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高三思想政治高考复习参考资料

合集下载

高三政治需要哪些复习资料

高三政治需要哪些复习资料

高三政治需要哪些复习资料政治作为文理科均需学习的必修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三政治学习期间,尤其需要一些有效的复习资料来帮助巩固知识,提高考试成绩。

那么,高三政治需要哪些复习资料呢?以下是一些我个人认为比较有价值的复习资料。

第一类:教材及补充资料首先,教材自是经典之作,高三政治学习的主要依据即为教材。

对于高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最好选择教育部规定的最新版本。

对于学渣而言,可以考虑选择一些题型比较全面、解析详细的辅导资料,例如“模拟试题” “全方位体系讲解” “历年真题解析”等。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重点知识、掌握应试技巧和总结归纳题型规律。

第二类:参考书及辅助书其次,参考书及辅助书也是高三政治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资料之一。

参考书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思路和思维触角,帮助自我引导。

推荐的参考书有:《政治心理学》《政治发展史》《政治经济学》等。

而辅助书主要是一些政治名词、概念解释及详细的图表、图像等,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这些重要的政治概念和事件,并在考试中更好地运用和理解。

第三类:网络资源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资源也成为我们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三政治学习过程中,互联网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政治论坛、政治名人博客、政治专家讲座、政治新闻等。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了解到社会上的政治事件和热点话题,跟上时代发展脚步,时刻关注国家政治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第四类:课外阅读材料政治作为一门通识的学科,实践性非常强,也非常注重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因此,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阅读广泛的资料,能够对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起到很大的帮助。

阅读的范围可以涵盖政治理论、当下政治话题、历史政治事件、国际关系书籍等。

阅读广泛的资料,能够培养学生的政治判断力和演绎能力,让学生立足于实际,形成自己的政治思维。

总体而言,高三政治需要哪些复习资料,这个问题并非简单直接。

每位学生有自身的学习习惯、特点和考试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2010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政治生活》3-4

2010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政治生活》3-4

2010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政治生活》3-4第三单元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我国唯一的立法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2、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人民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产生方式有两种: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人民代表的权利: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提案权、质询权等。

人民代表的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执行。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2010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经济生活》2

2010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经济生活》2

2010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经济生活》22010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经济生活》2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所有制构成地位形式含义作用公制经济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集体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份)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经济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有利于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三政治总复习资料

高三政治总复习资料

高三政治总复习资料高三政治总复习资料高三是每个学生都经历的重要阶段,对于文科生来说,政治是必修科目之一。

政治作为一门学科,涵盖的内容广泛,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和理论。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进行政治总复习,本文将提供一些总复习资料,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是政治学的基础,也是高考政治考试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

对于这些理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参考书籍以及政治学术期刊来进行深入学习。

二、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治组织的基本形式,学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

这包括国家的组织结构、国家权力的分立与制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等。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其特点。

三、政治经济政治经济是政治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需要了解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经济政策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参考书籍以及经济类期刊来深入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知识。

四、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国家政治的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

学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政治文化,包括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国际政治文化,了解不同国家政治文化的差异和联系。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参考书籍以及相关研究论文来深入了解政治文化的知识。

五、政治实践政治实践是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政治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学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政治实践,包括政府的决策制定、政治运动、政治改革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国际政治实践,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政治制度。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参考书籍以及政治学术期刊来深入了解政治实践的知识。

2010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

2010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

2010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经济生活》复习指南(标示★的为复习的运用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

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高考文综]届高三政治总复习-精品文档

[高考文综]届高三政治总复习-精品文档

2011届高三政治总复习哲学常识二轮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哲学原理结构图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部分:哲学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本前提。

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的思想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二、唯物辩证法(辩证法)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任何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

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事物的因果联系,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

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观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首先,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其次,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再次,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重视内因,又不忽视外因,坚持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又必然会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或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高三政治复习资料整理.doc

高三政治复习资料整理.doc

高三政治复习资料整理高三政治复习资料(一)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1)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含义: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1)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11高考政治考前复习提纲汇总

