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名词解释简答

合集下载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包括三方面的涵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2、统计活动: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采用适宜的科学方法搜集、处理统计资料的一系列调查研究过程。

3、统计资料:即统计信息,它集中、全面、综合地反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象和过程4、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一门独立的方法论科学,它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系统的阐述统计理论的方法5、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构成的整体。

6、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

(又称个体)7、同质性:指总体各单位在某一标志上的共同性8、变异性:指总体所有单位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可变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9、大量性:指统计总体中的单位应有足够的数量,如果总体单位应有足够的数量,如果总体单位数量很少,就难以揭示总体的规律性10、标志:是指统计总体中各单位所具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11、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用文字表示12、数量标志:数量方面的特征13、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14、变异:统计中的标志和指标都是可变的15、变量:可以取不同值得量,在社会经济统计学中,各种数量标志和全部统计指标都是变量16、连续变量: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值之间可作无限分割,即可去无限数值17、离散变量:数值都是以整数位断开的,其数值要用计算的方法取得18、确定性变量:变量值的变动受制于某种决定性因素,致使其沿着一定的方向变动19、随机变量:影响变量值变动的因素有很多,作用不同,因而变量值变动无确定方向20、统计法: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调整参与统计活动的各方面——统计主体、客体、宿体在统计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1、统计设计:对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涉及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适当安排22、统计指标体系:将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有机结合所组成的整体;23、指标名称:指标质的规定,它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范畴24、指标数值:根据指标的内容所计算出来的具体数值25、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总规模、总水平或总工作量的统计指标,又称总量指标26、质量指标:反映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单位一般水平、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27、描述指标:对总体及其组成部分的规模水平和数量关系进行客观描述的统计指标28、评价指标:反映社会经济总体的结构、比例、速度以及利用状况和效益、效果的统计指标29、监测指标:对社会经济总体运行进行跟踪监测,看其是否偏离既定目标,是否保持平衡的统计指标30、预警指标:可以对总体运行中出现的偏离进行及时的调控31、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的任务和调查的目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或者收集被研究对象的各个标志值的过程。

统计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

统计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

统计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计算题:以老师圈的重点,以及之前布置的作业为主,重点复习11/12章一、名词解释:时间序列数据:是在不同时间收集到的数据,这些数据是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所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总体:是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样本量: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概率抽样:即随机抽样,遵循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机会被选入样本非概率抽样:抽取样本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用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简单随机抽样:指从总体N个单位中任意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使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中的概率相等的一种抽样方式。

分层抽样:将抽样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从不同的层中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整群抽样:是将总体中各单位归并成若干个互不交叉、互不重复的集合,称之为群;然后以群为抽样单位抽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式。

系统抽样:根据样本容量要求确定抽选间隔,然后随机确定起点,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的一种抽样方式抽样误差:由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分组数据: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原始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化分成不同的组别,分组后的数据称为分组数据。

方法有单变量值分组和组距分组两种。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平均数:也称均值,是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的结果算术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几何平均数:是n个变量乘积的n次方根方差: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经验法则: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经验法则表明:约有68%的数据在平均数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约有95%的数据在平均数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约有99%的数据在平均数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统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统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统计学名词解释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简单随机抽样:指从总体N个单位中任意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使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中的概率相等的一种抽样方式。

整群抽样:是将总体中各单位归并成若干个互不交叉、互不重复的集合,称之为群;然后以群为抽样单位抽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式。

系统抽样:根据样本容量要求确定抽选间隔,然后随机确定起点,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的一种抽样方式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平均数:也称均值,是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的结果标准差: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区间估计: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总体参数估计的一个区间范围,该区间通常由样本统计量加减抽样误差得到。

假设检验:利用样本信息,对提出的命题进行检验的一套程序和方法。

双侧假设检验:当统计量U的观测值的绝对值大于临界值Uα/2即|u0|>Uα/2时,则拒绝原假设H0,此时假设检验的拒绝域在统计量分布的两侧尾部,则称这种假设检验为双侧假设检验。

