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马图》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此幅《奔马图》创作于1941年2月,是时徐悲鸿正在新加坡举办助赈画展。
当次画展,徐悲鸿特意捐出名画80幅助赈。
画展后,徐悲鸿于2月13日和15日分别在南洋中华女中做了“艺术的意义与作画的方法”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讲座。
本幅《奔马图》的上款人文淑,即全增嘏先生夫人胡文淑,早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
是时执长新加坡南洋女中,与悲鸿先生有着深厚的友谊。
抗战胜利后胡文淑回国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解放后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
因为是赠予好友之作,《奔马图》从结构布局到整体创作都显得尤为精到。
画中奔马四蹄腾空,自画面右侧向左方急驰而过,马鬃飘扬,马尾挥动,极富动态的韵律美;马的骨骼结构准确、外形动态逼真,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无穷的力量。
从历史背景来看,是时中国正在遭受日本侵略军铁蹄的蹂躏,徐悲鸿忧国忧民之心拳拳可见,南洋助赈画展也是在为国家出力,奋扬的马蹄表达了作者向往投身于革命洪流,为振兴中华随时奋进的决心。
《奔马图》
《奔马图》
一幅画着六匹马的图叫《奔马图》。
你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吗?那就是鼎鼎大名的画家: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是江苏宜兴人,曾赴法国、比利时学习,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他的《奔马图》最为人所喜爱的。
他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工作者协会主席。
你可知道这幅画的来历?这幅画是徐悲鸿他跟在六匹马旁跑,通过观察。
回到家里,把他认为最精彩的片断画下来。
你看!那六匹马的神态、动作各不相同。
有的四脚腾空;有的前脚落地后脚翘起;有的……徐悲鸿不愧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画家。
他画的《奔马图》中的马是栩栩如生的。
他把我也引到画中去。
那是一天下午,在太阳的暴晒下,有六匹马在比赛。
跑在第一的是一匹又俊又强壮的白马,他是老大。
你瞧!他正边跑边回头喊:“兄弟们加油!不要落后。
”这时,后面的马跑得更快了。
跑在第二的是老二,他对老四说:“老四老四你真笨,连匹小马也跑不过。
哈哈哈……”老四听了,非常生气,奋往直前一下子成了第二名,追过了老二。
老五在旁边一边跑一边生气地说:“老三你未免太笨了,你是我看到过最笨
的一匹马。
”老三奋不顾身地像装了推进器一样,“嗖”,成了第四名。
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都互不相让跑在前面。
老六看了,也不甘示弱。
他心想:我虽然才出生几个月,但我要往前冲,要冲到前面,看看我的实力怎样?不一会儿,小马跑在了老五后面了。
比赛结束了,老大第一、老三第二、老二第三、老五、老六和老四并列第四。
这幅画不仅是画着六匹马在比赛,而且还表达了作者自己奋勇直前的精神。
徐悲鸿《奔马图》的鉴赏知识讲解
徐悲鸿《奔马图》的鉴赏徐悲鸿《奔马图》赏析系院:初等教育学院班级:10级教育技术班姓名:邱楠学号:20101121107目录作者简介 (3)《奔马图》创作背景 (4)《奔马图》艺术特点赏析 (5)《奔马图》绘画特点 (6)对《奔马图》的个人感想 (7)作者简介: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
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
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
他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徐悲鸿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筹备建立“一二七艺术学会”,以迎接北平和平解放这一历史时刻。
《奔马图》即为画赠当时北平新华总社记者、后来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中国的美国史研究第一人邓蜀生先生的”。
据介绍,《奔马图》的落款处,还题写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样。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
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
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
人物注重写实,传达精神;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徐悲鸿《奔马图》的鉴赏精编版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系院:初等教育学院班级:10级教育技术班姓名:邱楠学号:20101121107目录作者简介 (3)《奔马图》创作背景 (4)《奔马图》艺术特点赏析 (5)《奔马图》绘画特点 (6)对《奔马图》的个人感想 (7)作者简介: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
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
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
他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徐悲鸿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筹备建立“一二七艺术学会”,以迎接北平和平解放这一历史时刻。
