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1

合集下载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统计指标是使用统计方法和数据来衡量和描述一个或多个组中观察到
的事物和现象的表示形式。

它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和识别可能隐
藏的趋势,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统计分析的主要指标有许多,它们包括平均值、极差、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可信区间和可靠系数等。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些指标。

平均值是统计分析中最基本的指标,它是一组数据的特征性表示。


表示的是一个数据集的中间值,也就是说,它代表着有限数据的“平均”值。

因此,若要计算一些变量的平均值,只需将变量的所有值进行相加,
再除以这些值的个数,就会得到它们的平均值。

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

极差的计算方法十
分简单,只需将数据集中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然后就得到了极差。

它可以
帮助人们更准确地了解数据集中观察到的值的范围。

中位数是指数据集中最中间的数值,也就是数据集中的50%。

它也是
一种特征性表示,可用于表明数据集中数据的“中等”值。

若要计算一组
数据的中位数,可将数据集中所有值排序,之后取中间值即可。

众数是指其中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也叫做出现频率最高
的值。

统计报告的常见指标

统计报告的常见指标

统计报告的常见指标统计报告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分析工具,用于总结和展示数据的重要指标。

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统计报告被广泛用于分析和评估业务绩效、市场趋势、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数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统计报告指标,包括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相关系数和百分比等。

一、平均值平均值是统计报告中最基本的指标之一,它代表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计算平均值的方法是将所有观测值相加,然后除以观测值的个数。

平均值可以用来衡量一个群体的整体水平,例如平均销售额、平均工资等。

二、中位数中位数是统计报告中另一个常见的指标,它代表了一组数据的中间值。

计算中位数的方法是将观测值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然后找出位于中间位置的值。

中位数相对于平均值来说更能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因为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三、标准差标准差是统计报告中用来衡量数据变异程度的指标。

它表示数据集中观测值与平均值的偏离程度。

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高;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低。

标准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统计报告中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指标。

它可以告诉我们两个变量是正相关、负相关还是不相关。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1表示完全负相关,1表示完全正相关,0表示不相关。

相关系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预测和决策。

五、百分比百分比是统计报告中用来表示比例关系的指标。

它可以告诉我们一个变量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百分比通常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数据。

在统计报告中,百分比常用于描述市场份额、增长率、人口比例等指标。

总结起来,统计报告的常见指标包括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相关系数和百分比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指标,并结合其他分析工具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统计报告,我们可以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业务发展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统计学基本指标

统计学基本指标

统计学基本指标统计学基本指标是统计学中用来描述和分析数据的一组常见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概括和解释,从而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趋势。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统计学基本指标,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离散程度、偏度和峰度。

一、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所得的值。

它是最常用的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之一。

平均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集中程度。

当数据集中趋势明显时,平均数的值会比较接近数据的中心。

二、中位数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排在中间位置的值。

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中位数就是中间那个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中位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特别适用于存在离群值的数据集。

三、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

众数可以帮助我们找出数据中的重要特征。

当数据集中存在多个众数时,我们可以称之为多峰分布。

四、离散程度离散程度是一组数据分散程度的度量。

常见的离散程度指标有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极差表示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方差是每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离散程度指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散程度,从而判断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五、偏度偏度是一组数据分布偏斜程度的度量。

正偏分布指数据的右尾较长,负偏分布指数据的左尾较长。

偏度为0表示数据分布对称。

通过偏度指标,我们可以判断数据的分布形态,从而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六、峰度峰度是一组数据分布峰态的度量。

正常分布的峰度为3,大于3表示峰态较高,小于3表示峰态较平。

峰度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数据的分布形态,从而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统计学基本指标是描述和分析数据的重要工具。

通过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离散程度、偏度和峰度等指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趋势,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分析,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统计基础》教案 第4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统计基础》教案 第4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4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1.1 总量指标【学习目标】本章主要介绍了有关总量指标和想对指标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包括总量指标和星对指标的意义、作用,种类,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和运用是应注意的问题。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习者明确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意义、作用、种类,掌握这两大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内容】4.1.1 总量指标的概念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

