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新型疫苗的研究
布氏杆菌病防控及疫苗使用的探讨
菌 ,所以最好有专用 产房。流产胎 应 , 又 无 流 产 及 其 他 明 显 症 状 ,即
儿 尸 体 、胎衣 、羊水 及 产 道分 泌 物 、 认 为 已达 到 “ 化 ” 净 。如 经多 次检 疫
 ̄ f 、粪便 等 尤 应妥 善 消毒 和 处 理 。 Lf
热、多汗、关节痛、神经痛及肝 、脾
肿大等 症状 。该病 严重 损害人和 动物 的健康 , I O E将其 列为 B类 动物疫病 ,
( 三)定期检疫和分群隔离 疫区 培育健康牛 犊。犊牛 出生后 食母乳
用凝 集 反应 或 变 态 反 应 法 定 期 普 遍 检 疫 。每 次 检 出的 阳性 和 可疑 病 畜 , 3~ 5 ,然后 送 犊 牛 隔 离 舍 喂 消毒 d
防止 该 病 的 传 入 。 同 时 定 期 免 疫 接 可 经 2~ 4 而 自然 痊 愈 。 因此 在 年 种 。对 畜 群 应 定 期 进 行 检 疫 ,以 便
隐性 患 病 母 牛 较 多 的 牛 群 ,可 用 健 康 公牛 的精 液 进 行 人 工 授 精 ,从 而
及时发现 和处 理可 能发生 的病 畜 。
系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措 施 后 ,在 最 后 一 头 病 畜 痊
愈 、 死 亡 或 淘 汰 后 ,以 三 个 月的 间 隔 连 续 三 次 定 期 检 疫 ,均 为 阴 性 反
要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 ,
必 须 严 格 执 行 国 家 ( 鲁 氏 菌病 防 ( 布 治 技术规 范 》 农办 牧 (0 2 7 【 20 ) 4号】 。
● 黎 人畜共患病 防制
兽 医导 刊 己 1 年 第] 口口 期 总第1 1 5 期
布氏杆菌疫苗免疫效果观察及安全防护措施
的 2只羊的血清反应呈阳性 ( 其中 1 S 株 疫 苗 是 活 菌 苗 ,具 有 一 定 的 残 2
菌区分 ,即无法 区分免疫接 种和 自
旗 疫 控 中 心
工 作 人 员 和
全 体 动 物 防 疫 人 员 长 时 间 接 触 布 氏 杆 菌 疫 苗, 为 体 现 以 人 为 本 理 念, 保 证 全 旗 动 物 防 疫 工 作 者 的 身 体 健
其余均检 测不到抗体 ( 检测结 果见
表 1。 )
结果分析 : 由上表 中我们可以看 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抽检的 2 6 0 份血样 中,只有 2
只 羊 的 抗 体 反 应 呈 阳性 , 阳性 率 为 09 %,由此 可 以判 定春 防 布病 免 疫 .7
氏杆 菌病流行 的国家 ,消除布病 一 疫 苗 灌 服 免 疫 , 羊 免 疫 剂 量 为 每 头
兽 导刊I 医 实验报告I
布 氏杆 菌疫 苗免 疫效果观察 及 安全 防护措施
刘建 功 ,马北建 ,聂翠凤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动物疫病预 防控制中心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 5 0 1 40)
布氏杆菌病 ( 布病 )是由布鲁氏 然 感染 ; 由于 布 氏杆 菌 苗 是 活 菌 苗 ,
为 了 保 障 全 旗 养 殖 业 的 健 康 发展 ,保证 全旗 人 民的 身体 健康 , 2 1 年 3~ 4月 份 , 我 们 对 全 旗 所 01 有 的 牛 、 羊 实 施 了 布 氏 杆 菌 S 株 2 份 10亿 C U 活 菌 , 牛 的 为 每 头 0 F 份 50亿 C U 活 菌 。2 1 年 8月 0 F 01
洗, 常用手部消毒液有 03 ~0 5 .% .% 碘氟消毒药或 7%酒精等。 5
布鲁氏菌病疫苗(S2株)免疫羊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布鲁氏菌病疫苗(S2株)免疫羊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申捷;郝璐;郭金贵;菊花;刘志伟;毛开荣;申之义;赵心力;宝音达来;马立峰;戴晓光;马晓雪;苏胜杰;萨茹拉;云涛;双燕【摘要】为探讨羊经布鲁氏菌病疫苗免疫后的血清抗体消长规律,本研究分别对绵羊和山羊进行布鲁氏菌S2株疫苗不同剂量的灌服,于免疫前和免疫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血清抗体检测。
结果表明,绵羊及山羊均在免疫后20d时血清抗体阳性率达到最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免疫后90天降至低点。
免疫后90至360d,绵羊组抗体阳性率几乎一直维持在14%以下,各时段无显著性差异(P>0.05);山羊组抗体阳性率在免疫后90至360d期间时高时低,起伏较大,无明显规律。
试验期间,山羊的抗体阳性率普遍高于绵羊,且降升幅度较大。
同时,研究表明,同种羊100亿和200亿两个免疫剂量组的抗体阳性率差异不大。
%To investigate the pattern of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of serum antibody in sheep and goats immunized with brucellosis vaccine,RPST and tube agglutination test were used in the study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serum antibody in sheep and goats before and after immunization with Brucella strain S2 vaccin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erum antibody positive rate in sheep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 20 DPI,then started to decrease and remained relatively low level 90-360 DPI,mostly below 6%,and relatively higher in few individuals,up to 14%. The positive rate in goats reached the highest 20 DPI,then decreased and remained low or relatively low level 90-360DPI,but with decreasing or increasing sometimes. Comparatively,antibody positive rate in goats was generally higher than in sheep,and thedescending and ascending range was bigger. It was also shown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ntibody posi-tive rate between 10 billion CFU dose group and 20 billion CFU dose group in same species.【期刊名称】《中国动物检疫》【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6页(P68-73)【关键词】绵羊;山羊,布鲁氏菌病;免疫;抗体监测【作者】申捷;郝璐;郭金贵;菊花;刘志伟;毛开荣;申之义;赵心力;宝音达来;马立峰;戴晓光;马晓雪;苏胜杰;萨茹拉;云涛;双燕【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 100081;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8;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8.26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Brucella spp)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变态反应性传染病。
新型疫苗的设计与研究
新型疫苗的设计与研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疫苗的设计和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疫苗是一种预防性医学工具,通过让人体产生免疫力来保护人们免受疾病的侵袭。
早期的疫苗主要是使用病毒、菌株的减毒或死灭制成的,但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许多新型疫苗,例如基因工程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脂质体疫苗等等。
本文将探讨这些新型疫苗的设计、研究及其未来的应用前景。
一、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是利用基因修饰的方式制造的疫苗。
该疫苗的制作方法是通过将特定疾病抗原(如细菌、病毒等)的基因,导入到不会引起疾病的宿主细胞内,让它自动产生抗原蛋白。
然后将这些蛋白提取出来,制成疫苗。
与传统疫苗相比,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工艺更为精细,能够精准识别病原体,从而提高疫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些针对艾滋病、流感等疾病的基因工程疫苗已经通过临床试验并逐渐问世。
二、病毒样颗粒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是一种由不感染人体的病毒颗粒经过改造而制成的疫苗。
这些颗粒形态与病毒非常相似,具有相同的蛋白结构,但不含有病毒复制的基因。
这使得病毒样颗粒疫苗不会引起疾病,同时仍然能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这种疫苗能够大幅度减少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本身的反应,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炎症反应,从而增强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病毒样颗粒疫苗在HPV疫苗、肝炎疫苗等方面也有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三、脂质体疫苗脂质体疫苗是一种利用脂质体封装疫苗抗原的疫苗。
这种疫苗的制作方法是用脂质体包住抗原蛋白,使其更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并诱导细胞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脂质体疫苗具有高效、安全、易于制备等优点,能够有效地应对病毒、细菌等疾病的挑战。
现在,针对流感、乙型肝炎、肺结核等疾病已经有不少脂质体疫苗通过临床试验。
总之,新型疫苗是医学界的一大发展方向,也是解决各种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新型疫苗的出现,拓宽了预防疾病的范畴,对人类健康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新型疫苗的研究将继续推进,在制备技术、疫苗品种、疫苗安全性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布氏杆菌病疫苗研究进展
