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里山纪行》同步练习苏教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里山纪行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里山纪行》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里山纪行》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课前预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莽莽(máng)浓稠(chóu)山岚(lán)鱼鳖(biē)B.堪(kān)称风靡(mí)谛(dì)听静谧(m ì)C.茸茸(róng)幢(chuáng)顶禅(chán)纯粹(cuì)D.雄踞(jù)红桧(huì)模(mú)样镶嵌(qi àn)2.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句连贯的一组是()⑴连下数日雨,水势很猛,雪瀑从断崖腾滚而下,跌入弥漫着茫茫水气的深涧,。
我在对面的崖边站了片刻,襟前湿了一片。
⑵我回头看岳飞墓后面的栖霞岭,,保俶塔尖尖的塔顶直指云霄。
①真是浪沫激清,云奔雾涌②真是云奔雾涌,浪沫激散③郁郁葱葱,绿满天涯④绿满天涯,郁郁葱葱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水游》全书重要人物中至少有一打以上各有各的面目。
B.最初是作者出名全靠作品的力量,到后来是作品有名全亏作者的招牌。
C.该厂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先进企业和二轻局文明单位,南市区政府连续五年授予该厂“重合同、守信誉”单位。
D.凡在本店购货满300元者,本店将惠赠一份精美的礼品。
4.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语气通畅,表意正确。
⑴这种小火车我们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子里才能见到。
⑵山上树林不是倒映在潭中,与水江镇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⑶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了《高山情》,“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旅程没有看到。
课内阅读①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
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评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
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是禅的世界。
八年级语文阿里山纪行 同步练习1苏教版
阿里山纪行同步练习(1)一、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风mí( ) 纯cuì( ) 山lán( ) 静mì( )鱼biē( ) 镶qiàn( ) 红guì( ) chuáng顶( )二、填空(12分)1、《阿里山纪行》的作者是代作家、、美学家。
2、本文按顺序,通过(方法),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舒展自如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一步步把读者带进迷人的阿里山,带到阿里山的灵魂——。
三、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12分)1、设宴欢迎刚从远道来的人。
()2、无论从哪一面看都很威风。
形容威风十足的样子。
()3、好象隔了一世。
多表示由于人事、景物变化很大而生的感慨。
()4、形容很大很笨的一些东西。
现多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大而实际脆弱的东西。
()四、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4分)A、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这倒不尽然是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
B、不过,它还颇有古式小火车的模样和情调:也是那样的牵引机,也是那样的“咣当咣当”声。
C、他们是山区的森林救护队,职责是救护在野林子里迷失的游客,现在却私下里搞“创收”。
D、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五、选词填空(4分)1、山lán云气(A、进 B、漫 C、钻)入车窗又(A、流 B、穿 C、溢)出车厢而去。
2、于是,宴席上便轻轻(A、回荡 B、回响 C、荡漾)着两支歌的旋律,我和这批台湾学者的心似乎(A、融洽 B、融会 C、融合)起来了。
六、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4分)A、课文开头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抒情基调。
B、作者去台湾的目的,除了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还要看那迷人的阿里山风景。
C、“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此句通过对比写出了由于“景幽”而产生的“凉气”。
阿里山纪行同步练习(附参考答案)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阿里山纪行同步练习(附参考答案),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
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阿里山纪行同步练习(附参考答案) 篇一:阿里山纪行同步练习4《阿里山纪行》同步练习4l.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一泓()莽莽()溢出()镶嵌()鱼鳖()静谧()红桧()孕生()2.解释词语匹敌:____________________骤然:____________________恍如隔世:________________静谧:____________________庞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堪称:____________________谛听:____________________山岚:____________________3.精读课文3-9段。
思考:作者怎样描写到阿里山神木的经过及所见到的风光?课文第3段是________。
这一段先用设问句承接上段,然后交代进入神木的经过;第4段,写谭水清澈;第5段,________;第6段,写山间的青苔路;第7段,________________;第8段,描写看到的神木;第9段,________。
(要把握文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一、阅读《阿里山纪行》的节选部分,回答问题。
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
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
大就成了“精”,成了“神”。
其树龄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近一个世纪了。
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
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生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
两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
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
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里山纪行》同步苏教版
