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连城自然保护区猪苓栽培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猪苓高产栽培的新技术

猪苓高产栽培的新技术

猪苓的经济效益预测
01
02
03
药材市场
随着猪苓在医药和保健品 市场的需求增加,其药材 市场价格不断上涨。
种植效益
猪苓种植具有较高的经济 效益,其生长周期短、见 效快,可充分利用土地资 源。
技术转让
猪苓高产栽培技术的转让 和许可,可为相关机构和 企业带来可观的技术收益 。
THANK YOU.
在栽培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一 般控制在20-25℃,湿度一般保持在50%-60%。
栽培猪苓时需要使用适宜的栽培基质,一般采用 腐熟的树叶、秸秆等有机物质作为基质。
在出苗后要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包括清除杂草、 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03
猪苓的病虫害防治
猪苓的主要种真菌性病害,多在猪苓表面产生黑色或褐 色病斑,严重时导致猪苓死亡。防治方法包括选择健康的种 源、避免连作、加强田间管理等。
猪苓软腐病
猪苓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多在猪苓幼苗期出现,导致 幼苗倒伏、腐烂。防治方法包括使用健康种源、加强田间管 理等。
猪苓的主要虫害及防治
蚯蚓
蚯蚓是一种常见的猪苓害虫,它可以在猪苓的土壤中穿行,导致猪苓根部受 损。防治方法包括使用农药、定期清除田间杂草等。
老鼠
老鼠是一种常见的猪苓害虫,它们会啃食猪苓的根和菌核,导致猪苓死亡或 生长不良。防治方法包括使用捕鼠器、加强田间管理等。
猪苓的栽培环境优化
猪苓适宜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的山坡或沟谷地带,要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 好、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或壤土。 适宜的土壤pH值为5.0-6.0,要选择微酸性土壤进行栽培。
在栽培前要对土地进行整理,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并整平土地。
猪苓的栽培技术要点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猪苓,又称猪苓蔻、山蔻、山茳树、水药、野生石花等,在中医上为一种重要的中草药。

其主要生长于我国南部亚热带地区,比如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

猪苓除了在中医上用作药品外,还可作为食品和化妆品的原料,市场需求量很大。

近年来,由于野生猪苓资源日益减少,价格不断上涨,所以人工栽培猪苓已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本文旨在阐述猪苓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1.地点选择对于猪苓的人工栽培,地点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需要选择地势平缓、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场地,并通过充分处理,使土壤质量更好。

同时,应注意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

最好的种植温度在25-30度之间。

2.苗种培育合格的苗种培育是猪苓人工栽培的基础。

苗种的选择应该以健康、幼嫩、无病虫害的蘖芽为主。

若采用分根繁殖,需要保证每个差不多大小。

猪苓的繁殖方式有两种:种子繁殖和分根繁殖。

但人工繁殖猪苓种子是非常困难的,很难发芽,所以更多使用分根繁殖方式。

分根繁殖是利用猪苓Rhizoma之间的远距离分布关系,从成熟的根莖上切除微米级别的小分根,埋入森林土壤中央的发芽盘上,一次成功率较高,时间较快。

3.肥料施用在肥料的选择和施用上,最好采用有机肥料,例如鸡粪、牛粪、自然肥料等。

对于每亩种植猪苓,可施用粪肥两至三吨,并且应掌握好施肥的时机,适量控制肥料的用量,使植株自然生长。

4.土壤管理猪苓在人工栽培的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土壤管理措施。

一般来说,应该注意及时排水、浇水,及时除草,保持地面湿润,对病虫害要有及时的防治措施。

5.收获和储存猪苓的收获时间为4月至9月,当地的收成时间以及天气情况都需要及时掌握,收获时应留意根的颜色是否为浅黄绿色,而且根的大小要与期望值相符合,然后将其除去须根。

对于猪苓的储存,最好将其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无异味的地方,防潮、防虫、防霉变。

储存周期要控制在1-2年之间,并在储存之前加工成符合市场需求的成品。

总之,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在我国亚热带地区成功地进行猪苓人工栽培。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猪苓(学名:Polyporus umbellatus),又称茯苓,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真菌。

猪苓在我国早有野生产地,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

由于其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如利尿、消肿、降血脂、降血压等,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并已进入中医药材的行列。

由于猪苓采摘困难、品质不稳定等问题,导致猪苓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工栽培猪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猪苓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种苗选育:选取猪苓的优质菌株作为种子,通过筛选与培养优质菌种,提高苗木的质量。

也需要进行病虫害防治,以保证苗木的健康和生长。

2. 栽培基质的选择:猪苓需要选择适宜的基质进行生长。

常用的基质有玉米秸秆、木屑、腐熟的牛粪等。

选取合适的基质有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

3. 栽培环境的调控:猪苓在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通过调控这些因素,使其适应人工栽培环境,促进猪苓的生长和发育。

