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_集锦

合集下载

公共关系学-文档

公共关系学-文档

公共关系学复习指导册一、名词解释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门管理科学,主要通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协调关系、处理关系、塑造形象,在满足公众利益的基础上求得组织自身的发展。

公共关系观念: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既有易显的公共关系观念,也有尚未被人意识到的潜在观念,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边缘公众:边缘公众是指与组织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影响较小的一类公众,其重要性最小。

知晓公众:知晓公众是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

知晓公众不仅面临共同问题,而且本身也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还未采取行动。

独立公众:独立公众有被称为中立公众或不确定公众,是指那些持中立态度或态度不明朗或未表态的公众。

潜在公众:潜在公众是指已经同组织发生了某种直接关系,由此引起了某种问题,但他们尚未意识到这一问题存在的公众。

爱德华·伯尼斯:他是公共关系学的创始人,创作了第一部研究公共关系理论的专著《公共舆论之形成》。

在这本书中,他对公共关系的实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之形成一整套理论.他提出了“投公众所好"的根本原则,主张一个企业或组织在做出决策之前,就应首先了解公众喜好什么,需要什么,在确定公众的价值取向以后,再有目的地从事宣传工作,以便迎合公众的需要。

全员公关:指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众关系活动,简称全员P.R,是意义在于增强组织全体员工的公关意识,上下齐心,合理搞好公共关系工作。

报刊宣传运动:19世纪30年代,近代公共关系萌芽出现的标志。

当时,每个报刊宣传员在争取顾客的关注时,都是不择手段地制造神话,甚至不惜愚弄公众。

他们只顾为企业赚钱,完全不顾公众的利益。

揭丑云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批具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利用新闻媒介对垄断资本家进行强烈的抨击的运动,又称“扒粪运动”或“清垃圾运动”。

同步心理:产品形象信息:产品形象信息就是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以及公众对组织生产政策、行为的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产品的质量、价格、性能、包装、造型、售后服务等。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公共关系学常用的名词解释:
-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维护和发展关系的过程,旨在促进理解、信任和合作。

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工具,旨在塑造和维护一个组织的形象。

- **公共关系活动(Public Relations Activities)**:公共关系活动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信息和建立关系的活动,例如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营销、事件策划等。

- **公共关系战略(Public Relations Strategy)**:公共关系战略是一个组织为了达成特定目标而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的计划。

公共关系战略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和维护与公众的关系来塑造和维护组织的形象。

-**危机公关(Crisis Public Relations)**:危机公关是指组织在遭遇严重的负面事件或危机时,通过公共关系活动来管理和控制事件的影响。

危机公关旨在减轻事件对组织声誉和形象的负面影响。

- **社交媒体营销(Social Media Marketing)**:社交媒体营销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营销和宣传的活动。

社交媒体营销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组织与公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以上是公共关系学常用的一些名词解释。

了解这些名词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公共关系学的概念和实践。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重点内容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重点内容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重点内容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p6)2.非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特殊概念,指的是在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但不受组织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为左右的个人和团体;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影响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行为。

(p15)3.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p5)4.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p5)5.公关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住处沟通活动。

(p6)6.顺意公众:又称为支持公众,是指对组织持赞赏、支持、合作和信任态度的公众。

(p17)7.伯尼斯:美国学者爱德华·伯尼斯是使公共关系由一种活动、一种社会现象变为一门科学的杰出人物。

他从1923年出版第一部公共关系著作《公众舆论之凝结》,到1952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使公共关系的原理和方法逐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他强调组织应该在确切了解自己的公众基础上来进行组织的传播工作。

由于他将公共关系引上了科学的轨道,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泰斗”。

(p38)8.《有效的公共关系》:是1952年,美国著名学者斯科特·卡特里普和艾伦·森特合作出版的一本公共关系学方面的权威著作,提出了“双向平衡”理论和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等,并把公共关系工作提高到管理职能的高度去认识。

被美国乃至世界公关界奉为“公关圣经”。

(p39)9.组织形象:是指组织在公众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及其对组织的评价。

如一个企业,它的组织形象就是由产品形象、员工形象、机构形象、管理形象、企业文化形象综合反映出来的。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简与答案例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简与答案例

1.社会组织 :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2.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3.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共关系顾问公司或公共关系咨询公司。

它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共关系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方面的有关咨询和公共关系活动,或受具体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4.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5、同步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6、交际型公关:是以无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7、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8、礼仪:是指人们在公众场合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个人的文化教养,是人们在交际中约定俗成的礼节和仪式。

