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发事件中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舆论引导》
如何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
如何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你是党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在值班时,正准备下班时接到上级部门电话,要求你单位对一件突发事件做好舆论引导,正巧你的领导都出差了,你会怎么处理?【参考答案】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助于更好将政府宣传工作的重点和人民群众的关注点联系起来,突出新闻反映的积极面,来引导人们从正确的方向思考社会现状和政治格局,从而达到其引导群众思想的作用,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强其舆论引导作用。
面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我会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引导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首先,认真听取上级部门的指示。
在接到电话的同时,我会详细了解此次突发事件的来龙去脉,并认真倾听上级部门对此次舆论导向的一个初步建议,以便为后期的安排确立正确的方向,及时做好详细记录。
与此同时,查阅有关这个突发事件的具体资料。
其次,向部门领导进行汇报,听取工作指示。
通过电话的形式,将上级宣传部门的要求向领导进行汇报。
在通话过程中,认真听取领导关于此次事件的整体要求和具体指示,做好记录。
同时,将自己的思路向领导进行汇报,听从领导的修改建议。
再次,全面做好此次舆论导向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大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背景深度分析、舆论引导具体实施。
通过调查了解突发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相关的责任人等做好对其背景的深度分析工作;搜集突发事件相关的热点话题,时刻关注网络上的信息、事件与言论,主动出击,还原事实,解读热点,以正视听,以及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后,结合领导的建议,进行设计方案的再次修改,并将此次设计方案通过传真或是邮件的形式发于领导批准。
同时,按照规定的期限,及时将其舆论引导的设计方案发给上级宣传部门,保证此次舆论导向的及时准确实施。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应不断提高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增强主动性,把握规律性。
此外,应把舆论引导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以舆论手段维护社会正义,树立政府形象。
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之培训类(上)计划组织协调能力,是事业单位面试中经常考试的一项能力,该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题目考查,如培训类、宣传类、会议类、调查类等等。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应急预案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引起公众的极大关注,而舆论的引导和控制是影响事件后果和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
因此,建立有效的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应急预案,是保障公共安全,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举措。
本方案的目的是通过对突发事件舆论的及时、科学、专业的引导和控制,减轻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公众恐慌,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本方案适用于各级政府、舆论管理部门、安全机构等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进行舆论引导、传播控制的预警和应急工作。
预警机制1.各级政府、安全机构应及时关注有关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尽快启动本方案。
2.若舆情风险大、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可以启动全区域式应急预警,并通知相关部门积极参与舆情引导工作。
3.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可以启动灾害性、公共卫生重大事件应急预警。
舆情分析与研判1.各级政府、安全机构应当建立起突发事件舆情分析研判机制,迅速搜集有关舆情资料,并进行分析、研判。
2.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社交媒体监测工具等方式,对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传播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3.定期召开会议,对舆情情况进行研判,制定舆情引导方案。
舆情引导策略1.采取精准有效的舆情引导策略,遏制负面言论,引导正面声音。
2.重视政府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正式媒体的作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公众科学理性看待事件,避免制造恐慌。
3.针对重点区域、重要人群、敏感时刻采取有针对性的舆情引导措施。
应急处置1.如果突发事件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各级政府、安全机构应当通过媒体等渠道发布紧急申明,积极采取应急措施,迅速打消公众疑虑、恐慌。
2.对于大规模突发事件,应于第一时间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信息共享、合作协调,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全面传递,提供有力保障。
培训和演练1.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
2.加强宣传,让公众了解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应急预案,提高公众信任度。
3.不定期进行演习,提高应急情况下舆论引导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方案_突发事件中新媒体的舆论特征及引导策略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方案_突发事件中新媒体的舆论特征及引导策略据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网民数已达2.98亿人,较2007年增长41.9%。
相对于在线互联网的快速增长,无线互联网的增幅也相当惊人。
CNN工C报告数据显示,2008年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较2007年翻了一番还多,达到1.17亿。
分析网络和手机等其他一些应用日益广泛的新兴传播方式,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基于普通市民对于信息的自主提供与分享。
我国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喻国明将这种特征概括为“全民口工丫”。
突发事件发生时新闻传播的核心是沟通,这是影响事件处理成败的关键。
重大突发事件往往具有不可预见性,公共事件又关系到每个个体的切身利益。
掌握新媒体语境下的舆论特征,正确而适时的舆论引导能够妥善、迅速地安抚公众情绪,把事件发展引向预定程序轨道而不至于出现失控局面。
裹挟着流言。