相关系数: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回归模型:描述因变量y如何依赖于自变量x和误差项的方程。

回归方程:描述因变量y的期望值如何依赖于自变量x的方程。

估计的回归方程:根据估计数据求出的回归方程的估计。

多重共线性:是指线性回归模型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相关。

时间序列: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相继观察值排列而成的序列。

趋势:是时间序列在长时期内呈现出来的某种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的变动,也称长期趋势。

季节变动(季节性):时间序列在一年内重复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指数:广义的讲,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都可以称作指数,狭义的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相对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反映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一种相对数。

简答一、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比较答:非概率抽样不是依据随机原则抽选样本,样本统计量的分布是不确切的,因而无法使用样本的结果对总体相应的参数进行推断。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筹学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

总体:就是统计所要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的全体,即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参数:是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又称总体指标。

样本:是指从统计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由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变量:指给所要研究的事物起的名字,包括可变的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

总体参数: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又称总体指标。

样本统计量: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样本指标,用来描述样本的数量特征。

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选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根据部分单位(样本)的调查数据,从数量方面推断总体参数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统计分组:根据被研究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以及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表:指显示统计整理结果的表格,就是把通过整理的调查数据,使其成为得以说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分组数据,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而形成的表格。

时期数据:反映现象总体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总结果的总量指标。

时点指标:反映现象总体在某一的点(瞬间)上所处状况的总量指标。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时间序列:将反映某种现象的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成的序列。

发展水平:时间序列中的每一项指标数值,都称为发展水平,它反映了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所达到的规模和水平。

平均发展水平:将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

发展速度:是反映现象发展变化快慢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对比求得的。

环比发展速度:是时间序列中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发展水平(最初发展水平)之比,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变动方向与程度。

年距发展速度:反映报告期发展水平对于上年同期发展水平的变化方向与程度。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标志:统计标志简称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指标: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范畴和具体数值。

变量:可以是在不同总体单位之间具体表现不尽相同的标志,也可以是在不同时间或空间上数值不尽相等的指标。

普查:为某种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统计报表: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

统计表:用来表现统计资料的表格,是展示统计资料的常见方式.总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它是两个有相互联系的现象数量的比率,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

平均指标:是将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该组数据的项数所得到的结果,是表明同一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一般水平的指标.变异指标:测定离散程度的指标。

综合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和离散程度。

抽样估计: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此估计或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一种统计推断方法。

总体:即所要认识的研究现象全体,它是由所研究范围内具有某种相同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总体的单位数,用N表示。

样本:又称子样,它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代表总体的那部分单位的集合.时间序列:把反映某种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变化情况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志,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所形成的序列。

发展速度:将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相对比而计算的动态相对指标,用以反映现象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发展的相对程度.增长速度:将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计算的相对指标,用以反映现象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纯增减的相对程度。

狭义的统计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它是反映多种不能直接相加的现象数量总体变动的相对数.数量指数:反映生产、经营或经济工作中数量变动的指数。

质量指标指数:说明产品或工作等质量变动的指数。

指数体系:由若干个有联系的指数结合形成的一个整体。

统计学名词解释、简答

统计学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统计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统计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

总体单位:个体,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任一概念都包含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特征有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统计标志:在统计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标志是统计研究的起点,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是标志的承担者,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的,并通过对标志的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

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或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

统计调查的好坏,将影响统计资料的正确与否,从而影响统计质量。

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系统性。

普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调查范围:1.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如人口普查)。

2.反映一定时期现象的总量(如出生人口总数)。

优点:所获资料更详细,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缺点: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主要作用:在于掌握某些关系国计民生、国情国力的数据,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

抽样调查:指从所要研究的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整理得出的数量特征,用以推断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形式。

特点:随机性、推断性。

优点: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

应用范围:①对总体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但要掌握总体某些现象的全面数值②用抽样调查资料修正全面调查资料。

作用:①承担全面调查无法或很难承担的调查任务。

如气象调查。

②与全面调查结合,可以发挥相互补充、校对的作用。

③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第一章1.统计数据:即统计信息,是指通过统计工作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资料的总称。

