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在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促进作用研究
产学研用结合高职院校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产学研用结合高职院校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最重要的社会背景。
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迅速而剧烈地改变着整个经济社会结构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高职教育是一种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联系紧密的教育类型,在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了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探索现代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
根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提出要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高职院校是否拥有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保证。
高职院校要努力打造教学团队和管理团队两支队伍,尤其要重视教学团队中专业教师的培养。
所以,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得到应有重视。
打造双师教学团队,不仅要聘任一批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更要重视在专业教师队伍中进行培养。
“双师素质”的含义是指教师在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基础上,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又具有较丰富的技术应用实践经验和能力。
如何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已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高职院校师资的现状要求我们不断变革它的存在形式和培养方式,把问题放到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中进行全面探讨。
二、“用”的提出对提升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启示产学研用结合指的是以产业界(或企业)、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为三大基本主体与用户、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合作从事研究、开发、产业化等创新活动,不断进行知识传递、知识转移、知识创新的非线性复杂过程,以实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功能。
关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
套行之有效的、 切实可行 的培养和建设“ 师型” 双 师资队伍 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 双师型; 师资队伍 ; 设 建
中图分类号: 7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8-39 {0 8 0--1 -0 G1 A 10 - 8 8 20 }5- 2 - 2 - 0 5- - -
现阶段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进入规模发 展时期 , 作为高职教育的主体一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 质越来越受到各高职院校及全社会 的关 注。就 目前
20 年第 5 08 期
( 5 期) 总 9
辽 宁 师 专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U N L F IO I A H R LEE(O IL C N E D IN O R A A N GT C E S O LG SC I C S I O ) OL N E C A SE ET
技术资格证书” 。在实际教学 中要求教师既能从事理
论教学 , 从事实践 教学 ( 称 为 “ 也能 也 双素质 教 师” 。 )
而实习实训基地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 特色的保证。
的高职院校教师 队伍的现状看, 总体上结构不尽合 理, 实践能力偏弱, 培养渠道相对贫乏 , 评价体系不够 健全 。这在一 定程 度上 制 约高 职 教育 教学 质 量 的提
为了让教师对“ 产学研” 有个 明确的努力方 向, 学校明确指出“ 产学研 ” 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一是改革 教学内容 和方 法 。在 教学 内容 中渗透新
科学 、 新技术 、 艺 ; 新工 二是在 教学 方式 上建立 实训 中
的职业能力 、 较高职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根据这个 培养 目 , 标 确立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 双师型” 以“ 师 资队伍作支撑, 以实习实训基地作为载体 , 优化课程 体系和内容 ,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 坚持校企合作 , 坚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课题界定:1.本课题中的“双师型”师资特指高职院校教师中符合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关于双师素质教师要求的教师。
本研究调查的对象、列举的案例、提出的问题、解决的对策均以这一类教师为对象。
2.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及基本策略假设模型验证以江苏电大武进学院等学校为基础而展开。
一、课题概况(一)选题的价值1.选题的理由近三十年来,我国自上而下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推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
2003年2月,教育部高教司发布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通过评估,促进了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但是,对照发达国家职教师资的培养经验,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就我国宏观政策制度层面来看,高职师资的保障激励、培养培训等配套机制不够完善;就高职院校自身微观操作层面来看,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校企合作等实际工作还存在许多现实困难。
目前,既需要自上而下从国家层面,也需要自下而上从高职院校层面,共同来探索、研究,总结出有中国特色的“双师型”高职教师培养规律,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素质优化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保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对照教育部2008年5月新发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标和优秀的比例,我们江苏电大武进学院还有较大差距,如何抓住评估契机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值得研究。
2.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重点:引导高职院校在整体扎实推进高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有效拉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各项举措的实质进展。
难点: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实效问题。
3.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尽力解决学校重视“双师型”师资建设结果,而长期建设规划不够的问题。
(2)尽力解决学校重视“双师型”师资数量增加,其实际作用发挥不力的问题。
产学研合作在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促进作用研究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建设“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建设“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双师型素质教师是我国对高学史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基本素质要求。
近年来,平原大学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实现了教师结合自身专业与行业的“零距离”接触,使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一、准确定位,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我校从建校以来,在办学思想上定位明确,始终坚持了为生产服务,为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模式,社会需要什么专业,我们就办什么专业,办什么专业就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配置符合专业要求的师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坚持学校和企业,城市和农村相结合的办学机制。
我们学校从80年建校到现在,先后开办了40多个专业,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2万余名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我们的毕业生以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
其次,我们的财会专业、化工专业、机械设备与工艺专业,已基本上形成了区域晶牌专业。
学校规模从小到大,已由原来的几百名在校生发展到今天8000名在校学生规模。
在学校及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学校质量,打造区域品牌专业,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
我们的指导思想和体会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产学研相结合,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三结合”办法,努力建设一支学历结构、能力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理论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目前,我校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适应专业建设和教学要求的、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在全校322名教师中,具有相应中高级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的50余名,另外学校还聘请了来自企业、科研院所生产一线100余名兼职教师,这些都为保证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发展,稳定提高教学质量和面向市场要求培养合格高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理论、技能支持,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究
