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青园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三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计划3篇

三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计划3篇

三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计划 (2)三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计划 (2)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和道德意识,形成积极向上、民主和平等的思维模式。

2.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1.思品方面:(1)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包括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勤劳上进等。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尊重他人、珍惜资源、关爱环境等。

(3)开展典型事例分析,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正确的决策和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2.社会方面:(1)介绍不同职业的特点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介绍社会组织和社会规则,让学生了解社会秩序的形成和维护。

(3)让学生通过参观、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进步。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故事、演示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正确的思品与社会行为。

2.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实践探究法: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评价方式:1.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表现,评价他们的思品与社会行为是否符合要求。

2.作业评价:布置一些与思品与社会相关的作业,评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小组评价:通过小组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对彼此进行评价和反思,促进他们的共同进步。

教学资源:1.教科书:根据教材编写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

2.多媒体设备:使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设备,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实践场所: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三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计划 (2)精选3篇(二)【课程名称】思品与社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思品与社会是三年级的综合性学科,包括了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科学、品德与艺术等内容。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认识到个人对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3、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4、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间的安排:1、教学内容:家庭和社会教学时间:1周2、教学内容:各种职业的介绍教学时间:1周3、教学内容:人际交往教学时间:2周4、教学内容:公民责任和社会责任教学时间:1周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和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一些小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社交能力。

3、讨论式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第一周:家庭和社会1)了解家庭和社会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让学生分组做一些家务活,并通过讨论家务活的重要性来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成员间的合作和分工;3)通过观察和访问一些社会组织,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组织和运作;4)让学生画出自己未来的理想社会,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2、第二周:各种职业的介绍1)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介绍一些常见的职业和他们的特点;2)让学生分组做一些职业相关的小调查,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要求;3)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进行一次简单的职业体验活动;4)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做一个关于某个职业的展示和讲解。

3、第三周和第四周:人际交往1)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不同人际关系中的情感和冲突;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3)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沟通;4)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表演一场关于人际交往的小剧场。

4、第五周:公民责任和社会责任1)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责任和义务;2)组织学生讨论一些社会问题,并提出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3)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公益组织和社会活动,并鼓励他们参与其中;4)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创意,设计一份包含自己的公民和社会责任的宣传册或海报。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理解并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基本的道德观念:a.自律和责任意识;b.爱护自己和他人;c.守信与诚实;d.友善与关心他人。

2.社交技能:a.合作与分享;b.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权利;c.友好相处与互助;d.解决冲突与沟通能力。

3.社区和环境意识:a.城市与农村的对比;b.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c.尊重他人及多元文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a.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b.提高学生的合作与分享能力;c.发展学生的解决冲突与沟通能力。

2.教学难点:a.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权利;b.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c.鼓励学生友好相处与互助。

四、教学策略1.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与关心他人的情感,教育他们尊重他人并体会到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真实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冲突与沟通能力。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并感受到友好相处与互助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五、教学方法与教具1.讲授法:通过讲述道德观念和社交技能的内容,给学生提供知识背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生活中的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不同的社交场景中感受到友好相处与互助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六、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展示的品德和社会能力,评价学生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预期目标。

2.作业评价:设定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作业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

3.口头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三年级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8篇)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三年级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8篇)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8篇)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一《品德与生活》教材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课程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

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棍。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

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通过一年级的学校生活,新升二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能自觉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

但是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部分学生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所以我们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讨的兴趣。

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是在经过一年的班集体生活基础上,引导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感受、体验、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培养爱集体的感情和“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二年级第一学期正值秋季,教材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把儿童带进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光,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多彩的叶、美丽的树、丰硕的果实,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使儿童由衷的热爱大自然,爱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二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很快,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开发的。

由于他们的经历很有限,内心时间不太复杂,做事、想问题都显得纯真、直率。

这时候,引导他们初步懂得善待自己,善待老师、同学和伙伴,是极为重要的。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0篇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0篇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0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

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2、教师基本情况分析本人从事小学教学已20多年,并且不断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

本学期,我将深入研究我们教学实施细则,加强对学生预习方法和限时作业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教材情况分析1、本册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1. 教材特点:(一)联系生活,“主题”呈现,“引导”先行。

本教材内容以主题的形式呈现,主题的确定充分尊重学生的社会生活需要和已有生活经验。

主题是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内容,每一主题都内在地体现不同的设计维度,达到内容维度的整合。

