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北川羌族饮食文化旅游
北川县羌族文化
北川县羌族文化一:羌族简介北川蕴涵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大禹故里、古老的羌族文化都让这片神奇的土地散发着迷人气息。
北川——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拥有全国羌族人口的近1/3,羌族的历史、文化、风俗,在这片浩瀚的土地上得以较为集中地保存。
疏九河,划九州,建立中华第一个国家社会的伟人——治水英雄大禹便生于北川,自古至今,人称“禹里”。
众多的大禹传说、神奇的碉楼、辉煌的史诗、缤纷的民俗、迷人的羌绣、悠扬的羌笛和口弦、令人目不暇接的羌舞——沙朗,犹如阳光和水,是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须臾不离的滋养。
羌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其悠久的文化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印记。
羌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乡镇文化、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大禹文化、古人类遗址文化底蕴浑厚。
北川县境内遗存许多的羌族村寨、古碉楼、羌绣、羌族史诗、羌族民俗、羌族服饰文化、羌笛、羌戏、羌舞、羌族民歌与音乐等非常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奇葩。
二:民间机构①:北川羌族自治县羌魂文化传播中心----中国心志愿者②:羌族民俗博物馆(新北川)③:羌族民俗文化馆文物古迹、建筑民居、民族服饰、民族文学三:羌族民族文化羌族特色大纲神话传说、歌谣、民间故事、漩坪腰梆、羌族丧舞、羌族口弦(青片乡尚武村的王泽兰、何秀芬、周顺兰三人)、北川羌笛、羊皮端公舞、许家湾十二花灯、羌戏、羌族的人生礼仪、羌历年、祭山会、领歌节、羌族“释比”的宗教经典、羌族“释比”的图经、羌族挑绣艺术、羌碉的修建技术、羌族“千年木锁”的制作。
①:小寨子沟与新建的吉娜羌寨:小寨子沟位于四川西北部,距北川县城93公里,距绵阳150余公里,是北川主要的羌族聚居点,地震后小寨子沟受到严重破坏,目前正在进行灾后重建工作。
吉娜羌寨为新建羌族聚居点的代表,基本采用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在建筑形式上也仅仅是在外表上加入了羌族文化的元素,对研究灾后重建过程中对羌族文化的影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②:羌族舞蹈:著名舞蹈老师: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禹羌祭祀皮鼓舞传承人王官全羌舞突出了羌族特色,讲究羌族原生态形象,强调了羌舞甩肩、转髋、顶胯等动作特点,易学、易跳、易会。
羌族文化报告总结范文
一、引言羌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茂汶、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
本文将从羌族的历史渊源、语言文字、服饰饮食、民间艺术等方面,对羌族文化进行总结。
二、羌族历史渊源羌族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左羌人。
早在殷商时期,羌族就活跃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
秦汉时期,羌族部落中的冉、马龙等部落在川西北一带定居。
唐宋时期,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和汉族。
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
三、羌族语言文字羌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为南北两大方言。
羌族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羌族服饰饮食羌族服饰具有浓郁的牧羊民族特色。
男子一般包青色和白色头帕,穿自织的长过膝的白色麻布或蓝色长衫,外套车皮褂子,脚着草鞋。
妇女喜缠青色、白色头帕,身穿拖至脚背的麻布或棉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裹绑腿,衣服袖口和襟边均绣有鲜艳美丽的花边。
羌族主食有玉米、土豆,辅以小麦、青稞、荞麦等。
蔬菜有圆根、萝卜、白菜、辣椒、豌豆、杂豆等,佐以圆根叶子和白菜泡制的酸菜。
常烹制的食物有玉米粥加蔬菜、烤玉米或麦麸馍馍、蒸玉米面等。
五、羌族民间艺术羌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包括羌绣、挑花、编织等。
羌绣被誉为“云端艺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殊的审美价值,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羌族的民间音乐、舞蹈、戏剧等也独具特色。
六、羌族禁忌与习俗羌族禁忌丰富,如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等。
七、总结羌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深入挖掘羌族文化的内涵,推动羌族文化的发展,让羌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羌族的饮食文化介绍
羌族的饮食文化介绍羌族的饮食主要是有玉米、小麦、青稞、胡豆、黄豆、碗豆、荞麦等;还有从川西平原运来的大米、面粉等。
蔬菜有圆根萝卜、白菜、辣椒、莲花白等,常吃自己泡制的酸菜,每日以三餐为习。
羌族的饮食文化是羌族的一些日常饮食习惯及饮食风俗,是羌族文化的主要代表。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羌族的饮食文化介绍,希望你喜欢。
羌族的饮食习惯羌族民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出去劳动,要带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尖”。
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
主食大都离不开面蒸蒸。
用小麦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馍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
许多地区的羌族还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连(米+查)浆水发酵,蒸成豆泡子馍馍,或将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馍馍。
用麦面片加肉片煮熟称为“烩面”;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状,称为“面汤”,继续加玉米粉搅稠,以筷子可拈起为度,称为“搅团”,都是常吃的主食。
羌族常用玉米、小麦、豆类先炒熟,再磨制成炒面,一般多在旅行或放牧时食用。
