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习题(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习题(1)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重点1.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2.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

教具准备电脑、视频展示台;东南亚与我国东南沿海的小比例尺图;珠江三角洲大比例尺图。

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一课时:对外的前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第二课时:问题与对策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居基础地位,工业居主导作用。

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低或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长三角的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珠三角的外资企业都是其中的推进工业化的典型。

它们的发展经历了超强优势、高速发展—暴露问题、发展受阻—理性反思、科学规划的过程。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发展工业化的地区。

珠三角在率先迎来了“黄金发展期”的同时,也比国内其他地方更早地遇到了“矛盾凸显期”。

我们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考虑该地如何利用区域优势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又该如何面对困境提出科学发展观。

推进新课板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师(强化地图概念,提高读图能力)读课本图4.17明确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生在图4.17上找出珠江口及其东西两岸的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珠江入海处附近的广东的省会城市广州及散布于其中的佛山、东莞、惠州、中山。

师这些地名你在以前听过吗?是什么原因而著名的?生(相互补充)深圳、珠海为经济特区,香港、澳门为特别行政区,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是家用电器的著名产地。

师该地的工业结构以什么为主?生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为主。

师深圳、珠海、东莞等发展历史不长,但如今的经济都令人侧目。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唱出了这些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它们的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而发展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课时训练第四章:训练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课时训练第四章:训练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训练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1~3题。

1.与甲地相比,乙地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区位优势是( ) A.资源 B.交通 C.政策 D.技术2.甲地城市化发展模式是(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C.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D.森林、矿产资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3.为实现图示阴影区域一体化发展,该地应该( )A.发挥资源优势,加速发展资源型产业B.依托区域优势,产业发展重点面向国际市场C.各城市发展同一产业,增强地域竞争力D.依托各自优势区位,打造优势产业香港的新市镇工程将曾经临海的渔村建成了“水泥森林”般的住宅区。

据此,回答4~5题。

4.新市镇建设给香港带来的影响是( )①分散中心区人口压力②扩大了城市的用地规模③控制了外来人口迁入④加速了逆城市化的进程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5.随着香港“水泥森林”面积的扩大,城市( )A.主导风向将发生明显改变B.水循环受到影响C.空间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D.热岛效应会明显减弱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图。

据此完成6~7题。

6.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面对工业化不断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状,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 )①加大科技投入,将粮食用地全部转变为蔬菜、花卉、乳畜用地②治理环境污染,发展绿色生态农业③大量施用化肥和低残留农药,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甲图中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其带动作用表现在( )①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化②周边地区的工业化,带来周边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③贸易的发展,对周边地区影响不大④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阻碍了城乡交流,拉大城乡差距⑤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④⑤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完成第8~9题。

人教版地理高二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2课时习题和答案

人教版地理高二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2课时习题和答案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测试题一、选择题珠江三角洲地域是我国要紧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

据此回答1~3题。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迅速提高,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人口自然增加率高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③良好的区位条件④发达国家和地域的产业结构调整⑤工业基础雄厚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2.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域已进展成为全国最大的()A.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B.重化工业产业基地C.轻纺工业产业基地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3.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域相较,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缘故是()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域和京津唐地域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B.受地域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C.长江三角洲地域和京津唐地域劳动力资源更为丰硕、廉价D.长江三角洲地域和京津唐地域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域更丰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大体实现了由工农业为主到第一、二、三产业和谐进展的转变。

据此回答4~5题。

4.我国要完成工业化()A.农业就业比重要上升B.农业就业比重要下降C.城镇人口比重要下降D.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要下降5.与发达国家相较,我国工业化的不同表此刻()A.第二产业比重过大B.第一产业比重过大C.城镇人口比重过大D.工业生产规模过小下表是1995~2000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综合进展水平比较表。