《奔马图》即为画赠当时北平新华总社记者、后来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中国的美国史研究第一人邓蜀生先生的”。
据介绍,《奔马图》的落款处,还题写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样。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
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
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
人物注重写实,传达精神;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写物】奔马图_400字
【写物】奔马图_400字奔马图是一幅十分著名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这幅画描绘了一匹骏马在奔驰飞驰的情景。
在中国绘画史上,奔马图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齐白石的奔马图。
齐白石是中国著名的现代画家,他的奔马图以其气势磅礴、神韵悠远而著称于世,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奔马图传承了中国绘画的传统特色,富有中国水墨画的笔墨韵味。
画面中的马儿形态优美,身姿轻盈,整个马身仿佛随时都要腾空而起。
马儿的四蹄奋勇向前,昂首挺胸,神态自若,栩栩如生,令人感到无比的震撼和敬畏。
这匹骏马不仅在画面上展现出了无比的力量和速度感,更在精神上表现了一种追求自由、不屈不挠的品质。
整个画面给人以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不禁心生敬仰之情。
奔马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它不仅是中国水墨画的杰作,更是中国画的经典之作。
它向人们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由、追求进步的精神风貌。
奔马图也成为中国绘画在世界上的重要代表作品,展现了中国绘画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价值。
除了齐白石的奔马图,中国古代还有很多奔马图的作品,如明代画家徐渭的《奔马图》,清代画家郎世宁的《奔马图》,都是非常著名的奔马图作品,它们都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展现了中国绘画在奔驰的骏马上的别样风采。
奔马图所表现的是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它不仅仅是中国绘画中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由、追求进步的核心价值观。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意境内涵,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丰碑。
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奔马图的艺术魅力将继续在世界范围内发挥重要的影响力,为中国绘画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写物】奔马图_400字
【写物】奔马图_400字奔马图是中国古代名家张大千所作的一幅作品。
这幅画以骏马为主题,展现了马匹奔驰的姿态,充满了力量和活力。
这幅画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风格,同时也融入了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成为了一件令人赞叹的杰作。
奔马图采用了传统中堂绘画的构图手法,画面中心呈现一匹奔驰的骏马。
这匹骏马身姿挺拔,头昂目视,四蹄腾空,姿态高昂,散发着无穷的力量和活力,展现了马匹奔腾奔驰的豪迈形态。
在骏马的周围,还有其他的马匹和马背上的骑士,画面中还有山峦和水流,这些元素都勾勒出了一幅极富有震撼力的画面。
整个画面以横幅为画布,横向延伸,让人仿佛真的置身于奔腾的马群之中,感受到了马的力量和速度。
奔马图的色彩运用也是其精彩之处。
画面中使用了丰富的色彩,将骏马和其他元素描绘得栩栩如生。
骏马的皮毛用浓深的棕色勾勒,给人一种沉稳挺拔的感觉,而马蹄处用灰白色勾勒,显得坚毅有力。
在飞奔的姿态下,马身显得非常有张力与弹性,给人以力量与速度的视觉冲击。
背景的山峦和溪流则运用了淡雅的绿色和蓝色,给人一种大自然的宁静与蓬勃生机。
整个画面色彩明快,对比强烈,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不失和谐之美。
除了雄浑有力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外,奔马图还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动物的崇拜和对自然的热爱。
中国古代人对于骏马的推崇与仰慕犹如崇拜神灵一般,因为马代表着力量、速度和豪情。
对于自然的热爱也渗透在了这幅画中,画中山水相映,流水潺潺,山峦起伏,给人以大自然的壮美与宁静。
奔马图中所表现的并不仅仅是马匹的奔腾,更是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和生命的颂歌。
奔马图的制作过程也是极具传奇色彩的。
在画家张大千的着手下,这幅画花了数年的时间完成。
张大千在创作这幅画时,曾亲自跑到草原上进行写生,观察马匹的奔跑姿态,领悟马的神韵和气势。
他还观察了马匹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用心体会马匹与大自然的联系。
在画面中,每一匹马的神态、步伐和动作都经过了反复的揣摩和构思,每一笔每一画都凝聚了他对马匹和大自然的深情厚意。
六年级上册美术《奔马图》课件
你见过马吗?谁能说说它的样子?
