飞鸟归栖,似觉愉情悦性;潭水清澈,人游此境,顿感杂念全消。

3.诗的最后两句写在这“万籁俱寂”之中,唯有钟磬之音传出,悠悠扬扬,不绝如缕,以唯此一“音”衬托静境,以动写静,渲染出了破山寺的幽寂氛围。

4.“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这种以“寂”衬“音”的写法,这里是以静衬动,以动写静的手法。

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如果周围一片喧闹,人们就不会在意钟磬的声音了。

5.赏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句。

“曲”、“幽”、“深”,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此而句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光照中的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ch è,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苏教版七下古诗鉴赏

苏教版七下古诗鉴赏

苏教版七下古诗鉴赏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苏教版七(下)古诗鉴赏练习(一)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幽静、寂静(深幽寂静)的环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现了作者欢悦(宁静、空灵)的心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悦”“空”。

“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

“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

“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4.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答: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5.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万籁俱寂,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答: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7.“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

纺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答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答: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地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

七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赏析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赏析 苏教版

七下古诗赏析(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卜算子·咏梅》)(一)《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幽静、寂静(深幽寂静)的环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现了作者欢悦(宁静、空灵)的心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3.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万籁俱寂,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4.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悦”“空”。

“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

“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

“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二)《登岳阳楼》 {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赏析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册诗歌鉴赏复习材料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册诗歌鉴赏复习材料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册诗歌鉴赏复习材料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2、试赏析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运用比偶、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景致的优美寂静;同时以飞鸟比性情,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以止水比心境,表明万事皆空,忘却世俗的情怀。

3、尾联的表达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这里采用了以声衬精的手法。

(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寂静,并表现了诗人万事皆空、忘却世俗的情怀)二、《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多难、壮志难酬的无限伤心。

2、试对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进行描绘、赏析、联想。

①从楼上看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间分开;水天相接,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②运用对偶和虚实结合的写法,一坼一浮,吧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

③其气势只有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可与之媲美。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反应的诗人怎样的处境?又什么作用?表现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处境,引出下文对国家灾难的伤感。

三、《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向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这首诗托物寓意(托物言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品格高尚的人,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2、“垂緌饮清露”描绘了蝉怎样的形象?“居高声自远”中的“高”如何理解?身份显贵,品格高尚;“高”即指梧桐树高,又指品格高尚四、《孤雁》(杜甫)第 1 页共4 页。

七年级语文下苏教版古诗鉴赏讲义

七年级语文下苏教版古诗鉴赏讲义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3.说说“悦”“空”两字的妙处。

的情感。

4.“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5.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1(2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在语言表达上十分有特色,请分析。

3.颈联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生活状态?4.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赏析“垂緌饮清露”。

“垂緌”写出蝉的外形,“饮清露”写出蝉的生活习性,其实用比兴手法,“垂緌”暗示显贵身份,显贵与清露形成统一,表示显贵身份的人也可以品格高洁。

2.赏析“流响出疏桐”。

3.如何理解“居高”和“秋风”?4.整首诗主要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什么情怀?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整体感知】这首诗通过1.从“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中读到什么样的大雁?2.赏析“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

3.“似”和“如”有什么表达效果?4.题为“孤雁”,诗人为何写“野鸦”?鹧鸪(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赏析“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暖戏烟芜”2.“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3.从描写方法和描写角度分析“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乍”“才”意为“刚刚……,就………”沁园春雪(毛泽东)1.总领句:北国风光2.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4.“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写出雪飘、冰封的风光,气象雄浑、奇伟,照应“万里雪飘”“千里冰封”。

2014中考复习—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诗歌赏析材料汇编

2014中考复习—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诗歌赏析材料汇编

2014中考复习—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诗歌赏析材料汇编响水县老舍中学冯建明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诗歌大意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我走进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高的树林。

曲折的小路通向幽深之处,后禅院花木掩映,又浓又深。

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潭水清澈,倒映着山影,人的心灵变得空明纯洁。

仿佛大自然的一切声响都消失,只听见悠扬不尽的钟磬之音。

(一)、诗歌基本知识梳理1、常建,唐代诗人。

2、写作背景:常建仕途很不顺,高才无位,后来隐居于湖北武昌西山,不再出仕。

此篇诗歌写于他归隐之后。

全诗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3、禅寺后院的景色有两大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最后两句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

