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简答案例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26、公共关系委员会:是由组织的主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的公关工作协调委员会,它统一指导和协调全局的公共关系活动,下设公共关系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7、对内关系:主要是处理员工关系、部门关系和股东关系等。处理这些关系主要运用职工调查、编印内部刊物、举办职工活动、撰写年度报告及召开股东大会等方法和手段,增强员工和股东的归属感、自豪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28、公众:即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伤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公众”这个概念涵盖了公共关系工作的所有对象,凡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都可称之为公众。
29、公众环境:公众环境与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不同,是指运行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总称。这些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范围很广,涉及组织内部和外部、社会的关系主体:广义的公共关系主体指的是任何有目的、有系统地组织起来,具有特定功能和任务,具有社会行为能力的社会组织。狭义的公共关系主体主要指专门执行公共关系职能的公共关系机构及人员。
23、公共关系公司:是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公共关系事务所和公共关系服务公司等独立的公共关系服务机构的统称。公共关系公司由职业公共关系专家和各类公关专业人员组成部分,是专门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关系咨询,或受理委托为客户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信息型、智力型和传播型的服务性机构。
1:积极公众:是指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已经形成、对组织问题认知和卷入较深、对组织积极施加影响的那部分公众。
2:策划新闻:是指在真实、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策划、举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或活动,吸引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制造新闻热点,以达到提高组织知名度的目的。
1、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公共关系学网上作业参考标准答案
公共关系学_0001一、名词解释(共 5 道试题,共30 分。
)1. 公关危机:是指由于组织内部或外部的种种因素,严重损害了组织的声誉和形象,使组织陷入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之下,并处于发展危机之下的一种公共关系状态。
如果不迅速改变,就会影响到组织的生存.2. 组织广告:指以正面宣传组织自身的各种情况为主的公关广告。
具体内容包括组织生产经营、经营理念、社会贡献、内部状况以及特殊事件等。
3.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所谓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为了某一明确目的,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而精心策划的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是社会组织与广大公众进行沟通,塑自身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径.因此,国内外许多组织经常采用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的形式来扩大影响,提高声誉.4. 访问法:就是公关人员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题目,有目的、有计划地与被调查对象进行访谈,直接收集信息的方法。
访问法按照访谈对象的多少可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按照访谈的形式可分为当面访谈和电话访谈。
5. 危机公关:指组织危机的公共关系和处理。
具体讲,就是任何社会组织、为了解决给公众带来损失,给企业形象造成危害的危机事件,以及预防、扭转或改变组织发展的不良状态所采取的公关策略与措施。
二、填空题(主观)(共 5 道试题,共20 分。
)1.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通过与社会各界公众的双向沟通,,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的自觉活动。
树立政府形象2. 公关礼仪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2)(3)“奠基石”。
通行证、润滑剂3.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的基本特征:(1)(2)(3)精心的策划。
明确的主题、对象明确性4. 企业公共关系是指社会一切营利性组织通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塑造形象的公共关系活动。
协调关系、处理危机5. 组织形象是指组织在公众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及其他们对组织的评价,是由、、、管理形象和企业文化形象综合反映出来的。
产品形象、员工形象、机构形象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30 分。
公共关系案例名词+简答
公共关系案例名词解释 1、“案例”P1案例是指对某一具体事物或现象的描述、总结和分析。
2、公共关系案例P4是指具有客观性、典型性、实用性,由特定内容和形式构成的,被描述、总结和分析的公共关系实务。
3、公共关系案例研究P5 公共关系案例研究是一种研究、理解和把握公共关系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主要是通过具体而典型的公共关系案例,探讨公共关系实务的普遍规律,研究公共关系运作的各种形式,探寻公共关系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联系。
4、专题性案例P5 一般是指有关组织某一特定的公关项目、公关议题的案例。
这类公关案例目标比较具体,问题比较集中,内容具有较强的专题性。
如新产品上市公关,与组织所处环境相关的环保公关等。
5、综合性案例P6 一般是指针对组织关乎全局性的公共关系目标、涉及整体性的公共关系对象、运用多种公共关系手段所进行的公共关系活动案例。
比如跨国公关、组织的宏观形象定位与塑造等。
6、描述型案例P6 这类案例重在如实地记录和反映公共关系活动,为学习者和使用者提供更多的研究余地和思考空间。
7、分析型案例P6融人编写者的看法或评价,对其成败得失进行归纳或分析,以使学习者和使用者更加深入、细致地理解和把握 8、公共关系案例分析P7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是指通过对具体的公共关系案例的剖析,解读实践、探索规律、归纳理论、引发思考,启发学习者和使用者,增强对公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指导公共关系实践。
9、专题式分析P8即针对案例中某一问题或某一因素,选取某一侧面或某一角度,进行专门的深层分析。
10、综合式分析P8 即针对案例所反映的各种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甚至包括背景资料的引入和与同类案例的比较。
11、讨论式分析P9与前两种方法相比,讨论式分析更注重见解的多元性和结论的开放性,多种思路与多种结论的交叉共存,使学习者和使用者在参与分析的过程中,达到开阔思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12、公共关系的主体P10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指策划、实施公关活动的各类社会组织。
公共关系学重要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公共关系:公关室一个组织为了塑造良好形象,以传播沟通为手段,对公关关系的一种持久的策略活动。
