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藏汉族青年甲皱微循环状况的研究

合集下载

急进高原人群甲襞微循环变化观察

急进高原人群甲襞微循环变化观察
维普资讯
医理
GUI DE OF CHl A Dl NE N ME Cl
以T HP替 代 ADR治疗 。 T P主 要 毒 副反 应 是 骨髓 抑 制 , H
4 M a soT M edch z s an sm nhi t ofi bii ofDNA on pol— y m er ases bV 4 ’ 一ePi —adram f and 4 ’ 一 0 一 f ci n
c n e J P o a c r[J r c Am s c Ca c rRe , 2 0 As o n e s 0 4, 1 : 9 13 5
3 孙 燕 ,主 编 内科 肿 瘤 学 [ ] 二 版 北 京 人 民 卫 M 第 生 出 版社 ,2 0 1 — 2 0 3 4 4 0 9
丹西 酮 等联 合 预 防后 患 者 能较 好耐 受 。 本组 患 者 未 发现 有
肾 功能 损 害 。 本 组 脱 发 发 生率 仅 为 1 % ,且 为 l— l 2 6 l 度 ,不 必 使 用 假 发 ,脏 毒 性 发 生 率 低 ,仅 表 现 为 心 肌 缺 血 ,且 程 度 较 轻 。 综 上所 述 , 以 THP为主 的联 合 化 疗 是乳 腺癌 术后 较 理 想 的辅 助 化 疗方 案 ,治 疗晚 期 乳 腺癌 具 有较 高 的有效 性 和 安 全 性 ,尤 其 是 复 治者 仍 可 取 得 一 定 的 疗 效 ,值 得 临
点和规律性 ,了解和掌价值 。 【 关键词】 高海拔 甲襞 微循环
急 进高 原 人 群 由 于 受 缺 氧 等 环 境 因素 的影 响 , 以及 次 检 测 ( : 0 …组 ) n 3 , :3月 时 内做 第 四次 检 测 ( : 5 n 3 ,
C n ie o t e { q a e i h m o h P [】 O fn d t h un s t e t d w t c e r h t er V J a

课题申报书-高原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线粒体蛋白质组的比较研究 精品

课题申报书-高原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线粒体蛋白质组的比较研究 精品

报告正文(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1、项目的立项依据1)研究意义我国是一个高原较多的国家,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高山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1/6,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和新疆一带。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策略的逐步实施,这些高原地区无疑将成为今后开发的热点。

因此,如何使平原人进入高原地区后迅速习服高原低氧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减少高原病的发生率,就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高原低氧适应机制的研究对于认识高原低氧适应的规律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降低因习服不良而导致高原病的发生机率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高原低氧适应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扩展人类活动空间,对于人类更好地征服和利用高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我国高原地区的经济和军事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国内外研究现状高原低氧适应是指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产生良好的整体功能的全面适应,而且作为生物学特性固定下来,通过遗传机制传给子孙后代。

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人体的高原低氧适应能力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考察环境因素的作用,对遗传因素的影响研究很少。

近年来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国外个别实验室已开始着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他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北美及南美的高原人群。

世居高原藏族人群与其它高原世居人群相比,具有居住高原年代最长和较为封闭的特点,其对高原的适应能力亦明显高于南、北美高原世居人群,是研究人类高原低氧适应机制的极好的遗传学对象。

目前有关世居高原藏族人群之高原低氧适应遗传机制的研究寥寥无几,国内研究几近空白,故亟待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利于全面认识人类高原低氧适应的机理,为寻求促进移居者习服的措施提供新的线索。

世居高原藏族与移居高原汉族相比,具有更完善的氧运输和氧利用的能力[1,2]。

其低氧通气反应能力较强、肺容量大、肌红蛋白浓度高、组织摄氧能力及最大运动能力强、胎儿在宫内发育迟缓少、婴儿出生体重较重、新生儿氧合效率高、肺动脉压和血红蛋白水平非常接近平原人群。

超声检测急速入藏汉族青年与世居高原藏族青年吸氧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超声检测急速入藏汉族青年与世居高原藏族青年吸氧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头颈部超声影像学超声检测急速入藏汉族青年与世居高原藏族青年吸氧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徐书真 王佳 张耀仓 袁丽君 谭明木 江水根 洛桑丹伦 DOI: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3.02.011作者单位:850003 武警西藏总队医院特检科(徐书真、张耀仓、谭明木、江水根、洛桑丹伦);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超声诊断科(王佳、袁丽君) 【摘要】 目的 探讨急速入藏世居平原的汉族健康青年和世居高原的藏族健康青年吸氧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种族差异。

方法 选取急速入藏汉族青年和世居高原的藏族青年95名,分为汉族男青年组、汉族女青年组、藏族男青年组和藏族女青年组4组。

收集受试者肺活量体重指数和血红蛋白(HGB)浓度等一般资料。

采用普通面罩吸氧,氧气纯度不低于97.5%,分别在吸氧前后记录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外周动脉血压[收缩压(SAP)和舒张压(DAP)]及心率(HR)的变化,并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记录受试者吸氧前后右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Vm)及阻力指数(RI)变化。

结果 汉族男青年组与藏族男青年组间、汉族女青年组与藏族女青年组间肺活量体重指数和HGB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1.706、3.845、2.025、11.918,P 均<0.05)。

吸氧前汉族男青年组和女青年组SaO2及右侧大脑中动脉RI均分别低于同性别的藏族男青年组和女青年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1.680、3.349、2.635、7.524,P 均<0.05);汉族男青年组SAP、DAP、HR、PSV、EDV和Vm均高于藏族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475、4.414、1.915、4.502、6.153、2.481,P 均<0.05)。

吸氧后8min各组SaO2及RI均有所增高,SAP、DAP、HR及PSV、EDV、Vm均不同程度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藏族和汉族青年人群血压及动脉血管弹性调查对比分析——附1306例报告

藏族和汉族青年人群血压及动脉血管弹性调查对比分析——附1306例报告
有 可 比性 。
22 方 . 法
3 结 果
3 1 2组 的体格 检查 指标 比较 . 详见表 l 。
表l 2组的体格检查指标 比较 ( ±s )
22 1 研 究方 法 ..
行对 比分析 。
对所 有研究 对象 进行 问卷调 查 、
现场体格 检查 和动 脉血管 弹性检测 ,将 2组 资料进
的脉压为 (8 4 m g( m g 1 3ka , 3 土 )m H 1 m H = . P) 体重指数为 (2 2 m , 0 3 2 ± )k 僵硬指数为 否
l 2,反 射指数 为 7 9± 9±3 ,双峰 时 间 为 ( 9 4 ) ;汉 族 组 学 生相 应 为 ( 3±5 m Hg 16± 3 s 3 ) m 、
制在 l 2 c 5~ 5c。研究对 象检 查前 6 i O m n不得吸 烟 、
饮酒 、喝 咖 啡或 浓茶 ,检 查 时 平 静 呼 吸 、全 身 放 松 ,将 右手食 指放入 测试仪 器指 套 中 ,由专 门的实 验人 员 输 入 姓 名 、编 码 、 出生 年 月 、身 高 、体 重 等 ,在} 定仪 描记 中出现稳 定 的脉搏反 射波 图后记 贝 0
22 5
新 医学 2 o o 9年 4月第 4 0卷第 4期
藏 族 和汉 族青 年 人群 血压 及 动脉血 管 弹性 调查 对 比分 析
— —
附 136例报 告 O
景蕴华 丁 敏 郑建文 董鸿智 黄若文
西藏民族学院附属 医院 ( 102 赵锋仓 7摘
要] 目的:探讨藏族与汉族青年的血压及动脉血 管弹性的差异。方法:选择 西 : ; 5
藏民族学院大学生 1 0 6名,其中藏族学生66名 ( 3 2 藏族组) ,汉族学生60名 ( 8 汉族组) ,进 宰 行问卷调查、现场体格检查和应用英国产血管弹性测定仪检测动脉血管弹性参数 ( 僵硬指数、瑟 反射指数 、双峰 时间) ,对两组的血压及动脉血管弹性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藏族组 学生 宰