(二)地方特色,整体视野,渗透文化熏陶本教材兼顾城市和农村社会背景,让不同生活背景下的小学生对整个社会生活有比较广泛的了解。

(三)突出主体,注重活动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注重综合学习和活动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2. 本册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1教材特征描述具体地讲,本册教材材力显现这样一些特征:(1) 教材以学生遭遇或可能遭遇的生活事件为基本内容,为学生感知生活亲近社会提供的情境和空间。

(2) 教材通过展现典范事件的过程,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的背景事件、经历和问题中自主探究,自主构建。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范文导读:本文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三、总目标要求:1、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积极进行自我概念与人格的建构。

2、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

3、肯定自己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得好的经验,体验和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学习与个人多种良好素质的关系;获得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做学习小主人的经验与体会;体验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懂得学习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做事进行学习,学习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初步养成多问、多想的思维习惯。

5、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则,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作用,经验规则的制定与修改过程,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学计划(通用3篇)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学计划(通用3篇)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学计划(通用3篇)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学计划篇11、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和原则,树立以人为本、培养能力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积极营造"和谐、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

2、现状分析(1)四年级学情分析本年级共有150名新入学儿童,他们个个活泼可爱,天真烂漫。

他们懂礼貌,文明习惯较好;经第一天培训后发现,绝大多数孩子不仅识字量大,而且非常乐于助人,理解能力也较强。

学生是非常喜欢《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

教师力争减少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相信在品社课上,他们会认真听课,收获更多的好习惯及更好的品德行为。

期待他们的进步!(2)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由三个单元组成。

教科书在设计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贴近现实社会,将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儿童的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第一单元《我们在一起》第二单元《成长不烦恼》第三单元《聪明的消费者》,各单元的设计围绕课程标准的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本教材以学生生活为主线,设置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主题,体现教科书内容的生活化和综合性。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学计划(通用5篇)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学计划(通用5篇)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学计划(通用5篇)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学计划(通用5篇)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了。

好的教学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学计划(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学计划1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良性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特制定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如下: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有学生50名,其中三(1)班有23名,三(2)班有27名,年龄大多在9-10岁。

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他们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在内容上共设计了三个主题单元。

在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从“让校园更美丽”入手,培养他们爱校护校的精神。

根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在这一单元中,还贯穿了学习辨方向和学画平面图的基本知识面。

然后将学生的视角由学校扩展到社区,开始引导他们认识了解一个更大的社会生活环境—温馨的社区生活。

最后安排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这一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让校园更美丽”。

在学生认识了解学校生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护学校环境、保护学校设施的思想品德教育,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平面图的知识,让学生画画自己生活的学校,对学校的位置和环境有所认识,并进一步让学生画画上学的路线图。

读图、识图和画图是人们生活中一个基本的生活技能,人们常说“一张地图在手,走遍天下不愁。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三年级上册一、指导思想以《小学德育纲要》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健康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扎扎实实地把德育工作真正融入到育人的全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新课改理念为宗旨,以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通过自主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适应学校生活和未来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一班、二班、三班共有学生176 名,每个班的男生占学生人数的大多数。

许多学生都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子女,家庭条件不太好,行为习惯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但是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好奇心强。

从整体看,大部分同学天真活泼,课堂上能积极发言,但也有一部分同学不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发言时不愿意静下来听同学说。

社会实践能力不强,课外知识不够丰富,对身边的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兴趣不够稳定。

学习习惯不够好,尤其是上课听讲的习惯,作业不够认真、仔细。

另外,大部分同学们课外收集材料、处理材料的能力较弱,对于老师布置的收集资料的作业,容易“偷懒”。

本期应着重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三、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根据中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交往。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4. 让学生了解国家、民族和文化,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1、品德教育(1) 养成好习惯,如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等。

(2) 培养团结合作精神,让学生懂得互相帮助、分享和宽容。

(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孝敬父母、尊师守纪等。

2、社会教育(1)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等。

(2) 指导学生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3) 带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现象。

三、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道德与社会的关系。

例如,讲述一个勇敢救人的英雄故事,让学生明白救人是一种美德。

2、游戏教学法采用游戏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场景。

3、论述教学法通过讲解、阐述和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道德和社会的重要性。

例如,让学生就“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这一话题进行讨论。

四、教学评估1. 考试评估定期进行品德和社会知识的考试,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估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3. 口头评估采用口头提问和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口述所学知识和体会。

