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城市化历史进程分析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
国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与启示
国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与启示
国家和政府也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近几年来已采取了 一些对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地区间发展差距, 但效果不很明显。比如近几年中国向西部投入是巨大的, 但收效甚微。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倾斜的政策和思路。 农村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推进器,是区域经济增长 的有力杠杆。大力推进落后地区农村城市化,以农村城 市化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国家应制定并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运用政府 力量引导和促进落后地区开发和农村城市化建设。
国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与启示
2、加大宏观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村城市化提供强有力 加大宏观政策扶持力度, 的资金支持
增加资金投入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政府实施 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因此,采取灵活多样的政策倾斜与援助方式, 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是世界各国促进落后地区农村城 市化发展的通行做法。借鉴世界其他各国的经验,中国政府为推进 落后地区农村城市化建设应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首先,强化财 政转移方式,以直接或通过商业贷款贴息的方式,加强落后地区城 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其次,以财政补贴为基础,改 善落后地区城市的经济结构;再次,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给落后地 区减免税收,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到落后地区投资,为落后地 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最后,加大对落后地区农村城市化 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落后地区城市的产业开发。
国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与启示
3、积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其区域经济发展中 积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的主导功能
世界各国农村城市化发展的中间化趋势导致的结果是,人口和 产业越来越多地向处于中间层次的城市集中,从整个城市体系看, 应是“纺锤型”化,这些处于中间层次的中心城市的发展,既可以 避免规模过大的城市和规模过小的城市各自的弊端,同时又可以兼 顾城市的规模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可以提高城市体系的平衡性和稳 定性。在中国落后地区的西部,城市体系极不完善,中间层次的城 市相当缺乏,已出现断层。为此,在落后地区农村城市化中,必须 强化中间层次城市建设,优先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促进 经济要素向中间层次城市集中,以提高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和竞 争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城市化进程近代城市与农村的转变与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城市化进程近代城市与农村的转变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历史上的城市化进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近代城市与农村的转变与发展是其中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准确阐述中国历史上的城市化进程为主线,探讨近代城市与农村的转变与发展。
古代中国的城市化程度相对较低,许多人主要在农村地区生活和工作。
然而,自从汉朝以来,城市化进程逐渐开始。
在唐朝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许多城市开始兴起。
这些城市不仅是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文化和艺术的繁荣之地。
唐朝的长安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进入宋朝时期,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宋朝的都城开封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城市中心,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与此同时,宋朝还采取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措施,以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这些措施包括扩大城市规模、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防御工事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的城市化进程主要体现在对城市的规模和数量的增加。
明清时期的城市不仅是政治和经济中心,还起到了文化和艺术交流的重要作用。
例如,明朝的北京和清朝的上海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然而,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之前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
在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殖民地的扩张,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和破坏。
许多城市遭受了毁灭性的战争和抢劫。
同时,农村地区也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和贫困。
由于这些原因,中国的城市与农村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发展差距。
然而,随着中国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近代城市与农村的转变与发展在20世纪中叶开始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加速,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同时,农村地区也开始实施农业改革和农村发展政策,以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
这些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城市与农村的转变与发展,有效缩小了城乡差距。
到了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项目和城市化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的许多城市发展迅速。
我国与西方国家城市化存五大差异
我国与西方国家城市化存五大差异我国与西方国家城市化存五大差异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六大模糊1.内涵模糊城市化就是把人化入城市的过程。
而许多地方只注重“物”的城市化,不注重“人”的城市化。
只关心脚下的地,不关心地上的人。
因为地可以生财,人只会花钱。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显示,2001年至2007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增长70.1%,但人口增长只有30%。
当前,我国城市化率是53%,而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约35%。
这意味着还有18%,即2亿多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没有真正城市化。
许多进城农民是“扛锄头的市民”,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市民。
有学者把这种城市化称作“半城市化”、“浅城市化”。
有关调查显示,农民工在城里有自己房屋的只占0.7%。
无处安身,何以乐业。
城市化的内涵首先应该是人的城市化,很多地方对城市化内涵认识模糊,以为盖上房子、修上路就是城市化了。
一些地方推进城市化的冲动来自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千方百计把农民土地变为建设用地,然后以地生财,一些农民“被上楼”,一些村庄成建制地变为城市,违法拆迁、暴力拆迁时有发生,城市变大了,农民利益却受到严重损害。
农村问题城市化、农民问题市民化的矛盾内化倾向愈加刚性。
2.格局模糊先发展大城市,还是先发展城市群,还是先发展小城镇?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实践中各干各的。
笔者认为,中国应沿着费孝通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的路子走。
中国这么多农村人口,要实现城市化,首先应该走就地城镇化的路子,然后再慢慢向中等城市、大城市集中,一步跨入大城市非常不现实,人力、物力、财力及管理能力都准备不足。
应该先发展小城镇,让农民就地城市化,就近城市化,这是符合中国目前实际的城镇化道路。
当前,国家的资源配置主要是先发展大城市,对小城镇用力太少,不仅如此,苏州等很多地方都在斥巨资建城市综合体,而“智慧城市”也在全国90个城市首批试点。
这一由IBM提出的“智慧地球”转义而来的舶来品,在国外也不过5年时间,我们今天就匆匆拿来,盲目性太大,代价太大,“智慧城市”千万不可“利令智昏”。
(整理)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的发展前景和道路.