2011高考政治考前复习提纲汇总

政治考前复习提纲易混易错观点辑录1.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

(对)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

(对)3.实事求是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

(错)4.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

(对)5.因为规律是正确的,(错)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对)6.规律是客观的,可以推动事物发展,也可以阻碍事物发展。

(错)1.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随着人们的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

(错)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错)3.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错)因为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联系的。

(对)4.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错)5.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对)6.发展一定是质变,(对)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对)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错)7.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对)8.运动是绝对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有条件的。

(对)9.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错)10.矛盾是无法克服的。

(错)11.矛盾可以缓和,不可以调和。

(对)12.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对)都具有其优点和缺点。

(错)13.对立统一是世界的普遍现象。

(对)14.普遍和个别互为存在的前提。

(错)1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错)16.矛盾分析法就是一分为二看问题。

(错)17.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错)18.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错)19.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也离不开特殊性。

(对)20.只要有量变存在,就必然发生质变。

(错)21.外因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错)22.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促进)或延缓(阻碍)的作用。

(对)23.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错)24.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平衡性和不平衡性的关系。

2010届高考政治思想政治教材精华荟萃

2010届高考政治思想政治教材精华荟萃

万胜高中2010届高考复习专题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精华荟萃第一部份 知识纲要、商品经济理论 2、市场经济理论★、我国的经济制度★ 、企业★2、产业3、经营者4、劳动者5、社会保障制度★ 、劳动合同制度、国民收入 2、财政★ 3、税收4、银行5、纳税人、公民与投资1、商品服务市场 交换2、世界市场3、我国的对外贸易★ 1、家庭消费 消费 2、消费者合法权益 、物质 2、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 、规律 2、主观能动性 、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 ★★经济常识 经济理论生产活动 分配活动交换与消费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关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 发展观点 全面观点 哲学常识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价值观★ 3、集体主义价值观 4、人生价值★ 5、人生理想、国家性质(国体)★ 2、国家职能★ 3、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4、国家结构形式 5、国家机构设置★ 6、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党的性质、宗旨 2、党的地位及意义 3、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 4、党的建设 、党的指导思想 6、党的基本路线 1、我国民族关系民族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我国的民族政策★ 1、宗教状况 宗教2、宗教政策★ 自我总结: 备注: 1、必须记清每一板块知识结构、同时多分析板块间的内在联系。