4. 施肥管理:适宜的施肥可以提高猪苓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的方式,根据猪苓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合理施肥。

5. 病虫害防治:猪苓在栽培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菌核病、疫病、虫害等。

通过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可以减少猪苓的损失。

6. 采收和加工:猪苓的采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为春秋两季。

采收后要进行初步的加工和干燥,以便储存和销售。

猪苓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旨在提高猪苓的产量和质量,解决市场供不应求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保护野生猪苓资源。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相信猪苓人工栽培技术会不断完善,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保障。

猪苓栽培技术

猪苓栽培技术

猪苓栽培技术猪苓别名豕苓、野猪粪、地乌桃、粉猪苓等,是一种特殊的药用菌。

猪苓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其地上部分的子实体“猪苓花”可食,是一种美味可口的佳肴。

药用部分为地下菌核,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猪苓的开发价值极大,下面介绍猪苓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猪苓属于低温菌类寄生真菌。

一般在12月份冰冻之前或春季3月解冻之后直至5月均可栽培。

但冬季栽培比春季栽培要好,因为冬栽可使蜜环菌与猪苓有充足的接触时间,蜜环菌有充足的时间吸取寄主树木的营养进行发育,然后才能确保猪苓菌核的正常生长发育而获得丰产。

二、选择良种猪苓有猪屎、马屎和鸡屎等形状,在选种时要选择猪屎和马屎状的作种苓。

菌核乌黑质坚的繁殖和再生力弱,不能作种用。

选种时间为10-12月,此时核浆已定型,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内含有机物质多,种内营养丰富,繁殖和再生力强。

寄主也要选择蜜环菌索生长旺盛的树根木段,以利猪苓菌核接触菌索而尽快得到良好营养。

因此,选择和培植蜜环菌是栽培猪苓的重要一环。

三、栽培方法要获得猪苓高产,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选择适宜场地理想的场地为次生林半阳半阴的山地,坡度在30-40度、腐植质含量高、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的蔽阴之地。

2、精选菌柴要选用麻栎类的青冈树段较好,椴木、桦树、枫相木等树种,皮厚质良,负载蜜环菌生长的营养丰富,持久性强,有利高产。

3、种植深度由于猪苓喜阴凉怕热不怕寒,在培育时应高寒浅坑,窖深应在30-40厘米;低山深坑,窖深应为50厘米;阴蔽的地方要浅,阳光常照的地方要深。

4、菌核栽埋把砍过鱼鳞口的新柴段和蜜环菌段在窖内相间隔放,用腐植质土壤填充菌棒空隙,菌核种放在蜜环菌棒与新菌柴之间的鱼鳞口处。

每窖用种10-15个,重约250克。

放好后覆腐植质土于菌核之上,然后再放一层菌柴和新柴。

如此相间隔放,即菌核2层,菌柴3层。

坑窖上面覆土成弓背形,以利排水和保温。

5、科学管理刚下种后的窖坑不宜脚踏畜踩,菌棒也不宜扒土翻动。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猪苓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中药材,野生品种品质更加优异,但由于采集困难、野生种群数量下降、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野生猪苓资源严重匮乏。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保护野生资源,研究猪苓的人工栽培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对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从环境、土壤、光照、水分、肥料等方面探讨猪苓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

一、环境控制猪苓生长要求相对稳定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空气湿度应该适中。

在人工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温,选择温度稳定、通风良好的棚室作为生长环境。

另外,宜选用本地环境和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块进行栽培,如平原、低山丘陵等地形。

二、土壤选择猪苓生长在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保水能力强的土壤中,对于酸碱度要求不高,PH值保持在5.5-7之间即可。

可选用砂质壤土或者黄壤,也可以调整腐殖质含量来提高土壤质量。

三、光照控制猪苓在生长过程中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需要充足的阳光。

在早春、初夏的生长期,湿润度高、天气阴沉时要进行适当的光照补充,可选用节能灯、LED光源等人工光源,为猪苓提供良好的光照环境。

四、水分管理猪苓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耐积水,因此人工栽培时要注重水分管理。

在生长期的早期,宜每7-10天进行一次浅灌,后期隔7天一次即可。

同时,在雨量充足的季节,要注意排水,避免积水影响生长发育。

五、施肥注意施肥是猪苓人工栽培中的重要环节,施肥不当会对猪苓的生长和药效产生重大影响。

在栽培初期,应进行基础施肥,以增加土壤养分和改善土壤结构为目的。

主要通过优质有机肥进行追肥,同时要避免使用过量的化学肥料,以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需要在环境、土壤、光照、水分、肥料等方面进行科学控制。

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人工栽培的猪苓品质,提高其药效价值,为猪苓的利用和保护做出贡献。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猪苓,又名茯苓,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祛湿、利水消肿的功效。

由于其药效显著,并且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因此猪苓的野生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数量逐年减少。