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介绍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基于产教融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及其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
接着探讨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
最后强调了基于产教融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应用型高校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应用型高校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应用型高校、重要性、理论基础、影响、关键问题、解决措施、建议、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师资队伍建设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如何构建一支既具有学术素养又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产教融合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以及关键问题和解决措施,并最终总结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分析其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可以全面了解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为推动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产业需求对接提供有力支持。
为未来研究方向的拓展和深化提供指导,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应用型高校中的有效实施。
2. 正文2.1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包括教育教学理论、产教融合理论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理论。
教育教学理论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其中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理论支撑。
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不断推动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研究高职院校多为地方性院校,生源及就业具有区域性的重要特征,而且高职院校办学主体大多为地方政府,服务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宗旨。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以最终实现为经济社会提供大量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标。
而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将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进行分析。
一、制订产学研深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高职院校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产学研结合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缺乏理论支撑不足、缺少产学研结合有效实施途径、缺乏长效运行机制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健全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政府应积极引导,大力支持在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起步阶段,政府应通过制度、政策的建立与规范,来引导、支持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建设,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实施产学研结合。
目前,政府应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发展的完善的政策法规。
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引导、鼓励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调动院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教师的主动性。
同时通过法律的形式要求企业履行服务于的教育职责与义务,并给予企业一定的税费优惠。
(二)建立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通过建立产学研调控机制,依据市场需求,调整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办学规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寻求并把握住校企双方利益平衡点,保持高职院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从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程度和培养人才的数量、效益,合作企业的成本、产值等“软硬”等方面共同评价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结合工作。
(三)理顺产学研结合运行主体间的合作关系只有建立更深层面的合作关系,校企双方才能在双赢的基础上做好产学研结合工作,才能真正地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教育产业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产教融合成为了教育行业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方向。
产教融合,顾名思义就是将产业和教育相结合,通过产业的资源和需求来指导教育的发展,让教育更贴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对产教融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趋势。
一、产教融合的概念和意义产教融合是指通过产业和教育的深度合作,实现双方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一种模式。
产业界可以向教育界提供实践场景和需求方向,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境;而教育界也可以向产业界提供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产教融合的意义在于更好地满足产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社会的适应性。
产教融合不仅仅是教育的改革,也是产业的发展。
教育的改革需要产业的支持和资源,而产业的发展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产教融合正是通过双方的深度合作,实现了教育和产业的良性循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和特点“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又具备产业领域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
这种教师类型的出现,正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产教融合的需求。
在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实践技能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不仅仅具备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具备产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熟悉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2. 产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具备一定的产业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就业指导。
3. 跨界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跨领域合作,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中职教育的需求也愈发迫切,但目前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分析中职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和关键内容,为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提供可行性建议和路径。
本研究将结合相关理论和案例分析,以期为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新思路和创新方案,促进中职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1.2 研究目的为了有效推动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为相关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措施。
通过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工作的意义和影响,有助于为中职院校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师资支持。
研究目的也旨在探索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改进和完善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通过明确研究目的,可以更好地引导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使研究成果更具有实际价值和可操作性。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全面分析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为后续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通过引入产业和企业的专业人才,可以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生产和工作需求,从而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也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通过与企业合作,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还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学生和企业的关注和支持。
