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规划:城市规划人本主义的回归
城市规划中人本主义的发展与展望
城市规划中人本主义的发展与展望作者:彭仕林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7期摘要:据最新我国城市化率统计,城市化率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表明我国的城市化进入了关键时期。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市问题也越发突出,特别是城市规划中人本主义的缺失,笔者针对城市规划中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及其重要性进行研究,希望引起现代城市规划师和城市管理者的深思。
关键词:城市规划人本主义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城市规划中的人本主义,毋庸置疑就是城市规划要以人为本,在规划中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规划落脚点的价值观。
美国著名城市理论大师芒福德认为城市恢复活力最好的办法是陶冶人、关心人,城市是改造人类、提高人类的场所,人类凭借城市发展这一阶梯步步提高自己,丰富自己。
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力为形,化能量为文化,化腐朽为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
这精辟的论述了人本主义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这也将是长期指导我们进行城市规划的思想方针。
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对1933年的《雅典宪章》进行了批判,认为以往《雅典宪章》指导下的城市规划由于把城市机械的分割成居住,交通,工作,游息四大功能,使城市缺乏有机的联系,缺乏人性;而城市规划更是被认为是精英们的专有工作,是建筑师和规划师们的艺术表演。
而《马丘比丘宪章》则认为城市就像生命体一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应机械的分割,而是有机的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城市规划是为人的规划,不是规划师个人的艺术表演,而是全体城市市民共同的作品,城市规划的目的是满足绝大多数市民的根本利益。
Team10小组的主要成员斯密斯夫妇更是旗帜鲜明的指出:城市规划要体现对人的关怀,当规划师们进行城市规划之前首先要明白是为谁规划?答案是确定的-为市民而规划。
笔者以下从城市规划中人本主义的历史发展、中国城市规划中的人本主义现状、城市规划中促进人本主义发展措施,未来展望进行思考研究。
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思想
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思想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设计,达到提升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在过去,城市规划主要关注于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忽略了人们的需求和利益。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思想逐渐受到重视。
一、历史演进:经济驱动转向人本导向长期以来,城市规划更关注城市经济的发展,注重建设大型工业区和商业中心。
例如,20世纪初纽约市中心的规划,主要关注高楼大厦的建设,而忽略了人们的居住和文化需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认识到城市规划应当以人为本。
首先,城市规划需要关注人们的居住需求,提供优质的住房和社区设施。
其次,城市规划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
此外,城市规划需要关注文化和艺术等非物质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娱乐设施。
二、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原则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现了一系列重要原则。
首先是居民参与。
在城市规划中,应当积极引入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决策过程,达到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的需求和利益。
其次是多样性和包容性。
城市规划应该尊重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和利益,创造一个多元文化和包容性的城市环境。
还有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规划应该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是公平和公正。
城市规划需要避免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产生,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益和公共服务。
三、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实践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思想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城市得到实践。
举个例子,哥本哈根被公认为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的典范之一。
这座城市注重公共交通、自行车道的建设,鼓励人们步行和骑自行车,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此外,哥本哈根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公共绿地和休闲设施,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放松和娱乐场所。
类似的实践还可以在其他城市如阿姆斯特丹、温哥华和墨尔本等找到。
四、挑战和应对策略尽管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思想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城市人口激增和土地资源有限造成了城市发展的压力。
理解并总结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理解并总结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和管理方法,旨在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可持续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目标。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1. 综合性: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强调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它关注城市的整体发展和综合效益,包括基础设施、住房、交通、环境、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规划。