4、“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_______”“_______”。

5、“曲径”而不用“竹径”,是因为这两个词语所呈现的意境是不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则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二)、名句赏析1、【名句赏析】①、“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示例1: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潭水清澈,倒映着山影,让人杂念顿消,说明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陶冶作用,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居情怀。

示例2:“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

(三)、中考真题(四)、新题收集二、《登岳阳楼》杜甫诗歌大意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古代诗词赏析复习ppt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古代诗词赏析复习ppt课件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
“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 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2020/12/12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生活家饮食保健孕期选择食用油的学 问邢台 市第四 病院罕 见护理 应急预 案猪气 喘病综 合防制 技术动 物营养 系列理 想蛋白 与氨基 酸模式 的研究 进展皮 肤病的 诊断包 括病史 体格检 查和必 要的实 验室检 查我国 有关食 物添加 剂营养 强化剂 食物新 资本的 治理律 例与标 准
7.“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 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纺者选取 用“曲”而不用“竹”,你答为这 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
答: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 “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 “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 多,景致很深。
2020/12/12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生活家饮食保健孕期选择食用油的学 问邢台 市第四 病院罕 见护理 应急预 案猪气 喘病综 合防制 技术动 物营养 系列理 想蛋白 与氨基 酸模式 的研究 进展皮 肤病的 诊断包 括病史 体格检 查和必 要的实 验室检 查我国 有关食 物添加 剂营养 强化剂 食物新 资本的 治理律 例与标 准
题 破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10.“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 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 寂,而仅有禅院的钟表磬之音, 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 使这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使用 权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用 权一刹那成为了永恒……
2020/12/12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QQ:
1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课件

《登飞来峰》赏析
总结词
登高望远,表达了作者豁达的心境和壮志凌云的豪情。
详细描述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景象,展现了作者豁达的 心境和壮志凌云的豪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比 喻,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挑战的勇气。
《题西林壁》赏析
总结词
庐山景色壮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人生的感慨。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强调多角度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论诗五首·其二》
总结词
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和追求
详细描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思考 和追求,强调诗歌要真实、自然、有 感而发。
04
古诗词赏析方法
意象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人所表 达的情感和意境。
古诗词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
古诗词中的意象是指通过具象的事物或场景来表达抽象的情感或意义,如“月 ”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花”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等。
意境
古诗词的意境是指诗歌所营造的虚拟空间和氛围,它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 象,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03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概览
《春日》
总结词
春日生机勃勃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 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江南春》赏析
总结词
江南春景如画,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春天的喜爱和留恋。
详细描述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 展现了江南春景的独特魅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 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春天的喜爱和留恋。

初中苏教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诗歌赏析篇

初中苏教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诗歌赏析篇

初中苏教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诗歌赏析篇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情怀。

(2)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

(3)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的特点。

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4)“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5)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7)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题。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了洞庭湖的什么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题。

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指蝉。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1)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

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

“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

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2)“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3)三、四两句诗实际在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二题。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诗歌赏析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诗歌赏析

七上诗歌复习《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展现的画面。

潮水上涨,江面几乎与岸齐平,江面显得无比宽阔。

诗人乘着小船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悬挂。

这幅画面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两句写出了长江下流水面的开阔,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一精彩画面的?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画面非常精彩,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是眼中大景;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小景,以“扬帆的小船”映衬“宽阔的江面”,画面精彩,意境开阔。

3.这首诗颈联既是景语又蕴含着理趣,说说你的理解。

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已经来到江上。

暗含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4.体会诗人王湾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触景生情,由长江的风景引起路途的乡愁,融情于景,抒发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之情。

〔思乡情怀。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评价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说出这场战争的名称,并分析诗人采用的艺术手法。

〔《指南》〕P64)赤壁之战运用以小见大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两句议论,构思非常奇特,请加以赏析。