2、每一主体知识都试图用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去概括,选择重点加以背诵。

认识论 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认识实践 人生价值观经济常识 国家制度 中国共产党★ 民族和宗教国际社会与外交政策我国的外交政策 国际社会第二部份教材主干知识(高考考点知识)经济常识部份板块一经济理论一、商品经济理论(一)商品1、商品的含义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的含义、两者的关系)☆3、商品的价值量(t社、t个、P社、P个、价值问量及关系)★4、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5、价格影响因素☆(二)货币1、货币的本质☆2、货币的职能☆3、货币的符号――纸币①含义②优点③人民币④纸币发行规律和公式☆⑤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三)价值规律1、地位2、基本内容☆3、表现形式4、作用★5、认识和利用二、市场经济理论(一)资源、资源配置(二)市场经济1、市场的含义2、市场经济的含义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4、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5、市场经济的地位作用☆(三)国家宏观调控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弱点和缺陷)★2、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3、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4、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基本特征☆3、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根本目标、生产目的、主要矛盾等★三、我国的经济制度(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经济①地位及表现②内容③实现形式2、非公有制经济①内容②地位意义☆③国家方针政策☆3、所有制结构3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5、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二)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1、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①按劳分配②非按劳分配(个体劳动成果、生产要素、福利性分配)☆2、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3、我国基本分配制度的必然性4、我国的分配原则(效率与公平)★5、分配与生产的关系★板块二生产活动理论(企业和产业)一、企业(一)企业1、企业的含义、作用2、企业的重要形式――股份和有限3、股票:①含义②股东、股息③股票价格★4、股份制的评价(二)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作用、问题及措施(三)企业的经济效益①地位②含义③作用★④方法途径(科技、劳动者、经济增长方式、管理、成本、兼并破产等)★二、经营者1、国企的领导体制厂长负责制、职工代表大会、企业党组织2、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3、企业的信誉和形象★①含义②地位作用③提高方法4、经营者应当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三、产业(一)农业1、含义、分类2、地位、作用★3、现状(成就与现实问题)、现实意义☆4、发展道路:政策、科技、投入、产业化、乡镇企业等)★(二)工业1、含义、分类2、地位、作用3、现状(成就与差距)4、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和新型工业化道路★(三)第三产业(服务业)1、含义、层次2、地位、作用☆3、现状(成就与差距)4、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5、措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4(四)三大产业的关系1、关系是什么2、处理好三大产业关系的重要意义3、正确处理三大产业关系的措施:P114优化产业结构等★四、劳动者1、劳动者的地位2、劳动者的权利(含义、内容、意义)3、劳动者的义务(含义、内容、意义)4、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五、配套制度1、劳动合同制度①含义②内容③原则④意义☆⑤劳动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P1232、社会保障制度★①含义②地位③内容④原则⑤意义⑥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板块三分配活动理论(财政、税收与银行)一、国民收入的分配1、社会总产品/值2、国民收入3、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4、国民收入按用途分类5、增加国民收入的主要途径6、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及处理★二、财政1、财政的含义实质2、财政的实现形式――预算及预算体系3、财政的内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4、财政状况5、财政的作用(资源、经济、教科文卫、人民、国家政权)★6、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或财政收入的制约因素;或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方法)★三、税收1、税收的含义2、税收的基本特征3、违反税法的行为4、我国税收的性质☆5、我国税收的作用(财政收入、经济调节、经济监督)★6、我国的主要税种(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四、纳税人1、含义2、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五、银行1、银行的含义2、银行的分类及职能3、中国人民银行(性质、地位、职能)★4、银行的三大基本业务5、银行的作用(纽带作用、信息决策、监督管理)☆六、公民的投资51、存款储蓄①含义②分类、原则③作用(利国利民)☆2、债券①含义②债券与股票☆③种类3、商业保险①含义②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③分类、作用板块四交换与消费活动理论(家庭消费与对外贸易)一、交换活动(一)商品服务市场1、含义2、分类及特点(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服务市场)3、地位4、市场交易原则(①含义②内容③必要性、重要性④措施)★(二)世界市场1、含义、内容2、新特点3、类型4、外汇与外汇储备★①外汇、外币、本币、汇率②人民币升值与外贸③外汇储备5、不等价交换6、国际经济组织(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三)我国的对外贸易1、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2、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3、对外贸易的含义及类型4、对外贸易的内容(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5、关税(含义、作用)6、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7、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二、消费活动(一)家庭消费1、家庭消费的含义2、家庭消费的分类3、影响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二)正确消费观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重要性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三)消费者1、消费者的地位2、消费者行使权利的意义3、消费者的权利(安全、知情、自主选择、公平交易、求偿等)4、消费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5、消费者权利的维护①机构组织:立法、行政、司法、社会团体、公众6②途径:协商、调解、申诉、仲裁、诉讼等③经营者切实维护消费者的权利哲学常识部份板块五辩证唯物论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物质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2、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3、物质的含义(二)意识1、意识的含义、本质2、意识的分类3、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②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差别③方法论意义(2)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①含义②反作用原理内容③方法论意义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一切从实际出发1、含义2、意义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4、了解国情、立足国情二、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一)规律1、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2、规律的含义和共同特征3、规律的客观性及表现★4、按客观规律办事:①认识和利用规律②按客观规律办事③不能蔑视违背规律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二)主观能动性1、含义及内容2、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意义3、影响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因素★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板块六唯物辩证法一、联系观点★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及方法论意义)3、联系的客观性(①含义②表现③方法论意义)4、因果联系(①含义②辩证关系③方法论意义)5、整体和部份的辩证关系(①含义②辩证关系③方法论意义)二、发展观点★1、运动、变化、静止72、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表现及方法论意义)3、发展的含义(①含义②实质③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和错误标准)☆4、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①发展过程②发展阶段和地位③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5、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6、发展的原因★①含义(内因、外因)②辩证关系原理(根据、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③方法论意义(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④运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7、发展的状态★①含义(量变、质变)②辩证关系原理(前提、必然结果)③方法论意义(适度原则、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飞跃、优化结构)8、发展的趋势☆①亲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②新事物经历曲折的原因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矛盾(全面)观点(一)对立统一观点1、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2、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及方法论意义★3、矛盾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4、统筹兼顾、科学发展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表现2、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含义②重要性③怎样坚持(同一切从实际出发))☆4、矛盾普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三、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①含义②辩证关系原理③方法论意义④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2、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①含义②辩证关系原理③方法论意义④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①含义②辩证关系原理③方法论意义板块七认识论一、认识1、认识的分类①现象――感性认识②本质――理性认识2、认识的根本任务: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现象→本质★3、认识根本任务的必要性:①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本质☆②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③理性认识才能更好指导实践☆4、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5、认识根本任务的实现条件★①总: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创造两个条件②感性材料③加工制作6、认识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87、认识根本任务的实现方法:①分析与综合②合理想象③创造性思维★二、实践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构成和基本特征3、实践的基本形式4、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①生产实践――决定性作用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作用③科学实验――杠杆作用5、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①来源②根本动力③最终目的④检验标准6、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决定②指导7、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也可放在人生价值观里)①人民群众的含义②原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物质、精神、社会变革)③方法论意义:同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坚持群众路线。