在食用马铃薯时,羌族民间喜将马铃薯整个煮熟,然后去皮,再舂成泥状,做成糍粑,称为洋芋糍粑,用油煎或炸后,拌蜂蜜吃。
也可用洋芋糍粑切片加酸菜、肉片煮汤吃。
羌族的饮食散居在山区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鲜猪肉,都是将猪宰杀后去毛,剖成两半或切成几大块,吊在房梁上熏烤制成“猪膘”,存放时间一般为一年,食用时一是与蔬菜同煮,熟后捞起猪膘,切成长方形大片盛入碗中即可食用;二是将生腌猪膘切成小块同菜一起炒,作用是以猪膘代油,还要加些花椒和辣椒提味。
在宰杀年猪时,羌族喜将猪血等充填到猪大肠内,煮熟后称为血肠。
血肠也是宴客吃酒时的一种上肴。
有的还将猪血与荞麦和在一起做成血馍馍食用。
羌族还常把新鲜的猪肉放在新宰的猪肚子里加盐、花椒等扎紧、风干,作成“瓤肚”久存不坏。
羌族一般饮用的酒称为咂酒,茂县羌语称“日麦希”,意为羌人酒。
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7;8天后即可饮用。
羌族饮咂酒,不用酒具,而是将酒坛开封,用一根细竹管咂吸,咂饮时以长幼为序,轮流咂饮,并不断地注入凉开水,直到味淡为止。
云朵上的民族-羌族
三月三:已婚妇女每年三月三日敬娘娘菩萨,求神赐孩子,保佑孩子平安。 三月十二:寨子里要宰一只羊,祈求土地菩萨保佑丰收,并忌路一天,禁止过往行人进村寨,这天称为“青苗会”。 七月七:未婚妇女每年七月七日要做“巧牙会”。即邀约邻近的姑娘们,聚会在一起,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十一月一:到牛王庙烧香、点蜡、烧纸钱,并宰羊一只,鸡一只,祈求牛王菩萨保佑耕牛平安。这天,全寨的耕牛休息一天,所以又称“牛王会”。 山王会:“山王会”是祈求山王菩萨保佑六畜兴旺,庄稼丰收。做会时,要宰一只羊。山王会的会期各村寨不同。 观音会:“观音会”,一年三次,第一次是三月十九日,第二次是六月十九日,第三次是九月十九日,祈求观音菩萨保佑村寨内大小人口平安。 川主会:“川主会”,每年六月二十四,以寨为单位举行,祭奉川主。当天全寨休息,穿新戴花,唱歌跳舞,大办酒席,是规模最大的庙会。 祭天会:传统每年统一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后来由于受汉区的影响,六月二十四日合并祭天会、玉皇会、川主会,规模十分宏大,常常有跳神活动,人数数百至上万不等。还有妇女敬神节与汉传娘娘会合并进行,内容与妇女节不同,以敬神和娱乐为主,皆为妇女参加。
人们十分怀念她,便于每年五月初五这天到海子边唱歌蹯,渐渐形成了领歌节。早晨,妇女们在一位资历较深的老大姐的率领下,带着祭品和食品,来到寨子附近的海子边,向沙朗敬献供品,祈求庇护。然后,围成一圈,手牵手跳起沙朗舞。黄昏时,妇女们踏上归程。到家后,男人们忙着向她们讨教唱歌跳舞的技艺。
*
羌族节日之其他节日
*
羌族的禁忌
羌族有许多禁忌,例如:
*
羌族的婚姻制度为一夫一妻制。解放前,婚姻由父母包办。妇女地位低,盛行入赘,还有指腹为婚、订娃娃亲、篼篼亲等。其他还有姑舅表优先婚,新娘婚后一年内返居娘家、兄死弟纳其嫂、弟死兄娶弟妇等遗俗。 从正式订婚到结婚一般要经过以下程序: 首先要办开口酒席。男方请介绍人到女方家正式提亲,如女方家同意,由其家长开口,定某日办开口酒席。届时,由男方在女方家办席,未婚婿拜见岳父母。 其次办斟订酒。开口酒过后一段时间,男方又到女方家办一次席,并送去部分礼。 再次办大订酒。男方在女方家宴请女方所有家族和该寨每户一人,交清聘礼,商订和宣布婚期。 最后是择吉日成婚。婚礼举行三天,第一天由女方家办女花夜,进行送亲和庆贺,此日,男方要派出迎亲队伍若干到女方家参加庆祝活动。第二天由迎亲队伍率领,女方亲朋、邻里送亲到男方家,男方要大宴宾客做正席,是夜饮咂酒、跳沙朗舞、唱酒歌,通宵达旦。第三天做谢客酒,送新娘回娘家,叫回门。
羌族风情习俗简述
羌族风情习俗简述羌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早在3000 多年前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我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
今天的羌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其附近地区,以茂汶羌族自治县最为集中。
唐时,一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一部分同化于汉族,今天四川西北部的羌族人是古代羌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
羌族人自称“尔玛”或“尔咩”,意思是“本地人”。
羌族人使用羌语,大多数通汉语。
1、宗教信仰普遍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少数与藏族人居住在一起的羌族人信仰喇嘛教。
2、节日最隆重的是两个,“祭山会”和“羌年节”。
第一,“祭山会”(又称转山会)。
祈祷风调雨顺。
祭山会的时间各地并不统一,有正月、四月、五月之分,亦有每年举行 1 次或2—3 次不等,祭山程序极为复杂,所献牺牲因各地传说不同,图腾不同而有差异,大致可分“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利“吊狗祭山” 三种。
大典多在神树林一块空坝上举行。
一些地方祭山后还要祭路三天,禁止上山砍柴、割草、挖苗、狩措等。
第二,羌年节(又称羌历年)。
答谢天神赐予的五谷丰登。
于每年家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 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
按民间习俗,过羌年时还愿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盘业主(寨神)。
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
整个活动仪式由“许” 主持,咂酒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坛。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可互道祝贺,相互迎请。
(在茂县一带,过羌年有特殊规定:当年全寨没有成年人死亡过羌年,否则只能过春节。
)其他节日还有:“牛王会”,羌族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十一月一日举行,节期一天。
此日,要让耕牛休息,喂以面馍和麦草。
有的地方,要做日月形馍馍挂在牛角上,然后放其出圈自由活动。
主人到牛王庙焚香烧纸,并宰羊一只、鸡一只,祈求牛王爷保佑耕牛平安不遭瘟疫。
“颔歌节”,主要流行天茂县北部的羌族聚居山寨。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只有妇女参加。
“羌族端午节”,也是羌族传统节日。
羌族民俗文化
羌族民俗文化羌族是我国西北、西南两地区的一个古老少数民族,现归入藏族,但其与藏族有诸多不同。
随着古蜀文化三星堆遗址的不断发掘,以及四川茂县、汶川县等地古羌文化的最新考古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羌族极有可能就是华夏民族祖先。
羌族历史上“逐水草而居”至“依山居之,垒石为室”,羌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羌族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宕昌羌是西羌的一支,是“钟存羌”的一个派系,在秦汉时便在宕昌农耕畜牧。