这两句诗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赤壁之战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对于可能出现的结局,诗人又没说,而是别出心裁地以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景语即为情语,请体会“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包含的情感。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6诗歌赏析教学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6诗歌赏析教学案苏教版

【复习检测】(一)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⑴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⑵,相思迢递隔重城⑶.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注释:⑴崔雍、崔衮:李商隐的从表兄弟.⑵竹坞: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水槛:此指骆氏亭.⑶重城:一道道城关.(1)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2)本诗是怀友诗,为什么结尾要写“枯荷听雨声”?(3分)(二)登金陵凤凰台李白黄鹤楼崔颢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1、分别概括第一首诗中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说说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三)日暮杜甫登岳阳楼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请用生动地语言描绘《日暮》诗中第一、第二句的画面,并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图景?2.杜甫在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四) 出关①清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1)诗歌前两句是怎样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居庸关的雄伟气势的?(2分)(2)请赏析“马后桃花马前雪”的妙处.(4分)(五)钟山①即事②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注释]①钟山:山名.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③相对:对着山.7、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2分)8、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六)敷浅原①见桃花刘次庄桃花雨过碎红②飞,半逐溪流半染泥.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③.【注释】①敷(fū)浅原:古地名.②碎红:桃花的落瓣.③画梁:有彩绘的屋梁.燕子筑巢于梁上,故云.(1)请简要描绘一、二两诗人“见”到的景色.(3分)(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七)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1)说说诗歌第一句中使用“乱”字的好处.(3分)(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 (3分)(八)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颈联的画面.2、赏析尾联中“偶然”的妙处.(九)【甲】使至塞上王维【乙】汉江临眺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1、这两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2、“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主要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乙】诗的颔联所表现的画面.(十)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名句,句中“伴”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答案】一、(1)写出骆氏亭清静寂寥(或“凄清”、“孤寂”)的环境特点(1分),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悲凉的心情,引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或: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作铺垫.)(2分).(共3分)(2)采用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1分),突出了思念之情.单调的雨打枯荷声更增添了环境的寂寥(1分【答案】二、1、(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前者: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后者:作者面对“汉阳树”“鹦鹉洲”触发个人羁绊异乡的旅怀愁思.【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答案】:三、(1) 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这是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先描绘,后点出景物,说明特点.)(2)杜甫第一首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点出“迟暮”.) 第二首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的情操.【答案】四、(1)(2分)第一句从静态写古老的边地州城(写居庸关亦可)凭山俯海的雄伟气势(1分),第二句从动态写旌旗在戍防城楼上随风翻卷,从侧面表现居庸关的雄伟气势(1分).【评分要点】本题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阐述即可.共2分.(2)(4分)马后桃花指关内家乡温馨生活(1分),马前雪指关外苦寒环境(1分),运用对比手法(1分),突出地表现了出征将士的思乡之情(写留恋之情亦可)(1分).共4分.【答案】五7、“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2分,写出一点给1分)8、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2分,“悠闲平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各给1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答案】六、(1)暮春时节,细雨霏霏,桃花随着雨点,四下乱飞;一半去追逐清清的溪水,仿佛要随那清溪流回桃花源去;一半却力不从心,跌落尘土,被污泥浊水所沾染.(找准景物得1分,抓住特点得1分,描写准确得1分,共3分)(2)既有对落花遭遇的感伤、怜惜,又有对双燕衔花的惊喜、庆幸,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共三点,答到其中任意一点得2分,答到二点得3分)【答案】七(1)、“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3分)(2)、【答案】写出了游人对眼前景色无比热爱的愉快心情. (3分)【答案】八、1、颈联的画面在山中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来到了流水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了,然而一抬头却恰好看见一片闲云由山中缓缓升起,描绘了一幅色调淡雅,意境恬淡闲适的中国山水画1、赏析“偶然”贯穿全诗,“兴来每独往”,乘兴出游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值林叟”还是偶然,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因而写出了诗人悠闲山水而自得其乐的情趣和天性淡逸且超然物外的风采【答案】九、(1)《使至塞上》是作者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时所作,诗的感情基调是孤寂、悲凉;《汉江临眺》是作者受朝廷重托去黔中、岭南等地选拔官员,路经汉江时所作,诗的感情基调是开朗、欢快、积极.(2)远望汉江,江水滔滔,似乎要奔流到天地之外;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茫茫.山色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答案】十: (1)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2分,意思对即给分)(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2分,意思对即可)。