2.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指系统地阐述统计实践活动根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的理论。

它是一门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论科学。

4.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客观事物中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

5.统计学包括商务管理统计的研究对象特点:数量性〔根本特点〕、总体性、变异性。

7.商务管理统计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比照分析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动态测定法8.统计总体。

又称“调查总体〞简称“总体〞,在数理统计中又称母体,与样本相对应。

但凡客观存在的、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所构成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

其形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客观性:即统计总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能实际观察到的。

同质性:即构成统计总体的所有单位至少具有某一个共同性质是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

变异性:即构成统计总体的各总单位至少在某一性质上具有共同特征外,在其他性质上应具有差异性,变异性是统计研究的重点。

9.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根本单位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或个体,它是各项统计特征的原始承当者。

10.统计总体分类:按其包含的单位数是否可计分为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按总体单位的形态分为实体总体和行为总体。

11.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a.总体是由总体单位组成,总体单位是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b.根据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2.标志:表示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如性别、年龄、籍贯、企业所有制、规模等。

13.标志表现:即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

如性别标志的表现有“女〞、“男〞,年龄标志用“30〞岁“50〞岁等数量来表现。

14.标志的分类a.根据标志表现的形式不同。

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特征的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现。

b.按照各总体单位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否一样。

不变标志: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总体中各总体单位都一样。

统计学的名词解释

统计学的名词解释

统计学的名词解释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旨在通过收集和解析数据来支持决策过程和了解现象。

统计学涉及一系列概念和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描述性统计、概率理论、假设检验、统计推断和回归分析等。

1. 数据收集:统计学中的第一步是收集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得,包括实地观察、实验、调查问卷和从现有的数据集中获取等。

2. 数据描述性统计:在收集到数据后,统计学家使用描述性统计来总结和描述数据的特征。

描述性统计包括计算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和百分位数等。

3. 概率理论:概率理论是统计学的基石之一。

它研究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并给出事件发生的数学表达。

概率理论为统计推断和建立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4.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用于确定一个观察结果是否与一个给定的假设相符。

它提供了一种确定性地评估研究或实验结果的方法,并决定是否拒绝或接受一个假设。

5. 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过程。

它使用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并根据这些估计进行一些统计判断。

6.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建立和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用来预测一个变量(因变量)如何随着其他变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7. 统计模型:统计模型是由统计学方法和理论构建的数学表达式,用于描述和解释观察数据之间的关系。

统计模型可以是简单的线性模型,也可以是更复杂的非线性模型。

8. 抽样方法:在统计学中,由于往往难以调查每一个个体或观察每一个事件,人们通常采用抽样方法来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研究。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等。

9. 统计图表:统计图表是一种可视化数据的方式,用来展示和比较数据。

常见的统计图表包括柱状图、饼图、散点图和箱线图等。

10. 多元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是一项通过同时考虑多个变量来分析数据的方法。

它包括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

总之,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运用一系列概念和方法来帮助人们理解数据,并从中获取有关现象和决策的信息。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统计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在统计学上,随机变量指的是取值之间不能预料到的变量。

总体,又称母全体或全域,是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样本。

次数指的是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

频率,又称相对次数,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概率指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

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

第二章统计图表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并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整理、归类、排列、填写在内的一种表格形式。

一般由表号、名称、标目、数字、表注组成。

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通常横轴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x,称为分类轴。

纵轴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称为数值轴。

一般由图号及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组成。

简单次数分布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小的时候用,它是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

而分组次数分布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时候用。

数据量很大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在若干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划归到相应区域的组别内,分别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个数,再用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包括求全距、定组距和组数、列出分组组距、登记次数和计算次数。

相对次数分布表用频数比率或百分数来表示次数,而累加次数分布表则把各组的次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加在一起。