2. 可持续性: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强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它关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社会公平等方面,力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3. 灵活性: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强调规划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它认识到城市是一个复杂、动态和不断演化的系统,需要灵活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
它鼓励创新和实验,采用灵活的规划方法和工具,以适应不同城市的特点和需求。
4. 参与性: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强调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
它认识到城市规划不仅仅是专家和政府的事情,而是需要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合作。
它倡导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决策的权利和义务,鼓励社区组织和公民团体的参与。
5. 人本主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和规划。
它关注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注重社会公正和社会包容性。
它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创建人文氛围和社区精神。
6. 创新性:现代城市规划思想鼓励创新和科技的应用。
它关注信息技术和智能城市的发展,倡导使用新的技术和工具来改善城市的生活和管理。
它强调城市规划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规划:现代城市规划强调合理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供水、排水、能源和通信等。
它关注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容量规划,以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2. 住房规划:现代城市规划强调提供多样化和可负担的住房选择。
它关注住房的质量、布局和适应性等方面,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和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中的人本主义思想探究
2.1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
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出版了《明日——一条通向改革的和平之路》,提出了著名的“田园城市”理论,对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先去思想家之一[4]。霍华德的思想核心是社会改革,他所提出的“田园城市”模型。是其社会改革思想的物质体现[5]。霍华德认为城市和乡村各有各自存在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能够对这二者进行扬长避短的是“城市-乡村”结合体,它能和谐地结合城市和乡村,由此形成避免二者缺点的新的生活方式,他还用“三磁铁”的图解来说明这种情况。他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说到:“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6]。霍华德期望一场和平的社会变革,用城乡一体化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利用社会城市来取代旧的、充满弊病的大城市,为此他构建了一个非常周详的“田园城市”模型,为居于其中的居民提供便利而又舒适的生活。在“田园城市”建成后,要在其“乡村”地带一定距离的地点另建一座有其自身城乡系统的新城市,城市之间加以快速交通线路连接,进而形成一个城市网络。“田园城市”不是霍华德的奋斗目标,而只是实现它所追求的目标“社会城市”的一个局部试验和规范[7]。霍华德其后的追随者进行了各种“田园城市”的实践,但霍华德关于“社会城市”的设想,由于时代的局限而没有实现。
盖迪斯在与法国社会科学家勒浦莱的合作中,强调提出了人类居住地域土地之间现已存在的,决定于地方经济性质的、细微的内在关系,并吸收了勒浦莱提出的“三合一”即“地点-工作-人的关系的思想,
盖迪斯把以煤和蒸汽为基本动力、以铁为基本材料、以追逐利润为本的资本家为主要决策者、很少考虑环境教导群众的政府为主要决策者、关心环境和艺术的时代称为新技术时代 ,把城市从旧技术时代引向新技术时代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3]。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重新认识“人本主义”思想
城市的本质是“ 人” 。城市因人而诞 生 பைடு நூலகம் 因人而 发展。对 其 进行深层次考究和解剖后 , 就可以透过所有 的物质形态 , 发 现城 市 的 本 质 内 涵— — 城 市是 由人 及 人 的 文化 和社 会 关 系 组 成 的 复 杂 网络系统 。我 国当前总体上尚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 , “ 一切 以 经济建设 为中心 ” , 发展生产力 , 改 变贫穷落后状 态达到物质 丰 富是首要 目的, 但我国局部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 , 已经进入 工 业化中期或后期 阶段 , 公 民社会逐渐成熟 , 如果 因循 以往 的单 一 物质规划 , 则社会规划 和人文精神 的长期滞后会对城 市经济 繁 荣带来 “ 赫胥利之桶效应 ” , 制约经济发展 。转 型期 政府 的规划 监督机制不健全 、 汽车时代 的到来 、 规划师职业道德 的迷 失等都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了人本 主义规划 的成长 。从这些 方面“ 对 症 下药” 是实现我国城市规划建设“ 以人为本 ” 的关键 。 长期 以来 , 中国的城市规划设计 重物质形态构 筑而轻人 们 的本质需求 , 缺乏人本 主义思想和人性化关怀 , 造成 中国的城 市 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缺乏 、 绿地减少道路拥挤 、 环境恶化 等城 市 问题 。 当前 中 国 的 城 市 规 划 应 重 新 认 识 中 外 的 “ 人本 主义” 思 想, 坚持 以人为本的理念 , 在设计 中注重协调好 中国的经济发 展 与社会 民生之间的关系 , 注重提供公共绿地和开敞空间 , 关注中 国的弱势 群 体 , 以维 护 中 国社会 公 平 , 促 进 中 国城 市 的和谐
坚持 正 确 的道 路 方 向。
2 6 2 7 0 0 )
关键词 : 城 市规划 ; 人本主义; 可持 续发展
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人本主义
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人本主义城规02班20104573李忠蔚美国《哲学百科全书》认为,人本主义是“指任何承认人的价值或尊严,以人作为万物的尺度,或以某种方式把人性及其范围、利益作为课题的哲学”。
德国大百科全书《拉鲁斯辞典》认为:“把人和同人有关的事物看作核心、尺度和最高目的的人生哲学,都是真正的人本主义”。
虽然各种说法不尽相同,但基本意思均指以人为万物的中心,都强调人的价值、尊严与自由,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和准则的哲学。
[1]城市规划也不例外,城市的本质是人,因为有了人群的集聚,才形成城市,城市又反过来服务人类社会,城市的发展是围绕着人类活动来展开的。
它的根本目的是创造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活动空间和人居环境。
因此,人本主义思想应当是城市规划所必须体现和坚持的根本理念和指导思想。
