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幼时记趣 》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幼时记趣》学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幼时记趣》学案 苏教版

幼时记趣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2.思考:童年生活“物外之趣”有哪几件。

你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为什么?第一课时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1.教师活动: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在巡视过程中,随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难。

学生活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书下注释,运用工具书,尽量扫除文字解释的障碍。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互相翻译学生活动:讨论、评价3.教师活动:指出重要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标注,划出重点。

4.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再次互相翻译学生活动:学生熟悉字词句的翻译第二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文章最棒1.教师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先组内复述,选派代表,然后集体交流学生活动:学生推荐代表课后学习:1.回家将文章内容复述给自己的家人听。

2.抄写一定量的字词句解释,最好是自己不熟练的。

第二课时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活动:检查学生的复述情况学生活动:交流第二块:体会物外之趣1.教师活动: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作者的哪个乐趣你最为感兴趣。

请用短语来概括这种乐趣,并说明你感兴趣的理由。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备注:第一段:物外之趣(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第二段:观蚊如鹤之趣第三段:神游山林之趣第四段:写蛤蟆吞虫,自己鞭打蛤蟆之趣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学生活动:交流,学生互评3.教师活动: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物外之趣”学生活动:阅读,讨论备注: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4.教师活动:组织交流、评价学生活动:组内交流,讨论第三块:语文活动:童年记趣1.教师活动:学生写自己童年的趣事,可以仿照原文学生活动:写片段、交流、评价备注:教师提醒运用联想与想象,并注意修辞手法课后学习:1.摘抄一些名家记述的童年趣事到读书笔记上。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幼时记趣》导学案-word文档资料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幼时记趣》导学案-word文档资料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幼时记趣》导学案内容预览:幼时记趣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简介作者及相关内容,了解作者创作背景。

2反复朗读课文,品位文章的童真童趣。

3疏通课文脉络,了解课文结构形式,掌握课文大概内容。

学习重点目标2、3方法设计:参照注释,推断语义学法指导1、在反复朗读中,咀嚼文言味道。

2、教会学生能抓住重点句子疏通全文内容。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童年的记忆象广阔的大海,采撷几朵浪花,跳跃着律动的节奏,拍打着轻快的音符,那些随风飘散上午零零碎碎的感动与怀念,拼组成清晰的画面,留存在记忆深处。

让我们聆听经典旋律----罗大佑的《童年》,在音乐声中揭示课题《幼时9趣》。

(一)自查沈复相关资料。

找寻诗、词、歌、赋中有关童年的经典句子。

(二)自读课文三遍,完成下列练习。

1、借助工具书,自行扫除生字词。

2、你能读出下列句子的节奏吗?(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空。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嗬立云端,怡然称快。

3下列句子你能翻译吗?(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立云端,怡然称快(3)长蹲其身,使与台齐。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5)见二虫斗草间。

(6)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学习研讨(一)导入(二)自主学习反馈:交流预习成果。

(三)合作探究,品读欣赏。

1、朗读第一节,思考:作者说的“物外之趣”指哪些事情?为什么叫“物外之趣”?2、课文的结构有何特点?3、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能从童稚小事中获得“物外之趣”?课堂训练1、继续巩固预习题。

2、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1)项为之强(2)以土砾凸者为邱。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吓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延伸拓展1、初学《幼时记趣》后,你对自己的童年生活有什么感受呢?请用一段话,写你童年时代的某种生活体验。

七年级语文上册 9《幼时记趣》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上册 9《幼时记趣》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丹阳市七年级语文上册9《幼时记趣》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丹阳市七年级语文上册9《幼时记趣》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丹阳市七年级语文上册9《幼时记趣》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幼时记趣》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反复诵读,理解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培养想象能力.情感目标:理解作者无限留恋童年生活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 ) 藐.小( ) 项为( )之强.( )果如鹤唳.( )云端 凹凸..( ) 凹者为壑.( )癞蛤蟆...( )庞.然( )大物 2、文学常识: 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 ,字 , 代作家。

ﻩ3、写出你不理解的字、词、句.三、课堂助学:1、导入 新课:2、结合注释读课文,给课文中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

3、小组合作,翻译课文第一、二两段:4、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余 明察秋毫 故 和 拟 强 怡然称快 其 必 之 则 然(2)特殊句式:群鹤舞(于)空徐喷以烟(以烟徐喷之)5、小组合作,翻译课文第3、4段:6、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ﻫ于其神游庞然大物方之盖拔山倒树;(2)特殊句式:使(之)与台齐驱之(于)别院(3)固定结构:以……为……为所……7、齐读课文,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1、导入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明确:观蚊如鹤: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神游山林;鞭打蛤蟆3、小组合作学习:(1)讨论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

【拔高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 7《幼时记趣》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拔高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 7《幼时记趣》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幼时记趣》班级姓名备课组长签名:【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学生自学栏2.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培养想象能力。