进藏汉族大学生早期复极综合征分析

进藏汉族大学生早期复极综合征分析
止 造 口回缩 : 壁层 腹膜 覆 盖于 造 口乙状 结肠 上 , 对该 隧 道 段结 肠 有支 持 和 固定 作 用 , 可有 效 地 防止 术 后 造 口
管理等优点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 1 ] 吴在德 ,吴肇 汉.外科学 [ M] .6版.北 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或液 体 的刺激 信号 , 产生 明显 的便 意 , 建 立新 的排便 反 射 j 。经过 一 段 时 间 功 能 训 练 后 , 易 形 成 规 律 性 排 便, 提高 患者生 活 质量 。⑦肠 造 口一 期 开 放 可使 肠 内 容物 及 时排 出 , 减少 肠腔 及腹 腔 的压力 , 改善肠 管 的血 运, 有 利 于肠功 能 的恢 复 , 患 者 可 早期 进 食 , 通 过 肠 内 营养 吸收 , 加快 康复 进程 。 总之 , 经过 手术 实践及 术后 随访 证实 , 腹膜 外结 肠 造 口具有并 发症 少 、 排 便 功 能好 、 操作简单 、 宜 于 术 后
内, 引 起腹 膜 炎 。⑤ 防 止 造 口狭 窄 和梗 阻 : 腹 膜 外
隧道 由于 左侧 部分 后 腹 膜 敞 开 而 宽 敞 , 故 对 防止 术 后
梗 阻有 重 要作 用 。造 口端 肠壁 全层 与造 口周 围皮肤 真
[ 4 ] 李荣 先 , 尚秀娟 , 李莉 ,等.Mi l e s 手术腹膜外造 口疗效比较 [ J ] . 中国肛肠病杂志 , 2 0 0 5 , 2 5 ( 2) : 3 5 - 3 7 . [ 5] 王为华 , 闵建平 , 邢运广. 低位直肠癌全直肠 系膜切 除术吻合 口瘘 的原因及 治疗 分析 [ J ] . 中国实用 医刊, 2 0 1 1 , 3 8 ( 】 3 ) : 9 6 - 9 7 .

藏族的高原适应 ——西藏藏族生物人类学研究回顾

藏族的高原适应 ——西藏藏族生物人类学研究回顾

第32卷,第3期2013年8月 人 类 学 学 报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V ol.32, No.3August, 2013收稿日期:2013-05-15;定稿日期:2013-07-10基金项目:西藏藏族青少年人体组成成分特点及影响因素(31040047);西藏藏族青少年体质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30270696);西藏藏族群体分子遗传标记多态性的研究(30570977)作者简介:席焕久(1945-),男,硕士,教授,主要从事生物人类学研究。

E-mail:huanjiuxi@藏族的高原适应——西藏藏族生物人类学研究回顾席焕久辽宁医学院生物人类学研究所 锦州 121001摘 要:藏族生活在具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文化背景造就了藏族特殊的适应高原缺氧机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浓厚的研究兴趣。

本文根据国内外数据库的文献并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从高原适应的角度回顾了30多年藏族人类学研究。

回顾显示,藏族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中,不仅形态和机能发生了适应性变化,而且体成分也表现出相应的变化,体现了形态、机能和体成分的统一。

这些变化是长期进化形成的,与安第斯山人等有明显不同,就是在同一高原生活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的藏族乃至尼泊尔和印度藏族的体质也表现出地域差异,这些差异的产生是多种因素所致,两个关键性的基因是导致两大高原人口高原适应机制不同的最主要的原因。

关键词:西藏;藏族;生物人类学;适应;高原中图法分类号: Q98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3193(2013)03-0247-09适应(adaptation)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生命所特有的,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高原适应是指世居的人群与动物发生的一种可遗传的,而且具有遗传基础结构、功能和习惯特征,因而能很好的在高原环境中生存繁衍的过程[1]。

人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可引起形态、机能、代谢、免疫乃至基因的变化,表现出人的差异,因而人在高原缺氧这种极端环境中的适应就成为人类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汉族男性慢性高原病轻症患者舌下微循环变化