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网络隐匿性削弱了虚假信息传播者应当担负的责任和义务,许多谣言借助网络到处传播。
网络流言是指通过BBS、博客、论坛、电子邮件、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未经证实或无充分根据的信息活动及其内容。
首先,网络流言以危机恐惧为传播基础。
突发危机事件中的网络流言,迎合了公众的防范本能,是在虚拟环境下,以匿名形式披露的。
一旦正常渠道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各种意见就会以非正常状态出现,并且演绎与放大公众的恐惧心理,进而推动流言的传播。
网络流言以交互方式,通过文字、视频、图像等多样的文本形式,以几何级数传播,并在转载中不断变异,将个体的危机意识,扩大为群体的非理性共鸣。
因而,许多危机流言一经网络发布,就会产生连锁反应。
其次,网络流言充当扭曲的信息源。
它不仅是危机初始期的重要信息形式,而且通过回帖和评论,在反馈中叠加流传。
不过,网络流言并不都属于正态的传播链。
在不少情况下,突发性的危机流言往往会加剧事态的发展,造成社会混乱。
去年的“柑橘事件”就是一个例证,从去年10月中旬一开始,一则“柑橘有虫”的消息就不胫而走,后谣言四起,全国各地的柑橘严重滞销,给橘农造成了极大损失。
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精选文档
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我国已进入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期,其原因有二:其一是自然因素,我国地缘辽阔,跨经纬度大,自然现象多变,经常会出现南方洪涝北方旱灾之类的自然灾害。
其二是社会因素,转型期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种矛盾不断碰撞,基尼系数愈加拉大,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愈加活跃,大众迫切期望政治体制改革和阶层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冲突对撞,也导致了突发性公共事件愈演愈烈。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舆论引导的必要性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因其突发性、破坏性、复杂性,必然会引起公众极大的心理震荡,公众渴望从主流渠道获得突发性事实的真相,渴望听到权威部门的声音。
倘若不能有效地遏制大众的信息恐慌心理,谣言便会跑在事实真相前面。
同时,在突发性公共事件面前,一旦受到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的影响,大众会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从而表现为一味的盲信和盲从,忽略事实真相,进一步放大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危害性。
因此,必须注重突发公共事件中社会舆论的引导。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舆论引导的角色分析舆论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多方角色合力的结果,其参与者包括大众、媒体、政府等各个角色,多方的博弈使得强势意见愈发强势,弱势意见逐渐湮灭。
我们从舆论形成过程中不同角色的作用和地位出发,简单分析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
(一)大众在发展传播学派鼻祖勒纳的理论模式中,城市化、教育、大众传播和公众四个要素的互为因果的作用促成了现代化的过程。
而其中,传播是社会的基本机制,它把分散的个人联系起来,形成有一定秩序的社会。
在灾难爆发时期,人们会对大众媒体有更强的信息诉求。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基于社会和个人心理需求的驱使,人们会主动诉诸大众媒体或其他渠道以满足这种需求。
这种需求反映在突发事件中,当政府权威部门提供的信息匮乏时,一旦处理不当或语焉不详,政府失语便会造成信息缺失,形成一个虚位以待的谣言滋生地。
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如何有效、及时、平稳地处理安全生产领域突发事件,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各级安监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作者参加国家行政学院突发事件公共舆论引导研讨班后,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催生了以微博、微信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的无地域性、虚拟性、即时性和多中心性,极大地突破了传统的事件传播方式。
公共的话语权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刻,强烈地冲击着原有的媒体生态。
对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以及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当然,互联网空间各种意见肆意表达,海量的信息鱼龙混杂,不同观点激烈碰撞;网络推手、网络水军等制造的网络舆情也夹带着虚假及危害信息,有的借助互联网快速生成、发酵,有时常常会引起突发性事件。
这种新型舆论场的形成及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也必然会对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处置产生影响,应引起安监人员思考。
新媒体给政府危机管理带来的挑战政府危机管理主要是指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近年来,汹涌而来的各类突发事件形成的舆论风暴包括了上述各方面,其中有许多涉及安全生产领域。
如“表叔”杨达才案、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垮塌、甬温线“7・23”动车事故等,被互联网高度炒作的现象,已成为政府管理和舆论引导的双刃剑。
一方面,新兴媒体作为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和表达群众诉求的新平台,给政府部门带来了新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一些社会问题迅速传播,极易引起网民非理性的情绪宣泄和质疑,给政府、部门危机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坚持正确的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经济有序运行”。
如何面对、重视和利用新媒体,是摆在各级安监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突发事件公共舆论传播特征及演化规律突发事件中的公共舆论传播,呈现出如下传播特征和规律。
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市县论坛Chinese Cadres Tribune 892019.05《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突发事件具有很强的不可预见性,很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目标。
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回应,是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方面。
如何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林少文(广东省汕尾市副市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大局的稳定是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要职责。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就必须应对好全媒体时代的挑战。