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的发展前景和道路郑勇城镇化,国际上通用的叫法是城市化。
在我国的实践中,两种概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城镇化在过去100多年里已成为全球一个不可遏止的发展趋势,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的规律性现象。
尤其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发展加速,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其浪潮般的趋势席卷世界各国。
我国在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政府层面逐步摈弃了原来对城市化的错误认识,逐步把发展城市化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一大目标。
城市化脚步骤然加快,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应该指出的是,无论人们对城市化喜欢还是厌恶?赞成还是反对?它都是一个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我们只能顺应历史潮流,利用城市化对国家带来的有利方面,而逐步消除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几个概念1、城市化,是产业革命以来,非农产业的兴起,发达商品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生产要素迅速集中化、集约化,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经历革命性变革,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饶会林,东北财经大学)2、城市化的内涵。
广义的城市化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城市性状的改变过程;城市数量的急剧增长过程;城市质量的不断演化和提高过程。
3、城市化指标,最常用的是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即人口城市化程度。
二、我国城市化的历程及现状(一)建国以来城市化历程1、1949——1957 年: 城市化起步和人口自由迁移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国家是鼓励农村人口迁入城市的。
2、1958——1960 年: 城市化过快推进和人口过度迁移阶段。
在大跃进思想指导下,城市化速度人为过快推进。
3、1961——1965年: 城市化调整和人口返迁阶段。
作为对前一时期过度城市化的纠正, 这一时期经历了一次非正常的逆城市化过程。
4、1978—— 20世90年代 :城镇化与人口加速流动阶段。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市化是标准的城镇化模式。
由于害怕西方国家的“城市病”,国家这期间是抑制大城市发展,而鼓励中小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小城镇的发展。
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
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急速的变革,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到现代化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从城市化的动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变革等方面,探讨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
一、城市化的动力近代中国城市化的最初动力可以追溯到西方的殖民统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期,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得中国的一些沿海城市成为殖民地和商业港口,这对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的浪潮也在西方国家带动了城市化进程,中国随之而来。
大量的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推动了城市的快速扩张。
二、城市规划近代中国城市规划在西方技术和经验引导下逐渐兴起。
以上海为例,20世纪初,上海开始实施国际化的城市规划,形成了以外滩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区域。
同时,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外国资本的涌入也对中国的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些沿海港口城市成为了殖民统治和商贸中心。
三、城市建设近代中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例如,北京的城市建设在清末时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清末民初时期,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开始从帝王的个人意志转向统一规划下的城市建设,具备了现代化城市的基本特征。
同时,一些大型铁路、公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的修建也推动了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
四、社会经济变革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不仅是城市化进程的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变革的产物。
在近代中国,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特别是工人阶级和农民工群体的迅速增长,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此外,近代中国的工业化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基础。
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过度集中和资源分配不均等,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
此外,城市交通、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总结而言,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到现代化社会的转变过程。
城市化的动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变革等因素都对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法国城市化历程对我国的启示
法国城市化历程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世界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所以其城市化又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
法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城市发展史的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在其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有着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关键词:法国城市化中国启示作为传统的农业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2%—83%,1931年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51.2%。
经过漫长的百年的发展,法国实现了城市化。
中国作为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应积极吸取国外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