汉族男性慢性高原病轻症患者舌下微循环变化

微循环学杂志,2020,30(3):30-32ʻC ㊀2020㊀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 M I C R O C I R C U L A T I O N㊀d o i :10.3969/j.i s s n .1005-1740.2020.03.006∗[基金项目]㊀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2016-12)[作者单位]㊀青海省交通医院急诊科,西宁810001本文2020G05G16收到,2020G07G01修回汉族男性慢性高原病轻症患者舌下微循环变化∗㊀㊀陈想贵㊀石建国㊀季华庆㊀侯亚利㊀陈㊀俊㊀鲜㊀文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 331.3+5㊀R 594.3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1005-1740(2020)03-0030-03㊀㊀ʌ摘要ɔ㊀目的:观察轻症慢性高原病(C M S )汉族成年男性患者舌下微循环变化.方法:随机选择生活在青海高海拔地区(>3000m )汉族成年男性C M S 轻症患者(C M S 组)和同地区汉族非C M S 健康成年男性(对照组)各50例,采用舌下微循环成像装置检测两组舌下微循环总血管密度(T V D )㊁灌注血管密度(P V D )㊁灌注血管比例(P P V )㊁微血管流动指数(M F I )等指标,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结果:C M S 组T V D ,P V D ,P P V 高于对照组,M F I 低于对照组(均P <0.01).结论:C M S 轻症患者即可出现微循环障碍.ʌ关键词ɔ㊀慢性高原病;微循环㊀㊀慢性高原病(C h r o n i c M o u n t a i n M i c k n e s s,C M S )是长期生活在海拔3000m 以上人群对低氧环境失去习服所致临床综合征,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世居藏族人群C M S 患病率约为1.21%,而移居汉族人群患病率高于前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2].研究表明,C M S 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㊁微循环障碍㊁血栓形成以及广泛脏器损伤和睡眠障碍[3],严重危害高原人群健康.目前有关C M S 患者舌下微循环变化少见报道.本文对C M S 轻症患者舌下微循环指标变化进行检测分析,为C M S 机制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参考.1㊀对象与方法1.1㊀病例和分组选择就诊本院,长期生活㊁工作于海拔>3000m 地区,且明确诊断为轻症C M S 养路工50例为C M S 组,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均为汉族㊁男性.两组年龄㊁体重指数㊁高原暴露时间等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㊀㊀C M S 诊断:依据国际高原医学会C M S 专家小组制定的标准[4]进行积分诊断,即女性H b ȡ190g/L ,男性H b ȡ210g/L ,计为3分,心悸和/或呼吸困表1㊀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x ʃs ,n 均=50)组㊀别年龄(岁)高原暴露时间(月)体重指数(k g/m 2)对照组39.15ʃ11.35169.21ʃ41.2826.41ʃ5.75C M S 组40.33ʃ9.69175.39ʃ35.4626.93ʃ6.13t 值0.560.800.44难㊁睡眠障碍㊁紫绀㊁静脉扩张㊁局部感觉异常㊁头痛㊁耳鸣等症状分4个等级由轻到重计为0分㊁1分㊁2分㊁3分,H b 和症状总积分6-10分为轻症C M S ,11-14分为中度C M S ȡ15分为重度C M S .本次入选者积分均<10分,为轻症C M S ;并排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㊁其它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合并高血压㊁糖尿病㊁心脏病及肺部疾病者.1.2㊀舌下微循环检查方法采用舌下微循环成像系统(M i c r o S e eV 100,广州医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检测前由专业人员用生理盐水纱布轻柔拭去口腔分泌物以充分清洁口腔,将L E D 探头用一次性镜片保护套保护后置于受试者舌下,调整探头位置及焦距,避免压迫舌体,实时观察舌下微循环,并采集5个视野清晰稳定视频图像,即舌系带两侧各2个和舌下任意位置1个,通过仪器自带自动分析系统(A V A 3.0)计算每幅舌下微循环图像相关指标总血管密度(T o t a lD e n s i t y o f V e s s e l s ,T V D ),灌注血管密度(P e r f u s e dD e n s i t y o f V e s s e l s ,P V D ),血管灌注比例(P r o po r t i o no fP e r Gf u s e dV e s s e l s ,P P V )和血管平均血流指数(M e a n F l o wI n d e xo fV e s s e l s ,M F I),以每个病例5幅图像平均测值作为统计数据.1.3㊀统计学处理应用S P S 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为正态分布,以均数ʃ标准差( x ʃ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㊀果C M S 患者舌下微循环图像显示其微血管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且直径增粗㊁走行迂曲,血流灌注血管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但血流速度较对照组缓慢,见图1.定量分析两组舌下微循环指标,C M S 组T VD ㊁P V D ㊁P P V 高于对照组,M F I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对照组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C M S 组(箭头所示微血管扩张㊁迂曲㊁血流缓慢)图1㊀C M S 患者舌下微循环变化(ˑ5)表2㊀两组舌下微循环指标比较( x ʃs ,n 均=50)组㊀别T V D (支/m m2)P V D (支/m m2)P P V (%)M F I对照组21.14ʃ2.7320.08ʃ2.5590.46ʃ6.192.65ʃ0.27C M S 组25.66ʃ2.431)24.01ʃ1.851)95.89ʃ7.201)2.48ʃ0.261)t 值8.758.824.053.21注:与对照组比较,1)P <0.013㊀讨㊀论微循环是循环系统最终端,是直接参与组织㊁细胞的物质㊁能量㊁信息传递的最小功能单位.研究表明,缺氧可诱导机体红细胞增多㊁血液黏稠度增大㊁血流阻力增加㊁血管扩张和红细胞聚集,甚或微血栓形成.由于循环障碍,酸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清除,使组织细胞受损,释放缓激肽㊁组织胺等,引起微血管扩张㊁微血流缓慢㊁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和微循环功能障碍[6].移居高原人群缺氧较为常见,观察研究其微循环变化对防治相关疾病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旁流暗视野成像技术(S i d e Gs t r e a mD a r kF i e l d I m a g i n g,S D F )[7],通过探头L E D 光波照射舌下微血管,经循环红细胞吸收反射,观察红细胞运动和微血管变化并据此分析T V D ㊁P V D ㊁P P V ㊁M F I 等指标,量化反映舌下微循环变化[8].结果表明C M S 组较对照组T V D ㊁P V D ㊁P P V 增加,提示C M S 患者组织缺氧可通过血管增生及微循环大量开放,而不仅仅由红细胞增多进行代偿.研究认为红细胞过度增多会增加心脏负荷,改变心肌代谢,导致心脏功能与结构发生改变,进一步影响血液循环[9],机体为降低这种风险,主动新生和开放毛细血管来缩短氧气向组织细胞弥散的距离,以改善组织供氧量,从而保护心脏和相关组织.本文结果中C M S 组M F I 较对照组降低,提示C M S 患者舌下微循环血流速度减慢,这可能与C M S 患者红细胞增多,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减少,细胞膜成分改变以及血浆中出现异性蛋白造成红细胞聚集性增加,全血黏度增高有关,此等改变可致血液高凝状态,甚至诱发血栓栓塞性疾病[10].本研究仅选择了汉族中年男性C M S 轻症患者13㊀汉族男性慢性高原病轻症患者舌下微循环变化㊀进行观察,有一定局限性.尚需对老年㊁女性及其它民族以及重症和世居C M S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完善资料,形成更有意义的结论.◀本文第一作者简介:陈想贵(1984 ),男,汉族,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重症医学及高原病防治参考文献1㊀高文祥,高钰琪.慢性高原病分型㊁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5):431 436.2㊀白玛康卓,巴桑次仁,次仁央宗,等.不同海拔地区世居藏族人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3):220 225.3㊀刘丽军,张玉涛,张致英,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杂志,2018,39(3):267 271.4㊀国际高原医学会慢性高原病专家小组.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和低氧生理学术大会颁布慢性高原病青海诊断标准[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5,26(1):3 5.5㊀I n c eC,B o e r m aE C,C e c c o n iM,e t a l.S e c o n d c o n s e n s u s o n t h e a sGs e s s m e n t o f s u b l i n g u a lm i c r o c i r c u l a t i o ni nc r i t i c a l l y i l l p a t i e n t s: r e s u l t s f r o ma t a s k f o r c e o f t h eE u r o p e a nS o c i e t y o f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m e d i c i n e[J].I n t e n s i v eC a r eM e d,2018,44(3):281 299.6㊀何宗钊,邓㊀莉,马四清,等.高原地区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后微循环的变化[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8,38(7):829 832.7㊀G o e d h a r tP T,K h a l i l z a d a M,B e z e m e rR.S i d e s t r e a m d a r kf i e l d (S D F)i m a g i n g:an o v e ls t r o b o s c o p i c L E D r i n gGb a s e di m a g i n g m o d a l i t y f o r c l i n i c a l a s s e s s m e n to f t h e m i c r o c i r c u l a t i o n[J].O p t E x p r e s s,2007,15(23):15101-15114.8㊀I n c eC.H e m o d y n a m i c c o h e r e n c e a n d t h e r a t i o n a l e f o rm o n i t o r i n g t h em i c r o c i r c u l a t i o n[J].C r i tC a r e,2015,19(S u p p l3):S8.9㊀赵锋仓,景藴华,马永红,等.汉族久居高原及返回平原心脏结构㊁心功能和肺动脉压的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5):2402 2404.10㊀子建文,李㊀倩,张玉岭.高原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参数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1):70 72.(上接第29页)8㊀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6-162.9㊀N a a l F D,S i e v e r d i n g M,I m p e l l i z z e r i F M,e t a l.R e l i a b i l i t y a n dv aGl i d i t y o ft h ec r o s sGc u l t u r a l l y a d a p t e d G e r m a n O x f o r dh i p s c o r e [J].C l i nO r t h o p R e l a tR e s,2009,467(4):952 957.10㊀Z h a n g Y,S u nR,Z h a n g L,e t a l.E f f e c t o f b l o o db i o c h e m i c a l f a cGt o r s o nn o n t r a u m a t i cn e c r o s i so f t h e f e m o r a lh e a d:L o g i s t i cr eGg r e s s i o nA N F H l y s i s[J].O r t h o p d e,2017,46(12):737 743.11㊀邓云平.股骨头坏死早期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17,29(2):292 296.12㊀A n d r i o l oL,M e r l iG,T o b a rC,e t a l.R e g e n e r a t i v e t h e r a p i e s i nGc r e a s e s u r v i v o r s h i p o f a v a s c u l a rn e c r o s i so f t h e f e m o r a l h e a d: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 m e t aGA N F H l y s i s[J].I n tO r t h o p,2018,42(7):1689 1704.13㊀X iH,T a o W,J i a nZ,e t a l.L e v o d o p a a t t e n u a t e s c e l l u l a r a p o p t oGs i s i n s t e r o i dGa s s o c i a t e dn e c r o s i s o f t h e f e m o r a l h e a d[J].E x p TGh e rM e d,2016,13(1):69 74.14㊀王英东,刘㊀宇,王佳新,等.健步虎潜丸配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5,21(13):59 61.15㊀王㊀星.温阳补肾方辅助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疗效及对血清钙㊁磷及骨代谢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2):3156 3159.16㊀袁㊀斓,陈惠娜,江蓉星,等.活血通络汤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兔股骨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6,57(24):2130 2133.17㊀骆㊀帝,许㊀波,李㊀刚,等.骨碎补治疗骨关节炎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中草药,2018,49(15):65-71.18㊀谭旭仪,陈献韬,高书图,等.补肾㊁活血㊁祛痰法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6):594 598.19㊀康书鹏,邓㊀斌,戴中强.活血通络汤预防早期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疗效分析[J].四川中医,2016,34(5):104 106.20㊀熊㊀伟,李㊀兴,史德刚,等.99m T cGM D P S P E C T/C T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代谢的定量分析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5,21(9):806-811.23㊀陈想贵,石建国,季华庆,等㊀。