为了保护猪苓资源,并满足市场需求,采用人工栽培技术种植猪苓已经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猪苓的人工栽培是指通过控制栽培环境、培育优良品种、合理施肥等措施,使猪苓在人工环境中生长和繁殖,最终获得高产、高质量的猪苓药材。

在研究猪苓的人工栽培技术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选择适宜的栽培环境。

猪苓喜欢潮湿的环境,但对光照要求较高。

在人工栽培时,需要选择适宜的生长环境,如土壤湿润、排水良好,并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

选用适宜的猪苓品种。

传统猪苓品种多为野生种,经过长期栽培繁殖的优良品种相对较少。

为了获得高产、高质量的猪苓药材,需要研究和选育适合人工栽培的猪苓品种,如提高其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

合理施肥也是猪苓人工栽培的重要因素。

猪苓对养分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对氮、磷、钾等元素的需求较大。

在人工栽培中,需要合理配置肥料,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猪苓生长发育。

猪苓人工栽培过程中,还需要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猪苓易受到真菌、虫害等的侵袭,对猪苓的正常生长和药效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在人工栽培中,需要对猪苓病虫害进行监测和防治,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猪苓的生长和产量。

猪苓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提高人工栽培猪苓的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如何解决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猪苓的废弃物等。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猪苓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

猪苓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对于保护资源、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方式,可以获得高产、高质量的猪苓药材,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猪苓人工栽培技术能够逐步完善,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猪苓如何种植技术

猪苓如何种植技术

猪苓如何种植技术
猪苓是一种野生的药用真菌,常见于林间、山野或田园的湿润环境。

由于猪苓的生长环境特殊,种植猪苓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知识。

种植猪苓的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找到适合的生长环境:猪苓喜欢在潮湿、阴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生长,通常在山林或田野中可以找到。

在选择种植的地点时,要选择坡度适中、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

2. 培育种子或菌丝体:猪苓的种植可以通过培育种子或菌丝体进行。

在野外收集到的猪苓菌丝体可以进行培养和繁殖,也可以购买猪苓种子或菌丝体作为种子材料。

3. 建立培育基地:选择适合的培育基地,可以建立猪苓的种植基地,进行土壤处理、埋蔷、配置土壤等环节。

4. 培育猪苓:猪苓通常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培育,需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进行。

在培育过程中,要注意给予适量的水分和养分,同时防止过度的日照和干燥。

5. 收获和加工:猪苓的收获时间通常在适当的生长周期后,要注意及时采收然后进行加工,制成中药材。

总的来说,种植猪苓需要根据其生长环境和特点,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同时要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制定种植方案。

同时,也需要注意猪苓的保护和管理,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保证猪苓的生长和质量。

猪苓的栽培技术

猪苓的栽培技术

04
水肥管理:根据猪苓生长需求,合理灌溉和施肥
05 病虫害防治:及时观察,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猪苓的采收与加 工
采收时间
04
采收后处理:去除杂质,
清洗干净,晾干水分
03
采收方法:人工采挖,注
意保护猪苓的完整性
02
采收条件:猪苓子实体成
熟,表面光滑,颜色变深
01
采收季节:夏末秋初
采收方法
采收时间:每年7-9月 采收步骤: 清理:去除泥土,洗净猪苓 加工方法: 筛选:根据猪苓的品质进行筛选
采收工具:锄头、竹筐等 挖掘:从根部开始,小心挖掘,避免损伤猪苓 晾晒:将猪苓放在阳光下晾晒,直至干燥 切片:将干燥的猪苓切成薄片 包装:将筛选好的猪苓进行包装,便于储存和运输
加工处理
01
采收时间:夏末秋初
03
加工方法:去皮、晒干、切片
02
采收方法:人工挖掘
04
保存方法:干燥、通风、避光保存
猪苓的病虫害防 治
土壤温度:适宜的 4 温度范围为15-25 摄氏度
土壤养分:富含有 5 机质和矿物质元素, 如氮、磷、钾等
气候条件
温度:适宜 的温度范围 为15-25摄
氏度
湿度:要求 较高的湿度, 一般保持在 70%-80%
光照:喜 阴,避免 阳光直射
土壤:适宜 生长在疏松、 肥沃、排水 良好的土壤

空气:要 求空气流 通,避免 闷热环境
常见病虫害
猪苓白 猪苓炭 猪苓根 猪苓线 猪苓蚜 猪苓螨
粉病
疽病
腐病
虫病


预防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A
合理施肥,避免过量 施用氮肥
C

猪苓林下半人工高效栽培技术探析

猪苓林下半人工高效栽培技术探析

DOI:10.19904/14-1160/s.2022.03.010猪苓林下半人工高效栽培技术探析马家骅(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高桥林场,甘肃陇南742305)摘要:猪苓是我国著名的中药材,含有猪苓多糖等,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疗效。

猪苓多糖在防治肝炎、抗癌等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猪苓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造成猪苓产品短缺。