word第十八课 阿里山纪行【课时速达标】 1.如下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莽莽〔 men g 〕浓稠〔 〔ch ou 〕 山岚〔 :l 印〕 鱼鳖〔 〔bi e 〕 B.堪称〔km 〕 风靡〔 1 mi 〕 谛听〔:di] 静谧〔 1 mi 〕 C.茸茸〔r 印g 〕 幢顶〔 1 chu cn g 禅悟〔 〔ch dn 〕 纯粹〔 〔cu 1〕 D.雄踞〔j 0〕 红桧〔 〔hu 1〕 模样〔 〔m d 〕 镶嵌〔 〔qi 〕 【解析】选C 。
A 项中“莽'’应读 men g; B 项中“靡'’应读 mi; D 项中“桧'’应读g u io2.分析下面句中加点字运用的妙处。
〔1〕虽是盛夏亭午时分,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
〔2〕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
答案:〔1〕“喷"是喷洒、喷射的意思,这里突出了骄阳似火的特点。
〔2〕“揉"是揉捏的意思,这里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繁茂、浓绿欲滴的特点。
3.指出如下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潭无鱼鳖,林无鸟兽。
〔 〕〔2〕突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 〔3〕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
〔 〕 答案:〔1〕对偶 〔2〕反问引用 〔3〕比喻排比阅读“在树身之间穿行了一阵"至“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回答如下问题。
4•用四个字概括某某著名的红桧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结合选文中“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它的树龄大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这些内容进展概括。
答案:香、高、粗、久 5•“神木'’已遭雷劈,为什么“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遭雷劈后的神木所展现的外在雄姿和内在精神这两个角度思考。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阿里山纪行》同步练习 苏教版
阿里山纪行第一部分:1.根据拼音填字成词:(4分)略2.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4分)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
山中,树()、人(),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
树()、阴(),仿佛能揉出浓汁。
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3.下面括号中的词语读音相同,请选用合适的填人空格,并简要说明选用理由:(4分)(1)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有如、如蝇、如蚊的声音……那是静谧的世界、洁净的世界,甚或是的世界。
(禅蝉)(2)虽到了人迹罕的地方,却令人兴倍增。
(至致)4.本文描写了阿里山的哪些景物?字里行间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第二部分:(一)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这倒不尽然是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
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仅四十分钟就到了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
这种小火车我们只有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子里才能见到。
不过,它经过了改装,变成了纯粹的旅游性小火车,颇有古式小火车的模样和情调。
也是那样的牵引机,也是那样的咣当咣当声,它使我们觉得时空倒退,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
过莽莽不尽的林海,不断爬高、上升,山下尚是阳光灿烂,上山渐渐地云雾浓稠。
山岚云气入车窗又出车厢而去。
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
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
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
那也是一颇有古式风味的森林小火车站。
售票和入站检票的方式都使人有一种瞬间感受——像是在另一个时代。
这或许是台湾人搞旅游的一种独特方式,使人恍如隔世,以满足现代人所需要的古典文化感觉。
5.文中方框中应加入的动词依次是。
(3分)6.“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3分)A.阿里山是台湾的一个部分。
B.要到台湾必须先到阿里山。
C.阿里山是台湾的代表和象征。
D.不到阿里山,没人承认你到过台湾。
7.这一段写森林小火车以及森林火车站,主要突出了的特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阿里山纪行》同步练习(含精品解析)
第十八课《阿里山纪行》同步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莽莽(mánɡ)浓稠(chóu)山岚(lán)鱼鳖(biē)B.堪称(kān)风靡(mí)谛听(dì)静谧(mì)C.茸茸(rónɡ)幢顶(chuánɡ)禅悟(chán)纯粹(cuì)D.雄踞(jù)红桧(huì)模样(mú)镶嵌(qiàn)答案:C解析:A项中“莽”应读mǎnɡ; B项中“靡”应读mǐ;D项中“桧”应读ɡuì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形近字要注意部首的区别,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a潭无鱼鳖,林无鸟兽。
()b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答案:对偶|反问,引用解析:分析:此题是分析对偶、反问修辞手法的作用。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对照概念写出修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能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关键在于要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3.分析下面句中加点字运用的妙处。
虽是盛夏亭午时分,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
答案:)“喷”是喷洒、喷射的意思,这里突出了骄阳似火的特点。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先要知道词语的本义,再结合语境分析语境义。
点评:此题考查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4.试分析下列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
八年级语文上册 18《阿里山纪行》预习题苏教版
十八阿里山纪行(参考预习题)(一)字词:1.根据拼音写汉字:chén mǐ cōng cuì chòu接风洗风一时郁如染纯云雾浓suì lán zhóu xùn hòng chè道山然情一水潭清xiāngqiàn mì yīn bì hǎn dì yùn静浓遮人迹至听育huǎng hǎn páng jù guì chuáng 如隔世人迹至然大物雄红顶2.注音组词:殉()谛()庞()绚()询()缔()宠()3.解词纪行:接风洗尘:风靡:何以:堪称:莽莽:山岚:恍如隔世:谛听:骤然:静谧:匹敌:八面威风:庞然大物:(二)填空:1.本文的体裁是,作者是代家文艺评论家。