长期移居高原的健康汉族人HIF-2α基因型分布变化及意义

长期移居高原的健康汉族人HIF-2α基因型分布变化及意义
山东 医药 2 0 1 6年 第 5 6卷第 4 8期
长期 移 居 高 原 的健 康 汉 族 人 H I F . 2 o L 基 因型分 布 变 化及 意 义
余震 坤 , 常荣 , 韩永 建 , 陈单 单 , 张晓 菲 ( 1青 海省人 民 医院 , 西宁 8 1 0 0 0 7; 2青海 大 学 医学院 )
摘要: 目的
பைடு நூலகம்
探讨长期移 居高原的健康汉族人低 氧诱导 因子 2 ( H I F 一 2 0 【 ) 基 因型分 布变 化及其 意义 。方 法
选择 3 9例 移居高原 ( 平均海拔 约 3 3 0 0米 ) 且居住 2 0年 以上 的健康 汉族志愿者 ( 青海汉族组 ) , 采用 S a n g e r 基 因测
青 藏 高原 是世 界 最 高 的 高 原 , 世 居 在 这 里 的藏
人群 诊 断标 准 ; ② 均 由平 原 移 居 高 原 , 且 在 高 原
族人及夏尔 巴族人遗传基 因分布差异使其对低氧环 境产 生 适应 性 , 也 是 环 境 对 种 群 的 适 应 性 选 择 J 。
低 氧诱 导 因 子 2 仅( H I F - 2 c  ̄ , 又称 E P A S 1 ) 基 因 为 低 氧适 应 的主要 遗 传 基 因 之 一 , 其 多 态性 与低 氧 适 应
容易继发高原红细胞增 多症 、 高原心脏病等慢性高 原性疾病 ( 简称慢性高原病 ) , 但仍有部分汉族人移 居于高原数十年未发生慢性高原病 , 其是否与 H I F 一
2 仪基 因型 分布 有关 鲜见 报道 。为此 , 我 们进 行 了如
下研究。 1 资料 与 方法
等‘ 5 的文献 , 选择青海健康藏族人 4 7例 ( 青海藏族 组) 。记录北 京汉族组和青海 藏族组 H I F . 2 基 因

藏族与汉族大学生论文成分测定论文

藏族与汉族大学生论文成分测定论文

藏族与汉族大学生论文成分测定论文摘要:高原地区空气含氧量低,因此可以导致人体内出现各种生理改变,如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激素调节下,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增加;此外缺氧还可以引起体内细胞因子发生改变,高原居住的藏族学生抑郁、思维异常、攻击性行为增加等各种生物学行为异常高于平原居住的汉族学生可能与此相关[5]。

多种疾病的发生与人体成分的不同均有密切的关系,如高血压、高血脂等人群常见病与多发病[1-4]。

我国属于多民族国家,部分民族人民生活环境有很大差异,比如藏族,藏民长期生活在海拔高度超过3500米的高原,由于高原地区缺氧和部分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的差异,会导致高原地区大学生与平原地区大学生身体成分的不同。

文章通过对比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的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差异,为研究相关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

一、研究資料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随机抽取西藏民族大学18-22岁的340名藏族在校生和340名汉族在校生,其中,藏族学生均来自于海拔3500以上的拉萨、日喀则、山南及阿里等高海拔地区,汉族学生来自于内地各省,所有学生健康状况良好,无器质性病变。

(二)体成分测定用Biospace InBody-3.0(韩国产)身体成分分析仪分别对藏、汉族学生进行体成分测定,仪器测定依据生物电阻抗原理,通过微小电流通过人体,身体成分如肌肉、体液等电阻抗不同,通过多频率检测分析得出分析指标。

