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民族地区高师数学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合集下载

面向“新师范”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面向“新师范”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面向“新师范”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作者:陈涛和斌涛马引弟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24年第02期[摘要]“新师范”教育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孕育而生的。

本文在解析“新师范”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师范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以陕西理工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根据“新师范”教育的建设理念,从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入手,构建了涵盖“五模块”一体化课程体系、“五层次”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高校—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模式、“五阶段”全程闭环式质量保障体系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新师范”教育背景下师范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师范”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目标基金项目:陕西省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JS2022YB048);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3BZ047)。

引言近些年,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基础教育的师资需求从“以量的增长”向“以质的提升”转变,并呈现出“发展性需求”,即从对“合格教师”的需求向着对“优秀教师”需求转变,这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教师教育提出新的使命和要求,赋予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新的内涵。

同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出台《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提出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类专业,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这些政策的陆续出台,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正式开启“新师范”教育的新篇章,它赋予了教师教育新的目标和任务,振兴教师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满足当前和未来人民群众对高質量基础教育的期盼。

2018年开始,国内学者对“新师范”教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王创等系统介绍了广东省“新师范”建设的总体情况,为我国其他省份开展新师范教育提供重要参考。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数学公共基础课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以武夷学院为例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数学公共基础课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以武夷学院为例

!"#!$%&$'(')*+&,-./&$01$21(3$&)%)$(3%3'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数学公共基础课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以武夷学院为例吴罗义4兰德新武夷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福建武夷山!%'&%$$摘4要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探索工程教育的新教学体系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公共数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重要一环"以武夷学院普及面最广的数学公共基础课改革为例!阐述了公共基础课面临的现状!并从课程知识体系的模块化,教材建设,实践体系,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公共数学基础课的改革策略!从而更好地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键词 数学公共基础课#集群化#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 B03)&%44文献标识码 844)%$1年)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若干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在此背景下"学科群的规划&专业的多元化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公共数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公共数学课程积极探索新模式"实现数学课程服务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为适应新时期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许多学者对数学公共基础课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项明寅等$$%从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体系&课堂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论述#蒋红梅$)%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从教学方案&开课模式&教师队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公共数学服务学科专业发展的改革策略#刘文丽等$(%以福州大学为例"给出了近年来数学公共基础课的改革情况并分析了初步成效#周鹏程$3%&兰德新$<%&李尊凤$0%研究了新形势下数学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模式#新形势下人才培养不仅是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价值塑造是重要的一环#课程思政是价值塑造的重要方式"所以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如何有机结合也是应研究的重要问题"如朱郑州等$1%#一 数学公共基础课现状公共数学课通常采用大班教学模式"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不能充分影响学生"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教学效果将大幅度下降#同时"为了适应时代变化"在课程设置上加强了人文科学教学"使得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教学时间减少幅度较大"各专业都想减少公共课教学时数'另外"实践周的模式也使实际教学时数更加减少#在这种背景下"要求所有学生都具有各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是不现实的#多年以来"由于开展工作过于独立"我校公共数学课程群没有实行集群管理"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特色"主要问题体现为!第一"公共数学课开设课时不足"无法满足专业后续课程所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专业严重弱化了公共数学基础课的重要性#由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指导下"各专业制订培养方案时为了增加专业实践课时"导致公共数学基础课课时被压缩'另一方面"由于大学数学知识较之高中数学知识更加抽象"而地方本科高校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这些原因增加数学基础课的教学难度#第二"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与专业后继课程衔接不紧密#专业后继课程需要数学基本理论"但是任课教师仅有数学专业背景"并不能很好明白某专业具体需要哪些理论"更不了解要求到何种层次#导致数学基础课和专业后继课程产生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局面"他们之间的联系被人为地割裂#如此"学生在学习基础数学课时"并不理解数学在相应专业上如何应用"甚至不知道有何用"只是学会一些机械性的运算方法#第三"教材使用与校情和培养目标不匹配#经典的数学教材内容体系完整"但理论篇幅过多并且过于抽象"应用较少且例题陈旧"与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不匹配"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科技风"#"$年$"月. All Rights Reserved.第四"开课体系单一"实践体系比较缺乏"无法满足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建模竞赛尚能够比较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但实际投入力度不大"学生参与度不高#第五"教学模式固化"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程度不高# ,理论C证明-的教学模式占据了多数课堂"教学效果受限于教师临场状态的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差#第六"考核方式单一"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考核一般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体现#平时成绩一般由考勤&平时作业等较基本的部分构成"期末成绩一般由一份试卷来判断#这种考核方式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二 数学公共基础课的集群化体系构建为满足新工科下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以上问题"自)%$0年开始我校对公共数学基础课程进行集群化的模块改革"创建具有特色的基础课课程群"为学生打造最好的数学基础课体系#基础课程集群化的模块改革是有利于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方向设计基础课与设计专业课有机衔接的一个新方法$3%#主要改革措施如下!第一"在专业需求和数学知识逻辑体系框架内模块化公共数学基础课程内容体系#通过不同专业&数学教学团队&学校三方的调研&沟通"形成了面向全校的模块化分类的公共数学基础课程体系#以知识模块组合的方式将工科和农科高等数学分为8($$)课时)&?($)>课时)&@(03课时)三类"经管类分为经济数学8(03课时)&?($)>课时)两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为8(()课时)&?(3>课时)两类'线性代数一类#在模块化的内容组合下"相应专业选取如下!