头小、面长、耳 直立、颈上有鬃毛 、尾上有长毛、四 肢强健有力。
马的构成
头(耳、眼、鼻、嘴) 颈(颈部有鬃毛) 躯干(四肢和尾)
谁能说说马和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画一幅奔马图
1、用毛笔蘸上颜色或墨画出马的身躯和脖子。 2、在身躯的基础上画出四肢及头部、鬃毛、马尾。 3、勾出人物大形,添加马缰、马鞍等。 4、给人物上色或墨。
画一画
1、画一匹或两匹或奔跑、或站立、或行走的马。 2、画好以后沿边缘剪下。 3、把剪下的马粘贴在讲台前的长卷上。
温馨提示: 注安全。
评一评、议一议
奔马图赏析
《奔马图》赏析(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奔马图》赏析《奔马图》简介画高3米、宽1米的这幅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的徐悲鸿平生所绘最大《奔马图》真迹。
大师采用了豪放的泼墨和劲秀的线描写意方法,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
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轻疾,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奔马强壮有力,生气勃勃。
《奔马图》创作背景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
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带着时代的风雷驰骋在画坛上,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
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徐悲鸿的画从小出名,渡船公欲求徐先生画马而又难以启口。
有一次被徐悲鸿猜透了他的心思,欣然允诺日后为其作画。
后来,徐先生发迹,到南京前中央大学教书,曾托渡船公为他找个合适的门卫。
渡船公说“只有乡下人,名叫史坤生,家住官林义壮村”。
奔马,令人神思飞越,生发出朝气勃勃、奋发向上的力量。
在徐悲鸿先生的笔下,一匹匹奔马奋踪扬蹄,在广袤的土地上飞奔,骏马英姿,神态各异。
有的腾空起飞,有的蹄下生烟。
有的回首顾盼,有的一往直前,都仿佛要破纸而出。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
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
这就是《奔马图》由来。
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徐悲鸿《奔马图》鉴赏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系院:初等教育学院班级:10级教育技术班姓名:邱楠学号:20101121107目录作者简介 (3)《奔马图》创作背景 (4)《奔马图》艺术特点赏析 (5)《奔马图》绘画特点 (6)对《奔马图》的个人感想 (7)作者简介: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
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
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
他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徐悲鸿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筹备建立“一二七艺术学会”,以迎接北平和平解放这一历史时刻。
《奔马图》即为画赠当时北平新华总社记者、后来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中国的美国史研究第一人邓蜀生先生的”。
据介绍,《奔马图》的落款处,还题写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样。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
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
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
人物注重写实,传达精神;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徐悲鸿的《奔马图》赏析
徐悲鸿的《奔马图》赏析徐悲鸿的《奔马图》赏析⼀点号修⾝杨远利49分钟前在我国绘画的百花园中,画马艺术的历史最为久远,画家层出不穷,以此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也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古代的⽯刻、壁画上都有牧马、打马球等⽣活场景的描绘。
唐代画家韩⼲和韦偃的马、北宋画家李公麟的马、元代画家赵孟頫的马、明代画家赵杰的马,还有清代画家倪⽥笔下的马……千百年来,历代画家笔下的马已⽆可胜计,也各有特点和贡献。
但是,他们在马的外形勾勒这⼀点上差别都不太⼤。