最后一组的累加次数等于总次数。

双列次数分布表用同一个表表示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的次数分布。

而不等距次数分布表则适用于像工资级别和年龄分组这样的不等距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归组效应是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缺点之一,因为原始数据不见了,从而依据这样的统计表算出的平均值会与用原始数据算出的值有出入,出现误差。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间不能预料到什么值的变量。

2.总体:又称母全体、全域,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3.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5.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

6.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7.概率: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8.观测值:一旦确定了某个值。

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

9.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统计量: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

第二章统计图表1.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并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整理、归类、排列、填写在内的一种表格形式。

一般由表号、名称、标目、数字、表注组成。

2.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通常横轴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x,称为分类轴。

纵轴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称为数值轴。

一般由图号及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组成。

3.简单次数分布表: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小的时候用。

4.分组次数分布表:数据量很大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在若干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划归到相应区域的组别内,分别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个数,再用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时候用。

5.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1)求全距(2)定组距和组数(3)列出分组组距(4)登记次数(5)计算次数6.分组次数分布的意义:(1)优点:A.可将杂乱无章数据排列成序,以发现各数据的出现次数及分布状况。

B.可显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和差异情况等。

(2)缺点:原始数据不见了,从而依据这样的统计表算出的平均值会与用原始数据算出的值有出入,出现误差,即归组效应。

自-统计学概论名词、简答

自-统计学概论名词、简答

统计学概论—名词解释、简答1、简单分组:就是对被研究现象总体只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

简单分组的特点是:只能反映现象在某一标志特征方面的差异情况,而不能反映现象在其他标志特征方面的差异,说明的问题比较简单。

2、时点指标:则反映了某一时刻(时点)瞬间的总量,例如,人口总数、国土面积、公路里程、固定资产等等宏观经济指标,以及商品库存、企业资产负债、设备数量、职工人数等等微观指标。

3、因素分析法:就是利用指数体系,对现象的综合变动从数量上分析其受各因素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

4、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5、定基发展速度:是指以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计算的发展速度,它用来说明报告期水平已经发展到了固定时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多少倍),表明这种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因此,有时也叫做“总速度”。

6、指数(或统计指数):指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指数是指用来测定一个变量对于一个特定的变量值大小的相对数;狭义的指数是指因不同度量而不能直接加总的多种事物在不同时间对比的综合相对数。

7、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于只涉及一个自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可表示为: y=+x+。

在一元线型回归模型中,y是x线性函数(a+ x)加上随机误差项()。

+ 反映了由于x的变化引起的y的线性变化,随机误差项反正了除x之外其他影响y的随机因素。

8、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9、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它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普查是一次性调查,其主要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

第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其主要用来全面、系统地掌握重要的国情国力方面的统计资料。