生化材等相关专业采用高等数学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采用内容较丰富的高等数学'茶学&食品安全与管理等相关专业采用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主要针对需要较多统计知识的专业采用#同时适当压缩了课时"为学生选读全校性选修课和从事数学实践腾出一些时间"为非专业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培养基本数学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组织经验较丰富的教师编写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材#我校在有经验教师的主持下"以基本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重构基础课程内容体系"编写适合我校教学和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教材#针对,高等数学-中极限的,$p(-体系的抽象性"我们的教材.高等数学(上)/.高等数学(下)/采用了独特的以,无穷小-引入极限的课程内容体系#以,无穷小-为切入点"引入极限概念"解决学生对于传统的极限概念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问题"使得学生不至于一开始就对数学产生,畏难而退-的思想#第三"在基础课程体系外构建选修课程体系补充实践课时不足"逐步提高学生,知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作为基本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补充和提高"我们初步建设形成校级选修课程体系#主要有,数学模型-,数学实验-,科技论文写作-,基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创新实践-,986F8?软件-,5J55软件-等课程#该系列课程主要从常用数学模型&科技论文写作&986F8?算法编程&多元统计分析及其5J55&微分方程建模&数学建模竞赛方法等内容进行讲解#通过系列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986F8?& 5J55&585&F#W B"&7X@7F等数学软件和:";!&F767X等写作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常用的建模知识&建模的一般方法"能够从事一些基本的数学应用工作#通过相关选修课程的修读"学生能有针对地了解和掌握如何应用数学工具和方法解决专业实际问题"更大范围的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自觉性和能力#第四"以校内活动和竞赛为基础"各大赛事赛前培训为依托"培养非专业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搭建了第三个培养体系"该体系由数学建模协会活动&校内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前暑期集中培训组成#采取分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模式"改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氛围不好&应用数学的参与面和受益面都比较窄以及主动应用数学的学生较少&学生应用数学能力不强的局面"实现了数学知识传授与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协调共进"提高了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第五"以课程教学小组为形式"以老带新"带动教学规范和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由于地方本科院校的规模发展快"大量年轻教师的加入"因此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公共数学教研室以每门课程)位左右资深优秀教师为核心组建课程教学小组"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并全程把控课程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以更高效的培养非专业学生基本数学应用能力#第六"采用分层与多种形式教学#传统的,理论C证明-教学模式不再适合新工科的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就要求设置教学内容时不要太过强调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一切以基本理论的如何应用和实践为目的#当然对于考研的同学这样的教学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采用考研数学选修课加以弥补"帮助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进一步提升数学知识和能力#三 改革的初步成效经过五年的公共数学课程集群化的改革"教师对公共*&#!科技风"#"$年$"月创新教学. All Rights Reserved.数学的教学投入更多精力"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和基本数学应用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在课程管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都取得良好成绩!$一%加强课程群的基础建设一是有益促进公共数学基础课的教材建设#在使用第一版自编教材.高等数学/(上&下)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目前已再版'.线性代数/教材已出版"并投入使用'拟计划编写.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二是建设校级课程答疑平台#已建设,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两个课程答疑平台"学生学习过程产生的疑问可在平台上发布"由相关教师和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答疑和讨论#三是注重过程考核"加大平时成绩构成比例#平时成绩不再简单由考勤和作业构成"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讨论&问题反馈等环节比例加大#$二%教研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渐入佳境一是成立了,公共数学教研室-"确定相关责任人"进一步明确了基础课改革发展的任务与目标便于落实各项具体工作#改变了原来数学系负责所有数学教师教学"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的教研教改顾此失彼的现状#二是明确建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数学建模四个教学团队"便于教师参加对应学科的交流与相关培训#三是加强教研理论的研究"推动教研教改项目申报#五年来"获批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项"校级教研教改项目'项"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教研教改论文$%余篇#四是争先创优树"获得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人"获校教学,杨时奖-0人"$人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人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福建赛区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人次获得全国数学微课竞赛中获得华东赛区二等奖以上的奖项#$三%稳步提升数学建模竞赛成绩随着选修课的开设"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非数学专业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规模从原来的3%队攀升到>%队#近三年"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0)项"其中)%$>年取得全国二等奖)项"实现了国奖的突破#此外"作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练兵"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9R M KL Q @EO 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和,认证杯-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等赛事"同样取得较好的成绩#经过课程集群化改革"我们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也存在困难与阻碍#例如针对不同专业"侧重讲授哪些知识点才能更有效为相应专业后续课程服务#一种理论可行的方案是让对应专业的专业教师适时参与备课或讨论等"但由于教师院别归属不同"很难产生有效的联动"需要校级政策支持#总之"改革总会有困难"但是不改革会更困难#我们需要有啃硬骨头的思想准备"同时也需部门间乃至学校层面的配合和支持#四 结语公共数学课程是应用型高校的学科建设中的基础"也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必修基础课#新工科人才培养对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服务于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公共数学基础课进行改革迫在眉睫#公共数学从课程知识体系的模块化&教材建设&实践体系&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公共数学基础课的改革策略"从而提高教学的应用性和有效性"培养了数学实践能力"为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项明寅!孙露&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公共高等数学课程体系重构改革研究&='&高师理科学刊!)%$'!('$$%)3023'&&)'蒋红梅&公共数学服务学科专业发展的研究(((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产业与科技论坛!)%)%!$'$$0%)$312$3'&&('刘文丽!吕书龙!薛美玉!曾勋勋!周勇!朱玉灿&数学公共基础课顶层设计与集群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福州大学为例&='&高等理科教育!)%)$!3$%$%)0%200&&3'周鹏程!王峰!章洁!等&基于课程群理念的交互设计基础课教学探索&='&文教资料!)%$1$)%%)$1'2$>$&&<'兰德新!叶丽霞&#776背景下高等数学分类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武夷学院学报!)%$>!(1$%0%)'<2'>&&0'李尊凤&新教改形势下-高等数学.课程的评价模式探索&='&科技风!)%)%$$$%)(1&&1'朱郑州!姜淼!王肖群&*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刍论&='&工业和信息化教育!)%)$$%0%)3>2<)C 0$&基金项目 武夷学院校级教研教改项目$=B )%)$$<%作者简介 吴罗义$$'1>(4%!男!汉族!福建诏安人!理学硕士!武夷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生物数学"+&#创新教学科技风"#"$年$"月.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云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的决定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云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的决定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云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2.21•【字号】云政发[2009]209号•【施行日期】2009.1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云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的决定(云政发[2009]209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各大专院校: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实施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国务院令第151号)和《云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147号)规定,云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已经过评审。

