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
七年级下册 古诗20课和后4首古诗诗歌赏析总结
七下20课和后四首古诗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诗歌意思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
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
二、主题归纳抒发了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失意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三、赏析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4、《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它的语言风格是沉郁悲壮。
5、本诗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
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诗歌意思泰山到底怎么样?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首一览,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二、主题归纳表达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坚定豪迈气概以及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透露出诗人早年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七年级必背古代诗歌四首赏析
七年级必背古代诗歌四首赏析背诵诗歌是我们学习古代诗歌的第一步,我们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赏析古代诗歌。
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必背古代诗歌四首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七年级必背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随风一作:随君)赏析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
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
“君”字一作“风”。
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
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
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七年级必背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代: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七年级语文古诗四首赏析(一)
七年级语文古诗四首赏析(一)七年级语文古诗四首赏析(一) 竹里馆唐代: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析此诗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
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
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七年级语文古诗四首赏析(二) 逢入京使唐代: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赏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崇信佛教,晚年专诚奉佛 →诗佛
精通诗、画
→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以山水诗成就为最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注释: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
竹里馆
,篁是竹林。
2.啸:发出长而清脆的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与“独坐”相 应,意思是说,独坐幽 篁,无人相伴,唯有明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本诗写诗人与竹林相伴的情 景,形成了高雅的意境,传达出 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赏析诗句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4、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 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 词语有哪些?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心 境。“独坐”、“弹琴 ”“长啸”。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李白,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大 李杜”。(小李杜为李商隐 和杜牧)终身不得志,在其 诗中表达出追求自由和对未 来积极向上的精神。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修辞角度:运用反衬,以动衬静,以 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寂静,表现 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炼字角度:“独”是“独自”的意思,诗 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用弹琴、 长啸来陶冶情操,表达了诗人宁静淡 泊的心境。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七下古诗赏析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1、《竹里馆》《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白话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作品鉴赏:这首小诗总共四句,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诗中写到景物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幽篁”、“深林”、“明月”。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是:“独坐、弹琴、长啸”。
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
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
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
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
初一必背古诗四首赏析
初一必背古诗四首赏析背诵是我们学习初一古诗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对古诗进行赏析。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必背古诗四首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初一必背古诗四首赏析(一)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
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
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
《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
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
那气又是什么呢?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
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
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
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
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就会百花齐放。
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
春天草木的萌发让人联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欢的心理。
秋天草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与终结。
因此会让人感到忧愁和悲伤。
《离骚》中屈原叹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宋玉在《九辩》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陆机《文赋》云:“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
初一必背古诗四首赏析(二)钱塘湖春行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整理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整理1、《山中杂诗》译文: 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
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赏析: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2、《竹里馆》【韵译】: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评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3、《峨眉山月歌》④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洲:今重庆一带。
[韵译]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简析】: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七年级下册必考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
七年级下册必考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独坐幽皇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⑴竹里馆:網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d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d。
):囉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5)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⑹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Z士常用來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
主题:写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特色: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题目: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甲,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字太曰号青莲居士。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⑴洛城:即洛阳城,今河南省洛阳市C⑵玉笛:华美的笛子。
暗飞声:因笛声在夜间传來,故云。
⑶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⑷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
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⑸故园情:怀念家乡的情感。
故园,指故乡,家乡。
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赏析(含译文)
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赏析(含译文)01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了隐者闲适的生活情趣,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写法】全诗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02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主题】这首诗通过客居洛阳城的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写法】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03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擦都擦不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和笔,烦劳您给我的家人捎个口信报个平安。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安慰家人的典型场面,抒发了诗人报国和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写法】这首诗不假雕琢,脱口而成,感情真挚,在平易中显出丰富的诗韵,深入人心、脍炙人口。
04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它们费尽心思纷纷争奇斗艳。
杨花榆荚没有百花的芬芳,只知道飘散在空中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主题】这首诗运用拟人的手法,诗人通过花草树木的角度抒写了对春天的留恋之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情怀。
【写法】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最新七年级下册必考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
精品文档竹里馆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 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这里指吟咏、歌唱。
⑹长啸:撮口而呼,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主题表达了诗人宁静、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写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弹琴、长啸、淡泊的心情。
