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 chp_4__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课件
•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形式 • 原子及分子的热运动 •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扩散现象 • 原子及分子的光吸收与发射 • 原子及分子的电子能级跃迁
01
原子与分子构
原子的基本结构
01
02
03
原子核
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 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 组成。
电子
围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 荷的电子,数量与质子数 相等。
只不过
1
on,asiest
2
叨,
3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形式
rest,发散
剩下的 st st零阿当然 the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形式
叨
01
02
st su
03
一问ika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形式
• ,啻! . p st斓\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形式
by that...炉 p 掏 that p阶段性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形式
• ... on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形式
!.
on...硪阶段性 core st...蝎 ... l... ... p"
阶段性 core司巫 4...一点的S core st
core...阶段性4 st that st p阶段性
VS
the运 the st they st.... show."运 open st st show you st by by indeed " show the蝎 that巫 st. if st by尽了 by theyne蝎质地 st . are
谱带组成。
分子的光吸收与发射
分子的振动与转动
分子具有特定的振动和转动模式,这些模式的能量变化会导致分 子对特定频率的光的吸收和发射。
10《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01表象理论
若D与浓度无关,则: ∂ρ ∂ρ =D ∂t ∂x
2 2
对三维各向同性的情况:
∂ρ ∂ρ ∂ρ ∂ρ = D( + + ) ∂z ∂t ∂x ∂y
2 2 2 2 2 2
菲克定律描述了固体中存在浓度 梯度时发生的扩散,称为化学扩散 当扩散不依赖于浓度梯度,仅由 热振动而引起时,则称为自扩散
定义:自扩散系数 Ds= ∂ρ →0
4.2 扩散的热力学分析
4.2.1 扩散驱动力
菲克第一定律描述了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现象, 菲克第一定律描述了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现象, 扩 散的结果导致浓度梯度的减小,使成份趋于均匀。 散的结果导致浓度梯度的减小,使成份趋于均匀。
有些扩散是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进行的, 有些扩散是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进行的, 如固溶体中某些 偏聚,这种扩散被称为“上坡扩散” 偏聚,这种扩散被称为“上坡扩散”。
扩散是固体中原子迁移的唯一方式 物质的传输方式
气体: 扩散+对流
固体: 扩散
离 子 键
液体: + 扩散+对流
金属
陶瓷
高分子
扩散机制不同
本章内容
• 扩散的表象理论 • 扩散的原子机制 • 影响扩散的因素 • 陶瓷材料中扩散的主要特征 • 高分子材料中分子运动的规律
4. 1 表象理论
扩散(diffusion): 在一个相内因分子或原子的热激活运动导 致成分混合或均匀化的分子动力学过程
3.空位机制 . 晶体中存在着空位,空位的存在使原子迁移更容易。 晶体中存在着空位,空位的存在使原子迁移更容易。通过 空位,原子从晶格中一个位置迁移到另一个位置实现交换。 空位,原子从晶格中一个位置迁移到另一个位置实现交换。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
同理 式中
即互扩散系数的表达式
组元1和组元2的扩散系数D1和D2 x1(=ρ1/ρ)和x2(=ρ2/ρ)分别表示组元1和2 的摩尔 分数,且x1+x2=1
4.1.5 扩散系数D与浓度相关时的求解
对于无限长的扩散偶分析,经过变量代换法的数 学处理可得
ρ-x曲线上ρ= ρ1处斜率的倒数 扩散系数的浓度依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令
所以
置换型扩散和自扩散的扩散系数
扩散激活能 置换扩散或自扩散所需能量比 间隙扩散的大,多空位形成能
阿累尼乌斯(Arrhenius)方程
4.4 扩散激活能——如何从实验角度测得激活能
取对数 即求斜率 -Q/R
4.5 无规则行走与扩散距离 原子跳跃具有随机性——无规行走——醉步模型
求模
得到跳跃距离
在固溶体中的置换扩散或纯金属中的自扩散,原子 的迁移主要是通过空位扩散机制。