社会组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集团。
公众:指与特定的公关关系主体相互联系、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关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传播: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信息传递、收受、交流、分享与沟通的过程。
人际传播:指的是个人与个人间一对一直接的信息交流沟通方式。
大众传播:传播者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出版物、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将大量复制的同一信息,传播者分散的社会大众。
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以及组织社会影响的广度,它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
美誉度:是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
名誉度:社会组织所获得的特定荣誉,这种荣誉代表着一种既定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组织形象:社会组织及其行为,通过传播媒介在公众心目中的一种综合反映,亦即公众对组织的全部看法和综合评价。
公关策划:社会组织公关人员为了实现某一公关目标或解决某种公关问题,对即将开展的公关工作进行主题构思,方案设计,策略谋划的思维运作过程。
礼仪: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各种行为规范,它是以一定的程度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行为。
二、简述题(一)1、人类早期的准公关的表现及特点?政治生活中:告知、劝服、宣传意识及其实践活动;民心、民众、舆论意识及其实践活动;联盟和危机意识及其实践活动经济生活中:交流意识;招牌意识人们日常交往中:形成了以人和修睦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处理观念体系表现:自觉程度上:明显自发性,盲目性其发挥作用的社会领域和规范:带有强烈政治色彩,伦理色彩2、现代公关兴起的主要原因?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原因:现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为公关提供了现实的土壤、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是公关发展的政治前提、现代传播的长足进步为大规模开展公关提供了技术手段。
公共关系学(名词、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公共事务:公共事务主要是指一个组织与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众利益、社区事务相关的活动。
2、专门业务服务公司:专门业务服务公司是为特定行业提供公共关系服务的公司,如专门为工商企业服务、维护企业合法地位和良好形象的公司等。
3、同化:“同化”是指流言的接受者以自己的知识经验、需要及态度等主观因素来理解流言的见容,凡是他认为合乎逻辑的部分就接受下来,同时凭自己的想象对它进一步加工即“添油加醋”之后再广为传播。
4、因特网:即Internet,是指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互联而成的主要采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以及这个网络所包含的全世界范围内的世大信息资源。
5、开幕(开业)庆黄:是指企业开业、博览会、交易会、重要工程竣工或奠基等大型活动的第一天举行的庆贺仪式。
6、营销推广:营销推广是在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市场推销和交易活动中,工商业组织以各种手段向顾客宣传产品,以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行为,扩大产品销售量的一种经营活动。
7、公共关系公司的咨询诊断业务:即总体的公共关系顾问咨询,如为客户进行企业或产品形象研究,作公共关系诊断,制定公共关系规划,为客户设计公众形象,为经营决策做参谋,提供专业化的公共关系顾问服务。
8、舆论: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是人们彼此间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
9、公共关系策划:制定公共关系活动计划的过程就叫公共关系策划。
10、庆典活动:是指企业主办的各种庆贺典礼型专题活动。
一般有开业、开幕、周年、乔迁、重大成果、受到特殊嘉奖等庆典。
11、游说:游说是个人或组织有目的地利用语言、文字或其他传播媒介对特定信息进行讲解、说明,以鼓动受众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的一种劝服性传播。
12、被追求公共:是指符合组织的利益和需要,但对组织却不感兴趣、缺乏交往意愿的公众。
13、舆论对象:是指与人们的现实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大家共同兴趣,需要公众认真对待的社会事情。
自考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答案
一、简答题1.简述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答:(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2)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
(3)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
(4)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
(5)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2.公共关系活动包括哪些内容?答: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现代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已发展为一系列专业性、规范性较强的传播沟通业务,成为组织的一种经营管理或行政管理的操作实务,包括调查研究、决策咨询、设计制作、活动策划、宣传实务、交际事务等,需要运用一定的资源,运用专门的媒介和技术,制定专门的目标与计划,由专门的职能机构和人员来实施。
公共关系学所研究的公共关系活动主要指这种专业的公共关系实务,或者说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公共关系业务。
3.简述“关系”与“公共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答:“关系”与公共关系的联系与区别是:(1)“关系”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的程度和性质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
(2)公共关系不是泛指“任何”或“所有”的社会关系,而是指与“私人关系”相对应的具有社会公共性质的一种特殊关系。
它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二是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
把握了这两个特征,就能够将公共关系与一般的社会关系或其他类型的具体关系区别开采。
4.在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爱德华·伯尼斯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爱德华·伯尼斯从1923年到1952年先后出版了《公众舆论的形成》、《舆论》、《公共关系学》等重要著作。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把公共关系学理论从新闻传播领域中分离出来,并对公共关系的原理与方法进行较系统的研究,使之系统化、完整化,最终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新兴学科。
一、论述题1.试述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答: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1)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