总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也就是用一个绝对数来反映特定现象在一定时间上的总量状况,它是一种最基本的统计指标。

例如,2001年3月5日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9404亿元;粮食产量达到9850亿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53元和6280元;进出口总额达4743亿美元;外汇储备达1656亿美元。

这些都是总量指标,都是利用绝对数说明我国200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模、总体水平和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4.1.2. 总量指标的种类1. 按其说明总体的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是用来反映统计总体内包含总体单位个数多少的总量指标。

它用来表明统计总体的容量大小。

例如,研究我国的人口状况时,统计总体是全国所有公民,总体单位是每一位公民,那么我国的人口数表明总体单位的个数,是总体单位总量。

再如,研究某市的工业发展状况,统计总体是全市的所有工业企业,若该市现有工业企业2350家,则2350家即为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是统计总体各单位某—方面数量标志值的总和。

仍举上例,该市的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每一工业企业的工业职工人数是该工业企业的—个数量标志,则该市全部工业职工人数就是总体标志总量。

另外该市的年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利税总额等指标也都是总体标志总量。

—个已经确定的统计总体,其总体单位总量是唯一确定的,而总体标志总量却不止一个。

统计学基础综合指标

统计学基础综合指标
statistics
统计学——第四章综合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用两个不同总体的同类指标数值对比,以反映某一现 象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空间条件下发展的均衡程度。
比较相对指标= 某一总体的某类指标数值 另一总体的同类指标数值
例1:2005年美国的GDP为124550.7亿美元,人均GDP为43740美元, 而同年中国的GDP为22289.0亿美元,人均GDP为1740美元。则
statistics
统计学——第四章综合指标
第二节 相对指标
statistics
统计学——第四章综合指标 相对指标的概念
相对指标(相对数):是通过两个有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 以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结构、变化程度或现象之间的数量 关系。(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相对指标=对比数 基数
statistics
第三节 平均指标
statistics
统计学——第四章综合指标 平均指标
平均指标的概念(统计平均数):是反映统计数据(总体单位 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平均指标的特点:将各统计数据的差异抽象化,代表了全部 统计数据的一般水平,反映了现象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
statistics
统计学——第四章综合指标 平均指标的作用
全期计划数
statistics
统计学——第四章综合指标
2.计划指标是相对数
实际完成百分比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 ?
? 100%
计划百分比
①当计划指标是增长率时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
?
1 1
? ?
实际增长率 计划增长率
? 100%
②当计划指标是降低率时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
?
1 ? 实际降低率 1 ? 计划降低率

常用的统计指标

常用的统计指标

常用的统计指标(原创实用版)目录1.统计指标的定义与分类2.常用统计指标及其含义3.常用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4.统计指标的局限性正文一、统计指标的定义与分类统计指标,是根据数据所反映的现象,通过特定的计算方法得出的用于描述数据特征的数值。

统计指标可以分为描述性统计指标和推断性统计指标两大类。

描述性统计指标主要用来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如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推断性统计指标则主要用于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如标准差、偏度、峰度等。

二、常用统计指标及其含义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它们分别用于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中间水平和众数水平。

均值,又称平均数,是指所有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均值能够反映数据的总体水平,但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

中位数,是指将所有数据按大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中位数能够很好地反映数据的中间水平,不受极端值影响。

众数,是指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众数能够反映数据的众数水平,但可能不唯一。

推断性统计指标中,常用的有标准差、偏度、峰度等。

标准差,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数据值偏离均值的程度。

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

偏度,是描述数据分布形状的指标,它反映了数据值偏离均值的方向。

偏度为正,说明数据向右偏;偏度为负,说明数据向左偏;偏度为零,说明数据分布对称。

峰度,也是描述数据分布形状的指标,它反映了数据值分布的尖锐程度。

峰度越高,说明数据分布越尖锐;峰度越低,说明数据分布越平缓。

三、常用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描述性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如均值是将所有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中位数是将所有数据按大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推断性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相对复杂,如标准差是利用均值和方差计算得出的,偏度和峰度则需要利用数据分布的偏度和峰度计算得出。