置换扩散和自扩散能=迁移能+相邻空位形成能 ----------------------------------------------------------------------
空位周围原子所占的分数应为
具有跳跃条件的原子分数
2)按扩散方向分: 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的扩散叫顺扩散,又称下坡扩散 由低浓度向高浓度区的扩散叫逆扩散,又称上坡扩散
3)按扩散路径分: 在晶粒内部进行的扩散称为体扩散 在表面进行的扩散称为表面扩散 沿晶界进行的扩散称为晶界扩散 表面和晶界扩散比体扩散快得多,也称为短路扩散
在气体和液体中,除扩散外,物质的传递还可以通过 对流等方式进行 在固体中,扩散往往是物质传递的唯一方式。
三七黄铜与纯铜都是fcc晶体,晶格常数分别为0.368 nm 和0.361 nm Mo丝向黄铜一侧移动,且在Cu-Zn系的互扩散中“Zn原 子比Cu原子扩散得更快”
第4章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 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 (已整理 袁圆 2014.8.6)
第4章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4.1 复习笔记一、表象理论1.菲克第一定律扩散中原子的通量与质量浓度梯度成正比,即该方程称为菲克第一定律或扩散第一定律,描述了一种稳态扩散,即质量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根据扩散通量的定义,可得:由菲克第一定律可得:由此解得:2.菲克第二定律大多数扩散是非稳态扩散过程,某一点的浓度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这类过程可以由第二定律来描述,其表达式:如果假定扩散系数D与浓度无关,则上式可简化为:菲克第二定律三维表达式为:(1)化学扩散:扩散是由于浓度梯度所引起的,这样的扩散称为化学扩散;(2)自扩散:不依赖浓度梯度,而仅由热振动而产生的扩散称为自扩散,由Di表示。
3.扩散方程的解(1)两端成分不受扩散影响的扩散偶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图4.1 扩散偶的成分一距离曲线若焊接面右侧棒的原始质量浓度ρ为零,则:而界面上的浓度等于ρ2/2。
(2)一端成分不受扩散影响的扩散体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即假定渗碳一开始,渗碳源一端表面就达到渗碳气氛的碳质量浓度ρ,可得:如果渗碳零件为纯铁(ρ0=0),可得:(3)衰减薄膜源初始扩散物质的浓度分布为:菲克第二定律对衰减薄膜源的解可用高斯解的方式给出:式中,k是待定常数。
假定扩散物质的单位面积质量为M,则薄膜扩散源随扩散时间衰减后的分布:当扩散时间越长,扩散物质初始分布范围越窄,高斯解就越精确。
而保证高斯解有足够精度的条件为:如果在金属b 棒一端沉积扩散物质a(单位面积质量为M),经扩散退火后,其质量浓度为上述扩散偶的2倍,即因为扩散物质由原来向左右两侧扩散改变为仅向一侧扩散。
最终解为:由于在均匀化扩散退火时只考虑浓度在x=2λ时的变化,此时sin (x πλ)=1,所以因为所以由上式可知,要完全消除偏析是不可能的,因为此时要求t →+∞4.置换型固溶体中的扩散若组元i (i=1,2)的质量浓度为ρi ,扩散速度为v ,则其扩散通量:对于两个组元,它们的扩散总通量分别为:在扩散过程中,假设密度保持不变,则须满足:5.扩散系数D 与浓度相关时的求解(1)设无限长的扩散偶,其初始条件为: 当t=0时,玻耳兹曼引入参量η,使偏微分方程变为常微分方程得;(2)初始条件变为:当t=0时,将η和(4.37)式代入上式:得二、扩散的热力学分析1.上坡扩散物质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扩散,扩散的结果提高了浓度梯度,称为上坡扩散或者逆向扩散。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习题.doc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固体中原子即分子的运动1.名词:扩散扩散互扩散扩散系数互扩散系数扩散激活能扩散通量上坡扩散间隙扩散空位扩散原子迁移界面扩散表面扩散柯肯达尔效应反应扩散稳态扩散2.设有一条内径为30mm的厚壁管道,被厚度为0.1mm的铁膜隔开,通过管子的一端向管内输入氮气,以保持膜片一侧氮气浓度为1200mol/m)而另一侧的I气浓度为100 mol/m3,如在700C下测得通过管道的氮气流量为2.8xl0-8mol/s,求此时氮气在铁中的扩散系数。
解:通过管道中铁膜的氮气通量为J = J* ‘°——=4.4x 10 "mol/(m'・s)jx (0.03)2膜片两侧氮浓度梯度为:一萱二'2()()-l()() = U x]0_7m〃〃秫Ax 0.0001据Fick's First Law : J = -D^- n。
= ------------ -- = 4xl0-,,m2Isox Ac / Ax3.有一-硅单晶片,厚0.5mm,其一端面上每10’个硅原子包含两个像原子,另一个端面经处理后含镣的浓度增高。
试求在该面上每个硅原子须包含儿个像原子,才能使浓度梯度成为2xl°26atoms/m3,硅的点阵常数为0.5407nm。
4. 950°C下对纯铁进行渗碳,并希望在0.1mm的深度得到Wi(C)=0.9%的碳含量。
假设表面碳含量保持在IA/2(C)=1.20%,扩散系数为D -Fe=1010m2/s,计算为达到此要求至少要渗碳多少时间。
5.在-•个富碳的环境中对钢进行渗碳,可以硬化钢的表面。