3.理解作者无限留恋童年生活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藐.小()项为()之强.()果如鹤唳.()云端凹凸..()凹者为壑.()癞蛤蟆...()庞.然()大物2.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作者是,字,代作家。

3.写出你不理解的字、词、句。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结合注释读课文,给课文中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

3.小组合作,翻译课文第一、二两段:4.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余明察秋毫故和拟强怡然称快其必之则然(2)特殊句式:群鹤舞(于)空徐喷以烟(以烟徐喷之)5.小组合作,翻译课文第3、4段:6.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于其神游庞然大物方之盖拔山倒树;(2)特殊句式:使(之)与台齐驱之(于)别院(3)固定结构:以……为……为所……7.齐读课文,翻译全文8.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明确:观蚊如鹤: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神游山林;鞭打蛤蟆9.小组合作学习:(1)讨论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

明确: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2)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明确: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心。

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3)根据课文所叙,说一说作者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10.总结:想象力是心灵自由翱翔的翅膀,乘着这双翅膀你会探寻到更为广阔的奇妙的世界,体会到更多的创造的乐趣。

观察会给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这双眼睛你便不会错过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间,希望我们都能充分运用这双眼睛和翅膀。

三、当堂训练: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微物,必.()细察其.()..()。

见藐小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精品导学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精品导学案 苏教版

七《幼时记趣》(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准确顺畅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课前预习】1.走近作者。

沈复,清代作家,字三白,号梅逸,苏州人。

《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共六篇,故名“六记”。

书中对山水园林、饮食起居均有独到的评述。

2.借助课文注解自主学习,读准字音,初步读清句读,为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做好准备。

【活动方案】活动1:朗读课文,用笔圈出自己不会读或者容易写错的字词→小组讨论明确生字词的读音(可以借助工具书)→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将其中最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板演到小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容易读错的和写错的部分请用红色笔标注)→全班同学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地将重要字词整理在下面的空白处读准字音看清笔画活动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顺畅→小组内个体展示读(在个体展示读的过程中,组内成员互相点评)→小组尝试以自己的方式朗读展示→小组间朗读大比拼(每小组可任意选择自己所要挑战的小组。

在其他同学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听他们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听完后可及时点评他人的朗读并记录下容易读错的句子)容易读错的句子活动3:结合注释,逐句翻译课文(方法提示:结合注释、运用所学、反复朗读、联系揣测),并将自己难以翻译的字词句圈画下来→带着问题向本组其他同学求助→组长筛选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板示到小黑板上,向其他小组求助→个人思考各小组板示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互相订正、互相释疑我的问题之一:我的问题之二:我的问题之三:我的问题之四:个性调整课堂随笔:七《幼时记趣》课堂学习活动单(第2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巩固文言知识,加强识记。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

【活动方案】活动1:小组成员分节接力朗读课文,组内互助正音正字(注意节奏,读出童趣)→由组长组织评出本组“今日朗读之星”→各组“今日朗读之星”齐读课文活动2:小组长分配任务,合作整理课文中比较重要的词语的翻译→针对整理出来的重要词语,组内两两互背,在没有能够一次性掌握的词语旁标注“☆”→针对未掌握的词语,自主理解,加强记忆→各组将本组成员互测过程中错误频率较高的词语进行汇总,整理到小黑板上→全班同学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地将重要字词整理在下面的空白处活动3:快速浏览课文,独立思考:作者写了哪几件童年的“物外之趣”,试用四字短语进行概括→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交流,将结果写在黑板上→出示小黑板,参加全班交流,选出概括得最好的小组。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幼时记趣 》导学案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幼时记趣 》导学案

幼时记趣(教案)教学设计:一、本文较为浅显,应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

自读时先默读,以疏通文字,了解文意然后再通过朗读,揣摩文章的妙处。

待学生熟读之后,可让学生复述课文,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些句子。

最后,引导学生讲述一下自己"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童年趣事。

二、观察昆虫是童趣之一,学生大多有此体验,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情形。

三、诵读文章,学生讲述2、3、4段的内容。

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①"物外之趣"是如何产生的?观察——联想——想像——玩弄。

②写心情的句子有什么作用?突出什么情趣?.五、写一篇"观察记趣"的短文,突出"物外之趣"。

六、安排两个课时(学生基础较差可以安排三个课时,用一个课时疏通文字)。

第一课时一、疏通文字回忆起我小时候,(视力特别好)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看清秋天鸟儿新生出的最纤细的羽毛,(只要)见到细微的东西,一定要仔细察看它的纹理,因此常常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夏天(的傍晚),蚊子成群地飞,嗡嗡的叫声像闷雷,(我)暗暗地把它们比作一群在空中飞舞的鹤。