InBody-3.0仪器共有8个电极,被测试者赤脚,分别站立于测试台的4个足部电极上,双手分别抓握手持的4个电极。

将仪器与电脑相连,在电脑上对被测试者的姓名、性别、民族、地区来源等信息进行登记后,进行测试。

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肌肉量、标准肌肉量、肌肉量比值、脂肪量、体脂肪率、身体水分、蛋白质、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基础代谢率等。

(三)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将采集的数据导出,使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测试指标以 X±S表示。

高原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健康青年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对比

高原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健康青年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对比

doi:10.19677/j.issn.1004-7964.2024.01.014高原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健康青年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对比孙鑫1,2,娄本敬2,谢露2,边巴2,3*(1.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湖北宜昌443000;2.西藏大学医学院西藏拉萨850000;3.西藏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西藏拉萨850000)摘要:探讨高原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健康青年足底压力分布规律,比较两个民族青年人群足底压力特征差异。

为构建高原人群步态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

运用意大利MPS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经过筛选的西藏大学在校世居与移居高原健康青年160人进行双足足底压力测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表明:(1)站立时男性接触面积、女性峰值压强、平均压强、足弓指数在民族间存在差异(<0.05);行走时女性接触面积和足轴角在民族间存在差异(<0.05)。

(2)男性第1趾(T1)、第2~5趾(T2~5)、第5跖骨(M5)区域的接触面积)、T1、T2~5、第2跖骨(M2)区域的压力峰值、足中部(MF)区域的峰值压强以及T1、T2~5、第1跖骨(M1)、M2、第3跖骨(M3)、第4跖骨(M4)、M5区域的冲量在民族间存在差异(<0.05);女性T1、T2~5、M4、M5、足跟内侧(MH)、足跟外侧(LH)区域的接触面积,T1、T2~5、M2区域的压力峰值,T1、M1、M4区域的峰值压强,T1、T2~5、M4区域的平均压强,以及T1、T2~5、M1、M2、M5、MH区域的冲量在民族间存在差异(<0.05)。

(3)足弓指数、压力峰值(T1、T2~5、M2)和冲量(T1、T2~5、M1、M2、M4、M5)与民族呈现显著的相关性。

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青年足底压力测试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且足底各区域参数的分布规律不同。

两个民族的健康青年足底压力分布具有其独特性。

关键词:高海拔;民族;大学生;足底压力;步态中图分类号:TS943.1文献标志码:A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lantar Pressur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lthy Young People Living in Plateau and Migrating to Plateau(1.Affiliated Renhe Hospit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443000,China;2.Tibet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Lhasa850000,China;3.Research Center for High Altitude Medicine,Tibet University,Lhasa850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lantar pressure in healthy young people of Tibetan and Han nationality in the plateau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plantar pressur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wo nationality groups,which provides basic data for constructing a gait database for plateau ing the Italian MPS plantar pressure testing system,plantar pressure tests were conducted on160selected healthy young people residing and migrating to high altitude in Tibet University,and the obtained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1)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male contact area,female peak pressure,average pressure,and arch index between nationality groups when standing(<0.05),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female contact area and foot axis angle between nationality groups during walking(<0.05).(2)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male contact area(Toe1,Toe2-5,Meta5),peak force(T1,T2-5,Meta2),peak pressure(Mid Foot)and impulse(T1,T2-5,Meta1,M2,Meta3,Meta4,M5)among nationality groups(<0.05),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female contact area(T1,T2-5,M4,M5,Medial Heel,Lateral Heel),peak force(T1,T2-5,M2),peak pressure (T1,M1,M4),average pressure(T1,T2-5,M4)and impulse(T1,T2-5,M1,M2,M5,MH)among nationality groups(<0.05).(3)Arch index,peak force(T1,T2-5,M2),and impulse(T1,T2-5,M1,M2,M4,M5)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nationality.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lantar pressure test indicators between Tibetan and Han nationality,an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lantar parameters varies among different regions.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were found in the plantar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healthy young people from two nationality groups.Key words:high altitude;nation;university student;plantar pressure;gait皮革科学与工程第34卷收稿日期:2023-03-13修回日期:2023-07-11接受日期:2023-07-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603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1A20385);2021西藏大学“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20-GSP-S078)第一作者简介:孙鑫(1993-),男,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主要从事高原低氧与运动医学研究。

藏族青年群体调研报告

藏族青年群体调研报告

藏族青年群体调研报告藏族青年群体调研报告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藏族青年群体的现状、问题和需求,以便为他们的发展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措施。

调研对象为在西藏地区的藏族青年,调研时间为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通过问卷调查和面访的方式获得了相关数据和信息。

一、藏族青年群体的现状1.人口分布和教育状况:调研数据显示,藏族青年主要分布在西藏地区,其中城市人口占比相对较高。

教育状况较为落后,大部分人只有初中学历及以下。

2.就业情况:调研发现,藏族青年的就业率较低,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由于教育水平不高,很多人只能从事农牧业和低技能劳动。

3.收入水平:由于就业情况不佳,藏族青年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4.文化传承:对于藏族青年来说,传统文化的传承颇具挑战。

调研显示,他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充分了解和认同,很多人甚至不会讲藏语。

二、藏族青年群体的问题和需求1.教育需求:由于教育水平较低,藏族青年对更高层次的教育需求较大。

需要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培训项目,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就业需求:提高就业率是藏族青年面临的一大问题。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就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项目,鼓励他们自主创业。

3.文化传承需求:加强对藏族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是非常必要的。

需要加强对藏族青年的文化教育,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基础设施需求:由于西藏地区的地理环境特殊,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藏族青年希望有更好的交通、通信和医疗设施,以提高生活和工作的便利性。

三、为藏族青年群体制定的政策和措施1.教育政策:加大对藏族青年的教育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培训项目,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鼓励他们参加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2.就业政策:加大对就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

鼓励藏族青年参与特色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3.文化政策:加强对藏族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提供更多的文化教育机会。

海拔4300m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青年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比观察

海拔4300m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青年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比观察

海拔4300m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青年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比观

崔建华;谢君
【期刊名称】《西藏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0(021)004
【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巨居藏族和移居汉族青年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

方法:对世居西藏阿区的20名藏放士兵和移居该地区的20名汉族士兵分别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PAI)、纤溶酶原含量(PLG)、α2-抗壅溶酶抑制物活性(α2-PI)、血小板膜蛋白
-140(GMP-140)、血栓素β2(TXβ2)、6-酮-前列环素F1
α(6-keto-PGF1α)、纤维蛋白原(Fg
【总页数】3页(P3-5)
【作者】崔建华;谢君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8医院;解放军第12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8
【相关文献】
1.海拔4300m高原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性激素的变化 [J], 崔建华;张西洲;周新梅;何富文;朱国斌
2.海拔4300m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部分体测量指标的对比观察 [J], 王伟;陈占诗;
张西洲;崔建华;马勇;戴彦鸣;哈振德;朱永安
3.海拔4300m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青年血液流变学对比研究 [J], 张西洲;何富文;王伟;谢印芝;崔建华;刘新玉;张东祥;李朝斌
4.海拔4300m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心肌酶及肌红蛋白活性对比观察 [J], 崔建华;张西洲;何富文;周新梅;高江峰;朱国斌
5.海拔4300m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青年心血管X线对比观察 [J], 王伟;邵合德;谢印芝;张西洲;刘新玉;张东祥;马勇;崔建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腹地羌塘地体中新生代地层褶皱收缩量研究及其意义(精)