9、CS战略:CS是英文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缩写,意为“顾客满意”。

CS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满意度为指针,要从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不是企业自身的利益和观点来分析、考虑顾客的需求,尽可能全面尊重和维护顾客的利益。

11、劝说:指公共关系人员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努力地影响公众接受组织的观点,或促使公众主动地采取某种行动。

12、媒介事件:又叫做制造新闻,它不是指无根据地编造新闻,而是指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有效展开一些宣传组织形象的活动,以便引起新闻媒介的广泛报道,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

13、社区关系:是组织所在地的区域关系对象,包括当地的管理部门、地方团体组织、左邻右舍的居民百姓。

公共关系学重点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学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其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有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3、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4、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5、社会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6、公众: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统称为公众,公众必须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

7、非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特殊概念,指的是在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但不受组织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为左右的个人和团体;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影响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行为。

8、公关功能:指在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完成了公共关系的角色使命以后,应当产生的管理效益。

9、产品形象信息:就是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以及公众对组织生产政策、行为的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产品的质量、价格、性能、包装、造型、售后服务等。

10.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调查是指社会组织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搜集公众对组织主体的评价资料,进而对主体公共关系状态进行客观分析的一种公共关系实务活动。

11、同步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12、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13、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关三顾问公司或公共关系咨询公司。

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关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关方面的有关咨询和公共关系活动,或受具体企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公共关系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公共关系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公共关系:公关室一个组织为了塑造良好形象,以传播沟通为手段,对公关关系的一种持久的策略活动。

社会组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集团。

公众:指与特定的公关关系主体相互联系、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关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传播: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信息传递、收受、交流、分享与沟通的过程。

人际传播:指的是个人与个人间一对一直接的信息交流沟通方式。

大众传播:传播者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出版物、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将大量复制的同一信息,传播者分散的社会大众。

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以及组织社会影响的广度,它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

美誉度:是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

名誉度:社会组织所获得的特定荣誉,这种荣誉代表着一种既定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组织形象:社会组织及其行为,通过传播媒介在公众心目中的一种综合反映,亦即公众对组织的全部看法和综合评价。

公关策划:社会组织公关人员为了实现某一公关目标或解决某种公关问题,对即将开展的公关工作进行主题构思,方案设计,策略谋划的思维运作过程。

礼仪: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各种行为规范,它是以一定的程度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行为。

二、简述题(一)1、人类早期的准公关的表现及特点?政治生活中:告知、劝服、宣传意识及其实践活动;民心、民众、舆论意识及其实践活动;联盟和危机意识及其实践活动经济生活中:交流意识;招牌意识人们日常交往中:形成了以人和修睦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处理观念体系表现:自觉程度上:明显自发性,盲目性其发挥作用的社会领域和规范:带有强烈政治色彩,伦理色彩2、现代公关兴起的主要原因?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原因:现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为公关提供了现实的土壤、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是公关发展的政治前提、现代传播的长足进步为大规模开展公关提供了技术手段。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整理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重点题1、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P10)2、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P11)3、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

(P12)4、舆论:是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P17)5、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6、交际: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借助于个人媒介志进行的相互沟通,也即“人际沟通”,它是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之一。

7、营销推广:是在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市场推销和交易活动中,工商业组织以各种手段向顾客宣传产品,以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行为,扩大产品销售量的一种经营活动。

(P54)8、公共事务:主要指一个组织与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众利益、社区事务相关的活动。

(P54)9、游说:是个人或组织有目的地利用语言、文字或其他传播媒介对特定信息进行讲解、说明,以鼓动受众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的一种劝服性传播。

(P54)10、论题处理:又称“问题管理”,主要指公关人员对正在出现的问题以及这种问题对组织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并施加影响,以帮助组织制定应变的对策和措施。

(P55)11、危机处理:一是处理“公共关系危机”,二是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方法来处理危机。

(P55)12、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

(P98)13、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对象。

(P112)14、临时公众:是因为某一临时的因素、偶发事件或特别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贯穿在日常经营管理实践中的一种基本的管理立场和价值观它运用传播手段来达到该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合作的目的。

2.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专门总结公共关系实践经验,指导公共关系工作,研究人们怎样达到公共关系目的和系统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的科学。