如何突破外形的线描勾勒,⽤概括的笔墨来表现马的精神和⾯貌,直⾄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的笔下才有了重⼤的突破。
吉林省博物院藏有⼀幅徐悲鸿的《奔马图》(见图),此幅绘画奔马的造型准确、笔墨⽣动,充分发挥了中国绘画的笔墨效果,⼜融进了西洋绘画的明暗和透视⽅法。
画中的奔马不⽤线描法,采⽤了写意画法并注重画出马的精神风貌,表达画家的深刻寓意。
徐悲鸿先⽣笔下的马多是不带缰辔的,那奔放不羁的马,正是⼴⼤劳动⼈民渴望⾃由的象征。
在那“万马齐喑”的年代⾥,⼴⼤劳动⼈民⾃然⼗分喜爱徐悲鸿的马。
画中四蹄腾空的奔马,长鬃飘拂,马尾⼗分舒展,表现出挺拔奔放、⾃由不羁的精神。
该画款识为:筱泉先⽣惠教,悲鸿作于昆明壬午春画。
钤印:徐悲鸿。
徐悲鸿在谈到他画马的经验时说:“速写稿不下千余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的⾻架、肌⾁、组织。
夫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
”正是这些深厚的基础和⾟勤的劳动,使他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象马”来,才有可能超越前⼈构筑的⾼度,为中国绘画作出新的贡献。
在我国绘画的百花园中,画马艺术的历史最为久远,画家层出不穷,以此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也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古代的⽯刻、壁画上都有牧马、打马球等⽣活场景的描绘。
唐代画家韩⼲和韦偃的马、北宋画家李公麟的马、元代画家赵孟頫的马、明代画家赵杰的马,还有清代画家倪⽥笔下的马……千百年来,历代画家笔下的马已⽆可胜计,也各有特点和贡献。
奔马图简介
奔马图简介引言奔马图(也称为在线翻译图或多语言翻译图)是一种图形化的表示方法,用于展示文本在多语言之间的翻译关系。
它通常使用箭头和方框来表示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和翻译过程。
奔马图的原理奔马图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箭头和方框来表示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关系。
箭头表示翻译的方向,方框表示不同语言的文本内容。
奔马图通常从左到右阅读,左侧为原始语言文本(也称为源文本),右侧为目标语言文本(也称为翻译文本)。
箭头从左向右指示翻译的过程,从原始语言文本到目标语言文本。
奔马图也支持多对多的翻译关系,即一个语言可以翻译成多个语言,同时一个语言也可以由多个语言翻译而来。
奔马图的应用奔马图广泛应用于在线翻译工具和多语言网站中,用于展示文本的翻译关系,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结果。
奔马图在在线翻译工具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奔马图,用户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原始文本经过一系列翻译步骤后的最终翻译结果。
这有助于用户判断翻译的准确性和语义的传达是否恰当。
奔马图在多语言网站中也经常被使用。
通过奔马图,网站可以展示不同语言版本之间的翻译关系,使用户可以方便地切换到自己熟悉的语言版本。
如何创建奔马图创建奔马图需要使用专门的奔马图工具或在线平台。
这些工具通常提供了用户友好的界面和丰富的功能,使得创建奔马图变得简单易行。
在创建奔马图时,需要先确定原始语言文本和目标语言文本。
然后,根据文本的翻译关系,逐步添加箭头和方框,以表示翻译的方向和内容。
在创建奔马图时,还可以对箭头和方框进行样式和布局上的调整,以增强可读性和美观性。
结论奔马图是一种图形化的表示方法,用于展示文本在多语言之间的翻译关系。
它通过箭头和方框来表示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和翻译过程。
奔马图在在线翻译工具和多语言网站中广泛应用,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结果。
创建奔马图需要使用专门的奔马图工具或在线平台,通过添加箭头和方框来表示翻译关系和内容。
通过奔马图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不同语言的翻译结果,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语义的传达。
徐悲鸿奔马图观后感
徐悲鸿奔马图观后感引言在中国画的世界中,徐悲鸿被誉为“马的画家”,他的作品《奔马图》也成为了中国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幅作品以其生动的姿态和壮丽的气势,展现了赛马的狂热与畅快。
观赏《奔马图》,我不禁被作品中蕴含的力量和美感所深深吸引,下面我将从构图、表现形式和意境来谈谈我的观后感。
构图《奔马图》采用的是横幅式的构图,整幅画面以中心轴线来划分,奔马和下方的骑手的位置都在轴线的上方。
这种构图方式使得整个画面的视觉重心向上,给人以稳定和震撼的感觉。
同时,横幅式的构图也使得奔马在画面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了奔马的威武形象。