己知在1000°C下进行这种渗碳热处理,距离钢的表面l-2mm处,碳含量从x= 5%减到x=4%。
估计在近表面区域进入钢的碳原子的流人量J (atoms/m2s)o (y・Fe在1000°C的密度为7.63g/cm',碳在y-Fe • | •的扩散系数D o=2.0xl0'5m2/s,激活能Q= 142kJ/mol)o£> = 2X10-11 折公8.为什么钢铁零件渗碳温度般要选择在Y ・Fe 相区中进行?若不在Y 相区进6.有两种激活能分别为Qi = 83.7kJ/mol 和Q2 = 251kJ/mol 的扩散反应。
材料科学基础CH4-5复习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滑移总是沿着一定的晶面和该面上一定的晶向进行,这种晶面 和晶向分别称为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一个滑移面与其面上的一个 滑移方向组成一个滑移系。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往往是金属晶体中的密排面和密排方向。 滑移是在切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当晶体受力时,晶体中的某个 滑移系是否发生滑移,决定于沿此滑移系分切应力的大小,当分 切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滑移才能发生。 多滑移:若有几组滑移系相对于外力轴的取向相同,分切应力 同时达到临界值,或者由于滑移时的转动,使另一组滑移系的分 切应力也达到临界值,则滑移就在两组或多组滑移系上同时或交 替地进行。 交滑移 两个或多个滑移面沿共同的滑移方向同时或交替地滑移 ,称为交滑移。 交滑移与多滑移不同,后者是由完全不同的两个滑移系分别或 交替进行滑移;而交滑移是由具有同一滑移方向的两个或多个滑 移系同时启动而进行。一般来说,只有螺位错可以引起交滑移。
变形应力 有确定的(近似)临界分切 有确定的(近似) 应力 变形条件 一般情况下,先发生滑移变 一般情况下, 形 变形机制 滑移是全位错运动的结果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多晶体发生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也是滑移和孪生,但由于多晶体是 由许多形状、大小、取向都不同的晶粒组成,所以其塑性变形其自 身特点。 晶粒取向的影响(亦称取向差效应) 晶粒取向的影响(亦称取的异同点;
滑移 相同点 孪生 ©宏观上看,两者都是在剪(切)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均匀剪切变形。 宏观上看,两者都是在剪( 宏观上看 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均匀剪切变形。 © 微观上看,二者都是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是晶体的一部分相对 微观上看,二者都是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 于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平移。 于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平移。 © 两者都不改变晶体结构类型。 两者都不改变晶体结构类型。 已孪生部分(孪晶)和未孪生部分 基体 基体) 已孪生部分(孪晶)和未孪生部分(基体 的位向不同, 的位向不同,且两部分之间具有特定的 位向关系(镜面对称) 位向关系(镜面对称) 原子的位移小于孪生方向的原子间距, 原子的位移小于孪生方向的原子间距, 一般为孪生方向原子间距的1/n 一般为孪生方向原子间距的
材料科学基础4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
2
解微分方程 → 引入中间变量和误差函数 → 求通解(式 4.6) →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求特解(式4.7、4.8)
• 2.一端成分不受扩散影响的扩散体--表面热处理过程 。
相当于无限大情况下半边的扩散情况 求解方法同上,特解为(式4.9、4.10 简化式4.11) 初始条件: t=0时,x≥0, = 0 边界条件:t>0时,x=0, = s,x=∞, = o 可解得方程的解 = s [1-erf(x/(4Dt)1/2)]
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渗碳(Carburizing)的方法来提高钢铁零 件的表面硬度,所谓渗碳就是使碳原子由零件表面向内部扩 散,以提高钢的含碳量。含碳量越高,钢的硬度越高。
例:纯铁在气体渗碳介质中927℃渗碳,该温度下C在γ -Fe 中最大溶解度1.3%,求10h后纯铁内C%分布 解:纯铁表面很快达到饱和碳浓度为1.3%,为半无限大物体 中的扩散,故 927℃ 时 , 即 1200K , D≈1.5 ×10-7cm2/s , 渗 碳 10h , 即 3.6×104s, = s[1-erf(x/(4Dt)1/2] , 故C=Co[1-erf(6.8x)], (x/(4Dt)1/2=6.8x 若x=1.2mm=0.12cm, erf(6.8x)=erf(0.816)=0.7421 = s[1-erf(6.8x))=1.3%(1-0.7421)=0.32% 可计算出纯铁中离表面每隔任意x的C%
材料科学基础第4章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扩散.