在战国中期就是西羌(戎)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
北魏时羌人建立了宕昌国。
虽经历代的变革,由于当时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加之,宕昌羌人的后裔居住深山林海,留有古代羌族的大部习俗,形成今日“羌族”(木家藏族)的民族风情。
宕昌羌是由汉肛的牦牛、白马、参狼、且昌、山羌、“保”羌部落组成。
其他“东西千里,南北八百里”,宕昌是其政治、经济的中心。
宋代宕昌羌人被吐蕃统治叫“蕃族”,史也称“木家”人。
因此北宋末年吐蕃鲁黎族大首领木令征(木琳沁))统治岷、宕二州,明代官方称他们为“木家”十六族。
元、明以降宕昌羌人被称“西蕃”,民国初改称藏族。
现在的宕昌羌后裔——“木家”藏族,居住在三乡、四沟、三十五村寨,形成今日“木家”藏族的民族风情。
其服饰、舞蹈、婚嫁、丧葬均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神秘而古朴,对现代都市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也颇有社会研究价值。
“月洼松间篝火明,笛弄山风声声情。
褐衣裘裳背揉背,春情缠绵心印心。
”这便是宕昌诗人杨材美咏《西羌古风》的佳句。
现今在大河坝、路岗头、岳藏甫、新坪4个村寨藏胞便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宕昌国的古羌人后裔,他们的衣着打扮、房屋居室、婚丧嫁娶、文化娱乐等还沿袭羌人的习俗,板屋错落、水磨转悠、劳动闲暇藏族妇女身着节日盛装,会聚祠庙,弹起口弦,唱起藏歌,跳起富有民族特色的白马藏族舞,牛头马面舞、如诗如画的藏羌族风情为公园旅游更添异彩。
位于大河坝沟草地坪的马氏山庄又名“草坪山庄”,是清末民初管制宕昌藏族的土司马培德为暂避战祸匪患修建的板房、田园,其“草坪烟雨”、“松山崖房”最为出名。
试析北川羌族饮食文化旅游
部多食新鲜山野菜 , 而东南部则 以家种蔬菜为 主。
收 稿 日期 :0 0 0 — 9 2 1— 8 2
的功能;3更高层次——饮食文化旅游, () 突出饮食生明, 物种 类丰 富多样、 食 食源绿 色环保 、 风味朴实 自然 。 具有现代旅 游价值。 目 但
前 的开发利用还停 留在基础层 次层 面上。 今后应加强研 究, 充分发掘 当地 的饮食文化 内涵 , 开发有针对性 的旅 游产品 , 注重参与性 , 可持续发展之路 。 走
21 0 0年第 3 4期 总第 1 8 0 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ON0M I RES C EARCH GUI DE
No34。 . 201 0 S ra e ilNo.08 1
试 析 北 川 羌 族 饮 食 文 化 旅 游
蔡 淑 华
( 阳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 , 绵 四川 绵阳 6 10 ) 2 0 0
绿色食品 , 是现代人们 追求大 自然 风味 的喜爱食 物 ;ll ; J 羌 l l  ̄ 族饮食的一些传统 制作方法 , 如砸 酒的制作 、 馍馍 的制 作等
都可以带给游客体验的乐趣 ; 饮食习俗也具有浓郁 的地方丰 韵, 如羌人饮咂酒不用酒具 , 而是将酒坛开封 , 用一根细竹管 咂吸 , 咂饮时 以长幼 为序 , 流咂饮 , 轮 并不断地 注入凉开水 ,
直 到 味淡 为 止 。 这 些 饮 食 文 化 不 仅 能 让 游 客 品 尝 到 “ 什 吃
四川盆地西北 向藏东高原过渡的高 山深谷地区的区位特征 。
2饮 食 原 料 就 地 取 材 , 食 文 化 的分 布 具 有 明 显 的 地 域 . 饮
特色 。 t d J羌族多样 的饮食 中, r l 其原材料大都出 本地 。 由于 县域 内 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 因而饮食文化 的分布具有明显的
羌族文化调研报告
羌族文化调研报告1. 羌族的历史与起源羌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根据历史记载,羌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
羌族起源于青藏高原地区,后移居至中国西南地区,并形成独特的文化传统。
2. 羌族的居住区和分布情况羌族主要居住在四川、甘肃、青海等地,其中四川是羌族人口最多的地方。
在这些地区,羌族人口分布较广,且在一些地方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居住区,如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
3. 羌族的语言和文字羌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藏缅语系,与藏语、门巴语等有一定的相似性。
羌族的文字主要使用汉字,目前仅少数羌族人能够使用传统的羌文进行书写和交流。
4. 羌族的传统服饰与民俗羌族的传统服饰多样且色彩丰富,男性常穿着短领长袍和短裤,女性则穿着彩色上衣和长裙。
羌族民俗活动多样,如赛马、祭祀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羌族的“黄节”、“龙船节”等节日活动。
5. 羌族艺术与音乐羌族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织锦、木雕、篆刻等,其中以织锦最为有名。
羌族音乐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常采用民族乐器如箫、笛子、板胡等进行演奏,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与赞美。
6. 羌族的民间信仰与宗教羌族的民间信仰主要包括崇拜山神、水神、土地神等,同时也受藏传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羌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7. 羌族的饮食文化羌族人民饮食以牛、羊、猪肉为主,辅以豆类、蔬菜等。
他们还制作独特的羊肉干、牛肉干等食品,具有独特的口味和风味。
8. 羌族的民俗婚礼与节日庆典羌族的婚礼和节日庆典是他们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羌族婚礼注重礼仪,如有特定的仪式和习俗,庆典时常常进行羌族传统舞蹈、歌唱等表演,热闹而喜庆。
9. 羌族的经济活动与发展羌族人民主要以农牧业为生,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同时也养殖牛、羊等家畜。
在现代社会,一些羌族人民从事手工艺品制作、旅游业、教育等行业,有一定经济收入。
10. 羌族的传统价值观与文化传承羌族有着独特的传统价值观,如强调家族观念、尊老爱幼、重视亲情等。
2024年浅析羌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2024年浅析羌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羌族,作为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这些文化不仅反映了羌族人民的历史、信仰和生活方式,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羌族民俗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羌族民俗文化概述羌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四川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
