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未选择的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糝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________。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一、赏析《泊秦淮》杜牧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简要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借用典故;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二、赏析《登飞来峰》王安石1、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为下文的哲理表达奠基。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与杜甫的哪两句诗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简要说说本诗中这两句包含着怎样的哲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哲理: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5、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借景抒情;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三、赏析《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赏析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并答题。

①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②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落红”在这里比喻诗人以“落红”自比3、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写出了诗人离京时及忧伤又愉快的复杂感情。

4、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鉴赏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鉴赏

人教版语文 2017 七年级下课外古诗鉴赏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月夜,独坐在安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竹林里安静安静,无人认识,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照射。

1、月夜竹林的安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表现令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寂静、淡泊和欢喜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自坐在安静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吼叫。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洁白的明月透过旺盛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附其他相关赏析:一:(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情况?(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述该诗所展现的画面。

【参照答案】(1)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情况。

(2)传达出诗人寂静、淡泊(或悠闲自得、自在)的心境。

(3 )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况。

二:(1)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 ?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 分)答:幽篁指的是安静的竹林(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解析。

(4 分)答: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安静的竹林中享受着平易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味。

3、“幽”“树林”中的“幽”深“衬着了怎样的境地?答:“幽“深”等字的运用,衬着了一种安静、雅致的境地。

4 、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能够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答:独坐、弹琴、长啸。

高雅安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5 、这首诗借助光景描述,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 : 寂静、淡泊的心情。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十三首)一、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此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

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三、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双袖龙钟泪不干”?意在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夸张。

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的后两句。

例: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中的典型情节,别出心裁,体现了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赏析(PPT)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赏析(PPT)

诗歌赏析 岐王宅里寻常见, 追忆昔 崔九堂前几度闻。 日情谊 正是江南好风景, 述今相
抒发了世事难料 人生无常的感慨
落花时节又逢君。
逢感慨
“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 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 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 含蓄。
约客
宋· 赵师秀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715--770)的诗气 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绚 丽、热情澎湃。与高适不同 的是,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 奇丽多姿的生活。雄奇瑰丽 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 基调。
路漫漫 涉边塞,思故乡 表达了诗人远 泪不干 涉边塞思乡怀亲之 无纸笔 捎口信,话平安 情怀 报平安
幽草 黄鹂 春潮 野渡
涧边生 深树鸣 闲淡宁静 “怜” 雨急 悠闲恬淡 为诗之 舟横 眼
特点:以景写情,借景述意
《江南逢李龟年》背景简介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 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明皇杂录》 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 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其后流落江南, 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 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即指此 诗)。”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 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安史之乱后) 国家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 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不知从哪儿传来悠扬的笛声, 它随着春风飞入整个洛阳城。 倾听才知是一曲《折杨柳》, 谁能不勾起思念故乡之情呢!
《折杨柳》:古乐曲。古人别离,折 杨柳相赠,以寄托伤离之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望岳 (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南山 (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①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②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③海隅:海边。

④青霭: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⑤分野:古天文学名词。

⑥壑:山谷。

(1)这两首登高抒怀的诗歌,首联均是远观山景,描绘出了山的①________之态。

从诗歌中读到了诗人杜甫是激情满怀,踌躇满志的;而王维则恬静淡远,流露出②________的意向。

(2)《望岳》的尾联是千古名句,被后人另作解读,衍生出了新的意思。

请写出你从中领悟到的生活哲理。

【答案】(1)高远(或高壮);归隐(或隐逸、遁世)(2)我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领悟到的哲理是: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才能以胜者姿态立于绝顶,俯视一切。

【解析】【分析】(1)①《望岳》第一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泰山的高,不直接写,而是写在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到远远横亘的泰山,通过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

《终南山》首联“太乙近天都”,意思是终南山的太乙距离天空很近,终南山虽然高,但是距离天还很远;“连山到海隅”,终南山虽然绵延千里,但是也未能连到海。

上下句都是用夸张的手法,从远景写出终南山高远的特点。

所以两首诗,都是远观山景,描绘山高远或者说高壮的特点。

②《终南山》前几联总写终南山的高远以及烟云雾霭的景色变换,阴晴变化中中峰的千岩万壑,最后一联耐人寻味,“欲投人处宿”的主语应该是“我”,“我”在游山,“我”在观物抒情,“我”在“隔水问樵夫”,流露出诗人寄情于山水,有意归隐的情绪。

(2)“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

攀登的过程是辛苦、艰难的,但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登上山巅,才有机会雄视天下,“一览众山小”。

七年级下册语文14首古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14首古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14首古诗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14首古诗如下:1. 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 赏析- 意境: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诗中的幽篁(竹林)、深林、明月营造出一种清幽绝俗的意境。

- 情感表达: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一种高雅绝俗、悠然自得的心境。

- 艺术手法:以自然平淡的笔调,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月夜竹林幽居图。

1. 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 赏析- 意境:在宁静的春夜,不知从何处传来悠扬的玉笛之声,这笛声随着春风飘散在整个洛阳城。