阅读表中数据回答6~7题。

比较项目长江三角洲数据(以珠江三角洲为100)1995年2000年人均GDP 73.9 73.6从业人员比例128.2 157.3出口依存度24.8 35.5实际利用外资占固定资产投资51.7 48.76.从表中能够看出1995~2000年期间()A.长江三角洲地域人均GDP增速超过了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地域外向型经济增速低于珠江三角洲C.长江三角洲地域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珠江三角洲少D.长江三角洲地域科技力量比珠江三角洲地域雄厚7.长江三角洲地域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低于珠江三角洲,可能的缘故有()①受地形阻碍,珠江三角洲的国内市场比长江三角洲狭小②长江三角洲地域科技实力比珠江三角洲地域雄厚③长江三角洲地域产业基础比珠江三角洲地域薄弱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域经济政策存在不同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转变情形图,回答8~9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章节同步训练4.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详细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章节同步训练4.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详细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章节同步训练4.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每个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完成1~2题。

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2.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劳动力成本降低④政策优势突显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1.C 2.A解析在工业化推进的阶段Ⅰ,珠江三角洲地区依托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这一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工业化的起步。

但进入阶段Ⅱ后,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政策优势已逐渐减弱。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4.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3.D 4.B解析第3题,读图中的数据可知,第一产业在1998年略有回升,并没有持续快速下降,第二产业在1990~1991年间并不占主导地位,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下降,并且所占的比重较小,这些都说明产业结构在逐渐优化。

第4题,从目前产业结构看,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就是要继续增大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出去,引进高新技术产业。

而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是不现实的,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只是优化的第一产业结构。

word完整版人教版地理高二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2课时习题和答案

word完整版人教版地理高二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2课时习题和答案

人教版地理习题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4.2 《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测试题一、选择题珠江三角洲地域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

据此回答 1 ~3 题。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快速提升,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人口自然增添率高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③优秀的区位条件④发达国家和地域的产业构造调整⑤工业基础雄厚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2.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域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A.劳动密集型家产基地.B重化工业家产基地C.轻纺工业家产基地D.电子信息家产基地3.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域对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降落,其原由是()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域和京津唐地域推行了更优惠的政策B.受地域家产基础和市场要地等条件限制C.长江三角洲地域和京津唐地域劳动力资源更加丰富、低价D.长江三角洲地域和京津唐地域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域更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构造不停优化,基本实现了由工农业为主到第一、二、三家产协调发展的转变。

据此回答 4 ~5 题。

4.我国要达成工业化()A.农业就业比重要上涨B.农业就业比重要降落C.城镇人口比重要降落D.第三家产就业比重要降落5.与发达国家对比,我国工业化的差别表此刻()A.第二家产比重过大B.第一家产比重过大C.城镇人口比重过大D.工业生产规模过小下表是 1995 ~2000 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比较表。

阅读表中数据回答 6 ~7 题。

长江三角洲数据(以珠江三角洲为比较项目100 )1995 年2000 年人均 GDP 73 .9 73 .6从业人员比率128 . 2 157 . 3人教版地理习题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出口依存度24 .8 35 .5实质利用外资占固定资51 .7 48 .7产投资6.从表中能够看出1995 ~2000 年时期()A.长江三角洲地域人均GDP 增速超出了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地域外向型经济增速低于珠江三角洲C.长江三角洲地域实质利用外资总数比珠江三角洲少D.长江三角洲地域科技力量比珠江三角洲地域雄厚7.长江三角洲地域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低于珠江三角洲,可能的原由有()①受地形影响,珠江三角洲的国内市场比长江三角洲狭窄②长江三角洲地域科技实力比珠江三角洲地域雄厚③长江三角洲地域家产基础比珠江三角洲地域单薄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域经济政策存在差别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状况图,回答8~9 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试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试题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试题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近五年相关产业占地区生产比重及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回答1—3题。

1.据图可推知,该城市()A.轻工业所占比重上升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C.批发和零售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D.主导产业发展优势明显解析①皮鞋业是轻工业,从图中看轻工业近五年来增长率最高,说明轻工业比重上升;近五年来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增长率仅小于皮鞋业,发展空间大;批发和零售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小,不可能培育为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但近5年增长率最低,优势不明显。