《公共关系学》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门管理科学,它是一个社会组织为改善与其公众的相互关系,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进行规范性活动的科学与艺术。
2.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结构中的社会组织是指按共同目标和系统方式结合起来与公众发生相关联系的各种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军事组织、文化团体及民间组织等具体机构。
3.公众:公共关系中的公众是指与社会组织有某种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个人、群体和组织的总和。
4.传播沟通:公共关系中的传播沟通是连接组织与公众的纽带,是指组织运用传播媒介向公众进行信息、思想、观念的传递和交流。
二、问答题1.答:社会组织作为公共关系的实施者、操作者、承担者,其具有以下特点:(1)目的性。
即组织具有特定的目标。
(2)整体性。
即组织具有一定数量、较为固定的成员。
(3)系统性。
即组织具有实现目标的结构和手段。
(4)适应性。
2.答:公众的基本特征:(1)共同性(2)群体性(3)相关性(4)可变性(5)多样性3.答:(1)实事求是的原则(2)互惠双赢的原则(3)开拓创新的原则(4)全员PR的原则4.答:公共关系是一门管理科学,它是一个社会组织为改善与其公众的相互关系,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进行规范性活动的科学与艺术。
这个定义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组织内外部公众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组织与个人、组织与群众、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私人关系不包括在内。
其中,社会组织是主体,公众是客体。
第二,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内外公众的信任与支持,推动组织事业的发展。
第三,公共关系的形成途径是双向的传播、沟通活动及其行为规范。
第四,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从理论上讲,公共关系是一门科学;从实践上讲,公共关系又是一门艺术。
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体。
5.答:公共关系学与市场营销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门学科。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研究中,国内外理论界更多的把公共关系作为市场营销中的一种传播手段加以分析研究,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日益成为现代组织市场营销的主流,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公共关系在促进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推动市场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市场营销丰富的实践经验反过来也充实了公共关系的内容,使得公共关系的功能加强。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简与答案例
1.社会组织 :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2.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3.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共关系顾问公司或公共关系咨询公司。
它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共关系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方面的有关咨询和公共关系活动,或受具体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4.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5、同步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6、交际型公关:是以无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7、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8、礼仪:是指人们在公众场合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个人的文化教养,是人们在交际中约定俗成的礼节和仪式。
9、CS战略:CS是英文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缩写,意为“顾客满意”。
CS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满意度为指针,要从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不是企业自身的利益和观点来分析、考虑顾客的需求,尽可能全面尊重和维护顾客的利益。
11、劝说:指公共关系人员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努力地影响公众接受组织的观点,或促使公众主动地采取某种行动。
12、媒介事件:又叫做制造新闻,它不是指无根据地编造新闻,而是指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有效展开一些宣传组织形象的活动,以便引起新闻媒介的广泛报道,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
13、社区关系:是组织所在地的区域关系对象,包括当地的管理部门、地方团体组织、左邻右舍的居民百姓。
公共关系学
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状态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即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形和状况。
P132、从众心理是指公众放弃自己个人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公众成员一致的态度和行为。
P1553、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现代化传播技术和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公众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过程。
P1964、潜在公众指的是虽然面临着组织行为引起的某一问题,但是由于问题本身尚未暴露,或者他们本身还没有意识到问题存在的公众,潜在公众是组织将来的公众。
P1335、公共关系计划是根据组织发展需要,确定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公共关系目标,并根据公共关系目标来编制公共关系活动方案的过程。
P2521、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管理。
P42、公共关系危机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或组织自身因素引起的危及组织形象和生存发展的突发性和灾难性事件或事故。
P353、逆反心理是个体对外界的劝导做出抗拒的反应,这种相反的反应使个体有意识地脱离了习惯的思维轨迹,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索。
P1574、优先公众是对特定公众进行一定标准的排序筛选,是组织公共关系工作对象中必须优先予以考虑的工作对象。
P1315、公共关系评估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检测公关活动,以便总结经验和成绩,发现问题和差距,从而调整组织的公关目标、政策和行为。
评估是公关运作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下一轮攻关计划的起点和依据,它发挥着总结性作用。
P261-262二、简答题:1、何谓公众P128?简要归纳公众概念六个基本特征P131-135答:公众是公共关系的作用(接受)对象,是公共关系对象的总称。