虽然中法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情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法国在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体验了各种酸甜苦辣,其中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深刻的教训,我们也要引以为戒。
一、法国的城市化历程法国最早的城市兴起于高卢——罗马时代,在11——14世纪又形成了第二批城市,16——17世纪兴起了第三批城市,在法国土地上已形成了稠密的城市网。
工业革命后,工厂的生产技术有了进步,生产规模扩大,吸引了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
根据法国教授菲利普·潘什梅尔的研究,法国城市化始于19世纪30年代,城市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9世纪30年代——19世纪70年代初:法国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城市化进程缓慢,经过世纪的发展,法国的城市人口增加到占全国人口的30%左右。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是法国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家经济重建的需要,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加;1931年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51.2%,城市化基本实现。
(3)20世纪50年代至今:法国的大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城市化率不断提高,达到75%左右稳定下来,成为高度城市化的国家。
二、法国城市化历程中的独特性1、农业的发展是法国实现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化最先体现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迅速扩张。
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和特点与中国比较
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和特点与中国比较摘要: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一百多年来,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是一条十分曲折、反复的道路。
本文是通过2010年世界发展指标上的数据,对世界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和主要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并做出比较。
一、城市化的基本内容1、定义:城市化也称作是城镇化、都市化。
从地理学角度来说,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从生态学领域来说,城市化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城市化三大标志:(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最主要标志);(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演进过程:正常的城市化进程都会经历从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
二、城市化的背景早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时期,就出现了城市。
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极其缓慢。
直到180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
只是到了近代,随着产业革命的掀起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造成了农村人口向某些中心区域的迅速集中。
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也使得涌现出许多新兴的工业城市和商业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从1800~1950年,地球上的总人口增加1.6倍,而城市人口却增加了23倍,这期间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也就是说多数人口形成了聚集居住的格局。
1950年左右,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比较发达国家: 1、起步早。
欧洲农村城镇化进程及其借鉴意义
欧洲农村城镇化进程及其借鉴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欧洲农村城镇化也逐渐走向了成熟和发展。
欧洲的城镇化进程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其中包括中世纪城市的形成、工业化时期城市化的大规模推进以及二战后的城市再生等。
这些历史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欧洲的城镇化进程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
欧洲国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建筑材料,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实践经验可以在其他国家的城镇化进程中得以借鉴。
其次,欧洲的城镇化进程强调社会公平。
欧洲国家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使得城市化进程中的贫困人口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和帮助。
这种社会公平的理念也可以在其他国家的城镇化中得以应用。
最后,欧洲的城镇化进程注重文化多样性。
欧洲国家的城市在建设和发展中注重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使得各种文化在城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展。
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对于其他国家的城镇化进程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欧洲的城镇化进程中包含了很多有益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具有借鉴意义。
而对于欧洲国家自身来说,也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城镇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实现更好的城市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 1 -。
发达国家农村城市化发展措施及效应
一、发达国家农村城市化发展的措施(一)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平均发展水平在全球是最高的,但它们在推进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根据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分3个阶段实施的。
1.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奠定城市化发展的基础。
发达国家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初期阶段,由于各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而存在着差异,但总体上以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步入城市化的初期阶段。
美国是发达国家农村城市化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它从19世纪初到1879年城市人口就已达到了30%左右;而日本则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到1920年城市人口达到了约20%;德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也随着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水平也达到了15%-30%。