10、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统计调查阶段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综合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统计工作:是从数量方面对社会经济现象做调查研究的一种工作,是人们为认识客观事物而进行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指在统计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反映统计研究对象有关特征的各种综合性的数字资料和分析报告;●统计学:是阐述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系统性科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是研究、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样本:从总体当中抽取出来,用从代表这一总体的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统计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简称指标;有俩种理解,一是指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二是指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这种调查,主要用来搜集一些比较全面而又不能或不宜从经常调查中得出的统计资料;●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所要调查的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抽样调查:也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被研究总体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单位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指标数值来推算总体指标数值的一种调查●典型调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行之有效的非全面调查方法;它是从研究总体中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单位典型单位进行调查,用来了解总体的详细情况●统计调查:根据统计工作任务和统计设计的要求,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调查单位搜集调查资料的过程●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分配数列:又称分布数列、次数数列,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形成的,用来反映总体单位在各组中分布状况的统计数列●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统计指标;总量指标通常是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相加得到的,大多数是统计整理的直接成果,是用绝对数的形式表示的,因此也称统计绝对数●相对指标:是将两个有联系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指标相互对比得到的一种抽象的比值,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间数量对比关系的综合指标●平均指标: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的,即反映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变动范围或离差程度的综合指标,也叫标志变动度,简称变异指标●成数:具有某种表现或不具有某种表现的单位数占全部总体单位数的比重●时间数列:是将说明社会经济象在各个不同时期或时点上某种数量特征的指标数值,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的统计数列; 时间数列中每项数值是与时间相对应的,所以又称动态数列●时期数列:在绝对数动态数列中,各项指标都是反映某种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时点数列:在绝对数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所反映的事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瞬间所处状态的数量水平●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期或某时点达到的指标数值●统计指数:广义指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对比的相对数,包括动态相对数、比较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等;狭义指用来反映由不能直接加总的多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综合变动程度的特殊相对数●抽样误差:指在遵守随机原则的条件下,用抽样指标代表总体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误差;●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它是对全及总体的所有单位不进行任何分类或排队处理,而是完全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出样本单位加以观察,以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有相等被抽中的机会●类型抽样:也称分层抽样或分类抽样;它首先把全及总体按某一标志分成若干组,然后分别在各组内按随机原则抽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构成样本的抽样方式●等距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它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队,然后按固定的顺序和间隔来抽选样本单位的一种抽样组织形式●整群抽样:将总体各单位划分成若干群或组,然后以群或组为单位从中随机抽取一些群,对中选群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的抽样组织形式●相关关系:是现象之间确实存在有数量上的依存关系,但这种数量上的关系式不确定的●相关表:指按照相关现象的数量对应关系以及一定的逻辑顺序编制成的一种统计表。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0、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目的和统计分析的要求,使统计调查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或对简单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出能够反映事物总体特征资料的工作过程。
11、统计分组: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和事物内在的特点,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A60----70分这一组B70----80分这一组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4、2003年-----2004年间,甲单位的商品销售额平均增长速度是乙单位的103%,这是(B)
A比例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5、变量数列中的各组(单位数)表示我们所要考察(标志值)在各组中出现的次数,所以称为次数。
6、变量数列中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称(频数),各组单位数占单位总数的比重称(频率)。
7、所谓同度量因素,就是在计算综合指数时,吧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可以总的指标的那个(媒介因素)。
8、编制时间序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构成时间数列的(各个指标值)具有(可比)性
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把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资料(原始资料、次级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从而得出能够反映事物总体特 征的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分组: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分为若干不同性质的组。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按随机原则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根据样本的实际数据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和判断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
A相对数时间序列 B时期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点数列
10、“首末折半法”适用于(B)

统计学重点名词解释

统计学重点名词解释

1、数据类型: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匪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是用文字来表述。

(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有类别,但类别是有序的。

(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现实中所处理的大多数都是数值型数据。

(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2、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这类数据通常是在不同的空间上获得的,用于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

3、总体:是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它通常由所研究的一些个体组成。

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量。

5、参数(对应总体)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是研究者想要了解总体的某种特征值。

6、统计量(对应样本)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来的一个量,由于抽样时随机的,因此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

7、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8、抽样采集数据的方式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9、概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多阶段抽样。

10、非概率抽样:方便抽样、判断抽样、自愿样本、滚雪球抽样、配额抽样。

11、搜集数据的基本方法:自填式、面访式、电话式12、数据的误差: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有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的误差。

非抽样误差:相对抽样误差而言的,初抽样误差之外的,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样本观察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差异。

13、集中趋势: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程度,反映了一组数据中心点的位置所在表示。

众数主要用于14、众数(分类数据):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用M测度分类数据的集中趋势,当然也适用于作为顺序数据以及数值型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值。

众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他不受数据中极端值的影响。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与原假设逻辑上反面的假设。

2.标准分数(standard score):也称标准化值或分数,它是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

3.残值(residual):因变量的观测值y i与根据估计的回归方程求出的预测值y i之差,用e表示。

对于第i个观测值,残差为e i=y i-y i。

4.α错误(αerror):原假设为真却在检验中将原假设被拒绝,又称弃真错误或者第一类错误(type I error),用α表示其概率。

5.β错误(βerror)原假设为伪却在检验中未拒绝的原假设,又称取伪错误或者第二类错误(type II error),用β表示其概率。

6.对照组(control group):随记选取的实验对象的子集。

在这个子集中,每个单元不接受实验组成员所接受的某种特别的处理。

7.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回归模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相关。