省人民政府决定,对《民族政治学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及实践》等3项成果分别授予云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对《以全球医学基本要求(GMER)为标准,创建口腔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等30项成果分别授予云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一以民族健身操推广教学为例》等69项成果分别授予云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希望全省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向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与时俱进、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精神,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推进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云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获奖项目名单云南省人民政府二00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附件云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获奖项目名单省级特等奖(3项)1.民族政治学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及实践云南大学周平方盛举赵春盛王燕飞2.创建及规范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宁乎郝吉明瞿广飞陈建中唐晓龙3.农业生物多样性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胡先奇王云月何霞红陈斌省级一等奖(30项)1.以全球医学基本要求(GMER)为标准,创建口腔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昆明医学院丁仲鹃奚春睿雷雅燕朱红董宝财2.软件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云南大学王世普梁宇姚绍文李彤柳青3.围绕统计学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探讨统计人才培养新模式云南财经大学石磊王力宾李兴绪费宇雷健敏4.旅游管理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及实践云南大学田卫民杜靖川吕宛青杨桂华李洁5.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具有基础医学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昆明医学院孙俊李树清李明郭泽云王文林6.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改革、创新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刘坚陈志青金黄斌赵玲玲何光煜7.面向东南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体系创新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伊继东武友德吴雁江魏红明庆忠8.西南林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西南林学院刘惠民姚孟春赵龙庆赵乐静廖春华9.培养云南省“云药”产业需要的中药类系列人才专业链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云南中医学院李庆生贾勇钱子刚郭兆刚杨国祥10.提升内涵突出特色增强教学实力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云南大学李霁良曹秋娥丁中涛赵逸云杨靖华11.构建地方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程实践平台昆明理工大学陈君若王春荣李白良刘美红王胜民12.建设特色鲜明的生物学本科实践教学平台,改革实践教学云南大学肖蘅叶辉王跃华王若南程立忠13.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云南艺术学院陈劲松朱发刚刘晓耕叶明菊杨波14.面向工程校企结合三方互动的电力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束洪春纳学梅陆建生丁炜寇伟15.创新教学管理突出理工特色强化质量工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昆明理工大学纳海莺陆建生陈扬建邹永松黄丽16.云南特色民间工艺在《旅游商品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云南艺术学院陈劲松张勇彭瑶李海华何璞17.结合云南生物资源产业优势建设特色专业的研究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吴伯志邵宛芳李文祥杨焕文李佛琳18.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张雄侯德东杨卫平刘应开杨卫国19.基于“禁毒防艾”的《大学生性健康》课程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价云南财经大学张河川郭思智和平英欧阳慧蓉张金甫20.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云南民族大学和少英刘劲荣陈斌罗海麟熊光红21.云南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创建与应用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罗骥李渝周晓俊郑新兴田云鹏2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段万春介俊董毅明陈渝秦开大23.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昆明医学院姜润生李松杨玉萍于建云杨凌24.高职高专教育“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夏昌祥杨丽敏代祖良谭红翔25.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晏杉杨金华刘创明周荣英秦溱26.招生一培养一就业一体化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云南农业大学唐滢晏丕振洪树琼刘鸿高段青松27.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黄晓明王石健虎智猛王磊刘永刚28.基于地域特色的土建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程赫明李莉萍费维水孙俊屈本宁29.就业导向下的少数民族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云南民族大学普林林甄朝党董兴马永涛冉德君30.搞好东南亚语种群特色专业建设,服务国家和云南发展战略云南民族大学甄朝党杨光远陆生刀承华周德才省级二等奖(69项)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一以民族健身操推广教学为例云南民族大学寸亚玲方桢赵静冬黄光伟金旭东2.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为边疆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云南民族大学马丽娟张桥贵李若青赵学先何叔涛3.禁毒学(教材)云南警官学院于燕京张义荣莫关耀骆寒青王建伟4.透视辩论一大学生智辩入门指导(教材)楚雄师范学院王锡林5.写作教学改革方案及其实施成果昆明学院尹相如王昆建吴跃辉石静6.“三位一体、定点互动”教育实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邓忠汉尹康平徐东李忻琪李德光7.以专业建设促进应用化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云南民族大学王红斌杨敏戴云高云涛叶艳青8.教学科研相结合促进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曲靖师范学院巴春生荀关玉朱谷生高文进杨筠9.直面云南水利特色强化立体实训培养边疆水利应用人才云南农业大学文俊龚爱民林志样王春彦王龙10.高校多元化网络教学环境构建及应用云南大学邓世昆董立昆李红灵张月芬卫纯11.“金属矿开采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叶加冕王育军况世华翁春林段永祥12.《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辅助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云南中医学院吕峰王志红李永强何丹张潍纤13.综合实用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昆明学院李晋德李宗梅王昆建齐逾杨平14.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管理模式探索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李红梅那金华付金峰明月15.联合办学培养一专多能实战型法医学人才昆明医学院刘清李利华瞿勇强韩晓华李建京16.云南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管理模式创建与实践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李昭明张卫平火寿平杨立峰王一帆17.云南财经大学“读写议”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云南财经大学李国疆旷锦云石福荣林云胡琦18.“AAI”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探索和应用一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为例云南大学任新民陈国新李维吕刘亚建鄢显俊19.医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昆明医学院李燕张爱云李瑞民张毅萍邵维庆20.以教学研究推动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体质增强云南大学李国忠杨霞杨雪芹牟少华秦庆峰21.学分制综合教学管理系统的创新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李树坚陆自强饶志坚张海涛袁永华22.中外合作国际化人才创新培养模式云南财经大学刘尔思张洪烈潘雪冬钟伟杨淑香23.数据库系列教材建设(教材)云南大学刘惟一周永恒王丽珍岳昆梁洁24.化学本科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构建与实践红河学院刘卫易中周闵勇张举成严和平25.校企合作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云南财经大学李严锋周少方郭思智王力宾冉文学26.云南民族民间舞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云南艺术学院朱红徐梅曾金华袁蓉殷宏光27.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李正跃雷兴刚陈建斌李树坚刘勇28.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张云钢王雪莲韩越赵宗泽许玲29.科研支撑林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西南林学院陈宝昆王昌命杨斌黄晓园戴志荣30.西部地方院校大学英语模块教学研究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杨世强王荣媛郝兴跃李玉琼刘艳31.提高临床医学教学水平的探索与实践昆明医学院陈明清韦嘉倪锐志赵卫何黎32.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和工学结合教学研究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张钢王红伟彭戎曹宇雷必钢33.完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探索学生能力培养新途径大理学院吴建新白丽田昆仑郭宪国申元英34.创立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构建能力本位本土化课程玉溪师范学院张汉东孙燕程斌陈江晓孙丹婷35.热带园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杜巍李宏伟毕廷菊章靖陶川36.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岗位导向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杨宏进宋麓明邢忠义张发龙张嘉智37.有机化学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曲靖师范学院汪帆杨思娅杨芬刘品华38.建设开放性实验室,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云南大学杨军宗容施继红裴以建蒋慕蓉39.地方综合性艺术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云南艺术学院陈勇郭浩丁煜伦付梅段晋昆40.小学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及其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楚雄师范学院XXX香赵天培陶汝林吴永社段连鑫41.医学临床教学基地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昆明医学院杨达宽夏晓玲何勤敖丽娟唐新明42.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宋智夏锋唐荣刘桂芳熊志坚43.云南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与实践云南省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张国华董云川刘康宁44.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课程与实验室建设探索与实践昆明学院张明清窦志萍岳怀仁郝旭霞黄继元45.通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与应用云南农业大学杨毅雷兴刚饶志坚洪树琼曹志勇46.“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改革云南师范大学周本贞陈路李申文罗文邬农47.提高化工类大学生工程能力的创新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周梅村余旭亚杨庆云宋鹏云顾丽莉48.西部地区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郑勤红罗致含罗利佳何斌张绍宗49.测绘工程技术专业递进、组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苟伟黄涛殷英董云50.西部地方高师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郭震王涛朱维宗化存才黄永明51.构建教学平台促进团队发展探索与实践西南林学院胥辉王昌命李永和费建国郭盘江52.三年制煤矿机械专业整体教学改革方案研究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赵瑞安邓开陆季春张书征庄严53.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模块化”大学语文教学新体系云南农业大学洪树琼李伟黎文李荣兴董华54.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全过程、链锁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应用云南大学姚建文张建民王克岭张霓陶小龙55.《民族传统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饶远陈敏陈斌左力熊亚兵56.英力克:创建英语语言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段平华沈紫拉杨丽萍王晓芸杨润生5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改革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大理学院赵金元施福昆李鸿昌鲍宏光58.新型中医临床人才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云南中医学院秦国政张宏叶建州苗晓玲李世辉59.以专业基本技能为核心的学生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大理学院钱金袱段利华林椿榕李鸿昌李彬60.玉溪师范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玉溪师范学院高卫国高洪谢永安莫晓辉陶琳61.中医方剂学多维立体化综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云南中医学院秦竹熊洪艳张胜李铭马凤丽62.《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人文教育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曲靖师范学院高小和蔡燕臧国书郭兴良朱堂锦63.信息类本科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昆明理工大学黄青松万舟张长胜龙华杨立功64.师范院校生物科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龚明林卫东李忠光范丽仙许波65.西部农科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萧风回高洪文斌余佳祥周玲66.临床医学肿瘤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昆明医学院隋军黄云超王绍尧刘志敏蒋永新67.开发云南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构建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玉溪师范学院程斌聂锐新赵兴武刘林陈琍琍68.边疆农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雷兴刚戴志明郭华春段纲赵燕妮69.科研教学结合,建设一流的道路交通虚拟现实教学演示与探索实验室昆明理工大学熊坚万华森秦雅琴郭凤香贾现广。