统计指标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在社会科学领域,常用均值和标准差来描述和分析数据;在自然科学领域,常用偏度和峰度来描述和分析数据。

统计分析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统计分析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统计分析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或事物的集合,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或事物的集合。

在统计学中,我们通常通过对样本进行分析来进行总体的推断。

2.变量和数据类型变量是指在研究中所测量的特定属性或属性,它可以是数量变量(比如身高、体重)也可以是分类变量(比如性别、职业)。

数据类型包括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定量数据是指其取值可以进行数值运算,定性数据是指其取值为某种类别或符号。

3.测度尺度在统计学中,我们通常将变量分为不同的测度尺度,包括名义尺度(仅仅表示事物标识的意义)、顺序尺度(表示顺序关系)、区间尺度(表示等距关系)和比率尺度(表示等比关系),不同的尺度对于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技术有重要的影响。

4.概率概率是描述不确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一种数值。

在统计学中,我们通过概率来对随机事件进行描述和预测,并且使用统计概率来进行统计推断。

5.统计量统计量是指从样本数据中计算得到的数值指标,比如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统计量可以帮助我们从样本数据中获取总体特征的信息,并且在假设检验、参数估计等统计推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6.概率分布在统计学中,我们通常通过概率分布来描述随机变量的取值概率规律。

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正态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等,它们在统计分析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7.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指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种基本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和推断。

8.统计学的应用统计学在科学研究、社会调查、市场调查、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它可以帮助我们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揭示事物规律,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常用的统计方法和分析技术1.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指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描述来获取数据特征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描述统计方法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指标,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第四章、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1

第四章、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1

注意: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基本特点。 1、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受计算时期长 短的制约。而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并 不受计算时点的间隔期的大小所影响。 2、时期指标可以累计相加,累计后的 结果,仍具有一定的社会内容。而时 点指标一般不可以直接累计相加,因 为累计数本身是没有独立经济意义的。 3、时期指标一般要采用连续调查方式 取得资料:而时点指标一般需要用一 次性调查。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总量指标是反映客观实际存在 的,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内容的 数字(数字后面有事物),所以 要用计量单位。根据对象的特点 和基本属性,总量指标计量单位 主要有三种;
1、实物单位,反映事物使用价值的计量单位, 其中包括: 自然单位:按事物自然属性来表现,如: 人、辆、台等。 度量单位:以长度、面积、体积、重量 等度量衡制度规定的 单位来计量事物的单 位。如:千克、米、升等。 复合单位:是把两种计量有机结合在一 起来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人· 次数、千瓦 时等。 标准实物单位:是按照统一折算的标准 来度量研究现象数量的一种计量单位。如: 7000大卡/千克的标准煤。
没有完成计划
(2)累计法
五年计划期间实际累计 完成数 计划执行情况 五年计划规定的累计数 235 计划执行情况 102 .2% 230
完成了计划
2、结构相对数 结构相对数计算公式
总体部分数值 结构相对数 总体全部数值 结构相对数有三个主要作用 (1)利用结构相对指标,对事物总体结构进行 分析,可以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征。 (2)利用结构相对指标,对事物内部结构进行 分析,可以反映事物发展不同阶段和变化引起 质的过程。 (3)利用结构相对指标,可以反映事物总体的 质量或工作的质量,反映人力、物力、财力的 利用情况。
2、价值单位,是以货币作为价 值尺度来计量社会物质财富 和劳动成果的。如:工业增 加值、工资总额等。 3、劳动单位,是用劳动时间来 表示的一种计量单位。也是 一种复合单位。如:工日、 工时等。

统计学中的基本指标包括

统计学中的基本指标包括

统计学中的基本指标包括在统计学中,基本指标是用来描述和总结数据集的重要统计量。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从而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本文将介绍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和方差。