8.多重判定系数(multipl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反映因变量y取值的变差中,能被估计的多元回归方程所解释的比例。

9.峰态(kurtosis)对数据分布平峰或尖峰的程度的测度。

10.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根据样本信息,对提出的命题进行检验的一套程序和方法。

11.离散系数(coefficient variation)也称变异系数,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对应的平均数之比,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值。

12.拟合优度实验(goodness of fit test)对多个总体比例是否等于其期望概率的检验。

当期望概率相同时,表现为对多个总体的比例是否相等的检验。

13.偏态(skewness)对数据分布对称性的测度。

14.异众比率(variation ratio)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例。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备择假设:与原假设逻辑相反的假设。

比例:一个样本中各个部分的数据占全部数据之比。

比率:样本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

必然事件:在同一组条件下,每次试验一定出现的事件。

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

标准分数:也称标准化值或分数,它是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

标准化残差:残差除以它的标准差后得到的数值。

不规则波动:称为随机波动,指序列中的偶然性波动。

不可能事件:在同一组条件下,每次试验一定不出现的事件。

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

残差:因变量的观测值y i与根据估计的回归方程求出的预测值y i之差,用e表示。

对于第i 个观测值,残差为e i=y i-y i。

充分统计量:在样本加工统计量的过程中不损失任何信息的统计量。

抽样分布:样本统计量的分量。

抽样框:用于抽选样本的总体单位信息,是概率抽样中所不可缺少的。

抽样误差:由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差异。

处理:不同的因子水平。

次序统计量:设有样本,若有满足如下条件的函数:每当样本得到一组观察值x1,x2,…x n时,其由小到大的排序x(1)<=x(2)<=…<=x(n)中,第i个值x(i)就作为统计量X(i)的观测值,而X(1),X(2),…,X(n)称为次序统计量。

β错误:原假设为伪却在检验中未拒绝原假设,又称取伪错误错误或第Ⅱ类错误,用β表示其概率。

а错误:原假设为真却在检验中原假设放弃,又称弃真错误或第Ⅰ类错误,用а表示其概率。

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一个分类型自变量同数值型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

点估计:用样本估计量θ的取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θ的估计值。

独立性:两个事件中不论哪一个事件发生与否并不影响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则称这两个事件具有相互独立性。

独立性检验:对两个分类型变量是否存在相依关系的检验。

如果存在相依关系,有必要对这种相关性进行进一步测定。

统计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统计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众数是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形成次数分布以后,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次数分配就是观察值按其分组标志分配在各组内的次数。

置信区间:在一定把握程度下总体参数落入的区间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参数提出一个假设值,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判断这一假设是否成立。

同度量因素:解决复杂现象总体不能直接加总问题的解决途径是引入一个媒介因素,把不可以加总的个体转化为可以加总的形式,这也就是意味着把不同度量的个体变成同度量个体。

因此我们把这个媒介因素成为同度量因素。

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程度,它反映了一组数据中心点的位置所在。

长期趋势是指现象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所表现的沿着某一方向的持续发展变化。

循环变动:是指以若干年为周期的有一定规律的周期性波动。

一、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联系和区别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是有明显区别的。

从研究目的上看,相关分析是用一定的数量指标(相关系数)度量变量间相互联系的方向和程度;回归分析却是要寻求变量间联系的具体数学形式,是要根据自变量的固定值去顾及和预测因变量的值。

从对变量的处理来看,相关分析对称地对待相互联系的变量,不考虑二者的因果关系,也就是不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关的变量不一定具有因果关系,均视为随机变量;回归分析师在变量因果关系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其中的自变量的变动对因变量的具体影响,必须明确划分自变量和因变量,回归分析中对变量的处理是不对称的,在回归分析中通常假定自变量在重复抽样中是取固定值的非随机变量,只有因变量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