城市规划,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充满了人本主义的印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便是一个提倡城市、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人本主义理念,反应了早期城市规划理论的人本主义理论。
但是,人本主义城市规划也不是狭义的以人为主体,它主要解决的不仅仅是人的问题,而是把人的需求作为基石,通过合理布局城市功能,确定城市建筑空间形态等方式达到人与人、人与环境、环境与建筑的合理共生。
宁波国家高新区核心地块概念规划设计中将“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进行方案创作的实践过程,试图为“人本主义”理念在我国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运用提供一个案例的参考。
以“水”作为规划设计的主题是进一步进行空间形态设计的出发点,规划从基地北部的甬新干河引入一条带状的楔形水系深入基地内部,并在端部形成放射状,结合绿化与步行栈道创造了一种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紧密共生,相互交融的和谐。
这条视觉水景通廊赋予了城市空间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营造了可供人们寻找到触发地域认同感的场所,唤醒珍存在人们记忆中难忘的画面。
[2]基于人性化场所的空间规划,沿着楔形水系设计团队营造了多个连续的公共空间节点,如滨河公园,滨河水街,下沉广场,环形商业峡谷,下沉生态花园等。
和谐规划:城市规划人本主义的回归
50规划师PLANNERS多年来,由于城市规划重物质形态构筑而轻人们的本质需求,缺乏人本主义思想和人性化关怀,造成城市发展中重经济发展而轻社会民生、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缺乏、绿地减少、道路拥挤等不和谐音符。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将“以人为本”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执政为民、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必须充分体现人本主义思想,着力构建和谐规划,努力实现城市规划人本主义的回归。
1.1人本主义思想的由来及演变“人本主义”一词源自拉丁文的“Hu-manitas”,意思是指人性、人情、万物之灵。
美国《哲学百科全书》认为,人本主义是“指任何承认人的价值或尊严,以人作为万物的尺度,或以某种方式把人性及其范围、利益作为课题的哲学”[1]。
德国大百科全书《拉鲁斯辞典》认为:“把人和同人有关的事物看作核心、尺度和最高目的的人生哲学,都是真正的人本主义”[2]。
虽然各种说法不尽相同,但基本意思均指以人为万物的中心,都强调人的价值、尊严与自由,“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和准则的哲学”[3]。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进一步提出了“天赋人权、平等、自由、博爱”等人本主义理念,拉开了世界人权解放运动的序幕。
二战后,联合国专门成立了人权委员会,起草并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人的生存状况、人的尊严、[摘 要]长期以来,城市规划重物质形态构筑而轻人们的本质需求,缺乏人本主义思想和人性化关怀,造成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缺乏、绿地减少、道路拥挤、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
城市规划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注重提供公共绿地和开敞空间,关注弱势群体,以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人本主义;和谐规划Harmonious Planning: Return of Humanism in Urban Planning/Liu Xiaohong, Cui Y i,Ma J iaoguo[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urban planning has weighed physical form over people's fundamental need.Absence of humanism in urban planning has led to lameness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infrastructure,decrease of green space, traffic jam, and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Urban planning shall stick to the principle of humanism, coordin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life, provide public green spac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need of weak group to maintain social equity and promote harmonious development.[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Humanism, Harmonious planning和谐规划:城市规划人本主义的回归□ 刘晓虹,崔 毅,马交国 [文章编号]1006-0022(2007)S0-0050-03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人的价值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人本主义理念在全世界得到普遍接受,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运用。
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人本主义
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人本主义城规02班20104573李忠蔚美国《哲学百科全书》认为,人本主义是“指任何承认人的价值或尊严,以人作为万物的尺度,或以某种方式把人性及其范围、利益作为课题的哲学”。
德国大百科全书《拉鲁斯辞典》认为:“把人和同人有关的事物看作核心、尺度和最高目的的人生哲学,都是真正的人本主义”。
虽然各种说法不尽相同,但基本意思均指以人为万物的中心,都强调人的价值、尊严与自由,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和准则的哲学。
[1]城市规划也不例外,城市的本质是人,因为有了人群的集聚,才形成城市,城市又反过来服务人类社会,城市的发展是围绕着人类活动来展开的。
它的根本目的是创造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活动空间和人居环境。
因此,人本主义思想应当是城市规划所必须体现和坚持的根本理念和指导思想。
城市规划,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充满了人本主义的印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便是一个提倡城市、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人本主义理念,反应了早期城市规划理论的人本主义理论。
但是,人本主义城市规划也不是狭义的以人为主体,它主要解决的不仅仅是人的问题,而是把人的需求作为基石,通过合理布局城市功能,确定城市建筑空间形态等方式达到人与人、人与环境、环境与建筑的合理共生。
宁波国家高新区核心地块概念规划设计中将“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进行方案创作的实践过程,试图为“人本主义”理念在我国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运用提供一个案例的参考。