青藏高原腹地羌塘地体中新生代地层褶皱收缩量研究及其意义(精)

一是对青藏高原系列主干断裂的位移积累了 一些 定 量数据, 如喜马拉雅地区的缩短量范围集中在 7 0 0 8 0 0 k m , 金沙 江 缝 合 带 -可 可 西 里 地 区 的 缩 短 量 为 1 4 4 k m ( 汪洋 和 张 开 均, 2 0 0 6 ) , 哀 牢 山 -红 河 断 裂 晚 始新世 -中 新 世 以 来 左 行 走 滑 距 离 为 3 5 0 k m( L i e t a l . ,2 0 0 1 ) , 青藏高原东北缘临夏盆地 7 . 8 M a 以来总 的地壳缩短量为 3 . 2 3 . 6 k m ( 袁道阳等, 2 0 0 7 ) ; 另一 方面是根据古地磁研究得出的青藏高原新生 代的 总 体缩短量, 古地磁和板块构造重建模式认为, 4 5 M a 印 度 板 块 和 欧 亚 大 陆 碰 撞 以 来, 持续向北运动了大约 2 0 0 0 2 5 0 0 k m( M o l n a ra n dT a p p o n n i e r ,1 9 7 7 ;L eP i t a l . ,1 9 9 2 ) , 南北缩短至少 1 5 0 0 m( Mo l n a r c h o nX e a n dT a p p o n n i e r ,1 9 7 5 ;袁学诚等,1 9 8 7 ) , 如此巨大的
为3 1 . 6 %, 由此推断 断 层 引 起 的 南 北 收 缩 量 大 约 为 2 7 . 2 %
的褶皱收缩量平均为 2 9 . 3 %, 侏罗 -白垩系构造层的褶皱收缩量 平 均 为 2 3 . 2 %, 古 新 统 -始 新 统 构 造 层 的 褶 皱 收 缩量平均为 1 3 . 8 %, 渐新统构造层的褶皱收缩量平均为 1 2 . 3 %, 新近系构造层褶皱收 缩 量 平 均 为 1 7 . 8 %。新近系 褶皱收缩量的增大反映高原褶皱收缩增强, 与该阶段高原垂向强烈隆升协调。羌 塘 地 体 中 褶 皱 收 缩 量 的 时 空 分 布 显示了与高原各阶段的隆升演化相协调的特点。 关键词: 青藏高原腹地; 羌塘地体; 中新生代; 褶皱收缩量; 隆升 中图分类号: P 5 4 2 ㊀㊀ 文献标识码: A ㊀㊀ 文章编号: 1 0 0 1 1 5 5 2 ( 2 0 0 8 ) 0 4 0 4 0 1 0 9

在海拔5200m居住1年甲襞微循环的变化

在海拔5200m居住1年甲襞微循环的变化

在海拔5200m居住1年甲襞微循环的变化
张新宇;张西洲
【期刊名称】《新疆医学》
【年(卷),期】1995(025)001
【摘要】对在海拔5200m居住1年的30名青年检测甲襞微循环,观察到:毛细血管袢直径显著增宽,血流全部呈现粒流或粒缓流,管袢形态,血液流态,管袢周围状态的加权积分值显著大于上高原前。

返回平原第10天,除部分青年管袢周围渗出增加外,上述改变大多恢复到接近上高原前的水平。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张新宇;张西洲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9.54
【相关文献】
1.居住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时间的青年循环血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 [J], 张西洲;崔建华
2.不同海拔高度居住一年的青年Hb和RBC—SOD的变化 [J], 何富文;张西洲
3.高原施工人员不同海拔高度和居住时间氧疗前后微循环变化 [J], 陈建华;郑必海;万荣辉;严亦平;郭军;李生惠;郑健保
4.海拔5200m处居住1年后尿中胃蛋白酶原和总氨基酸的改变 [J], 张西洲
5.海拔5200m居住一年及返回平原后甲襞微循环的改变 [J], 张新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移居内地的藏族和汉族不适症状大学生血清蛋白表达分析

西藏移居内地的藏族和汉族不适症状大学生血清蛋白表达分析

西藏移居内地的藏族和汉族不适症状大学生血清蛋白表达分析李文华;李玉香;张新龙;郭宜娇【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7(20)27【摘要】Background As the people living in the plateau move back and forth between the plateau and the plain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the adaptation of the plateau hypoxia population to the oxygen enriched environment of the plain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erum protein expression in Tibetan and Ha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with unwell symptoms who migrated to the inland region of China from Tibet based on serum proteomics,in order to provide an accurate and simple method for early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s due to maladjustment in such a population,and to offer molecular targets for the related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 The participant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32 Tibetan and Han college students〔Tibetan group(n=16) and Han group(n=16)〕 with unwell symptoms who enrolled in Xizang Minzu University during the periods of October to November2013,October to November 2014 and October to November 2015.Ser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serum protein-derived polypeptide was captured by magnetic bead-based weak cat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MB-WCX).The expression of serum proteins was analyzed by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spectrometry(MALDI-TOF-MS) technique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MALDI-TOF-MS analysis of single sample found that,the polypeptide curves of serum protein with molecular weight of 1 000-10 000 m/z in the 3 samples from the same individual in the Tibetan group tended to be consistent,and similar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the Han group;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rum protein levels between Tibetan group and Han group.The results of the MALDI-TOF-MS analysis of overall sample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xpression levels of serum protein with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1 000-10 000 m/z between the Tibetan group and Han group;the analysis of its protein polypeptide components showed that a phenomenon of mutual aggregation and less overlap;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eak expression of serum proteins with molecular weights of 905.65,1 062.10,1 078.11,2 138.79,2 313.40,4 094.67,4 172.89,4 213.96,5 910.71 m/z between Tibetan group and Han group(P<0.05).Conclusion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expression of serum proteins between Tibetan and Han college students with unwell symptoms after migration to the inland region of China from Tibet,and the differences are significant in the expression of serum proteins with molecular weights of 4 094.67,2 138.79 and 905.65 m/z,which can be used as a basis for further identific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the sequences and genes of differential proteins.%背景随着世居高原人群往返于高原与平原之间愈发频繁,高原低氧人群对平原富氧环境的适应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目的基于血清蛋白组学对移居内地的藏、汉族不适症状大学生的血清蛋白表达进行分析,以期为西藏移居内地的藏、汉族大学生因适应不良而引起的疾病提供简单易行的、精确的早期诊断指标,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分子靶标.方法分别选取2013年10-11月、2014年10-11月、2015年10-11月西藏民族大学符合纳入标准的藏、汉族不适症状大学生3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对象民族,将其分为藏族组和汉族组,各16例.收集研究对象血清样本,采用弱阳离子磁珠(MB-WCX)捕获血清蛋白多肽,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进行质谱分析并比较两组血清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单样本质谱分析结果显示,3次重复取样,藏族组同一个体分子量为1 000~10 000 m/z的血清蛋白多肽曲线基本趋于一致,汉族组得出相似结果;藏族组与汉族组血清蛋白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整体样本质谱分析结果显示,藏族组与汉族组分子量为1 000~10 000m/z的血清蛋白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对其蛋白多肽成分分析,则呈现出相互聚集、较少重合的现象;藏族组与汉族组分子量为905.65、1 062.10、1 078.11、2 138.79、2 313.40、4 094.67、4 172.89、4 213.96、5 910.71 m/z的血清蛋白表达峰值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西藏移居内地的藏、汉族不适症状大学生血清蛋白表达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分子量为4 094.67、2 138.79、905.65 m/z的血清蛋白表达差异较大,为进一步鉴定和定位差异性蛋白的序列和基因奠定了基础.【总页数】6页(P3372-3377)【作者】李文华;李玉香;张新龙;郭宜娇【作者单位】712082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部;712082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部;712082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部;712082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R394.3【相关文献】1.高原世居藏族、高原移居汉族和平原世居汉族脾脏及脾静脉超声测量值的比较[J], 肖蓉;田虹;胡晓丹;杨昭晖;徐晴;余玲;蒲柳萍2.西藏高原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青年血液流变性观察 [J], 何富文;张西洲;陈清3.世居西藏拉萨藏族与内地汉族血液流变学检测分析 [J], 郭培琛;党薇4.世居西藏拉萨藏族与内地汉族血液流变学检测分析 [J], 郭培琛;党薇5.高原世居藏族、高原移居汉族和平原世居汉族肝脏及门静脉超声测量值比较 [J], 肖蓉;田虹;胡晓丹;杨昭晖;徐晴;余玲;蒲柳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海拔地区藏、汉族健康人脑血管反应性研究