答案 A2.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①改善环境质量,引进新兴产业②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③利用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④培育新兴产业,取代传统产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该地区以石油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环境污染严重,应改善环境质量,引进新兴产业,而不是发展传统产业;该地区资源丰富,可利用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培育新兴产业,但新兴产业不一定要取代传统产业。

答案 C3.依据城市化的推动因素,该地区城市化模式最接近()A.珠三角模式B.东北模式C.温州模式D.苏南模式解析从图中看该地区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最大,超过60%,最接近东北模式;“珠三角”、温州、苏南地区矿产资源都不丰富。

答案 B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南昌是江西省的行政中心城市,九江是江西省的门户城市,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

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南昌市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B.九江市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D.生态“蓝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解析读图,南昌市是省会,有资金、技术优势,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A合理;九江市位于长江沿岸,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B合理;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C合理;生态“蓝肺”主要侧重于湿地环境的保护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因此不能大力发展工业。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练习(含解析)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练习(含解析)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考点 1 对外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C.有许多优惠的政策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答案 B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的地理位置条件表现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答案 C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便于吸引港澳投资,故C项正确。

3.该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外部条件是( )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珠江三角洲长期积累的结果C.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坦的地形D.本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答案 A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与政策(国内背景)、国际背景、优越的区位条件等有关,但选项中只有A项所述是外部条件。

考点 2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1~3题。

1.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增长缓慢。

主要原因是( )①矿产资源贫乏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导④工业比重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B解析外商投资规模小,以低端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是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2.据图可知,图示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C.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D.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第一产业比重呈波动下降趋势,故A项错误;第二产业比重略有上升,故B项正确;第三产业比重呈波动上升趋势,故C项错误;工业发展迅速,但图中没有高新技术产业的信息,排除D项。

整合高中地理人教必修3 第4章 第2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1课时 练习题

整合高中地理人教必修3 第4章 第2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1课时 练习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4章第2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练习题第1课时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1.如果把珠江三角洲地区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沿街店面”是( ) A.澳门 B.香港 C.新加坡 D.台湾2.如果把珠江三角洲地区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后院手工作坊”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②“后院手工作坊”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③“沿街店面”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④“沿街店面”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B 2.D【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尽管也靠近澳门,但是澳门的城市职能不符合“前店后厂”的要求。

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模式中,发挥的是劳动力廉价的优势。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建制镇由167个发展到1998年的1 006个,2004年又减少到762个,城市化水平达到45%。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对浙江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B.乡镇工业的发展导致污染加重C.小城镇数量过多、过密,造成资源浪费D.大、中城市数量不断减少4.下列关于协调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对策,正确的是( )A.进一步优化小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B.大力发展小城镇,增加小城镇数量C.大力发展小城市,突出小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辐射作用D.减慢工业化速度,使其与城市化相协调【答案】3.D 4.A【解析】第3题,近年来浙江省撤并乡镇,小城镇向中心镇聚集,建制镇数量减少,大、中城市数量增加,城市化水平提高。

第4题,根据合理、集中、有效的原则,撤并乡镇,向中心镇集中,城镇的人口、面积、服务功能增加,发展空间得以优化。

网络城市指的是两个或更多的原先彼此独立但存在潜在功能互补的城市,借助于快速高效的交通走廊和通讯设施连接起来、彼此尽力合作而形成的富有创造力的城市集合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地理必修③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导学案编写人:审核:时间: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能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能记住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3.能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会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点难点】重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

难点: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认识并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探究其解决措施。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读图与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知识链接】对一个区域而言,工业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的地区凭借自身独特的政策或资源或位置优势发展工业,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例如靠森林、矿产等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东北模式;靠大城市扩散发展起来的苏南模式;靠外资推动发展起来的珠江三角洲模式等。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对外开放的前沿(一)基础知识梳理(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1.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做法是什么?请列举出我国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典型地区并说出其做法。