【高考政治】高中政治复习资料大全

【高考政治】高中政治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部分:高中思想政治知识点详细分解经济学常识考试内容:第一课考试目标:1、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3、货币的基本职能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5、价值规律的作用基本知识点内容: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⑴联系: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叫两个因素)。

它们共存在于商品统一体中。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则没有价值,有价值必有使用价值。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也不是商品。

⑵区别: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可供人们使用的属性。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兼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即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3.货币的职能⑴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⑵流通手段,即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交换从时空上可以分离,有利于扩大商品的交换。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

⑶贮藏手段: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

因此,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⑷支付手段: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支付手段是随着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⑸世界货币: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就由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4.纸币与通货膨胀⑴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它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⑵尽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

但国家却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⑶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的贬值。

高中政治复习资料高考

高中政治复习资料高考

高中政治复习资料高考距离高考越来越近,对于许多高中生来说,政治考试是备考中最难的一门科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政治,这里提供一些高中政治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复习教材是政治考试的基础,必须掌握。

首先,复习教材前必须先梳理每个重点章节的知识点,并将其分类归纳到脑海中。

其次,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和实例,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概念。

最后,要注意政治考试中的规范答题,对常见的分值高的问题进行辅导和演示。

二、历年试题历年试题是政治考试复习的必备资料。

通过历年试题的复习,可以更好地了解考核重点,提升解题能力,同时也能了解历年考试的形式、难度和趋势。

在复习历年试题时,可以通过划重点、筛选难点和薄弱环节来实现效果最大化。

三、名师讲义名师讲义是针对政治考试特别制作的通俗易懂、重点突出的资料。

这些讲义有更注重知识的逻辑体系和主要考点。

同时,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杂概念;一些名师讲义作为考试冲刺阶段高质量的辅助阅读材料。

四、综合专业书籍政治考试的复杂性需要多管齐下,因此,综合专业书籍的阅读是不可或缺的。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考生熟悉更多政治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应用。

这些书籍会为考生的考试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和思路,提高考生思考和分析能力。

以上就是高中政治考试复习的四种资料形式。

当然,以上这些资料只是作为复习的一部分,无法完全覆盖政治考试中的所有知识点。

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正确的复习思维方式,中心思想一是“理解”,二是“练习”,三是“检验”。

复习政治不仅仅是把太多的概念记住,还需了解逻辑和史实,理解政治学科领域中的思辨和实践,这是本审题思路、理解题意,应对考试难点的最主要途径。

四种形式提供的资料,配合合适的复习方法,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政治考试。

2010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政治生活》1

2010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政治生活》1

2010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政治生活》1人教版《政治生活》复习指南(标示★的为复习的重要内容)第一单元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在于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保证国家的权力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民主专政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突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6、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准的。

公民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行使政治自由权利,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高三政治重要知识点复习资料