表现形式通过细致的观察《奔马图》,我发现徐悲鸿使用了一种称为“毛笔直画”的技法。
这种技法不同于传统的工笔画和写意画,它使用了大面积的墨汁和粗犷的笔触来勾勒形象。
这样的表现形式不仅赋予了作品以浓墨重彩的韵味,也使得奔马的力量感得到了极大的强化。
在细节的处理上,徐悲鸿非常注重表现出奔马的肌肉和动感。
他通过线条拉长的方式来表现奔马运动时的肌肉收缩和舒展,使得奔马的身姿栩栩如生,给人以真实感和冲击力。
此外,徐悲鸿还巧妙地使用了墨渍飞溅的技法,给画面增添了一丝动态感,使得奔马仿佛已经跃出了画纸。
意境《奔马图》不仅仅是一幅展现奔跑姿态的马画,它还体现了徐悲鸿对生命和力量的理解。
通过奔马的奔腾,徐悲鸿表达了对力量与自由的追求。
奔马的肌肉线条流畅有力,扬起的鬃毛飞舞在空中,整幅画面展现出一种狂放而激昂的气势。
观赏这幅作品,我仿佛也能感受到风驰电掣的速度和奔放自如的氛围。
此外,作为一位画家,徐悲鸿对马的表现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在我看来,奔马代表着一个人追求梦想和奋发向前的精神。
无论是在艰难的生活中还是在追求事业的道路上,我们都需要像奔马一样心怀理想、追求力量和自由,勇敢地向前奔驰,永不止步。
《奔马图》正是通过这种象征意义,激发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结论通过观赏《奔马图》,我深深被徐悲鸿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力量和美感所打动。
徐悲鸿奔马图的鉴赏
赏析徐悲鸿《奔马图》系院:初等教育学院级教育技术班班级:10 姓名:邱楠20101121107学号:1目录作者简介 (3)《奔马图》创作背景 (4)《奔马图》艺术特点赏析 (5)《奔马图》绘画特点 (6)7················《奔马图》对的个人感想········2作者简介: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
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
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
他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徐悲鸿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筹备建立“一二七艺术学会”,以迎接北平和平解放这一历史时刻。
《奔马图》即为画赠当时北平新华总社记者、后来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中国的美国史研究第一人邓蜀生先生的”。
据介绍,《奔马图》的落款处,还题写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样。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
【写物】奔马图_400字
【写物】奔马图_400字奔马是一种富有力量和速度的动物,也是人类追求自由和奔跑的象征。
在中世纪的欧洲,奔马图成为壁画、油画和雕塑中常见的题材。
画家们以饱满的笔触和流畅的线条描绘出奔马的力量与灵动。
奔马图展现了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并使观者感受到运动与速度的美感。
画面上一匹奔马,悠然自得地驰骋在广袤的大草原上。
他的背脊笔直,四蹄铮铮作响,昂头颅,石树般矫健的身姿使人惊讶不已。
毛发如丝,随风摇曳,它快速而又轻盈地奔跑着,仿佛在大地上飞翔般。
阳光穿过浓密的树叶洒下,照亮了它的身姿,自由的面部表情中洋溢着自信和力量,它似乎在诉说着一种奔放与骄傲。
奔马图给人一种开阔和自由的感觉。
它展现了自然的力量和灵动,让人欣赏到速度与力量的结合,也唤起了人们对自由和追求的向往。
画面中那快速奔跑的马儿,让人感受到无拘束的自由与勇敢,仿佛在大草原上展翅飞翔。
奔马图不仅是一种美学的享受,它蕴含了人类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和赞美。
奔马图也是对速度和力量的讴歌。
奔马的速度之快,让人眼花缭乱,仿佛在一瞬间就能穿越时光和空间。
它的力量和敏捷性让人望尘莫及,而人类追求这种速度和力量的渴望,也在奔马的奔跑中找到了一种满足。
奔马图让观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丽。
毛发丰满的马儿展示了神秘而又美丽的动物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活力。
奔马图也告诉人们,生命是短暂而珍贵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刻,追求自己的梦想,奋力奔跑。
奔马图不仅仅是一张画,它是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与敬畏。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也需要停下脚步,欣赏和感受生命的美好。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也需要给自己一些自由和奔跑的空间,让心灵得到抚慰,寻求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宁静。
