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合集下载

200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四川卷)分析和评价

200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四川卷)分析和评价

200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四川卷)分析和评价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方永根1.考点分布分析试题共考查了27个考点,考点覆盖率为20.6%,分布在《考试大纲》的十四个单元中,单元覆盖率为82.35%。

考点覆盖率和单元覆盖率都较低。

有些考点出现了重复考查的现象,并且考查的内容也基本相同,如考点6: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v = v 0+at 、2021at t s +=υ;考点11:力的合成和分解;考点1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

有些考点出现了重复考查的现象,但考查的角度有所不同,如考点17: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考点28:动能、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动能定理)。

《考试大纲》中第七单元《电场》没有涉及考点,不好。

2.分值分布分析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各6分,各占5%,力学约68分占56.7%,电路和电磁场约34分,占28.3%。

这种分布情况与往年有较大差异,力学部分偏多,这是单纯从考点的角度进行统计的,实际上有不小的分数不是物理学的,是数学的。

3.实验题。

(1)同时考查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一个突破,很有新意。

回头看往年或者其他省区的高考试题,单纯单独考查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显得有点单薄。

本小题还结合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器材—光电门工作原理的理解,考查了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和角速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不足的是,数字运算量偏大;第三空的结论与第一和第二空是否正确相关,如果前两空错误,即使学生对光电门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对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和角速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正确,计算也正确,仍然得不了分。

(2)第二小题作为第二个实验题,不好。

本小题只能算一个电路计算题,如果说与实验有关的话,最多是考查了学生对伏安法测电阻时内接法和外接法造成的系统误差的理解和计算,没有以《考试大纲》中的“实验能力”立意。

与《考试大纲》的要求还有不一致第地方,“不要求计算误差”。

仅有的两个空都要求计算“百分误差”,重复。

2008年全国高考真题试题解析广东卷物 理

2008年全国高考真题试题解析广东卷物 理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物理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2.铝箔被α粒子轰击后发生了以下核反应:2723Al+42He→+1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0n是质子B.1n是中子C.X是2814Si的同位素D.X是3115P的同位素3.运动员跳伞将经历加速下降和减速下降两个过程,将人和伞看成一个系统,在这两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阻力对系统始终做负功B.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始终向下C.重力做功使系统的重力势能增加D.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重力做的功相等4.1930年劳伦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其原理如图所示,这台加速器由两个铜质D形合D1、D2构成,其间留有空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由加速器的中心附近进入加速器B.离子由加速器的边缘进入加速器C.离子从磁场中获得能量D.离子从电场中获得能量5.小型交流发电机中,矩形金属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呈正弦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此线圈与一个R=10Ω的电阻构成闭合电路,不计电路的其他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交叉电流的周期为0.125B.交叉电流的频率为8HzC.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2AD.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为4A6.有关氢原子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连续谱B.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只发出特定频率的光C.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D.氢原子光谱的频率与氢原子能级的能量差无关7.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与定值电阻R1、R2及滑动变阻器R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由中点滑向b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都增大B.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都减小C.电压表读数增大,电流表读数减小D.电压表读数减小,电流表读数增大8.图中的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只受电场力作用的带正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粒子先经过M点,再经过N点,可以判定A.M点的电势大于N点的电势B.M点的电势小于N点的电势C.粒子在M点受到的电场力大于在N点受到的电场力D.粒子在M点受到的电场力小于在N点受到的电场力9.带电粒子进入云室会使云室中的气体电离,从而显示其运动轨迹.图是在有匀强磁场云室中观察到的粒子的轨迹,a和b是轨迹上的两点,匀强磁场B垂直纸面向里.该粒子在运动时,其质量和电量不变,而动能逐渐减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粒子先经地之a点,再经过b点B.粒子先经过b点,再经过a点C.粒子带负电D.粒子带正电10.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11.某同学对着墙壁练习打网球,假定球在墙面上以25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反弹,落地点到墙面的距离在10m至15m之间,忽略空气阻力,取g=10m/s2,球在墙面上反弹点的高度范围是A.0.8m至1.8m B.0.8m至1.6mC.1.0m至1.6m D.1.0m至1.8m12.图是“嫦娥一导奔月”示意图,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最终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卫星,并开展对月球的探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射“嫦娥一号”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B.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C.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与它到月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D.在绕圆轨道上,卫星受地球的引力大于受月球的引力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102分。

08高考试卷分析:物理重视双基难度适中

08高考试卷分析:物理重视双基难度适中

出场教师:邯郸⼀中杨冰 2008年全国⾼考理科综合试卷(Ⅰ)(物理部分)基本符合2008年考试说明中的命题指导思想,试题设计稳中求新,注意联系实际,难度适中,但计算量较⼤,加重了对应⽤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查。

-试卷结构与内容 2008年全国⾼考理科综合试卷(Ⅰ)(物理部分)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选择题)两部分;第⼀卷共8题48分(从14题-21题),第⼆卷共4题72分(从22题-25题),全卷物理部分共120分。

第⼀卷8题为不定项选择题(但只有2题多选);第⼆卷4题,第⼀道(22题)为实验题,计18分,其余3道为计算题,计54分。

试卷考核的内容附下表: -难度分析和难度分布 2008年全国⾼考理科综合试卷(Ⅰ)(物理部分)整体来看难度适中,只是计算量较⼤,对考⽣的计算能⼒和⼼理素质是⼀个考验。

另⼀⽅⾯,题⽬与实际⽣活结合更加紧密,能否快速准确地“看透”题意成为关键(例如17题和19题)。

难度分布⼤体如下: 由表格可见:简单题较少,中等题较多,难题的⽐例合适。

-试题特点 纵观2008年全国⾼考理科综合试卷(Ⅰ)(物理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如下⼏个显著的特点: 1、重视“双基”,注重主⼲知识的考查 从试卷考查的内容来看,试卷考查了物理学科中的⼒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五个⽅⾯的知识,试卷考查的内容相对较全⾯,知识⾯分布较⼴。