研究猪苓林下半人工高效栽培技术,可以提高栽培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关键词:猪苓;半人工高效栽培技术;技术管理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3-0028-03中国图书分类号:S567.3文献标志码:B我国地域辽阔,野生猪苓分布广泛,但是人们乱采滥挖,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造成野生猪苓资源日益紧缺,需要进一步加大人工培育力度。

半人工栽培技术种植猪苓成本低、栽培操作简单,具有高产量、高收益的优势。

猪苓种植过程中,人们更多采用半人工栽培技术,获得了良好的种植效果。

1猪苓栽培技术研究意义猪苓属于多孔真菌猪苓的菌核,味甘、性平,具有利水渗湿、祛痰和解毒等多种功效,能够治疗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急性尿路感染、暑热水泻等多种病症,药用价值和治疗效果良好,实际用途广。

猪苓在我国药用的历史有1000年以上。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相关古医书籍中都有记载猪苓的药用价值,为我国针对猪苓进行利用和栽培提供了有效的历史素材。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国相关研究人员不断加大对猪苓用途的研究力度,拓宽其应用领域,促进猪苓使用量呈现出持续上涨趋势。

药理和临床试验结果充分表明,猪苓多糖在抗癌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具有防治肝炎的作用。

研究人员不断拓展猪苓多糖的新用途,使猪苓产品实际需求量日益增加[1]。

我国猪苓市场供需存在矛盾,且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缓解。

猪苓成为紧缺品种,其市场价格有较大上涨空间。

我国应加大猪苓栽培技术研究力度,充分发挥半人工高效栽培技术的优势,全面提升猪苓种植质量和效率,获得高品质猪苓,缓解猪苓市场供需问题。

猪苓种植技术

猪苓种植技术

猪苓种植技术
猪苓是一种地下块茎植物,常用作中药材。

以下是猪苓种植的一般技术:
1. 地点选择: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最好是沙壤土或土壤深厚、肥沃的红壤。

2. 种子选择:猪苓可以繁殖种子、茎块或分株。

建议使用茎块或分株繁殖,以确保种子的品质和繁殖的成功率。

3. 时间选择:最好在春季开始播种或繁殖,环境温度适宜时,生长较好。

4. 播种方法:将茎块或分株按照一定的距离排列在种植床上,埋入土壤中约10-15厘米,距离要保持20-30厘米,保证茎块互不影响。

5. 管理措施:保持土壤湿润,适量浇水,以保持适宜的水分。

同时也要注意杂草的清除,保持猪苓生长的空间。

6. 施肥方法:猪苓喜欢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可以在播种前或生长期适当施入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农家肥。

7. 病虫害防治: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猪苓疮病、霜霉病等,可以使用合适的化学药剂或天然的有机农药进行防治。

8. 收获与储存:猪苓一般在生长期60-80天后可进行收获,茎
块可以挖掘出来进行干燥和储存,通常在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进行储存。

以上是一般的猪苓种植技术,实际操作时还需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1 +& 1
பைடு நூலகம்
五、做好养护管控工作 对于户外仿野生的猪苓,所运用的栽种方式较为粗放,一般 情况下,前两年无需委派专业人员进行养护管控。重点防止牲畜 践踏。但在第 / 年以后,应做好观察工作,针对部分生长到地面 之外的猪苓,应该对其实施腐叶土的覆盖处理,谨防产生部分动 物进行破坏的情况出现,达到养护管理的良好效果。土壤墒情差 时应适当喷水补湿。 六、科学实施采收和加工处理管理 第一,从采收时间的角度来说,在运用猪苓菌种或者小菌核 实施人工栽培的过程当中,通常等到 *1/ 年时间以后,方能够进 行收获。采收之前,还需要做好选点检查工作,如果黑苓的上面 不存在新分生的小苓,亦或者数量较少的情况,则需要进行采挖 处理。当菌材的木质很硬的情况下,一般蜜环菌是较为旺盛的, 其周边存在着很多的小苓,则短时间之内无需收获,为其持续生 长奠定良好的条件基础。 第二,以采收的季节角度而言,通常情况下,四季都能够进 行采收处理。假如进行规模栽培的时候,则需要实施分批采挖处 理。将每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到第二年的 * 月作为采收的首选,进 而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使其成活率得以提升。 第三,重视采后的处理工作开展。对于收获之后的猪苓来 说,应该对其实施分级处理,其中灰苓则能够以直接形式被应用 到无性栽种的过程当中。而老苓、黑苓需要参考相应的大小情况 进行分级处理,依靠清水加以冲洗,并经过晒干以后,才属于成 品。 综上所述,从论文的阐述与分析当中,可以获知,系统探讨 和分析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显得尤为必要,具有重要的研 究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通过以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作为 主要研究内容,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了展开论述和分析:菌种与 蜜环菌的说明、菌枝、菌棒及菌床的栽培分析、确保种植时间和 菌枝、菌材放置的科学性、蜜环菌与菌种的种植、腐殖土覆盖的 说明、做好养护管控工作、科学实施采收和加工处理管理。望该 研究的结果,能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与重视,并从中获取相应的 借鉴和帮助,以便提高我国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的应用水 平。 (作者单位:&252$$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中药材产业开发服 务中心)