羌族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包括语言、服饰、饮食、建筑、节庆、歌舞、手工艺等多个方面。
例如,羌族的服饰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图案著称,体现了羌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羌族的节庆活动如“祭山会”、“火把节”等,更是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民族风情。
这些民俗文化不仅是羌族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他们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二、文化保护现状与挑战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羌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使得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羌族民俗文化的传承面临断层的危险。
另一方面,羌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资金投入和文化人才,使得文化保护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此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对羌族民俗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一些传统节庆活动被商业化利用,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
三、保护措施与实施路径针对羌族民俗文化面临的保护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实施路径。
首先,加强对羌族民俗文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其次,建立健全文化保护机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文化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同时,加大对羌族聚居地区的资金投入,支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人才培养。
此外,推动羌族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途径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还需积极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途径。
羌族历史文化与习俗传承
羌族历史文化与习俗传承羌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等地。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羌族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习俗。
本文将从羌族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色以及习俗传承等方面,探讨羌族的魅力所在。
一、羌族的历史渊源羌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秦时期,2000多年的历史造就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羌族的祖先最早定居在黄河上游的巴蜀地区,后来逐渐向四川东部、青海西部等地扩展。
在历史长河中,羌族与中原文化、藏族文化、土家族文化等民族形成了交融、融合发展的局面。
二、羌族的文化特色1.语言文字方面:羌族使用汉字和东羌语,东羌语属于藏缅语系。
羌族仍保留着一部分传统的羌族文字,这对于研究羌族历史和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2.衣着服饰方面:羌族的传统服饰色彩丰富多样,男子通常穿着翻领上衣和短裙,而女子则着装更加华丽,以彩色的花朵图案为主。
这些服饰不仅体现了羌族人民独特的审美观念,也是对羌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诠释。
3.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羌族的传统音乐、舞蹈和手工艺术等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羌族的舞蹈动作优美独特,常常伴随着悠扬的歌声,给人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三、羌族的习俗传承1.婚礼习俗方面:羌族的婚礼十分重视,婚礼的庆祝活动通常持续数日。
新娘穿上传统的羌族婚装,新郎则骑马接新娘。
婚礼期间,亲友们围绕着新人开展各种传统的欢庆活动,如舞蹈、歌唱等。
2.节日习俗方面:羌族有丰富的节日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盂兰节和鲜花节。
盂兰节通常在农历六月或七月举行,羌族人民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扫墓、跳舞等。
而鲜花节则是在每年的农历春节后举行,人们会欣赏花朵、品尝美食,亲友团聚共度佳节。
3.礼仪习俗方面:羌族崇尚礼仪和传统美德,重视尊老爱幼、尊重祖先、邻里互助等价值观念。
在羌族的传统习俗中,人们会礼让长辈,重视家族观念,并通过丰富多样的仪式和习俗来表达尊敬和感恩之情。
总之,羌族历史文化的丰富与传承凝结在羌族人民的血脉中。
通过对羌族历史、文化及习俗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
羌族习俗 羌族人们有啥饮食风情
羌族习俗羌族人们有啥饮食风情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记载的历史至少已有4000多年。
羌族也是一个英雄的民族,一说大禹即羌族人。
羌族今有19多万人,几乎全部分布在四川省的西北山区。
主要聚居地有茂县、北川羌族自治县、汶川县、理县、松潘县、阿坝县,甘孜也有少量的分布,其他省则寥寥无几。
羌族人民的主要食物有玉米、小麦、青稞、胡豆、黄豆、碗豆、荞麦等;还有从川西平原运来的大米、面粉等。
蔬菜有圆根萝卜、白菜、辣椒、莲花白等,常吃自己泡制的酸菜,每日以三餐为习。
羌民平时很少吃新鲜猪肉,一般在冬至后杀猪,猪肉切成长条挂在灶房房梁上,以烟熏干成“猪膘”,颜色熏黄为好,传统的观念是,这种“猪膘”存放得越久越好。
杀猪后的新鲜瘦肉,洗净后灌进小肠作香肠,一般在年节食用。
羌族无论男女老少,均喜饮用青稞、大麦自家酿制的咂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7—8天后即可饮用。