五、教学计划本教学计划为三年级学生制定,共分为20个课时,每节课时为40分钟。

第一课时: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关系。

第二课时:好习惯的养成。

第三课时:尊老爱幼,学会关爱。

第四课时:分享和宽容,团结合作。

第五课时:孝敬父母,尊师守纪。

第六课时:了解家庭和学校。

第七课时:认识社区,了解社会。

第八课时:如何与同学交往。

第九课时: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第十课时:如何帮助别人,学会公益。

第十一课时:如何保护环境。

第十二课时: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第十三课时:了解国旗、国歌和国徽。

第十四课时:讲述国家和民族的历史。

三年级《思品与社会》优秀教学计划方案(1篇)

三年级《思品与社会》优秀教学计划方案(1篇)

三年级《思品与社会》优秀教学计划方案(1篇)三年级《思品与社会》优秀教学计划方案 1一、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__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

全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是《我的家》、《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我在生活中长大》。

《我和规则交朋友》。

二、学生分析:三年级共有学生126人,这些学生在家中多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__”、“小龙女”,到校之后将一些不好的习气带到学校,没有一定的理想和目标,态度不端正,没有上进心和进取心。

经过上学期的教育,学生都改变了这些不好的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这与老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三、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集体,懂得诚信的重要性,要为大造一个诚信社会而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2.体验__的生活、学习氛围。

懂得参与集体的__生活是我们的__,也是我们的义务。

3.要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要有自己的信心。

4.了解社会生活中的__,直面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探索做人的真谛。

5.学会__,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6.感受祖国壮丽的山河,多彩的民族风情,古老的__和今日的辉煌。

7.了解近代__的屈辱与抗争,使学生感受到作为__人的自豪、骄傲和责任。

8.走向世界,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感受和探讨人类文化的异彩及共同面临的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本册重点:《我在生活中长大》。

《我和规则交朋友》是本册重点,也是本册难点。

五、具体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__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逻辑为依据开发的综合性课程,存在大量的道德因素,蕴含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是小学阶段儿童道德性发展的主要场域。

本课程始终把儿童当作主角,创造性地运用课程标准“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儿童的“生活事件”的形式呈现。

为了让三年级的学生快乐地学习品德与社会,现将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作如下计划:一、教册分析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四个单元分别编排了“我的邻里生活”、“我的成长与学校”、“我的成长与他人”、“家乡哺育了我”四大部分,为了使“教材中的儿童”和“教室中的儿童”形成一种对话关系,不仅提出儿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且留出了大量的空白,从而营造出富有“童心”、“童趣”的教材文化。

教材中,儿童直接以主语的形式出现,所生成的教育话题和范例,都来自儿童的生活世界,体现了“用儿童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的理念。

本册教材中的课文有的侧重认知发展,有的侧重情感体验,有的侧重美的欣赏,有的侧重理性辨析,让儿童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启迪下学做事。

二、教学目标及方法第一单元:我的邻里生活。

本单元以儿童在邻里的生活为切入口,引导儿童体验与邻居小伙伴的美好友情及邻居友好相处的亲密关系,让儿童懂得邻居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宽容、理解、谦让,养成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心态,培养儿童一定的归属感和改善环境的主体意识。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可以正面引导为主,引导同学珍惜小同伴间的友情、珍爱邻里对自己的关爱。

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在反思中体验。

通过个人发言与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自觉做到为社区、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二单元:我的成长与学校。

本单元让学生加深对自己学校的了解,激发儿童主动打扮教室的意识和行为,自主装扮“自己的家”,找到做主人的感觉,以及在与老师交往过程中感受老师辛勤劳动,建立民主、平等的现代师生关系。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3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3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3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一、教材简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共分四个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我在学习中长大》、《我和规则交朋友》、《我的角色与责任》。

每个单元下设三到四个学习主题,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教学重点1、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关注同学,关注父母,关注自己);2、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

(三)教学难点1、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2、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

二、学情简析:本班共有23名学生,其中,从本校二年级直接升上来13人,前水峪教学点转入9人,外地转来1人。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但同时,三年级的孩子又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的预设:(一)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2、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3、知道家庭经济________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

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二)技能目标1、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2、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3、了解自己的态度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

(三)素质目标1、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

三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计划三年级《思品与社会》教学计划1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们在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后,在升入三年级以后开始使用《品德与社会》,对教材内容怀有一种新鲜感。

二、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认识:“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三、对《品德与社会》教材特点的认识:最大特点:回归生活。

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呈现,都力求通过儿童的视角,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活生生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感悟。