产学研结合在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与实现途径研究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 0 9 年 第 7 卷 第 3 期
Jo u rnal o f G u a ngdo ng Tech ni cal C o lle ge o f W at e rR e so u rc es a nd Ele c t ri cEngi nee r i ng , 20 0 9,V o l. 7, N o . 3
的意义和作用
能的社会需要的生产 ,建设, 管理 ,服务应用型人 才,学生技能的培养在高职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 � 教育部 � 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 见� (教 高 �20 0 6 � 1 6号 ) 文 件中 明 确 提 出 : "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 才培养模式 " �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 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学习过程与工作任务结 合在一起,其本质是教育与企业, 社会需求紧密结 合,把" 教, 学,做 "融为一体,强化学生的能力 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 性, 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 实训 ,实习是三个关 键环节� 因此建设一支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高技能 高教育水平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师资队 伍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务之急 �目前各高 职院校实训指导教师基本上是由三部分组成:来自 企业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校内专 业实训指导教 师;校内专业理论课教师兼任的实训指导教师� 虽 然自 20 0 4 年教育部启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 作水平评估后,特别是教育部颁布 � 关于提高高等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 ( 教高 � 20 0 6 �16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改项目 ( G Z JG 20 0 6 0 259 ) 收稿日期:20 0 9-0 6-0 5 作者简介:黄昌燕,男,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工作�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背景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已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
而师资队伍的师德师风、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直接决定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师资队伍更需要具备双师双能型特征:既要具备优秀的学术素养和专业技能,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是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着知识储备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行业实践经验等问题,急需进行“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影响。
通过研究“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和实践案例,可以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有双师双能型特质的师资队伍能够更好地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培养目标,更好地服务学校的发展。
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建设这样的师资队伍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有利于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的共享,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研究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意义重大,对于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概念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是指具备一线教学经验和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
产学研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 ) 师人事 制度和 资格 准入 制度 的缺 陷 一 教 淡 我 国教师 聘任 制度 和准入 制度配 套不 健全 。 产学 研 科研 学术 水平 导 向 , 化科研 成果 应用 。即考 核评 价指 标体 系把 教师 在 国内外核 心刊 物上发 表 的论 文数 、 主持 合作教育的师资引进必须要有相应的考核标准, 既要注 重考 核教 师的教 学水平 和科 研能 力 , 又要考 察教 师 的专 和通过 鉴 定 的课题 成 果及 获 奖数 量 作为 科研 人 员 成绩 科研 业 技 能和创 新能力 。 目前 我 国高校 教师人 才 引进 机制 长 或 晋升 职称 的考核标 准 , 项 目与创新 技术 成果 应用 期停 留于 “ 校一 学校 ” 学 模式 , 缺乏 专 业技 能认 定标 准 , 创 造 的经 济效 益或 产 生 的实 际应 用 价值 的评价 未 被列 而与企 业合 高校 教师 缺乏到 企业 生产 一线 的实践操 作经 验 , 师对 入教师绩 效考 核范 畴 。注重纵 向课题 评价 , 教 导 社会不了解 , 对市场信息不敏感 , 留于纯理论层面l 作 的横 向课 题研究 却不 属业绩 量化 区 间 , 致教师 将 大 停 1 】 。 高校缺乏相应的人才招聘平台, 尚未完善吸引企业中有 量时 间和精 力转 向纵 向课 题研 究 与学术论 文 的撰写 中。
传统工程院校教学模式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的 估体 系 的标 准要 求 硕士 学 历 以上教 师 占教 师 比例 要 达 现象 日益加 重 。 探索 产学研 合作 教育 模式成 为高 等工程 到 4 %以上 。我 国高校教 师学历 层次 虽然在 逐步 调高 , 5
教 育改 革 的最佳路 径选 择 。 学研合 作教 师专业 化程 度 大 多数高校 硕 士学历 的教师 已占多数 , 科 学历教 师 产 但本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的背景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双师型教师,即具备专业学科知识和职业实践能力的教师,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新需求。
而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校需要与产业界合作,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等形式,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探究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的明确阐述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并引领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培养具有产业素养和教育专业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推动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其次,当前“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通过研究“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可以为高校提供实践经验和借鉴,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
最后,研究“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还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因此,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对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概述和分析,结合当前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旨在提出一套切实可行、适应时代发展的培养路径,以满足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和能力的需求。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一是深入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特点和要求;二是探讨产教融合对高校教师培养带来的挑战并寻找解决之道;三是设计一套符合实际需要和时代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四是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培养路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五是评价当前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新《职业教育法》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考量
新《职业教育法》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考量随着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
这也是新《职业教育法》制定的背景之一。
本文将从政策考量的角度,探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点和挑战。
一、政策背景及意义《职业教育法》的新制定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应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正是落实这一法律要求的重要举措。