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云南师范大学获奖情况一览表

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云南师范大学获奖情况一览表
校级三等奖
35
大学生就业指导案例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党委宣传部纪委
计信学院史政学院
张玮李永明徐天伟李宏吴洋等
校级三等奖
36
美术学(师范)专业油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艺术学院
马惠龙林自栋等
校级三等奖
37
以示范群体建设促进学风建设的创新实践
团委
张开文周本贞欧阳俊虎杨亚东杨映霞
校级三等奖
38
深化信息检索课程改革,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
生命科学学院
蔡金红汪旭李忠光龚明周滔等
校级三等奖
22
更新内容,强化实践,搞好《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李曼义杨卫平姜涛李梅张超等
校级三等奖
23
师范专业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教育及教法培训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骆华松陈亚颦李亚蔡金红师振黎等
校级三等奖
24
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培养模式探索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校级二等奖
20
项目式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IT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
信息技术学院
徐天伟夏幼明甘健侯梁立等
校级二等奖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成果主要完成人
奖次
21
物理学五年制双学位教师教育专业改革与实践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候德东杨卫平刘应开陈瑶解福瑶等
校级二等奖
22
开创艺术教育新专业,积极主动为云南基础教育服务
白凤翔罗滨朱云东王卫娜白海城等
校级三等奖
25
云南师范大学教学管理信息化探索与实践
教务处
杨九迎陈斌陈元丁李云湘张丽辉等
校级三等奖

从创新人才素质有高师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结构体系改革

从创新人才素质有高师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结构体系改革
成绩 不 是 特别 优 秀 , 敢 思 、 想 、 叛逆 性 格 的 却 敢 有
有高度 的危机感 、 责任感 和急迫感 。 如何顺应 时 ” 代 发展 的潮流 , 大力实 施 创新教 育 , 为社会培 养 大
量 具有 创 新精神 和创 新 能 力 的人 才 , 摆 在 高 等 是 教育 面前 的头等 大事 。
也可 以说 是 其 灵魂 。没 有创 新素 质 的人才 , 本 根 就不 能称作 创新 人 才 。何 谓 创新 素 质?简 言 之 , 即指那 些 与人 的创新 活动 相关 的稳定 化 了的身心 成分 。创新 素 质是 人 的 整 体 素质 的一 部分 , 是 也 最重要 的一 部 分 。它 包 括 : 新思 维 、 创 创新 知 识 、
要缺陷 , 并从任选课 的开 漫情 况出发 , 对高师人才培 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 索 关键词 : 创新 素质 ; 高师人才 ; 培养模式 : 程体 系 课 中 图分类号 : 3o C .7 A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9—86 (0 2 O —0 1 0 10 6 6 20 )2 15— 5


创 新 人 才 应具 备 的素 质
学 生 , 社 会 后却 干 出 了可喜 的成 绩 。原 因何 走上 在 ?就在 于 后 者 能 够 打破 头 脑 中习 惯 思 维 的束
缚, 大胆创 新 。
什 么是创 新 ?什 么 是 创新 人 才 ?对 于创 新 , 理论 界有 众多 的解 释 , 有一点 是共 同的 , 就 是 但 那 创新 是指 在前 人 或他 人 已发 现 或 发明 的 基础 上 , 进一 步 做 出新 的发 现 、 明 , 提 出新 的见解 , 发 或 创 造新 的 事 物 , 拓新 的 领域 , 决新 的 问 题 的 活 开 解 动 。创 新人 才 , 是 具 有 创新 素 质 和创 新 能 力 的 就 人 才 。创新 素质 是创 新 人才 应 具 备 的核 心 素 质 ,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高考改革也随之展开,在此背景下,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太适应如今的要求,教师应该做到推陈出新,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如将学习的主动权放归于学生,使其主动学习,这也是教师在新高考背景下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出调整的一种回应。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实践路径引言新髙考制度的全面实施,代表着我国教育改革进人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新高考不同于过去的高考,新高考下教师需要进一步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结合新高考要求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能高质量地进行知识探索、实践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优化课堂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此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新高考的实施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而从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首先,是在数学课堂上存在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的情况.高中数学并不是简单地计算问题,其涉及很多有意义的操作及应用问题,高中生需要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深度把握数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

而在实践中,学生会由于数学难学、抽象,课堂主动性不突出,加上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懒惰,教师则是过分参与,造成了一节课上教师讲得很多、很细,学生很难进行深度思考、探究,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其次,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会以教材为基础,借助习题训练开展教学活动,整个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缺乏良好联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只是单纯地记住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然后利用这些知识来完成做题训练.这与新高考理念存在一定相背离的情况,影响到数学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一)打牢基础,抓好学科重点教学与其他通识学科相比,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与严密的逻辑性,对学生空间想象、思维推理等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看少数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育的发展

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看少数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育的发展

及 性 和 发 展 性 , 数 学 教 育 面 向全 体 学 生 , 现 使 实 ‘ 人人 都 能获得 良好 的数 学 教育 , 同 的人 在数 学 不 上得 到不 同的发展 ”’可见 , 课改 承 载着 素质 教 . 新 育 的重任 , 为实施 素质 教育提供 了机遇 . 首先 , 新课
标从 “ 识 与 技 能 ” “ 学 思 考 ” “ 决 问 题 ” 知 、数 、解 、
的状 态 . IA( rga m rfri e a oa s dn PS porm e o n r t n l t et tn i u
与社 会等人 文社会科 学 的专题设 置 , 为促 进学生在
学 习和实践 过程 中形 成 和发 展 数学 应 用 意识 找 到
了载 体.
13 关注 学生学 习方式 的变革 .
新课标 强调数 学学 习应使学 生通过 亲身体 验 ,
借助 观 察 、 析 、 分 比较 、 合 、 象 、 括 等 思 维 活 综 抽 概 动 , 到对 知识 的理性 认 识 ; 重 引导 学 生学 习数 达 注
assm n) ses et将数 学素养界 定为 : 学 素养是 一 种个 数 人 能力 , 生能确 定并理 解数学 在社会 中所起 的作 学
用 , 出有 充分根 据 的数 学判 断并 能够 有效地 运用 得 数学 , 形成 或作 为一 个 有创 新 精 神 、 心 他人 和有 关
学方 式 , 由朴 素 的直 观提 炼 精确 的数 学知 识 , 构建
良好 的知识 结构 ; 化将 数 学 知识 的形 成过 程 、 强 形 式化 的数学 及其相 关 材 料转 化 为 富有 生 活 意义 的 问题 , 将数 学知识 返 璞 归真 , 知识 本 质 属性 于 知 寓 识 的发生 、 发展过 程之 中 , 设置 问题情境 , 问题 中 在 探究 数学 、 数学 和做数 学. 用 14 推动素 质教 育的不 断进步 . 素质 教育是 我 国教 育 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 . 课 新 改 为落实 素质教育 提供 了机遇 和载体 . 新课标 在基 本理 念 中指 出 : 数 学课 程 应 突 出体 现 基 础 性 、 “ 普