(A级)2.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B级)(1)(2)(3)(4)(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讨论,合作完成)探究1:国际经济环境、对外开放政策、区位、侨乡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有利条件,请你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条件进行类比分析。

(B级)(1)20世纪80年代前后,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拥有的条件有哪些?(2)与全国其他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有哪些?(3)由1、2两题的结果,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件是什么?【拓展延伸】近年来,山东省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2019年城镇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世界47%的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2019年到2019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万,请你结合资料,就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检测题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作业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检测题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作业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学业达标下图为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外部条件是() 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珠江三角洲长期积累的结果C.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坦的地形D.本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2.该省北部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①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贫乏③南部经济发展快④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1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与政策、国际背景、优越的区位条件等有关,但四项中外部条件是A项。

第2题,该省为广东省,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低。

答案:1.A 2.C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A.①—城市人口比重B.②—第三产业产值比重C.③—第二产业产值比重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4.图示曲线反映了()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B.20世纪80年代城市化速度最快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解析:第3题,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三大产业比重依次应为二、三、一,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故①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②为城市人口比重,③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④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第4题,结合上题结论,可判断出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答案:3.D 4.C5.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解析: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A、B、C三个选项表现的均属环境污染问题,D为生态破坏。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Word版含答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进展其次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教材第72页活动2.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月后才具备、全国其他地区很长时间内不拥有的条件只有一项:对外开放政策。

这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

3.地理条件对区域进展有重要的影响:(1)从地理区位上讲,南部地带面对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进开放放型经济供应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另外,在这种环境生活下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情愿与外界沟通互通有无。

(2)从经济进展环境来讲,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简洁受到它们的影响。

当政策开放明确之后,首先接受了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进展的道路。

教材第78~79页活动长江三角洲城市的等级较多,等级规模结构比较合理。

不同等级的城市有其不同的定位,能够实现各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

长江三角洲城市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集中其他城市;珠江三角洲城市以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中心。

长江三角洲是单核模式,而珠江三角洲是双核模式(其实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是,例如山东的济南和青岛、福建的福州和厦门等)。

2.可以从两方面综合考虑,一是上海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享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和年均增长率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良好进展势头,可为长江三角洲周边地区的联动进展带来众多的经济实惠和制造巨大的进展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进展具有辐射、集中、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带动四周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进展。

3.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苏,腹地很大,不用完全依靠上海。

首先要解决自身在经济进展中消灭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鼓舞中小企业的进展,乐观带动郊区县的进展,打破“二元经济”格局。

其次要乐观开展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南京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再次要加快与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市场整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P76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图直观的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对珠三角地区的冲击。

左图“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可以看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所吸纳的国际直接投资总和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三角。

从右图“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可看出,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但正在缓慢的发生转变;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在10年内迅速增长。

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是伴随着该地特殊的经济发展相对自发地快速推进,缺乏宏观而理性的规划。

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作业

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作业

一、选择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

下图为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10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是( )A.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B.生态环境变化和缓C.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D.工业稳步增长2.近年来,该区域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和谐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又好又快的局面,其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①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③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污染④大力发展特大城市,减缓农村发展⑤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⑤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读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变小。

其原因有( )①环境条件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 ②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 ③户籍制度的改革,人口主要流向这些地区 ④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已同发达地区十分接近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4.目前,广东省正以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建设为突破口,打破岭南地理的天然屏障,连接周边地区,这有利于( )A .大珠三角经济区拓展经济腹地B .为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开辟快捷的出海通道、物流通道C .泛珠三角省区能源等资源调往珠江三角洲地区D .珠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向泛珠三角省区转移5.(20129)下图是某城市高铁站影响范围(半径)内,以车站为中心的不同圈层(以等间距划分)中三类企业数量的统计。