这一时期发达国家推进农村城市化的特点是在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率先推进。
2.农村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各国城市化呈现跳跃式发展。
如果说发达国家的农村城市化的初始阶段,仅仅是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序曲,而当发达国家进入产业革命的末期到二战前夕,各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发展呈现出跳跃式发展态势。
如美国到194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了55%左右,超过了农村人口;此时,日本的农业人口也大量向城市转移,同时期城市人口达到40%多,且各国城市化发展特点已通过交通业的迅速发展,由中心城市向周边沿路(包括水路)扩散,并初具城市聚群发展的雏形。
3.高速发展阶段,形成城市聚群,城乡一体化格局确立。
从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带来交通业和通讯业的突破性发展,使各国工业化进入高涨阶段,也带动了三产业的突飞猛进,由此形成各国农村人口加速向城市流动。
据统计,日本到198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76%;美国、英国的城市人口则达到80%左右,特别是随着产业活动的郊区化和城市聚群的发展而引起的城市由集中向分散化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发展几乎没有区别,甚至由于城市交通与环境问题,各国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的现象明显增多。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农村改革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农村改革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城市化进程和农村改革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城市化进程指的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而农村改革则是为了提高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农村改革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城市化进程的现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0.6%,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许多好处,比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等。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了城市人口的膨胀和城市资源的紧张。
一些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其次,城市化进程不平衡,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人口流失严重,形成了“空心化”现象。
此外,城市化进程还带来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农业生产的减少,给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农村改革的现状为了解决农村问题,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农村改革。
首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农村土地资源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利用,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了保护。
其次,农村金融改革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设立,为农民提供了贷款和储蓄等金融服务。
此外,农村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也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
然而,农村改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其次,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问题仍然存在。
此外,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仍面临一些制度和政策上的障碍。
三、未来发展方向为了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农村改革,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
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随着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中国城市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从传统的封建城市逐步转变为现代的工业化、现代化城市。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引进西方城市规划理念、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的经济意义、现代城市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沿革中国的城市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商代城市。
从唐宋以后,中国的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许多大型城市,如浙江的杭州、江苏的苏州、福建的福州等。
但是,城市在经历了一段繁荣之后,很容易就会崩溃。
中国的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战乱和动荡,这导致了城市经济的崩溃和城市自身的衰败。
直到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等变革,中国的城市才开始逐渐复苏。
二、引进西方城市规划理念19世纪末,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城市规划理念,如法国、德国和美国的城市规划理念。
1904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了“交通总局”,开始了中国城市规划的历史。
此后,中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多个城市规划机构,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例如上海外滩、广州中山大道、北京长安街等都是在这个时期修建的。
三、城市化进程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进程更加加快。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里,中国城市人口占比从17.9%提高到了58.5%。
尤其在21世纪初,中国遭遇了一波城市建设的狂风,许多县级城市变成了地级城市,一些地级城市发展成了省会城市。
例如深圳、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城市形态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四、城市发展的经济意义城市化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首先,城市化可以促进人口和资源的集聚,使生产效率更高。
其次,城市化可以为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培养更多的创业和就业人才。