机械振动机械波、热学、光学和原⼦物理各考查了⼀道选择题;压轴题仍然为最后⼀道计算题(25题复合场问题);仍以考查⼒学、电磁学主⼲知识为主,没有偏难怪题。

2、注重联系实际,考查对知识的应⽤能⼒ 这⼀特点集中体现在17、19两题上,但两题所占分值不⼤(共12分)。

17题通过对实际⽣活中⽉球围绕太阳近似成地球围绕太阳,考查了关于万有引⼒的基本公式;19题考查了关于⼤⽓压强的第⼆种求解⽅法,⽤⼤⽓的重⼒除以地球的表⾯积。

这些都要求学⽣不但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信息提取、分析、判断、综合运⽤能⼒。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二)及解析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二)及解析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B.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气体的温度就越高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分子对器壁的碰撞产生的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少,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2.(6分)一束单色光斜射到一厚平板玻璃的一个表面上,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板另一个表面射出,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侧移了一段距离,在下列情况下,出射光线侧移距离最大的是()A.红光以30°的入射角入射B.红光以45°的入射角入射C.紫光以30°的入射角入射D.紫光以45°的入射角入射3.(6分)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滑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A.tanα B.cotαC.tanαD.cotα4.(6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振动为A,t=0时,平衡位置在x=0处的质元位于y=0处,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此时平衡位置在x=0.15m处的质元位于y=A处,该波的波长可能等于()A.0.60 m B.0.20 m C.0.12 m D.0.086 m5.(6分)如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细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a球质量为m,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3m,用手托住,高度为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b后,a 可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A.h B.l.5h C.2h D.2.5h6.(6分)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水平放置,两极板间有一带电量不变的小油滴,油滴在极板间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其速率成正比.若两极板间电压为零,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下降;若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上升.若两极板间电压为﹣U,油滴做匀速运动时速度的大小、方向将是()A.2v、向下B.2v、向上C.3v、向下D.3v、向上7.(6分)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捐为△m,相应的能量△E=△mc2=2.2MeV是氘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能量小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会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B.用能量等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C.用能量大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会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D.用能量大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会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8.(6分)如图,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虚线框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所在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虚线框的对角线ba与导线框的一条边垂直,ab的延长线平分导线框.在t=0时,使导线框从图示位置开始以恒定速度沿ab方向移动,直到整个导线框离开磁场区域.以i表示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强度,取逆时针方向为正.下列表示i﹣t关系的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72分)9.(5分)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一铜丝的直径,测微器的示数如图所示,铜丝的直径为mm.10.(13分)如图为一电学实验的实物连线图,该实验可用来测量待测电阻R x的阻值(约500Ω),图中两个电压表量程相同,内阻都很大.实验步骤如下:①调节电阻箱,使它的阻值R0与待测电阻的阻值接近.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调到最右端;②合上开关S;③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左端滑动,使两个电压表指针都有明显偏转;④记下两个电压表的示数U1和U2;⑤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位置,记下两个电压表的多组示数U1和U2;⑥求R x的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Ⅰ)根据实物连线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阻箱的符号为:滑动变阻器的符号为:其余器材用通用的符号表示.(Ⅱ)不计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U1、U2和R0表示R x的公式为R x=.(Ⅲ)考虑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U1、U2、R0、电压表内阻r1和r2表示R x的公式为R x=.11.(15分)如图,一质量为M的物块静止在桌面边缘,桌面离水平地面高度为h,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物块后,以水平速度射出物块.重力加速度为g.求:(1)此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2)此后物块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12.(19分)如图,一直导体棒质量为m、长为l、电阻为r,其两端放在位于水平面内间距也为l的光滑平行导轨上,并与之密接;棒左侧两导轨之间连接一可控制的负载电阻(图中未画出);导轨置于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开始时,给导体棒一个平行于导轨的初速度v0.在棒的运动速度由v0减小至v1的过程中,通过控制负载电阻的阻值使棒中的电流强度I 保持恒定.导体棒一直在磁场中运动.若不计导轨电阻,求此过程中导体棒上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和负载电阻上消耗的平均功率.13.(20分)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近似于圆的轨道绕月飞行.为了获得月球表面全貌的信息,让卫星轨道平面缓慢变化,卫星将获得的信息持续地用微波信号发回地球.设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m,地球和月球的半径分别为R和R1,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半径和卫星绕月球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和r1,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为T.假定在卫星绕月运行的一个周期内,卫星轨道平面与地月连心线共面,求在该周期内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因月球遮挡而不能到达地面的时间(用M、m、R、R1、r、r1和T表示,忽略月球绕地球转动对遮挡时间的影响).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2008•全国卷Ⅱ)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B.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气体的温度就越高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分子对器壁的碰撞产生的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少,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分析】根据气体分子间空隙很大,分析气体的体积与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的关系.根据温度的微观含义、压强产生的微观机理分析.根据内能的概念分析气体膨胀时内能如何变化.【解答】解:A、气体分子间空隙很大,气体的体积大于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故A错误.B、温度的微观含义是反映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剧烈程度,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C、气体的压强产生的机理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故C正确.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大,内能变化无法判断.故D错误故选BC2.(6分)(2008•全国卷Ⅱ)一束单色光斜射到一厚平板玻璃的一个表面上,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板另一个表面射出,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侧移了一段距离,在下列情况下,出射光线侧移距离最大的是()A.红光以30°的入射角入射B.红光以45°的入射角入射C.紫光以30°的入射角入射D.紫光以45°的入射角入射【分析】作出光路图,根据折射定律结合几何关系求出侧移,从而判断出哪种情况出射光线的侧移距离最大.【解答】解:画出光的两次折射的光路图,由题意知O2A为侧移距离△x.根据几何关系有:①又有②(1)若为同一色光,则n相同,则i增加且i比r增加得快,得知sin (i﹣r)>0且增加,且增加.故A、C错误.(2)若入射角相同,由①②两式可得得知n增加,△x增加.知B错误,D正确.故选D.3.(6分)(2008•全国卷Ⅱ)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滑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A.tanα B.cotαC.tanαD.cotα【分析】对AB整体进行研究,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每个物体的质量为m,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2mgsinα=μA mgcosα+μB mgcosα=2μmgcosα+μmgcosα解得μ=tanα故选A.4.(6分)(2008•全国卷Ⅱ)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振动为A,t=0时,平衡位置在x=0处的质元位于y=0处,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此时平衡位置在x=0.15m处的质元位于y=A处,该波的波长可能等于()A.0.60 m B.0.20 m C.0.12 m D.0.086 m【分析】t=0时,平衡位置在x=0处的质元位于y=0处,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所以该点处于上坡段,平衡位置在x=0.15m处的质元位于y=A处.可知两点平衡位置间的位移与波长的关系,注意波的周期性.【解答】解:t=0时,平衡位置在x=0处的质元位于y=0处,且向y 轴负方向运动,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所以该点处于上坡段,平衡位置在x=0.15m处的质元位于y=A处,故x=0处质元与x=0.15m处的质元平衡位置间距至少为波长,所以,有:0.15m=(n+)λ (其中n=0,1,2,3…)当n=0时,λ=0.60m;n=1时,λ=0.12m;当n=2时,λ=0.067m.故A 正确,C正确、B、D错误;故选AC.5.(6分)(2008•全国卷Ⅱ)如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细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a球质量为m,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3m,用手托住,高度为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b后,a可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A.h B.l.5h C.2h D.2.5h【分析】本题可以分为两个过程来求解,首先根据ab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可以求得a球上升h时的速度的大小,之后,b球落地,a球的机械能守恒,从而可以求得a球上升的高度的大小.【解答】解:设a球到达高度h时两球的速度v,根据机械能守恒:b球的重力势能减小转化为a球的重力势能和a、b球的动能.