教材还具有综合性、主题呈现、活动设计、北京特色、资源分享等特点。

四、本册教材的内容框架:本册教材共三个单元,十一个课题。

第一单元是“幸福家庭伴我成长”,有四个课题。

第一课是我的家庭,第二课是幸福的家庭,第三课是我成长的故事,第四课是我会做的事情。

第二单元是“可爱的学校”,有三个课题。

第一课是熟悉的学校,第二课是在学校工作的人们,第三课是学校周围探秘。

第三单元是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有四个课题。

第一课是在邮局工作的人,第二课时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第三课时是我能为大家做什么。

第四课时一次买报的体验。

本册教材的基本理念是:让道德教育存在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选取有意义的教育内容,引导儿童生活;追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

本册教材体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倡导自主的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

本册教材通过使验和经验并初步运用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社儿童获得丰富的、连续的、不断深入和扩展的社会生活的体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有关社会生活的基础知识和继续深入探究社会生活的基本方法和技法。

五、单元分析:第一单元幸福的家庭伴我成长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引导学生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了解父母抚育自己的故事,懂得孝敬父母和长辈,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通用3篇)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通用3篇)

Failure is what I need, and it is as valuable to me as success.(页眉可删)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通用3篇)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任务。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在教学实施上,必须贯彻标准的这种根本理念,使得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感受和理解、习得和掌握道德和社会规范的内容,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纯粹的知识学习。

(一)要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在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别列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个部分。

必须认识到,这样三个方面的目标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是整体存在于儿童个体的发展之中并且互为影响的。

一个人的情感体验是在生活中获得的,生活态度是在生活中形成的,能力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的,而人类迄今为止的所有知识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归纳出来的。

具体的课程单元中,要逐渐地习惯于全面地考虑和把握教学目标。

无论是什么样的具体内容,也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教师都应当事先从目标出发进行考虑:在这一单元、主题或课题的学习中,可能促进学生哪些态度的形成和转变?可能促进学生哪些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可能给予学生哪些知识经验的获得?进而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加以把握。

当然,在不同的内容中,态度、能力、知识目标必然地会各有侧重。

(二)要充分利用并且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并非是一无所知的,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并不是从这门课的学习才开始的。

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有了一些很初步的社会生活经验,已经在生活中养成了一些行为习惯,具有了很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说大多数学生已经很自然地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基本相适应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了初步的社会积极性。

而品德与社会课的内容正是从学生这样的发展基础上建构,继续予以教育和提高的。

所以,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不要把教学内容当作学生完全不懂的东西来加以讲解,加以灌输。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教学主题: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意识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 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让他们了解社会的规则和责任,并能与人和谐相处。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友爱与团结
1. 明确友爱与团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二单元:诚实与守信
1. 引导学生理解诚实与守信的含义和作用。

2. 通过讲故事、讨论案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

第三单元:公平与公正
1. 告诉学生公平与公正的重要性。

2. 演示公平与公正的行为,并帮助学生理解其意义。

第四单元:关心与帮助他人
1. 引导学生认识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意义。

2. 通过为他人解决问题、帮助弱势群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关心他人的能力。

第五单元:文明与礼貌
1. 明确文明与礼貌的含义和标准。

2. 通过模拟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
1. 启发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品德与社会问题的能力。

2. 情感教育法: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观。

3. 互动法: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游戏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评价方法:
1. 观察学生的品德表现,评估其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表现是否符合培养目标。

2. 开展小测验、讨论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通过品德与社会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和社会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内容:1. 品德教育:a. 爱国主义教育:了解国旗、国徽、国歌的含义,学习国旗仪式的规范动作,培养爱国情怀。

b. 集体主义教育:学习班级规章制度、集体活动礼仪规范,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c. 诚信教育: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培养诚实、守信、廉洁的品德观念。

d. 礼仪教育:学习基本的礼貌用语、礼仪习惯,培养良好的社交礼仪。

e. 爱护环境: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2. 社会教育:a. 安全教育:学习基本的安全知识,如火灾逃生、自然灾害应急措施等。

b. 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尊敬他人、关爱弱者、热爱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感。

c. 友谊教育: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友谊的重要性,学习友好相处的技巧。

d. 多元文化教育: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

教学活动:1. 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视频,进行讨论。

2. 举行国旗下讲话、升旗仪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

3. 设计班级规章制度,学生参与讨论并制定,共同维护班级秩序。

4. 进行各类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5.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生活场景下的诚实、守信、廉洁行为。