2.本文按照顺序,通过移步的方法,形象地描绘了游览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赞扬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起来的共同愿望。
3.本文的写作特点有:(1)运用的方法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
(2)语言富于音乐和美。
4.本文的明线是作者的,暗线是歌曲。
5.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是。
(三)分析:1.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短语或句子。
(提示:从上山到下山)(六点)2.作者进阿里山途中有何独特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3.作者真正开始描写阿里山的景色是从第几节开始的?4.第三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在描写阿里山风景时,文中一共描写了四幅画,请你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一下。
6.作者游览阿里山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作者用了哪两句话把读者一步一步地吸引到这个目标上来?7.在写“进山途中”、“深山深处”、“见到神木”时,作者各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描写阿里山风光的?8.阿里山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作者认为阿里山的风光如何?具体有哪些特征?9.为什么说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三点)10.阿里山的森林是“未加砍伐的原始森林”,一切都是原生态的,这反映了台湾人民的什么意识?台湾人民利用阿里山的的“原生态”的特点,把阿里山变成了著名的游览胜地,这又反映了台湾人的什么意识?11.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内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
第18课《阿里山纪行》同步练习(苏教版八年级上)doc
阿里山纪行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文第7小节中引用的唐诗“入云深处亦沾衣”是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歌曲《高山青》在本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面的几段文字,完成文后的练习(一)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
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
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
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1.“不知谁哼起《高山青》”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整个游程”是指________________。
3.“仿佛能揉出浓汁”中的“仿佛”是________________意思。
4.作者在整个游程中并没有看到“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为什么还要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西湖漫笔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苏教版八上语文《阿里山纪行》同步测试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阿里山纪行》同步测试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风靡. m ǐ 堪.称 k án 静谧. m ì 山岚.l án 人迹h ǎn 罕 至 一泓. h óng d ì听 谛 红桧. gu ì 雄踞. j ù 镶嵌..xi āng qi àn 二、诗文名句填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三、修改病句。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①当前,学校食品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个别学校存在食堂管理不到位、发生突发事件不及时报告。
②要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食物中毒事件不再发生,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修改一: 修改二:2.报告后加“的现象”;“ 不再”去掉。
四、仿句。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不到长城,何以能说到了中国? 不到嘉峪关,又何以能说到了长城? 五、阅读《阿里山纪行》的第8、9节,回答问题。
1.用四个字概括台湾著名的红桧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
答: 香、高、粗、老 。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约”和“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它有树龄大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
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
答:“约”和“或许”都是表示估计,不确定。
说明树龄三千年、被称为“神木”的原因并没有经过精确的考证,不是精确的数字与实际相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神木”已遭雷劈,为什么“他仍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答:因为即令受此巨创,但还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
【八年级】阿里山纪行同步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阿里山纪行同步练习(附参考答案)(一)(13分)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以满足现代人所需要的古典文化感觉。
(1)文中方框中应加入的动词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
(3分)(2)“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2分) A.阿里山是台湾的一个部分。
B.要到台湾必须先到阿里山。
C.阿里山是台湾的代表和象征。
D.不到阿里山,没人承认你到过台湾。
(3)这一段写森林小火车以及森林火车站,主要突出了____的特点。
(2分)(4)这一段文字简略了上山途中所见的景物是____和__。
(2分)(5)“山下尚是阳光灿烂,上山渐渐地云雾浓稠。
”主要是从____ 角度写景;“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
”主要是从______角度了,这两句描写的主要作用是______(4分)(二)(6分)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
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
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1)这一段运用“__”和“_”这两个比喻来写潭水的_____和林区的____。
(4分)(2)这段文字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_____,这是一种____的手法。