联系:不仅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而且具体运用时常常互相补充,相互需要。

相关分析依靠回归分析来表明现象、数量相关的具体形式。

回归分析需要相关分析来表明现象、数量变化的相关程度。

两者都只是从数据出发定量地分析变量间相互联系的手段,并不能揭示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

二、构建综合评价指数的四个基本问题;1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即根据具体评价问题和分析任务的需要,选择若干个指标,以便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有关现象进行完整评价。

统计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统计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统计学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统计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名词解释1、统计学统计学是⼀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法和技术的科学,是⼀门独⽴的、实⽤性很强的通⽤⽅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

简称总体。

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的和要求、采⽤科学的⽅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作过程。

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

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

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法。

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与否。

8、变量和变异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

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差、总体标准差等。

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

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

我们⽤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统计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统计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

总体单位:个体,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任一概念都包含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特征有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统计标志:在统计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标志是统计研究的起点,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是标志的承担者,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的,并通过对标志的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

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或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

统计调查的好坏,将影响统计资料的正确与否,从而影响统计质量。

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系统性。

普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调查范围:1.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如人口普查)。

2.反映一定时期现象的总量(如出生人口总数)。

优点:所获资料更详细,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缺点: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主要作用:在于掌握某些关系国计民生、国情国力的数据,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

抽样调查:指从所要研究的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整理得出的数量特征,用以推断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形式。

特点:随机性、推断性。

优点: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

应用范围:①对总体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但要掌握总体某些现象的全面数值②用抽样调查资料修正全面调查资料。

作用:①承担全面调查无法或很难承担的调查任务。

如气象调查。

②与全面调查结合,可以发挥相互补充、校对的作用。

③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④用来检验总体特征的某些假设,为行动决策提供依据。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纯随机抽样、机械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阶段抽样。

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总体作全面分析后,有意识地从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优点:节省人力、物力,既可搜集统计资料,又可分析研究问题。

缺点:资料不齐全,缺乏代表性。

主要作用:1.弥补全面调查不足(获取其它统计调查方法不能得到的统计资料;补充完善统计报表;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2.进行估算某些指标数值。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但这部分重点单位占总体的绝大比重。

优点:省事、省力,能用较少的代价及时搜集到总体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趋势。

缺点:资料受重点单位影响大,资料一般不齐全。

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建立统计数据库,以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反复需要的工作过程。

作用: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的重要阶段,它是实现从个体单位标志值过渡到总体数量特征值的必经阶段,是统计分析的前提。

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效果。

绝对指标:又称总量指标,有时也称绝对数。

是用来说明一定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的总量。

它包括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两个相联系指标的比值。

作分母的指标为基数,分子为表数。

通过相对指标可反映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比关系。

一般分为有名数和无名数。

种类有: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数。

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它是度量频率分布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的指标。

也是社会经济统计中最常用的综合指标。

它是在同质总体内各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

一般有两种分类:静态平均数、动态平均数。

众 数:是频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单项分组的频数分布数列,哪一组的次数最多,该组的标志值为众数。

组距分组的频数分布数列确定众数:下限公式:112O e O M M M L d ∆=+⨯∆+∆上限公式:212O e O M M M U d ∆=-⨯∆+∆ 中 位 数:中位数就是将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点位置的标志值。

单变量数列:当n 为奇数时:1()2e n M X +=当n 为偶数时:n n 2()()22e x xM 2++= 组距数列:下限公式:12e e e e M e M M M fS M L d f --=+⨯∑ 上限公式:12e e e e M e M M M fS M U d f +-=-⨯∑离散系数:也称标志变动系数,标准差与相应的平均数对比。

适用于比较不同总体或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

一般地,离散系数越小,其标志变动度小。

100%V X δ=⨯样 本:又称抽样总体或样本总体,由从单位总体中抽出的单位组成。

随机原则:又称等可能性原则,是抽取调查单位时,不能夹杂调查者的任何主观因素,以保证总体的每个单位都有同等的可能中选。

抽样误差:是指不包括登记误差和偏差在内的随机误差,也就是遵守了随机原则的条件,用抽样指标代表全及指标不可避免的误差。

它有两种含义:抽样实际误差、抽样平均误差。

一般来说,抽样误差是指抽样平均误差。

机械抽样:等距离抽样,它是将总体按有关标志或无关标志依次排列,每隔一定距离抽取一个单位的方式。

[1]按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误差接近纯随机抽样的误差,故按纯随机抽样误差公式计算。