半导体掺杂 固溶体的形成 离子晶体的导电 固相反应 相变 烧结 材料表面处理
4.0.2 扩散的分类 1. 根据有无浓度变化 自扩散:原子经由自己元素的晶体点阵而迁移的扩散。 (如纯金属或固溶体的晶粒长大-无浓度变化) 互扩散:原子通过进入对方元素晶体点阵而导致的扩 散。(有浓度变化) 2. 根据扩散方向 下坡扩散:原子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进行的扩散。 上坡扩散:原子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进行的扩散。
Fick第二定律的物理概念:
扩散过程中,扩散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与沿扩散方向上物质浓度梯度随扩散距离的变化率成正比。
扩散第二定律的偏微分方程是X与t的函数,适用于分析浓度分布随扩散距离及时间而变的非稳态扩散。
(图4.7)
• Governing Eqn.:
• To conserve matter:
第四章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扩散
4.0 概述 4.1 表象理论 4.2 扩散的热力学分析 4.3 扩散的原子理论 4.4 扩散激活能 4.5 无规则行走与扩散距离 4.6 影响扩散的因素 4.7 反应扩散 4.8 离子晶体中的扩散
Figure 4.3 The flux during diffusion is defined as the number of atoms passing through a plane of unit area per unit time
©2003 Brooks/Cole, 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Inc. Thomson Learning™ is a trademark used herein under license.
适用条件:无限长棒和半无限长棒.(恒定扩散源) 表达式: 例:在渗碳条件下: C:x,t处的浓度; Cs:表面含碳量; C0:钢的原始含碳量。
材料科学基础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
§ 4. 1 表象理论(Phenomenological laws)
扩散(diffusion): 在一个相内因分子或原子的热激活运动导 致成分混合或均匀化Fra bibliotek分子动力学过程。
当外界提供能量时,固体金属中原子或分子偏离平衡位置的周 期性振动,作或长或短距离的跃迁的现象。
水
加入染料
部分混合
时间
完全混合
碳的扩散方向 Fe-C合金
高碳含量区域
低碳含量区域
4.1.1 菲克第一定律(Fick’s first law)
稳态扩散 (d = 0)
dt
dx
1
2
(1>2)
J
=
d -D
dx
J
J: 扩散通量(mass flux), kg/(m2s) D: 扩散系数(diffusivity), m2/s : 质量浓度,kg/m3
• 描述非稳态扩散(non—steady state diffusion)。在扩 散过程中各处的浓度都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因而通过各 处的扩散流量不再相等而随距离和时间发生变化。
• 表达式: = (D )
t x x
• ※ 若D与浓度无关,则表达式: 4.3式(P130)
※ 三维扩散情况且D是各向同性,则表达式: 4.4式
解微分方程 → 引入中间变量和误差函数 → 求通解(式 4.6) →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求特解(式4.7、4.8)
• 2.一端成分不受扩散影响的扩散体--表面热处理过程 。 相当于无限大情况下半边的扩散情况
求解方法同上,特解为(式4.9、4.10 简化式4.11) 初始条件: t=0时,x≥0, = 0 边界条件:t>0时,x=0, = s,x=∞, = o 可解得方程的解 = s [1-erf(x/(4Dt)1/2)]
学生用材料科学基础第4章
R——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
扩散系数公式反映了扩散过程与体系特性、扩散激活能和 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
扩散激活能的实验测定
由
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得:
则lnD与1/T呈线形关系。经实验测得一系列 温度对应下的D值,拟合成曲线,如为一条近 似直线,则可求出该直线的斜率(-Q/R), 进而求出扩散激活能。
菲克第二定律的意义
以微分方程的形式给出了扩散过程中浓度与时间、空 间的关系。对微分方程求解便可得到浓度与时间、距 离之间的解析表达式。但对不同的扩散问题,要选择 不同的求解方法(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采用不同 的误差函数。 菲克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是:扩散中浓度变化率(针 对时间)与沿着扩散方向上浓度梯度(针对距离)随 扩散距离的变化率成正比。
菲克第一定律的意义
菲克第一定律的应用——测定扩散系数(见教材)
稳态扩散与非稳态扩散
稳态扩散:浓度梯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扩散(J 与时间无关,浓度可表示为r(X))
非稳态扩散:浓度梯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扩散,即
各点的浓度随时间而变化。 (J与时间有关,浓度可
表示为r(x,t))
实际上稳定扩散的情况是很少的,绝大多数是非稳态 扩散。第一定律描述的定量关系同样适用于非稳态扩 散,但不能直接用于这类扩散的求解,这就需要应用 菲克第二定律。
第四章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
物质中原子或分 子的迁移现象。
物质的传输方式
固体: 扩散 气体: 扩散+对流 液体: 扩散+对流
这种原子迁移的微观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 宏观现象,常称之为扩散现象。
固体中,扩散是唯一的物质迁移方式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共47页文档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谢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运动(第二讲)
xd xd
0
c
0
c
上式表明,在x=0平面两侧组元的扩散通量相等,方向相反,此时扩散 的净通量为零,也就是吴野面两侧的影线面积相等。
© meg/aol ‘02
4.2 扩散的热力学分析
扩散的驱动力并不是浓度梯度,而是化学势梯度。原子所受的驱动 力F可从化学势对距离求导得到:
,
1 1 dx D 1 xd 2t d =1 0
© meg/aol ‘02
dx 式中 d
=1
是ρ -x曲线上ρ =ρ 1处斜率的倒数;
1
0
xd 是积分
面积。原则上已解决了求D(ρ 1)的问题。但x的原点应定在何处,吴 野确定了x=0的平面位置,即吴野面,方法如下:
时,D>0,为“下坡”扩散 时,D<0,为“上坡”扩散
引起上坡扩散还可能有一下一些情况: (1).弹性应力的作用。 (2).晶界的内吸附。 (3).大的电场或温度场
© meg/aol ‘02
4.3 扩散的原子理论
4.3.1 扩散机制
© meg/aol ‘02
结论:DL<DB<DS
© meg/aol ‘02
xi d i RT (dxi xd ln ri )
并注意dx1=-dx2,最后整理可得:
d ln r1 d ln r2 d ln x1 d ln x2
© meg/aol ‘02
由上式可得: 当 (1 ln ri ) 0 ln xi
当 (1 ln ri ) 0 ln xi
1 d 1 1 d d D D - D , (3) 0 0 2 x d =1 d = 0
材料科学基础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精品PPT课件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6.4 影响扩散的因素
6.4.1温度
6.4.2 固溶体类型
6.4.3 晶体结构影响扩散的还有: ❖ 应力场 ❖ 电磁场 ❖ 温度场
6.5 反应扩散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扩散-物质内部由于热运动而导致原子或 分子迁移的过程; ★在固态中,原子或分子的迁移只能靠扩散 进行; ★扩散过程:铸件的扩散退火、合金的许多 相变、粉末烧结、离子固体的导电、外来分 子向聚合物的渗透。
4.1表象理论
4.1.1菲克第一定律
4.1.2 菲克第二定律
6.1.3 扩散方程的解
1. 无限大长棒扩散的解
2. 半无限大长棒扩散的解
3.衰减薄膜源
4.成分偏析的均匀化
6.1.4 置换型固溶体中的扩散
6.1.5 与浓度有关的D和吴野平面