布氏杆菌病疫苗研究进展作者:金松然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第20期金松然(黑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哈尔滨 150001)摘要:布氏杆菌病由布鲁氏菌病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可在多种家畜中存活。
该文将常见的6种布鲁氏菌致病原因与相应的疫苗种类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概括,为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布氏杆菌;预防;疫苗中图分类号:S852.5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0.0040 引言布鲁氏菌病[1]是由布鲁氏菌病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俗称“布鲁氏菌病”,又称“地中海松弛热”、“马耳他热”、“波浪热”等,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
牛、羊、猪等动物最易受感染,引起雌性动物感染性流产。
人类可通过接触带有细菌的动物或食用患病动物及其乳制品而感染。
我国一些地区曾经很受欢迎,现在已基本控制。
布鲁氏菌也被列为帝国主义者灭活的生物战剂[2]之一。
布鲁氏菌可分为6种20个生物型:绵羊、牛、猪、老鼠、绵羊和狗。
1 常见感染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布鲁氏菌病列为乙类传染病,相当于人们较为熟悉的“非典”、“猪流感”、炭疽、艾滋病等[3]。
狂犬病和乙型肝炎,疾控中心还认为它可,制成生化武器,并将其定义为“B类生物恐怖剂”。
2010年12月19日,东北农业大学活体动物试验中,28名师生感染布鲁氏菌病。
活体动物试验过程是先解剖,再肢解,最后观察羊内脏。
整个解剖课从上午持续到下午。
结果28人感染布鲁氏菌病。
2011年6月,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抽取2个奶牛场和1个屠宰场的血样时,也发现2名屠宰场工人感染布鲁氏菌病。
著名的飞鹤乳业也陷入“布鲁氏菌病危机”,数百头奶牛和数十名员工被感染。
动物感染后,该病无治疗价值,通常不进行治疗。
发病后的防控措施:绵羊检疫采用试管凝集或平板凝集反应,阳性和可疑绵羊应及时隔离,杜绝屠宰,严禁接触假定健康的绵羊。
布氏杆菌PBP39_pCDNATE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免疫效果的研究
引物合成:根据GenBank PB在单层细胞上加入脂质体PBR。/pCDNATE重
材料和方法
菌株及质粒:E.coli DH5cz、布氏杆菌牛种布氏 杆菌株S19、羊种布氏杆菌株M16及猪种布氏杆菌 株S1330、猪种布氏杆菌株¥2308,由本所菌种库保
组质粒混合物,置37cC,5%的C02孵箱中继续培养 48 h,然后洗涤固定,分别滴加一抗、二抗,DAB显 色,苏木素复染,显微镜下照相。
虫堡丝生丝堂塑鱼壅堂盘查2塑!至2旦签堑鲞筮兰塑要垡垒』丛!!堂丛!墅坐迥!型墅受!塑§:!丛堑:№:;
布氏杆菌PBP39/pCDNATE重组表达质粒的 构建及免疫效果的研究
.细菌学.
罗德炎 高永辉 张松乐 袁园 谢应国 师伟 王希良
【摘要】 目的 构建PB%/pCDNATE重组表达质粒,免疫BALB/c小鼠观察诱导的特异性体液 免疫、细胞免疫及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克隆PBP39基因,构建PBP剪/pCDNATE重组表达质粒。首先 转染Cos-7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其PB%蛋白抗原的表达。然后用PB%基因疫苗肌肉注射免疫BALB/c 小鼠4次,观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果。进一步用1.25×10'布氏杆菌544A强毒株腹腔攻 毒,观察PBPs,重组表达质粒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扩增的PB%保护性抗原基因片段在牛、羊和猪 布氏杆菌株中具有高度保守性,构建的PB%,pCDNATE重组表达质粒在Cos一7细胞中有目的蛋白的表 达。制备的PB%重组表达质粒肌肉免疫BALB/c小鼠4次,ELISA检测PB%重组表达质粒产生了较
S2株布氏杆菌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S2株布氏杆菌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观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s2株布氏杆菌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观察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株布,杆菌,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观察,,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s2株布氏杆菌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观察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该病可感染人类、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引起相似的临床症状与病理损伤,如发热、流产、死胎、不育等,造成巨大的畜牧经济损失,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家畜布氏杆菌病常发生于牛、猪、羊,是引起人类布氏杆菌病的主要传染源。
为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布氏杆菌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是国际贸易卫生检疫中必检的传染病。
20XX年10~12月期间,xx规模养殖场先后从天津、唐山、西安引进奶牛258头,与本地奶牛混群饲养。
随着奶牛的大量异地调运,布病疫情出现快速上升的趋势。
20XX年6月至11月,布病感染阳性奶牛的比例从0.85%上升到5.89%,根据检疫结果将布病感染阳性奶牛强行扑杀,然而通过扑杀的措施并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
在混群饲养的规模养殖场中,处于布病感染潜伏期的奶牛数量较大。
至20XX 年2月再次进行检疫时,奶牛群虎红平板凝集阳性率高达30.88%;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率达到22.99%。
从20XX年11月10日~20XX年2月11日,在3个月的时间内感染牛群中44头奶牛发生了流产、死胎的症状,其中虎红平板凝集阳性奶牛39头,占88.64%;试管凝集阳性奶牛31头,占70.45%。
上述检疫结果证实,该规模养殖场发生了布氏杆菌野生强毒株的侵袭和蔓延。
严峻的布病疫情不仅制约了奶牛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威胁着牛乳及其乳制品的安全,成为影响民生的一件大事。
我国对家畜布氏杆菌病采取以检疫净化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同时包括对重点疫区的易感动物接种疫苗,待临床病例逐渐减少和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后,再实施群体和地域的净化[1]。
布氏杆菌病发病机理、免疫学诊断及疫苗研究现状
摘 要: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严重的人兽共患病,地区性高发明显,具有宿主广泛、传染性强以及感染后根治困难等特点。
本文从布氏杆菌病的发病机理、免疫学诊断及疫苗研究现状等方面阐述,为日后布氏杆菌病的研究、诊断及预防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理;诊断;疫苗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和传染性疾病,根据原代宿主特异性、生化特性和抗原组分的不同,共有10种布氏杆菌。
自从1887年,英国军医Bruce将羊种布氏杆菌从死于“马耳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来后,科学家们已对这种在畜牧业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高发的疾病进行了100多年的研究,然而,目前在布氏杆菌病的研究领域仍存在许多有待科学家们去探索的问题。
1 病原性布氏杆菌属是兼性细胞内革兰氏阴性细菌,有荚膜、无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
布氏杆菌在自然界中具有很强的抗逆性,能在病态动物的器官和分泌物中存活约4个月,并能在食物中存活约2个月[1],对低温也有很强的抵抗力,但对高温的抗性则很弱,湿热60℃ 15~30min即可死亡,此外,布氏杆菌对四环素、链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均敏感。
许多动物对羊、牛和猪的三种布氏杆菌的感受性不同,但自然病例主要见于牛、山羊、绵羊和猪[2],其中,羊型布氏杆菌的致病性最强,危害最大。
2 发病机理布氏杆菌显示强组织嗜性,并在巨噬细胞,树突细胞(DC)和胎盘滋养层细胞内复制。
与其他致病性细胞内细菌一样,布氏杆菌感染需要以下四个步骤:粘附,侵入,建立和在宿主内传播。
布氏杆菌可以穿过黏膜屏障侵袭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并在细胞内建立一个保护性的生态机制,细胞内寄生的方式使它可以躲避宿主的免疫监视,这也是布氏杆菌病容易转为慢性的原因。
这种感染模式最终导致慢性和长期感染。
该疾病的特征是肿胀热、关节炎、脊柱炎、心内膜炎、骨髓炎和肝脾脓肿或脑脓肿等。
然而,在动物中,布氏杆菌病的特征在于妊娠晚期的自然流产,睾丸炎,肿胀性发烧和不育,导致农场动物的严重经济损失。
布鲁氏菌疫苗研发与应用现状
布鲁氏菌疫苗研发与应用现状布鲁氏菌病又称为布鲁氏菌感染症,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控制和预防布鲁氏菌病的传播,研发和应用布鲁氏菌疫苗是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布鲁氏菌疫苗的研发与应用现状。
目前,布鲁氏菌疫苗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人畜共患病防治领域。
人畜共患病是指动物和人类之间可以相互传播的疾病,其中包括布鲁氏菌病、猪瘟等。
人畜共患疫苗的研发可以有效地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布鲁氏菌疫苗的研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布鲁氏菌存在多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的菌株对免疫系统的刺激程度不同,因此需要研发能够覆盖各个血清型的广谱疫苗。
其次,布鲁氏菌是一种内细胞寄生菌,在人和动物体内可以形成慢性感染,免疫系统对其的应答也不够强烈。
因此,研发效果良好的布鲁氏菌疫苗需要克服布鲁氏菌对免疫系统的逃避机制。
近年来,许多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都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布鲁氏菌疫苗的研发工作。