不同海拔地区藏、汉族健康人脑血管反应性研究

不同海拔地区藏、汉族健康人脑血管反应性研究高雁青;吴世政【期刊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7(034)004【摘要】目的探讨高海拔藏汉族及不同海拔汉族健康成年人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的差异,以及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OS,eNOS)对脑血管反应性可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世居青海果洛(海拔3800 m)健康藏族45人为高海拔藏族组;在当地生活10 y以上的健康汉族45人为高海拔汉族组;世居青海西宁(海拔2200米)健康汉族45人为中海拔汉族组;世居四川广汉(海拔450米)健康汉族45人为低海拔汉族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评估研究人群CVR,用硝酸还原酶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NO和eNOS水平.结果 (1)世居高海拔藏族组CVR、血浆NO及eNOS含量与高海拔汉族组无显著差异(P>0.05);(2)低海拔汉族组CVR、血浆NO及eNOS含量明显高于中海拔汉族组(P<0.05);(3)中海拔汉族组CVR、血浆NO及eNOS含量明显高于高海拔汉族组(P<0.05);(4)低海拔汉族组CVR、血浆NO及eNOS含量明显高于高海拔汉族组(P<0.05);(5)随着海拔高度越高,汉族健康人CVR、血浆NO及eNOS含量也越下降(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藏汉族之间脑血管反应性没有明显差异;不同海拔汉族健康人群之间脑血管反应性有明显差异,且随着海拔高度逐渐升高,脑血管反应性逐渐下降,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与脑血管反应性可能有一定相关性.%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of cerebral vascular reactivity between Han nationality and Han nationality in healthy adults at high altitude,and thepossible regulatory effect of plasma nitric oxide and synthase on 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Methods Selected 45 people from Qinghai Guoluo (38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as the group of localized high altitude Tibetans,selected 45 Han Chinese subjects who lived in high altitude more then 10 years as the group of the Han Chinese who moved from low altitude,45 Han Chinese subjects who lived in moderate altitude in Xining (2200 m) as the group of the 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 in moderate altitude Han Chinese,45 Han Chinese subjects from Sichuan Guanghan (450 m) as the group of low altitude Han Chinese.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 was recruited to assess 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 (CVR).The nitrate reduction method and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ELISA) method were recruited to determine the levels of plasma NO and plasma eNOS.Results (1)Localized high altitude Tibetans' 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plasma NO,plasma eNOS had little difference with the Han Chinese who moved from low altitude (P>0.05).(2)The 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 in low altitude Han Chinese,plasma NO,plasma eNO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Han Chinese subjects from moderate elevation (P<0.05).(3) The 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 in moderate altitude Han Chinese subjects,plasma NO and plasma eNO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igh altitude Han Chinese subjects (P<0.05).(4)The 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plasma NO and plasma eNOS in low altitude Han Chines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igh altitude Han Chinese group (P<0.05).(5)The higher the altitude,the Han people's 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 was lower,the plasma NO and plasma eNOSwere lower(P<0.05).Conclusion 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the plasma NO and plasma eNOS among high altitude Tibetans have no difference with the Han people.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 have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altitude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and as the altitude gradually increased,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 decreased gradually,plasma NO and plasma eNOS and 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 may have a certain relevance.【总页数】4页(P352-355)【作者】高雁青;吴世政【作者单位】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青海西宁 810000;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青海西宁 8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高海拔地区低海拔落差对藏、汉族血压、血糖、血尿酸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J], 张秀英;马平;景原雪;李振珺;王维;齐社宁2.不同海拔地区藏、汉族高血压患者血CGRP、ADM含量 [J], 苏晓灵;周白丽;王嵘3.不同海拔地区藏、汉族OSAS患者冠状动脉及颈动脉的病变程度比较 [J], 范永周;苏晓灵4.不同海拔藏、汉族青年生化参考值的研究 [J], 王萍;次仁达瓦;李学;益西;边桂花;德姬5.超声心动图评价不同海拔地区北方汉族健康人群心脏结构功能特征及差异 [J], 孟庆龙;徐宁;张茗卉;张冰;何慧婧;单广良;王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藏区4000米以上地区世居藏族青少年高原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四川藏区4000米以上地区世居藏族青少年高原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四川藏区4000米以上地区世居藏族青少年高原性心脏病流行
病学调查分析
钱稚萍;邹山敏
【期刊名称】《中国急救医学》
【年(卷),期】2015(035)0z2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四川藏区4000米以上地区世居藏族青少年高原性心脏病流行病学.方法 2013年我科选择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竹庆乡中心学校、阿须乡中心学校、亚丁乡中心学校、浪多乡中心学校、打滚乡中心学校、协庆乡中心学校、俄南乡中心学校、俄支乡中心学校、所巴乡中心学校、马尼干戈中心学校(海拔4000 ~ 4500米)世居藏族人群的5~16岁,共1470人(其中男性857人,女性613人)行心脏彩超检查、心电图检查、氧饱和度测量等手段来统计高原性心脏病患病率及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发现青少年人群中高原性心脏病97例,占被检查的6.6%.结论四川省甘孜州高海拔地区德格县(海拔4000-4500米)世居藏族青少年人群高原性心脏病患病率高;长期高海拔、高寒地区生活,与该地区高原性心脏病患病率密切相关.
【总页数】2页(P88-89)
【作者】钱稚萍;邹山敏
【作者单位】626000 四川甘孜州,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626000 四川甘孜州,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海拔4000m以上地区藏族少年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现状调查
2.青海省玛沁县40岁以上世居藏族人群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3.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例报告
4.海拔3100米世居藏族与西宁地区汉族口腔全唾液比较
5.海拔4000米以上超高原地区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特点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海拔地区健康藏汉族青年脉象图的研究