以“水”作为规划设计的主题是进一步进行空间形态设计的出发点,规划从基地北部的甬新干河引入一条带状的楔形水系深入基地内部,并在端部形成放射状,结合绿化与步行栈道创造了一种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紧密共生,相互交融的和谐。
这条视觉水景通廊赋予了城市空间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营造了可供人们寻找到触发地域认同感的场所,唤醒珍存在人们记忆中难忘的画面。
[2]基于人性化场所的空间规划,沿着楔形水系设计团队营造了多个连续的公共空间节点,如滨河公园,滨河水街,下沉广场,环形商业峡谷,下沉生态花园等。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新人本主义规划思想阐释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新人本主义规划思想阐释伴随着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很多先进的思想,在城市规划方面就有人提出了新人本主义规划思想,这种新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提出对城市规划工作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介绍了新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内容及其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和谐社会“反规划”理论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这是我国发展战略上的重要一步,伴随着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很多先进的思想,在城市规划方面就有人提出了新人本主义规划思想,这种思想的提出对城市规划的发展既是个机会,又是个挑战,这种思想是基于当今的“反规划”理论提出的,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根本政治制度,所以必将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但是它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又将怎样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呢?本文将逐一回答这些问题。
新人本主义规划思想概述新人本主义规划思想是在原有的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它取自原有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理论,在现在国情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加强民主执行力的力度,让民主集中制的思想融入到人本主义规划思想中去。
其主要的内涵包括以下三部分。
(一)新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对“反规划”理论的发展“反规划”思想的提出得益于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的研究,俞教授曾在他的著作中说过“‘反规划’概念是在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无序扩张背景下提出的”。
“反规划”作为一种规划理念不是告诉人们不规划,也不是告诉人们去反对现有的规划,齐康认为“反规划”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认为等同于“控制”规划方法(相对于“发展”规划的方法),但是俞教授认为“反规划”在某种意义上被认为是生态规划途径,可能在某种意义上也同样可以被称为“逆规划”或“负规划”,俞教授认为这是一种景观规划途径,是一种强调通过优先进行补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论。
这种规划途径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规划思想,对以前的城市规划方法理论发起了挑战,要求对我国几十年来随机性的计划规划方法进行反思,对流行的多种发展规划方法论的反动。
浅述人本理念下的城市规划
浅述人本理念下的城市规划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人本理念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无论是对内管理,还是对外开展服务,都把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
城市规划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关系到各行各业的发展,在城市的空间布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等方面的部署与安排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以人为本”是其重要的指导思想与根本准则。
特别是在城镇化进行加快的今天,如何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使城市体现“宜居”、“乐居”的理念,成为我国政府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人本理念的概述“人本”顾名思义是“以人为本”,泛指一种以人为目的,以人为尺度的思想。
“本”是一种哲学领域的概念,意思是根,代表着事物的出发点与方向。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可以追溯其源头。
十六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提出了“五个坚持”,明确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即把人们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
在古今中外,社会经济背景不同,内涵不同,倡导者的目的也不同。
在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与作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坚持以社会和人民为本位,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利益,遵循世界万物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踧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提出,在社会矛盾容易产生冲突的背景下提出的,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的提出符合我国国情,与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二、以人为本在城市规划中的价值呈现人是城市的实践主体,人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
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贯穿在其中。
在城市规划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为了谁”、“利于谁”和“依靠谁”的关系。
那么在“以人为本”在城市规划中的含义和价值意蕴是什么?(一)城市规划中的“以人为本”,本质是广大市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认为,“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所有现实的人。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规划原则与实践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规划原则与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成为了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城市规划旨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规划原则与实践。