猪苓高产种植技术

猪苓高产种植技术

猪苓高产种植技术猪苓别称野猪粪、地乌桃、粉猪苓等,为多孔菌科多孔菌属植物猪苓的菌核,入药有利小便、渗湿的功能,近年来发觉还发觉有抗癌作用,在我国分布较广,河北、山西、河南、辽宁、吉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省均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长特性猪苓喜肥沃潮湿、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萌坡熟地在地面下5厘米温度8~9℃时开头生长,15~20℃时生长最适,25~30℃菌丝停止生长,进入短期休眠或者长出子实体,度过不良环境以孢子繁衍生息。

秋末冬初,地面下5厘米,温度低于8℃又进入冬季休眠期。

一年中4~6月和9~10月为猪苓菌丝的活跃生长期。

栽培备料猪苓种植选择栎类,桦树,槭树,枫树、赤杨、桑、柳等多种材质坚硬的阔叶树木锻,直径10厘米左右,锯成长60厘米,晾晒10~15天,使含水量70%左右,然后将其每隔3~5厘米,按品字形打三行孔,将猪苓菌种塞满孔内。

选地整地猪苓种植应选择潮湿,通透性能良好,土壤含水量30~50%微酸性的砂质壤土。

坡向以西南或西北向的二阳坡为好,坡度在20~30度之间。

地选好后,顺坡挖窖培育,窖深50厘米,长和宽各70厘米。

栽培时间猪苓的栽培时间最好在春季3~4月或秋季7~8月,这时猪苓正度过休眠期进入生长期,密环菌也处在生长期,两者可相互建立良好共生关系。

下窖培育将窖底挖松7~10厘米,放入1/3的腐殖质土,整平后,铺一层浸湿的干柞叶,将猪苓菌棒平放在树叶上,间距6~10厘米。

棒与棒之间放一些蜜环菌枝,然后将蜜环菌栽培种撒在树叶树枝上。

将小猪苓紧贴在蜜环菌棒旁。

然后填充腐殖土,轻轻压紧,不留空隙,松紧适度,不要压得太实。

最终,掩盖细土10~15厘米,窖顶盖枯枝落叶,稍高出地面,使呈龟背形,以利排水。

栽后管理猪苓培育不施肥、不除草,让其保持野生状态,但要常常保持窖土适当潮湿,防止人畜践踏和鼠害。

也不要任意翻看,以免破坏二者之间的共生关系。

采收加工猪苓多年生习性,一两年内产量不高,栽培三四年才是繁殖旺盛时期。

猪苓栽培技术

猪苓栽培技术

猪苓栽培技术猪苓别名野猪食、野猪粪、野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是我国传统的稀有中药材,味甘、淡,性平,主要含麦角甾醇、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多糖等,有利尿渗湿、通淋退肿等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蚀等,还有一定的抗肿瘤、防治肝炎的作用。

猪苓以野生品供应市场,近几年产区过度采挖,野生品已呈枯竭之势。

现将其人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选地与整地1、选地:在原始阔叶林、混交林或次生林中栽培,如桦、橡、槭、柞、柳等林下,不要栽在针叶林内。

选择海拔1000-2000米的阴坡地或半阴半阳坡地,坡度15-45度,土壤以厚20厘米以上的腐殖质土层为佳,微酸性土壤含水量要在40%左右,盐碱地和草炭地不宜栽培。

2、整地:选地后顺坡挖窝(亦称窖),长度70厘米,宽度60厘米,窝深18-20厘米,窝距50厘米。

二、材料(以每平方米计)⑴猪苓菌种3瓶;⑵蜜环菌种3瓶;⑶菌材木棒直径5-10厘米、长50厘米;⑷猪苓生长素;⑸阔叶树叶;⑹树叶和腐殖土的混合物。

三、繁殖方法1、窝底铺树叶厚2-3厘米,将蜜环菌掰成1-2厘米的小块均匀撒在树叶上,再把猪苓生长素均匀撒在树叶上,把菌材(木棒)摆在撒好蜜环菌的树叶上,菌材间距3-5厘米,用混合物将菌材间距填平,将猪苓菌掰成2厘米左右的块状,均匀摆放菌材两侧和端头上,然后盖厚3厘米左右的树叶,树叶上盖厚10厘米左右的腐殖土,最后窝顶再盖树叶。

菌种栽培猪苓的关键在于猪苓菌种的质量。

优质猪苓菌种菌丝粗壮,表面有网状菌根,菌丝萌发力强,成功率高,地温15℃以上点播5天菌丝定植,20-30天菌丝向土中延伸呈根网状,60天开始在树叶及土层中形成白色球星幼苓。