新建民族地区高师院校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新建民族地区高师院校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作者 简 介: 王 莅 (9 5) 男, 17一 , 甘肃 临潭 人, 肃 民族师 范学 院讲 师; 甘 张俊 宗 (9 3) 男, 16一 , 河南 洛 阳人, 甘肃 民族 师 范学 院教授 , 教育 学博 士.
12 0
衡 水 学 院 学报
第1 2卷
是 不 合 格 的 “ 成 品 ”。 据 对 历 届 毕 业 生 的 追 踪 调 半
的教师 教育 专业课程 体 系 。本 文 以该 校为例 ,对 课
程体系构建与实践进行 阐述 ,以期 引起关注 。


新建 民族高师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 传 统 办学形成 的课 程体 系不适 应本 科人 才 一)
培 养的要求 作 为新建 民族 院校 , 由于 长期 的专 科办学 形成
的培养模 式和 课程体 系建 设改革 ,在广 泛借 鉴 国内 外 教师教 育的培养 模 式和课程 体 系建设 先进经 验 的 基础 上 ,结合学 院办 学的实 际 ,在几 年 的办学 实践
中进 行 了有 益 的探 索和 实践 ,形成 了 自己独具特 色
( 形成 的教 师教育 专业课程体 系与教 师专业 二)
育和 民族心 理学等 知识 ,且课 程结 构只强 调学科 体 系的逻 辑性理 论知 识 ,轻 视实用 性 ,导致 与基础 教
育要求 严重脱 离 ;三是教 育实 习时 间难 以保证且 形
基 于注重知 识教 育和专 业教 育 的教 育思想 ,具 有知 识 系 统 性 强 ,而 知 识 互 相 渗 透 性差 ;知 识 的专 业
教学管 理模式 等 的综 合体现 ,又 是为 学生构 建 的知 识、能 力 、素 质结构 的具 体反映 。课程 体系 建设 是

新课改与民族地区教师教育模式的变革——以广西师范大学教改实践为例

新课改与民族地区教师教育模式的变革——以广西师范大学教改实践为例
[ 稿 日期 ] 20 —1 —1 收 07 0 5
[ 者 简 介 ] 杨 丽 萍 (98 ) 女 , 西 全 州 人 , 西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学 院 副 教 授 , 育 学 硕 士 , 要 从 事 语 文 学 作 16一 , 广 广 教 主 科 教学 、 民族 教 育研 究 。
越 来越 不能 满 足教师 素质 拓展 和 可持续 发展 的 时
代 要求 。 因此 , 索 和构 建 多元 化 教 师 教 育新 模 探
式 , 为一项 紧迫 的任 务 。 高等 师 范 院 校作 为 教 成 师 教育 的母 机 , 如何 在 新 一 轮 课 程 改 革 中加 强 与 中小学 的合 作 , 采取 多种 途径 , 培养 适应 新课 程改 革 需要 的师 资 队伍 , 为重 要 的研究 课题 。 成
广 西师 范 大学 作 为少 数 民族地 区重 点 师范大 学, 以积 极 的态度 紧跟 教育 改革 步伐 , 注基 础教 关
带 头人 和教学 骨 干 , 工 程影 响扩 大 到全 区各地 。 将 广 西师 范大 学凭 借一 支实 践经 验 丰富 的专 家
队伍 的优 势 , 承担 了广 西 “ 1 纪 园 丁工 程 ” 2 世 技术
V0 _ 9 l1 Ge e a nr l No. 4 8

新课 改与 教师 培训 ・
新 课 改 与 民族 地 区教 师 教 育模 式 的 变 革
— —
以 广 西 师 范 大 学教 改 实践 为 例
杨 丽 萍
( 西 师 范大 学 教 育 科 学 学 院 , 西 桂 林 广 广 5 10 ) 400
支撑 单 位 的重任 , 负责 对工 程进 行 统一 规划 、 领导 和具 体 实施 。在 培训 层 级 上 , 要 负 责 A类 学员 主