3.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构成一个独立单位的社会群体。

4.组织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机构的全部看法和评价。

包括:产品形象、职业道德、财力、服务、传播、研究开发等。

5.实际社会形象是组织通过民意测验等形式的调查,了解社会舆论,了解组织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6.公众是对一个组织机构的目标和发展具有实际的或潜在的利害关系或影响的个人、群体和组织。

7.公众态度公众对公关主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倾向性。

8.公共关系传播是组织了解公众并进而使组织被公众了解的过程,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传递、接受、交流、分享、沟通的过程。

9.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10.组织传播是组织中的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部门与部门、组织与它的成员及所属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活动。

11.群体传播:组织向相对集中的公众群体进行的传播。

12.大众传播是组织请职业的传播者或将经制作、录制的内容通过大众媒介如报纸、电视、广播、杂志、新媒体等,将大量复制的信息传递给分散的大众。

13.人际传播:即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联络、沟通等14.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调查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考察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搜集必要的资料,综合分析相关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达到以掌握组织的情况、解决组织面临的公共关系方面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实践活动。

15.公共关系策划是对组织公共关系形象和公共关系活动方案的构思和设计,它包含了一系列的公共关系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实现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关系协调、沟通管理、形象塑造等方式,同利益相关的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它包括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系、企业与消费者及有关客户的关系、领导与员工的关系等。

(2)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社会组织与其利益相关公众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彼此合作的规律及工作方法的一门科学。

(3)公共关系社团:是指社会上从事公共关系工作和热爱公共关系事业的团体与个人,自发联合起来组建的非营利性松散的社会群众团体,主要包括:公共关系协会、学会、研究会、专业委员会、俱乐部、联谊会等公共关系机构。

(4)政府关系对象:政府关系指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关系,其对象包括政府的各级官员、行政助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

政府关系对象是任何组织的公共关系对象中最具社会权威性的对象。

(5)名流关系对象:指那些对于公众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社会名人,如政界、工商界的首脑人物,科学、教育、学术界的权威人士,文化、艺术、影视、歌坛和体育方面的明星,新闻出版界的舆论领袖等。

(6)认知度的内涵:由认知转换过来而为公共关系目标之一的认知度,表述的是一个社会组织被社会公众所认识、知晓的程度,其包含被认识的深度、被知晓的广度两个方面。

(7)和谐度的内涵:即一个社会组织在发展运行过程中,获得目标公众态度认可、情感亲和、言语宣传、行为合作的程度;是组织从目标公众出发、开展公共关系工作获得回报的指标。

(8)公共关系协调:一是指社会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关系处于协调的状态,如内部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外部享有盛誉,融洽合作等,在这个含义中,协调是形容词,是结果式的静态规范;二是指社会组织为争取公众的支持与合作而进行的一系列努力和开展的各种协调公共关系的工作,如在内部为员工办实事,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在这个含义中,协调作动词,是过程式的动态范畴。

(9)公共关系调查:指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部门和公共关系人员运用科学的调查手段,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考察、了解、分析、研究社会组织客观存在的公共关系现象,以把握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际状况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

2023年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

2023年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

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组织与公众之间旳双向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旳科学与艺术。

2.组织形象:公众对于社会组织旳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旳体现与特性在公众心目中旳反应。

3.公众: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旳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旳目旳与政策具有相称影响力旳个人和团体。

4.传播:指个人间、群体间或群体与个人之间互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旳信息过程。

这种传播是双向性旳信息交流与分享。

是人类赖以生存及发展过程中所特有旳一种社会现象。

5.认识度:一种社会组织被社会公众所认识、知晓旳程度,其包括被认识旳深度、被知晓旳广度两个方面。

6.美誉度:一种社会组织活动公众赞美、称誉旳程度,受公众予以美丑、好坏评价旳舆论倾向性指标。

7.公共关系意识:属于一种现代经营管理思想、观念和原则,是公共关系实践在人们思维中旳反应,且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8.消费管理:对消费者进行消费教育、消费引导,组织消费者旳系列化。

9.内部公共关系:是一种社会组织内部横向旳公众关系与纵向旳公众关系旳总称。

10.广告性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广告是通过购置专业传播媒介旳使用权,为社会组织自身树立良好形象,提高认知度、美誉度、友好度旳广告。

11.人际沟通性公共关系活动:人际沟通性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是指在确定专题内容后,直接通过人际交往、沟通、协调来进行组织与公众旳关系协调。