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结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阳节酿制的酒称为重阳酒,需储存一年以上方可饮用,重阳酒因储存时间较长,酒呈紫红色,酒醇味香,是重阳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酒。
饮用时启坛注入开水,插上细竹管,轮流吸吮,一般喝一半再添水,到味谈为止。
典型食品:羌族特别讲究药膳,较为典型的药膳菜有:羊肉附片汤;羊归汤;猪肉加杜仲1-2两清炖。
以上三种都能补肾。
黄芪炖鸡或黄芪(当归、党参也可)加上几两炖猪肉也能补血益气。
虫草炖鸭,能滋阴补肺益肾。
羌族习俗简介 羌族人日常饮食都有啥习惯
羌族习俗简介羌族人日常饮食都有啥习惯
>羌族家家户户都烧着永世不熄的“万年火”,名曰“锅庄”。
锅庄既在堂屋中间的火塘或火炉上架一个“希米”(三脚架),上安一个直径近一米的大锅圈,圈上架锅。
“锅庄”既是羌族的火神,又是羌民取暖和烧饭的热源,还是欢歌狂舞的中心。
“锅庄”是神圣的,任何人都不得踩、蹬,不得在上面烤衣、裤、鞋、袜及尿布等。
不能向火塘里吐唾沫,也不能跨过火塘。
羌民多不分家,故三代同居者常见。
平日吃两顿饭,由媳妇做;从清明节起,农事繁忙,则吃三顿。
早饭由媳妇做,多为“玉米蒸蒸”(玉米粗渣粒,先煮后焖而成);午、晚饭由婆婆做(媳妇上山劳动),多为菜稀饭家加馍馍,晚上还喜欢吃“砣砣肉”,喝白酒,以解乏。
盛饭由主炊妇女担任,盛好后,先捧给长辈,后送给男人,最后给女的。
切肉则是男人的专职,女人是绝对不准的。
据说是因为屠宰家畜与祭祀有关,必须由男人来干。
在家中,座次是固定的,一进门是孩子们的座位,孩子对面是上席,供老人坐,老人背对后山墙,山墙上镶嵌着白石(既最尊贵的白石神)。
老人左侧是男人位,右侧使女人位。
切肉的刀放男座旁,炊具、餐具皆放妇女座旁。
客人来,则男客坐男位,女客坐女位。
如是贵宾,经老人邀请,可与老人同坐。
羌族极重视年纪,其次是辈份,再次才是社会地位。
虽贵为一寨之长,未经长者允许也不能坐上席。
在羌族人家里作客,不能翘二朗腿,否则会被视为轻浮、无礼。
北川古羌族风土人情
北川古羌族风土人情北川古羌族是一个以养羊为主的畜牧民族,由于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北川羌族逐渐形成了对羊的崇拜。
据动物学家研究,早在1万多年前,羊就生活在甘、青草原上。
由于羊性情温顺,易于驯服,肉食鲜美,皮毛又是御寒的最佳物品,具有多种实用价值,羌族先民们很早就开始驯化和饲养羊,从羊身上获取生活的必需品,并从中获得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力量。
当时的羌人认为羊除了能提供日常生活的需要外,还具有灵魂能保护自己部族的成员,因此在众多的自然物中,羌族先民选出了与自己生存最密切、最亲近、最重要、影响最大的羊,将它放置在特殊的位置上,采用一定的专门仪式,经常对之崇拜,期望能得到它的庇护和好处。
由此产生出羊崇拜。
北川羌族先民在对羊崇拜过程中,逐渐将羊注入了人类特有的血缘和亲族的观念,羊开始显示出它从来没有过的神圣性,羊伴随着羌族人部落集团自身来源的传说、种的繁衍活动以及人们的社会组织和制度而发展起来,羊逐渐成为羌人氏族的标志和符号,继而演进到了一个独特的崇拜时期——羊图腾崇拜阶段。
北川羌族自古以来对羊就有着特殊的感情。
以羊祭山是古羌人的重大典礼,在一些羌人活动地区,羌民所供奉的神全是“羊身人面”,视羊为祖先。
现在的羌族地区,仍然存在许多视羊为血缘关系形式的崇拜。
在羌人的日常生活中,羌人喜欢养羊、穿羊皮褂、用羊毛织线,祭祀活动中常用羊作祭品,羌族少年成年礼时,羌族巫师用白羊毛线拴在被祝福者的颈项上,以求羊神保佑。
羌族巫师所戴的帽子有两个角,是用羊皮制成的,巫师所持法器,也全是用羊角、羊皮、羊骨等制成。
传说羌族在向岷江上游迁徙途中,羌族巫师劳累过度,昏昏入睡,他们的经书掉落在地上被羊吞吃,后羊托梦给羌人说:“我死后,可将皮做成鼓,敲三下,经书就会道出来。
”由此可以看出,羊被羌人赋予了高于巫师的地位,甚至成为了羌族文化的神圣传承者。
羌人死后,要杀一头羊为死者引路,俗称为引路羊子。
羌人认为,死者的病都可以在羊身上反映出来,杀死羊子后要寻找死者病根,并认为羊为人的一半,他们将羊血洒在死者手掌上,意为人骑羊归西。
北川羌族一日游的感想和收获作文
北川羌族一日游的感想和收获作文今天,我们一家人去了北川羌族,哇哦,那真是太棒了!一大早,我们就坐上了车,路上小哥哥们都说:“哇,好兴奋呀!”我也超级期待,心里想着北川羌族的美丽景色。
车子终于到了北川羌族,刚下车,我就被那些高高的山峰和大大的绿树给吓到了。
妈妈说:“这里的风景真是美得不像话。
”我也觉得妈妈说得对,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壮观的景象。
然后,我们去了羌族的民俗村,那里的房子都是高高的木楼,很有趣!我跟爸爸说:“爸爸,这些房子好像是从童话里走出来的呢!”爸爸笑着点头:“是啊,羌族的房子有好多特别的地方。
”我们还去看了羌族的舞蹈表演。
那些阿姨叔叔们穿着彩色的衣服,跳得真是好看极了!我迫不及待地跟他们说:“你们的舞蹈太好看了,我也想学!”他们笑着回答:“小朋友如果喜欢,就要多多练习哦!”于是我心里立下了一个小目标:回家后一定要学跳羌族舞!午餐时间,我们尝了好多羌族的美食。
有一种叫“酥油茶”的东西,刚喝的时候我觉得有点怪怪的,但渐渐地觉得还不错。
妈妈说:“这可是羌族的传统饮品,对身体很好呢。
”我点点头,心里想着妈妈真是太厉害了,知道那么多好东西。
下午,我们去了羌族的博物馆,那里的展品都很有趣,有很多古老的东西。
我对一件古老的面具特别感兴趣,就问了讲解员:“这个面具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讲解员耐心地解释说:“这个面具是用来庆祝节日的,每个面具都有自己特别的意义。
”我听了觉得很神奇,心里想着这些面具就像是魔法一样,让人觉得很神秘。
最后,我们还去了羌族的大草坪,那里有好多小朋友在玩耍。
我也跟他们一起玩,跑来跑去,觉得自己像是飞起来了一样。
妈妈在旁边笑着说:“看你玩得多开心,真是个快乐的小天使。
”这一天真的是太有趣了,我学到了很多羌族的知识,还玩得非常开心。
我决定以后要多了解这些有趣的民族文化,因为它们真的很神奇,也很美好!。
我身边的羌文化800字
我身边的羌文化羌文化,一个深藏在中国四川盆地深处的文化,它是羌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独特文化。
我身边的羌文化,充满了神秘而又富有魅力。
在我生活的四川,羌族人民聚居在阿坝州和绵阳市,他们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我。
羌族人民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他们用古朴的羌语唱出动人的歌曲,每一首歌曲都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的记忆。
他们的文字独特而又古老,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诉说着羌族人民的历史。
羌族人民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他们有着独特的节日,如“羌年”、“夬羌节”等,这些节日是他们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重要日子。
在这些节日里,羌族人民会穿上华丽的民族服装,跳起欢快的舞蹈,吹起羌笛,敲起羊皮鼓,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羌族人民还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
他们的房屋多以石材建造,层叠交错,被称为“碉楼”。