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育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育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科 教 文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0 5 ・
民族地 区高师数学教育 适应基础教 育课程 改革 的 探 索 与实践
韦 兰 英
( 广西 民族师范学院 数 学与计算机科 学系, 广西 崇左 5 3 2 2 0 0 )
摘 要: 目前 , 民族地 区高师数 学教 育中仍存在 问题和 不足 , 如何加快推进 民族地 区高师数学教育改革 的步伐 , 使 高师数 学教育与基 础教育课 程改革相衔接 , 并使 民族地 区未来的数学教 师尽 快适 应基 础教 育新课程 改革 的形 势, 就成 为一项具有现 实意 义的重C r i e r 题。 本文 从调整 高师数 学专业的课 程设 置 、 加强 民族地 区高师数 学教 师研 究基 础教育的 意识 、 转变 民族地 区高师数学教师教 的方式和 学生学的 方式、 增加 高师数 学专业的 实践教学环节 、 加 强“ 国培计划” 的 实施 , 促进 高师教 育与基础教 育的对接等方 面进行 了一些探 讨。 关键词 : 民族地 区; 高师 ; 数学教育 ; 基础教 育; 改革 来从 事数 学教育教学工作来 说 , 还不 能很好地 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自2 0 0 1 年 9月启 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以来 ,基础教育课程 改 相适 应 。 革 已在全 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 并 昭示 出强大 的生命力 。2 0 0 4年 2 I 3高师生难 以感受到数学新课改的气息 9月 , 普 通高 中课 程改革正 式拉开帷 幕 , 基础教 育课 程改 革实施 几 高师数学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感受 基础教育新课改 的机会 , 但 年来 , 已取得很好 的成 效。2 0 1 2年秋季学期 起 , 广西正式实施普 通 由于民族地 区高师数学教育类课 程的师资队伍 比较薄弱 , 而且有些 高 中课程改 革 , 在课程 改革实践 中, 笔 者了解到 民族地 区有些教 师 任课 教师只在 高校里 面研究点理论 , 观望一下 基础 教育课改的一点 还不适应新课程改革 。教师是新课程改 革的关键 , 教师 的成 长关 系 新动 向, 缺乏对基础 教育改革 的总体把握 , 不熟悉基础 教育数 学课 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 。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对数学教 师的素 程改革 的基本理念 。 绝大 多数教育类课程 的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 质提 出了新 的挑 战和要求, 如何提 高基 础教育数学教 师的素质是 我 程 中 , 没有引领学生深入 中小学 , 更没有 引导 学生去感 知新课改 的 们面 I 临的一 个重大问题 。当前, 民族地区的师资 主要 来源仍然是 民 气息 。学生在校 内的试讲也是按 照传 统教 学方式来进行 , 学生仅 凭 族地 区高师 院校 , 因此 , 如何加快 推进 民族地 区高师数学 教育改革 教育见 习 、 实习来 了解基础教育新课 改 , 且教育实践时间过短。 在这 的步伐 , 使 高师数学教育 与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相衔接 , 并 使 民族地 种缺乏足够亲 身体验 的情形 下 , 学 生是难 以感知 新课改 的 , 所 以实 区未来 的数 学教师尽快适应基础教育新课 程改革 的形势 就成为一 践 新 课 改 的热 情 也 无 从 谈 起 。 项具有现实意义 的重要课题。 3 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 育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探索与实践 2民族地 区高师数学教育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 民族地 区高师数学教育 已经不能满 足时代的要求 , 深入探索适 近年来 , 民族地 区高师数 学教育在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 应 民族地 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的高师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方面 已经做 了很大的努力 , 也取得 了明显 的效果 。 但是 , 民族地 区高 3 . 1 调整高师数学专业的课程设 置 师数学教育 中仍存在问题和不足。 目前 , 更新课 程观念 , 科学 构建有利 于全面适 应基础 教育课 程 2 。 1 课 程设置 没有跟上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要求 改革需要 的高师数学课程体系 已是迫在眉睫。 高师数学教育的特点 基础教育新 课程标准 提出 :要改 变课 程结 构过于强 调学科本 主要体现 在数 学教育类课程上 。因此 ,要 适 当精简高等 数学知识, 位、 科 目过 多和缺乏整合 的现状 , 强调课程 目标 的多元化 、 课程类 型 增设数学教育类课程 , 加强用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指导初等数学研 多样化 、 课 程内容综合化 , 以适应不 同地 区和学生发展 的需 求 , 体现 究 。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 综合性 和选择性 。民族地区现行高师数学教育 近 年来 , 随着人们对数 学文化的关注 , 计 算机科学技术 的发展 , 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着 比较大 的问题 , 数学专业课程 门类 繁 基础 教育新课程 改革的实施 , 数学 教育观不断更新 , 数 学教育类课 多且课程内容陈 旧: 有 的课程 设置 还沿用 2 O世纪 9 o年代数学专业 程也在不断变化着 。 一是更加重视数学文化在基础教育数学教师 培 的课程设置方案及其相关 内容 , 与基础 教育新课 程改革要求不相适 养 中的作用 ,相应 的课程有 “ 数学史 与数学文化 ” 、 “ 中学数学方法 应; 有 的课 程没有体现数学教育专业 的特 色 , 与初等数学严 重脱 节 , 论” 和“ 现代数 学与 中学数学 ” 等, 这些课 程能让学生用 现代数学 的 学生感到高等数学用处不大 , 不了解高等数学对初等数学 的指导作 观点沟通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 的联系 , 体会到数学思想 和文化是 一 用; 数 学教育类课程 门类较少 , 内容落后且缺乏针对性 ; 必修课程相 脉相承 的。 二是 为学生提供更多 的教学实践机会 , “ 教育技术与课 件 对较 多 , 选修课 程较少 , 课程设置 太注重数学专 业课程而 忽视 了人 制作 ” , “ 数学教学设计 ”等这些课程对提高学生 的教学技 能有很 好 文学科的 比重。这些都严 重影 响 了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 不利于其数 的作 用 , 这 在学生 的教育 实习 中表现得 非常 明显 , 由于 掌握 了教 育 学素质的提高。 技术 , 学生增 强了上好课 的信心 , 从而提高了教育实习的效率 。 三是 2 . 2 课 堂教学方式传统 、 教学手段单一 重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 问题能力 的培养 , 这些课程虽然不是 数 长期 以来 , 民族 地 区高师 院校教学经 费严 重不足 , 教 学设备 陈 学教 育课程 , 但却与基础 教育数学教 师的培养关 系密切 , 相应 的课 旧, 教学条件 相对落后 ; 教学手段 单一 , 许多教师仍延续 着 “ 一支粉 程有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 等, 这些课程对提高学生 的应用 能力起 笔, 一 张嘴, 一块 黑板 ” 的教学方式。 笔者做为学院教学督 导员在 听课 到促进作用 。 过程中 ,发现大部分高师课堂教学仍停 留在传统 的教学模式 上 , 教 此外 , 为使 民族地 区高 师学生能适 应新课改 的要求 , 还 应该适 中小学数学典 型案例分析 、 中小学 数学新课 学方法 主要 是讲授法 , 教学 方式仍 以传统 的知识灌输 为主 , 学生被 当增 加数学微格教 学 、 动接受 ; 教学过程呆板 , 缺乏探究和学生 的主动参 与 , 缺乏相互 的合 程标准解读 、 教师 口语 等课 程。 作与交流 , 并且课外辅导学生受益 面窄。有的教师虽然在使用多媒 3 . 2加强民族地区高师数 学教 师研究基础教育 的意识 体课件进行教学 , 但存在教学 内容 过多 、 课堂设计不合 理 、 课件制作 教 师队伍的素质高低 , 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和对 学生 的培养 。民 不够精细 、 课 件播放过快 、 多媒体只起到黑板 的作用 等问题 , 不顾及 族地 区高师数 学教师肩负着 培养民族地 区基 础教育数 学教师 的重 学生从教技能的训练和教育专业情感 的培养 , 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 任 ,如果 民族地 区高师数学教师不 了解基础教 育数 学课 程改革 , 教 折扣 。由此可见 , 民族地 区师 范院校的数学教学模式对于高师生将 育教学理念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 传递的仍是传统 的教育观念 和教