6.2 扩散的热力学分析
6.2.1扩散驱动力
6.2.2上坡扩散
6.3 扩散的原子理论
6.3.1 扩散机制
交换机制
间隙机制
空位机制
晶界扩散及表面扩散
其他扩散机制
6.3.2原子的无规则行走
6.3.3原子跳跃和扩散系数
1.原子跳跃
2.扩散系数
材料科学基础和分子运动讲解
11/23/2020
14
晶体结构不同,滑移系的数目不同 fcc:{111} 有四组,而每个(111)面上共有三个[110],
共有4×3=12个滑移系
hcp:1个(0001)面, 3个<1120>方向 共有1×3=3个滑移系
bcc: {110}面共有6组, 每个{110}上有2个<111>方向 {112}面共有12组, 每个{112} 1个<111>方向 {123}面共有24组, 每个{123} 1个<111>方向 共有6×2+12×1+24×1=48个滑移系
11/23/2020
18
e. 多系滑移 Multiple slip
形变过程:
晶体滑移晶体转动位向变化取向因子变化
分切应力值变化
名词解释
多系滑移:
•外力下,滑移首先会发生在分切应力最大、且 c的滑移 系-原始滑移系上。
•但由于伴随晶体转动空间位向变化另一组原取向不利; 滑移系逐渐转向比较有利的取向,从而开始滑移,形成两 组(或多组)滑移系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称为多系滑移。
3. 扭折 kink
高温情况下
晶界滑动 Grain boundary Sliding 多晶体的晶粒之间
扩散性蠕变 Diffusional Creep
11/23/2020
12
一、滑移(Slip)
a. 现象-滑移线与滑移带
单晶体的拉伸试验
纯铁金相组织中的滑移线
塑性变形的不均匀性特征:滑移只沿一定的晶面、一定 晶向进行
G = E/2(1+)
E-杨氏弹性模量 G-剪切模量
-泊松比
• 各向异性弹性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即广义虎克定律可用矩阵 表示。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运动
第4章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物质的迁移可通过对流和扩散两种方式进行。
在气体和液体中物质的迁移一般是通过对流和扩散来实现的。
但在固体中不发生对流,扩散是唯一的物质迁移方式,其原子或分子由于热运动不断地从一个位置迁移到另一个位置。
扩散是固体材料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诸如金属铸件的凝固及均匀化退火,冷变形金属的回复和再结晶,陶瓷或粉末冶金的烧结,材料的固态相变,高温蠕变,以及各种表面处理等等,都与扩散密切相关。
要深入地了解和控制这些过程,就必须先掌握有关扩散的基本规律。
研究扩散一般有两种方法:①表象理论一根据所测量的参数描述物质传输的速率和数量等;②原子理论一扩散过程中原子是如何迁移的。
本章主要讨论固体材料中扩散的一般规律、扩散的影响因素和扩散机制等内容。
固体材料涉及金属、陶瓷和高分子化合物三类;金属中的原子结合是以金属键方式;陶瓷中的原子结合主要是以离子键结合方式为主;而高分子化合物中的原子结合方式是共价键或氢键结合,并形成长链结构,这就导致了三种类型固体中原子或分子扩散的方式不同,描述它们各自运动方式的特征也是本章的主要目的之一。
4.1表象理论4.1.1菲克第一定律当固体中存在着成分差异时,原子将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扩散。
如何描述原子的迁移速率,阿道夫·菲克(Adolf Fick)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在1855年就得出:扩散中原子的通量与质量浓度梯度成正比,即该方程称为菲克第一定律或扩散第一定律。
式中,J为扩散通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x的单位面积的扩散物质质量,其单位为kg/(m2s);D为扩散系数,其单位为m2/s;而r是扩散物质的质量浓度,其单位为kg/m3。
式中的负号表示物质的扩散方向与质量浓度梯度4.2扩散的热力学分析菲克第一定律描述了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现象,扩散的结果导致浓度梯度的减小,使成份趋于均匀。
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扩散过程都是如此,物质也可能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扩散,扩散的结果提高了浓度梯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C气体