江苏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词赏析专题

江苏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词赏析专题

古代诗词赏析专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这首诗写得是佛寺禅院清幽寂静的环境,抒发的是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深”字写出了禅房的幽雅宁静,这一联抓住了禅房幽深寂静的特点,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淡泊情怀。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诗人在这里以静写动,以动衬静,这与诗人向往佛门清净的心境是吻合的。

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2、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的无比壮阔而又生动。

“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

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诗意境阔大,情景交融,与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是分不开的。

3、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中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民之口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

本篇的主要特点是叙事与心理揭示融为一体,例如,“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不仅展示了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而且更深入到他们的内心进行刻画,写事与写心理完美统一。

"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词鉴赏复习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词鉴赏复习 苏教版

七年级下语文复习——诗词鉴赏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1.竹径:小路被竹林掩映;曲径:小路弯弯曲曲,层次丰富,景致深浓。

2.“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

2.深: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3.要达到能领悟妙道的胜境,先要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4.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4.“悦”“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

“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5. “静”是指“万籁俱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幽静,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6.实际上是以声衬静写自己的心静,抒发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浓厚隐逸情怀。

二、登岳阳楼(杜甫)1.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湖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者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幅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颔联。

2.广阔无边、雄浑壮观的洞庭湖,划分开吴国、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中一般。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3.运用描写,既有实写、又寓想象。

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气势磅礴恢宏。

4.亲朋杳无音信,得不到物质、精神方面的任何帮助;既老且病,漂流湖泊、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的孤苦无依。

写出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5.这首诗最让人感动的是尾联,请你从思想内容上说说为什么。

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对尾联的理解。

5.个人经历: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老泪纵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色花[印度] 泰戈尔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么?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赏析:《金色花》一诗选自泰戈尔著名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

诗歌开篇扣题,以一个“假如”搧动想象的翅膀,总领全篇。

然后,诗人精心描绘了两幅图画。

第一幅,母子逗乐图。

诗人假想自己变成了一朵美丽的金色花,长在“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当妈妈呼喊时,“我”不回答,却有意与妈妈逗乐,“暗暗地在那里匿笑”,“一声不响”,这是一幅怎样的母子情深图啊!接着,诗人细致描绘了一幅慈母生活图,展示母亲迷人的风采。

诗人想像自己“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母亲工作。

这时诗人精选几个特写镜头:母亲沐浴后,长发披肩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的楚楚动人的芳容;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诗,酷爱学习的英姿;黄昏时拿灯到牛棚去辛苦写作的倩影――极力渲染和歌颂了母亲美丽动人、外秀内美、朴实勤劳的形象和美德。

最后,诗人用母子对话来结束全诗,更是别具匠心。

整首诗作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讴歌了孩子金子般的童心,表现了孩子天真烂漫的天性和顽皮无邪的童稚、童真、童趣。

这首诗用充满童稚的想像,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须臾不离妈妈的难舍难分的浓厚感情。

告别--泰戈尔是我走的时候了,妈妈;我走了。

当清寂的黎明,你在暗中伸出双臂,要抱你睡在床上的孩子时,我要说道:“孩子不在那里呀!”──妈妈,我走了。

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大风之夜,当雨点在树叶上淅沥时,你在床上会听见我的微语;当电光从开着的窗口闪进你的屋里时,我的笑声也偕了他一同闪进了。

如果你醒着躺在床上,想你的孩子直到深夜,我便要从星空向你唱道:“睡呀!妈妈,睡呀。

”我要坐在各处游荡的月光上,偷偷地来到你的床上,乘你睡着时,躺在你的胸上。

我要变成一个梦儿,从你眼皮的微缝中钻到你的睡眠的深处。

当你醒来吃惊地四望时,我便如闪耀的萤火似的,熠熠地向暗中飞去了。

当杜尔伽节〔杜尔伽节:即印度十月间的“难近母祭日”。

〕,邻家的孩子们来屋里游玩时,我便要融化在笛声里,整日价在你心头震荡。

亲爱的阿姨带了杜尔伽节礼物来,问道:“我们的孩子在哪里,姊姊?”妈妈,你将要柔声地告诉她:“他呀,他现在是在我的瞳仁里,他现在是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灵魂里。