该政策要求高职院校建设一支由工科专业教师和产业经验丰富的师资共同组成的教师队伍,旨在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产教融合,推动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二、支持政策制定与落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1.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高职院校的教师培训、继续教育、聘请工业界人士等。
2.优化政策环境:简化职称评聘流程,建立灵活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教师的岗位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高职教育。
3.平台建设:政府可以组织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建科研平台、实训基地等,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机会进行产学研结合。
4.加强交流合作:政府可以鼓励高职院校与国内外相关学府、企业、行业协会等进行深度交流合作,促进教师的学术研究与实践经验的提升。
三、教师培训与聘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通过教师培训和聘任制度来保障。
具体做法包括:1.加强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和教学方法提升培训。
通过培训,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设计、教学辅助技术等。
2.鼓励教师产学研结合: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参与产业项目研发,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
这样的实践活动将帮助教师了解产业的最新动态和需求,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3.聘请行业高级专家: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引进来自工业界的优秀人才作为兼职教授、特聘教授等。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研究双师型教师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一名主教师与一名辅导教师组成的一对一协同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减轻主教师的工作负担。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实践研究,可以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双师型教学实践,并给予相应的经费和人力资源支持。
学校领导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师配备标准和教学工作分工方案,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角色和职责。
其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与交流。
学校可以邀请专家教师进行培训,帮助双师型教师了解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双师型教师还可以参与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互相学习和提高。
此外,学校可以建立双师型教师交流平台,通过定期的座谈会、研讨会、例会等方式,促进双师型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再次,要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与支持。
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
同时,学校还应当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和支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最后,要加强家长的参与与支持。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双师型教学的实施过程,让家长了解到双师型教学的优势和必要性。
同时,学校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家长的需求和关注点,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教育需求。
总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研究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通过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与交流,完善评价与支持机制,以及加强家长的参与与支持,可以有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单一教师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双师型教师的引入,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减轻主教师的工作负担。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老师队伍建设路径探究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老师队伍建设路径探究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老师队伍建设路径探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进步,对高素养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产业学院视角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产业学院视角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摘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本文从“产业学院”的视角探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实现教师资源优势互补和有序流动,提升教师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贡献度,助力“双高计划”项目落地,服务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
关键词:产业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
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为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职业教育要发展,必须改变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模式,必须优化建设路径。
产业学院背景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密切合作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关键路径,能够有力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共用资源,形成命运共同体。
通过企业深度参与教师能力建设和资源配置,实现教师资源优势互补和有序流动,提升教师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贡献度。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建成,教师管理制度逐步健全,教师素质能力显著提升。
但是,与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相比,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校企双向流动不畅、结构性矛盾突出、专业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尤其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
未来,通过改革职业院校新教师准入制度、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等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现状,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论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双师型”师范生培养还是职业院校教师的在职培训,都必须注重与企业合作,这不仅是我们学习德国等职业教育先进国家职教师资培养的既有成功做法,也是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长期探索并实践出来的宝贵经验。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创新机制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创新机制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模式中,教师们往往是从事某一学科领域的教学工作,缺乏产业界和企业间的深度合作经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难以满足产业界对人才的需求。
这一现象既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也制约了教师们在学科领域中的全面发展。
如何构建一支既能够胜任教学任务,又具备产业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
二、当前面临的挑战1. 教师队伍结构单一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结构相对单一,大部分教师只具备理论知识,缺乏与实际产业间的深度合作经验,在实践教学中无法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 企业合作匮乏现阶段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往往停留在“校企合作”的层面上,没有形成深度合作的可持续机制,无法为教师提供与产业界深度合作的机会。
3. 教师激励机制不完善由于传统的教师评价机制以论文发表和学术成果为主,缺乏对教师实际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全面考量,从而导致教师缺乏积极性和动力去与产业界深度合作。
三、创新机制1.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为了构建一支具备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产教融合”模式,将校内教师与产业界从业人员进行合作,让教师能够深入到企业一线,与从业人员共同参与实际生产和技术创新工作,通过实践来积累经验,从而提高教师的实际技能水平。
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教学工程师”制度,从实际的生产实践中产生技术技能型、市场导向型、产教融合型的教师,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