目前已经有几种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研发的布鲁氏菌S2一代灭活苗已经通过了农业农村部的临床试验,并获得了许可证,在兽医用疫苗市场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此外,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开展布鲁氏菌疫苗的研发工作。
比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正在研发一种基因工程疫苗,该疫苗利用重组蛋白抗原对布鲁氏菌进行免疫。
布鲁氏菌疫苗的应用主要是在畜牧业和兽医领域。
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将布鲁氏菌疫苗列为常规疫苗,并在兽医实践中推广使用。
疫苗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动物的感染风险,减少兽医资源的消耗,增加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疫苗的应用也对控制人畜共患病传播至关重要。
通过给人畜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减少人与动物之间的传播风险,保护人类的健康。
然而,布鲁氏菌疫苗的推广与应用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疫苗的研发成本较高,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难以承担。
布鲁菌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n .2023,V o l .31N o .11җ基金项目: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M S 08182);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2060402)通信作者:梁秀文,E -m a i l :h l b e 2018@126.c o m第一作者:梁晨,E -m a i l :l i a n gc h e n -1984@163.c o m 布鲁菌病疫苗的研究进展җ梁 晨1魏 伟2,梁秀文1德恩金1(1.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2.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ʌ摘要ɔ 布鲁菌病是一种由布鲁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㊂布鲁菌病疫苗的发展经历了灭活疫苗㊁减毒活疫苗和减毒粗疫苗等阶段,临床常用的减毒活疫苗包括S 19㊁R e v .1㊁S 2和R B 51,然而上述疫苗存在一定缺陷,如残留毒性和干扰常规血清学试验结果判定等㊂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界对布鲁菌致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新的基因工程疫苗取得了一定进展㊂该文简要回顾近年来布鲁菌病疫苗的研究进展㊂ʌ关键词ɔ 布鲁菌病;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新型疫苗中图分类号:R 25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137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㊂布鲁菌为革兰阴性胞内寄生菌,以羊种布鲁菌㊁牛种布鲁菌和猪种布鲁菌较为常见[1]㊂人感染布鲁菌的临床表现多样,可见发热㊁多汗㊁乏力㊁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转为慢性,导致疾病迁延不愈㊂家畜感染布鲁菌可出现流产㊁不孕㊁繁殖成活率低等,使家畜数量明显减少,严重制约畜牧业发展[2]㊂疫苗接种是防治布鲁菌病的主要手段,早期以灭活疫苗为主,后期主要选用免疫效力更好的减毒活疫苗,其中用于家畜的疫苗包括S 19㊁R e v .1㊁S 2㊁M 5和R B 51等,用于人类的疫苗包括104M 和19-B A 等,然而有些疫苗存在一定缺陷,限制其广泛应用[3]㊂随着对布鲁菌致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疫苗㊁基因工程疫苗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简述如下㊂1 传统布鲁菌疫苗目前,临床常用的动物布鲁菌疫苗有S 19㊁R e v .1㊁S 2㊁M 5和R B 51,均为减毒活疫苗,为控制布鲁菌病疫情㊁减少畜牧业经济损失发挥着重要作用[4]㊂布鲁菌减毒活疫苗通过筛选毒力较低的布鲁菌分离株或分离强毒株传代获得,与灭活疫苗相比,布鲁菌减毒活疫苗可激发动物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更持久㊁接种途径多样㊁成本低廉等优势[5]㊂1.1 牛种布鲁菌S 19疫苗 S 19疫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奶牛布鲁菌病防控的疫苗,是牛种布鲁菌19的全菌制剂,被印度㊁阿根廷和巴西等许多国家参考使用,于1958年被引入中国[6]㊂S 19疫苗最初是20世纪初从一头娟姗牛的乳汁中分离出的一种毒性菌株,在室温下自然衰减1年获得的光滑型突变体[7]㊂目前临床使用的S 19疫苗是美国科学家挑选出来的一种赤藓糖醇(E r y )敏感的S 19菌株㊂E r y 基因包含4个开放阅读框:E r y A ㊁E r y B ㊁E r y C 和E r y D ㊂S 19存在702b p 的核苷酸序列缺失,从而影响到E r yC (b a b 2_0370)和E r yD (b a b 2_0369)的编码区域,从而使S 19对E r y 敏感[8]㊂S 19是光滑的布鲁菌菌株表型,其脂多糖含有O -多糖,可以持续刺激动物产生抗脂多糖抗体,干扰已产生免疫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之间的常规血清学检测,此外可导致怀孕奶牛流产,引起公牛持续的睾丸炎[9]㊂S 19的免疫效果取决于接种动物的年龄㊁接种途径和剂量㊁感染途径等因素㊂改进和保持S 19疫苗良好的免疫原性和遗传稳定性,有可能通过添加标记基因提高鉴别诊断的效率和简便性㊂目前,可以使用多个候选对象作为标记基因,如B P 26和p 39基因[10]㊂此外,S 19对人类具有一定程度的致病力㊂近年来,世界各地均有报告指出,在S 19疫苗生产或接种过程中造成人员感染布鲁菌[8]㊂未来可利用缺失的702b p221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6月第31卷第11期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n .2023,V o l .31N o .11片段区分S 19和其他野毒株,并应用重组D N A 技术开发出更好的㊁安全性更高的S 19疫苗[11]㊂我国目前使用A 19疫苗替代S 19,A 19毒力介于S 2和M 5疫苗之间,对牛的免疫效果较好㊂1.2 羊种布鲁菌R e v .1疫苗 R e v .1疫苗是一种链霉素耐药的光滑型羊种布鲁菌菌株㊂20世纪60年代在希腊㊁约旦㊁塔吉克斯坦㊁蒙古和西班牙等国用于预防动物布鲁菌病㊂实验证实羊接种R e v .1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应答效果与S 19接近,但保护力较强[12],能有效降低母羊流产的概率㊂该疫苗通过黏膜产生免疫,主要在头颅淋巴结内进行复制,对常规血清学诊断影响较小㊂由于R e v .1带有链霉素耐药性,所以使用链霉素和四环素治疗布鲁菌病的效果不佳,应引起注意㊂R e v .1疫苗的缺点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完全恢复R e v .1菌株毒性而导致怀孕牲畜流产,且R e v .1菌株在动物体内具有较长的存活期,可通过分泌物和乳汁传播㊂R e v .1疫苗的上述缺点可以通过减少剂量来克服,但在羊布鲁菌已被根除的国家禁止使用[7]㊂1.3 羊种布鲁菌M 5疫苗 M 5疫苗是1962年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通过弱化强毒株M 28得到的弱毒株㊂应用M 5疫苗不使用佐剂,其免疫途径为气雾免疫,剂量为5ˑ109c f u ㊂1970年我国首次大规模使用M 5疫苗对绵羊和山羊进行接种实验,效果显著,接种动物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力㊂与M 28疫苗和M 16相比,M 5疫苗的毒力明显降低[2,13]㊂M 5疫苗的研发对我国动物布鲁菌病的防控发挥了积极作用㊂然而M 5疫苗毒力强并且可以引起高血清反应,为国产疫苗中毒力最强的菌株,且较不稳定,基因组突变通常发生在培养阶段,另外无法区分感染或接种后产生的免疫应答㊂鉴于其存在以上缺点,国内布鲁菌病疫区很少使用M 5疫苗,2017年我国原农业部已下发文件停止使用M 5疫苗㊂1.4 猪种布鲁菌S 2疫苗 S 2疫苗是1952年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在猪流产胎儿体内分离得到的猪种布鲁菌毒株,经培养基连续传代后的光滑型弱毒株㊂应用S 2疫苗不使用佐剂,通过口服方式,可有效预防猪布鲁菌感染㊂对于牛㊁绵羊㊁山羊等易感家畜,口服S 2疫苗也能提供满意的防护效果㊂与S 19和R e v .1相比,S 2疫苗具有较低的残留毒性㊁疫苗生产成本低且可以口服免疫等优点㊂然而研究显示,在大型动物中,S 2的免疫保护力低于S 19和R e v .1,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持续时间较短㊂1.5 牛种布鲁菌R B 51疫苗 R B 51疫苗是牛种布鲁菌2308的一个自发突变株,该疫苗未使用佐剂㊂R B 51为粗糙型疫苗株,菌株中编码糖基转移酶的w h o A 基因被I S 711插入序列破坏,从而表现为粗糙型,用R B 51免疫的动物易与自然感染区分[14]㊂R B 51菌株比较稳定,与S 19相比毒力弱,美国㊁墨西哥等国家用R B 51疫苗替代S 19疫苗用于奶牛布鲁菌病的免疫㊂R B 51具有利福平抗性,易通过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鉴定,但不利于布鲁菌病的常规治疗㊂R B 51可感染人类,多因针刺损伤意外暴露引起[15]㊂2 基因工程疫苗随着同源重组技术的发展,一些基因工程减毒菌株逐渐进入大众视野㊂通过干扰参与脂多糖(L P S )生物合成途径的必需基因如p e r ㊁p g m ㊁w b o A ㊁w b k A 等得到粗糙型突变体,其优点在于不干扰常规血常规诊断而且毒力明显降低㊂其他突变体如p u r l ㊁pu r d ㊁p u r e ㊁b a c a ㊁h e m h ㊁v i r b 或p g k 基因的破坏后得到了较好免疫保护力[2,7,16]㊂尽管前期试验结果较好,但是这些突变体在动物身上大规模的试验还有待进行㊂2.1 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的合成原料为重组布鲁菌属蛋白,疫苗的佐剂为完全氟化物佐剂或不完全氟化物[7,17]㊂有学者通过研究小鼠模型发现,许多布鲁菌膜和细胞溶质蛋白可起到保护性抗原的作用,包括L 7/L 12核糖体蛋白㊁外膜蛋白(O m p )2b ㊁O m p31㊁O m p 16㊁O m p 19㊁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 u /Z n -S O D )㊁22.9-k d a 蛋白㊁二氧四氢蝶啶合成酶及核苷二磷酸㊂然而与S 19疫苗相比,部分重组蛋白在体内的免疫效果较差[18]㊂尽管O m