即:3mgh=mgh+•(3m+m)V2解得两球的速度都为V=,此时绳子恰好松弛,a球开始做初速为V=的竖直上抛运动,同样根据机械能守恒:mgh+mV2=mgH解得a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为1.5h.故选B.6.(6分)(2008•全国卷Ⅱ)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水平放置,两极板间有一带电量不变的小油滴,油滴在极板间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其速率成正比.若两极板间电压为零,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下降;若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上升.若两极板间电压为﹣U,油滴做匀速运动时速度的大小、方向将是()A.2v、向下B.2v、向上C.3v、向下D.3v、向上【分析】当两极板间电压为零,根据平衡得出油滴的重力和阻力的关系;若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根据平衡求出电场力、重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最终再根据平衡求出两极板间电压为﹣U时电场力、重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从而得出油滴的速度大小和方向.【解答】解:若两极板间电压为零,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下降,有mg=kv,若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上升,知电场力大于重力,有:q=mg+kv,若两极板间电压为﹣U,则电场力方向向下,当油滴做匀速运动时,有kv′=,联立三式解得v′=3v,方向向下.故C正确,A、B、D 错误.故选C.7.(6分)(2008•全国卷Ⅱ)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捐为△m,相应的能量△E=△mc2=2.2MeV是氘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能量小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会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B.用能量等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C.用能量大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会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D.用能量大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会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分析】氘核的结合能是2.2MeV,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能量为2.2MeV,将氘核分解为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时至少需要2.2MeV 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分析总动能是否为零.【解答】解:A、由题,氘核的结合能是2.2MeV,将氘核分解为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时至少需要2.2MeV的能量.所以用能量小于2.0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的氘核时,氘核不能分解为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故A正确.B、核子结合成原子核与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是逆过程,质量的变化相等,能量变化也相等,故用能量等于氘核结合能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还要另给它们分离时所需要的足够的动能(光子方向有动量),所以不可能使氘核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故B错误.C、用能量大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会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故C错误.D、用能量大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会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根据能量守恒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故D错误.故选:A.8.(6分)(2008•全国卷Ⅱ)如图,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虚线框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所在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虚线框的对角线ba与导线框的一条边垂直,ab的延长线平分导线框.在t=0时,使导线框从图示位置开始以恒定速度沿ab方向移动,直到整个导线框离开磁场区域.以i表示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强度,取逆时针方向为正.下列表示i﹣t关系的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分析】根据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根据切割磁感线的有效切割长度的变化得出电流的大小变化.【解答】解:A、从正方形线框下边开始进入到下边完全进入过程中,线框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逐渐增大,所以感应电流也逐渐拉增大,故A错误;B、从正方形线框下边完全进入至下边刚穿出磁场边界时,切割磁感线有效长度不变,故感应电流不变,故B错误;C、当正方形线框下边离开磁场,上边未进入磁场的过程比正方形线框上边进入磁场过程中,磁通量减少的稍慢,故这两个过程中感应电动势不相等,感应电流也不相等,故D错误,C正确.故选:C.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72分)9.(5分)(2008•全国卷Ⅱ)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一铜丝的直径,测微器的示数如图所示,铜丝的直径为 4.593mm.【分析】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等于固定刻度加上可动刻度.在读可动刻度时需要估读.【解答】解: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4.5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9.3=0.093mm,所以最终读数为4.593mm.故本题答案为:4.593.10.(13分)(2008•全国卷Ⅱ)如图为一电学实验的实物连线图,该实验可用来测量待测电阻R x的阻值(约500Ω),图中两个电压表量程相同,内阻都很大.实验步骤如下:①调节电阻箱,使它的阻值R0与待测电阻的阻值接近.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调到最右端;②合上开关S;③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左端滑动,使两个电压表指针都有明显偏转;④记下两个电压表的示数U1和U2;⑤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位置,记下两个电压表的多组示数U1和U2;⑥求R x的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Ⅰ)根据实物连线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阻箱的符号为:滑动变阻器的符号为:其余器材用通用的符号表示.(Ⅱ)不计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U1、U2和R0表示R x的公式为R x=.(Ⅲ)考虑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U1、U2、R0、电压表内阻r1和r2表示R x的公式为R x=.【分析】分析清楚实物电路图结构,然后根据实物电路图作出实验电路图.分析清楚电路结构、应用欧姆定律即可正确解题.【解答】解:(I)根据实物电路图作出电路图,如图所示;(II)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I=,待测电阻阻值R X==;(Ⅲ)考虑电表内阻影响,通过待测电阻的实际电流I X=I R0+I V1﹣I V2=+﹣,待测电阻阻值R X==;故答案为:(Ⅰ)电路图如图所示;(Ⅱ);(Ⅲ).11.(15分)(2008•全国卷Ⅱ)如图,一质量为M的物块静止在桌面边缘,桌面离水平地面高度为h,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物块后,以水平速度射出物块.重力加速度为g.求:(1)此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2)此后物块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分析】(1)子弹射击物块,子弹和物块的总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求出子弹穿出木块时木块的速度大小.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射入前子弹的动能与射出后物块与子弹总动能之差.(2)子弹射出物块后,物块做平抛运动,由高度求出时间,再求出水平距离.【解答】解:(1)设子弹穿过物块后物块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①解得v=v0…②系统的机械能损失为△E=mv02﹣[m()2+Mv2]…③由②③式得△E=(3﹣)mv02…④(2)设物块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为t,落地点距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为s,则:h=gt2…⑤s=vt…⑥由②⑤⑥式得s=(1)此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3﹣)mv02;(2)此后物块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为.12.(19分)(2008•全国卷Ⅱ)如图,一直导体棒质量为m、长为l、电阻为r,其两端放在位于水平面内间距也为l的光滑平行导轨上,并与之密接;棒左侧两导轨之间连接一可控制的负载电阻(图中未画出);导轨置于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开始时,给导体棒一个平行于导轨的初速度v0.在棒的运动速度由v0减小至v1的过程中,通过控制负载电阻的阻值使棒中的电流强度I保持恒定.导体棒一直在磁场中运动.若不计导轨电阻,求此过程中导体棒上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和负载电阻上消耗的平均功率.【分析】由题,棒中的电流强度I保持恒定时,棒所受的安培力恒定,棒做匀减速运动,根据公式=求出平均速度,由求出平均感应电动势.负载电阻上消耗的平均功率等于电源的平均功率减去负载的功率.【解答】解:导体棒所受的安培力为:F=BIl…①由题意可知,该力的大小不变,棒做匀减速运动,因此在棒的速度从v0减小到v1的过程中,平均速度为:…②当棒的速度为v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E=Blv…③棒中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④综合②④式可得:…⑤导体棒中消耗的热功率为:P1=I2r…⑥负载电阻上消耗的热功率为:…⑦由以上三式可得:=﹣I2r…⑧答:此过程中导体棒上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负载电阻上消耗的平均功率是﹣I2r.13.(20分)(2008•全国卷Ⅱ)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近似于圆的轨道绕月飞行.为了获得月球表面全貌的信息,让卫星轨道平面缓慢变化,卫星将获得的信息持续地用微波信号发回地球.设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m,地球和月球的半径分别为R和R1,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半径和卫星绕月球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和r1,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为T.假定在卫星绕月运行的一个周期内,卫星轨道平面与地月连心线共面,求在该周期内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因月球遮挡而不能到达地面的时间(用M、m、R、R1、r、r1和T表示,忽略月球绕地球转动对遮挡时间的影响).【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地球和月球的平面示意图,作出地月球面的公切线,找出卫星运动时发出的信号被遮挡所在的圆弧.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求出探月卫星绕月球转动的周期.由几何关系求出发出的信号被遮挡所在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再结合周期求出信号被遮挡的时间.【解答】解:如图,O和O′分别表示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在卫星轨道平面上,A是地月连心级OO′与地月球面的公切线ACD的交点,D、C 和B分别是该公切线与地球表面、月球表面和卫星圆轨道的交点,根据对称性,过A点在另一侧作地月球面的公切线,交卫星轨道于E 点.卫星在圆弧BE上运动时发出的信号被遮挡.设探月卫星的质量为m0,万有引力常量为G,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G=m r,G=m0r1,得:()2=,rcos α=R﹣R1,r1cos β=R1,=(α﹣β),解得:t=(arccos﹣arccos),答:在该周期内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因月球遮挡而不能到达地面的时间是(arccos﹣arccos).。