(以公共关系协调为本质、人际交往为形式)12.新闻筹划:是在服务于组织旳公共关系总目旳旳原则下,对以事实为根据、以最新为特点旳信息旳制造、选择、加工、编辑、传播、反馈等一系列活动旳运筹筹划过程。

13.新闻制造:指筹划、制造具有新闻价值旳活动或事件。

14、公共关系筹划:是公共关系人员根据组织形象旳现实状况和目旳规定,分析既有条件,筹划、设计最佳行动方案旳过程。

15、公共关系评估:根据公共关系认知度、美誉度、友好度所构成旳特定原则,对公共关系旳计划、实行及效果进行检查、评价,以判断其优劣旳过程。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汇总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汇总

1.什么是公共关系活动?P112.什么是公共关系观念?P12~133.名词解释:什么是舆论?P174.名词解释,什么是形象?5.什么叫人群关系?6.人际关系7.什么叫““报刊宣传活动”P278.名词解释:艾维·李?9.什么叫代议制?P4110.什么是公共关系职责?P4511.名词解释:交际。

P5212.名词解释:营业推广?P5413.什么是广告?P5314.名词解释:公共事务P5415.名词解释:游说16.名词解释:论题处理?P5517.什么是危机处理?P5518.名词解释:什么是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19.名词解释:公共关系公司?P7720.名词解释:什么是“全员PR管理”21.1、内部公众2、社区公众3、顾客公众4、媒介公众5、政府公众6、名流公众7、国际公众8.知晓公众22. 什么是知觉?P12723. 什么是知觉的选择性?P12824. 什么是知觉的偏见?25. 什么叫首因效应?P13126. 什么叫晕轮效应27. 什么是定型作用28. 什么叫近因效应?P13229. 什么是需要?P13330. 什么是态度?P13831.什么是流行?P14532. 什么是流言?P14933. 舆论的定义34. 什么是价值观?P15935. 什么是从众心理?P16236. 什么是逆反心理?P16437. 公共关系管理?P16738. 什么是组织自我形象?P17139. 什么是组织的实际形象?40. 什么叫公共信息模式?41. 什么是双向不平衡模式42. 什么是双向平衡模式呢?P19543. 什么是公共关系活动方式?19644. 什么是宣传型公关?45. 什么是社会活动型公关?46. 什么是公关社会效益评价?P20047.什么叫“把关人”?P20648. 什么叫“预存立场”?P20649. 什么是意见领袖50. 什么是议题设置?P21251. 什么是身势语言?52. 什么是情态语言?53. 什么是随机抽样?54. 什么叫分层随机抽样?P23355. 什么叫分层异比抽样?P23456. 什么叫整群抽样?P23557. 什么叫“抽样框”?P23358. 什么叫分区多级随机抽样?P23459. 什么是通讯调查?60. 什么是新闻传播?P24461. 什么叫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62. 什么是新闻发布会?P24963. 发布新闻的原则是什么?P25064. 名词解释:什么是公共关系危机?P25965. 什么叫公关礼仪66. 什么叫公关广告?67. 什么是形象广告68. 什么是公益广告?P28269. 什么是观念广告?P28370. 什么是演讲与报告?P28771. 什么是演讲?72. 什么叫谈判?73. 什么是合理化建议制度?P29574. 名词解释:重视非正式沟通75. 什么是企业文化?76. 什么叫产品定位?77. 什么叫整合营销传播?P32878. 什么是政府公共关系?79. 什么是政府公共关系原则?P35080. 什么是政府公共关系实务?P35381. 名词解释什么是政府服务文化?P36082. 什么叫政府服务文化?P36083. 什么是承诺制?P362。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1、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关系:“关系”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

3、舆论:“舆论”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这种公众意见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是组织公众环境状态中无形的方面。

舆论标志着大多数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基本态度和行为。

4、形象:“形象”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一个组织的社会形象体现了它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的总和,良好的公关形象意味着良好的公众关系和社会舆论。

追求良好的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目标。

5、“报刊宣传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宣传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

6、“便士报”运动: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了一场“便士报”运动,即报纸以低廉的价格和通俗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

从此,价格低廉、以大众为读者对象的报刊大量出版印行。

7、“清垃圾运动”:19世纪30年代,美国实业界为了使自己和公司扬名,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任意编造谎言和神话,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