2.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为了实现教师团队与企业间的深度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师资共建”机制,将企业从业人员纳入到教师团队中,让企业经验与教学理论相结合,通过与企业间的深度合作,让教师团队的教学内容更加符合行业需求。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一、产教融合的背景和意义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和学校合作,利用产业资源为学生提供专业培训和实践经验的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产教融合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产教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还能够帮助学校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培养出复合型的高校教师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高校教师培养模式主要着重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对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
而在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师需要具备更为复合型的能力,不仅需要具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学术研究能力,还需要具备实际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
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内涵和特点与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相比,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有着独特的特点。
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培养模式主要侧重于学术研究能力和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则更加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化素质的提高。
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产教融合。
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专业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内涵和特点决定了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发展前景。
双师型教师具备着更为全面的教学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路径研究和实践探索。
高校需要加强对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师培养模式。
高校需要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专业指导。
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体系,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作者:陈朗来源:《公关世界》2024年第10期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社会发展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扩大,要求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
在此背景下,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通过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述,深入探讨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并分析了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从完善对接、共谋、共生、联动4个机制,提出了建设策略。
关键词:产教融合;“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引言产教融合是指学校通过开办专业产业,实现产业与教学的有机融合,互为支撑,相互促进,使学校专业教育形成集人才培养、专业研究、科技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经营实体,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以产业为支撑、以教学为核心、以学校为引导、以企业为基础。
“双师型”教师是落实产教融合的根本保障,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则是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深度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前提。
因此,产教融合背景下,深入探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效策略,对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更好地响应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具有现实意义。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必要性1.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利益共生是现代组织体系构建连接的内生动力,一方面,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参与校企合作,与学校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不仅可以为其引进高校专业人才,充分利用高校教师专业理论优势,为企业新品研发、技术研究提供有力帮助,实现企业降本增效,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在与高校合作培养培训教师过程中,实现企业文化的重塑与输出,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宣传,从而提升专业人才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响应国家相应政策,还可以享受国家给予相应税收优惠等方面政策,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学研合作在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促进作用研究【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情况,深入分析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产学研合作给双师结构教师培养过程中的影响。
接着,分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与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作用,探索广东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的策略与实践方法。
【关键词】双师结构产学研合作【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我国一流高职院校发展路径的研究”(编号:11jya880150)和广州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等职业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254-0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46所,招生数350多万人,在校生1000多万人,在校生数和招生数也几乎占到高等教育的50%。
导致了各高职院校师资需求不足的问题愈加突出。
在2006年底,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拥有专任教师28.3万人,生师比为18.3:1。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7.2万人,仅占25.5%,在这其中民办高职院校比例更低,调查分布在全国的219所民办院校共有“双师型”教师10340人,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7.5%,与教育部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左右的要求相差甚远。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深深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促进了职业教育与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发展。
首先,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产学研合作的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过程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接着分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与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相互促进作用,探索了广东地区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的具体策略、实现途径与实践方法。
一、我国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一)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中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我国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和“双师型”教师数量及兼职教师所占比例等方面,往往是基础学科教师充足,而专业学科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的教师则不够用。
表现在:一是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缺乏,大部分教师忙于日常的教学活动,没有精力和时间参加工程实践,造成技能型人才的匮乏,需要促进高职教育的师资培养方式转变;二是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双师型”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比例少、质量不高、专业与技能吻合度低。
天津大学覃丽调查统计的27所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和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共有732人,只占专职教师总数的15.3%[1-2];三是企业兼职教师引进困难,缺乏长效引进机制;四是制度缺乏,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工人双向流动困难。
五是在“双师型”教师科研能力有待提高,许多“双师型”教师的科研成果仅限于发表论文、教材,未能将科研成果与企业实际应用相结合,这样既造成科研成果的浪费,也使得“双师型”教师的科研能力发展不能拓宽新的研发视野,有的高职院校甚至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创新是一片空白。