公众的六个基本特征如下:1)公众的重要性程度;2)公众对组织的态度;3)公众的组织状态;4)公众形成和发展过程;5)公众对于问题的介入程度;6)组织的价值取向。
2、何谓公共关系活动P15?简述公共关系动作的四个基本阶段P230?答:公共关系活动是组织自觉地运用各种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公众关系、引导组织的公众舆论、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所进行的一系列实务性工作。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实现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关系协调、沟通管理、形象塑造等方式,同利益相关的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它包括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系、企业与消费者及有关客户的关系、领导与员工的关系等。
(2)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社会组织与其利益相关公众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彼此合作的规律及工作方法的一门科学。
(3)公共关系社团:是指社会上从事公共关系工作和热爱公共关系事业的团体与个人,自发联合起来组建的非营利性松散的社会群众团体,主要包括:公共关系协会、学会、研究会、专业委员会、俱乐部、联谊会等公共关系机构。
(4)政府关系对象:政府关系指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关系,其对象包括政府的各级官员、行政助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
政府关系对象是任何组织的公共关系对象中最具社会权威性的对象。
(5)名流关系对象:指那些对于公众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社会名人,如政界、工商界的首脑人物,科学、教育、学术界的权威人士,文化、艺术、影视、歌坛和体育方面的明星,新闻出版界的舆论领袖等。
(6)认知度的内涵:由认知转换过来而为公共关系目标之一的认知度,表述的是一个社会组织被社会公众所认识、知晓的程度,其包含被认识的深度、被知晓的广度两个方面。
(7)和谐度的内涵:即一个社会组织在发展运行过程中,获得目标公众态度认可、情感亲和、言语宣传、行为合作的程度;是组织从目标公众出发、开展公共关系工作获得回报的指标。
(8)公共关系协调:一是指社会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关系处于协调的状态,如内部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外部享有盛誉,融洽合作等,在这个含义中,协调是形容词,是结果式的静态规范;二是指社会组织为争取公众的支持与合作而进行的一系列努力和开展的各种协调公共关系的工作,如在内部为员工办实事,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在这个含义中,协调作动词,是过程式的动态范畴。
(9)公共关系调查:指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部门和公共关系人员运用科学的调查手段,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考察、了解、分析、研究社会组织客观存在的公共关系现象,以把握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际状况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
居延安《公共关系学》重点整理
公共关系重点整理试题及分值为:判断20’名词解释20’简答10’案例分析30’论述20’一、全员公关1.定义:全员公关是在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及公共关系活动的观念.简称"全员PR".其意义是增强组织中全体人员的公关意识,促使他们更多地关心组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入手,把公关工作贯穿于组织的各项工作中,为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奠定根底.“全员〞不仅指公众中每个可能及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个人,而且包括组织内部的作为个体的每个成员。
2.作用及意义:⑴全员公共关系气氛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根底。
⑵领导层的公关意识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关键。
⑶全员公共关系配合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前提。
三要素:领导的公关意识;全员的公关配合;浓郁的公关气氛。
4.实现企业全员公关的途径:⑴切实保障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⑵培养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⑶激发职工的自豪感。
⑷开展全员公共关系教育及培训。
二、公共关系的公众〔P84〕1.定义:任何及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正在或将会影响到它的形象塑造和组织目标实现的特定社会群体。
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
2.根本特性:⑴同质性:即公众成员的“同质〞或“同质程度〞。
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能够成为某一社会组织的公众,他们的各个成员都面临一样或相似的问题、对问题抱有一样或相似的看法,在行动上具有一样或相似的倾向。
⑵相关性:即公众及组织之间的“相关〞或“相关程度〞。
公众必须及组织相关。
确定组织的公众,必须界定该组织目标和利益及假设干种公众目标和利益的相关之处,从而确定每一种公众的相关性或相关程度,并根据这种相关性制定组织公关相关方案。
⑶特定性:公众必须是特定的。
公众处于特定的环境中,在某个特定的领域里面临某个特定的问题,并由此及特定的组织发生特定的关系。
特定组织的特定公众可以来自某特定地区或某个特定的年龄段,有着鲜明程度不一的特定性。
⑷可变性:公众的圈定是由组织或该组织的公关部门所作出的。
《公共关系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冯谖市义:据《战国策.齐策四》载,冯谖为孟尝君收债于薛,问:"责(债)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冯谖至薛召民合券,因悉焚之,民称万岁;回齐后告孟尝君曰:"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后因以"市义"谓邀买人心,博取正义的名声.孟尝君虽然心中不悦,认为无此必要,倒也没有责怪他.事情过去不久,齐王听信谗言,让孟尝君交出相印,退隐薛城.孟尝君离京去薛时,百姓出城十里远迎.消息传回京城,齐王深悔自己不察,迎回孟尝君当面致歉.由于冯谖的远见,使孟尝君避免一场政治波折,并得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叫做‘未雨而绸缪’,留了条后路.2.徙木立信:商鞅在咸阳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宣布谁把它搬到北门,就奖赏十两金子,围观者很多,但都不相信;商鞅又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黄金,于是便有一人半信半疑地将它搬到北门,商鞅果真给付了五十两黄金。
由于商鞅言而有信,说话算数,因此很快在群众中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为他以后在秦国成功变法奠定了基础。
3.扒粪运动:19世纪末,美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垄断财团占有着社会的绝大部分财富。
他们不择手段地榨取剩余价值,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
为了攫取最大利益,他们全然不顾广大民众、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最起码的社会道德准则。
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不仅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度艰难,一大批中小企业和资本家也在垄断财团的疯狂兼并活动中惶惶不可终日。