奔马图以它独特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个观者,表达了人类对自由、力量和美的追求,成为中世纪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奔马图》艺术鉴赏教案设计
《奔马图》艺术鉴赏教案设计引言:艺术是一种表达文化和情感的方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绘画被视为一种最高贵的艺术形式,许多大师的作品至今仍广受世人赞叹。
而在这些伟大的艺术品中,以《奔马图》为代表的马类画尤其令人着迷。
一、介绍艺术品《奔马图》《奔马图》是清朝画家徐悲鸿创作的一幅大型壁画,是他在上海大厦创作的100幅绘画之一。
作品展现了四匹奔马在大草原上疾驰的场景。
徐悲鸿采用了极简化的线条和独特的色彩,以高度抽象的形式表达出了马的美丽和力量。
作品被广泛认为是中国近现代马类画的代表之一,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艺术珍品。
二、艺术鉴赏鉴赏是一种欣赏艺术品的方法,通过对作品的研究和理解,更加深入地领略和欣赏作品的美丽和价值。
对于一幅艺术品,《奔马图》的鉴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图《奔马图》以四匹疾驰的马作为主要构图元素,将它们放在大草原上,利用远近的距离感和大小的形体感来构建画面。
通过奔跑的姿态,展现骏马的力量与动感。
同时,图画也用粗细不同的线条和独特的色彩表现出马匹的纹理和毛发效果,极富艺术感染力。
2.技法《奔马图》的绘画技法与传统不尽相同,跳出了现实的限制而具有新的形式。
徐悲鸿使用了极简化的线条和激烈对比的颜色,与西方画派类似的平面表现方式,充分展现了用暗线描显雄浑之气势。
3.主题《奔马图》的主题是中国人民的生活琐碎,选择这类主题可以表达出作家对于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同时,绘画作品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传统马类画风的改革,强调画面中的主题元素。
4.文化背景《奔马图》是发生在20世纪,中国处在海内外形势复杂的时期,然而,徐悲鸿等一批优秀艺术家,不断引进国外新技术,推陈出新,使得中国绘画获得了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对于历史研究、文化的保护、美学与艺术批评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实施针对这样一幅优秀的艺术品,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教学实施方案,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艺术鉴赏的兴趣与爱好。
奔马图主观评价
奔马图评价
徐悲鸿一生画马无数,但是不管马的形态是什么样的,都是生机勃勃,奋进向上的,是生命力和精神力的展现。
首先,从《奔马图》的视觉造型元素上看,马自由,无缰绳、马鞍。
徐悲鸿早年留学时,曾接触西方的解剖学和透视学,所以在后期画马的形象时,更加注重表现马的结构处理和肌体刻画。
和中国画技法结合后,利用水墨的浓淡巧妙地处理马的轮廓性和体积的关系,使马脱离传统画作呆板无神的形态。
其次,从笔墨表现形式上看,徐悲鸿以国画中的笔墨黑、白、灰三色刻画物体,设色空灵,虚实相生。
《奔马图》采取中国古代绘画的媒介,同时兼具西方绘画的影子,让画面中的马兼具空间感,以大块颜色来概括“形”。
对于马,在艺术中自古便有不同形式的表现形式,秦兵马俑以雕塑形式展现马之雄姿、秩序、整齐;西汉时期的《马踏飞燕》《马踏匈奴》,傲立群雄、藐视一切;北魏《狩猎图》人马合一;唐代《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马雍容、安详;清代的马安静、温和,而徐悲鸿笔下的马奔腾、有力、自由,其与其想表达的爱国精神相契合。
小学记叙文 奔马图讲解-精品
奔马图讲解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一提起杜甫写的这首诗,我就想起徐悲鸿在中国美好学院里面的一幅画—奔马图。
一九四一年,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的相持阶段,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举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
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徐悲鸿笔下的这匹奔马体态轻盈,神形兼备,无论从正面、侧面哪个角度去看,都极为生动健美。
奔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作协调,既使人感受到力量,又激发人们的相象。
奔马只有一条腿立在地面上,但是它却能巧妙保持平衡,解决了主体形象的支撑问题。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设计构思,就是在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最令人惊叹的是,奔马身上没有辔头、鞍镫、缰绳。
它跑得太快了,鬃毛都被风吹得往后飘了;它跑得太快了,尾巴上的所有毛都被风吹得分散开来,显得十分蓬松,它跑得太快,鼻孔张得大大的,一直喘着粗气。