”赏析:《告别》是以一个孩子的语气写成,通过孩子与母亲所说的稚气的话语、天真的想象,讴歌了母子间真挚的感情。

“是我走的时候了,妈妈,我走了。

”孩子想象着,他要离开妈妈了,他要趁着微明的天光,偷偷地溜走,当妈妈清早伸出双臂要抱他的时候,却惊诧地发现孩子不见了。

调皮的孩子到哪里去了呢?他得意地告诉妈妈:“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哦,原来他化为了一股清风,一朵涟漪,仍然陪伴在母亲身边。

不仅如此,作者接着又借助于具体的听觉、视觉、通过具体的场面、生动的形象,进一步表现孩子与母亲之间扯不断的深情。

你看:“当雨点在树叶中淅沥时,你在床上,会听见我的微语;当电光从开着的窗口闪进你的屋里时,我的笑声也偕了它一同闪进了。

”深夜,在母亲思念孩子不能成眠时,他会从群星里向母亲唱催眠曲;他要乘着月光偷偷地躺在母亲温暖的怀里;他还要变成一个梦儿,钻到母亲的睡眠深处与她相会;融化在节日的笛声里在母亲的心头震荡……那么,他到底在哪里呢?作者最后通过母亲道出了他的所在:“他呀,他现在是在我的瞳人里,他现在是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灵魂里。

”全诗通过作者的描绘,一个顽皮、可爱的儿童形象活泼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以感染。

这首诗是写离别时孩子对妈妈的眷恋之情,这种眷恋之情是用奇特、美妙而又深刻的手法和语言表达出来。

《榕树》泰戈尔喂,你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你可曾忘记了那小小的孩子,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筑巢又离开了你的鸟儿似的孩子?你不记得他怎样坐在窗内,诧异地望着你深入地下的纠缠的树根么?妇人们常到池边,汲了满罐的水去,你的大黑影便在水面上摇动,好像睡着的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

日光在微波上跳舞,好像不停不息的小梭在织着金色的花毡。

两只鸭子挨着芦苇,在芦苇影子上游来游去,孩子静静地坐在那里想着。

他想做风,吹过你的萧萧的枝杈;想做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了日光而俱长;想当一只鸟儿,栖息在你的最高枝上;还想做那两只鸭,在芦苇与阴影中间游来游去。

赏析:《榕树》一诗中,榕树成了那孩子的朋友。

诗人运用第二人称,生动描写那孩子对一棵高大的榕树的沉思和幻想。

“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池边”是写榕树生长的位置,为下文进一步对话伏笔。

“蓬头”是状榕树的形态。

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

它生长在热带地方,在印度是一种常见乔木。

在文学作品中,榕树往往是故乡的象征。

所以,诗人把榕树想像成孩子的朋友,便于抒发思乡怀母的感情。

“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的鸟儿似的孩子”,诗人在这里把那孩子比作小鸟,以引起“榕树”的回忆。

“地下的纠缠的树根”本是看不见的,但从儿童的眼光来看,它是看得见的。

“树根”在这里语带双关,含有“寻根不忘本”的意思。

接着描写了三个日常生活画面:妇人汲水,日光跳舞,鸭子游涞游去。

这些生活画面都能勾起“榕树”对孩子的回忆。

最后,诗人把孩子想象成“风”“影子”“鸭”与榕树须臾不离。

榕树是故乡的化身,是妈妈的化身。

那孩子面对榕树的沉思与幻想,是思念故乡、思念妈妈的表现。

诗中对榕树的描写,则使我们联想到妈妈的性格和形象。

榕树是故乡的化身,是妈妈的化身,那孩子面对榕树的沉思与幻想,是思念故乡,思念妈妈的表现在这三首诗中,诗人以儿童的眼睛和心灵观察自然、感受生活,朴素地展现了孩子们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的情感,引领我们飞翔到新月般天真美好的儿童世界里,重温童年的梦。