于是,整个社会的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各个阶层和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日益尖锐,整个社会都对工商寡头产生了敌意。
在此情况下,终于爆发了以揭露工商业丑恶和阴暗为主题的新闻揭丑运动,史称“扒粪运动”。
二、问答题1.答:(1)“和为贵”是公共关系管理的总原则和总目标;(2)“诚信”是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3)公共关系管理中以“礼”为规范;(4)“与人为善”的人际交往态度;(5)公共关系活动要保持“和而不同”的独立性。
自考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答案
一、简答题1.简述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答:(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2)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
(3)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
(4)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
(5)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2.公共关系活动包括哪些内容?答: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现代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已发展为一系列专业性、规范性较强的传播沟通业务,成为组织的一种经营管理或行政管理的操作实务,包括调查研究、决策咨询、设计制作、活动策划、宣传实务、交际事务等,需要运用一定的资源,运用专门的媒介和技术,制定专门的目标与计划,由专门的职能机构和人员来实施。
公共关系学所研究的公共关系活动主要指这种专业的公共关系实务,或者说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公共关系业务。
3.简述“关系”与“公共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答:“关系”与公共关系的联系与区别是:(1)“关系”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的程度和性质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
(2)公共关系不是泛指“任何”或“所有”的社会关系,而是指与“私人关系”相对应的具有社会公共性质的一种特殊关系。
它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二是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
把握了这两个特征,就能够将公共关系与一般的社会关系或其他类型的具体关系区别开采。
4.在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爱德华·伯尼斯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爱德华·伯尼斯从1923年到1952年先后出版了《公众舆论的形成》、《舆论》、《公共关系学》等重要著作。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把公共关系学理论从新闻传播领域中分离出来,并对公共关系的原理与方法进行较系统的研究,使之系统化、完整化,最终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新兴学科。
一、论述题1.试述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答: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1)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指导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指导:名词解释及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 公共关系 (Public Relations)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一种通过计划、执行和评估信息传递与交流活动来建立并维护良好关系的努力。
其目标是建立和维护公众对组织的认可和支持,以促进组织的发展。
2. 媒体关系 (Media Relations)媒体关系是组织与新闻界和其他媒体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与记者、编辑和其他媒体从业者的互动,以推动组织的形象和信息在媒体中的传播。
3. 社交媒体 (Social Media)社交媒体是指一类基于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在线平台,用于互动和信息分享。
它包括社交网络、微博、论坛、博客等形式,成为公共关系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渠道。
4. 品牌形象 (Brand Image)品牌形象是指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总体印象和认可程度。
它涉及品牌的声誉、价值、特征等方面的评价,对于组织在市场上的竞争和营销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5. 危机公关 (Crisis Public Relations)危机公关是指在组织面临重大危机时,采取一系列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措施来应对和管理危机的过程。
它包括危机预防、危机应对和危机恢复等方面,旨在减少危机对组织声誉和利益的负面影响。
二、简答题1. 公共关系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公共关系的核心价值在于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
通过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组织能够增加公众对其的认知和理解,建立信任和好感,提高品牌形象和声誉。
公共关系还能促进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收集反馈和意见,为组织改进和决策提供依据,增强组织与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2. 媒体关系为什么对于公共关系至关重要?媒体关系对于公共关系非常重要,原因如下:•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能够将组织的消息和故事传播给大众,扩大影响力。
•媒体关系可以帮助组织塑造正面的形象和声誉,通过报道和采访展示组织的成就和价值。
•媒体关系也可以帮助组织应对负面消息和危机事件,通过有效沟通和解释减少负面影响。
03294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案例”是指对某一具体事物或现象的描述、总结和分析。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任何公共关系实务都是公共关系主体的主动行为,社会组织因而成为公共关系案例的主体要素。
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任何公共关系实务都以特定的公众为对象,离开了作为公共关系客体的公众,组织就失去了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意义。
公共关系案例,是指具有客观性、典型性、实用性,由特定内容和形式构成的,被描述、总结和分析的公共关系实务。
案例正文是公共关系案例的主干部分,主要包括事件的内容及产关的思考与分析。
案例标题是对公共关系实务活动的基本揭示,一般有单一型标题和复合型标题两种。
综合性案例。
一般是指针对组织关乎全局性的公共关系目标、涉及整体性的公共关系对象、运用多种公共关系手段所进行的公共关系活动案例。
专题性案例。
一般是指有关组织某一特定的公关项目、公关议题的案例描述型案例。
这类案例重在如实地记录和反映公共关系活动,为学习者和使用者提供更多的研究余地和思考空间。
分析型案例。
融入编写者的看法或评价,对其成败得失进行归纳或分析,以使学习者和使用者更加深入、细致地理解和把握公共关系案例。