(二)产学研合作与高职师资培养两者越来越密切产学研合作在政府、学校、企业与行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
产学研合作能使学校教育教学更好地融入区域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事也为学校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
相反,教师的研发能力、教学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在产学研合作中得以更好地实践,需要多方共同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
双师结构型师资要么来自产学研合作的高职院校,要么来自一线生产实践的企业或行业,这都需要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共同促进。
(三)“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为企业破除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瓶颈不管是德国的“双元制”,还是日本的产学合作方式,都离不开高技能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不仅带给企业高技能人才,也带给学校培养技能熟手的机遇,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学生要先获得企业的认可,同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后才能获得学校的入学注册。
此外,企业不仅能够制订完善的培训规划,促进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培养,而且能提供充足的职业教育经费,除了负担培训设施、器材等费用外,还要支持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津贴和培训教师的工资等,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负担[3-5]。
因此,产学研合作为双师型队伍建设困难的解决提供了有利条件,也给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产学研结合与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相互促进分析(一)产学研合作有利于促进师资培养机制和制度创新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专业教师,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都必须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
每个专业学科每学期都要抽调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科技、新工艺。
其次,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嫁接、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以及进行科研开发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的经常性沟通与联系,为“产学研”结合建立纽带,如笔者学校与企业或行业成立了多个二级合作学院等办学机构。
经调查统计广州某高职院校,该校多年来坚持实行专业教师定期下厂实践,目前该校62.24%的专任教师都具备了“双师素质”,为“产学研”结合奠定了基础。
形成了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企业兼职教师制度、校企合作学术交流制度、教师挂职行业和政府锻炼制度等等。
(二)产学研合作中建立了基于校企优势互补的资源共享机制学校和企业、行业形成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产学研合作就是要整合不同资源,促使双方资源、技术、管理与文化的互动、渗透,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为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即高职院校所需的“双师素质教师”。
因此,学校要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职工培训、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的合作,通过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实现其经济效益同时,学校也在分享企业资源,实现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资源共享。
(三)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促进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开展(1)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制度建设是促进产学研工作的重要手段为了巩固“产学研”的成果,进一步激发教师参加“产学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双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从制度上、政策导向上向开展“产学研”活动的“双师型”教师倾斜,促进校企合作。
如规定学校认定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必须具有一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验,有一至二项来自一线科学技术成果,才能获得入选“双师”资格;学校对获得“双师”资格的教师给予享受学术休假、出国培训、进修和项目开发补贴等优惠待遇,或给予专项津贴、书报资料费等等。
这些政策措施看得见、摸得着,对调动广大教师参与“产学研”活动起到了激励作用。
(2)“双师”教师培养过程让产学研合作更加紧密产学研结合有利于教学内容更新并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通过产学研结合,高校把与企业合作当成培养“双师”的高地,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过程带动教师对外产学研合作,有力地促进二元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反过来学校又获得一支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队伍。
三、产学研合作在解决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困境的措施(一)有力发挥政府的制度引导作用促进人才成长第一,统筹发展,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打破地域、工作岗位界限,强化政府统筹职能,大力推进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人才流动,充分发挥政府对产学研合作、校企协同创新、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制度支持作用,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师资互派、研发互助、成果互享等方式,最终达到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互派共育”,穗府办〔2013〕2号文件精神提出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具体措施和目标,深圳曾在省人大会议提案《深圳经济特区技工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中大力倡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广东省政府在《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发展规划(2007~2011年)》中更是强调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通过科学引导,推动“双师型”师资职业化发展。
职业化意味着教师已具有学校、企业双重身份,以合理流动的形式提高教师的整体质量,也利于形成和发展教师的职业文化。
推动“双师型”师资职业化发展要围绕双师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方面内容展开,重视科学研究方法、专业前沿知识建设、教师专业意识培养,适时成立专业协会、教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联盟等机制、环节梯次推进人才交流。
第三,加强与高等院校、研发中心等机构的交流。
产学研合作是设立研究大学-高职-企业研发中心、“双师型”教师流动工作站等重要沟通桥梁,创建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示范中心。
第四,通过政府桥梁加强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即依托“政校企行”合作共建“双实训基地”、合作学院、合作开发中心等。
(二)学校应加强教师分析和专业分析并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在作好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准备后,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制定建设规划。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避免盲目性,必须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教师实际,确定培养教师的数量和类型。
首先,要全面掌握和研究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包括数量,年龄、学历、职称、专业、性别、以及现场经历、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产学研结合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态度等方面。
其次,要进行专业分析和教师分析,所谓专业分析指对专业教师的数量、质量、专业在学校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简单地说就是分析专业现在以及将来对教师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情况,从而确定以专业需求为基础的培训目的、内容、形式、时间、数量等。
通过调研辽宁省2009年35所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状况,这35所高职院校共有专职教师6697人,其中“双师型”专任教师2640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39.4%。
“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显然是不足的[6-8],需要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进行弥补。
(三)学校应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制度要建设一支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一套稳定队伍、吸引人才的激励政策与奖励制度,把教师的“产”的形式、范围拓展,评价教师不局限于教育教学工作,专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把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还需要一个过程,学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