由此引起了新闻媒介的不满,报纸杂志率先刊载揭露实业界那些“强盗大王”的恶劣丑闻,发表了两万多篇揭丑文章,同时还有社论和漫画,这就是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清垃圾运动”8、“门户开放原则”:1906年,艾维。

李向新闻界发表了著名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原则宣言》,全面阐明了他的事务所的宗旨是代表企业单位及公众组织,对与公众有影响且为公众乐闻的课题,向报界和公众提供迅速而准确的消息。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汇总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汇总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汇总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活动(实务)是社会组织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而从事的各种活动,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2.从众心理公众受个人的影响,而在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3.公关策划公关策划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对即将开展的活动,依据目的、对象、特点设计活动的方法、手段、谋略等。

广义的指,在狭义的基础上向两头延伸,向上包括公关活动目的、目标的制定、公众的选择、研究等,向下包括制定出一个周密的、操作性强的工作计划。

4.整合营销传播整体营销传播的核心思想是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

一方面,把广告、公共关系等一切传播活动都涵盖到广告活动范围之内;另一方面,使企业能够将统一的传播资讯传达给消费者。

5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指一个社会组织通过传播、沟通等手段与其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和共同发展的管理活动。

6社会组织是人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机构。

具体来说,就是指人们基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利益要求,为实现一定目标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并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社会共同体。

7公众公共关系的公众一般是指公共关系对象的总和,即与公共关系主体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8 市场市场是指某种产品的实际和潜在的购买者的集合。

9政府政府是国家各种权力机关的总称,它包括从中央到地方行使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权力的所有机关。

从狭义上说,政府通常所指的国家行政权力机关。

10知名度所谓知名度是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这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

11.美誉度美誉度是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赞许的程度,它是表明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和信誉情况,是评价组织社会影响好坏程度的指标。

12组织形象组织形象信息是指与组织的公众形象有关的信息,它包括产品和服务形象的信息和组织整体形象信息;13 CIS 战略企业识别系统是指一个企业(社会组织)为了塑造自身的形象,透过统一的视觉设计,运用整体传达沟通系统,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经营活动传递出去,以凸显企业的个性和精神,与社会公众建立双向沟通的关系,从而使得社会公众产生认同感和共同价值观的一种战略性活动和职能。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大全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大全

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即组织在经营管理中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2、公关广告:公关广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广告,它不是直接宣传企业生产的某种商品,而是在推销组织的形象。

它与商品广告的区别是:两者的直接目的不同;两者的内容不同;新闻界的报道方式不完全相同;两者的应用范围不同。

3、消费者公众:也称服务对象公众,是指社会组织的具体服务对象,如商店中的顾客、宾馆中的住客、酒店中的就餐者及火车、轮车、飞机上的乘客等。

4、企业使命:就是企业根据社会分工和自身的条件,准备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角色。

企业使命回答了企业“干什么”的问题,是企业理念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5、交际型公共关系:是以无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具体内容包括:各种招待会、座谈会、宴会、茶会、慰问、专访、接待、个人信函、电话等等。

6、顺意公众:又称为支持公众,是指对组织持赞赏、支持合作和信任态度的公众。

他们是推动组织发展变化的基本公众和主要力量。

9、导语:是指新闻公报开头的一个小的段落,包含着新闻稿的主要信息,是新闻稿的灵魂和精华所在。

10、公益广告:是指组织以自身的名义发布广告,在社会上率先发起某种活动,或提但是某种有进步意义的新思想。

11、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是指企业的全部可见事物所传递的视觉信息的一体化,是CI中项目最多、层面最广、效果最直接的传递信息的形式。

12、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13、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活动(工作或实务)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民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集锦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集锦

2.舆论: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片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3.形象:在公共关系学中把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认知和评价,一个组织的社会形象体现了它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的总和,追求良好的的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目标.4.报刊宣传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宣传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7.“清垃圾运动”:10世纪30年代,美国实业界为了使自己和公司扬名,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任意编造谎言和神话,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

由此引起媒介不满,报纸杂志率先揭露实业界的恶劣丑闻,发表了多篇揭丑文章。

11、营销推广:指在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市场推销的交易活动中,工商业组织以各种手段向顾客宣传产品,以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行为,扩大产品销售量的一种经营活动。

12、游说:指个人或组织有目的地利用语言、文字或其他传播媒介对特定信息进行讲解、说明,以鼓动受众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的一种劝服性传播。

13、论题处理:又称“问题管理”或“议题处理”,主要指公关人员对正在出现的问题以及这种问题对组织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并施加影响,以帮助组织制定应变的对策和措施。