6. 进行礼貌用语、礼仪习惯的学习和练习。

7. 进行环境保护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8. 进行火灾逃生演练、自然灾害应急演练等活动,提高学生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

9. 参观社区公益机构,了解公益活动的重要性。

10. 设计友情故事分享活动,鼓励学生彼此分享友谊故事。

11. 进行多元文化展示活动,让学生互相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检查学生在诚实、守信、廉洁方面的实际表现,评价其品德素养。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帮助三年级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积极的社会行为,使他们能够理解社会规范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互助合作能力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品德教育•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让他们学会礼貌和谦虚。

•诚实守信:教导学生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养成诚实的习惯。

•勤奋努力:鼓励学生培养自律的品质,努力学习和工作。

•爱心与友善:培养学生关心和帮助他人的习惯,培养友善的交往方式。

2. 社会教育•珍惜资源:教导学生资源的有限性,培养节约资源的意识。

•社区与公民责任:让学生了解社区和自己的角色,培养他们对社区的责任感。

•安全意识:教导学生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合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1. 互动式讲授老师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传递品德和社会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游戏与角色扮演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与他人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决策能力。

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道德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4. 实地教学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和其他公共场所,让他们亲自体验社会生活,增强对社会的认知。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互相尊重等方面来评估学生的品德和社会行为。

2. 作业和小组项目通过布置作业和小组项目,可以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3. 口头和书面测试定期进行口头和书面测试,以检验学生对品德和社会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资源•教科书和教辅材料: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教辅资料。

•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内容。

•社区和公共场所: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和其他公共场所。

六、教学计划第一单元:尊重他人•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学会礼貌和谦虚。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1一、单元目标态度:通过学生对自己优点、兴趣、特长等方面的体验,使他们学习如何可观地分析、认识自己,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能力:通过了解、认识自己的体验,培养学生分析、反省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能力,欣赏和尊重别人的能力,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

初步懂得怎样爱护、珍惜自己的名誉。

知识:通过人事自己的体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活动中初步懂得怎样爱护和珍惜自己的名誉。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认识自己的性格、有事、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建立起自尊、自爱和自信。

三、教学难点: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正确认识自己。

四、单元内容1.认识我自己2.我的兴趣特长3.爱护自己的名誉__4.我在进步五、单元课时:14课时六、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学习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懂得做人要自尊与自爱,珍惜自己的名誉等,是有一定困难的。

所以,教学时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生活中的感受、体验为切入点,力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自己、认识自己。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2临近期末,我希望对一学期以来的教学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同学指导与评价,特制定本学科期末复习计划:首先,需要明确本学期究竟学习了哪些内容,才干给同学进行有效的整理与复习,争取用两节课的时间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协助同学整理,以便有计划的复习。

品德与社会课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传授知识,它重在情感体验、道德认识和正确的合乎社会规范的言行。

所以,思想品德教育胜利与否关键看同学的言行。

在复习阶段,我将采用联系实际的方法,切忌空谈大道理,将学校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通过讲述以和同学的再现等形式出现于复习课上,组织他们展开讨论与评价,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会道德判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青园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承担三(4)(5)(6)班《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按照课程特点,在学期初制定了教学计划,并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使学生各方面的品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我重点做了一下工作:
一、听从领导安排,上好视导课
四月尾,县教研室来学校视导,根据学校安排,我上了《学看平面图》一课,课前精心设计教案,自制课件与教具,课堂上轻松愉悦的教学,学生学得很开心,也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二、把握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特别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采访活动时,教给学生调查采访的方法,认真组织,让每一次活动都能促进学生真正成长和进步。

三、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

因此,在教学时积极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为此,我努力做好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
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其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深深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我会把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有机渗透,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从小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他们努力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第一课时我的明星卡
活动目标
1.学会欣赏、重视自己,鼓励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期待。

2.通过自制明星卡,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动脑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一面带相框的镜子;若干明星画像;每人一张闯关卡。

学生:一张硬卡纸、胶水、剪刀、彩笔、钢笔等。

活动过程
(一)找明星
1.教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些明星的照片,想上台来看看吗?(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带相框的镜子,镜子放在一个纸盒子里,让学生一个个悄悄地看,看完后不说话,以引起其他同学的好奇)
2.教师:请上台的同学大声说出自己看到的“明星”的名字(学生自己的名字)。