少年歌朱湘(1904-1933)我们是小羊,跳跃过山坡同草场,提起嗓子笑。

撒开腿来跑:活泼是我们的主张。

我们是山泉,白云中流下了高岸;谁作泾的溷(hùn)?流成渭的清,才不愧我们的真面。

我们恨暮气,恨一切衰朽的东西。

我们要永远热烈同勇敢,直到死封闭起眼皮。

我们是新人,我们要翻一阕新声。

来啊,搀起手,少年歌在口,同行入灿烂的前程!赏析:《少年歌》选自现代诗人朱湘写的《草莽集》。

《少年歌》是他早年的代表作,全诗在平静之中洋溢着欢快的情调。

诗人用第一人称,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他所希望看到的新一代少年的形象。

全诗分四节。

前两节借助两个能激发读者想象的意象表现了少年的活泼与清纯。

第一节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少年比做“小羊”,表现少年的活泼可爱。

末句点明段旨。

第二节把少年比做“山泉”,表现少年的纯洁。

诗人运用“泾浊渭清”的典故,说明我们青少年要做纯洁的人。

(“泾浊渭清”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坏。

)末句点明段旨。

第三节直抒胸臆,表现青少年的勃勃生机。

他们敢爱敢恨,爱憎分明。

这一段表达了青少年与“一切衰朽的东西”斗争到底的精神。

第四节点明主旨,形象说明要团结广大青少年一起奋斗,奔向灿烂的前程。

“我们要翻一阕新声”语带双关,蕴含要改造旧中国的理想。

全诗笔调欢快,格调清新,形式完美。

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去建设铁路,去作飞行师,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去高山上滑雪,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过寻常的日子,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赏析:这首洋溢着诗人激情的梦想,诗人渴望自己充满着年轻人旺盛的生命活力,以明快、和谐的手法弹奏出青春的美妙音调,迸射出对新生活热切希望的火花,表现了诗人在新的理想照耀下对生活、对人生意义的全新的理解和感受。

这种理解和感受在青年人心中激起的共鸣——久久无法平静。

由于生活的磨砺,何其芳从一个惯于幽幽地诉说心灵苦闷的孤独诗人,变成了一个与革命洪流汇合的热情歌手。

他不再像早年哀叹“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流连于他那“可爱的”“忧郁”,而是大声地唱出了“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当年的延安和边区正处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之下,物资极其匮乏,生活极端困难。

但这未能限制住诗人想象翅膀的拍动。

它升腾而起,带领着纯真好奇的少男少女们去巡视遥远的高山和大海,神奇的北极和赤道,去开拓一种未曾有过的紧张而有趣的生活。

这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人来说,也许不足为奇,但在当时的延安,却是极其美丽而动人的,它不愧为笑着走向未来的一支生活的颂歌,青春的颂歌。

这首诗各节均以排句组成,读起来诗句联翩而至,似车外的景色接连闪现,似江上的排浪逐个涌来,在读者心头激起阵阵诗意的回响。

第二节一口气写下十行排比句,但一点也不呆滞,它的每个句子都给读者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生活画面,使人陷入深深的喜悦。

如果说,第二节诗充满了高强度的动作性,那么第三节诗便从动入静,由实转虚,在静态的描写中点染了生活中内在的方面:心灵的高尚,对人的友爱。

它启发年轻人去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去用自己的热情发现别人的真诚。

这几句看似平常,实则画龙点睛,是对上面诗意的补充、扩展和深化,使诗具有更深的内涵。

这首诗的结尾使用环结法,即最后一节是第一节的反复。

但它又稍有变化,将第二句改为“生活又多么芬芳”。

原来“生活是海洋”乃从“广阔”而来,是同义异现;现在以“芬芳”一语定论,便照应了全诗,令人在稍稍停顿中有惊喜的发现,接受了作者的结论:生活不仅是广阔的,生活还是温馨幸福的。

这种用“同中有异”的结尾引出新意的方法,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我的思念是圆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赏析:诗人的睿智的光芒闪烁在看似不经意的比喻和联想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