2008年高考物理(上海卷)评析

2008年高考物理(上海卷)评析

2008年高考物理(上海卷)评析
2008年高考物理上海卷巩固了基础物理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也
反映了新课程与新标准的要求,明确提出加强“基础性、综合性、实
践性”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物理素质的同时,体现新物理课程方针。

2008年上海卷试题的立意构思、承接性能力和难易程度均较好,
整体呈现出“新题型”和“新思维”,评价体现出精准、实践、综合
的特点。

试题主旨的突出将考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理解和应用基础理论
的能力上,特别是表明考生要求考查理论知识的准确性,让考生深刻
理解基础物理理论和实际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考生在实践技能和分
析问题的能力。

从题型分布和比重上看,时间题占12%,空间题占8%,选择题占39%,实验设计题占4%,解答题占37%。

明显地,2008年上海卷将命题和评分的重点放在实践解答题——“得分点从中反映了 time、space、comprehension、analysis和 application五个方面的考点和要点”。

选择题中考查基础知识,但更多的趋向于实践性的和综合性的问题,
旨在考查考生的系统性思维能力。

实验设计题主要考查实验规划立即
准备和实施的能力等,并要求考生展示其解决航空实验困难的能力。

总之,2008年高考物理上海卷体现了对基础物理知识的巩固,反
映了考试评价的精准、实践、综合化,同时也凸显了新物理综合教学
的特点,更强调“理解、应用和实践”的能力要求,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值得充分肯定。

2008年全国卷理综试题加解析

2008年全国卷理综试题加解析

08年全国卷精选15.一个T 型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110R =Ω,23120,40R R =Ω=Ω.另有一测试电源,电动势 为100V ,内阻忽略不计。

则A.当cd 端短路时,ab 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ΩB. 当ab 端短路时,cd 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ΩC. 当ab 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 cd 两端的电压为80 VD. 当cd 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 ab 两端的电压为80 V【解析】本题考查电路的串并联知识。

当cd 端短路时,R 2与R 3并联电阻为30Ω后与R 1串联,ab 间等效电阻为40Ω,A 对;若ab 端短路时,R 1与R 2并联电阻为8Ω后与R 3串联,cd 间等效电阻为128Ω,B 错;但ab 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电阻R 2未接入电路,cd 两端的电压即为R 3的电压,为U cd = 4050×100V=80V ,C 对;但cd 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电阻R 1未接入电路,ab 两端电压即为R 3的电压,为U ab = 40160×100V=25V ,D 错。