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我)昂着头看,脖子也累得发僵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睡帐中,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飞叫,(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高兴得(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凹凸不平的土墙边、花台旁和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

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草丛看作树林,把虫蚊想像成野兽,把凸起的土块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当作壕沟,(我)便在其中安闲自在地神游。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我就仔细观察,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一个家伙掀倒"山"压倒"树"走来,原来是一只嫩虾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九课《幼时记趣》(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九课《幼时记趣》(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幼时记趣》(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幼时记趣》(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幼时记趣》(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9课《幼时记趣》第 2 课时总第17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提高写作水平。

2.理解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自主学习】要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哦!1.“为”字通常有下列几种意思,请为下面的“为”选择正确解释。

(1)项为之强( ) (2)以丛草为林()(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4)凹者为壑()A。

做 B. 当作 C。

认为 D。

因为 E。

被 F。

是2.“其"字通常有下列几种意思,请为下面的“其"选择正确解释。

(1)神游其中()(2)使其冲烟飞鸣( )(3)常蹲其身( ) (4)必细察其纹理()【课中交流】爱动脑筋让你变得更聪明3.翻译并体会下面名句的妙处。

①物外之趣②以草丛为邻,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③神游其中,怡然自得.4.认真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童心童趣?【目标检测】有目标才能成功!5.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藐小微物之中充满童真童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幼时记趣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幼时记趣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幼时记趣一、怎样学学习内容及目标1.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正确朗读。

2.疏通文意。

二、怎样学课前预习: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

私/拟作/群鹤舞空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果如/鹤唳云端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2.找出文中你认为重要的不理解的词,准备课堂讨论课堂学习:1.朗读2.讨论并明确文言文词语的特点。

(1)现代汉语一般用双音节词,文言文一般采用单音节词,如:(2)有些句中词语的顺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必须适当变动,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

可以用几个词简言之:补——增补适当的内容。

如:调——调换词语的位置。

如:连——连成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一句话3.自主试翻译课文的第1——4段,小组交流并指出翻译中的问题,集体订正。

(注意“释”、“补”、“调”、“连”的具体运用)强调以下几个句子。

(1)补使与台齐实为“使之与台齐”。

(2)以……为……把……当作……见二虫斗草间见二虫斗于草间(3)原句省略了“于”字驱之别院驱之于别院(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表被动三、学得怎样1.《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其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字_______2.解释词语(1)写出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明:物外:私:素:称快:神游:拔:方:(2)整理多义词:之、其、为、以。

心之.所向故时有物外之.趣常蹲其.身之昂首观之.其项为之.强使其.冲烟飞鸣项为.之强徐喷以.烟为二虫尽为.所吞以以虫蚁为.兽以.虫蚁为兽(3)积累成语从文中概括出三个成语,并解释①②③3.翻译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③神游其中,怡然自乐④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当堂检测1.《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其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字___ _____。

本文开头总说“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幼时记趣》(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幼时记趣》(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幼时记趣(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能正确朗读并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

2、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3、能学会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梳理,并养成积累的习惯。

4、能学习借助联想、想象形象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疏通文句;学会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梳理难点: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借助联想、想象形象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三、自学交流读一读①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字音和停顿。

②学生自由朗读、集体朗读课文,做到读通顺、有感情。

记一记实词积累:明:眼力。

察:看清。

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

故:所以私:私下里拟:比强:同“僵”,僵硬拔,移,搬开虚词积累:或:或者。

其:使其冲烟飞鸣:蚊子。

常蹲其身:自己的盖:“原来是”字同义不同的字:观:昂首观之(看)作青云鹤观(景象、景观)察:明察秋毫(看到、看清)必细察其纹理(观察)时:余忆童稚时(时候)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以:徐喷以烟(经常)以丛草为林(介词,把)为:项为之强(因为)以丛草为林(当作)之:昂首观之(它,指蚊子)故时有物外之趣(的)心之所向(无意义)项为之强(指“昂首观之”)观之正浓(指“二虫”)驱之别院(“蛤蟆”)译一译小组合作,结合注释、词典,试着先独立翻译课文,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

译文: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

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或千或百飞舞的蚊子就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子因此都僵硬了。

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九课《幼时记趣》(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九课《幼时记趣》(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第9课《幼时记趣》第 1 课时总第16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句子。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自主学习】要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哦!1.《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代作家__________。

“记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童稚.()藐.小()项为之强.()庞.然大物()土砾.()怡.然()鹤唳.云端()拔.山倒树()昂.首()蹲.身()凹者为壑.()癞.蛤蟆()【课中交流】爱动脑筋让你变得更聪明3.解释下面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1)明察秋毫....: (2) 藐.小:(3) 必.细察其纹理: (4)故.时有物外..之趣:(5) 素.帐: (6) 私拟..作群鹤舞空:(7) 项为之强.: (8)徐.喷以烟:(9) 鹤唳.云端: (10)怡然..:(11) 常蹲其.身: (12)以.丛草为.林:(13) 凸者为邱.: (14)拔.山倒树:(15) 盖.: (16)呀然..惊定:(17) 鞭.数十:4.翻译下列句子(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4)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同解释:(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同解释:6.找出文中的三个成语并解释词义。