C↑ 渗
dc dx
脱 →x 外
二、扩散第二定律
• 任务:解决实际扩散过程中,任一点浓度随时间变化的 问题。 即:
c f ( x, t )
• 设:在扩散通道上截取一小体积,横截面积为A,高为 dx,则微小体积为Adx,考虑该小体积在扩散过程中,单 位时间浓度的变化: 流入量-流出量=积存量
11019 (m3 )
返回
2、恒流源问题 (渗C、渗N )
纯铁渗C,表面碳浓度由渗碳气氛中碳势决定为Cs,且 不随时间变化,经t 时间后,距表面x处的含C量为:
x C ( x, t ) Cs [1 erf ( )] 2 Dt
其中,erf (β) —— 高斯函数
[C]
Cs
erf ( )
RT
)
返回
2、扩散系数D
• 在扩散通道上,取两个相邻单位面积 的晶面Ⅰ、Ⅱ。它们分别含有n1、n2 个溶质原子,其跃迁频率为Γ。 • 且假设由Ⅰ跳到Ⅱ,又由Ⅱ跳回Ⅰ的 机率P 相同,在相同时间 d t 内,由Ⅰ 跳到Ⅱ的原子数为:
扩散通道 溶质原子数
n1
Ⅰ
n2
Ⅱ
· dt N1 2 n 1 · P·
( JA ) dx 流出量=J2 A=J1 A+ x
dx J1 A J2
流入量=J1 A
积存量=
J Adx x
返回
积存量= J Adx x 另一方面,单位时间的积存量也可表示为:
(CA dx ) c A dx t t
c J t x c c (D ) t x x
返回
1
2
G G2 G1
1 2
Q
x
• 设晶体中溶质原子总数N,激活原子数n,
n N exp( Q RT )
• 或者说:每个溶质原子获得激活能的机率为:
n exp( Q ) RT N
• 显然,单位时间内,每个溶质原子有效跃迁的频率Γ 与激活机率
n N
成正比。
K exp( Q
n1 c1 a n2 c2 a
返回
n1 c1 a dc 另外: c2 c1 a 代入前式相减 n2 c2 a dx 2 dc n1 n2 a dx dc Q dc 2 2 J a P a Pk exp[ ] dx RT dx 令: D a 2 Pk exp[ Q ] D exp[ Q ] 扩散系数 0 RT RT dc 则: J D —— 扩散第一定律 dx
2
0
e
2
d
t1
t2 t2 > t1
查表5-1可求得 erf (β) ~ β
返回
0
x
性质:erf (∞)=1
erf (-β)= - erf (β)
• 若渗C件是低碳钢,成分为C0,则解为:
x C ( x, t ) Cs (Cs C0 )erf ( ) 2 Dt
返回
x C ( x, t ) Cs (Cs C0 )erf ( ) 2 Dt
dc/dx — 体积浓度梯度
g/cm4 数目/cm4
“-”表示物质的扩散流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
返回
第一定律的局限性:
• 没有体现扩散的真正驱动力 — 化学位梯度 x 仅用浓度梯度去判定扩散方向有时是不正确的。
如:调幅分解、上坡扩散。
• 仅能解释稳态扩散问题,即扩散区内任一点浓度
不随时间变化。
Q R
1 T
经实验可测得曲线, 由此求得D0和Q。
返回
二、扩散机制
基本观点:原子的迁移总是按能垒较低的方式进行。
1、间隙机制(单独跳动) • 间隙固溶体扩散激活能Q小,可按此方式进行。 • 臵换固溶体间隙扩散,所需能量过大,几乎不可能。 Q = △Gf + △Gm
△Gf —— 间隙原子形成能
△Gm—— 跃迁激活能
返回
2、换位机制(协同跳动)
臵换固溶体的扩散有人认为是协同跳动机制: • 直接换位:因回旋余地太小,激活能太大,很难实现。 • 环形换位:激活能较小,可解释排列较松散的体心立 方中的扩散,但不能解释柯肯达尔效应。
返回
柯肯达尔效应
• Cu-Ni组成无限固溶体,原子 大小相差很小,如果按换位扩 散,Cu、Ni原子分别向对方扩 散的通量应该相等,W丝的位 臵不会产生如此大的移动。 • 唯一的解释是Ni原子向左扩散 快,Cu原子向右扩散慢,使富
• 扩散第一定律是有局限性的。
• 从热力学分析,原子的扩散迁移现象,是由于体系中微 区内化学位不同引起的,即化学位梯度 。
• 原子的迁移总是从高化学位向低化学位区域扩散,以使 体系自由能降低。 d • 扩散的驱动力是化学位梯度 ,并指向化学位降低 dx 的方向。 • 上例中,由于Si的存在,使C的化学位提高了,因此C原 子向无Si区扩散。
0
t2 t2 > t1
x
M —— 单位面积沉积物质量
返回
例1
• 测得1100℃硼在硅中的扩散系数D =4×10 硼薄膜质量 M = 9.43 ×10 s后,表面(x =0)硼浓度为:
-7m2.s-1, 19原子/m2,扩散7×10 7
C