[2]按有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误差应用类型抽样误差的公式计算。

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分为若干群(或者组),然后按纯随机抽样或等距离抽样的方式,成群地抽取样本单位,即对抽中选群内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一般是不重复抽样。

整群抽样误差计算公式:x μ=统计指数:是经济领域用以表明所研究现象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程度的相对数。

通常是由被研究现象两个时期数值比较的结果,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作为比较基础的分母称为基期水平,而用来与基期比较分析的分子称为报告期水平。

统计指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连锁替代法:就是在被分析指标所包含的因素结合式中,将各因素的基期数字顺次以报告期数字替代,有多少因素就有多少次替代,每次替代的结果与替代前所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就是该因素变动的影响作用,二者之差就是被替代因素的变动对被分析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1]运用连锁替代法,不仅要确定各因素的相乘关系,而且必须确定各因素变动的先后顺序。

[2]各因素的变动顺序,一般按分析过程逐次展开,从外延到内涵,从数量到质量,从基础因素到派生因素,并注意相邻因素相乘后的经济意义。

[3]运用连锁替代法,在选用指标时,必须在方向上一致,正负指标不能混用。

时间序列:又称动态数列,就是反映某现象的指标在不同的时间序列上的不同数值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

时间序列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一是某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二是指标所属的时间。

基本特点:[1]观察值依赖于时间而变化。

重视顺序的重要性。

[2]每一个时间上的取值有随机性,不可能完全准确地进行预测。

[3]前后时间上的取值有一定的相关性。

[4]从整体上看,往往有某种趋势或出现周期性现象。

相关系数:著名统计学家卡尔·皮尔逊设计的一个测定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和相关方向的指标。

()()xy xy l x x y y r ρ--===xy n x y x y r -= 回归分析:根据变量之间的主从关系或因果关系的回归关系,对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进行测定,建立数学模型,对因变量进行预测或估计的统计分析方法。

简答题1:简述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关系。

联系:(1)标志是总体指标的来源和基础,指标则是标志的综合。

(2)数量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区别:(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则是说明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

(2)有的标志用数值表示,有的标志用文字表示,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

2:搜集数据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种类。

直接观察法: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对调查单位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

间接观察法:1.采访法:由调查人员向被调查者提问,根据询问者的答复来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个别访问、开调查会)2.报告法:报告单位根据一定的原始记录和台帐,依据统计报表的格式和要求,按照隶属关系,逐级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3.问卷调查法:是以特定目的,以问卷形式提问,发给被调查者自愿自由回答的一种采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4.卫星遥感法:是一种使用卫星高度分辨辐射来提供地面资料的搜集方法。

3: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有哪些?(1)普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2)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但这部分重点单位占总体的绝大比重。

(3)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总体作全面分析后,有意识地从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4)抽样调查:指从所要研究的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整理得出的数量特征,用以推断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形式。

(5)统计报表制度: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自下而上地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全面调查方式。

4:简述统计分组的原因和作用。

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按照某个或某几个重要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部分或组的一种统计方法。

作用:1、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类型。

2、研究事物的内部结构。

3、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5:简述均值的含义和其在统计学中的地位?它是度量频率分布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的指标。

也是社会经济统计中最常用的综合指标。

它是在同质总体内各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

用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将总体各个单位之间数值差异抽象化,反映总体单位的综合特征。

6:简述时间序列的基本特点。

[1]观察值依赖于时间而变化。

重视顺序的重要性。

[2]每一个时间上的取值有随机性,不可能完全准确地进行预测。

[3]前后时间上的取值有一定的相关性。

[4]从整体上看,往往有某种趋势或出现周期性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