(2分)(三)(7分)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
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
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
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1)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
(3分)作者连用三个_____,写若有若无的声音,以____反衬__ 。
(2)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
(2分)作者采用______手法,运用流畅而节奏鲜明的文字,强调林区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阿里山纪行》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
第十八课《阿里山纪行》同步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莽莽..(mánɡ) 浓稠.(chóu)山岚(...lán)鱼鳖.(biē)B.堪.称(kān)风靡.(mí)谛.听(dì)静谧.(mì)C.茸茸..(rónɡ)幢.顶(chuánɡ)禅.悟(chán)纯粹.(cuì)D.雄踞.(jù)红桧.(huì)模.样(mú) 镶嵌.(qiàn)答案:C解析:A项中“莽”应读mǎnɡ; B项中“靡"应读mǐ;D项中“桧”应读ɡuì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形近字要注意部首的区别,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a潭无鱼鳖,林无鸟兽。
( )b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答案:对偶|反问,引用解析:分析:此题是分析对偶、反问修辞手法的作用。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对照概念写出修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能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关键在于要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3.分析下面句中加点字运用的妙处.虽是盛夏亭午时分,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
答案:)“喷”是喷洒、喷射的意思,这里突出了骄阳似火的特点。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先要知道词语的本义,再结合语境分析语境义。
点评:此题考查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4.试分析下列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8 阿里山纪行 练习1
18 阿里山纪行练习基础题1.辨音组词(8分)2.给加粗字注音。
(6分)(1)风靡()(2)莽莽()(3)山岚()(4)谛听()(5)幢顶()(6)禅的世界()3.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6分)(1)于是,晏席上便轻轻回汤着两支歌的旋律,我和这批台湾学者的心似乎融会起来了。
()(2)不过,它经过改装,变成了纯悴的旅游性小火车,还顽有古式小火车的模样和情调。
()(3)这是浓荫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荫,绝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5分)(1)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________________(2)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________________(3)它堪称山间一明镜:________________(4)盛夏亭午时分:________________(5)无可匹敌:________________5.在下列横线上填进恰当的叠词。
(3分)(1)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
(2)它真像一________绿地毯,________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3)树干都是湿________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
6.给下面一段文字的方格里点上恰当的标点。
(2分)席上一位美学家的夫人对我说□“台湾人最喜欢唱的大陆歌曲是□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有些重要的活动还作为合唱的歌曲。
”7.改写画线的句子,使全句连贯、简洁。
(3分)脚下是深绿的草地,蔚蓝的天空在高高的头顶,身旁是清澈的小溪,溪边有五彩的花朵,茂密的丛林,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是多么美的意境啊!8.仿句。
(3分)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9.佳句赏析。
(6分)(1)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
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
这一句运用________手法,写出了山下与山间的巨大温差,从作者________的角度,突出凉气穿肌透骨的力度。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 阿里山纪行课时训练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阿里山纪行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注音写汉字。
风(mǐ)_____ (xuán)______ 律人迹(hǎn)_____至 (huǎng)_____如隔世2.下面每一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在表中,然后改正。
①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
山上树林不是倒影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副倒置的水墨画。
②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拨地参天,八面威风,雄据山间,无可匹敌。
3字左右。
西双版纳晴 25℃一32℃昆明多云转小雨 7℃一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给下面一则新闻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0个字)华裔作曲家谭盾在国际古典音乐领域中以其融合各文化元素的交响乐、歌剧和多媒体创作而独树一帜,为电影《卧虎藏龙》而作的原创音乐更是他的一部成功佳作。
在连续获得比利时佛兰德原创音乐奖、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大奖和台湾金马奖后,近日该作品又获得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及主题曲提名。
对此,谭盾表示:“作为一个作曲家,我的梦想是让音乐成为无国界、跨领域的艺术。
现在这个梦想和这份努力经由奥斯卡金像奖,经由‘东西方大家庭’中的观众而广泛传播,真是让人欢欣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阿里山纪行
姓名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注音写汉字。
风(mǐ)_____ (xuán)______ 律人迹(hǎn)_____至 (huǎng)_____如隔世
2.下面每一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在表中,然后改正。