以习近平总书记全媒体理念为指导,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发挥好媒体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意义重大。
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要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紧跟突发事件发展动向,善用媒体传播之“长”。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必须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一般具有不可抗拒、无法预料、破坏性强、瞬间聚众等特点。
突发事件中,政府或媒体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是否及时、真实,采取的处理措施是否得力、有效,都成为平息事件、安抚公众的关键因素。
作为保障群众知情权的重要途径,媒体融合的传播优势也在突发事件的危机公关中彰显出来。
我们必须摒弃过去应急管理中的刻板印象和惯性思维,应势而谋,相机而动,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努力引导各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这个“最大变量”变成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最大增量”。
一是先声夺人,迅速抢占舆论制高点。
政府要利用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特点,让政府的意见成为舆论主导。
突发事件出现时,与其等待其自行发酵、最终发展成舆论风暴,不如及早介入,利用主流媒体引导舆论,“自己要先说”。
同时,我们也要借鉴新媒体传播方式,集政治性、实用性为一体,尽量把我们“要说的”变成群众“想听的”,提升突发事件信息的送达率、阅读率、受益率。
二是取长补短,凝聚融合发展正能量。
抓住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和新媒体“网状传播”的特点以及公众的“自我传播”到平台的“大众传播”的规律,准确把握好真相传播的光谱效应,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任,明确并严格落实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
在突发事件中党报如何彰显舆论引导力
在突发事件中党报如何彰显舆论引导力【内容提要】2017年12月1日,天津城市大厦发生火灾事故,造成10人遇难、5人受伤,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在对该事件进行报道时,《天津日报》通过对“时度效”的精准把握,彰显出党报的舆论引导力,其策略主要有:重视舆情,遵循规律;加强研判,有的放矢;迅速跟进,及时报道;回应关切,以正视听;分路推送,把准节奏;用好评论,态度鲜明;注重语言,展示诚意。
【关键词】突发事件党报舆论引导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有麦克风,任何一次突发事件都可能形成涟漪效应,对当地政府形成严峻考验甚至造成信任危机。
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有责任进行正确舆论引导,避免负面舆情病毒式发展。
2017年12月1日凌晨4时许,天津城市大厦起火,10人遇难、5人受伤。
当时北京大兴火灾造成的舆情刚刚平息,同属京津冀的天津又发生火灾事故,很容易造成舆情再次激烈爆发。
为了避免出现舆情恶化,《天津日报》立即启动突发事件报道应急响应机制,调派骨干记者专门负责,本着“即报事实、速报动态、慎报原因、融媒发力”原则,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
几天后,社会舆情逐渐平息,没有发生信息传播“次生灾害”,党报对“时度效”的精准把握和对舆论的有效引导,在此次事件中得到彰显。
一、重视舆情,遵循规律突发事件发生后,有两种情况容易造成舆情恶化: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当舆情迅速发酵后再想加大处置力度却错过了最佳时间点;二是虽然重视,却不遵守舆情发展规律,只想靠“瞒”“捂”“堵”解决问题,结果帮忙不成反添乱。
近年来,在天津先后发生了几次典型突发事件――2015年的滨海新区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2016年11月的北辰3岁女童被劫持事件、2017年2月的南开大悦城两幼童坠亡事件,每一次都是对政府和媒体的考验。
在报道这些事件的过程中,《天津日报》通过认真研究和总结,认识到要想在突发事件中引导舆论,不仅要重视舆情,还要遵循舆情发展规律。
与许多事物一样,舆情也具有自己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一般“主要经历‘触发-集聚-热议-升华’四个关口,每一个关口,其舆情演化都呈现着相应的发展态势和规律――突变规律、聚集规律、共振规律、极化规律”。
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及舆论引导(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案例)
摘要:近年来,安全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相关新闻报道中的舆情也十分活跃,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深远。
在发生安全突发事件时,其事故原因、救援情况以及政府对相关人员的责任往往成为舆论的发酵点。
这类事件的新闻报道是高度社会化的关注,专业和动态的。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如何加强舆论引导和应对安全突发事件,传递社会正面能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事故发生后,事故原因、救援情况和责任追究三个方面是社会的主要关注点,也是安全突发事件容易引发的舆论的主要发酵点。
1.事故原因。
一般来说,事故发生后公众舆论的第一反应是,事故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自然灾害是不可控制的,属于“不可抗力”。
舆论疑虑将相对减少,政府救助的积极能量将成为“主角”,如汶川地震和长江沉船事故;但是,如果是人为的灾难,那就是“人为因素”,是可以主观控制的,所以是“不可原谅的”。
例如,天津爆炸和深圳滑坡事件等。
事件发生后,对追究责任的谴责接踵而至。
这也是一次滑坡,在事故原因上,舆论的反应大不相同。
2015年11月13日,丽水市莲都区亚西镇李东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38人死亡,1人受伤。
浙江省人民政府成立的事故调查组认定该事故是一起地址灾难,救援工作立即成为关注舆论焦点。
2015年12月20日,深圳市光明新区淤泥及渣土接收场人工堆土发生滑坡事故。
突然之间,事故现场没有被彻底调查,许多媒体从表面现象开始,报道“山体滑坡”一个接一个。
随后,国土资源部发布官方微博,告知事故原因,坍塌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社会关注开始从质疑“滑坡”理论转向讨论渣滓的来源,以及后来的责任问题。
2.营救情况。
在安全突发事件中,政府部门的救援情况往往成为公众舆论的关注点。
目前,各地政府在救援行动中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新闻发布和宣传机制也在不断完善。
然而,在实践中,政府救助往往成为次要舆论的一个常见场所。
失败表现在:一是救援中存在判断和技术失误,导致救援行动不力,如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和天津港爆炸事故;第二,灾难和事故的报道受到了地方弱化的质疑,并且有故意弱化公众舆论的嫌疑。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案例三: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
总结词
注重平衡报道和客观分析
详细描述
在群体性事件中,舆论引导需要注重平衡报道和客观分 析。媒体应全面报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同时对 各方观点进行客观分析,避免片面报道或偏袒某一方。 政府应积极与各方沟通,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感谢观看