高三政治重要知识点复习资料

高三政治重要知识点复习资料高三政治重要知识点复习资料11、财政的含义为了履行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财政本质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财政收入的税收收入——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利润收入——国家凭借投资者的身份获得利润,主要包括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国家从参股企业中取得的股金分红收入。

债务收入——包括内债(政府公债)和外债。

其他收入——统称为“费”。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因此,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因此,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其种类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财政支出的种类: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5、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财政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财政收支是在动态中实现的,这种状态几乎不存在。

财政收支平衡有三种情况:收入等于支出;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高三学习指导】高三政治复习资料

【高三学习指导】高三政治复习资料

【高三学习指导】高三政治复习资料高三政治复习资料(高三政治复习资料(四)) 一.掌握本复习单元(高三教材第四,五课:对内对外"三大政策" 主干知识掌握本复习单元(高三教材第四,五课:对内对外"三大政策" 第四课: 第四课: 1.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 2.我国的民族政策/制度 3.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反对迷信与邪教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第五课: 第五课: 1.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2.联合国的地位,宗旨原则,作用,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3.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4.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5.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6.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二.具体复习要求 (一)掌握几项自成系统的知识点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3.我国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有哪些表现:是什么 4.为何要高度重视宗教工作?练 P92 5.全面理解,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6.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7.为什么要反对迷信与邪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2021-9-228.国家间出现合作,竞争或冲突,或不同国家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何在? 9.国际组织的含义,分类,作用,与主权国家的关系 10.联合国:地位,宗旨原则,作用,与中国的关系 11.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两大主题:是什么,为什么,二者关系,主要障碍,怎么样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 12.反对主要障碍的有效途径——建立国际新秩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13.有效推进世界多极化发展. (含义,表现,意义) 14.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15.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对外政策:是什么,为什么,内容(五个基本点) (二)综合运用与把握的知识: 综合运用与把握的知识: 1.我国民族工作为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分析/或换成新疆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或我国各民族能够和睦相处的原因分析.——注意:换成一种新的提问,答点类似,但-1-语言要略作变通,如新时期如何做好我国的民族工作? 2.既然我们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什么还要宣传无神论? (1)我国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无神论宣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国家实施文化职能的需要. (2)实行宗教信仰自由这一政策本身,既包括允许宣传有神论的自由,也包括允许宣传无神论的自由,不能以有神来否定无神宣传的自由. 3.为什么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练习册 P100 4. 如果材料中讲到我国加入……国际组织/或与某一国际组织合作, 若问到……意义, 一般而言,既要提到经济上,又要提到政治上,还要从我国利益,双边和世界意义的角度作为答点入口.注意还要根据设问限制词作答,如发展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有何经济意义? 5.我国为什么要重视经济与科技?党和政府为什么重视……? 6.中国对反恐的认识及立场 7.掌握一种常见题型的答题特点与方式:上述材料如何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的?(在相关练习中找出异同,强化思路. ) 8.比较以下两道辩析题,找出异同,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 (1)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因此,一个国家的经济越发达,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12 分)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有效地促进合作抑制世界战争,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根源,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分)②一个国家能否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贡献,首先取决 (3 于这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而不是由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不能笼统说经济越发达,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越大. 分)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 (3 家,其侵略的本性决定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危害就越大.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必将极大地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 分)④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 (3 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分) (3 (2)一个大国,其经济越发达,对周边国家的威胁就越大. ①一个国家对周边国家是否构成威胁,威胁大不大,并不取决于国家的大小,也不取决于国家经济是否发达,而是取决于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和由它们决定的对外政策.②在当代,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 是对周边国家的最大威胁.霸权主义国家的侵略本性和对外政策决定其经济越发达对周边国家的威胁就越大.③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更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经济发展不仅不会造成威胁,而只会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年高三思想政治高考复习参考资料2011年新课程高考政治学科复习方略依据2010年新课程高考试题命制的特点,结合试题对命题方向的启示,对政治学科2011年高考复习备考提出以下几点策略:一、知识基础要扎牢知识薄弱是百病之源,是制约考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因此,扎牢知识基础是高考复习的关键。