这些碉楼不仅坚固耐用,而且每一座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和故事。
在我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碉楼,它们见证了羌族人民的历史和智慧。
羌族人民还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
他们的食物以糯米和玉米为主,也有着各种独特的菜肴。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羌族三宝”——酸菜、腊肉和咂酒。
这些食品不仅口感独特,而且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每次品尝这些食物,我都能感受到羌族人民的热情和好客。
在我身边,羌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
在学校里,羌族的语言和文化被纳入课程中,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文化。
在社区里,各种羌族文化活动和节日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在工作中,羌文化的元素也被巧妙地融入其中,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品牌形象。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羌文化,如何让这一独特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我身边,有许多人在为保护和传承羌文化而努力。
他们有的是教师,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传承和发展羌文化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羌文化是我身边的一种独特文化,它深深地影响着我。
石椅羌寨观后感悟
石椅羌寨观后感悟
石椅羌寨,一个充满历史与文化气息的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石椅羌寨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四川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距离老县城二公里,唐家山七公里,绵阳市60公里,使其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孤岛。
这里充满了浓郁的羌族文化,其独特的语言、传统、习俗等都在这个地方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和传承。
其次,石椅羌寨的自然环境也十分优美。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这里的自然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同时,这里也保留了一些古老的建筑,这些建筑虽然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但依然屹立不倒,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技艺。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羌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他们身着传统服饰,展示着羌族的特色文化。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一些羌族的历史和文化。
例如,羌族古代是一个游牧民族,有着丰富的狩猎和农耕经验;羌族的音乐和舞蹈也极具特色,如“羌笛独奏”、“羊皮鼓舞”等。
总的来说,石椅羌寨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它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羌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了解羌族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也可以体验到古人的智慧和技艺。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石椅羌寨将会成为一个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胜地。
北川的风俗
北川的风俗
北川的风俗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北川人民热情好客、喜欢热闹,他们善于团结互助,讲究礼仪和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在北川,每逢年节和庆典活动,人们都会穿着传统的汉服,跳起欢快的舞蹈,吃着特色的美食。
而在日常生活中,北川人民也保持着一些特殊的习惯,例如喝咖啡时会加入一些鲜花和糖果,以及在团聚时互相敬酒和赠送礼品。
此外,北川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手工艺品和民俗文化,如刺绣、剪纸、木雕等。
这些传统手艺代代相传,成为了北川的重要文化遗产,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北川的风俗既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它体现了北川人民的独特精神和生活方式,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的机会。
- 1 -。
新北川旅游景点
新北川旅游景点新北川是中国四川省雅安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境内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拥有许多独特的旅游景点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新北川的著名旅游景点。
1. 羌族古城:羌族是新北川县主要的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羌族古城是新北川县规模较大的一座古城,保存了大量的传统建筑和羌族民俗文化。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传统的羌族舞蹈、音乐和手工艺品,了解羌族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
2. 高岭湖:位于新北川县境内的高岭湖是一个高山湖泊,湖泊周围环绕绵延的雪山和原始森林,景色十分壮观。
湖水清澈见底,湖畔的草地上散落着各种野花,是一个极好的度假和观光地点。
3. 宝兴沟: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峡谷,位于新北川县境内的宝兴镇附近。
沟内的溪水清澈见底,两侧峰峦起伏,峡谷内还有许多瀑布和山洞,景色非常壮观。
游客可以在这里进行徒步旅行,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4. 大索牛头山:这是新北川县最高的山峰,海拔约5000米。