14、社会互动:指社会的横向关系,是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作用。

公共关系对社会互动环境的优化通过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行为、净化社会风气来实现。

15、公关开发活动:指文化、教育、艺术、福利、慈善、宗教和社会等组织,运用传播的力量去发展会员、筹措经费和争取资源等活动。

16、广告:是一种“付费传播”,即广告主付费购买传播媒介的使用权来推销其产品、服务或观念。

它必须明示广告主体,是一种自我宣传方式,主观性比较强。

17、公共事务:主要指一个组织与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众利益和社区事务相关的活动。

18、公共关系领导人员:公共关系部门的经理、主任,即负责人,是公共关系机构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良心出品)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良心出品)

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3.揭丑运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

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

(又称“扒粪运动”)4.爱德华·伯尼斯:使公共关系由一种活动、一种社会现象变为一门科学的杰出人物是爱德华·伯奈斯。

他从1923年出版第一部公共关系著作《公众舆论之凝结》,到1952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使公共关系的原理和方法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他强调组织应该在确切了解自己的公众的基础上来进行组织的传播工作;通过“投公众所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由于伯奈斯将公共关系引上了科学的轨道,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泰斗”。

5.全员公关:全员公关指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简称全员PR。

其意义在于增强组织全体员工的公关意识,上下齐心,合理搞好公关工作。

6.交际型公关:交际型公关,以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具体内容包括:各种招待会、座谈会、宴会、茶会、慰问、专访、接待、个人信函、电话等等。

7.进攻型公关:进攻型公关是指社会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磨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开创新的局面,采取的出奇制胜、以攻为守的策略。

8.媒介关系:叫做新闻界关系,是指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各种网站)以及新闻界人士(包括记者、编辑)等等的关系。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大全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大全

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即组织在经营管理中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组织和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和合作,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2、公关广告:公关广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广告,它不是直接宣传企业生产的某种商品,而是在推销组织的形象。

它和商品广告的区别是:两者的直接目的不同;两者的内容不同;新闻界的报道方式不完全相同;两者的使用范围不同。

3、消费者公众:也称服务对象公众,是指社会组织的具体服务对象,如商店中的顾客、宾馆中的住客、酒店中的就餐者及火车、轮车、飞机上的乘客等。

4、企业使命:就是企业根据社会分工和自身的条件,准备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角色。

企业使命回答了企业“干什么”的问题,是企业理念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5、交际型公共关系:是以无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和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具体内容包括:各种招待会、座谈会、宴会、茶会、慰问、专访、接待、个人信函、电话等等。

6、顺意公众:又称为支持公众,是指对组织持赞赏、支持合作和信任态度的公众。

他们是推动组织发展变化的基本公众和主要力量。

9、导语:是指新闻公报开头的一个小的段落,包含着新闻稿的主要信息,是新闻稿的灵魂和精华所在。

10、公益广告:是指组织以自身的名义发布广告,在社会上率先发起某种活动,或提但是某种有进步意义的新思想。

11、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是指企业的全部可见事物所传递的视觉信息的一体化,是CI中项目最多、层面最广、效果最直接的传递信息的形式。

12、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13、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活动(工作或实务)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民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_集锦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_集锦

2.舆论: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片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3.形象:在公共关系学中把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认知和评价,一个组织的社会形象体现了它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的总和,追求良好的的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目标.4.报刊宣传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宣传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7.“清垃圾运动”:10世纪30年代,美国实业界为了使自己和公司扬名,臵公众利益于不顾,任意编造谎言和神话,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

由此引起媒介不满,报纸杂志率先揭露实业界的恶劣丑闻,发表了多篇揭丑文章。

11、营销推广:指在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市场推销的交易活动中,工商业组织以各种手段向顾客宣传产品,以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行为,扩大产品销售量的一种经营活动。

12、游说:指个人或组织有目的地利用语言、文字或其他传播媒介对特定信息进行讲解、说明,以鼓动受众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的一种劝服性传播。

13、论题处理:又称“问题管理”或“议题处理”,主要指公关人员对正在出现的问题以及这种问题对组织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并施加影响,以帮助组织制定应变的对策和措施。

14、社会互动:指社会的横向关系,是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作用。

公共关系对社会互动环境的优化通过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行为、净化社会风气来实现。