THANKS
社会安全事件的舆论引导
总结词
及时响应、有效应对
详细描述
针对社会安全事件中的敏感话题和突发事件 ,政府和媒体应及时作出响应和处理,避免 事态扩大和恶化。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 和分析,及时掌握公众情绪和社会动态,采 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和化解。同时,应加强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
速反应能力和协调处置能力。
自然灾害的舆论引导
总结词
科学专业、注重细节
详细描述
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应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解读和答疑,提供科学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在信息发布中 ,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避免引发误解或恐慌。此外,应关注灾区群众的需求和困难,积极协调资源, 提供实际帮助。
自然灾害的舆论引导
总结词
以人为本、情感关怀
严重性
突发事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 损失和社会动荡等严重后果。
04
突发事件的影响
01
02
03
社会稳定
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社会恐 慌和不稳定情绪,影响社 会秩序。
经济损失
突发事件可能导致经济损 失,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 建设。
人身安全
突发事件可能威胁到人们 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02
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维护社会稳定
事故灾难的舆论引导
总结词
理性分析、避免恐慌
如何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
如何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作者:发布时间:2010/01/20 责任编辑:陈晓红来源:金华报业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突发性事件频频发生。
切实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大课题。
作为地方党报,组织好突发事件的报道工作,抢占舆论制高点,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是掌握舆论主动权、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
一、深刻认识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的现实意义1.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需要。
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
其中,专门提到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
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及时发布准确信息。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
2006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把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纳入整体应急管理机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对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因此,我们媒体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需要。
2.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们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切实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近年看,我们面临的突发事件主要有自然性灾害,如台风、冰雪气候造成的灾害;事故性灾难,如地铁塌陷;公共卫生事件,如“甲流”;社会治安案件,如“杀人恶魔”董文语抢劫凶杀案、杭州“5·7”交通肇事案等。
微博时代下_主流媒体如何提高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能力_张馨月
公共管理
点应该根据收 入 高 低 , 制 定 不 同 层 次 的 税 额, 调 整 超 额 累 近 税 率。 同 时, 在全国实行个税联网 , 不 管 应 纳 税 人 在 任 何 地 点、 任何时间取的何 都可以再月度 的 时 限 内 进 行 累 加 并 迅 速 计 算 出 应 纳 税 额 。 第 种收入 , 四, 明确限薪令的适用范围 。 限薪令 可 从 各 行 业 市 场 环 境 着 手 , 考虑各 行业的 特 点 , 实现与具体企业垄断程度的挂钩, 避免限薪过程中的不合 严控相关权力 者 灰 色 收 入 。 灰 色 收 入 干 扰 了 国 民 收 入 的 正 理 。 第五 , 常分配 , 造成了国民收入的逆向再分配, 把本该用于低收入居民的资金 通过非正当途径转移到权力相关者手中 , 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 。 提高政策执行力 。 执行力是政 策 实 施 效 果 的 关 键 。 提 高 政 策 执 2. 行力应当从以下几个方 面 入 手 : 第 一, 完 善 政 策 执 行 机 制 和 监 督 机 制。 第二 , 加强中央政府对地 方 政 府 政 策 执 行 的 控 制 力 ; 第 三, 严厉打击利 益团体 对 政 策 执 行 的 阻 碍 ; 第四, 提高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机构的管理和 执行者的素质水平 。 调整政府和居民在财富分配 中 的 比 重 。 提 高 居 民 收 入 在 国 民 收 3. 必须 相 应 的 降 低 政 府 的 财 政 收 入 。 而 政 府 能 否 将 国 入分配中的比重 , 这既取决于政府的良知, 也 民收入 这 块 大 蛋 糕 一 分 为 二 时 向 居 民 倾 斜 , 取决于 政 府 能 否 稳 定 公 务 员 工 资 和 非 工 资 性 收 入 , 压缩行政性开支, 有 效地解 决 三 公 问 题 , 还取决于政府能否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的方向, 把财 政支出 更 多 地 向 弱 势 群 体 倾 斜 、 向民生倾斜, 使经济增长更大程度上依 政府要压缩自己的行政开 赖于国内居民的消费和 民 间 的 投 资 。 首 先 , 支 。 其次 , 政府的很多投资应该是 转 向 民 间 , 让民间去投。国有企 业 要 退出竞 争 性 行 业 , 行政垄断的行业要允许民间资本进入, 自然垄断行业 要加强政府管制 。 最后 , 把 政 府 有 限 的 财 政 资 源 投 向 民 生。 这 样 即 使 政府掌 握 较 少 的 财 政 资 源 , 也会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让城乡居民的收入 差距逐渐缩小 。 ( 下接第 6 以适应 , 主要是表现在对“ 先瞄准 后 开 枪” 到“ 先开枪后 6页) 两种引导机制的不适应 。 也就 是 说 , 在以前应对突发事件的舆论 瞄准 ” 引导机制中 , 媒体往往有 足 够 的 时 间 在 确 认 信 息 、 立 场 之 后, 仍然作为 信息的首发者将信息发 布 出 去 , 即 仍 然 可 以 作 为 舆 论 的 引 发 者。 而 如 今, 由于微博对突发事件反映的迅速, 主流媒体不得不被迫面临信息和 再 做 出 反 应, 确 立 立 场, 言论都在社会公众中存 在 甚 至 发 挥 作 用 之 后 , 并对公众舆论进行引导 。 由于突发事件相关方的 政 府 部 门 或 企 事 业 单 位 应 对 不 善 , 也将导 致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 的 发 挥 。 突 发 事 件 的 媒 体 应 对 , 往往还涉及到 事件相关方的政府部门 或 企 事 业 单 位 , 主流媒体在进行舆论引导的过 程中 , 必然需要考虑事件相关各方面的真实情况, 而相关政府部门或企 事业单 位 往 往 处 于 事 件 的 强 势 一 方 , 掌握着事件的主要信息, 主流媒体 要了解全面真实的事件 情 况 才 能 有 力 的 进 行 舆 论 引 导 , 而要了解全面 真实 的 事 件 情 况 ,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依靠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然而 , 我国相关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方面参差不齐, 而多数 情况又 表 现 出 不 够 诚 恳 、 不够公开的诟病, 这也客观上导致了主流媒体 在微博时代进行舆论引导时显得被动 。