p 16和O m p19自身具有佐剂特性,但大多数重组蛋白需要协同使用佐剂以增强免疫反应㊂使用佐剂往往会引起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的局部炎症㊁肉芽肿的形成或无菌性脓肿㊂因此,今后应更加广泛地致力于开发新的重组蛋白疫苗,由多个布鲁菌抗原组成,而且具有自身佐剂特性㊂2.2 D N A 疫苗 D N A 疫苗即用表达特定抗原基因的质粒进行疫苗接种,已成为开发布鲁菌病疫苗的新方向㊂这些疫苗含有编码布鲁菌属基因的重组质粒,无须佐剂㊂D N A 疫苗可编码以下基因:L 7/L 12,B L S ㊁BC S P 31㊁C u /Z n -S OD ㊁O m p 16㊁P 39和B a b 1-0278[9,19]㊂有两种方法可以提高D N A 疫苗或使免疫32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6月第31卷第11期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综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n.2023,V o l.31N o.11反应最大化㊂一种方法是D N A疫苗中表达多种抗原,另一种方法是将细胞因子作为佐剂在D N A疫苗中共同表达,以提高免疫应答㊂尽管已有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大多数D N A疫苗有很好的免疫效果,但在自然宿主中还需进一步的研究[20]㊂3新型疫苗3.1布鲁菌菌壳疫苗布鲁菌壳疫苗通过表达裂解基因E导致细胞壁形成跨膜通道,从而引起菌体内容物外流而形成菌壳[21]㊂疫苗的合成为布鲁菌属的全有机体,不含细胞质成分,也无需添加佐剂㊂研究发现与灭活细菌相比,猪布鲁菌S2菌壳疫苗能显著提高免疫球蛋白G和T细胞应答的产生[22]㊂这种疫苗的缺陷比较明显,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在野生布鲁菌中的水平转移困难等㊂3.2纳米颗粒疫苗纳米颗粒疫苗是布鲁菌属抗原,通过疫苗抗原在纳米载体内或装饰在其表面压缩制成,常将脂多糖作为疫苗佐剂㊂与未结合抗原相比,纳米载体提供了一种合适的抗原给药途径,增强了细胞摄取,从而提高机体免疫效果[5,23]㊂此外,纳米载体可以作为佐剂在淋巴器官中产生免疫反应㊂纳米颗粒疫苗的抗原主要来源于布鲁菌O m p(19㊁25㊁31)㊁R L7/ L12核糖体蛋白㊁L P S或细胞溶质蛋白,可用于布鲁菌病疫苗接种[24]㊂3.3通过逆向疫苗学方法确定候选疫苗人用布鲁菌疫苗研制困难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布鲁菌存在多个种型,且保护性抗原谱复杂,单一抗原很难起到完全保护作用㊂随着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逆向疫苗学逐渐成为研制新型疫苗的重要方法㊂逆向疫苗学(R V)以组学和生物信息学为基础进行抗原预测,并随后对预测的候选抗原进行验证评价,进而获得有效的保护性抗原用于新型疫苗研制㊂R V方法是基于基因组数据研究而成,一般分3个步骤:①通过计算工具和在线数据库选择基因组分析以确定可能诱导免疫反应的免疫原表位;②合成或生产相关基因克隆㊁抗原肽或蛋白质;③在实验动物模型中检测重组抗原的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25]㊂虽然研究人员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发现了相应的布鲁菌基因表达谱,但是如何使用这些基因设计疫苗仍然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㊂4小结疫苗是布鲁菌病预防和控制的关键策略,目前仍有部分国家人畜间布鲁菌病流行严重,未来期待更多国家的科研学者投入到布鲁菌病疫苗的研制中,从而减少布鲁菌病对人类㊁牲畜的危害㊂参考文献[1]WA N G Y B,X U C,Z HA N GSJ,e t a l.T e m p o r a l t r e n d sa-n a l y s i so fh u m a n B r u c e l l o s i si n c i d e n c ei n m a i n l a n d C h i n af r o m2004t o2018[J].S c iR e p,2018,8(1):15901.[2]HO U H H,L I U X F,P E N G Q S.T h e a d v a n c e si nB r u c e l l o s i s v a c c i n e s[J].V a c c i n e,2019,37(30):3981-3988.[3]E L B E H I R Y A,A L D U B A I B M,MA R Z O U K E,e ta l.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d i a g n o s t i ca n dv a c c i n es t r a t e g i e sf o re a r l yd e t e c t i o na n dc o n t r o lo fh u m a n B r u c e l l o s i s,p a r t i c u l a r l y i ne n d e m i c a r e a s[J].V a c c i n e s(B a s e l),2023,11(3):654.[4]G O O DW I N ZI,P A S C U A L D W.B r u c e l l o s i sv a c c i n e sf o r l i v e s t o c k[J].V e t I mm u n o l I mm u n o p a t h o l,2016,181:51-58.[5]C A R V A L HO T F,HA D D A D J P,P A I XÃO T A,e ta l.M e t a-a n a l y s i s a n d a d v a n c e m e n t o f B r u c e l l o s i s v a c c i n o l o g y[J].P L o SO n e,2016,11(11):e0166582. [6]WA N G S Y,WA N G W L,S U N K,e ta l.C o m p a r a t i v e g e-n o m i ca n a l y s i sb e t w e e n n e w l y s e q u e nc ed B r u ce l l aa b o r t u s v a c c i n es t r a i n A19a n d a n o t h e r B r u c e l l a a b o r t u s v a c c i n e S19[J].G e n o m i c s,2020,112(2):1444-1453.[7]H E I D A R Y M,D A S H T B I N S,G H A N A V A T I R,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 o f B r u c e l l o s i s v a c c i n e s: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r e v i e w [J].F r o n tV e t S c i,2022,9:925773.[8]MO R E N O E,B L A S C O J M,MO R I YÓN I.F a c i n g t h eh u m a na n d a n i m a lB r u c e l l o s i sc o n u n d r u m s:t h ef o r g o t t e n l e s s o n s[J].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 s,2022,10(5):942.[9]S A I D U AS,S I N G H M,K UMA R A,e t a l.S t u d i e so n i n t r a-o c u l a r v a c c i n a t i o no f a d u l t c a t t l ew i t hr e d u c e dd o s eB r u c e l l aa b o r t u s s t r a i n-19v a c c i n e[J].H e l i y o n,2022,8(2):e08937.[10]G U P T A S,S I N G H D,G U P T A M,e ta l.A c o m b i n e d s u b u n i tv a c c i n ec o m p r i s i n g B P26,O m p25a n dL7/L12a-g a i n s tB r u c e l l o s i s[J].P a t h o g D i s,2019,77(8):1-9.[11]L A L S I A M T H A R AJ,L E EJH.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t r i a l o f v a c-c i n e s a g a i n s t B r u c e l l a[J].JV e t S c i,2017,18(S1):281-290.[12]H E I D A R Y M,D A S H T B I N S,G HA N A V A T I R,e ta l.E v a l u a t i o no fB r u c e l l o s i sv a c c i n e s: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r e-v i e w[J].F r o n tV e t S c i,2022,9:925773.[13]L IB,C H E NS,WA N GC,e t a l.I n t e g r a t e d m R N A-s e q a n dm i R N A-s e q a n a l y s i s o f g o a t f i b r o b l a s t s r e s p o n s e t oB r u c e l l a m e l i t e n s i s s t r a i n M5-90[J].P e e r J,2021,42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6月第31卷第11期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n .2023,V o l .31N o .119:e 11679.[14]B L A S C O J M ,MO R E N O E ,MO R I Y ÓN I .E f f i c a c y of B r u c e l l a a b o r t u s S 19a n d R B 51v a c c i n e s t r a i n s: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 ‐a n a l y s i s [J ].T r a n s b o u n d E m e r g Di s ,2022,69(4):1670-1673.[15]WA N G Z ,WU Q M .R e s e a r c h p r o gr e s s i nl i v ea t t e n u a t e d B r u c e l l av a c c i n ed e v e l o p m e n t [J ].C u r rP h a r m B i o t e c h n -o l .2013,14(10):887-896.[16]G ÓM E Z L ,A L V A R E Z F ,B E T A N C U R D ,e t a l .B r u c e l l o s i s :i m p r o v e d d i a g n o s t i c s a n d v a c c i n e i n s i gh t s f r o m s y n t h e t i c g l y c a n s [J ].V a c c i n e ,2018,36(21):2928-2936.