15、公关开发活动:指文化、教育、艺术、福利、慈善、宗教和社会等组织,运用传播的力量去发展会员、筹措经费和争取资源等活动。

16、广告:是一种“付费传播”,即广告主付费购买传播媒介的使用权来推销其产品、服务或观念。

它必须明示广告主体,是一种自我宣传方式,主观性比较强。

17、公共事务:主要指一个组织与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众利益和社区事务相关的活动。

18、公共关系领导人员:公共关系部门的经理、主任,即负责人,是公共关系机构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舆论: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片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3.形象:在公共关系学中把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认知和评价,一个组织的社会形象体现了它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的总和,追求良好的的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目标.4.报刊宣传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宣传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7.“清垃圾运动”:10世纪30年代,美国实业界为了使自己和公司扬名,臵公众利益于不顾,任意编造谎言和神话,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

由此引起媒介不满,报纸杂志率先揭露实业界的恶劣丑闻,发表了多篇揭丑文章。

11、营销推广:指在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市场推销的交易活动中,工商业组织以各种手段向顾客宣传产品,以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行为,扩大产品销售量的一种经营活动。

12、游说:指个人或组织有目的地利用语言、文字或其他传播媒介对特定信息进行讲解、说明,以鼓动受众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的一种劝服性传播。

13、论题处理:又称“问题管理”或“议题处理”,主要指公关人员对正在出现的问题以及这种问题对组织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并施加影响,以帮助组织制定应变的对策和措施。

14、社会互动:指社会的横向关系,是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作用。

公共关系对社会互动环境的优化通过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行为、净化社会风气来实现。

15、公关开发活动:指文化、教育、艺术、福利、慈善、宗教和社会等组织,运用传播的力量去发展会员、筹措经费和争取资源等活动。

16、广告:是一种“付费传播”,即广告主付费购买传播媒介的使用权来推销其产品、服务或观念。

它必须明示广告主体,是一种自我宣传方式,主观性比较强。

17、公共事务:主要指一个组织与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众利益和社区事务相关的活动。

18、公共关系领导人员:公共关系部门的经理、主任,即负责人,是公共关系机构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他们要负责统筹策划公共关系活动的全部环节,是组织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19、公共关系一般人员:指组织内部公共关系机构中工作的各类人员,主要包括调查分析人员、计划人员、传播人员、文秘人员和专门技术员等。

21、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是专门执行公关任务、实现公关功能和行为主体,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职能机构。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包括组织内设的公关职能部门、专业的公关公司和独立的公关社团组织。

22、公共关系主体:广义的公共关系主体指的是任何有目的、有系统地组织起来,具有特定功能和任务,具有社会行为能力的社会组织。

狭主的公共关系主体主要指专门执行公共关系职能的公共关系机构及人员。

23、公共关系公司:是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公共关系事务所和公共关系服务公司等独立的公共关系服务机构的统称。

公共关系公司由职业公共关系专家和各类公关专业人员组成部分,是专门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关系咨询,或受理委托为客户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信息型、智力型和传播型的服务性机构。

24、全员(PR)管理:是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

25、高层领导直属型:即公关部处于整个组织系统中的第三个层次,但作为一个第三级机构,它并不隶属于哪一个二级机构,而是直接属于组织的最高层领导,直接向最高决策层和管理层负责。

26、公共关系委员会:是由组织的主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的公关工作协调委员会,它统一指导和协调全局的公共关系活动,下设公共关系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7、对内关系:主要是处理员工关系、部门关系和股东关系等。

处理这些关系主要运用职工调查、编印内部刊物、举办职工活动、撰写年度报告及召开股东大会等方法和手段,增强员工和股东的归属感、自豪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28、公众:即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伤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凡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都可称之为公众。

29、公众环境:公众环境与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不同,是指运行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总称。

这些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范围很广,涉及组织内部和外部、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相互关联,构成复杂.30、公益性组织:以国家及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为目标,其公众对象是社会各界,如政府部门、公共安全机关和消防队等。

31、积极公众:是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已经形成、对组织的问题认知和卷入较深,对组织积极施加影响的那部分公众。

32、消极公众:是与组织存在着内在关系,但又因对这种关系的认识不够,或该组织的行为对其造成的影响尚未被察觉,同时又具有察觉、卷入和认知这些问题的可能性,但目前对组织的行为和传播持消极不干预、不影响、不积极反馈态度的公众。