它似乎要飞出画纸,从假马变成真马,向我们飞奔而来。
这种细微的艺术处理,具有浓厚的国画特色和风格。
徐悲鸿画的这匹马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它成为了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同时,它也象征着中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2019年08月11日。
徐悲鸿奔马图
徐悲鸿奔马图徐悲鸿奔马图《奔马图》绘骏马由远而近,飞奔而来。
画家采用大角度透视的手法,以腾空的一只后腿和交叉在一起的前腿,展现奔马疾驰的速度。
笔触雄厚,设色清淡,线条刚健,大有痛快淋漓、潇洒风流之概。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徐悲鸿奔马图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徐悲鸿奔马图是徐悲鸿于1941年画的一张奔马图,纵326厘米,横112厘米,纸本水墨,现藏于宜兴徐悲鸿纪念馆。
时值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
在徐悲鸿的一生中,有多幅以马为题材的名画。
以这幅画为代表。
这幅《奔马图》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的徐悲鸿平生所绘最大《奔马图》真迹。
是徐悲鸿1941 年所画,画幅右侧有题词:“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结果之。
企予望之。
悲鸿时客槟城。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含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
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画中的马肌肉强健,腹部圆实,头略向右倾,鼻孔略大。
这匹马正腾空而起,昂首奋蹄,鬃毛飞扬,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让人热血沸腾。
作者只寥寥几笔,就使这匹马有形有体,刚劲有力。
作者用浓墨来体现鬃毛的厚密,用淡墨枯笔扫出其飞扬之势。
该画中,采用了西方绘画中体与面、明与暗分块造型的方法,同时吸收传统没骨法,结合线描技法,纵情挥洒,独具一格。
马的头顶、胸部、马蹄、臀部留白,有强烈的光影效果。
腹部阴影处,用墨比较淡,显示出了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质感。
这幅《奔马图》能让人感受到马呼出的热气、滚烫的体温,甚至淋漓的汗水。
它强健的生命力正是抵抗侵略的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作者简介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
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奔马图》福建省厦门市后江小学六年一班蔡莎莉一幅画着六匹马的图叫《奔马图》。
你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吗?那就是鼎鼎大名的画家: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是江苏宜兴人,曾赴法国、比利时学习,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他的《奔马图》最为人所喜爱的。
他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工作者协会主席。
你可知道这幅画的来历?这幅画是徐悲鸿他跟在六匹马旁跑,通过观察。
回到家里,把他认为最精彩的片断画下来。
你看!那六匹马的神态、动作各不相同。
有的四脚腾空;有的前脚落地后脚翘起;有的……徐悲鸿不愧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画家。
他画的《奔马图》中的马是栩栩如生的。
他把我也引到画中去。
那是一天下午,在太阳的暴晒下,有六匹马在比赛。
跑在第一的是一匹又俊又强壮的白马,他是老大。
你瞧!他正边跑边回头喊:“兄弟们加油!不要落后。
”这时,后面的马跑得
“老四老四你真笨,连匹小马也跑不过。
哈哈哈……”更快了。
跑在第二的是老二,他对老四说:
老四听了,非常生气,奋往直前一下子成了第二名,追过了老二。
老五在旁边一边跑一边生气地说:“老三你未免太笨了,你是我看到过最笨的一匹马。
”老三奋不顾身地像装了推进器一样,“嗖”,成了第四名。
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都互不相让跑在前面。
老六看了,也不甘示弱。
他心想:我虽然才出生几个月,但我要往前冲,要冲到前面,看看我的实力怎样?不一会儿,小马跑在了老五后面了。
比赛结束了,老大第一、老三第二、老二第三、老五、老六和老四并列第四。
这幅画不仅是画着六匹马在比赛,而且还表达了作者自己奋勇直前的精神。
指导教师:朱晓英
投稿:2005-3-121: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