购买菌种应认清优劣,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2、温度:猪苓在地下10厘米深处平均地温达9.5℃即可萌发,在18-22℃生长最快,超过28℃生长缓慢,低于9℃、超过30℃停止生长。

四、采收与加工1、用纯猪苓菌种播种的成熟期约3年左右,(老方法栽培的为5-6年),当猪苓色黑质硬(称老核)时,可于春季4-5月或秋季7-9月采收。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猪苓,又称木耳,是一种珍贵的野生食用菌,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被广泛食用。

由于野生猪苓资源的极度匮乏,人工栽培成为了解决猪苓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逐渐成熟,为满足市场需求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的技术研究,探讨其优势、挑战以及发展前景。

1.提高产量和质量。

野生猪苓资源十分匮乏,人工栽培可以提高产量,使得猪苓更加丰富,品质更可靠。

2.节约采集成本。

野生猪苓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采集,而人工栽培可以节约这部分成本,减轻劳动强度。

3.稳定供应市场。

人工栽培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猪苓,有效解决了野生猪苓供应不稳定的问题。

1.培养基。

猪苓的人工栽培需要使用适宜的培养基,通常包括木质素、葡萄糖、蛋白质等,以提供适宜的养分供给。

2.培养条件。

猪苓对培养环境的要求较高,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培养。

3.接种技术。

培养猪苓需要进行合适的接种,以保证株系的稳定和产量的提高。

4.病虫害防治。

在猪苓人工栽培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病虫害进行防治,避免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三、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的挑战1.技术复杂度。

猪苓的人工栽培技术相对复杂,需要具备一定的培养知识和经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

2.成本压力。

人工栽培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成本,包括设备购置、材料采购等,对资金的要求较高。

3.市场竞争。

随着猪苓人工栽培技术逐渐成熟,市场竞争加剧,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和质量水平,确保自己的竞争力。

1.市场需求广泛。

猪苓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受到广泛的市场欢迎,人工栽培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猪苓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创新,通过优化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政策支持。

政府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增大,对于猪苓人工栽培也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为其发展提供了保障。

猪苓种植技术方法

猪苓种植技术方法

猪苓种植技术方法
猪苓种植技术方法是一种传统的种植技术,它是以猪苓为主要种植对象,通过科学的种植方法来提高猪苓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是猪苓种植技术方法的详细介绍:
1. 土壤准备:猪苓根系发达,需要肥沃、松软、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选址时要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含水量适中的土地,并进行深耕、松土、施肥和改良土壤。

2. 种植时间:猪苓的种植时间一般在春季和秋季。

春季适合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进行,秋季适合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进行。

3. 种植方法:猪苓的种植方法可以选择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两种方式。

种子繁殖需要将猪苓种子播种在肥沃的土壤中,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发芽生长后再移植到田地中;根茎繁殖则需要将猪苓根茎切成小块后直接移植到田地中。

4. 管理方法:猪苓的管理方法包括浇水、施肥、松土和除草等。

要保证猪苓的充足水分,同时在植株生长期间定期施肥,松土和除草也是必要的。

5. 病虫害防治:猪苓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如白粉病、叶斑病等。

因此需要进行及时的病虫害防治。

可以使用化学药剂或者生物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以上就是猪苓种植技术方法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 -。

猪苓的栽培技术

猪苓的栽培技术

菌丝体感染
种植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积水和排水不畅
日照不足或过强
温度不适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xx年xx月xx日
猪苓的栽培技术
目录
contents
猪苓的生物学特性猪苓的栽培条件猪苓的栽培技术猪苓的采收与加工猪苓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猪苓的种植案例与经验分享
猪苓的生物学特性
01
猪苓为多年生真菌,菌核呈不规则块状或瘤状,多由膨大的菌丝束构成,表面为棕黑色或棕褐色。
菌核
猪苓的子实体单生或丛生,由菌核萌发而成,幼时为半球形,成熟时展开成伞形,常呈辐射状排列。
施肥
见病虫害防治部分。
病虫害防治
病害
猪苓的主要病害为腐烂病,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需加强通风、控制湿度等措施预防。
虫害
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采用生物防治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用药安全,避免对猪苓造成损害。
病虫害防治
猪苓的采收与加工
04
采收时间
猪苓一般在春季和秋季采收,此时猪苓的品质最好。
子实体
猪苓的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猪苓适宜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的山区,要求林木茂盛、枯枝落叶层厚、排水良好的腐殖土环境。
生长温度
猪苓适宜生长温度为18-25℃,菌丝在3℃以下开始生长,而3-5℃则是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
猪苓的生活习性
无性繁殖
猪苓的菌核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产生新的菌丝束,进而萌发成新的子实体。
有性繁殖
猪苓也可以进行有性繁殖,通过两性生殖器官结合产生担孢子,再由担孢子萌发成菌丝束,进而发育成新的菌核。
猪苓的繁殖方式
猪苓的栽培条件
02