一、生态保护与恢复城市规划中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因此,城市规划应该考虑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为城市提供绿色空间和生态功能。
首先,城市规划应该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保留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可以提供城市居民与自然互动的机会,增强居民对自然的认知和关注。
同时,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也可以提供城市的生态服务,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源等。
其次,城市规划应该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通过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韧性。
例如,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方式,恢复城市的自然湿地系统,提供洪水调节和水质净化功能。
二、可持续交通规划可持续交通规划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
因此,城市规划应该优先考虑可持续交通规划,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首先,城市规划应该鼓励公共交通的发展。
公共交通可以减少汽车使用量,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通过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和增加公交车辆数量,可以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可达性,吸引更多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其次,城市规划应该鼓励非机动交通的发展。
非机动交通,如步行和骑行,不仅可以减少交通拥堵,还可以提供健康的出行方式。
通过规划步行和骑行道路,并提供相关设施,可以鼓励市民选择步行和骑行,减少对机动交通的依赖。
三、社区规划与公共空间设计社区规划与公共空间设计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城市规划应该关注社区居民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公共空间,促进社区居民的互动和交流。
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研究
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研究人类历史中的城市规划一直以来都是以人为本的。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为人们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人们对城市规划的需求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变化,但以人为本的原则一直是不变的。
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将人们的需求置于首位,而不是以经济或政治利益为导向。
城市规划师需要认真研究人们的生活方式、需求和偏好,以便创建一个居住、工作和娱乐的完善空间。
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将能让人们更方便地获取所需的资源和服务,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应该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兴趣。
例如,城市规划可以提供各种文化和娱乐活动,以满足人们对艺术、音乐、体育等方面的需求。
城市规划还应该考虑到人们的社交需求,提供公园、广场和社区中心等公共空间,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也应该保护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城市规划师应该设计出更多的绿色空间,如公园和植物园,以提供人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城市规划还应该考虑到空气质量和噪音污染等环境因素,以创造健康和宁静的居住环境。
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也应该照顾到不同人群的需求。
例如,城市规划师应该为老年人提供易于移动和便利的设施,并提供方便的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规划也应该考虑到残障人士和低收入家庭等弱势群体的需求,确保他们能够融入城市生活。
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师应该考虑到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以及城市的排放和废物管理等问题。
城市规划也应该鼓励可持续交通方式,如鼓励公共交通、步行和骑自行车等,以减少对汽车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总之,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是创造宜居和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关键。
城市规划师应该认真研究人们的需求和喜好,并在设计城市时将这些需求考虑在内。
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将提供人们一个舒适、便利和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中的人本主义思想探究
城市规划中的人本主义思想探究1. 人本主义思想的内涵与起源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追溯古希腊时期,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人本主义最好的宣言。
14、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们在复兴古代艺术的旗帜下,倡导以人为中心,反对神本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为人本主义确立了现代意义。
17和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以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理论。
19世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构建了尊崇人的本质、地位、作用和幸福的人本主义。
这些古典人本主义思想强调人类理性的重要性,理性使人完善、具有智慧、创造财富。
现代人本主义细想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认为认识宇宙的中心,最高的存在,强调用人的自我存在、主管经验去审视宇宙和社会。
强调把体验和内心直觉作为认识世界的出发点,着力研究人的欲望、意志、直觉、情绪、本能等非理性因素。
古典人本主义与现代人本主义的精神实质与价值取向一致,即强调对人性的关怀、主张自由平等和人的价值的自我体现,将人类的生存当作终极的、永恒的意义所在。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Hum anism指“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凡重视人与上帝的关系、人的自由意志和人对自然界的优越性的态度,都是人本主义”[1]。