组织,从广义上看,任何由若干不同功能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或秩序组合而成的统一整体,都可以称为组织;从狭义上看,组织是指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社会体系。
一般而言,公共关系的主体是指狭义的社会组织。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指策划、实施公关活动的各类社会组织。
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组织、公众、传播)。
跨国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以信息传播为主要手段,以塑造组织形象为重点,以缔结与跨国公众的良性互动关系为目标,并最终实现组织与跨国公众的利益互惠和价值同构的管理行为或社会活动。
跨国公众是指组织在跨国公共关系活动中所面对的不同国度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公众对象。
长期目标是指涉及到组织长远发展和经营战略等重大问题的目标,它与组织的整体目标具有一致性,是组织整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跨度一般在三年以近期目标是指为实现长期目标而制定的具体实施目标,它在内容上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并实际指导跨国公共关系活动,时间跨度往往在三年以内。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一)五篇范文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一)五篇范文第一篇:公共关系名词解释(一)公共关系名词解释(一)1、组织: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而非个人。
2、公众: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
3、“便士报”运动: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了一场“便士报”运动。
即报纸从低廉的价格和通俗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
从此,价格低廉,以大众为读者对象的报刊大量出版发行。
由于这种报纸售价低,一般大众买得起,故称“便士报”运动。
4、交际: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借助个人媒介所进行的相互沟通,也即“人际沟通”,它是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之一。
5、全员PR管理: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共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共氛围与公关文化。
6、知晓公众:即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权益要求。
7、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公众对象,这类公众是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必须投入较大的公关资源来重点保护的对象。
8、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从而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团体中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以获得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9、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好坏。
10、两级传播:它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种两级传播模式进行的,这种模式的信息传播叫两级传播。
11、公共关系管理: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简答案例
: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标准、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3.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共关系参谋公司或公共关系咨询公司。
它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共关系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方面的有关咨询和公共关系活动,或受具体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效劳机构。
: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开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5、同步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一样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6、交际型公关:是以无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及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开展环境。
7、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8、礼仪:是指人们在公众场合应该遵守的行为标准和个人的文化教养,是人们在交际中约定俗成的礼节和仪式。
9、CS战略:CS是英文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缩写,意为“顾客满意〞。
CS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满意度为指针,要从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不是企业自身的利益和观点来分析、考虑顾客的需求,尽可能全面尊重和维护顾客的利益。
11、劝说:指公共关系人员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努力地影响公众承受组织的观点,或促使公众主动地采取某种行动。
12、媒介事件:又叫做制造新闻,它不是指无根据地编造新闻,而是指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案地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有效展开一些宣传组织形象的活动,以便引起新闻媒介的广泛报道,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
13、社区关系:是组织所在地的区域关系对象,包括当地的管理部门、地方团体组织、左邻右舍的居民百姓。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什么是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运用科学的传播媒介和沟通手段,同公众建立起来的相互了解和支持的依存关系。
要点:1、社会组织。
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具有主导作用。
2、公众。
客体,有组织公众、群体公众和个体公众。
3、传播媒介与沟通手段。
4、相互了解、信任和支持的依存关系。
具体的公共关系工作或公共关系实践活动叫公共关系实务。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管理功能的科学。
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它的特点有:1、分内、外部公众。
2、公众的形成是由组织的性质决定的。
3、公众有轻重主次之分,分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
4、除了显公众外,还存在潜公众,会出现新公众。
5、数量上和成员上都是变动的。
公共关系的职能有:1、传播组织形象。
2、协调组织环境。
3、参与组织决策。
4、加强组织团结。
5、增进组织效益。
第二节公共关系产生的历史条件现代公共关系起源于美国。
它产生的客观条件是:1、商品经济发展是经济基础。
生产结构变动引起社会关系复杂化,社会化生产需要协调各方面关系。
商品交换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社会公众力量是社会基础。