关于猪苓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关于猪苓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DOI:10.19904/14-1160/s.2021.24.024关于猪苓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王婷1,王鑫2,李勇3(1.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李子林场,甘肃天水741000;2.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麦积林场,甘肃天水741000;3.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云坪林场,甘肃天水741000)摘要:猪苓是一种重要的野生药材,药用历史非常悠久,是我国中药材重点保护品种之一,在我国甘肃、四川、山西、云南等很多地区都有分布。

文章主要对猪苓种植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探讨猪苓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希望能为提高猪苓人工种植技术水平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猪苓;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4-0052-02中国图书分类号:S567.3文献标志码:B猪苓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越来越被医药界所重视,与此同时市场需求量也在快速增长。

野生猪苓资源十分紧缺,已经濒临枯竭,导致市场上猪苓供需矛盾变得更加严峻。

为了满足市场上猪苓发展需求,加强猪苓人工种植技术研究,扩大猪苓栽培面积,提高猪苓产量成为解决当前市场上猪苓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1]。

1猪苓生长特性猪苓的生命力十分顽强,有着很强的抗逆性,高温、干旱、雨涝等不良条件会导致猪苓产量出现下降,但不会对猪苓的生命和存活带来威胁[2]。

恶劣的环境条件会影响菌核生长,但再次遇到适宜的生长条件也能恢复生机,良好生长。

野生猪苓主要分布在海拔为1000~2000m的山区地带,无论是阴坡还是阳坡均能生长,尤其是二阴坡生长更好。

2猪苓生长所需的条件2.1营养猪苓主要伴生蜜环菌,当年生的白苓不会被蜜环菌侵入,只对越冬的黑苓、灰苓造成侵染。

蜜环菌主要通过菌索对猪苓菌核造成侵染,同时于菌核中形成隔离腔,包围蜜环菌,蜜环菌产生的代谢物以及消化蜜环菌丝为猪苓繁殖生长提供营养。

2.2土壤条件无论是山区地带的黄土还是腐殖土,特别是疏松、团粒结构较好的腐殖土,能满足猪苓的生长需求。

甘肃“一种猪苓有性繁殖技术及其培养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甘肃“一种猪苓有性繁殖技术及其培养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甘肃“一种猪苓有性繁殖技术及其培养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高志峰
【期刊名称】《食用菌》
【年(卷),期】2009(31)5
【摘要】2009年5月13日,由甘肃省陇南市食用菌开发中心申请的“一种猪苓有性繁殖技术及其培养方法”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并获发明专利。

此项发明专利的取得填补了陇南市食用菌产业开发上发明专利的空白,标志着食用菌产业开始运用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总页数】1页(P19-19)
【关键词】国家发明专利;有性繁殖技术;甘肃省;培养;猪苓;食用菌产业;国家知识产权局;产业开发
【作者】高志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239;TS261.3
【相关文献】
1.人工繁殖棉铃虫天敌新技术通过鉴定/草粉饲料的制作方法获发明专利/一种农业多用机具获专利/第七届全国园林花木信息交流会将举办 [J], 刘力群;叶明;付军民
2.“一种秦岭细鳞鲑人工繁殖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J],
3.“一种提高黄鳝人工繁殖中的集苗率和幼苗存活率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J],
4.“一种鱼类人工繁殖孵化过程中去除卵膜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J],
5.“一种报春苣苔组织培养繁殖及野外栽培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之功效 ; 含猪苓多糖 , 试验可抗癌。子实体从地下菌
核生出 , 大 或很 大 , 肉质 , 有菌柄 , 多分 枝 , 末 端 生 圆形 白色 至浅 褐色 菌盖 , 一丛 直径 可达 3 5 c m。菌 盖直 径 l ~ 4 c m, 圆形 , 中部 下 凹近漏 斗形 , 边缘 内卷 , 被 深 色 细鳞 片。 菌 肉 白色 , 干后 草黄 色 。 子 实体 幼嫩 时可食 用 , 味道 鲜美 。
期 1 2 5 ~ 1 3 5 d 。
南 至 淌沟 保 护站 张 家沟 都 有生 长 ,多分 布 在 海拔
2 1 0 0 — 2 9 0 0 1 T I 的次生林 中 , 主要 生 于林 下 树根 周 围 , 常 见 树 种 有桦 、 杨、 柳 等 阔叶 树 , 或 针 阔混 交林 、 灌木林 , 以次生林 为最多 , 针 叶林也 偶有 发现 。在 山林 腐殖 质 土
之主要支流大通河中下游 ,属祁连山东南部冷龙岭余
脉 山地 , 东 以永 登县 民乐 乡 普贯 山为 界 , 西南 与 青海 乐 都县 相邻 , 西 北 与青 海互 助 县 北 山林 场接 壤 , 东 北 与天 祝藏 族 自治县 古城林 场 相连 。 发 源于疏勒 南 山的大通河 纵贯 连城保护 区 3 5 k m。 地 貌上 ,保 护 区处 于 东 部祁 连 山 山地 与黄 土 高原
1 1 0