一、均值均值是统计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指标之一,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中心趋势。

均值计算方法很简单,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均值能够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但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

二、中位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能够更好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当数据的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是中间的数值;当数据的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三、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

众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如果有多个众数,那么这组数据就是多峰分布的。

众数常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典型特征。

四、标准差标准差是衡量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

标准差越大,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标准差越小,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

标准差的计算方法是先计算每个数据与均值的差值的平方和,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最后取平方根。

五、方差方差是标准差的平方,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计算方法与标准差类似,只是不需要取平方根。

方差越大,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方差越小,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

除了以上介绍的基本指标,还有一些其他的统计学指标也非常重要,如五数概括、百分位数、偏度和峰度等。

五数概括包括最小值、第一四分位数、中位数、第三四分位数和最大值,能够提供关于数据的整体分布情况。

百分位数是指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某个百分比处的数值。

偏度是用来衡量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正偏表示数据右侧的尾部比左侧的尾部更长,负偏则相反。

峰度是用来衡量数据分布的平峰或尖峰程度,峰度值越大表示数据分布的尖峰程度越高。

在实际应用中,基本指标是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的基础。

通过对数据的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和方差等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从而得出有关数据的结论和推断。

统计学指标

统计学指标

统计学指标总结统计学指标统计学指标是衡量某个领域指标在样本或总体中的含义和变化的数字指标,它本质上是应用特定的估计量(通常是样本的参数)来描述数据的定量特征,也就是说,用度量来衡量某个变量的值或整个样本的性质。

常用的统计学指标有:一、中心趋势分析1、平均数(考虑样本的大小):用平均值来衡量一个领域中观测值的平均水平,常用样本平均数或总体平均数;2、众数(看数据中重复值出现的频率):用最常见的值衡量数据分布中最常见的值;3、中位数(有缺失值不影响):用把大量数据划分为上下两部分,而每部分包含大于50%和小于50%值的点,衡量数据分布中较优秀的观测值;4、几何平均数(将重复出现的数值进行乘积运算,用于比较变量的总体比值):将数据的每一个观测值进行乘积运算,然后开根号,从而获得一个量度,以度量总体变量的比值;5、几何中位数(样本有序度):将每一个数据项进行平方,然后排序,从而获得样本的中位数,以衡量变量的程度;6、伯努利平均数(事件的概率):用数值1或0来表示发生与否,然后求和运算,用来衡量某个事件的可能性。

1、方差(度量变量变化的幅度):用样本的总体的平方和,衡量数据的离中变化的幅度;2、标准差(评估样本标准):将方差开根号,衡量样本分散程度,即有多大范围内满足样本均值;3、变异系数(有多大变异程度):用方差除以平均值,衡量样本评价分布有多大变异程度;4、偏度(了解数据分布形态):求出数据分布的长尾部,衡量样本评价分布形态;5、峰度(描述数据的壮实度):衡量数据的峰值位置,表示数据的壮实度,用于比较分布的峰态。

统计学指标是描述分析变量的定量属性,也是评估某一领域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决策者对现状进行有效评估,并进行有效的决策。

统计学例题及作业

统计学例题及作业

第四章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例4.1:某公司2008年计划实现净利润2500万元,实际完成3100万元。

计算利润计划完成程度。

例4.2:某公司2008年劳动生产率计划比上年增长10%,实际增长了21%,计算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

例4.3:某公司2008年单位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10%,实际降低了19%,计算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例4.4:某企业2007年某产品的单位成本为520元,2008年计划在上年基础上降低5%,实际降低了40元,计算2008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例4.5:某企业2002年产品销售量计划达到上年的108%,2002年销售量实际比上年增长了15%,试计算2002年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例46:某企业“十五”计划规定,最后一年的钢产量要达到200万吨,各年实际产量如下表例4.8:三种苹果每公斤的单价分别为4元、6元、9元。