- 艺术手法:“暗飞声”的“暗”字用得巧妙,写出了笛声的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以声传情,借景抒情。

1. 原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 赏析- 意境:诗人东望故乡,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水沾湿了衣袖。

在途中与入京使者相逢,想要传个平安的消息却没有纸笔。

- 情感表达:既有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又有在旅途的仓促与无奈。

- 艺术手法:“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深。

“凭君传语报平安”语言质朴,却情深意长。

1. 原文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 赏析- 意境:描绘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奇斗艳、各逞芳菲的景象,就连没有艳丽色彩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描写晚春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积极向上的态度。

- 艺术手法:运用拟人手法,如“草树知春不久归”的“知”字,将草树拟人化,赋予它们感知春天将逝的能力;“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斗”字,生动地表现出花草争艳的情景。

1. 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 赏析- 意境: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必备古诗【加赏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必备古诗【加赏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必备古诗【加赏析】1.《竹里馆》(唐・王维)o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o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体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营造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意境。

2.《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o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o赏析:紧扣“闻” 字写感受,通过描写笛声在春风中飘散于洛阳城,引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情真意切,余韵无穷。

3.《逢入京使》(唐・岑参)o原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o赏析: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回京使者,托带口信安慰家人的场景,抒发了报国和亲情难以两全、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4.《晚春》(唐・韩愈)o原文: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o赏析:运用拟人手法,写花草树木争奇斗艳,杨花榆荚也加入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也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5.《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o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o赏析:诗人登楼远眺,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因理想破灭而产生的孤寂郁闷之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6.《望岳》(唐・杜甫)o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o赏析: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宏大、壮美事物的向往和崇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更是体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7.《登飞来峰》(宋・王安石)o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o赏析:通过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的精神,富有哲理意味。

8.《游山西村》(宋・陆游)o原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新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鉴赏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

诗人想舍的是________。

不想舍的又是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当朝者的黑暗和腐朽;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2)这两句采用借物抒情的抒情方式,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解析】【分析】(1)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所以诗中诗人想舍的是腐朽的朝廷,不想舍的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故答案为:⑴当朝者的黑暗和腐朽;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⑵这两句采用借物抒情的抒情方式,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

考查的是诗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处境、遭遇等进行分析。

注意掌握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语言的运用能力。

此题考生要熟读诗歌,了解诗人,结合语句进行分析了解。

2.古诗阅读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

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

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

“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

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

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

“柳”谐音“留”。

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传承性。

尤其是作为七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地位十分突出。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人教版,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译文: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

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题解: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

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

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①里,弹琴复长啸②。

深林③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词注释:①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②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③深林:指“幽篁”。

《竹里馆》译文: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之一: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之二: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2017七年级下课外古诗鉴赏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附其它有关赏析:一:(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参考答案】(1)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3)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二:(1)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分)答: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答: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3、“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答:“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4、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答:独坐、弹琴、长啸。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5、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宁静、淡泊的心情。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

“散”字用得妙。

“散”是均匀、遍布。

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

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3、“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

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4、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答: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简单作一下分析。

答: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

《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6、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弥漫;满面龙种两袖淋湿,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相遇,修书却没有纸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所展现的画面。

答:这句诗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

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3、“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答: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4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翻译: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好像漫天飞雪。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3)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言之成理即可。

如: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

拟人、比喻生意盎然的晚春群芳(5)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①“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自惭形秽,终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作雪飞,积极参加到挽留春光的队伍之中,这种勇气实在值得钦佩。

②“杨花榆荚”平淡无奇,就如同人无才华写不出华美的文章,只能化作漫天飞舞的雪花。

与前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春光的无限珍贵。

5《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诗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夜半也没有来。

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

1、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待客的悠然和因友人未到而产生的淡淡的孤寂。

2、诗歌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净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

隐约写出了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3、“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答: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

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拿起一枚棋子,百无聊赖的敲击着棋盘,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4、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答:待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

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5、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C(提示: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景”,诗人盼望朋友到来,侧耳细听,没能听到朋友的脚步,只听到雨声和蛙声;这两句也暗中点明朋友“不来”的原因。

明乎此,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的“闲”就不能理解为“悠闲”“闲适”,而是闲得无聊。

)6、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含蓄而有韵味地描写诗人怎样的情景?雨夜等候客人7、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落寞、失望、焦躁、怅惘8、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9、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附其它练习鉴赏一:1.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含蓄而有韵味地描写诗人怎样的情景?2.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3.主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4.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5.“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

6.请你自选角度,对“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1.雨夜等候客人2.落寞、失望、焦躁、怅惘3.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4.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5.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

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在棋盘上敲打,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

6.示例一:一个“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一个“敲”字,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急、气、失落、无奈等)刻画得极为生动,使本句成为揭示内心世界的佳句。

示例二: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他在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