3.教师拿出镜子走下台,逐一请学生看镜子中的自己,并对着镜子说出自己的名字。

4.小结:同学们真自信。

是的,你们就是明日之星。

(二)走进明星俱乐部
1.教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明星俱乐部去。

先看看我手中的这些明星,你们认识吗?(教师出示几张明星画像,如爱因斯坦、姚明、乔丹、朱军等,尽可能收集不同领域的明星照片)
2.教师:你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大明星吗?只要你能闯过3关,你就是一位大明星了。

3.学生闯关,教师给每人发一张闯关卡。

(1)第一关:明星脸。

教师问学生:你喜欢自己的样子吗?请说出理由来。

只要学生能够说出喜欢自己的理由,就获得一颗星,算闯关成功了。

(2)第二关:我与众不同。

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最欣赏自己的地方,只要同学们认可就过关了。

活动中可以请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然后自愿上台介绍。

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当场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

如兴趣爱好、特长等。

如果班级人数多,可以分组活动,小组内每位学生都要介绍自己,一个人只要能得到3个同学的签名就算过关了(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闯关成功)。

(3)第三关:设计明星卡。

教师先出示教科书中蓝猫为自己设计的明星卡,学生自己阅读、观察,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发现。

然后,小组讨论明星卡上可以设计哪些内容。

学生各自设计自己的明星卡(先不写名字)。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学习自我欣赏,认识自己,并鼓励设计与众不同的明星卡。

学生把自己设计的明星卡贴在“明星榜”上。

学生相互鉴赏,并猜出它的设计者。

(三)总结延伸
1.未来的明星们,你们有什么梦想呢?闭上眼睛许个愿吧。

2.说说你的愿望,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3.同学们的愿望真好,老师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你们一定会成功。

第二课时别人眼里的我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2.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意见。

活动准备
1.课前学生找父母谈心,请他们写下勉励自己的话。

2.教师给每位学生准备一份亲切的评语。

3.布置学生课外走访自己的亲人、老师、邻居、朋友等,了解他们对自己的看法。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教师:今天,老师有一件事想请你们帮帮忙。

请你们送给老师几句真诚、赞美的话。

2.教师:现在,我想让同学们给我提点意见和建议,让我做一位更受大家欢迎的老师。

(鼓励学生大胆地说)
3.教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和帮助,你们就像是一面会说话的镜子,帮助老师更好地认识了自己,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希望我们经常这样谈谈心。

4.教师讲述“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

(梗概:魏征是一位直言敢谏的大臣。

唐太宗很敬重他,他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他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

魏征就是我的一面好镜子。

”)
讨论:唐太宗为什么要以魏征为镜?
(二)以他人为镜,提升自我认识
1.直面同学们的评价。

(1)请一名学生上台听全班同学对他(她)的评价。

(2)教师:听到别人对你这么中肯的评价,你有什么感受?
(3)同桌同学互相评价,注意评价要公正、友好,不要取笑别人。

(4)活动:“Who am I?”学生分组做游戏,教师参与小组活动。

首先请学生4人为一小组,以组里的一位同学为对象,写下他最可爱的地方和不足之处。

全班同学一起猜他是谁,猜对后问被猜的同学“你是这样的人吗”。

如果被猜的同学回答“不是”,教师问:为什么别人眼里的“我”和自己心中的“我”有些不一样呢?
2.了解老师对自己的评价。

(1)教师:你想知道老师是怎么评价你们的吗?(教师将写给学生的评语发给学生)
(2)学生交流老师眼中的自己。

交流后请几个学生说说。

3.感悟家长对自己的评价。

(1)请一位学生读读家长写给自己的话,说说家人对自己的期望。

其他同学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看到父母给自己的这些话后的感想。

(3)教师:在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是最可爱的,我们平时要多和他们谈谈心,了解他们对自己的期望。

4.教师:身边的人就像会说话的镜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你在走访中还听到了哪些人对你的评价?当你听了他们的评价,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自由交流。

(三)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
1.教师:同学们听到了这么多对你的评价,当你听到别人说你好时,你的心情怎样,感想如何?当你听到别人说你不好、指出你的缺点时,你心情又怎样?我找几位同学来当小记者,采访一下大家。

2.集中讨论如何对待他人的批评:当听到别人批评自己时,我们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什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改正缺点,把批评当作进步的动力)
3.辩论:是否应该毫无保留地指出别人的缺点?(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
(四)活动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从别人的眼中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了自己,知道了自己的优点,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同学们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好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