怎样提高突发事件网上舆论引导力
怎样提高突发事件网上舆论引导力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决策者和公众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
突发事件,特别是公共突发事件,在网络上引起极大的关注和讨论,如何利用网络舆论引导力,掌控关键信息,成为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探究如何提高突发事件网上舆论引导力,帮助政府和其他组织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1. 加强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信息公开是网络舆论引导的基石。
政府和其他组织应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公开一手资讯,尤其是关键信息,如灾情、受灾人数、伤亡情况、政府应急措施等。
同时,政府应当在平时就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及时发布政策、法规、新闻等信息,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效果。
2. 建立网上舆情监测体系网上舆情的反馈非常迅速,政府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建立网上舆情监测体系及时了解公众的情绪和态度,有针对性地及时发布资讯,处理网上流言和谣言,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政府和其他组织应当通过各种方法,如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了解公众对突发事件的态度和需求,及时调整政策措施,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力度。
3. 建立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网络舆论的切入点是话题,建立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应当按照话题的热度高低、话题的敏感程度、话题的规模、话题的受众及话题的发展态势等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政府和其他组织应该加强与网络舆论平台的合作,充分利用各类操作手段,直接或间接引导舆论趋势,积极参与和引导舆论话题,并逐步形成健康、积极的舆论氛围。
同时,组织应该注重对话题关键词的引导,及时发布正面信息,提高话题正向评价度,减少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避免引起社会的不良情绪。
4. 加强网络安全保障突发事件引发的舆论波动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敏感信息,政府和其他组织应当加强网络安全保障,确保关键信息的安全和机密。
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应当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增加预警机制,加强技术防范,提高突发事件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5. 提高网络舆论引导人员的素质网络舆论引导人员要素质高、业务精、能够熟练运用各类网络技术和工具,掌握各种话题的发展动向,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引导网络舆论正能量的发展趋势,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做好网上舆情引导工作。
浅议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能力素质 张曙光
-2011.6专题提高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浅议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能力素质■张曙光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近年来,随着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的不断增多,参与突发事件处理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因此,参与突发性事件处理的部队官兵也经常处在媒体的“聚光灯”下。
如何把握突发事件报道的敏感性、急迫性与复杂性的特点,正确引导舆论,对军队媒体人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强化舆论引导的权威性,提高抢占舆论“制高点”的能力当今时代,各种信息传播迅速快捷。
尤其是在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如何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广大受众,是摆在各新闻媒介面前的一个突出课题。
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的大脑在大量无法辨明的信息面前,更容易受到具有公信力的传媒或记者的影响。
军事记者身份的特殊性,在实施权威性影响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军队媒体要注重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在“新闻大战”中下好“先手棋”,主动抢占舆论引导的“制高点”。
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
记者的立场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方向。
作为军事记者,必须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意识贯穿于新闻报道的全过程,这是我们应当始终坚守的政治责任和职业操守。
部队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突发事件处置时,往往处在社会矛盾的交织口,公众和媒体高度关注。
特别是突发性事件发生后,人们的好奇心受到刺激,少数媒体为追求“眼球”效应,容易发布一些不实的信息误导公众,给部队处置行动带来阻力,甚至造成形象上的负面影响。
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着眼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部队建设的全局去思考问题,用全局来统领局部,用政策来管住感情,用严格的新闻纪律来约束言行,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报道事件,以传播信息的真实性来确立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并由此塑造部队的良好形象。
突发事件需及时舆论引导
突发事件需及时舆论引导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是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正确引导舆论、恢复民众信心、维护社会稳定成为突发事件处理之外的另一紧要任务。