土、 山地草 原土 、 山地 草甸 土 、 碳酸 盐灰褐 土 。
当地群众有采挖猪苓 的习惯 , 8 0 年代几乎家家都
在 采挖 , 而且 产量 大 , 一年有 近 1 0 t 的出产 。 目前 , 全林
区采挖猪苓的有 6 0 人左 右 ,平均每人每年能采挖到
作者 简 介 : 蒋长生( 1 9 7 3 一 ) , 男, 汉族 , 甘肃 永 登 人 , 大 学 本科 , 工程师 , 主要 研 究 方 向 : 森 林 大 型 真 菌 分 类 调 查研 究 和 中药 材 种 植 。
实验研究及参考有关文献资料 , 整理猪苓 栽培的主要技术规程和方法 , 为猪苓栽培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 词 : 猪苓 ; 蜜环菌 ; 栽培技术
1 连城 林区地 理、 气 候特征
甘 肃 连 城 保 护 区 地 处 黄 土 高 原 与青 藏 高 原 交 汇 处, 地 理 坐标 为 东经 1 0 2 。 3 6 一 1 0 2 。 5 5 , 北纬 3 6 。 3 3 一 3 6 。 4 8 , 总面积 4 7 9 3 0公 顷 。保 护 区地处 黄 河 流域 湟水 河
层或砂壤土层中 , 均有猪苓生长 , 但以疏松的腐殖土层 中生长猪苓 为多。土壤肥沃 , 菌核大 , 分叉少 , 称猪 屎
苓; 土质 瘠 薄 , 结苓 小 , 分叉 多 , 称鸡 屎苓 。猪 苓对 水分 需 求较少 , 土壤 含水 量在 3 0 ~ 5 0%, 温度 2 O ~ 3 0。 【 = 时, 适 于猪苓 生长 。6 - 9月 , 子实 体发 生 。
由于特 殊 的地 理 位置 和 地形 地 貌 ,使 保 护 区境 内 自然条 件 复杂 多样 ,这就 为 森林 资 源 的多 样性 提 供 了
多种多样的生存空间, 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同
时, 土 壤 随地形 、 母质 、 水 热条 件 、 植 物 群落 的不 同呈 水 平 地 带性 分 布 , 阴坡 、 半 阴坡 , 主要 有 灰褐 土 、 山地 淋 溶 土; 阳坡 、 半 阳坡 、 半 阴坡 , 主要 有 山地 栗 钙 土 、 淡 栗 钙
农林科技
2 0 1 5 年( 第4 4 卷) 第9 期
甘肃连城 自然保 护 区猪苓栽培技术研 究
蒋长 生 , 张育德 , 满 自红 , 宗 山海 , 甘华军 , 李 欢 , 冷 菊梅
( 甘肃连城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管理局 , 甘肃 兰州 7 3 0 3 0 0 )

要: 猪苓为名贵 中药 , 多年来 以采挖野生猪苓供药用 , 自然资源 日趋枯竭 , 药材价格每年上涨 。通过对猪苓栽培技术 的
2 猪苓形态特征
猪苓 [ P o l y p o r u s u m b e l l a t u s ( P e r s . ) F r i e s ] , 别 名 猪 屎 苓、 鸡 屎苓 , 属担子菌亚门 、 层菌纲 、 非 褶 菌 目、 多 孔 菌 科、 多孔 菌属 ,以菌核 入药 。 猪苓 菌核 生 于地 下 , 黑色 , 形状 多样 , 有利 尿 、 治 水
的过渡地带 , 属 中等切割的中山地貌 , 海拔 由东 向西逐
渐 升高 , 最低 海拔 1 8 7 0m, 最高 海拔 张 家俄 博 3 6 1 6 m, 相对 高 差 1 7 4 6 m。 由于海拨相对高差较 大 , 气候 的垂 直 地带 性 比较 明显 。保护 区气候 属祁连 山山地一 陇中北 部
3 猪苓在连城林 区的分布特性及 生长情 况
猪苓 在 连城 林 区分 布 较广 , 东至 民乐 保 护 站长 沟 ,
温带半干旱区, 这里气候特点为降水少 、 变率大 、 光热适
中。年平 均气温 7 . 4 o C , >0 / ℃活动积温 3 2 0 4 . 9 ℃, ≥1 0 o C 活 动积 温 2 6 3 7 . 2℃,年蒸 发 量 1 5 4 2 m m,年 均 降水 量 4 1 9 mm, 主要 集 中于 6 - 9月 , 占全 年降水量 的 6 0 %; 无 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