[17]B U N D L E D R ,M C G I V E N J .B r u c e l l o s i s :I m p r o v e dd i a g-n o s t i c s a n dv a c c i n e i n s i g h t s f r o ms y n t h e t i c g l y c a n s [J ].A c c C h e m R e s ,2017,50(12):2958-2967.[18]A V I L A -C A L D E R ÓN E D ,L O P E Z -M E R I N O A ,S R I R A N -G A N A T H A N N ,e t a l .Ah i s t o r y o f t h e d e v e l o pm e n t o fB r u -c e l l a v a c c i n e s [J ].B i o m e dR e s I n t ,2013,2013:743509.[19]B Y N D L O S SM X ,T S O L I SR M .B r u c e l l a s p p .v i r u l e n c e f a c t o r s a n d i m m u n i t y[J ].A n n uR e vA n i mB i o s c i ,2016,4:111-127.[20]D O R N E L E S E M ,S R I R A N G A N A T HA N N ,L A G E AP .R e c e n ta d v a n c e s i n B r u c e l l aa b o r t u sv a c c i n e s [J ].V e tR e s ,2015,46(1):1-10.[21]B E A U V A I S W ,M U S A L L A M I ,G U I T I A N J .V a c c i n a t i o nc o n t r o l p r o g r a m s f o rm u l t i p l e l i v e s t o c kh o s t s p e c i e s :a na ge -s t r a t if i e d ,s e a s o n a l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m o d e l f o rB r u c e l l o s i sc o n t r o li n e n d e m i c s e t t i n gs [J ].P a r a s i tV e c t o r s ,2016,9:1-10.[22]X I EJG ,W A N G J ,L I ZY ,e t a l .O n t o l o g y -b a s e d M e t a -a n a l ys i s o f a n i m a la n dh u m a na d v e r s ee v e n t s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l i c e n s e d B r u c e l l o s i s v a c c i n e s [J ].F r o n t P h a r m a c o l ,2018,9:503.[23]K A R E V A N G ,A HMA D I K ,T A H E R I R A ,e ta l .I mm u n o g e n i c i t y o f g l y c i n e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c o n t a i n i n g ac h i m e r i ca n t i g e na s B r u c e l l av a c c i n ec a nd i d a te [J ].C l i n E x p Va c c i n eR e s ,2021,10(1):35.[24]L IS L ,HU A N G J ,WA N G K F ,e ta l .Ab i oc o n j u ga t e v a c c i n ea g a i n s tB r u c e l l aab o r t u s p r o d uc e db y e n g i n e e r ed E s c he r i c h i a c o l i [J ].F r o n t B i o e n g Bi o t e c h n o l ,2023,11:112074.[25]H E Y .A n a l y s e so fB r u c e l l a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h o s t i mm u n i t y,a n dv a c c i n e t a r g e t s u s i n g s y s t e m s b i o l o g y an db i o i n f o r m a -t i c s [J ].F r o n tC e l l I n f e c tM i c r o b i o l ,2012,2:2.(收稿日期:2022-02-06)(上接第121页)照海支沟热秘摩方为治疗热结肠腑大便秘结者之用方㊂照海为足少阴肾经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跷,导肾元之气通达于八脉㊂肾开窍于二阴,血海充盈,肠腑得濡,则大便通畅㊂‘针经指南“谓照海主治大便不通 ㊂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经穴,通利三焦,布津于六腑,而润肠通便㊂‘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云: 大便闭塞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沟来泻动,方知医士有神功㊂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有健脾胃㊁调气血㊁通肠腑之功,与支沟配伍而泄热通便㊂中脘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是小儿胃肠道疾病常用穴位㊂清大肠可以荡涤下焦邪热积滞;顺时针摩腹以通便;运内八卦自乾卦经坎㊁艮㊁震㊁巽㊁离㊁坤运至兑卦,能安和五脏,通和六腑;退六腑能清热凉血解毒而通便;推下七节骨可泄热通便而治肠热便秘㊂4 小结小儿便秘为临床常见病㊁多发病,在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饮食调整㊁排便习惯训练及手法协助治疗㊂饮食调整为增加液体和富含纤维膳食的摄入量㊂排便习惯训练为定点㊁限时㊁规律排便㊂患者每日晨起坐便盆,排便时间控制在5~10m i n ,并使用正确方法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㊂手法协助治疗为通过肛门指诊㊁栓剂或洗肠等刺激排便[4]㊂中医常用治法包括药物内服㊁药物熏洗㊁穴位贴敷及小儿推拿等,其中小儿推拿疗法具有操作方便㊁安全无毒副作用㊁患儿易于接受㊁效果好等特点,深受患儿及家长青睐,值得临床推广运用㊂此外,便秘患儿平时应合理搭配饮食,切不可乱用泻药,以防造成肠道功能紊乱㊂参考文献[1]柳少逸.小儿推拿讲稿:广意派传承录[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08.[2]柳少逸.经络腧穴原始[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208.[3]亢弘扬.小儿推拿辅助治疗婴幼儿功能性便秘疗效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1):54.[4]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儿童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与治疗流程[J ].中小儿外科杂志,2011,32(8):629-630.(收稿日期:2022-03-28)52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6月第31卷第11期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布氏杆菌病的治疗
布氏杆菌病的治疗布氏杆菌病的治疗第一章引言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致命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蜱传播给人类和动物。
该病对人类和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健康与经济负担。
尽管布氏杆菌病的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但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因此,本论文旨在综述目前布氏杆菌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和相关的治疗策略。
第二章布氏杆菌病的治疗方法2.1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目前治疗布氏杆菌病的主要手段。
多西环素、联合链霉素-氨苄西林和强力霉素等广谱抗生素被广泛用于治疗该病。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细菌蛋白合成或干扰细菌细胞壁形成来杀灭细菌。
然而,布氏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增加,使得抗生素治疗变得困难。
2.2 免疫疗法由于布氏杆菌感染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免疫疗法已被视为治疗布氏杆菌病的潜在手段。
包括重组抗原、多糖疫苗和免疫抑制剂在内的多种免疫疗法已被用于治疗患者。
例如,使用布鲁菌多糖疫苗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来对抗布氏杆菌感染。
此外,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降低免疫反应,从而减轻组织损伤。
第三章治疗的挑战尽管已经开发了多种治疗技术,但治疗布氏杆菌病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首先,布氏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导致常规抗生素疗法的失败。
其次,由于蜱是布氏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效的蜱控制措施对于病情的治疗和防止疾病扩散非常重要。
此外,病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也是研究的焦点。
第四章新的治疗策略为了解决布氏杆菌病治疗的挑战,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新的治疗策略。
新的抗生素联合方案、疫苗设计、药物治疗和基因工程技术等都被认为是有潜力的治疗手段。
持续的研究还在探索适当的治疗期限、剂量和给药途径。
总结尽管目前治疗布氏杆菌病仍然具有挑战性,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改善。
综合多种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疗法和免疫疗法,可能是更具潜力的治疗策略。
此外,持续的研究和创新努力将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新的机会。