舆论学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副教授唐远清博士针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作了全面的分析。
他认为,在当前的网络社会下,“突发事件呈现一些值得忧虑的新特点,增加了舆论引导的难度”。
针对新形势新特点,他提出办好新闻发布会、积极利用官方微博等网络形式和提高民众媒介素养三条建议。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难《科学新闻》: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是社会转型期以来的重大课题,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唐远清: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应急处置、积极救援的事件,具有突发性、公共性、危害性等特征。
突发事件可以分为四大类:自然灾害类,如地震、海啸等;事故灾难类,如火灾、矿难、安全生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类,如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禽流感等;社会安全事件类,主要指一些群体性事件、动乱、骚乱事件等。
而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新闻发布会、组织专题报道等方式,积极进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在推动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促进突发事件的良性发展、抚慰突发事件的相关当事人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科学新闻》: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突发事件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唐远清: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媒体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发事件也呈现出一些值得忧虑的新特点。
首先突发事件的影响区域扩大化,互联网通过微博等网络平台对突发事件的扩散作用日益明显,地区性突发事件很容易发展成为全国性事件,往往一地出事,全国声援。
其次,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增多,积累了不少的民间负面情绪,一些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诉求及维权性的突发事件也向群体性的情绪宣泄性或价值诉求性突发事件方向发展。
这一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群体极化”现象,表现为民众的言论容易趋于极端,丧失理性,加大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学习导航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掌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关键因素;●做好现场舆论引导;●学会网络舆论引导技巧。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一、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关键因素处理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取决于六个方面:1.一把手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一把手不理性、不明智,就很难处理好事情,所以一把手是排在首位的关键因素。
2.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尤其是专职的新闻发言人要有对事件做出决断的魄力,要有征服公众的魅力。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会使人们对事件形成一个刻板成见。
4.媒体环境一个媒体能否有公信力、影响力、权威力,就在于是否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系统、全面、深入地报道。
因此,从本质上来讲,媒体一定是追逐负面新闻的。
5.受众受众指的就是人的认识、公众的认识。
6.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对一把手、新闻发言人、社会环境、媒体环境、受众都有深刻地认识的基础上,还应当要有制度作为保障。
要点提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关键因素:①一把手;②新闻发言人;③社会环境;④媒体环境;⑤受众;⑥新闻发言人制度。
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技巧具体来说,突发事件的现场舆论引导就是管好两个地方:现场舆论引导和网络舆论引导。
1.现场舆论引导技巧现场舆论引导技巧主要包括:时间就是生命——第一时间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
这是《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的规定。
所谓第一时间,就是要把握好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记者到达前的第一时间、媒体报道前的第一时间、舆论形成前的第一时间。
直接当事人——火源面对直接当事人,企业要做好四个S:第一个S是闭嘴,不要争论;第二个S是把自己想做的、要做的展示出来;第三个S是保持愚钝;第四个S是让大家满意。
此外,在新闻发言人领域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让自己处于弱势。
须知当自己越强势、越强悍时,对方对自己就越具有攻击性,所以新闻发言人要适当地学会处于弱势。
【案例】××××事件家属索赔沟通标准手册2011年11月份一场大火震惊了全国人民,事故方为做好媒体沟通和家属沟通方面的一些工作,制定了一个对当事人的沟通标准手册。
对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分析
对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信息快速传播的背景下,政务新媒体作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新渠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政务新媒体包括政府微博、政府微信等,在突发事件中起着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的关键作用。
政务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引导方式,更加及时、快速地推送信息,方便公众获取官方权威信息。
政务新媒体还可以通过互动和回复功能,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情感联系。
在面临各种灾害、突发事件时,政务新媒体成为政府传递信息和引导舆论的重要平台,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深入研究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对于提升政府对舆论引导的能力,增强社会应对危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在突发事件中,政务新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日益凸显,对于引导舆论、稳定社会情绪、保障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不仅能够加深对新媒体传播特点和舆论引导机制的理解,还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策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