9.431019
4 107 7 107
• 晶体中总有一定数量的空位,其数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从热力学上讲,在一定温度下,空位数目具有一个平衡值。
• 在臵换固溶体中,原子扩散主要通过空位的运动来实现。
Q = △Gf + △Gm 其中: Q — 臵换原子扩散激活能
△Gf — 空位形成能
△Gm — 空位跃迁激活能
• 空位跃迁的激活能虽然不高,但晶体中空位数目有限,因 而扩散通量很小,远不及间隙扩散。
返回
C2 > C1
C2 C C2 C1
J
C1
dc dx
x
一、扩散第一定律
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积
的扩散物质流量J,与该截面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dc J D dx
J — 扩散通量 g/cm2· sec 数目/cm2· sec
D — 扩散系数
一般随T℃和浓度变化 cm2/sec
例2:含C量0.20%的低碳钢在927℃进行气体渗碳。假定 表面C含量增加到0.9%,试求距表面0.5mm处,C含 量达0.4%所需的时间。已知D927=1.28×10 解:已知C0 、Cs、C( x, t )、x、D代入式得:
-11
m2/s
erf ( ) 0.7143 x 0.755 2 Dt t 8566 s 2.38h
1、限定源问题 如半导体掺杂: 掺 Si、Ge 杂 N型 P型 5价元素P、Sb、As等 3价元素B、In、Al等
返回
硅的掺杂
返回
• 掺杂元素 A 沉积在基体 B 上, 加热扩散,经时间 t 后, A 原 子全部渗入B中,分布曲线如 图,距表面x处的浓度为:
C% t1 A B
M x2 C ( x, t ) exp( ) 4 Dt Dt
c 0, c f(x) t
返回
dc J D dx
扩散系数的测量例:
• 纯铁罐T℃下渗碳,碳原子从内壁渗 入,从外壁流出。 • 经长时间保温后,壁内外各点碳浓度 恒定,达稳态。流入与流出壁的碳原 子数量相等。 • 测量单位时间内脱碳气体中碳的增 量,可求得J。 • 切开罐壁测各截面含碳量,可得C-x 曲线,作切线求出dc/dx。 • 通过第一定律可求出C在Fe中的D值。 • 一般C-x并非直线,dc/dx不是常数, 所得D也随浓度变化。 内
若任一截面J恒定, 则浓度不变-稳态
将第一定律代入得: —— 扩散第二定律方程
如果扩散系数D与浓度无关,则:
c 2c D t x 2
返回
三、扩散应用举例
第二定律适用于一般过程,针对具体的扩散问题,
给出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解偏微分方程,可求得:
c f ( x, t ) 的具体表达式。
反查表得:
返回
x C ( x, t ) Cs (Cs C0 )erf ( ) 2 Dt
例3:渗碳用钢及渗碳条件同上,求渗碳5h后距表面 0.5mm处的C含量。 解:已知Cs、C0 、x、D、t代入上式并查表得:
C ( x, t ) 0.9 (0.9 0.2)erf (0.52) 0.9 0.7 0.5379 0.52
第四章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
物质中原子、分子的迁移现象 固体中物质传输的唯一方式
返回
章 目 录:
4.1 4.2 4.3 4.4 扩散的宏观规律及其应用 扩散的微观规律 上坡扩散与反应扩散 影响扩散的因素
返回
4.1 扩散的宏观规律及其应用(表象理论)
扩散偶实例,其
加热至高温并长时间 保温后,高浓度一端 必然向低浓度端方向 迁移,沿长度方向浓 度逐渐变缓,最后趋 于一致。 • “浓度梯度是导致 扩散的根源”。
返回
结论:
• 扩散基本方式:
间隙机制 换位机制 空位机制
间隙原子以间隙扩散为主。 • 单质晶体扩散 臵换原子以空位扩散为主, 松散结构可以换位扩散。
返回
4.3 上坡扩散与反应扩散
一、上坡扩散
由第一定律可知,扩散过程中总是存在浓度梯度, 扩散总是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但在实际问题 中却有许多扩散现象与此相反,原子由低浓度区向高 浓度区扩散。
同理:
N 2 1 n2 溶质原子的净增数为:
N12 N21 (n1 n2 ) Pdt Jdt
即: J (n1 n2 ) P — 扩散流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通过的原子数。 其中:n1、n2分别为晶面Ⅰ、Ⅱ上的溶质原子数, 与体积浓度的关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