山上气候寒冷,常年积雪,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新北川县的美景,还可以观赏到高山植物和珍稀野生动物。
5. 雅巴大峡谷:这是位于新北川县境内的一条壮丽的峡谷,被誉为“第二个峨眉山”。
峡谷两侧的山峰陡峭,峡谷内溪流奔腾,景色非常壮丽。
游客可以在这里进行漂流、攀岩、徒步等各种户外活动,体验刺激和挑战。
6. 娇子湿地公园:这是新北川县规模较大的湿地公园,是许多水鸟的栖息地。
公园内有湖泊、荷花池和广阔的草地,游客可以在这里观赏各种珍稀的水鸟和湿地植物,体验大自然的宁静和神奇。
7. 良田古城:良田古城是新北川县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城,有着300多年的历史。
古城内的建筑分布有序,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和传统街巷。
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古代农村的风貌,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
8. 玉露丹川:这是位于新北川县境内的一片美丽的花海。
每年春天和夏天,数百亩的玉露花一片盛放,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绵阳石椅羌寨农家乐攻略
绵阳石椅羌寨农家乐攻略
绵阳石椅羌寨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这里环境优美,民俗文化浓厚,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以下是绵阳石椅羌寨农家乐攻略:
1. 住宿:石椅羌寨周围有不少农家乐,可以选择在当地的农家乐住宿,体验当地生活和美食。
2. 美食:羌族的土特产美食有羊肉,乳扇,牛肉干,酸菜鱼等,都是非常值得品尝的。
3. 体验:石椅羌寨可以体验许多有趣的项目,例如:羌族古乐器演奏,民间舞蹈表演等,让你深入感受当地的民俗文化。
4. 景点:石椅羌寨周边景点有:玉泉山景区,北川卧佛寺等。
5. 行程:建议游客预留2-3天的时间游玩绵阳石椅羌寨,可充分体验当地的生活和文化等。
温馨提示:在游玩绵阳石椅羌寨时要尊重当地的习俗和文化,不要随意损坏历史古迹和当地的文物。
羌族饮食习惯
1
羌族饮食概况
羌族居地,多在海拔2000米 以上,山高坡陡,石多土薄,气 温较低,缺水少肥。
2
羌族饮食概况
主产粮为玉米「玉麦」、洋芋 「马铃薯」、小麦、青稞、荞麦和 各种豆类,产量都不高。
蔬菜有青菜、白菜、萝卜、圆 根等,品种不多,产量不高。另外 还有蘑菇、蜂蜜等。茂县和北川县 的花椒及北川县的茶叶等,是著名 的土特产。
10
羌族饮食之粮食类
11
羌族饮食之猪膘(老腊肉)
羌族人不喜欢吃鲜猪肉。 杀猪的时候,喜欢将猪肉 连皮带毛切成小块,挂在梁上 熏干,做成"猪膘",又叫“老 腊肉。
12
羌族饮食之猪膘(老腊肉)
存放越久远,颜色越黄越是珍品。 陈年的猪膘,肉色嫩黄、晶莹剔透,吃起来油而不腻、十分可口。 猪膘可以用作日常炒菜的调料,也是赠送客人的上等礼品。
3
羌族饮食概况
4
羌族饮食概况
基本烹调方法有 煮、蒸、焖、烙、 烤、卤、拌、爆、 炸,其中爆炒法是 新从汉族那里引进 的。
5
羌族饮食之粮食类
主要有玉米、小麦、豌豆、胡豆、红苕、洋芋(马铃薯)和各类芸豆、荞麦、 莜麦等。将成熟的各类粮食收获、贮藏,可根据各自的食用习惯和爱好制作各类 食品。玉米晒干磨成粉,可做干饭(和大米叫"金裹银")、打搅团、做玉米糊,烧、 烤、蒸馍,将嫩玉米磨浆做成玉米粑,可蒸、炒或蘸蜂蜜吃,独具风味;
6
羌族饮食之粮食类
7
羌族饮食习惯(下)8 羌族饮食之粮食类将荞麦磨成粉,做凉粉、面条、葱花饼、春卷、饺 子,其味道与众不同。
9
羌族饮食之粮食类
将荞麦磨成粉,做凉粉、面条、 葱花饼、春卷、饺子,其味道与众不 同。 饮食主要有蒸蒸饭、烧馍馍、刀 片子馍馍、面皮子(面块)、麦拉子 (面汤)、洋芋糍粑等。特色食品为 蒸蒸酒、血馍馍等。普遍吸食自产的 兰花烟。羌区盛产苹果、花椒、核桃 等经济作物,目前已远销海内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北川羌族饮食文化旅游
作者:蔡淑华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34期
摘要:北川羌族饮食文化特色鲜明,食物种类丰富多样、食源绿色环保、风味朴实自然,具有现代旅游价值。
但目前的开发利用还停留在基础层次层面上。
今后应加强研究,充分发掘当地的饮食文化内涵,开发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注重参与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北川羌族;饮食文化;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182-02
饮食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特定社会群体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1]。
一、北川羌族饮食文化的特点
1.食物种类丰富多样,饮食文化具有过渡地带的烙印。
北川羌族饮食种类多样,主食有玉米、荞麦、洋芋、大米,其吃法更是丰富多彩,如玉米:将嫩玉米磨浆做成玉米粑;玉米晒干磨成粉做玉米蒸蒸、金裹银、打搅团、玉米汤圆、玉米面疙瘩、玉米面馍等。
副食中肉类以猪肉和羊肉为主,也吃牛肉、鸡、鸭、鱼肉等。
蔬菜中有青菜、莴笋等上百种家种蔬菜,还有蕨菜、椿芽等百多种野生菜以及牛肝菌、羊肚菌等多种野生菌。
此外,还有当归、独活、天麻等药材。
这些品种多样的饮食既有属于农耕区的,也有牧区的;有南方生长的,也有北方盛产的;有平原地区种植的,也有山区野生的,充分体现了北川位于四川盆地西北向藏东高原过渡的高山深谷地区的区位特征。
2.饮食原料就地取材,饮食文化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北川羌族多样的饮食中,其原材料大都出自本地。
由于县域内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因而饮食文化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如主食,在羌族聚居的西北部因海拔在1 000米以上,气候温和,土壤瘠薄,主产玉米、荞麦、洋芋等,其食品则主要以此为原料,再根据各自的食用习惯和爱好制作而成。
但在羌族散居的东南部,一方面海拔低于1 000米,气候条件较好,可以种植水稻、小麦等作物;另一方面交通相对便利,又深受汉族的影响,主食以米饭为主,玉米、洋芋、荞麦之类的食品较少。
副食也同样具有类似的特点,如在菜品上西北部多食新鲜山野菜,而东南部则以家种蔬菜为主。
3.饮食风味朴实自然,饮食文化体现出显著的自然本色。
北川羌族聚居地集中在西北部的山野中,其食品的鲜明个性就是质朴、自然、本味。
食品菜肴原料来自纯天然、从不施用农药
化肥;制作烹饪过程简单朴实,没有刻意加工雕塑的痕迹,淋漓尽致地展现饮食文化的自然本色。
如副食中的山珍野菜,对其烹饪仅仅是根据其特点和食用习惯进行简单的炒、拌、炖而已;野菜加工,多数是放在烧开的水中燎煮一下捞出来,在清水中漂洗,把苦涩水漂洗掉,使其不涩嘴,口感好一些,晒干待用;或者用盐腌制在坛子内密封待用,不用经过复杂的工序即可。
4.饮食特色体现时尚,饮食文化凸显现代旅游价值。
北川羌族的主要食品和各种“乡土菜”、“山野菜”、“森林菜”如玉米、洋芋、薇菜、青蕨、香椿、山核桃花、山药等,都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是现代人们追求大自然风味的喜爱食物;北川羌族饮食的一些传统制作方法,如砸酒的制作、馍馍的制作等都可以带给游客体验的乐趣;饮食习俗也具有浓郁的地方丰韵,如羌人饮咂酒不用酒具,而是将酒坛开封,用一根细竹管咂吸,咂饮时以长幼为序,轮流咂饮,并不断地注入凉开水,直到味淡为止。