卖方转变为买方,企业需要争取公众的支持,工人运动显示大众的强大力量,经济危机从反面证明了企业与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3、传播业为公共关系奠定科学基础。
传播为它的发展提供科学手段,先进的传播使舆论更有力量,传播媒介确立了公共关系的地位。
4、现代管理理论为公共关系成熟奠定了理论基础。
现代管理思想从“重物”到“重人”的转变,社会学、行为学为公共关系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代公共关系学的发展状况1903年美艾维.李在纽约创立“宣传顾问事务所”是现代公共关系诞生的标志,它的核心是“说真话”。
《原则真言》他的贡献是使公共关系正式成为一门职业。
爱德华.伯纳斯1923年第一部《舆论之凝结》,1952年的《公共关系学》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投公众所好”是它的重要思想。
当代西方公共关系发展的特点:1、在各国广泛流行。
公共关系学案例故事
公共关系学案例故事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来管理和维护组织与公众关系的学科。
在实践中,公共关系学的原理和技巧常常被应用于解决组织的形象问题、提高公众满意度以及应对危机事件等方面。
下面是一个关于公共关系学案例故事的例子:故事起源于一个中小企业,该企业在市场上运营了多年,业务稳定发展。
然而,近期该企业的销售额开始下滑,客户投诉也大大增加。
经过调查,该企业发现是由于一则关于产品质量的流言引发了公众的不信任和消费者的疑虑,进而导致销售额下降。
企业决定通过公共关系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该企业决定与公众建立更加开放和透明的沟通渠道。
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沟通计划,包括组织新闻发布会、开放日活动和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问答交流等。
通过这些活动,企业希望能够直接回应公众的疑虑,并向公众传达真实的信息。
其次,该企业还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产品质量,并且通过实际的证据来证明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企业聘请了一家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检测,并将证书公开展示在公司的官方网站上。
此外,企业还与一些行业协会合作开展一些关于产品质量的宣传活动,向客户展示企业对质量的重视。
最后,企业还决定扩大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与公众互动的能力和意识。
因为企业认为员工是最直接与公众接触的人,他们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公众对企业的印象。
为此,企业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包括沟通技巧、客户服务和危机处理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企业的公众形象开始发生改变。
产品质量的信任度逐渐恢复,销售额也开始回升。
公众对企业的投诉数量明显减少,客户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公共关系学的方法,该企业成功地解决了形象问题,并与公众建立了更好的关系。
这个案例故事充分展示了公共关系学的重要性和实践的效果。
通过有效的公共关系策略和实际行动,企业能够改变公众对组织的观念,提高公众满意度,并最终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组织 :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2.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3.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共关系顾问公司或公共关系咨询公司。
它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共关系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方面的有关咨询和公共关系活动,或受具体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4.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5、同步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6、交际型公关:是以无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7、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8、礼仪:是指人们在公众场合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个人的文化教养,是人们在交际中约定俗成的礼节和仪式。
9、CS战略:CS是英文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缩写,意为“顾客满意”。
CS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满意度为指针,要从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不是企业自身的利益和观点来分析、考虑顾客的需求,尽可能全面尊重和维护顾客的利益。
11、劝说:指公共关系人员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努力地影响公众接受组织的观点,或促使公众主动地采取某种行动。
12、媒介事件:又叫做制造新闻,它不是指无根据地编造新闻,而是指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有效展开一些宣传组织形象的活动,以便引起新闻媒介的广泛报道,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
13、社区关系:是组织所在地的区域关系对象,包括当地的管理部门、地方团体组织、左邻右舍的居民百姓。
社区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区域关系”、“地方关系”、“邻里关系”。
它是指与某个社会组织主体地域上互邻、利益上相关的一种公众关系。
15.揭丑运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
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
(又称“扒粪运动”)16.爱德华·伯尼斯:使公共关系由一种活动、一种社会现象变为一门科学的杰出人物是爱德华·伯奈斯。
他从1923年出版第一部公共关系著作《公众舆论之凝结》,到1952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使公共关系的原理和方法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他强调组织应该在确切了解自己的公众的基础上来进行组织的传播工作;通过“投公众所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由于伯奈斯将公共关系引上了科学的轨道,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泰斗”。
17.全员公关:全员公关指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简称全员PR。
其意义在于增强组织全体员工的公关意识,上下齐心,合理搞好公关工作。
18.交际型公关:交际型公关,以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具体内容包括:各种招待会、座谈会、宴会、茶会、慰问、专访、接待、个人信函、电话等等。
19.进攻型公关:进攻型公关是指社会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磨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开创新的局面,采取的出奇制胜、以攻为守的策略。
20.媒介关系:叫做新闻界关系,是指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各种网站)以及新闻界人士(包括记者、编辑)等等的关系。
这种关系含有双重人格关系:其一,大众传播是社会组织与其他公众信息沟通的“中介”环节;其二,大众传播本身也是社会组织的目标公众。
保持与媒体的良好关系为公共关系的重要内容。