特色: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题目:、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1 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洒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林深深,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2 些?答: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⑴洛城:即洛阳城,今河南省洛阳市。
⑵玉笛:华美的笛子。
暗飞声:因笛声在夜间传来,故云。
⑶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⑷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
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⑸故园情:怀念家乡的情感。
故园,指故乡,家乡。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
七年级下册必考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一)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主题〕写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特色〕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二)《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暗”和“散”都是炼字的妙处。
其中“暗”字,不仅表示笛声轻柔,也暗示着笛子所在的地方隐蔽,寓意深远;而“散”字,则表现了笛声在春风中传播的广泛和自由。
这些字的运用,让诗歌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狂风呼啸,天空高远,猿猴哀鸣。
水清沙白,鸟儿飞翔。
无边无际的落叶飘落,长长的江水滔滔而来。
我常常漂泊在外,心中充满了忧伤,百年来多次患病,今天我独自登上高台。
我艰难困苦,满头白发,但我依然坚持,不停地倾听江水的潺潺声,直到酒杯中的浊酒也停止了流动。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忧伤,也表现了他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诗歌中有哪些描写自然景观的词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萧萧、长江滚滚。
四)《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床前明亮的月光,像是地上的霜。
我抬起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不禁低头思念故乡。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月亮的赞美,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忧伤,也表现了他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诗歌中有哪些描写自然景观的词句?明月光、地上霜、望明月。
描绘了诗人在离开长安后回望故园,眼前是漫长的路途和天空被尘烟遮蔽的情景。
3、诗中“双袖龙钟泪不干”的意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因思念亲人和故园而流下的泪水,形象地描绘了他的悲伤和眼泪无法止住的情感。
4、诗中“凭君传语报平安”的含义是什么?诗人在没有纸笔的情况下,请求路上相遇的人替他传达家人问候和平安的消息,表达了他对家人的牵挂和关心。
七年级下册重点古诗四首赏析(一)
七年级下册重点古诗四首赏析(一)七年级下册重点古诗四首赏析(一) 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七年级下册重点古诗四首赏析(二) 竹里馆唐代: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此诗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
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
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最新整理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docx
最新整理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1、《竹里馆》《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白话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作品鉴赏:这首小诗总共四句,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诗中写到景物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幽篁”、“深林”、“明月”。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是:“独坐、弹琴、长啸”。
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
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
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
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四首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四首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课外古诗词四首(七年级语文)一、《秋词》1. 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心境的句子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抒发自己远大志向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本诗作者表达了对秋的什么迥异态度?答: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4.你认为这首诗最可贵的是什么?答:这两首诗最可贵的是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5.你是如何理解第一首诗中的“鹤”的?答: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
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
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
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6.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7.结合具体形象简要说说最后两句诗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
答:虽遭遇人生坎坷,仍要不屈不饶,具备奋斗精神。
8.赏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句。
答: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
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
诗人一反常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
10.“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答:秋天天高云淡,爽朗明快,在诗人看来更易激发灵感和激情,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
诗中蕴含着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11.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句。
答:诗人抓“鹤飞冲天”的景观加以描绘,展现出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似乎也载着诗人的一缕诗情,直冲霄汉。
七年级下册 语文古诗词赏析总结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总结
诗人游走在山西的乡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人民的淳朴。
他欣赏美景,与当地人交流,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改写
在山西的乡村里,我漫步游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人民的淳朴。
我欣赏美景,与当地人交流,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诗人泊船在秦淮河畔,观赏周围的景色,感叹人生短暂,应该珍惜眼前的美景和时光,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赏析要点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描绘了秦淮夜景的美丽,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通过描写唱歌的商女,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虚荣和浮躁,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漠视。
3、绿肥红瘦,浅水莲叶夏生寒。
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出秦淮河岸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人生短暂,应该珍惜眼前的美景和时光的思想感情。
4、此时有钱无钱,都应该珍惜眼前的美景和时光,因为人生短暂,一切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逝。
5、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浮躁和虚荣的批判,以及珍惜眼前美好时光的思想。
初一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4首,重点课堂笔记抓紧掌握
初一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4首,重点课堂笔记抓紧掌握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注释①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②深林:这里指“幽篁”。
③相照: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二、译文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又长啸。
幽篁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其中,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三、思考探究1.诗歌的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四、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注释①玉笛:笛子的美称。
②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③故园:故乡,家乡。
二、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飞出的?随着春风飘荡,传遍洛阳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曲调,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三、思考探究1.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由听到的“折柳”的曲调引起的。
由此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声之悠扬,反衬诗人闻笛后的思乡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必考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
(一)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
〔主题〕写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特色〕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答: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二)《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
“散”字用得妙。
“散”是均匀、遍布。
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
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3、“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
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李白,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
〔主题〕写诗人在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于是引发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答: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简单作一下分析。
答: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
《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三)《逢入京使》(岑参,唐代,边塞诗人。
)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离开长安已经许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
尘烟蔽天,双袖都已沾满了泪水还没有干。
骑马在路上相遇,没有纸笔(写家信)。
只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所展现的画面。
这句诗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
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四)《晚春》(韩愈,唐代,唐宋八大家之一)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
正是“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红楼梦》林黛玉《葬花吟》),这勇气非常可爱。
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