高海拔地区健康藏汉族青年脉象图的研究

高海拔地区健康藏汉族青年脉象图的研究
李杰;韩文;王津慧;王爱琴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8(25)7
【摘要】通过对高海拔地区(海拔3703m)健康藏汉族青年的200幅脉图分析后认为,健康藏汉族青年的脉象以滑、平、弦、缓为多。

该地区藏汉族青年脉图的主要生理参数在不同民族间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在不同性别上存在着差异,表现为男性滑脉较多,女性弦脉较多,究其形成差异的原因,与男女血液动力学的差异有一定的关系。

【总页数】2页(P304-305)
【关键词】高海拔;脉象图;藏族;汉族;健康青年
【作者】李杰;韩文;王津慧;王爱琴
【作者单位】青海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1.19
【相关文献】
1.不同海拔高度健康汉族青年脉象图研究 [J], 李杰;韩文
2.高海拔地区3 513名藏汉族儿童健康情况调查分析 [J], 韩慧瑛;周其全
3.中度海拔地区健康藏汉族青年脉象图研究 [J], 李杰;王爱琴
4.不同海拔高度健康藏汉族青年脉象图取脉压力对比分析 [J], 王爱琴;李杰
5.不同海拔高度健康藏汉族青年脉象图研究 [J], 李杰;王津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 , 们研 究 表 明 茄 根 酸 性 组 分 对 C X有 较 强 的抑 制 作 我 O
用。推测茄根酸性组分可能具有 C X L X双重抑制作用 。 O /O
有 可 能 开发 出 C X L X双重 抑 制 剂 用 于 临床 。 O /O
20 0 6年 1月 l 8日收 稿
Th n u n e o h cd c c m p n n s o u e g n o t e i f e c f t e a i i o o e t fa b r i e r o l
t c i cm nn o b ̄n o s n cn yrdcdtecnet fh T 4 nb o h ai c o p et f u e er t i i at eue ot eL B l d ̄lno l r yr . e d o s a o g f l i h n ot i o M f e i t / p us a s C nl i :h c ccm oet o 1 rB o s oi a eue ecnet fh T 4t t e ble y oc s n T eai pnn f ueg er t ia  ̄n yrdcdt t eL B a m t ozdb uo i d o s a ) i o g f h  ̄ not h a i
藏 汉 族 青 年 的 甲皱 微 循 环 变 化特 征 的 比较 性 研究 较 少 。 因 此作 者 对 高 海拔 的世 居 藏 族 青 年 和短 期 高 海 拔 生活 的汉 族 青 年进 行 了 甲皱 微 循 环 的 观 察 , 研 究 结果 如 下 。 其 1 对象 和 方 法 11 在 2O . O4年 9 ~1 月 对 刚 从 西 藏 考 入西 藏 民 族 学 院 月 1
西藏民族学院医学 系( 阳728 ) 成 102 孙正启 西藏 民族学院附属 医院( 成阳 72 8) 岳基锋 1o2 摘 要: 探讨 高原地区生活的藏汉族甲皱微循环的变化 , 可以为进 一步研 究 高原 性心 血管疾病变 化机制和 治疗提供 帮助。
通过藏汉各 5 例的受检 者观察发现在 高原 生活的藏、 o 汉青年 甲皱微循 环表现有 多项指标均有 明显的差异 , 而且汉族 改变
t u o re e—B4i lo s r l o lu iy r t o Le k tin n b o d e un fp e rs a s
WagJnh Se i j Y ogt e o e nvrt(4 02 ) n uzi hnYn u g n e n regr sU i sy4 30 ) h h g ei
27 0 年4月第4 O 期
参考文献
[] 1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本 草鳊委会 . 中华本草 [ . 7 M] 第
册. 上海 : 上海科 学技术 出版社 , 9 .0 —39 1 9 37 0 . 9
(] 2 叶红, 陶彩 云, 汪鏊植 . 炎痛急性毒性实验(] 黑龙江 根 J.
中 医药 ,036 4 . 20 ,:4
Ab 瞳侮: Pup s r sa c e o h tif mmaoy s I 0 e: e e r h d n t e An i l na tr me h ns o h a i i c mp n ns f a b r me o t c a im f te cdc o o e t o u g ro . e Me n : d fp e rs d l me s rtd te c n e to e L 4i lo  ̄l n. s l : a s Ma e o lu iy mo e , n u ae h o tn ft TB n bo d M/ Re ut G咖 h W i hemo e , t t d l h
维普资讯
中 国民族 医药杂 志
介 导 , 有 待进 一 步 实 验 研究 。 还 研 究表 明茄 根 酸性 组 分 具 有 良好 的抗 炎 作 用且 毒 副 作
用 小[ 。能 降 低 炎 症 动 物 血 清 中 自 三 烯 的 含 量 。 对 5一 2 】 L X的抑制 作 用 可 能 是 其 发 挥 抗 炎 作 用 的 机 理 之 一 。 另 O
要 多于 藏族 。这种 改 变的 结 果说 明从 适 应 高原 环 境 能 力 方 面 汉族 不 及 藏 族 。
关键词 : 高原; 甲皱微循环 ; 青年
中 圈分 类 号 :2 14 文 献 标 识码 : 文章 编 号 :06— 802 0 )4 6O 2 R9 . B 10 6 1(070 一O5 一0
长 期 生 活在 3O OO米 以 上 高 海 拔 地 区 普 通 光 学 显 微 镜 , . 研 目镜 为 1X, 镜 为 0 物
环系统方面与短 期生活在高海拔 地区的汉族青年相 比有着 诸多的变化 , 尤其是在微循环方 面的变化较为 明显 。关 于 青年甲皱微循环 的报道 比较 多 , 但对 于在高原地 区生活 的
o l fa e ro . o t
Ke r s y wo d :Au e gn o t T e a i c c mp n n s Pluiy; e k tin b rie ro ; cd o o e t ; e rs L u ore e一 h i
高原藏 汉 族 青年 甲皱 微 循 环状 况 的研 究
l x g n s T ee e to h btte l x g n s ma e o e a t n a i y e a e. f c fi ii h i y e ae, y b n ni f mmao y me h ns o e a i c e mp n xt o p h n o p il tr c a im ft d o o et h ci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