(1)如果三种苹果各买2公斤,计算平均价格。

(2)如果三种苹果分别购买2公斤、3公斤、5公斤,计算平均价格。

(3)如果三种苹果各买5元,计算平均价格。

(4)如果三种苹果各买5元、6元、18元,计算平均价格。

(5)根据以上四种情况下计算的平均价格,归纳出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的运用条件。

例4.10:2007年某主管部门所属企业的利润计划完成程度如下表:例4.11:某企业有铸锻、初加工、精加工和装配四个连续作业车间,加工1000件产品,经过四个车间加工后的合格品数量分别为980件、970件、950件、945件。

试计算四个车间的平均合格率。

例4.12:某企业从银行取得一笔1000万元的10年期贷款,按复利计算利息:第1年的利率为6%,第2—3年的利率为7%,第4—6年的利率为8%,第7—10年的利率为10%。

试计算该笔贷款的平均年利率。

如果按单利计算利息,平均年利率又是多少?例4.13:A、B两个农贸市场的交易资料如下表:例4.14:某企业2000第四章统计指标作业2.3.某一家三口,父母工作,女儿上小学。

大学统计学考试重点(考试必备)

大学统计学考试重点(考试必备)

第一章统计总论1.统计三种不同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总体性、数量性、具体性、社会性)2.关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总的成果,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

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经验的总结,统计学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反过来对统计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3.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最初是以社会现象为其研究对象的。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这个客体独立存在于人们的主管意识之外。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这些数量关系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4.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界限),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

5.统计学的性质: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的方法论科学。

.6.统计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统计推断法7.统计的基本任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8.统计的基本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9.统计的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资料的提供和管理。

10.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

(客观性、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11.总体单位(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别事物,简称单位。

12.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13.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

(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六要素:指标名称、计算方法、计量单位、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具体数值)14.区别与联系:说明的对象不同。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表示方法不同。

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

联系,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时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有些统计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一定条件下变换干系。

第四章统计分析的综合指标资料

第四章统计分析的综合指标资料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 (一)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1.计算公式









标 实计际划完指成标指数标值数
值 1 0 0%
13
end
(1)计划任务数为绝对数,计算计划完成 程度相对指标
设某工厂某年计划工业增加值为200万元, 实际完成220万元,则: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220/200)×100% =110%
6
end
二、 总量指标的分类 1.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 总体单位总量 —— 说明总体的单位数量。 如职工总体中的职工总数
- 标志总量—— 说明总体中某个标志值总 和的量。如职工总体中的月工资总额
7
end
2.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
时期指标 ——反映客观现象在一定时期 内所积累的总量。如人口出生数、商 品销售额、国内生产总值等。 (连续不 断登记取得 ,可以累加,与时间间隔 长短有直接关系 )
例 某生产企业按五年计划规定的最后一年的 产量应达到720万件,实际执行情况如表4– 1所示。
21
end
表4—1 某生产企业五年计划完成情况
年第第 第
第四年
第五年
份一 二 年年
三 年








季季季季季季季 季
产 300 410 530 150 160 170 170 190 190 210 210 量
假定1996 — 2000年间基建投资总 额计划为2200亿元,实际至2000年六 月底止累计实际投资额已达2200亿元, 则提前半年完成计划。