人本主义不仅在哲学领域存在着不同流派,而且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2.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人本思想作为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的一种解决手段,作为政府管理城市的有力工具,真正意义上(或者说科学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是在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才产生的。
[2]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建设开始难以满足人居要求,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人居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凸显。
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关键原则
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关键原则现代化城市规划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城市规划可以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便利的交通系统和良好的社交和文化氛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关键原则,以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城市规划的方法和理念。
一、人本主义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关键原则之一是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强调将人民的利益和需求置于首位。
在城市规划中,人本主义的体现包括但不限于:创建健康、宜居的居住环境;提供高品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关注社会公正和平等;以及促进社会交流和文化多样性。
二、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可持续性要求城市的发展能够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取得平衡。
这涉及到提供清洁的能源来源、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排放和废物产生、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等措施。
可持续性还要求城市规划能够满足当前需求,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利益。
三、多功能性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关键原则之一是多功能性。
城市规划师需要考虑如何将城市空间最大化地利用,使之具备多个功能。
例如,一个城市中的公园不仅可以作为休闲娱乐场所,还可以作为水资源的调节区域、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以及社交活动的场所。
多功能性的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空间的效益,为居民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四、环境友好环境友好是现代化城市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
城市规划师需要考虑如何减少城市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
环境友好的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合理分配绿地、推广可持续交通、改善垃圾处理系统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环境友好的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自然灾害的防范,减少城市面临的风险。
五、参与和合作参与和合作是实现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关键原则之一。
城市规划师需要积极与政府机构、社区居民、业主开展合作,并充分考虑他们的观点和需求。
居民的参与是实现公众利益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加城市规划方案可行性的重要因素。
参与和合作还可以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减少冲突和不满的发生。
城市规划与社会和谐
城市规划与社会和谐城市规划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紧密相连,良好的城市规划可以为社会创造一个和谐、宜居的环境。
城市规划涉及城市的布局、交通、卫生、环境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关注社会需求和发展方向。
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人们的居住、工作、休闲等需求,合理规划不同区域的功能分布。
比如,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合理划分,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公园和绿地的规划,可以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学校和医疗设施的布局,可以满足居民的教育和医疗需求。
通过这样的规划,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城市规划与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交通规划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
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设施的布局,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如骑行、步行和公共交通,减少汽车污染和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三、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应合理规划工业区、居住区和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布局,减少工业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注重绿化和景观建设,提供更多的绿地和公园,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城市规划与社会安全城市规划也与社会安全紧密相关。
良好的规划可以提高社会治安水平,减少犯罪发生的可能性。
城市规划应合理规划公共场所,增加视频监控设施,提高治安防控水平。
此外,加强街道治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可以提升社会的安全感。
五、城市规划与社会参与城市规划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才能更好地反映社会需求和推动社会和谐。
应建立有效的社会参与机制,通过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积极倡导社区参与,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城市规划和社区建设中来,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治能力。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与社会和谐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城市规划中的以人为本