由此可判断A .直接相关企业数量占该类企业总数比重,在距离车站~圈层中最小地理一轮作业 必修三第四章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B.关联企业在各圈层中的数量,以~圈层中最少C.派生企业在各圈层中的数量,由内圈到外圈先增后减D.各圈层中三类企业的数量之和,由内圈向外圈依次减少图4(201211~13)a是2005年某城市新区规划图。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同步训练题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同步训练题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同步训练题一、选择题读“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可知,该地()A.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B.城市化水平高C.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D.工业发达2.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B.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C.以旅游业为主导,增加就业机会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解析:第1题,对比两图可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占一半以上,而产业结构不足四分之一,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说明城市化水平低,工业落后。

第2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来看,该区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产值比重较低,说明农业落后。

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科技,降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并非只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

答案:1.C 2.A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下图是中国和日本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变化曲线。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①——日本工业化率B.②——中国工业化率C.③——日本城市化率D.④——中国城市化率4.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直快于日本B.日本工业生产总值呈现下降趋势C.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相适应D.日本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解析:第3题,日本是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达到70%以上;而工业快速发展后,其工业化率会有所降低;我国的城市化率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迅速,由此判断①是日本城市化率,②是中国工业化率,③是中国城市化率,④是日本工业化率。

第4题,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日本工业生产仍然在增长之中;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偏低,与工业发展不相协调;日本工业化早,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检测题必修3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检测题必修3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教材第72页活动2.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具备、全国其他地区很长时间内不拥有的条件只有一项:对外开放政策。

这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

3.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1)从地理区位上讲,南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另外,在这种环境生活下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愿意与外界交流互通有无。

(2)从经济发展环境来讲,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容易受到它们的影响。

当政策开放明确之后,首先接受了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教材第78~79页活动长江三角洲城市的等级较多,等级规模结构比较合理。

不同等级的城市有其不同的定位,能够实现各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

长江三角洲城市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扩散其他城市;珠江三角洲城市以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中心。

长江三角洲是单核模式,而珠江三角洲是双核模式(其实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是,例如山东的济南和青岛、福建的福州和厦门等)。

2.可以从两方面综合考虑,一是上海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享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和年均增长率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可为长江三角洲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带来众多的经济实惠和创造巨大的发展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扩散、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带动周围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

3.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苏,腹地很大,不用完全依靠上海。

首先要解决自身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带动郊区县的发展,打破“二元经济”格局。

其次要积极开展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南京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再次要加快与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市场整合。

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其实无论在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都各有优势,要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关键是突出长江三角洲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冀的高科技性,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教材第72页活动2.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具备、全国其他地区很长时间内不拥有的条件只有一项:对外开放政策。

这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

3.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1)从地理区位上讲,南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另外,在这种环境生活下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愿意与外界交流互通有无。

(2)从经济发展环境来讲,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容易受到它们的影响。

当政策开放明确之后,首先接受了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教材第78~79页活动长江三角洲城市的等级较多,等级规模结构比较合理。

不同等级的城市有其不同的定位,能够实现各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

长江三角洲城市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扩散其他城市;珠江三角洲城市以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中心。

长江三角洲是单核模式,而珠江三角洲是双核模式(其实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是,例如山东的济南和青岛、福建的福州和厦门等)。

2.可以从两方面综合考虑,一是上海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享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和年均增长率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可为长江三角洲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带来众多的经济实惠和创造巨大的发展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扩散、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带动周围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

3.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苏,腹地很大,不用完全依靠上海。

首先要解决自身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带动郊区县的发展,打破“二元经济”格局。

其次要积极开展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南京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再次要加快与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市场整合。

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其实无论在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都各有优势,要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关键是突出长江三角洲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冀的高科技性,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战略将定位于:中国及国际(东亚经济区)的重要经济、金融贸易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根据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态势,今后区域合作与发展的着力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建成以上海为中心的世界级规模的港口群和城市密集群,积极推动长江三角洲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

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区域性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因地制宜地配合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与此同时,各地要着力于发展特色产业及产品:a.上海将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大力发展附加值高、关联带动大的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房地产六大支柱产业,严格限制高能耗和有污染的产业。

b.苏南地区将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度重视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保持制造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c.浙东北地区做大做强纺织、服装、机械、石化等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产业。