成语:解释:成语:解释:成语:解释:【目标检测】有目标才能成功!7.本文围绕“”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课后巩固】学而时习之!补充习题【课堂记录】。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幼时记趣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幼时记趣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九幼时记趣大体目标:1.能流畅地朗诵课文并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

2.把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能探访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

提升目标:了解词性活用现象和常见的文言句式转变。

教学重点:疏通文句,把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了解词性活用现象和常见的文言句式转变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进程:导入:一、默一默童稚.() miǎo()小项为之强.()鹤lì()土lì()凹.()凸.()丘hè()庞.()然大物怡.()然补充:二、读一读自由朗诵课文,做到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1.对照课文注释,初步翻译课文,做到字字落实。

设计目的:初步翻译课文,培育学生利用注释自学的适应,完成大体目标1。

2.重点实词、虚词,句子翻译、句式转变交流。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得课文大意,把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成大体目标2及提升目标。

预设:通假字“强”“邱”;重要的实词:余、明、察、故、素、徐、唳、盖虚词:以、之、其、于词性活用:鞭特殊句式:被动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固定句式:以……为……作……观……(1)说明以下加点的字词童稚..()尽为...()张.目对日()项为之强.()徐喷以.烟()怡然所吞()方.出神()鹤唳.云端()明察..秋毫()鞭.数十()(2)找出文中含“之”的语句,写在下面,试着翻译“之”的含义。

昂首观之()故时有物外之趣()心之所向()项为之强()观之正浓()驱之别院()至之市()(3)翻译以下句子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那么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数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在预习进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写下来。

三、想一想再读课文,试探:课文围绕了题目中的“趣”字来构思,共写了几件趣事?给咱们展现了几幅画面?作者“物外之趣”产生的缘故又是什么?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 9《幼时记趣》导学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9《幼时记趣》导学案 苏教版

幼时记趣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2分)(1)藐小()(2)鹤唳()(3)怡然()(4)土砾()(5)丘壑()(6)庞然()(7)童稚()(8)凹凸()()(9)癞蛤蟆()()()2.为下列加粗词的词义选择正确答案。

(16分)(1)作青云白鹤观()A.作为 B.当作 C.造成 D.制造(2)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A.观察 B.明白 C.考察 D.苛求(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A.完成B.成全 C.现成横行D.成为比作(4)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A.明亮 B.光明 C.眼力 D.透明(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A.僵硬 B.强硬 C.强大 D.超强(6)神游其中,怡然自得()A.机关 B.神气 C.精神 D.神灵(7)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A.白色 B.单纯 C.原有 D.向来(8)故时有物外之趣()A.特意 B.故意 C.原因 D.因此3.“为”字通常有下列几种意思,请给句中的“为”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8分)A.做 B.当作 C.认为 D.因为 E.被 F.是(1)项为之强()(2)以丛草为林()(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4)凹者为壑()4.“其”字通常有下列几种意思,请给句中的“其”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8分)A.第三人称代词,他(她) B.自己的 C.指示代词,这、那 D.连词(1)神游其中()(2)常蹲其身()(3)使其冲烟飞鸣()(4)必细察其纹理()5.解释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

(2分)(1)拔山倒树而来()(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6.写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4分)()()A.观之正浓 B.驱之别院C.故时有物外之趣 D.项为之强7、翻译下列句子:(10分)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时记趣》
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能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资料链接作者简介: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

清代文学家。

工诗画、散文。

著有《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总共有6册,现已找到4册,其它两册已不知去向。

《童趣》等工诗画、散文。

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生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

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

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

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

此后情况不明。

重点字词参见《同步导学》中读准字音和理解词意以及书下注释本文里一些特殊文言现象参见“重点句段”1
你认为还有哪些疑难的和重要的字词?
重点句段一、朗诵全文,疏通字词,把握停顿节奏
1、通假字:
项为之强以土砾凸者为邱
2、一词多义:
之故时有物外之趣心之所向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驱之别院观之正浓
而拔山倒树而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项为之强以丛草为林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以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
3、词类活用:
鞭鞭数十,
4、特殊句式:
省略句驱之别院省略了“于”,应为驱之(于)别院
二、把握内容
课文记叙了童年时期哪几件趣事?具体可以概括为哪四幅画面?

文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观察仔细,想象奇特,开头总说,文字简洁,主体部分详尽具体,记叙了3件趣事:、、、描绘了四幅画,突出中心。

质疑问难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学了本文,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请写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