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维普资讯
20 06年 4 月 第 2卷 第 2 3 期
长 治 学 院 学 报
J un l f h n zi iest ora a gh v ri oC Un y
Ap ., 0 6 r 20 V0 . 3 N . 12 . o 2
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武江红
( 长治学院数学系, 山西长治 06 1) 40 1
摘 要 :面对教师专业化的世界潮流 , 面对我 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体 系及 内容也应积极地进行
改革, 主要对策有 : 建立新 的专业课程结构、 更新数 学教育类课程 内容、 建立多种培养模式 。 关键词 : 师专 业化 ; 教 数学教 育: 课程体 系 中圈分类号 : 62 0 G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04 20 ) 2 02 3 17 —2 1 (06 0 —05 —0
没有数学教师的协助和参与 ,任何数学教育的改革 这些都提高了对 中学教师素质 的要求。然而高师作 都不可能成功。当前世界各国纷纷把数学教育改革 为培养未来 中学师资的重要教育机构 ,其课程设置
的重点转向数学教师队伍 的建设 , 虽然措施各异 , 与教学的内容却远远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如 : 但 ①课
13 信 息技 术对数 学教 育的影 响 .
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的要求 , 要求教师学会利用计 算器和计算机 , 丰富激活教学情境 , 提高教学效益 。
计算机以空前的速度普及 ,英特网把世界进一 依据这些要求 ,我们必须增开数学教育类课程的门 步变小 , 数学和数学教育 , 已经不再是“ 一张纸 、 一支 类及更新数学教育类课程的内容 ,借鉴一些改革成 笔、 一个脑袋” 的工作格局 , 多媒体 已成为中小学数 功的高师院校 的作法 ,对数学教育类课程可作如下

贵州省第七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贵州省第七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
法学
2
23
《证券投资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戴亮、殷平生、张勇
贵州财经学院
经济学
2
24
黔南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
顾晓艳、郭学敏、余明友、陈贵祥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教育学
2
25
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
焦艳
贵阳学院
教育学
2
26
以经典名著导读提升本科课堂教学的学术品位
余小茅
遵义师范学院
分阶段单元教学法的实施推广
张华、韦艳、谢春、张霞
贵阳医学院
其他
2
45
构筑三维一体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
贵州大学
其他
2
46
法律诊所教育模式在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冷传莉
贵州大学
法学
3
47
2007年贵州省高校精品课程《文件检验》
袁瑛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
丁丰朝
贵阳学院
理学
3
64
物理教学论(教材)
邹祖莉
贵州教育学院
理学
3
65
《泛函分析中定理教学的改革尝试》
文开庭
毕节学院
理学
3
66
口腔预防医学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
张绍伟、王胜、刘琪、刘建国、吴家媛、钟雯怡、毕翔
遵义医学院
医学
3
67
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促制药专业发展
郁建生、杨政水、饶茂阳、段俊红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遵义医学院
医学
2
40
《生理学》教改系列教材建设与应用研究
许红、彭芳、陈代勇、周慧、史琴
贵阳中医学院

民族地区高师数学专业应对基础教育新课改的研究与实践——以吉首大学为例

民族地区高师数学专业应对基础教育新课改的研究与实践——以吉首大学为例

[ 关键 词]高师 数 学教 育 ;基 础教 育新课 改 ;人 才培 养质 量
教 育 改 革 的 不 断深 入 ,特 别 是 基 础 教 育 新 课 改 的
全 面 开 展 , 给 中 学 数 学 教 学 带 来 了 新 的 变 化 , 也 对 高
自身素 质 ,以达 到新 课 改 对 教 师在 教 育理 念 、知识 面 、
二 、 民 族 地 区 高 师 数 学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的 思 路 和 举 措
在 新 的 中学 数 学 课 程 标 准 下 , 中学 数 学 课 程 呈 现 出许 多 新 的特 点 :第 一 是 课 程 教 学 的 人 本 化 ,强 调 了

教 师 在 数 学 教 学 过 程 中 与 学 生 积极 互 动 、共 同 发 展 , 更 注 重 学 生 独 立 性 和 自主 性 的培 养 ,引 导 学 生 质 疑 、 调 查 、探 究 ,在 实 践 中学 习 数 学 。 第 二 是 数 学 课 程 教
整 ,增 加 了 一 些 新 的 课 程 类 型 , 如 数 学 活 动 课 程 、 综
合课 程 、选 修课 程 、研 究 型课 程 等 。 民族 地 区学 生 受 语 言 与 思 维 的 限制 ,直 接 影 响 到 数 学 新 课 改 开 展 的 效 果 。例 如 苗 族 学 生 从 小 说 苗 语 , 习 惯 于 苗语 思 维 ,这 给 学 生 自主 学 习 带 来 困 难 。 民族 地 区边 远 山 区较 多 ,新 课 程 的 培 训 力 度 严 重 不 足 ,大 多数 农 村 中学 数 学 教 师 没 有 得 到 有 效 的 培训 ,传 统 数 学 教 育 教学 观 念 仍 束 缚 着 教 师 的 教 学 行 为 ,教 师 数 学 教 学 设 计 能力 亟待 提 高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中师 生 的 合 作 学 习形 式表 面 化 。 民 族 地 区 基础 教育 数 学 教 师 的 整 体 素 质 不 高 直 接 制 约 着 新课 改 的课 堂 教 学 质 量 。如 何 全 面 更 新 教 师 的

新教改形势下《高等数学》课程的评价模式探索

新教改形势下《高等数学》课程的评价模式探索

新教改形势下《高等数学》课程的评价模式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数学是大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为学生提供了数学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新的教改形势不断涌现,给高等数学课程评价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高等数学课程评价主要侧重于考试成绩和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评价内容单一,不够全面客观,缺乏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

这种评价模式往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教改形势和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探索基于新教改形势的《高等数学》课程评价模式。

这种评价模式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和工具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通过对新教改形势下《高等数学》课程现状的分析,传统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的探讨,以及基于新教改形势的《高等数学》课程评价模式的探索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高等数学课程评价模式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的主要目标是探讨在新教改形势下,如何对《高等数学》课程的评价模式进行改进和探索,以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

通过分析传统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新教改形势的《高等数学》课程评价模式的探索方案,并结合案例分析,探讨这一新模式的实施效果和意义。

在此基础上,对探索成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并展望未来,《高等数学》课程的评价模式应如何不断完善与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促进《高等数学》课程评价模式的不断完喲和提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2. 正文2.1 新教改形势下《高等数学》课程的现状分析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等数学》课程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教育理念逐渐转变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浅谈新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浅谈新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浅谈新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与实践的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逐渐显露出滞后和不足之处。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需要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数学教学方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为解决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必须进行创新与实践。

只有创新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出更具有竞争力和创造力的人才。

本文将从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创新理念引入、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和技术手段应用等方面,探讨新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力求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结束。

1.2 问题阐述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正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机械式的计算,缺乏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这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课堂效果较差。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知识的传播和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而且,学生自身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对数学课程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如何解决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紧迫课题。

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深入分析,结合创新理念引入、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及技术手段应用的实践探索,预计能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高中数学教学现状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可谓是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调整。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难以完全适应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传统的讲授和记忆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学生。

地方高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广西“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地方高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广西“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针对 新课程 改 革 的 需要 开设 了一 些 新 的课 程 , 如
《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系的扩充与复数的 、 数
引入》《 、数学教育改革与实践研讨》《 、线性规划》 、
《 运筹学》《 、图论初步》 《 、应用统计》《 、矩阵论》 等。 对《 数学分析》 的基本理论体系与阐述方式进行再
实现教育观念 的重建和教育制度的创新 。《 纲要》
特别强 调 :师范 院校和其 他 承担基 础教 育师 资培 “
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
教育课 程改革 的 目标与 内容 , 调整 培养 目标 、 专业
设置 、 课程 结 构 , 改革 教 学 方 法 。 因此 , 范 院校 ” 师
实提高学生的从师能力、 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 培 养适应基础教育需要 的优秀数学人才。我们认
为, 本项 目的成 果 不 仅 可 以为 地 方 师 范 院校 提供