为了更好地控制布氏杆菌病的传播和治疗,蜱控制措施和早期诊断也是非常重要的。
注射布氏菌病活疫苗(S2株)引起羊流产反应的观察与思考
注射布氏菌病活疫苗(S 2株)引起羊流产反应的观察与思考谢梅,刘广喜,田亚娜(衡水市冀州区农业农村局,河北衡水053200)2019年10月下旬至2020年1月下旬,衡水市冀州区某村5户散养羊户误给18头怀孕 山羊和14头怀孕绵羊注射布氏杆菌活疫苗 (S 2)后,引起14只山羊和4只绵羊流产,山羊 流产率77.8%,绵羊流产率28.57%,造成较大经 济损失。
现将情况介绍如下,望广大养羊户引以 为戒。
1饲养与防疫情况5户养羊户中4户词养山羊,均为波尔山羊 与本地羊杂交羊,分别在本村不住人的闲院内饲养,喂以农作物秸秆,少量加些词料,每户存 栏山羊7~16只,共存栏山羊43只,其中怀孕母羊18只。
注射疫苗前各户山羊均健康正常。
1户 词养绵羊,为进口杜泊羊与小尾寒羊的杂交羊, 圈养兼放牧,共存栏羊21只,其中怀孕羊14 只。
羊膘情中等,临床健康。
5户养羊户户主都是60~65岁左右的老人, 均是头一年开始养羊,对防疫知识知道较少。
2019年10月26日,5个养羊人合伙从村动物 防疫员手中领取的一瓶100头份0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和一瓶80头份布氏菌病活疫苗进行逐 户防疫。
他们未认真阅读疫苗说明书,未注意布 鲁氏菌(S 2)活疫苗不能对怀孕母羊肌肉注射, 他们认为注射防疫比口服效果好。
未注意到口蹄疫灭活疫苗应肌肉注射,而不是皮下注射。
防 疫时,他们用80毫升生理盐水把布氏菌苗稀释 到每头份1毫升,臀部肌肉注射1毫升,颈部皮 下注射0型口蹄疫灭活疫苗1毫升。
2注射疫苗后的应激反应注射疫苗后第二天部分羊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有的腿拐,个别怀孕羊喜卧。
第三天 发病羊增多,大部分羊不吃,精神差,鼻子干,特 别是怀孕羊卧地,鼻子干,不吃不喝,不倒嚼。
第 4天下午个别羊症状减轻。
6~7天后各户羊精 神、食欲基本恢复正常了。
但是在注射疫苗6~7 天开始有怀孕发生流产现象。
3怀孕母羊发生流产情况3.1山羊发生流产情况注射疫苗之后5天就有流产的,最晚的发 生在注射疫苗后86天,18只怀孕母羊中14只 流产,流产率77.78%, 8只羊流产发生在注射疫 苗后5天至1月内,占57.1%。
布鲁氏菌新型疫苗表达及免疫原性检测
布鲁氏菌新型疫苗表达及免疫原性检测目的:总结布鲁氏菌新型疫苗表达及免疫原性检测情况。
方法:选取7/L12核蛋白,其保守性非常高,通过予以试验,查看17.3 kDa蛋白在保护作用方面的基本情况,并给予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3各项抗原预测方案。
结果: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为主要方案,可以对滴度相对偏高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同时WB也可以证明有特异性抗体形成。
结论:国内布鲁氏菌新型疫苗表达实验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通过对酶联免疫斑点实验法以及流式细胞仪相关分析技术对布鲁氏菌新型疫苗各个细胞的免疫指标进行评价,有助于提升其利用效率以及安全性。
标签:布鲁氏菌;新型疫苗;表达;免疫原性;检测情况布鲁氏菌本身为革兰阴性杆菌当中的一种特殊构成元素,可以直接寄生于人类和牲畜的细胞中,已经成为布氏菌病发生的主要病原体,会对人类健康以及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直接威胁。
布氏菌病本身发病率非常高,不仅有许多人会感染上布氏菌病,同时畜牧业也会受布氏菌病直接影响,给国家经济以及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对细菌传播进行有效控制十分关键,而且已经发展成为当前急需处理的难题之一。
就布氏菌病来说,当前通常以19号疫苗对其进行预防,多在牛接种免疫中应用,而羊则主要接种Rev-1疫苗[1]。
但是,这些疫苗在牛和羊当中的使用效率十分有限,研发、应用各种布鲁氏菌新型疫苗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活动的资料选取7/L12核蛋白,克隆载体是PGEM-T载体以及pET32a原核表达载体。
实验细胞选择COS7细胞,培养基则选择RPMll640培养基,包含了胎牛血清10%,在百分之五的培养箱中对其进行培养,并将培养箱温度控制为37摄氏度。
实验对象选择BALBC小鼠,其年纪在五周至八周之间,等级是二级。
1.2方法1.2.1从猪布鲁氏菌、布氏杆菌中提取出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并在50毫升YT液体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温度设定为37摄氏度,转速是每分钟210r,培养时长是72小时。
布氏杆菌病现代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布氏杆菌病现代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作者:陈梦王爱媛周翔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18期摘要: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对养殖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危害十分严重,在全球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被国家列为二类重大动物疫病。
更为重要的是布氏杆菌临床症状不明显,潜伏期长。
因此,寻求布氏杆菌病快速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法尤为重要。
本文就布氏杆菌病的现代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布氏杆菌;检测技术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004布氏杆菌病亦称马耳他热或波状热病,是由布氏杆菌属引起的以家畜为主的多种动物互为传染源的人畜共患病。
由于传染性极强,且感染后根治困难,因此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全世界每年因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30亿美元。
在中国受布氏杆菌病威胁的人口约有35亿。
因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中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鉴于布氏杆菌病引起的巨大危害,在布病感染早期做出快速诊断对于缓解由此造成的损失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布氏杆菌检测主要是细菌学检测,费时费力,不能做到早期快速诊断。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基于免疫技术建立起来的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布氏杆菌病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速度。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微生物基因组测定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的发展,以PCR和基因检测技术为主的布氏杆菌病检测技术,以其简单快速、稳定高效、易于自动化操作等特点,成为流行病检测的研究热点。
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自1976 年Carlsson首次使用间接ELISA法检测人布氏杆菌病后,已经建立了牛、羊和猪等多种动物的间接ELISA检测布氏杆菌病的方法。
目前,已经有商用间接ELISA问世。
但是间接ELISA不能区分抗体是疫苗免疫产生还是病株感染引起。
因此,不能作为免疫家畜的检测方法。
布鲁氏菌感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布鲁氏菌感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布鲁氏菌感染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也是一种重要的致病菌。
布鲁氏菌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并对农畜业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近年来,布鲁氏菌感染的国内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并展示了其巨大的应用前景。
在布鲁氏菌感染的国内研究方面,中国科学家在疾病的诊断和防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布鲁氏菌感染监测网络,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和报告疫情。
同时,中国科学家还开展了大量的布鲁氏菌疫苗研发工作,提高了畜禽的免疫力,降低了疫情的发生率。
此外,国内的研究人员还积极探索了新的治疗方法,如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出了高效的抗布鲁氏菌感染药物,为病患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在布鲁氏菌感染的国外研究方面,国际学术界也是积极的。
许多研究表明,布鲁氏菌感染与人类疾病的密切相关性,尤其是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有关。
因此,国外的科学家们致力于寻找更有效的抗菌药物,以更好地治疗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脑炎和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此外,国外的研究还发现,布鲁氏菌感染可能与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如关节炎和心内膜炎。
因此,国际学术界也在积极探索在这些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布鲁氏菌感染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首先,布鲁氏菌可以作为一种生物指示物,用于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
研究表明,布鲁氏菌对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等的敏感性很高,可以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指标。
其次,布鲁氏菌也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病原菌模型,用于研究嗜菌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最后,布鲁氏菌感染的防控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开发新型的布鲁氏菌疫苗和快速检测方法,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疾病的早期诊断率。