探究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 正文2.1 政务新媒体的作用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快速传播信息:政务新媒体能够迅速发布消息、通告和预警信息,帮助公众及时了解事件的发展及应对措施,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恐慌情绪。
2.促进互动沟通:政务新媒体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让政府和公众之间能够进行及时互动和沟通,搜集有效信息和反馈民意,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公众参与和监督:政务新媒体能够让公众更加广泛地参与到突发事件的舆论讨论和决策过程中,监督政府的应对举措,促进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4.传播正能量:政务新媒体可以通过发布宣传等正面信息,引导舆论方向,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抵制谣言和负面情绪,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的舆情分析与舆论引导策略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的舆情分析与舆论引导策略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伴随着舆情的迅速蔓延,不良舆论的滋生和传播会给事件的处理和应对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策略在应急预案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舆情分析是指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对社会治安、舆情、民意、预期等动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科学合理地指导和决策应急工作。
舆情分析需要全面、准确地了解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人们的反应和情绪、舆论的走向和倾向等信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更准确、科学的决策。
舆情分析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收集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事件相关的信息,包括新闻报道、社交媒体、舆论调查等,做到全面、准确、及时。
2.分析研判: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研判,找出舆论的主流和倾向,了解人们的情绪和期望,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3.综合评估: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的影响程度和处理方法。
4.制定策略: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对策和应对措施,包括宣传、引导、教育等多方面的措施,以应对舆论的影响和情绪的波动。
5.实施监测:在实施应对措施后,需要不断监测舆论的变化和人们的反应,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舆论引导策略是指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引导社会舆论的走向和思考。
舆论引导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稳定人们的情绪、防止恐慌、营造正面的社会氛围。
舆论引导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及时回应:及时回应社会关注和关心的问题和疑虑,解答人们的疑问,消除人们的恐慌和不安。
2.公开透明:在信息公开上做到公开、透明,及时向公众通报事件的进展和处理情况,让人们感到政府的诚信和负责。
3.强调主题:在舆论引导中要强调事件的主题和目标,引导人们的思维和讨论围绕主题展开,避免漫无边际的讨论和争论。
4.正面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正面的事实和信息,强调事件中的正面价值和意义,以增强人们的信心和认同感。
新闻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作用
新闻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作用作者:谢涛胡延真来源:《柴达木开发研究》2012年第04期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以报道突发性事件为主要特征的新闻因其影响的广泛性、深刻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在一些突发性灾害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的正确定位、舆论引导作用,在科学处置突发性事件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海西电视台作为州内重要的新闻媒体之一,在近几年的大柴旦地震,玉树3·14应引起的州内“抢盐”风波等一系列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积极担当起大众信息的传递者和社会舆论的引导者。
由于信息传递及时、全面,舆论导向正确,所报道的突发性事件新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舆论引导作用显著。
一、及时、准确、全面传递突发事件信息成为正确引导舆论的基石在突发性事件中,媒体的第一职责是及时充分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突发性事件发生後,公众普遍感受到直接的或潜在的危机和威胁,他们总是急于从媒体获取更快、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媒体此时就承担着向公众报道新闻、传递信息,缓解公众紧张情绪的责任。
因此,媒体必须全面、准确地采制新闻,并及时、快捷地传播出去,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只有充分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才能使受众对这一媒体产生持续性的关注和信任。
这对继续开展下一步的舆论引导作用奠定了基础。
2008年11月10日,2009年8月28日大柴旦地区先後发生了6.3级和6.4级地震。
地震发生後,海西电视台第一时间组织记者赶赴震区获取震後第一手画面资料,了解震区受灾情况。
同时派遣记者分别前往州政府应急办、州地震局、州民政局等部门及时了解震後应急处置情况和地震震情後续情况。
所采制的新闻经海西电视台、省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播发後使广大受众及时了解了两次地震相关情况。
2011年7月中旬,格尔木市温泉水库受极端降水天气影响出现库区险情。
为了使州内群众及时了解库区情况,海西电视台对库区情况和出现的洪涝灾害进行了长时间持续关注,连续数周播发相关新闻,直到库区泄洪成功,洪涝灾情得到缓解。
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
不力 引发的危机连锁反应 ,损害政府形象的案例 比E 皆是。做好 情况进行 回顾性报道 。此时政府 应 当对事件发生 的原 因 、背景 , 匕 突发事件的舆论弓导 ,既是对公 民信息 知晓权的保证 ,也是维护 以及应对中的经验 、教训等及时进行总结 ,对后果 、将来 的形 势 I
社 会安定和谐的重要手段 。
伏 晓
摘 要 :随 着 突发 事 件 的 不 断 增 多 ,政 府 在 突发 事件 处 置 中体 制 上 的 弊 端 和 方 法 上 的 缺 陷 逐 渐 暴 露 .公 众 对 政 府 处 置 能 力 和 为 社 会
提 供 服 务 的 要 求 不 断提 高 ,构 建和 完善 政 府 有 关 突发 事件 信 息 传 播 机 制 已经 成 为社 会 关 注 的 热 点 问题 之 一 .完 善 的 信 息 传 播 机 制 有 助 于防 止 不 利 于 突发 事件 处 置 的 谣 言 与 流 言 的 扩 散 ,有 效 传递 信 息 ,正 确 引 导 社 会 舆 论 。营 造 良好 的处 置 工 作 环 境 .帮 助 政 府 采 取