论城市规划中的以人为本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价值标准。
在城市规划视角下的价值诠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以城市中全体市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在致力于满足市民物质需要的同时自觉地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需要;关注市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城市发展目标的价值取向上追求凸显人本价值的“宜居”与“乐居”;尊重市民在城市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城市规划当中若能做到这四点,那么“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城市规划中就得到了很好的践行了。
关键词:城市规划,以人为本,人本理念Abstract: the core of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eople-oriented”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value of all walks of life standard. In the value of the urban planning perspective interpretation mainly includes four aspects, that is, take the city in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entire community for this; In devote oneself to to satisfy citizens material needs consciously meet at the same time the citizens of spiritual culture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need; Focu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itizens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an, in urban development goals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pursuit of humanistic value highlights “livable” and “music house”; People in the city developing respect main body status, fully mobilize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In urban planning to do this if of four, so the idea of “human-oriented” in urban planning it in practice.Key words: the city planning, humanist, the human-based ideology自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科学发展观首次提出以来,“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
我国城市规划中的人本主义思想研究
理。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考虑,乡村和城市是其极为 在以公众为本方面, 西方国家谨慎对待任何一栋
重要的两大组成部分。 若想获得区域经济的可持 住宅的拆迁,须征得公众的同意后方可拆迁,故极
续发展, 需要做到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以 少出现大拆大建的中国式改造行为。 公众可以利
人为本统筹发展的方针。 城乡经济发展可分为城 用公众参与、 法律诉讼等合法渠道表达自身对规
(三)单纯追求城市发展速度,置质量与品位 于不顾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 片面追求城市建设的速 度和城市表面形象的改变是很多城市建设者和地 方领导的通病, 他们往往与城市建设的客观规律 和本地区的实际经济水平背道而驰, 热衷于形象 工程、面子工程,盲目规划,置城市建设的质量和 城市品位于不 顾 。 [6]以 城 市 街 道 为 例 ,一 个 街 道 评价其是否合格, 应该既可以满足交通运输功 能,使车辆安全平稳穿梭而过,又可以满足居民 社交休闲功能,让居民漫步且相互交谈,一个合 格的街道应该是一个公共空间。进行城市生活研 究的美国人马歇尔·伯曼, 认为街道最应该发挥 其社交的功能。
(四)城市规划工作前瞻性不足 当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发展速度脱节 是城市规划前瞻性不足的主要方面, 以交通设施 建设为例, 道路拥堵是交通设施建设与社会发展 不协调的重要体现, 当然这也与我国近年来蓬勃 发展的汽车制造业有关。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不 断增加,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交通堵塞已成为各 地最为严重的城市病之一。 在城市的老城区中,由 于住户密集、道路狭窄、卫生恶劣以及缺乏必要的 基础设施和活动空间, 使得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们 生活质量低下。 城市拆迁频繁都是由于之前的规 划没有考虑到和正确计算出未来城市发展的规模 和大小,没有给未来的城市建设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所导致。 [7]结果,公共设施的不足极大限制了城市 居民的活动空间, 公众的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 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8]
论城市规划中的“以人为本”
认为 ,"以人 为本"的城 市规划 ,用 通俗 的话 来讲 ,就 是在 城
和以人为出 发点的价值 是衡量一 切建设工作 成功的关 键",
市规 划中 处理 好"为 了谁 ","利 于谁 "和 "依 靠谁 "这 几方 面
并运 用历 史(符 合规 律发 展的要 求)的尺度 ,也 要确 立并 运 用人 (或人性化 ,合乎人 性发展的要 求)的 尺度,要关注 人的 生活世 界,要对 人的生存和 发展的命运 确立起终 极关怀 ,要
代社会 发展 理念 的"以 人为 本",主要 相对 于"以物 为本 "的
关注 人的 共性 ,人的 普遍 性,共同人 性与 人的个 性,要树 立
和社会 学家 ,在他 1915 年 出版 的 进 化中 的城 市 一书 中,
伊 斯坦 布尔 举 办的 第二 届 联合 国人 类 居住 会议 上 签署 的
� � � � 系统阐 述了 有� 关 城� 市演 化和城 市规 划等 问题,同时 也较集 H Ⅱ(人 居二)宣 言 强 调 "我们的 城市必 须成为 人类
��
理论与实践
理论月刊 2009 年第9 期
目标,关心 每个人的 利益要求,满足人们 的发展愿 望和多样
城市 和建 筑空间 是人 们行为 方式 的体 现,城 市规 划工作 者
性需求,体现社会主 义的人道主 义和人文关 怀,切 实保障人
的任 务就 是要把 社会 生活引 入到 人们 所创造 的空 间之中 .
的利 益作 为我们 一切 工作 的根本 出发 点和最 终归 宿,必须
概念上的 含混 其实 ,在不同的 历史条件以 及� 不同语 境中, 切实地 实现好,维护好和发 展好最广大 人民群众 的利益 二
让人本主义在现代城市规划中闪光__省略_主义规划思想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_王中(1)
的意义。
成;并且古罗马人比较善于享乐,他们 勃、完美精致的城市。