人口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

人口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

GFR B nW15~49
• 这里GFR是一般生育率,为期内出生人 数,为时期长度(以年为单位),为期 内15~49岁育龄妇女平均数。
• 虽然发生生育事件发妇女通常是有生育能力 的已婚妇女,但一般生育率中的分母指的是 15~49岁育龄妇女,不是指已婚妇女,也不 是指已婚有生育能力妇女。
• 一般生育率消除了性别结构和育龄妇女比例 因素的影响,比出生率更能反映生育水平, 但它还是比较粗略。
Pn P0e rn
e 2.71828
lg e 0.434
(4)人口倍增时间
P P ert
t
0
Pt 2P0
P0ert =2P0
t
lg 2 r lg e
ln 2 r
0.693
r
70 100 r
6、人口动态平衡方程
• 人口增长量=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迁入 人口-迁出人口 =自然增长量+迁移增长量
k P1 P0 100 % P0
表示 年末比年初增长了多少
k P1P0 100% P
P1 P0 100% ;
1 2
(P1
P0
)
表明增加人口数相当于全年平均人口数的多少
(2)自然增长率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B D 1000% B D 出生率 死亡率
P
PP
(3)人口增长率(一段时期)
• 处于育龄期内的妇女虽然都有可能生育, 但是妇女生育大多集中在20~30岁这一年 龄段内,即便育龄妇女人数相同,生育 旺盛年龄的妇女人数越多,生育的人数 也越多,一般生育率也就越高。这说明, 一般生育率受育龄妇女年龄结构的影响。
3 、分年龄生育率
• 分年龄生育率是按不同年龄计算妇女的 生育率,通常以一年为单位,因此分年 龄生育率可以定义为在一年中每千名某 一年龄或年龄组妇女所生育的孩子数:

统计报告的常见指标

统计报告的常见指标

统计报告的常见指标统计报告是研究和分析某一领域数据的重要工具,它能够从数量和趋势的角度提供对该领域的深入了解。

在统计报告中,常见的指标有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等。

下面将对这几个指标进行介绍,并解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首先,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数量分布的主要趋势。

例如,在一份销售统计报告中,如果某商品的销售数量的众数是100,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00是该商品销售数量的主要集中值,也就是说最常见的销售数量是100。

这个指标可以让我们更加关注销售量较多的商品,进一步优化供应链、调整销售策略,以提升整体销售业绩。

其次,中位数是指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数据集中倾向的中间值,并反映整体数量的分布情况。

例如,在一份薪资统计报告中,如果某职位的中位数是10000元,那么说明50%的员工的月薪低于10000元,50%的员工的月薪高于10000元。

通过这个指标,我们可以对该职位的薪资水平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可以据此制定相应的薪酬政策,以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

另外,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它是统计报告中最常见的指标之一,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数据集的集中趋势,并更加全面地了解数据特征。

例如,在一份学生考试成绩统计报告中,如果某科目的平均分是80分,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班级整体的平均水平偏高,学生的整体成绩相对较好。

这个指标可以让学校从整体上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据此制定教学计划,以进一步提升学生成绩。

最后,方差是用来衡量数据集的离散程度的指标,代表数据点与其平均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方差越小,数据点越趋近于平均值,反之则越分散。

在一份财务报表分析中,如果某公司过去三年的利润方差较小,那么说明该公司经营稳定,利润波动性较低。

这个指标对公司的投资者、股东和管理层来说,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关决策的参考。

综上所述,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是统计报告中常见的指标,它们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了解数据。

常用统计指标范文

常用统计指标范文

常用统计指标范文在统计学中,常用的统计指标是对数据集的各个方面进行度量和描述的定量的方法。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常用的统计指标:1. 平均数(Mean):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它是描述数据集中心趋势的常用指标。

计算平均数的公式为:平均数 = 总和 / 数据个数。

2. 中位数(Median):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进行排序,然后取中间的数值。

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中位数是排序后的中间值;如果数据个数是偶数,则中位数是排序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中位数能够反映数据集的典型值。

3. 众数(Mode):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一个数据集可以有多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

众数用于反映数据集的典型值。

4. 方差(Variance):方差是一组数据与其平均数之间的离散程度。

方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高。

方差的计算公式为:方差= Σ(x_i -平均数)^2 / 数据个数。

5.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标准差能够量化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标准差= √(方差)。

6. 百分位数(Percentile):百分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进行排序,然后取一些百分比位置的数值。

例如,第25百分位数是将数据排序后取排在最前面的四分之一的数值。

百分位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7. 四分位数(Quartile):四分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进行排序,然后取四等分的数值。