答案:AC16.如图所示,同一平面内的三条平行导线串有两个最阻R 和r ,导体棒PQ 与三条导线接触良好;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导体棒的电阻可忽略。

当导体棒向左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流过R 的电流为由d 到c ,流过r 的电流为由b 到aB.流过R 的电流为由c 到d ,流过r 的电流为由b 到aC.流过R 的电流为由d 到c ,流过r 的电流为由a 到bD.流过R 的电流为由c 到d ,流过r 的电流为由a 到b【解析】本题考查右手定则的应用。

根据右手定则,可判断PQ 作为电源,Q 端电势高,在PQcd 回路中,电流为逆时针方向,即流过R 的电流为由c 到d ,在电阻r 的回路中,电流为顺时针方向,即流过r 的电流为由b 到a 。

当然也可以用楞次定律,通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判断电流方向。

2008年高考物理真题(Word版)——全国1卷(试题+答案解析)

2008年高考物理真题(Word版)——全国1卷(试题+答案解析)

2008年高考物理真题(Word 版)——全国1卷(试题+答案解析)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物理试题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8 题, 共计 48 分)14.(6分)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

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φ满足A.tanφ=sinθB. tanφ=cosθC. tanφ=tanθD. tanφ=2tanθ15.(6分)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C.向左做加速运动D.向左做减速运动16.(6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周期为T。

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此时平衡位置位于x=3 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 a=2.5 m, x b=5.5 m,则A.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波谷B.t=T/4时,a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C.t=3T/4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D.在某一时刻,a、b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17.(6分)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

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A.0.2 B.2C.20D.20018.(6分)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氦核(),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X核比Z核多一个质子B.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C.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3D.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倍19.(6分)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 m,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3 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 Pa。

2008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2009年高考备考策略

2008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2009年高考备考策略
高 考 快 车 专家拨点
■I ▲
王 后 雄 特 稿
选 择题


实 验题
解答 题


学 科 总 分
学 单 项 选 择 题 不定项选择题 科 总 配分 /占总 配分 /占总分 题 题 配分 /占总 配分 /占总 题量 题量 里 E 题 量 分 比例 比例 量 分 比例 分 比例
活运 用 能 力 的 考 查
图像问题是中学物理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 查 的 考
其对社会的发展影响 . 读懂一般性科普 类文章 , 能 理
解 有 关 文字 、 、 的主 要 特 征 , 能 与 自己 的 知 识联 图 表 并
方式通常有图像、 图表 的绘 制 , 像 、 图 图表 信 息 的判 读 与 综 合 运 用 等 。20 0 8年 高 考 图像 、 图表 问 题 再 次得 到 极 高 的 重 视 , 论 是 从 题 量 还 是 题 目 的思 维 深 度 、 无 区 分 度 上 均 达 到 历史 最 高 水平 。 就 数量 而 言 , 年 高 考 今


.—
径 R= .m. 物体 质 量 m 0O k .= 0 / 。求 : 02 小 = .lgg 1m s ‘ ( ) 物 体 从 P点 抛 出后 的 水 平射 程 ; 1小 ( ) 物 体 经 过 数 字 “ ” 最 高 点 时 管 道 对 小 物 2小 0的
体 作 用 力 的 大小 和 方 向。
调整。比如, 0 8年 中国传媒大学只在北京 、 20 天津等 1 8个省市进行招生。
55
高 考 快 车 专家拨点
■I ▲
壁 光 滑 的薄 壁 细 圆 管 弯 成 , 固定 在 竖 直 平 面 内 ( 有 所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真题物理试卷(全国卷ⅰ)(含答案及解析)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真题物理试卷(全国卷ⅰ)(含答案及解析)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

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φ满足()A.tanφ=sinθB.tanφ=cosθC.tanφ=tanθD.tanφ=2tanθ2.(6分)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C.向左做加速运动D.向左做匀速运动3.(6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周期为T,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处于x=3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 a=2.5m和x b=5.5m,则()A.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波谷B.当t=时,a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C.当t=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D.在某一时刻,a、b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4.(6分)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A.0.2B.2C.20D.2005.(6分)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氦核(He).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X核比Z核多一个质子B.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C.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3D.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倍6.(6分)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 m,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2 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Pa.利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A.4×1016 m3B.4×1018 m3C.4×1020 m3D.4×1022 m3 7.(6分)矩形导线框abcd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的方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直,规定磁场的正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物理)评析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物理)评析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 物理试题评析宝鸡市陈仓区教研室:邢彦君宝鸡市金台高级中学:赵宏哲一:试题总体评价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 卷)理科综合测试物理试题覆盖面广,卷中12个物理题目,除交变电流.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外,<<考试大纲>>中的其他内容都有所体现。

试卷流行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以及对物理过程的分析。

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考察,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试题语言表述准确严谨,参考答案正确规范,无超纲题,无科学性的错误,试卷质量高,能较好的满足高校选拔新生的要求,对中学的教学也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试题具体特点如下:1.从试卷结构、体例、题型、对知识点和方法的覆盖面等方面和去年相比,同类题型赋分等均保持稳定。

从试题的难度看,整卷难度有所下降,个别试题难度有所增加。

如17题,学生不会对日地距离、日月距离作近似处理(其依据是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不知道地球公转周期,此题显“难”。

再如19题,解题所需物理知识几乎全是初中所学,又涉及“标准状况”“摩尔质量”“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等化学知识,使该题变“难”。

学生缺乏估算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也是这两题变难的一个原因。

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对实验死记硬背,简单模仿),实验题也较难。

2.注重对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试卷注重考查物理学科的基本和规律。

第15题涉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第18题涉及原子核的核反应规律的应用,第20题涉及电磁感应,第23题涉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第24题涉及冲量和做功大小的概念,第25题涉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试卷能有效地考查考生对重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

3.注重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试卷中的计算题都要求考生熟悉物理情景和过程,通过分析和推断,找出这些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最后用公式准确表述出来。