西方人本主义规划思想
建造了很多剧院、斗兽场、浴场、宣扬帝
文艺复兴后期,人本主义的规划思
西方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起源
王功绩的纪念物,这个时期神庙退居次 想再次被抛弃,城市规划发生重大转折,
西方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起源可以 要地位。
权贵们掌握了城市的命脉,一般民众被
所以分析中西方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起 腊人那样善于利用城市的地形,而是靠 布局形态,城市建设活动突破了中世纪
源与发展,研究中西方人本主义规划思 人力去改变地形,使之达到建筑的要求 城市宗教内容的束缚,形成了一批像意
想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有着极其深远 — 这 样 巨 大 的 工 程 完 全 靠 奴 隶 来 完 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这样生机勃
隋唐时期的城市规划主要体现在唐 朝,唐朝初期的天下太平给了城市规划 一个发展的时机,但是这个时候因为物 质条件的积累,唐朝的城市规划注重在 规模上的庞大和形式上的雄伟,唐长安 城的规划是古代规划技术发展的重要里 程碑。宋朝的城市相对以前各朝不是那 样封闭了,气氛变得十分活跃,最突出的 是东京和临安,两个城市分别开创了中 国古代城市商贸文化的新格局。但是因 为当时边疆外族的入侵,也使得城市规 划的局限显得相当明显,没有唐朝那样 庞大的气势了,出现华丽有余、其实不足 的局面,但是人本主义规划思想进一步 得到体现的是城市的开放。
让人本主义在现代城市规划中闪光
——中西方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王中
目前,城市规划越来越考虑人的行 理,他们都怀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追求美 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发展,巩固其政治、
为,“以人为本”、“人本主义”的字样在 好的、正义的生活,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 经济地位,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对教会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各种需要展开。 城市规划的根本目的是创造满足人们 各种需要 的活动空间和人居环境。因此,
d ce s f re p c ,r ijm。 n ni n n l ee o t nU a l n g h l t ko e ra e e n a e t fca a de v o me t tn r i . r np n i al i og s a r ad e o b a n s ct s
t e p i cpe o u n s c o dn t c n h r il f ma im, o r i a ee n h o omi e eo me t n o ili , r vd u l ren cd v lp n d s c a f p o i e p bi g e a le c
关注 弱势群体 ,以维护社会公平 ,促进城 市和谐发展 。 [ 关键词] 城市规划;人本 主义;和谐规划
H r o i s l n g R t o m n m r n l n o iX o o , uY, 因此,城市的建设发展归根结底要围绕人 a n u a i : e m H a i iUb a i L l h n C ii m o P nn u fu s n a P nn u a g j MaJ o Fra bibliotek a l go
删■删 F r n me ub npa nn a ih dp y ia r1 v r e pesfn a na e d o l gt . ra ln i h sweg e h sc lon e o l’ u d me tl e . ao i g f ; o p n
[ 摘
要] 长期以来,城市规划重物质形态构筑而轻人们 的本质需求,缺乏人本 主义思想和人
人 的价值引起 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人 本主义理念在全世界得到普遍接受,并在 各个领域得到广泛运用。
城市的本质是 “ " 人l ,城市因人类的需 要而诞生、发展, 人 是城市的主宰和主体。
性 化 关 怀 ,造 成 城 市 公 共设 施 和 基 础设 施 缺 乏 、绿 地 减少 道 路 拥 挤 、环 境 恶 化等 城 市 问题 。 城 市 规 划应 坚 持 以 人 为本 的理 念 , 协 调 经济 发 展 与社 会 民生 , 注 重提 供 公 共 绿 地和 开 敞 空 间 ,
人本主义思想应当是城市规划所必须体现 和坚持的根本理念和指导思想,是城市规 划最本质的规划原则。
s ae a d a atno tte edow a go p m i isc lq i n po oeh r n u p c , n p y t t n h n e f e k ru t an n oi e u ei o o a t a  ̄a d rm t amo i s o
维普资讯
[ 文章编号]06 02 ( 0)O0 5— 3 [ 分类 Tg 1 [ 献标 10—022 7S一 000 0 中图 号]u8 文 识硼 B
和 谐 规 划 :城 市 规 划 人 本 主 义 的 回归
口 刘 晓 虹 , 崔 毅 , 马 交 国
d v lp n . e eo me t
咖 — 喇
Ub n l n , u a i H r n u a n ra a i H m n m。 amo i s l i Pnn g s o pn n g
12 . 城市规划 ^ 本主 义缺失溯源
多年来, 由于城市规划重物质形态构 m n s,意思是指人1 aia ” t 生、人情 、万物之 由于早期的城市规划学科脱胎于传统 筑而轻人们的本质需求,缺乏人本主义思 灵。美国 辁 书》认为, ^ 本主 义 的建筑学,因而最初的城市规划思想仍然 想和人, 性化关怀,造成城市发展中重经济 是 ‘ 睁犀i 自 ‘ 指侣 或尊严,以 ^ 脱离不了建筑学的思维方式,表现为一种 作为 发展而轻社会民生、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 万物的尺度,或以某种方式把人I 生及其范 单纯以物质空间构筑为主要内容的工程设 设施缺乏、绿地减少、道路拥挤等不和谐 围、利益作为课题的哲学” l [ 。德国大百科 计形式。规划师往往认为物质环境是影响 1 音符。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构建社 全书
斯辞乒 认为:“ 把人和同人有 人的社会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并直接关系 会主 义 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将 “ 以 关的事物看作 、尺度和最高目的的人生
到人类生活的质量,因而致力于各种富有
人为本”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遵循的 哲学,都是真正的人本主义” l [ 。虽然各种 想象力的理想物质空间环境设计方案,力 2 根本原则。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执政为 说法不尽相同,但基本意思均指以人为万 图通过理想化 的规划建设来改善城市物质 民、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必须充分体 物的中心,都强调人的价值、尊严与 自由, 空间环境和城市布局,实现社会的和谐发 现人本主义思想,着力构建和谐规划,努 一 种以人为中心和准则的哲学” l [。 3 展。然而这种只注重表面形式的物质空间
Ab e c f u ns i ra ln ig h sIdt me e so u l clisa dif t cue s n eo ma im u npa nn a I h n b e o a n s f bi f i e n 阳sr t r. p ca i t n u
力实现城市规划人本主义的回归。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 构筑的城市规划,缺少对物质空间背后深
先驱进一步提 出了 “ 天赋人权、平等、自
层次的城市本质属性的探究,没有真正从 人的需要出发解决 问题,因而造成规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