21.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从传播方式的角度看,记者招待会介于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之间,属于一种“两极传播方式”。
其直接形式是会议,属于人际传播,但参加会议的记者又都是代表某个新闻机构,他们可以把在记者招待会上获得的信息拿到自己的媒介上去发表,使组织的信息转变成了大众传播。
22.劝说:劝说指公共关系人员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努力地影响公众接受组织的观点,或促使公众主动地采取某种行动。
:::_23.公关危机:是指由于组织内部或外部的种种因素,严重损害了组织的声誉和形象,使组织陷入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之下,并处于发展危机之下的一种公共关系状态。
这种状态如果不迅速改变,就会影响到组织的生存,所以称之为公关危机24.危机公关:是指组织危机的公共关系处理。
具体讲,就是任何社会组织,为了解决给公众带来损失、给企业形象造成危害的危机事件,以及预防、扭转或改变组织发展的不良状态所采取的公关策略与措施。
25.企业使命:所谓企业使命就是企业根据社会的分工和自身的条件,准备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角色。
企业使命回答了企业“干什么”的问题,是构成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
企业使命也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只有树立了崇高使命感的企业,才能不断创造新成就,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
26.公关礼仪:公关礼仪是礼仪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社会组织极其成员在与公众交往的过程中,所应具有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礼节、礼貌、仪式等的总称。
&27.4C’S理论:4C’S理论它主张研究消费者欲望与需求;研究消费者为此而付出的成本;考虑给予消费者方便;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与交流28.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调查是指社会组织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搜集公众对组织主体的评价资料,进而对主体公共关系状态进行客观分析的一种公共关系实务活动。
w29.防御型公关:防御型公关是指社会组织公共关系可能出现不协调,或者已经出现了不协调,为了防患于未然,组织提前采取或及时采取的以防为主的措施。
30.员工关系:员工关系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系,其具体对象包括全体职员、工人、管理干部。
5M%;t 31.理念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实际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信条、经营战略、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文化、企业性格和座右铭的一体化。
32.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0Y/g u533、《有效的公共关系》—1952年,美国著名学者卡特里普和森特,合作出版了一本公共关系学方面的权威著作,即《有效的公共关系》。
要的内部公众,是内求团结的首要对象。
35、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形成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既有易显的公共关系观念,也有尚未被人意识的潜在观念,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36、概说阶段—谈判正式开始后,双方各用一段时间陈述自己的主要立场和观点,称为概说阶段。
概说阶段要让对方了解自己的基本目标和想法,但不必将谈判的全部真实想法在此阶段就合盘托出,同时,又要通过概说阶段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
37、公关广告—公共广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广告,它不是直接宣传企业生产的某种商品,而是在推销组织的形象。
它与商品广告的区别是:两者的直接目的不同,两者的内容不同,新闻界的报道方式不完全相同,两者的应用范围不同。
38、晕轮效应—是指公众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以偏概全”,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心理现象,这是一么”的问题,是企业理念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40、交际型公共关系—是以无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具体内容包括:各种招待会、座谈会、宴会、茶会、慰问、专访、接待、个人信函、电话等。
41、消费者公众—也称服务对象公众,是指社会组织的具体服务对象,如商店中的顾客,宾馆中的住客,酒店中的就餐者及火车、轮车、飞机上乘客等。
42、庆典活动—是指组织在其内部发生值得庆祝的重要事件时,或围绕重要节目而举行的庆祝活动,一般将其作为一种制度和礼仪。
43、顺意公众:又称为支持公众,是指对组织持赞赏、支持、合作和信任态度的公众。
他们是推动组织发展变化的基本公众和主要力量。
44、非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特殊概念,指的是在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但不受组织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为的左右,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影响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行为。
45、访问法:就是公关人员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题目,有目的、有计划地与被调查对象进行访谈,直接收集信息的方法。
访问法按照访谈对象的多少可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按照访谈的形式可分为当面访谈和电话访谈。
46、组织形象:是指组织在公众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及其他们对组织的评价。
这种形象不仅来自外在的有形事物,而且也出自由组织行为所反映的内在精神。
一个企业的组织形象是由产品形象、员工形象、机构形象、管理形象、企业文化形象综合反映出来的。
47、伯尼斯:伯尼斯是现代公共卫生关系活动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于1923年首次在纽约大学讲台上讲授公共关系学,并发表论著《公众舆论之形成》,到1952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使公共关系的原理与方法逐步形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的思想主要是“投公众所好”。
由于伯尼斯将公共关系引上了科学的轨道,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学之父。
48、导语:是指新闻公报开头的一个小的段落,包含着新闻稿的主要信息,是新闻稿的灵魂和精华所在。
是指组织以自身的名义发布广告,在社会上率先发起某种活动,或提倡某种有进步意义的新思想。
49、首因效应:即在人的心理中,第一印象具有先入为主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具有持续影响人的认识活动的将效应。
50、媒介关系:也叫做新闻界关系,是指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各种网站)以及新闻界人士(包括记者、编辑)等的关系。
这种关系含有双重人格关系:其一,大众传播是社会组织与其他公众信息沟通的“中介”环节;其二,大众传播本身也是社会组织的目标公众。
51、4C’s理论:即以产品(product)、价格(price) 、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四个方面的组合来开展营销活动。
52、公众: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