“越是基础知识就越具有决定意义,越是基础知识就越有区分度。

”每年从高考考场上走下来的考生对此都深有体会。

2010年江苏卷第25、26题、2010年安徽文综卷第2题等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为此考生在复习备考中,要“宏观把握,中观呈面,微观落实”以扎牢知识基础。

要夯实知识基础必须做到:靠课本。

对课本上的要点,要反反复复地看。

第一遍,详细看,把书上的例子、谚语、格言“一网打尽”,要分析其体现的道理并与课本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

第二遍,有选择地看,有分类地去理解,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抓主干。

教材内容庞杂,并不需要在每一个知识点上下工夫。

要抓住高频考点、课本重点和自己的薄弱点进行复习,把备考的重点放在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梳理上,做到以干带枝、融会贯通。

构体系。

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要仅仅停留在对单个知识点的理解上,要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点网络化,打破单元、课的局限,以点引线、以线成面、以面筑体,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自己运用宏观知识体系驾驭微观材料、审视题目的能力。

宏观把握就是要抓住各单元的主题和核心知识,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

中观呈面对于高考答题更为直接而有效,考生要格外重视。

中观呈面可以以主题的形式,将分散在各单元、各框目中的最重要的主干知识综合起来,形成本主题的知识集成块。

如《经济生活》可以以“价格”为主题集成这样的知识块:价格的含义,价格的变动,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决定价格变动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与价值尺度的关系,价格与市场调节的关系,价格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等。

微观落实就是要按《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落实每一个知识点。

重点落实四点,即高频考点、热门考点、新增考点、调整考点。

二、联系实际要到位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复习备考中一要关注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精心选择热点专题:2010年新课程高考试题绝大部分取材于贴近生活的重点、热点问题,如上海世博会、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金融危机、就业问题(如“用工荒”问题)、宏观调控(如房价问题)、民主政治建设(如同票同权)、公民政治参与、网络发展(如物联网)、投资理财、民族关系、知名影片(如《阿凡达》《建国大业》)等在试题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较好地体现了“关注生活”这一新课程理念;二要关注长效热点(党和政府长期关注、高度重视的问题就是长效时政)。

如“三农”、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观等问题。

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思维层面展开理性思考,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联系理论的能力训练,这是提高备考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三、开放探究要体验贴近学生生活的研究性、探究性试题是新课程高考试题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如2010年江苏卷第37题、2010年安徽文综卷第38题等,这些试题都较好地体现了探究性与开放性,使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展现,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突出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探究性试题,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头戏,在今后的新课程高考中一定还会有所体现,并有不断创新的趋势。

重视教材的单元探究,培养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熟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步骤或流程,加强探究性典型课题的针对性训练,这是破解研究性、探究性试题的必由之路。

四、地方特色要挖掘复习备考时要充分挖掘本省的经济、政治、文化特色,结合课本知识,设置问题情景,创新答案。

2010年江苏卷第34题、2010年广东文综卷第36题、2010年浙江文综卷第41题,这些试题都突出了本土文化,选用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素材作为试题的情境,使试题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充分挖掘、利用当地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加强针对性训练,以提高活学活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投身家乡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五、解题训练要高效高考试题是对考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检验。

为此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养成自己选题、命题和答题的习惯,培养自己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注意选择高考真题进行变式训练,在解题训练时要注意解题的科学性、答题的有效性,这是考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只是训练也不能“喜新厌旧”,要认真用好手头已经做过的各种政治试题,放大其功能,提高复习的效果。

现提示几种有价值的训练方法:错题成集。

错题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做错的题目认真加以总结,并详细记录心得体会,逐渐形成错题集,在每一次考试前的复习过程中系统地看一看,有利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对题再做。

做对的题目,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殊不知,上一次考试中做过的题目,在下一次考试中也可能会做错,这种情况是屡见不鲜的。

因此,把做对的题目再做几次,既有利于夯实基础,也有利于稳定正确率。

旧题新做。

在做高考试题以及各地模拟试题的时候,如果细心的话,就会发现高考试题和各地的模拟试题有着惊人的相似,但又有所不同,这就是高考命题专家对各地试题精心研究以后进行创新的结果。

因此,从多角度研究已有试题,进行变式训练(如将选择题改编为非选择题、改编非选择题的设问等)既有利于增强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应试技能。