正 确 决 策 .尽 快 控 制 事 态 的发 展 。 关 键 词 :领 导 干 部 :突发 事件 :舆 论 引 导 中图 分 类 号 :C 3 93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7 — 5 1 ( 0 2 2 0 0 — 2 6 1 6 3 2 1 )0 — 0 8 0
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 )有 助 于 突 发 事件 的顺 利 解 决 二
( ) 领 导 干 部 面对 突发 事 件 反 应 迟 缓 二
提供 信息出现失 实或模糊情况 ,造 成舆论朝负面方 向发展 。 近几年来 ,在 “ 时、准确 、公开 、透明”报道突发事件的理念 及 推动下 ,政府职能 部门、宣传管理部 门和新闻媒体应 对突发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突发事件中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舆论引导》2012年“7·21”暴雨给北京市带来了惨重的损失,灾害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以“北京暴雨”为主题词,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截至7月26日可以得到315万条有关信息。
灾难事件考验和提高了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也考验和提高了政府和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
一、传统媒体的报道框架对舆论引导有重大作用
传播信息是舆论引导的基础。
在各个媒体的报道中增加信息含量是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视觉传播的长处得到发挥,精心选择的新闻图片对于信息的传播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2日的北京日报用了9个版的空间以“抗击强降雨,大爱涌京城”为主题集中进行报道“7·21”暴雨,使用的新闻图片达到25幅。
各家媒体都采用了大量的细节,使报道具有强烈的说服力。
同时,报道的对象集中于受灾群众、具有奉献精神的普通市民。
一方面张扬了暴雨中的互助精神,另一方面也使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表现出更软的身段,更加贴近群众的角度。
22日的北京晚报用10个版报道了有关暴雨的新闻,报道主题为“雨中情”,正面报道框架和舆论导向非常明显。
23日,人民日报也在头版刊登报道《北京暴雨,我们守望相助》。
北京的主要都市报之一新京报22日用6个整版报道了北京暴雨,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暴雨带来的破坏情况;二是抗洪救灾的情况。
例如《北京
迎61年最大暴雨》、《在60年最大暴雨中守望相助》、《郭金龙部署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城区95处道路因积水断路》、《一派出所长救人时牺牲》、《水淹广渠门桥,一人丧生》抗洪救灾成为报道的主题,正面报道成为报道的主要框架。
在7月23日的报道里,除继续报道抗洪救灾这个主题以外,还在评论版刊发了社论《一场暴雨,检验公民社会的成色》。
报道的重点转向灾难的善后工作和防汛机制的反思。
评论是新闻媒体的旗帜,是新闻媒体立场的集中体现。
在北京暴雨的报道中,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作用得到凸显。
7月23日,中国青年报评论《暴雨中见人心,北京精神在民间》是最早把暴雨中北京人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提高到北京精神的层面上来论述的文章。
人民日报25日发表快评《智慧,迸发在危急瞬间》赞扬普通人表现出来的互助精神。
北京日报在7月24日配合新闻报道刊发了评论《向英雄们致敬》,但是它使用了多篇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其他媒体的评论。
引用别的媒体对北京救灾的赞扬性评论有助于提高评论的传播效果。
北京晚报的舆论引导倾向鲜明地体现在23日的新闻评论中,该报评论版头条《最强暴雨中,北京人感动中国》,同时转发了新华社评论《更强大的北京精神力量》,中国青年报评论《正能量的爆棚》、人民日报评论《深刻的一课》和中央电视台评论《百姓之间的爱心传递》。
这也是在北京暴雨中,我国内地主要传统媒体舆论导向的集中体现。
舆论的多元化给了人们观察社会的多种视角,传统媒体的不同声音和报道角度汇合成了一个整体的舆论场。
比如,一些媒体对个人遇
险自救方法和意识的讨论,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反思等,体现在新闻评论上就有人民日报评论《莫让极端天气导致极端灾害》(7月25日人民时评)、中国青年报的评论《顺微博者得和谐,逆微博者失公信》(7月23日)、《逃生课,用时方恨少》(7月25日)等。
这是市场化背景下的舆论常态。
二、新媒体舆论场展现了强大的影响力
新媒体实现了传播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即时的互动性,这决定了新媒体在突发事件的危机信息传播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同时,上述优越性也隐藏着舆论碎片化的风险。
在网络论坛和新闻跟帖中,各种观点都会展现出来。
网民支持自己赞同的观点,反对或者打击对立的观点,这在网络舆论中是一种常态,同时也决定了在网络舆论中不可能出现传统媒体中那种处于舆论中心地位的主导性舆论。
尤其在突发事件中,这些不同的舆论不断聚合,最终会影响事件的处理或改变事件的发展方向。
在有关“北京暴雨”的帖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点。
在政府的突发事件处理中,要适应这种网络舆论的现状,把突发事件处理放在网络虚拟的社会舆论中去考量,关注并及时对网络舆论给予回应。
积极利用新媒体是现代政府对危机处理的共识。
通过官方微博等新媒体传递预警信息不仅在于及时和权威,还在于微博信息的互动性和快速扩散性。
北京市政府在这一次暴雨的处理中,通过新媒体传递预警信息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7月21日,气象部门通过3000多块社区大屏,5万余台移动电视,中国气象网、首都之窗、微博、
北京电台、电视台、声讯电话等渠道向公众发布了暴雨、雷电和地质灾害预警,实现了预警信息的及时传播。
同时,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的微博“北京发布V”、北京市气象台的“气象北京”以及“平安北京V”、“北京消防V”等都通过微博平台发布信息,北京市新闻办发言人王惠更是以“惠直播”、“惠转发”、“惠提醒”、“惠感动”等形式发布信息并与网民互动。
这样就使网上舆论场与网下舆论场有了沟通渠道。
网上舆论场代表着民间舆论,传统媒体的舆论场代表着官方舆论,二者的有效沟通是预防发生舆论撕裂的根本途径。
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网上舆论与网下舆论的互动不仅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存在,还会在日常生活中成为重要的官民沟通渠道。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舆论引导从来不是一次完成的。
舆论领袖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是重要的信息中转站。
在微博传播中,媒体微博、名人微博都拥有大量的粉丝,微博转播量是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指标。
他们的观点会引起更多网民的重视,如果政府微博能获得舆论领袖的转播,传播的速度和效果都会极大提高。
因此,关注新媒体的影响力,就要着重关注舆论领袖在舆论传播中的作用。
三、政府相关部门应对能力明显增强
经过了“非典”的洗礼,北京市政府在舆论引导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信息公开和建立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成为政府官员的共识。
在处理突发事件中,政府必须处理好灾难救援和信息发布两个问题,其中事件的处理是舆论引导的基础,信息发布是舆论引导的方式。
在北京暴雨中,政府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实现了及时预警、灾难救援、
灾后救助和问责等一系列的规定动作,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