2008年高考物理真题(版)——全国1卷(试题+答案解析)

2008年高考物理真题(版)——全国1卷(试题+答案解析)

l 1=v0t +
l 1+l 2=2v0t +2at 2 联立①②式得 l 2- l 1=at 2
③ 3l 1- l 2=2v0t 设 O与 A 的距离为 l ,则有
① ②

l= ⑤
联立③④⑤式得
l= ⑥
24、 (18 分) ( 1)设小球第一次到达最低点时,滑块和小球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得
v1、v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S1

( RV+R1 ) ①
S2





E=
S1



S2




E=
( RV+R1+R2)

①②联立并代入数据可得 E=6.3 V R1=6 000 Ω
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 U=
U0=
×1 V=7 V 。
23、 (14 分) 设物体的加速度为 a,到达 A点的速度为 v0,通过 AB和 BC段所用的时间为 t ,则有
17、 (6 分) B
解析:由
可得
①,T 地=365 天
由 F=

①②联立且按 r 日月 ≈r日地估算得 F 日月 ∶ F 地 月≈ 2,故 B正确, A、 C、 D 错误。
18、 (6 分) CD 解析:设 X 原子核为 X,则根据题意应有
再据质量数和核电荷数的关系可得 C、D 正确, A、 B 错误。
D.X 核与 Z 核的总电荷是 Y 核电荷的 2 倍
19.(6 分 )
已知地球半径约为 6.4 ×10 6 m,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 29×10 -3 kg/mol ,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

2008年高考试题分析

2008年高考试题分析

返回
21.一束由红、蓝两单色光组成的光线从一平板玻璃砖的 上表面以入射角θ射入,穿过玻璃砖自下表射出.已知该 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1.5.设红光与蓝光穿过玻璃砖所 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在θ从0°逐渐增大至90°的 过程中 A.t1始终大于t2 B.t1始终小于t2 C.t1先大于后小于t2 D.t1先小于后大于t2
14(07年全国1).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 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 600 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 N,由此可推知 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A.0.5 B2. C.3.2 D.4
返回
18.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核,Y核与 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个氦(42He),则下面说法 正确的是 A.X核比Z核多一个原子 B.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 C.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3 D.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倍 19.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 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次进行规测,发现光谱线 的数目原来增加了5条。用An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 之差,E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 △n和E的可能值为 A. △n=1,13.22cV<E<13.32cV B. △n=2,13.22eV<E<13.32eV C. △n=1,12.75cV<E<13.06cV D. △n=2,12.72cV<E<13.06cV
15(07).一列简诸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4 m/s,已知坐 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a所示,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 正确表示t=0.15
返回
17.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 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利用上述数据 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 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 A.0.2 B.2 C.20 D.200

2008年高考物理真题(Word版)——全国1卷(试题+标准答案解析)

2008年高考物理真题(Word版)——全国1卷(试题+标准答案解析)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物理试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8题, 共计48分)14.(6分)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

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φ满足A.tanφ=sinθB. tanφ=cosθC. tanφ=tanθD. tanφ=2tanθ15.(6分)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C.向左做加速运动D.向左做减速运动16.(6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周期为T。

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此时平衡位置位于x=3 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a=2.5 m, xb=5.5 m,则A.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波谷B.t=T/4时,a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C.t=3T/4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D.在某一时刻,a、b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17.(6分)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

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A.0. 2B.2 C.20 D.20018.(6分)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氦核(),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X核比Z核多一个质子B.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C.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3D.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倍19.(6分)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 m,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3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 Pa。

利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4×1016m3B.4×1018 m3C. 4×1030m3D. 4×1022 m320.(6分)矩形导线框abcd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的方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直。

08年高考物理题型分析(全范围)

08年高考物理题型分析(全范围)

『08年高考题型分析』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 430205 陈克斌一、考查题型与命题特点:【考查题型】:纵览08年全国各省份高考试题,题型多种多样,继承了以往高考所考查的估算题、斜面模型、图像题型、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题型、碰撞模型、磁场中的导线框题型等等。

【命题特点】:以力、电、磁为主线全面考查主干知识点,通过斜面模型考查平抛运动及牛顿运动定律、图像题型与数学知识结合考查动力学相关物理量的关系、以计算题形式考查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综合问题、以碰撞模型考查两大守恒定律、通过磁场中的导线框题型定性考查电磁感应规律。

当然还有许多基本题型,下面以部分典型题型进行分析,点拨思维技巧,探究方法规律,构建物理模型,以期全面提升解题能力。

二、典型例题分析【估算题型】【例1】 (全国Ⅰ·19)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 m ,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3 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 Pa .利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 .4×1016 m 3B .4×1018 m 3C .4×1020 m 3D .4×1022 m 3【解析】:大气压是由大气重量产生的。

大气压强p =mg S =mg 4πR 2,带入数据可得地球表面大气质量m =5.2×1018kg 。

标准状态下1mol 气体的体积为v =22.4×10-3m 3,故地球表面大气体积为V =m m 0v =5.2×101829×10-3×22.4×10-3m 3=4×1018m 3,B 对。

【方法归类】:估算题往往需要用到常用的数据来解决问题,试题本身可能未明确这些物理量,平时多关注和积累数据,比如分子直径大小数量级、单色光的波长数量级、同步卫星的高度等。

【斜面模型】【例2】 (江苏·7)如图所示,两光滑斜面的倾角分别为30°和45°,质量分别为2m和m的两个滑块用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滑轮连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分别置于两个斜面上并由静止释放;若交换两滑块位置,再由静止释放.则在上述两种情形中正确的有A.质量为2m的滑块受到重力、绳的张力、沿斜面的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的作用B.质量为m的滑块均沿斜面向上运动C.绳对质量为m滑块的拉力均大于该滑块对绳的拉力D.系统在运动中机械能均守恒【解析】:每个滑块受到三个力:重力、绳子拉力、斜面的支持力,受力分析中应该是按性质分类的力,沿着斜面下滑力是分解出来的按照效果命名的力,A 错;对B 选项,物体是上滑还是下滑要看两个物体的重力沿着斜面向下的分量的大小关系,由于2m 质量的滑块的重力沿着斜面的下滑分力较大,故质量为m 的滑块必定沿着斜面向上运动,B 对;任何一个滑块受到的绳子拉力与绳子对滑块的拉力等大反向,C 错;对系统除了重力之外,支持力对系统每个滑块不做功,绳子拉力对每个滑块的拉力等大反向,且对滑块的位移必定大小相等,故绳子拉力作为系统的内力对系统做功总和必定为零,故只有重力做功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 对。