第一四分位数是数据排序后排在最前面四分之一的数值,第二四分位数就是中位数,第三四分位数是数据排序后排在最后面四分之一的数值。

四分位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集的分布情况和离散程度。

8. 偏度(Skewness):偏度是描述数据分布不对称性的指标。

正偏表示数据分布右偏,负偏表示数据分布左偏,偏度为0表示数据分布对称。

偏度的计算公式为:偏度 = (平均数 - 中位数) / 标准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平法
计划完成情 五 况年 五计 年划 规末 定实 的际 末水 达 年平 到 水的 平
No 计划完成 5情 09况 0.9% 55 没有完成计划
Image (2)累计法 计划执行情 五 况年 五计 年划 计期 划间 规实 定完 际 的成 累 累数 计 计 计划执 行 23情 51况 0.22% 230 完成了计划
复合单位:是把两种计量有机结合在一 起来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人·次数、千瓦 时等。
标准实物单位:是按照统一折算的标准 来度量研究现象数量的一种计量单位。如: 7000大卡/千克的标准煤。
2、价值单位,是以货币作为价 值尺度来计量社会物质财富 和劳动成果的。如:工业增 加值、工资总额等。
3、劳动单位,是用劳动时间来 表示的一种计量单位。也是 一种复合单位。如:工日、 工时等。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总量指标是反映客观实际存在 的,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内容的 数字(数字后面有事物),所以 要用计量单位。根据对象的特点 和基本属性,总量指标计量单位 主要有三种;
1、实物单位,反映事物使用价值的计量单位, 其中包括:
自然单位:按事物自然属性来表现,如: 人、辆、台等。
度量单位:以长度、面积、体积、重量 等度量衡制度规定的 单位来计量事物的单 位。如:千克、米、升等。
相对数指标有无名数和有名数两种形式。
无名数是一种抽象化比值,常以系数、倍数、 百分数、千分数、 翻番数、成数、百分点等表 示。
有名数是主要用来表现强度相对数的数值, 它是以相对指标中分子与分母指标数值的双重计 量单位来表示。
相对数指标的作用
利用相对指标,可以较清楚反 映现象内部结构和现象之间的数 量之间的数量联系程度,对现象 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说明。其次, 利用相对指标可以使某些不能直 接对比分析的统计指标,取得可 以比较的结果。
人口密 916万 1度 03.3平 3 万 6方 8 人 1公 1人 8/平 里方公
强度相对指标主要有三个作用:
(1)强度相对指标能够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强 弱程度。
(2)强度相对指标还可以用来反映现象的密度 或普遍程度。
(3)强度相对指标还可以用来反映社会生产活 动的条件或效果。
有些强度相对指标中用作比较两个总量指标,可 以互相为分子或分母。因此,强度相对指标就 有正指标和逆指标两种形式。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二)、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 时期总量指标和时点总量指标。
(1)、时期总量指标简称时期总量,是指 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 结果的总量指标,它反映的是一段时间内连续 发生变化的过程。
(2)、时点总量指标简称时点总量,是指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状况上的总量指 标。
三、计算和应用相对数指标应注意的 问题
相对数指标是将相互联系的事物进行比 较,以反映事物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 因此,必须具有可比性,这是计算相对 数指标的前题。
1、比较基数一定要合理 2、注意指标的可比性
主要指所对比指标的经济内容是否一致。 计算范围是否相同、计算方法和计量单 位是否可比等等。
3、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要结合起来运用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还可以用来检查 计划执行的进度
对长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
计划年度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累计
No 计划产量 40 40 45 50
(万吨)
Image 实际产量 45 45 45 50
(万吨)
55 230 50 235
是否完成了计划
对长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4、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期同类现象在不同 地区、部门、单位之间的对比,用来表 明同类事物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数量对 比关系的综合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比较相对数另某一条条件件下下的的某同类类指 数值 指标 值标数
5、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是同类现象在不同时期之 间的对比,用来表明同类事物在不同时 间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综合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2、结构相对数 结构相对数计算公式
结构相对数总 总体 体全 部部 分数 数值 值
结构相对数有三个主要作用
(1)利用结构相对指标,对事物总体结构进行 分析,可以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征。
(2)利用结构相对指标,对事物内部结构进行 分析,可以反映事物发展不同阶段和变化引起 质的过程。
(3)利用结构相对指标,可以反映事物总体的 质量或工作的质量,反映人力、物力、财力的 利用情况。
注意: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基本特点。