33、政府公众:指政府各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即组织与政府沟通的具体对象。

任何组织都必须接受政府的管理和制约,这是所有传播沟通对象中最具权威性的对象。

34、国际公众:是指一个组织的产品、人员及其活动进入国际范围,对别国的公众产生影响,并需要了欠妥和适应对象国的公众环境的时候,该组织所面对的不同国家、地区的公众对象。

35、名流公众:指那些对社会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有名望人士,这类关系对象的数量有限,但传播的作用很大,影响力很强。

通过社会名流去影响公众和舆论,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6、知晓公众:即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权益要求的公众。

37、内部公众:指组织内部沟通、传播的对象,包括组织内部全体成员构成的公众群体,如企业内部的员工、股东等等。

内部公众既是内部公关工作的对象,又是外部公关工作的主体,是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一类公众对象。

38、临时公众:是因为某一临时的因素、偶发事件或特别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

比如,因为飞机航班误点而滞留机场的旅客、足球场闹事的球迷等。

40、潜在公众:即由于潜在公共关系问题而形成的潜伏公众、隐患公众、隐蔽公众或未来公众。

41、行动公众:即已采取实际行动,对组织构成压力,并迫使组织相应采取行动的公众群体。

42、赌金持有人:是指积极公众。

“赌金持有人”是与某一组织联系在一起、与该组织有着相互影响关系的人们。

一个赌金持有人可能是影响该组织行为、决策、政策、策略或目标的;或受它们影响的任何人或集团。

43、知觉的选择性:就是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人们总是从许多事物中自觉(主动)地或不自觉(被动)地选择知觉对象和心理过程。

44、定型作用:即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也称“刻板印象”。

45、知觉的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

46、晕轮效应:即一种片面的知觉。

人们在认识事物或人时,往往会从对象的某些突出的特征或品质推广为对象的整体印象和看法,从而掩盖了对象的其他特征或品质,形成某种幻化的知觉。

47、心理定势:是人的认知和思维的惯性、倾向性,即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认识事物、判断事物、思考问题,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和专心注性。

48、社交的需要:即希望与别人进行交往,避免孤独,希望与伙伴和同事之间和睦相处,关系融洽,希望归属于一个团体以得到关心、爱护、支持、友谊和忠诚的需要。

49、态度:是人们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

50、流行: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较短的时期到处可见,人而导致了彼此之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即所谓的“一窝风”现象。

51、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值人的共同信念,是人们彼此间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

52、价值观:是人们对于是非善恶、好坏的评价标准,对自由、幸福、荣辱和平等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轻重主次之分,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

53、逆反心理:是指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使个体有意识地脱离习惯的思维轨道,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索。

54、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当一个客观事物的某一种属性对有关的感觉器官发生作用时,通过一系列传导神经,把这一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相应的感觉中枢,引起相关的一个感觉信息组合的活动,因而得以反映该整个事物的存在。

55、近因效应:即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

事物给人留下的最后印象往往非常深刻,难以消失。

对一个事物或对一个人接触的时间延长以后,该事物或人的新信息、最近的信息就会对认识和看法产生新的影响,甚至会改变原来的第一印象。

56、需要:需要是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

它反映了有机体对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所表现出的缺乏。

这种缺乏既可能是生理的,也可能是心理的。

57、流言:是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根据,而在人们中间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虚假信息。

它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一经发生传播极为迅速。

58、公共关系管理: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

这种管理同样包括一般管理的基本环节,也就是对组织的公众传播沟通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和监督等。

59、自我形象:就是一个组织自己所期望建立的社会形象,这是一个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内在动和、方向、目的和标准。

60、实际形象:即组织的实际状态和行为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反映,亦即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

61、组织形象差距分析:即将组织的实际形象与组织的自我形象做比较分析,揭示二者之间的现实差距,指明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这是公共关系调查的第三个环节。

62、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尽度,侧重于“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63、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美丑、好坏。

64、目标作业法:即先制定出公共关系期望达成的目标和工作计划,然后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各项费用项目详细列举出来,核定单项活动和全年活动的预算。

65、宣传型公关:主要是运用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等宣传性手段,传递组织的信息,影响公众舆论,迅速扩大组织的社会影响。

其特点是主导性强,时效性强,传递面广,推广组织形象的效果快,特别有利于提高组织的知名度。

66、交际型公关:主要运用各种交际方法和沟通艺术,广交朋友,协调关系,缓和矛盾,化解冲突,为组织创造“人和”的社会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