③逐步推进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建立区域共同市场。

④建立区域性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长江三角洲技术创新能力。

⑤加强长江三角洲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集约利用有限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

学业达标2009年,城市GDP排行榜上“富可敌省”的前10名城市中,广东省独揽3名,“经济霸主”的地位牢牢确立。

据此完成1~2题。

1.珠江三角洲成为“最早富起来”的区域,其决定因素是() A.国际环境B.对外开放政策C.优越的区位条件D.著名的侨乡2.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A.地势低平,水热丰富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C.国家政策优惠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解析: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距离东南亚很近,侨乡优势明显,便于引进外资、技术,凭借这一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成为国家实施改革开放的最早受益地区,享受独特的优惠政策,使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答案:1.B 2.B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回答3~4题。

3.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的主导产业是()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4.进入阶段Ⅱ后,珠江三角洲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劳动力成本降低④政策优势突显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在工业化推进的第Ⅰ阶段,珠江三角洲依托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这一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工业化的起步。

但进入第Ⅱ阶段,劳动力成本低廉和优惠政策优势已逐渐减弱。

答案:3.C 4.A5.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解析: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A、B、C 三个选项表现的均属环境污染问题,D为生态破坏。

答案:D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完成6~7题。

6.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当地市场广阔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7.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重化工业发展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看出,Ⅲ走廊临江靠海,水运便利。

第7题,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应充分发挥该地的水运优势,并搞好产业升级改造。

答案:6.B7.C8.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的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2)B图所示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

(3)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诸多困境,原因有哪些?(4)近20年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解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形成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方面存在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

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相比,在产业基础、技术、腹地等方面存在劣势,所以产业升级面临诸多困境。

近20年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答案:(1)自然条件: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水陆交通便利。

(2)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3)受南岭阻隔,经济腹地小;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人才队伍与长江三角洲相比均处于劣势。

(4)产业结构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能力提升下图为我国两省区1965年至2011年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情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辽宁、广东城市化差异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辽宁省早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其起步早,并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B.辽宁省后期城市化发展缓慢,是因其经济衰退,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减小C.广东省城市化起步晚,是因其自然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工业化水平落后D.广东省城市化水平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外资企业的建立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2.目前制约两省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B.城市基础设施落后C,国家严格的户籍制度D.区域资源与能源短缺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广东省后期城市化速度快于辽宁,这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工业迅速发展有关。

第2题,目前这两省的资源、能源短缺,制约了两省经济的发展。

答案:1.D 2.D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

图1、图2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

读图回答3~4题。

图1图23.图1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A.南高北低B.南北最低,东西最高,中间次之C.东高西低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4.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 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解析:第3题,从图1中的图例可知,图1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分布不平衡,南北低、中部高;中部地区东西高、中间低。

第4题,从图2中看出,区位交通条件在四个城市中对苏州的影响最小,对苏州本身而言,五个因素中动力最小的也是区位交通。

答案:3.B 4.A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南省实现了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

下图示意河南省城市人口比重与三大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根据图中曲线可以推断,该省()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始终最大B.农业总产值在不断下降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D.近年来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解析:1985年前后,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低于第一产业,故A 选项错误;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在下降,但是其产值总量是上升的,故B选项错误;图中显示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低于第一产业,C 选项错误;近年来城市人口比重上升速度很快,说明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D选项正确。

答案:D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工作终于“由虚入实”。

在长江中游地区,现有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3+5”城市群、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好连成一个整体,是三省经济精华地带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材料二《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则》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八市。

(1)与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2)北京在京津冀都市圈中应该如何定位?(3)河北八市在京津冀都市圈中有何优势?(4)分析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共同的有利区位因素。

(5)为什么说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可强力推动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解析:(1)相比而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等方面。

(2)北京应该减轻城市负担,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3)河北八市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及农业生产等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