专项突破。

在各种题型中,有的同学选择题做得好,非选择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非选择题做得好,选择题做得不好;在做选择题时,有的同学因果类选择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组合式选择题做得不好;在做非选择题时,有的同学简答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辨析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材料分析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综合探究题做得不好……应该说,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强项,也有自己的弱项,因此,在备考中要做好专项突破的练习。

例如,综合探究题(即研究性学习试题)是一种新题型,好多同学不太熟悉其答题技巧而备感困惑,但这一题型正在成为新课程高考中的“新宠”,如不加以研究,就很难适应,从而使自己格外被动。

如能将做过的综合探究试题及其参考答案汇集起来,揣摩并总结其取材、设问、答案设计的规律,有利于专项突破,提高解题能力。

六、充分放大政治试题的功能高三的学习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在复习的时间安排中,自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高质量的训练才是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而高质量的训练离不开高质量的试题,尤其是高质量的新题(因为政治试题的时代性强),这就需要订阅高质量的图书资料。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质量放在首位,所有试题的命制都能汲取高考命题精华,有明确的导向性。

我们在精心选编高考试题、各省市优质模拟试题的同时,坚持原创原则,自主创作并精心打磨大量的创新预测题,为同学们高考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政治课本的阅读方法课本是学生学习、阅读的根本,是高考题目答案的依据。

“学生的智力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学生的课本阅读能力,不仅对学生当前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利,对学生的高考有利,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也很有利。

学生应该充分使用好政治课本这个“本本”,在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阅读政治课本的能力,学会阅读、理解政治课本知识的策略和方法。

1、划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许多政治名词概念,表面看好象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例如,对于高二政治第二课第一节第一框中的重点名词“联系”(“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运用句子成分划分的办法,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加以理解:(1)主干成分:“联系是关系”。

简单地说,联系就是关系。

这种“化繁为简”的办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联系”这个哲学名词概念的要义。

(2)第一修饰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是联系。

也就是说,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关系”都是“联系”,只有那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才是“联系”。

这样,我们就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联系”这个哲学名词概念的内涵。

(3)第二修饰词:“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

这表明两层意思:联系是事物自身具有的,不是人们强加的,因而,“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不仅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外部,因而联系具有“普遍性”。

这样,我们也就能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了“联系”这个哲学名词概念的外延。

2、区分易混词——准确地理解知识点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

这些年高考的选择题和辨析题,有些题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文章,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

【1990年全国高考题】例如,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团结—批评—团结B.大小民族一律平等C.各民族共同繁荣D.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是一道十分简单的单项选择题,正确答案是D。

但是,据当年的统计,仍然有28.2%的学生做错。

其做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区分清楚“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和“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决定”与“影响”、“根据”与“条件”、“主要”与“全部”、“原则”与“政策”等,就属于易混词。

课本在知识叙述上,常使用这些词把知识点准确地加以界定。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时常注意课本上的这些易混词,区分易混词、准确地把握知识点。

3、抓住近义词——培养信息转换能力信息转换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

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一些材料题,要求阅读后完成一定的题目。

这种题就属于检测信息转换能力的题目。

在这种题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词语,其实就对应着我们高中三个年级的政治课本中的政治名词概念。

重点、中心、关键、首要,这四个名词与“主要矛盾”就是“近义词”;主流、大局、方向,这三个名词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义词”……在教学中,对于这些近义词,我们可以在课本上做好旁批,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例如:“2001年12月10,中国正式成为了WTO的成员。

回顾过去,15年艰难谈判中最大的困难是中美谈判。

中国需要WTO,WTO也需要中国。

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始终坚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只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从而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

加入WTO,有机遇,也有挑战,有利也有弊,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利大于弊。

”“请问,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对于上述题目,运用“咬文嚼字”的办法,把材料中的词句转换成“政治术语”,就能比较好地作答。

材料中,①“成为了”→“发展”→发展的观点;②“艰难”→“曲折”→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观点;③“最”→“主要”→抓主要矛盾的观点;④“也”→“联系”→联系的观点;“只能”→“特殊”→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⑤“双赢” →“共存” →对立统一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