2008年高考物理试题(全二)特点分析与2009年复习备考建议

2008年高考物理试题(全二)特点分析与2009年复习备考建议

2008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特点分析与2009年第一轮复习备考建议第一篇分析篇一.高考物理试题题型功能分析与08年考题点评1.选择题:(1)功能①考查考生对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②考查考生的基本学科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及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③测重于“通性通法”的考查④有时也考查某些特殊方法:如等效替代的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等。

单选与多选:一般以五三模式居多。

(2)考题点评全一:力学:四道14.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到斜面上点评:关于平抛运动的复习15.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点评:由现象到受力分析,由受力到加速度,由加速度到运动状态。

16.简谐横波的图象问题点评:如何提升考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7.牛顿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点评:关于天体运动的考查与复习。

电磁:一道20.电磁感应的图象问题点评:关于磁场与电磁感应内容的考查与复习。

与全二题21的比较热、光、原各一题19.大气压的产生点评:估算题的考查。

21.光的折射点评:折射定律18.原子物理基础知识全二:力学:三道16题:斜面模型中物体的平衡问题。

知识: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三定律、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滑动摩擦力等;方法:物体的受力分析、研究对象的转换、正交分解、列方程求解等;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难度:中等17题: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知识:波动图象方法:对波动图象中两个不同位置的质点的振动方向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难度:简单18题:力学综合。

知识:能量守恒,竖直上抛运动。

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

难度:中等电磁:两道19题:平行板电容器内带电液滴的运动。

知识: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匀速直线运动、电场力等方法:受力分析与平衡方程(三种情境,三个方程,联立求解)能力:理解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等难度:中等。

21题:电磁感应的图象问题。

知识:电磁感应方法:图象方法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情境复杂,思维量大,能力要求高,是典型的所谓“大题小考”。

2008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2008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2008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析王争一、整卷评价:1、一致性:高考物理试卷的形式、结构与08年的考纲相一致,内容没有超出大纲要求,考点虽没有全部覆盖,但分布比较合理,围绕考纲复习的教师感觉,觉得针对性较强。

2、适应性:试卷重基础、重能力,着重考查主干知识,情景设置比较经典,与平时教学练习卷有较多的相似性,虽然试卷有部分试题有变化和创新,但学生整体不感到陌生,比较适应。

3、认可性:试卷难度适中,较07年低,综合分析较难题仅一题,绝大多数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试卷比较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学生的期望值相比比较接看守,考后学生普遍感觉良好。

二、试卷特点:1、难度梯度明显,以容易、中等难度题为主:较易的题有:15、16、18、21,共24分,占比20%,中等题有:14、17、19、20、22、23、24,共74分,占62%,较难题,仅一题,22分,占比18%。

2、考点分布较广,以力学、电磁学知识为主:力学题:14、15、16、17、18、23、24,共60分,占比50%,电磁学题有:20、25,共28分,占比23%,其他有热学题:19题,6分,占比5%,光学题有:21题,6分,占比5%,原子物理题有:18题,6分,占比5%,3、基础考点较多,灵活应用题不少:以23题为例,一个物体匀变速运动,过程简单,但解法较多,解法简单的与解法复杂的差异性很大,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很大的要求。

4、能力要求不低,估算是新的亮点:17、19题为估算题,难度系数为一般,估计错误率不会太低,学生平时计算机依赖性强,计算能力弱,估算能力更弱,估算题的出现是一种很好的能力导向,关于建模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习惯于经典的学生情景,忽视收放自如的建模能力培养,19题,是对宏观建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25题,属难题,主要突出了审题能力,几何论证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5、实验考点趋活,以改进创新为主,22题为实验题,共18分,占比15%,这个实验是对常规实验的改进,已经打破了课本的实验思维与方法,如机械能守恒,从一个物体拓展到二个物体,在原理不变的情况下,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与误差分析等都有所变化。

2008年全国高考真题试题解析

2008年全国高考真题试题解析

2008年全国高考真题试题解析物理(理综天津卷)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B .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可以把吸收的能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C .知道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D .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14、D 【解析】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他反映的是液体无规则的运动,所以A 错误;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不经过做功是不可能把吸收的能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的B 错误,摩尔质量必须和分子的质量结合才能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C 错;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只要温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就相同,物体的内能是势能和动能的总和所以D 正确15.一个氡核22286n R 衰变成钋核21884O P 并放出一个粒子,其半衰期为3.8天。

1g 氡经过7.6天衰变掉氡的质量,以及。

22286nR 衰变成21884O P 的过程放出的粒子是A .0.25g ,a 粒子B .0.75g ,a 粒子C .0.25g ,β粒子D .0.75g ,β粒子15、B 【解析】经过了两个半衰期,1g 的氡剩下了0.25g ,衰变了0.75g ,根据核反应方程的规律,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数和荷电荷数不变可得出是a 粒子,所以B 正确。

1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紫光改为红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B .以相同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紫光能发生全反射,红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C .紫光照射某金属时有电子向外发射,红光照射该金属时也一定有电子向外发射D .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16、A 【解析】根据干涉条纹的间距的公式△x =ld λ可知,由于紫光的波长比红光的波长短,所以改为红光后条纹间距一定增大,A 正确;紫光的临界角比红光的临界角小,所以紫光发生全反射后红光不一定发生全反射,B 错误;由于紫光的频率大于红光的频率,所以紫光的能量比红光的能量大,紫光发生光电效应红光不一定发生光电效应,C 错误,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镜是为了防止玻璃的反光,所以D 错误。