必须改 变传统 的 自上 而下 的办 学 模 式 , 试 自下 尝 而上 的教师人 才 培 养 思路 , 即密 切 关 注 基 础 教育
思考 , 改革 旧的体 系 , 把若 干反 映 当代数 学 的发展 趋 势 的分析 内容纳 入 分 析 系 列选 修 课 中 , 设 了 增
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体系 、 课程 内容 和教学方
法 的改 革研究 , 在 此基 础 上 建 立 了新 的课 程 体 并
改革 的动 向和 需 要 , 合 现 实教 学 实 践 的特 点 和 结
种切实 可行 的数 学教 师 教 育 培养 模 式 , 且 也 而
能辐射其 他学 科 , 各 学科 教 师 人 才 培养 提 供 参 为
教师专业 化发 展 的 规律 , 重建 教 师 教 育 的新 的课

少数民族高师数学建模教改探索

少数民族高师数学建模教改探索
A r as / e /Xu Xin ui Ya Zh ng ua e ag , n o q n
式 已经不 能满足 时代的要求 , 对其进行教学 改革显得十分
必 要 和 紧迫 。
3 数 学建模 及各 大高校 的发展 现 状
数 学 建 模 是 利 用 数 学 方 法 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 一 种 实 践 , 即通 过 抽 象 、 简化 、 设 、 假 引进 变 量 等 处 理 过 程 后 , 实 际 问 将 题 用 数 学 方 式 表 达 , 立 起 数 学 模 型 , 后 运 用 先 进 的数 学 建 然
少数 民族 高师数 学建模教 改探 索
薛 先贵 严 忠 权
( 南 民族 师 范学院数 学 系 贵 州 ・ 匀 5 8 0 ) 黔 都 5 0 0
中图 分 类 号 : 4 G6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 0 )1 0 8 0 17 — 84 2 1 0 — 8 —2 1
改的 作 用 . 并 以黔 南 民族 师 范 学 院数 学 系 的 数 学建 模 教 改
为 个 案 . 说 明 了民族 地 区高 师数 学建 模 教 育 的 可行 性 与 必
要性。
关 键 词 民族 地 区 数 学建 模 数 学教 育
Th Re e r h n e s a c o M a h ma ia M o e i g n t e tc l d l i M i o i n n rt y
要 补 充
41 数 学建 模 思 想 是师 范生 必 备 的教 育教 学 思 想 .
刚刚起步 , 么针对少数 民族学生的数学学习 , 那 传统的数学 教学对民族地区有何 弊病 ?如何加强 民族 地区高师师资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o r nn nt ur te ly n i ai . f n t iig i ec r n mpome ts u t n n o a h e t o K e r s n w i ain;mioi ra ywo d : e st t u o n rt ae s;n r lc u 学 ;su e tri igmo e ;c us ytm e r y oma 0 e 。 td n ann d l 0 fesse rfm t o
C h—b n EN Ya i
( et f t , i nnN r a o eef ai aie ,D y n 5 8 0 , hn ) D p.o h Q a a om l l g rN t n lis u u , 5 0 0 C ia ma n Cl o o t
Ab t a t T i a e o sd r h i t n o u e n r a i go o e e n i u t n e ly n ,a d c n tu t e t i i gmo e s r c : h s p p rc n i e st e st i fn mb ri c e s n fc l g sa d d t l ua o l  ̄e yi mp o me t n o sr c san w r n n a dl
v na e o ae iht eod o e .W i o tn e mpo e n ,teein v t n nmah maista h r ri igh v e nc rid o t r5 a tg sc mp rd w t h l n s t c niu di rv me t h s n o ai so te tc e c e tann a eb e are u h o s o f
d  ̄tn i s lo ee ec ig at s eu i M am .Al fh s ahn rcie ipe ne et f ah Qa nnN r a oeefr ao at s n aeovos d o t t p c a m lmet i D p.o t. i a om l lg t nli dhv biu — dn m n C l o N i ie a a
Th a t e Re e r h o an n o e n u s y t m f r o r a e Pr c c s a c n Tr i i g M d l d Co r e S se Re o m f r No m l i a
Colg ah m as S u e t i o i e si h w iu t n l eM t e t t d ns i M n rt Ar a t eNe St a o e n y n i
黔南 民族 师范学院学报 20 09年第 6期
新 形 势 下 民 族 地 区 高 师 数 学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与 课 程 体 系 改 革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岑 燕斌
( 南 民族 师 范学 院 数 学 系 , 州 都 匀 5 80 ) 区 高师数 学系培养 的毕业 生质量在 新形势 下( 升本 院校 增 多 , 为 专 毕业生 就业难 ) 具有较 强的
相适应的课程体 系, 2 0 从 0 5年起逐 步充 实、 完善 、 实施 , 取得 了具有影响 的人 才培养效 益 , 培养 的学生受到 用人单位 的欢
迎 和社 会 各 界 的广 泛 赞 誉 。
关键 词: 形势; 新 民族地 区; 高师数 学 ; 才培养模式 ; 人 课程体 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 : 65 G 5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 3 9 2 0 ) 6— 07—0 17 2 8 (0 9 0 0 5 5
个本科专业 , 一个专科专业数学人才 的培养基地 。20 年数学 系培养 的“ 03 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第一届 本科生开始进入
职业竞争力, 符合用人 单位 的需求条件 , 本研 究报 告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数 学 系为个案 , 通过 深入 实际的社 会调查 , 紧紧 围绕学院的办学理念 , 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 目标 , 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 , 索改革原有 的人 才培养方案、 式和课程 探 模
体 系, 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迈 出重 大步伐 , 逐步构建 了民族地区高师数 学专业具有一定特 色的数 学人 才培养模 式和 与之
1 项 目背景
黔南 民族师范学 院数学系是 20 0 0年 黔南 民族师 范学 院升本后 的首批 三个 本科 教学 系之 一。2 0 00年招收 第一届 “ 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本科生 。20 0 2年新增并招收第一届“ 息与计算科 学” 业本 科 生 , 为西 部 民族 地区拥有两 信 专 成
a d Mah n i dC Ue ytm fr frn r a olg td nsi n rt n dsicieyb sd o e pn esh o —ta hn o cp n n te mta O lesse r om o o l c l esu e t nmioi a - it t l ae n k e igt c o l e c igc n e ta d e e m e y 瑚 n v h
ya ssn e2 0 n d g t riefo e lyr dc mmu i e r ic 0 5,a e as rm mpo esa o p n nt y.Moev r hse u aine poain po ie rcd n rtef r e eo a ro e ,ti d cto x lrt rvd sape e e t ut rrfr ・ o o f h h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