尽管布鲁氏菌感染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由于布鲁氏菌的快速变异性,研发高效的抗菌药物和疫苗仍存在一定难度。
其次,布鲁氏菌感染在人畜共患病中的传播机制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制定更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
布病免疫接种
鼓励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布病免疫接种 工作,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 健康。
举办培训活动
针对养殖户、兽医等从业人员举办布 病免疫接种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专 业技能和参与度。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布鲁氏菌病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羔为主要传 播途径。皮毛、肉类加工、挤奶等可经皮肤黏膜受染,进食病畜 肉、奶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
临床表现及危害
临床表现
布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多汗、关 节痛、睾丸肿痛等症状。严重病例可 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心肌炎、肝 脾肿大等并发症。
危害
布鲁氏菌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 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对畜牧业和 公共卫生造成重大威胁。
易感人群与预防措施
易感人群
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但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由于该菌不产生持久 免疫,病后再感染者不少见。
预防措施
加强畜牧业管理,对牲畜进行定期检疫和免疫接种;提高个人卫生意识,避免 接触病畜和污染源;对从事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和防护培训 。
02
布氏杆菌病活疫苗介绍
地点安排
选择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接种地点, 如动物防疫站、兽医诊所等,确保接 种过程安全、卫生。
接种剂量和途径选择
接种剂量
根据疫苗说明书和动物体重,确定合适的接种剂量,确保免疫效果。
途径选择
布氏杆菌病活疫苗通常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接种,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合适的接种途径。
04
免疫效果监测与评估方法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免疫接种成果总结
成功控制疫情
了解布氏杆菌病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国际社会对布氏杆菌病的关注和支持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布氏杆菌病 列为全球重点传染病之一
国际社会加大对布氏杆菌病研究的投 入,推动疫苗和药物的研发
国际非政府组织(如世界动物卫生 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积极开展 布氏杆菌病的防控和治疗工作
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布氏杆 菌病带来的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接种时间:根据当 地疫情和流行病学 特点确定
接种方式:皮下注 射或肌肉注射
疫苗选择:根据当 地流行菌株和疫苗 效果选择合适的疫 苗
改善饲养和生产条件
加强动物管理:定期体检、疫苗接种、隔离病畜 改善环境卫生:定期清理粪便、消毒、通风换气 加强饲料管理:选用优质饲料、避免饲料污染 加强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培训、佩戴口罩和手套
症状:发热、乏力 、肌肉酸痛、关节 疼痛等
治疗:主要是抗生 素治疗,如四环素 、链霉素等
传播方式和途径
直接接触:与 病畜或病畜产 品直接接触
间接接触:通 过污染的水源、 食物、空气等 间接接触
母婴传播:孕 妇感染布氏杆 菌病,可能导 致胎儿感染
实验室感染: 实验室工作人 员操作不当, 可能导致感染
临床症状:发热、乏力、关 节疼痛等
血清学检测:检测患者血清 中布氏杆菌抗体
分子生物学检测:PCR、基 因测序等方法检测布氏杆菌
DNA或RNA
影像学检查:X光、CT、 MRI等检查方法了解病变情
况
布氏杆菌病的预防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布氏 杆菌病的认识
教育公众采取预 防措施,如勤洗 手、不吃生肉等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布氏杆菌 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如切除感染部位等。
免疫治疗:通过注射疫苗或免疫 球蛋白等方法提高机体免疫力, 帮助对抗布氏杆菌病。
家畜布鲁氏菌病疫苗研究现状
2024年第1期(总第416期)畜禽业生产指导基金项目:2022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2022B 497)家畜布鲁氏菌病疫苗研究现状徐锦凤,杨 琨,张开礼武威职业学院,甘肃武威733000摘 要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可造成家畜流产,猪、牛、羊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由于家畜调运频繁、检验防疫等措施不到位等因素,使得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和疫苗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关键词 布鲁氏菌;人兽共患病;防控;疫苗doi:10.19567/j.cnki.1008 0414.2024.01.0080 引言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家畜感染后会导致流产、死胎等[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羊等家畜流通广且数量大,大多数养殖农户缺乏防疫知识,对布鲁氏菌病认识不足,加之养殖环境参差不齐,生物安全控制措施不得当,使得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该病防治工作带来困难[2]。
家畜布鲁氏菌的预防与控制对养殖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而疫苗接种是控制该病最有效的方法,可将布鲁氏菌病的扩散抑制到最低水平[3]。
目前,布鲁氏菌疫苗主要分为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DNA疫苗、蛋白质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合成肽疫苗等。
文章主要介绍布鲁氏菌相关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效果。
1 减毒活疫苗目前对家畜免疫的减毒活布鲁氏菌疫苗有S19、Rev.1、M5、B.abortusRB51和猪种S2[4]。
有研究发现,可用于牛的Rev.1比S19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5]。
疫苗株S2对牛布病具有很高的保护率,但对怀孕母羊抗羊种布鲁氏菌感染的效力低于羊种Rev.1疫苗[6]。
但不足的是,这些减毒光滑布鲁氏菌疫苗仍存在毒力较强的风险。
由于安全性方面的问题,一些较新的基于毒力基因缺失的毒株成了新型减毒活疫苗研究的热点,例如磷酸甘油酸激酶缺失株(Δpgk)、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缺失株(Δpgm)、锌摄取系统缺失株(ΔznuA)和糖基转移酶缺失株wbkA(ΔwbkA)。
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株)和口蹄疫灭活疫苗同时免疫绵羊的试验
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株)和口蹄疫灭活疫苗同时免疫绵羊的试验何彦春;曹丽萍;李生静;张瑜【摘要】为研究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株)和口蹄疫灭活疫苗同时免疫绵羊后的效果,选择50只育肥羊,分别用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株)和口蹄疫O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苗,同时对绵羊进行注射免疫,30 d后采血检测免疫抗体.结果表明: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抗体阳性率达100%,且均呈强阳性反应;O型和亚洲I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分别达78%和80%.试验结果初步证明,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株)和口蹄疫O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疫苗同时对绵羊进行免疫,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期刊名称】《中国动物检疫》【年(卷),期】2017(034)005【总页数】3页(P99-100,105)【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口蹄疫;免疫效果;绵羊【作者】何彦春;曹丽萍;李生静;张瑜【作者单位】张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张掖734000;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兰州 730000;临泽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临泽734200;临泽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临泽734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4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近年来,布病疫情在全国多地反弹,防控形势严峻,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
由于羊养殖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布病的检测面和检测量不断增大,防控任务量和资金供需矛盾加剧,使得检测净化工作难以为继。