08年全国理综(Ⅰ)物理高考物理试卷评价

08年全国理综(Ⅰ)物理高考物理试卷评价

08年全国理综(Ⅰ)物理高考试卷评价绍兴市高级中学 沈志荣总体印象:题型稳定,难度适中,缺乏创新,平淡无味,编制仓促,缺少研究。

一、 题型稳定,难度适中 1、题型 题量 分值2、各块知识所占比例统计物理试题选择题(多项)6X8=48分实验题(二小题)18分计算题(三题)54分, 120分力4电1热1 光1原1力+电力2电1 (14-22分)3、非选择题的平均得分和难度二、缺乏创新,平淡无味第14题和第23题都引用了资料上的原题,将会出现部分考生不需要进行推理分析,因为死记硬背答案而得分。

又如第20题考查知识点是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连续几年都考,是陈题没有新意。

再如第24题考查知识点是力学中圆周运动和能量和动量观点,是常见题,题中的“60度”是多余的条件(为了试题答案的开放性?)。

作为计算题,本题的选拔功能不强。

三、编制仓促,缺少研究。

第22题第1小题是考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07年高考题是“旧装置验证新的实验目的”—碰撞的恢复系数,而08年改成是“新装置验证旧的实验目的”--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这两年的实验命题几乎是相同的思路。

而且08年第22题第1小题存在好多问题:①这是命题人异想天开的、闭门造出来的实验,在中学物理实验条件下是无法实验的。

②命题人的本意是要想通过这个实验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实通过这个实验得出机械能不守恒也未尝不可。

③(1)小题的答案是12或13,但多数同学是填123的,据说改卷时123也算正确;(2)小题的“在轻质绳的前提下,绳子越长越好”这个选项,不需要物理常识,只用逻辑思维也可做。

④题目中两次提到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究竟什么叫“准确程度”,高中物理没有提及。

四、试卷中还存在的几个问题①第17和19都是估算题,有必要吗?②很遗憾的是今年没有新图像出来,只是常规的图像。

③今年的压轴题依然考的是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依然是老问题。

2008年高考物理真题(Word版)——全国1卷(试题+答案解析)

2008年高考物理真题(Word版)——全国1卷(试题+答案解析)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物理试题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8 题, 共计 48 分)14.(6分)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

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φ满足A.tanφ=sinθB. tanφ=cosθC. tanφ=tanθD. tanφ=2tanθ15.(6分)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C.向左做加速运动D.向左做减速运动16.(6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周期为T。

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此时平衡位置位于x=3 m 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 a=2.5 m, x b=5.5 m,则A.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波谷B.t=T/4时,a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C.t=3T/4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D.在某一时刻,a、b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17.(6分)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

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A.0.2B.2C.20D.20018.(6分)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氦核(),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X核比Z核多一个质子B.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C.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3D.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倍19.(6分)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 m,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3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 Pa。

利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4×1016 m3B.4×1018 m3C. 4×1030m3D. 4×1022m320.(6分)矩形导线框abcd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的方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王争
一、整卷评价:
1、一致性:高考物理试卷的形式、结构与08年的考纲相一致,内容没有超出大纲要求,考点虽没有全部覆盖,但分布比较合理,围绕考纲复习的教师感觉,觉得针对性较强。

2、适应性:试卷重基础、重能力,着重考查主干知识,情景设置比较经典,与平时教学练习卷有较多的相似性,虽然试卷有部分试题有变化和创新,但学生整体不感到陌生,比较适应。

3、认可性:试卷难度适中,较07年低,综合分析较难题仅一题,绝大多数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试卷比较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学生的期望值相比比较接看守,考后学生普遍感觉良好。

二、试卷特点:
1、难度梯度明显,以容易、中等难度题为主:较易的题有:15、16、18、21,共24分,占比20%,中等题有:14、17、19、20、2
2、2
3、24,共74分,占62%,较难题,仅一题,22分,占比18%。

2、考点分布较广,以力学、电磁学知识为主:力学题:14、15、16、17、18、2
3、24,共60分,占比50%,电磁学题有:20、25,共28分,占比23%,其他有热学题:19题,6分,占比5%,光学题有:21题,6分,占比5%,原子物理题有:18题,6分,占比5%,
3、基础考点较多,灵活应用题不少:以23题为例,一个物体匀变速运动,过程简单,但解法较多,解法简单的与解法复杂的差异性很大,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很大的要求。

4、能力要求不低,估算是新的亮点:17、19题为估算题,难度系数为一般,估计错误率不会太低,学生平时计算机依赖性强,计算能力弱,估算能力更弱,估算题的出现是一种很好的能力导向,关于建模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习惯于经典的学生情景,忽视收放自如的建模能力培养,19题,是对宏观建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25题,属难题,主要突出了审题能力,几何论证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5、实验考点趋活,以改进创新为主,22题为实验题,共18分,占比15%,这个实验是对常规实验的改进,已经打破了课本的实验思维与方法,如机械能守恒,从一个物体拓展到二个物体,在原理不变的情况下,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与误差分析等都有所变化。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方向,教师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09思考
1、注重基础知识:从近几年的高考卷来看,高考中的试题覆盖面宽,以考查基本概念、规律、理论为主,运用的方法也是基本的思维方法,所以在教师在进行高三复习时,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复
习,重点是做好系统的基础知识复习,在些基础上寻找一些思维变化与创新。

2、注重能力培养:物理是一门训练人思维的学科,从高考的趋势来看,死板的题型将会淘汰,灵活的题型会增多,今年的23题计算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导向,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的全面性上,提出较高的要求,题19题选择题是一个信号,教师在教书的时候,应该有更多的思考,给学生以更多的启示。

3、不能放弃难题:高考必定是选拔考试,少了难题就少了选拔功能,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目标,从省一级重点中学来说,应该在复习课堂中有意识地进行难题渗透,要注意,不能就难题而难题,而是在渐进式教育中,适当的补充和强调。

4、关注课改方向:明年高考是新课改实施后的第一年,包含新课改思想的考题必定会占居较高的比例,其实,在08高考中,已经融合新课改的思想,如一题多解法、宏观模型法,计算估测法等都散发着新课改的气息,这些考题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科学性、前沿性与生活性的新课改方向密切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