这些饮食文化不仅能让游客品尝到“吃什么”,更能体验到“怎么吃”。
这些由饮食文化带来的乡村游、体验游,充分展现了现代旅游中人们返璞归真、崇尚自然、追求体验的时代特征。
二、北川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
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基础层次——佳肴品尝游。
即边旅游,边品尝佳肴;(2)发展层次——饮食医疗保健游。
即用食物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美容养颜,其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功能;(3)更高层次——饮食文化旅游,突出饮食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2]。
羌族饮食文化资源丰富。
然而,能将饮食文化与旅游结合的特色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则极为少见。
目前对羌族饮食文化的开发利用还停留在基础层次层面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缺乏广度和深度。
目前对羌族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基本上停留在旅游餐饮的发展阶段,美食旅游开发尚未引起重视,因而资源开发缺乏深度和广度。
表现在原有的涉及北川的旅游线路中,餐饮仅限于满足旅游者的口腹之欲,缺少对文化内涵的挖掘,还没有任何线路把品尝北川羌族的地方饮食作为一项旅游活动来安排,更谈不上医疗保健游和更高层次的旅游。
此外,对盛产于北川深山中的多种山野菜还未曾进行开发利用。
2.旅游餐饮经营水平低、制作水平不高。
据初步调查,北川原有的旅游餐饮,不管是宾馆、酒楼、路边餐馆还是农家乐,无论高中低档,经营格调缺乏个性,经营品种雷同,食物加工、制作水平不高,缺乏创新意识和特色品牌。
如北川羌民自制的烟熏豆腐干,色浓、质柔、细嫩、口感好,深受游客喜爱,但到目前为止还都是“裸卖”,没有任何包装和品牌。
3.品尝旅游为主,文化韵味不足。
目前对羌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是以品尝佳肴的基础层次为主,各种档次的旅游餐饮经营者呈现给游客的往往只是菜肴的色、香、味、形,游客用完餐后,留在印象中的只是一时的美味,而对菜肴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并没有基本的
了解。
如大凡到过北川小寨子沟的,都知道其咂酒好喝醉人,可是对咂酒的制作工艺、使用场合、宗教和文化内涵却少有游人知晓。
4.以享受为主,参与性不强。
由于北川对羌族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还停留在为“食”而“制”的阶段,呈现在游客面前的都是些制成品。
食品的采集、制作全是当地“劳工”的“后台”工作,没有将其过程向游客开放,目前几乎没有食品品种是让游客亲自制作的。
因而缺乏参与体验性。
三、北川羌族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对策
1.开展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整理研究工作。
投入一定人力、物力,对北川羌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对其中特色菜肴的用料、烹饪、营养、特点、传说、典故等,进行认真的整理、归纳,使之系统化、完整化,在此基础上,编撰成册,作为饮食文化工作者和有关人士的重要工具书,还可据此编一些专题性的小册子,作为旅游宣传资料[3]。
2.研究开发饮食文化旅游特色产品。
加强科学研究,一方面,与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研发以北川所产绿色食物、中药材为原料的多种特色食品,在此基础上组合有关旅游产品,推出品尝游、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美容养颜专项游;另一方面,把一些特色食品如玉米、洋芋、荞麦、山野蔬菜和药材作为重要土特产和旅游商品进行开发加工,做成系列化的便于携带的精装商品;同时注重增加文化含量,拓展旅游市场,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
3.注重挖掘饮食文化内涵。
注重文化内涵,把握产品的文化特色,将整理好的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民间传说、故事典故、风土人情等融入到特色餐饮中,让游客边吃边听、边偿边思,使游客乐在其中,在用餐的同时又能增长知识。
如在用餐间,配备专职人员介绍有关食品、菜品的用料做法、保健功能、历史渊源和用餐讲究等,让游客通过品尝羌家饮食,了解羌家菜肴、特色食品的制作、故事和待客礼仪,领悟羌民的民间文化。
4.开发乡村体验式饮食旅游。
品尝美食虽能让人身心舒畅,但制作这些食物则更会让人联想到进食美味的愉悦心情,更能生动、形象地让游人了解相关知识,体验其中的乐趣。
开发体验式的饮食旅游就是要结合北川的乡村旅游,让游客除了吃正宗的羌家饭外,还要参与到食物的采集、制作中去,如亲自动手烤羊、烤鸡、烤洋芋、烤玉米;制作荞麦凉粉、咂酒;亲自上山采摘野菜并加工等。
5.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要做好不可再生的羌族饮食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如设立专门饮食文化研究中心,或组织相关专家从多角度对饮食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挖掘、收集、整理[4];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护旅游生态环境,因为食物原材料的采集取决于当地自然环境的状况,只有保护好生态,才能永续地拥有大量的无公害的、真正的绿色食品。
6.加强饮食文化旅游的宣传工作。
首先,在旅游业的对外宣传促销中,着重介绍北川羌族特色饮食,如腌腊野猪排、羌家扣香碗等,激发游人到了北川一定要品尝的愿望。
其次,在旅
游线路的设计中,突出饮食文化的特色,重点推出特色餐饮品尝,或设计专门的饮食文化旅游线路,如羌家山野饮食体验游、羌家饮食保健游等。
最后,在羌年节、祭山会等重大旅游节庆活动中,可以把羌族饮食文化当做一种富有特色促销项目推向旅游市场。
通过多方宣传营销,形成品牌。
参考文献:
[1]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2]杨丽.试析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学术探索,2001,(6):67-70.
[3]王刘刘.论中国的饮食文化与旅游业发展[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57-58.
[4]刘艳芳,刘於清,李平.试析湘西民族饮食文化及旅游开发[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4.
[责任编辑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