①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
山上树林不是倒影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副倒置的水墨画。
②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拨地参天,八面威
3.根据下面的天气预报,请以导游的身份给从西双版纳到昆明的游客以人性化的提醒。
30字左右。
西双版纳晴 25℃一32℃
昆明多云转小雨 7℃一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下面一则新闻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0个字)
华裔作曲家谭盾在国际古典音乐领域中以其融合各文化元素的交响乐、歌剧和多媒体创作而独树一帜,为电影《卧虎藏龙》而作的原创音乐更是他的一部成功佳作。
在连续获得比利时佛兰德原创音乐奖、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大奖和台湾金马奖后,近日该作品又获得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及主题曲提名。
对此,谭盾表示:“作为一个作曲家,我的梦想是让音乐成为无国界、跨领域的艺术。
现在这个梦想和这份努力经由奥斯卡金像奖,经由‘东西方大家庭’中的观众而广泛传播,真是让人欢欣不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①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
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评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
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是禅的世界。
偶有人声也是静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②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
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③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
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
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
虽是盛夏亭午时分,正是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
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
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5.第①段描绘的阿里山林区有什么特点,请用一个双音节词加以概括;作者写“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对表现以上特点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6.仔细品读文章,根据第①段中划横线句分析人们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7.请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比较下面一组句子在语言运用和表达效果上的不同: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万树,离开了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8.请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和语言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读山品水
山水之美,古来共谈,然而人们谈得最多的,还是山的灵性和水的神韵。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智则步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这就是山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的根本原因。
人们通过读山品水,可以领悟到世事的兴衰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寻觅到自己精神家园的相通之处,故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徜徉于名山大川以寻求灵感。
读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有各的读法。
远读其,近读其,精读其,细读其,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视角不同,意境也不同。
“不登高山,不知平地”,是一种发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一种境界;“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一种坚守;“五千仞岳上摩天”,是一种豪壮。
不要以为山是凝固的,山是岿然的活物。
品水,由于各人的气质不同,心境不同,也各有各的品味。
在文人眼里,水是温柔的,因此他们常常把柔情蜜意的水与悠悠无尽的爱联系起来。
水之悠长,好像爱情之天长地久;水之波动,似若爱情的起伏波澜。
在哲人眼里,水是运动的,悟出的是人生的哲理。
孔子
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叹的是人生之有限而宇宙之无穷。
孟子说“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比喻民心似流水,谁也无法抵挡。
荀子对政权与人民的关系,给后人留下了发人深省的警句:“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老子呢?他既说“天下莫柔弱于水”,又看到了水“莫能御之”的力量。
云山苍苍,江水茫茫,读山品水,意味深长。
9.依次填入第二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A、苍茫清秀奔放深沉
B、苍茫清幽豪放深沉
C、广漠清秀豪放深远
D、广漠清幽奔放深远
10.第二段引用诗句,运用排比句式,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人们“读山品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全文来看,题目“读山品水”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的表达方式?从内容和结构上看,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靡旋罕恍
2.影—映副—幅拨—拔据—踞
3.通过阅读可知:西双版纳天气晴朗,气温较高,而昆明则是阴雨天气,气温较低,所以有必要提醒游客携带雨具和御寒衣物。
4.谭盾作品近日又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5.宁静(或“静谧”等);这里写若有若无的声音,反衬了林区环境的宁静,会使人感觉更加宁静。
6.划线句子流露出人们对林区环境的浓浓爱意,因为爱,所以不忍大声;因为爱,所以要“深深的吸气”“仿佛吸进去以后不再吐出来”。
7.两句话的区别是第一句话在描写中运用叠词“森森”来修饰“万树”,用叠词“浓浓”来修饰“团阴”,叠词的运用不仅突出了树木之多、团阴之浓,体现了环境的清幽,而且使语言节奏鲜明,具有音乐美和情韵美。
8.这段文字用了6个比喻,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生动活泼地写出了森林之广和盘曲排列之势,引发人的丰富联想和审美体验。
9.B
10.揭示出了读山视角不同,意境也不同的内涵,使文章文采斐然。
11.读山,视角不同,意境也不同;品水,由于各人的气质不同,心境不同,也各有各的品味。
12.领略山的灵性,品味水的神韵。
13.抒情;总结全文,点明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