为尽快控制羊布病的反弹势头,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养羊业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要求,在布病流行一类地区,尽快实施以强制免疫为主的防控策略。
实施布病强制免疫后,必然会增加基层广大动物防疫人员的工作量。
如果布病疫苗能与口蹄疫等疫苗同时免疫,便可大大减轻基层防疫人员的劳动强度。
因此为研究布鲁氏菌活疫苗(M5株)和口蹄疫灭活苗同时免疫育肥绵羊的免疫效果,开展了本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氏杆菌病新型疫苗的研究
立项依据:
布氏杆菌属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无芽抱,有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呈两极染色。
其抵抗力较强,在土壤、毛皮、病畜的脏器及其分泌物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
布氏杆菌可感染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牛和猪种布氏杆菌,其中以羊种布氏杆菌更多见,临床特征为流产、不孕和睾丸炎。
本病流行广泛,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在200多个国家中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人畜布病的存在和流行。
一旦发病,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仅在拉丁美洲,每年造成至少6亿美元的损失,而20世纪90年代美国这一数字平均为1.5亿美元。
在我国该病主要在内蒙古、东北、西北等牧区流行,北方地区也有散发。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严重损害人类健康,主要引起人的流产、睾丸炎、腱鞘炎和关节炎。
人感染布氏杆菌后,不仅需要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而且往往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布氏杆菌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是国际贸易卫生检疫中必检的传染病。
由于布氏杆菌主要为胞内寄生,抗生素对其效果甚微,一般只有采用活毒疫苗诱导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才能产生确实的免疫保护。
因此对布氏杆菌病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筛选弱毒株,构建突变株以及寻找亚单位疫苗等方面。
目前国内存在的布氏杆菌病疫苗主要为4种:1、牛种布氏杆菌19,缩写为S19。
自然状
态下布氏杆菌有粗糙型(Rough,R)和光滑型(sm00tll,s)两种,s光滑型细菌细胞壁中含有0链的脂多糖(LPS),而R型布氏杆菌I粥中的0链缺失。
脂多糖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主要有效成分,而O链在血清学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923年在牛奶中以有毒株发现,但在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却成为减毒株。
菌体中含有O链的脂多糖(LPS)能持续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对牛有一定的保护力。
该菌株能传染人,并会引起怀孕母畜的流产,在公畜中也限制使用。
无法区分是自然感染还是人工免疫。
牛流产布氏杆菌S19 弱毒疫苗进行改造,构建成bp26 基因缺失的标记疫苗株,命名为S19-△26。
bp26基因是布氏杆菌特意的基因,与其他细菌没有
同源性.。
bp26蛋白是由bp26基因编码的的250个氨基酸组成,是一种可以由细胞内向外施放的可溶性蛋白.。
BP26 蛋白作为布氏杆菌的一个周质蛋白,对布氏杆菌的毒力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确是布氏杆菌的一个优势抗原,能够诱导高滴度的抗体.S19-△26 与亲本株S19 具有同样的安全性,残留毒力没有发生改变,且同样有抵抗S544强毒菌株攻击的能力。
2、羊种布氏杆菌疫苗,缩写为Rev.1。
Rev.1也是一减毒株,属于光滑型。
对牛、羊布氏杆菌均
具有免疫力和保护力,且对牛的保护力要优于S19。
Rev.1作为疫苗仍具有一定的毒力,并且在适当的条件下,毒力可以完全恢复。
Rev.1对链霉素具有抗性。
因此由其引起的感染往往疗效较差。
Rev.1引起的流产率比S19(S19低于1%)略高。
Rev.1免疫动物后也会干扰临床诊断。
3、猪种布氏杆菌疫苗,缩写为S2。
60和70年代,我国成功研发了猪种布氏杆
菌(S2)疫苗,S2弱毒苗由中国兽医兽药监察所研制,系采用1952年分离自内蒙古的猪源强毒株经培养基连续传代致弱而成,获得了世界上已知毒力最弱的s2毒株,60年代末开始中试,70年代始正式用于羊布氏杆菌的防治。
S2对怀孕母羊安全,不会导致怀孕母畜的流产,可直接通过饮水给苗,保护期长达2~3年。
S2疫苗对猪、牛和羊均能产生良好的免疫,且对
超强毒的马尔他型布氏杆菌的攻击能提供40%~60%的保护。
通过对比试验证明对羊的布氏杆菌免疫保护效果大大优于经典的Rev-1弱毒疫苗株。
由于其毒力较弱,因此在我国被广泛使用。
80年代中期,s2被引入英、法、德、等国.s2株活疫苗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毒性,对
奶牛场的饲养员、繁殖员和兽医形成潜在的威胁。
s2的保护率较S19和Rev.1低约10%--20%。
4、粗糙型牛种布氏杆菌疫苗,缩写为RB51。
粗糙型牛种布氏杆菌株5l (RB51)最初由光滑型牛布氏杆菌2308株经体外反复传代,并经利福平和青霉素的筛选获得。
具有利福平抗性的RB51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疫苗。
实践证明其免疫力和保护力均优于S19,具有使用范围广和使用方便等特点。
本疫苗的确定是:菌苗注射法不能用于孕畜及小尾寒羊的免疫,且疫苗的保护力不均,主要对羊和牛有较好的保护力,而对其他动物的保护率较低。
目前我国布氏杆菌疫苗的研究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
一是从重组粗糙型布氏杆菌疫苗这一方面进行的。
为了使S型菌从根本上变成R型菌,目前主要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破坏或缺失S-LPS合成酶基因。
现已发现与S-LPS合成相关的基因包括:grnd、per、wbkA、wbkC、lpx、wa、wz等,相关的重组菌已构建成功,其毒力和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还需大量的动物试验证实。
二是从重组亚单位疫苗方面进行的。
随着布氏杆菌全基因组序列的完成,越来越多的基因功能将被发现,将会有更多可以修饰或改造的基因被利用,为构建具有应用前景的重组布氏杆疫苗株提供了更广泛的资源。
美国学者Vemulapall等在RB51株的基础上,重组进whoA基因,获得重组菌RB5lWboa,该重组菌不仅保留了R型的培养特性,还能够表达O 链抗原,明显增强免疫效果。
由于重组亚单位苗一般以体液免疫为主,对于以细胞内感染为主的布氏杆菌,其能达到的保护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三是从DNA疫苗方面下手,直接把带有目的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或注射到动物细胞中,使之在细胞内持续表达出天然的抗原物质,这些目的蛋白质经正确的糖基化修饰等加工处理后,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抗原形成复合物并被呈递到细胞表面,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
现阶段研究最多的3种基因为:P39布氏杆菌胞质结合蛋白、Omp3I外膜蛋白3I以及L7/L12核蛋白。
P39是一种良好的T细胞抗原,能够诱发强烈的T细胞反应,但对动物的保护试验远低于S19疫苗。
但如果在P39 DNA疫苗中加入佐剂CpG,则其免疫原性和保护性均有显著提高,甚至和灭活疫苗相当。
Omp3I外膜蛋白3I的研究中,根据分子量大小,布氏杆菌外膜蛋白可分3个组,0mp3l属于31—34kDa组成员,被认为是粗糙型布氏杆菌最重要的保护性抗原蛋白。
用该基因和表达载体构建的重组质粒注入小鼠体内,可产生大量的IgG,且在攻毒时有一定的保护作。
综上所诉,现已经投入生产和大量使用的布氏杆菌疫苗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弊端,如保护率不够理想、疫苗不稳定、疫苗存在毒力返祖的风险等等。
而针对亚单位疫苗,由于重组亚单位疫苗一般以体液免疫为主,对于以细胞内感染为主的布氏杆菌,其能达到的保护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所以对于布氏杆菌新型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了研究DNA疫苗上,就目前研究现状而言,至今还没发现一种DNA疫苗可以完全代替死苗和减毒苗。
研究内容:
L7/L12是重要的布氏杆菌免疫优势抗原,在布氏杆菌的几种保护性抗原基因中,以它为基础构建的疫苗对感染具有最显著的抵抗作用。
L7/L12 能特异性地刺激感染动物的单核细胞,并上调INF- γ的转录和表达,从而起保护作用。
首先提取L7/L12基因,并导入质粒,将重组质粒通过转染导入细胞内,使重组质粒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分化而进行复制和增殖,最后表达出需要的蛋白质,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从而起到疫苗的作用。
研究目标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选取合适的载体以及细胞的拯救。
实验方案:
1、引物设计与合成,根据 Gene Bank中登录的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利用软件在线设计引物。
2、目的基因扩增,将目的基因经PCR进行扩增。
反应条件为,94℃,5min,94℃,55s,54℃,45s,
72℃,55s,循环30次,72℃延伸10min结束,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纯化后回收。
3、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将测序正确的片段经内切酶处理后与载体连接。
4、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大量提取重组质粒,过滤除菌。
5、转染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将处于生长期的细胞接种于25cm2 细胞培养瓶中,24h后在单层
细胞上加入脂质体-质粒混合物,置CO2 孵箱中培养5h后,换上DMEM全培养液,继续培养。
6、重组质粒免疫动物,提取重组质粒纯化后调其质量浓度为1mg/ml ,将5周龄雌性小鼠
分为2组,每组各5只,小鼠左右股四头肌预先注射150g/l 的灭菌蔗糖溶液共100μL ,15min后于实验组注射部位注射质粒100μg/只,对照组注射100μL灭菌生理盐水。
每15d免疫1次,共免疫3次。
7、重组蛋白的表达、鉴定与纯化。
8、动物免疫后的免疫学评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