1、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受计算时期长 短的制约。而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并 不受计算时点的间隔期的大小所影响。
2、时期指标可以累计相加,累计后的 结果,仍具有一定的社会内容。而时 点指标一般不可以直接累计相加,因 为累计数本身是没有独立经济意义的。
3、时期指标一般要采用连续调查方式 取得资料:而时点指标一般需要用一 次性调查。
动态相对数 报基告期期的的指指标标数数值值
6、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 的总量指标之比,用以说明现象的强度、密度 或普遍程度的综合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强度相对 另数 一有 某联 一系 总而 的 量性 总 指质 量 标不 指 数同 标 值
例如:1990年我国人口普查大陆30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13368.3万 人,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人口为:
二、几种常用的相对数指标
1、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
它是用来检查、监督和计划执行情况的相对指标。基本公式:
计划完成程度(%) =
实际完成数 计划任务数
×100%
由于所下达的计划任务数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因此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在计算形式上有所不同,计划数为绝对数
时;
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水平 计划水平
四、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总量指标计算方法一般有直 接计算法和间接推算法。
直接计算法,就是根据诸多个 体的数量进行汇总。计算公式可 表述为:ΣX或Σa
推算法,往往采用抽样调查法, 根据样本指标推算总体指标。
§4—2相对数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意义
相对数指标是说明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指 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间对比而得到的一种 抽象比值。又称相对指标或相对数。
3、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 间的数量对的综合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比例相对数 总 总体 体中 中另 某一 一部 部分 分的 的数 数值 值
例如:1985年世界人口总数中,男性244110万 人,女性241275万人,则世界人口的男女性比 例为: 比例相 24对 41 1 数 .01: 1 1 .0 00 241275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可分 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1)、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反映总体内总体单位的总数, 反映总体本身的规模大小。 (2)、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反映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 志值的总和。 注意: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不是固 定不变的它是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变化。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是在统计资料汇总后,所得到的数量总和 指标,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 总规模、总水平。
(二)、总量指标的作用
1、反映被研究总体的基本状况和基本实力; 2、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数指标和平均数指标的基础; 3、是编制计划、进行经营管理的依据。
注意;绝对数指标与总量指标的区别与联系。总量 指标是绝对数指标的主要的表现形式。它只能反映社会经 济总体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不能反映现象之间对比的 差量。
×100%
计划数为相对数时;
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完成数(%) 计划任务数(%)
×100%
计划期内截止到某一段 计划执行进度 %)(时期计 止划 的期 累总 计数 实际数
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进行计算,一般 用于检查计划的执行进度和计划执行的 均衡性。
例如:企业计划规定2001年的可 比产品成本比2000年降低5%实 际执行结果,可比产品成本比上 年降低了6%。则可比产品成本 计划完成情况为:
第四章、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
统计指标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某 种数量特征的概念,及这个概念下的具体数值表 现的统一。
统计指标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绝对数指标、 相对数指标和平均数指标。
§4—1总量指标 §4—2相对数指标 §4—3平均数指标 量指标的概念与作用
计划完成情 况 10相 % 0对 6%数 10% 0 10% 05%
94%10% 098.94% 95%
实际工作中,也常用差率来检查 计划完成情况。这种方法是直接用实 际提高率(或降低率)减去计划提高 率(或降低率),然后换算成百分数 来表示。
以上面的数据为例,可比产品成本计 划完成情况为(6%-5%)/1%=1,它 表明可比产品成本较计划可比产品成 本多降低了一个百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