当城市化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城市经济发展也会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的财政收入也会大幅增加。
因此,发展城市化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第2单元 城镇和乡村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华地图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广东城市化水平高于江西的主要原因是()A. 东部省级行政区城市化水平总体高于西部省级行政区B. 青海城市化水平高于辽宁C. 西北部省级行政区城市化水平总体高于东北部省级行政区D. 黑龙江城市化水平最低【答案】A【解析】(1)从图中看东部省级行政区城市化水平总体高于西部省级行政区 A正确青海城市化水平为40%~60% 辽宁城市化水平大于60% 青海城市化水平低于辽宁 B错误西北部省级行政区城市化水平总体低于东北部省级行政区 C错误黑龙江城市化水平为40%~60% 不是最低的 D错误故选A【答案】C【解析】(2)广东城市化水平高于江西的主要原因是广东经济水平高 C正确我国目前主要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发展水平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受气候、知名度影响较小 A、B错误广东矿产资源不如江西丰富 D错误故选C2.(1)该时期我国城乡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2)该时期我国城市化主要表现为()A. 社会经济发展B. 交通运输发展C. 国家政策支持D. 矿产资源开发【答案】A【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图示我国乡村人口数量不断下降城市镇人口数量不断上升说明其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吸引更多的人口提高了城市化水平故A正确 BCD错误故选A【答案】A【解析】(2)据图可知图示时期我国乡村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城市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多说明城市人口比重在上升 A正确 B错误图中反映的是城乡人口数量的变化从图中无法得知城镇数量的变化也无法判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 C、D错误故选A3.(1)美国国会大厦位于华盛顿市中心附近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影响美国国会大厦布局的主要因素是()3.(2)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但其附近没有成为中心商务区主要影响因素是()A. 自然资源B. 气候特征C. 地域文化D. 地形特点【答案】C【解析】(1)由题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美国国会大厦位于华盛顿市中心附近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域文化故选C【答案】B【解析】(2)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但其附近没有成为中心商务区主要影响因素是历史因素故选B4.(1)按照城市化的四个阶段美国城市化目前处于()4.(2)在甲阶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人口、经济活动向城市集聚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②城市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出现城市群③第三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④老城市开始出现人口由乡村回流现象A. 城市化B. 郊区城市化C. 逆城市化D. 再城市化【答案】B【解析】(1)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美国人口从城区向郊区迁移带动郊区地区的城市化促使大都市圈形成体现郊区城市化 A错误 B正确逆城市化指人口向周围的乡村和小城镇迁移 C错误再城市化指逆城市化后人口重新由乡村向大城市或中心城市回流 D错误故选B【答案】C【解析】(2)从图示来看甲阶段应是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人口、经济活动向城市集聚①正确该阶段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但没有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没有出现城市群②错误当城市化水平较高时第三产业居于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③正确老城市出现乡村人口重新回流应处于再城市化阶段④错误故选C5.(1)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5.(2)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火电厂图中①②③④处适合布局该火电厂的是()A. a→d分布有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B. 图中等值线弯曲与交通通达度有关C. 市区边界应在d线附近D. 城市主干道为环行道路网【答案】B【解析】(1)读图分析图中等地价线从多个方向向外弯曲突出反映弯曲处地价比两侧高应该处于放射道路与城市环路交汇处该城市道路网为环行放射状等值线弯曲与交通通达度有关 B正确 D错误从a→d即从市中心向外一般分布有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A错误市区边界应在热力环流边界上是图上虚线 C错误故选B【答案】C【解析】(2)火电厂对大气有严重污染应布置在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从风频图可知该城市最小风频为北风大气污染严重的火电厂应该布局在城市北部并在热力环流范围之外③处位置最佳 C正确故选C6.(1)广州市城区街景图片中往往与住宅区贫困程度呈正相关的因素是()6.(2)与西湖社区相比蟠龙社区的贫困群体更多的是()6.(3)人口统计表明荔湾历史文化街区贫困人口较多但其最新街景解译的贫困程度较低可能是由于()A. 天空开敞度B. 绿化率C. 道路宽度D. 建筑密度【答案】D【解析】(1)天空越开敞绿化率越高说明环境越好一般是高档住宅区道路宽度越大的住宅区档次一般较高一般情况下住宅区建筑密度越大楼房越密集居住环境较差贫困程度较高故选D【答案】A【解析】(2)西湖社区位于近郊可能存在众多外来进城人员、城郊小工厂的产业工人无业农户往往定居在城市边缘由图可知蟠龙社区位于老城区发展历史悠久因失业、下岗等因素而致贫的本地城市贫困人口由于缺少居住迁移的支付能力大部分滞留在此区域故选A【答案】C【解析】(3)由图可知荔湾街区为老城区且是历史文化街区推测其进行过旧城改造故从外观上看不出其贫困程度故选C7.(1)若图中功能区布局合理则该城市所在区域及河流的流向正确的是()7.(2)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A. 浙江向北流B. 南亚向南流C. 西欧向北流D. 山东向南流【答案】C【解析】(1)据所学知识水污染较重的企业一般位于城市河流下游读图可知该城市的钢铁厂和煤电厂均布局在区域北部若图中功能区布局合理则该城市北部为河流下游河流应由南向北流 B、D错误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如果该地位于浙江则冬季风会把北部钢铁厂和煤电厂排放的废气带入城区污染城区大气布局不合理 A错误西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盛行西风(西南风)如果该城市位于西欧则钢铁厂、煤电厂位于盛行风和下风地带对城市大气环境影响小布局合理 C正确故选C故选C【答案】A【解析】(2)读图可知甲功能区分布范围最广分布于城市中心的外围应为住宅区丙功能区分布在城市外缘的交通干线附近应为工业区但由于邻近城区不宜布局重工业区和化工区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应设置绿化带因此乙为绿化区不宜布局旅游休闲区、商业区和行政区丁功能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捷占地面积不大应为商业区故选A8.(1)图中阴影部分最可能表示的城市用地类型为()8.(2)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ab一线地租水平的是()A. 交通用地B. 绿化用地C. 工业用地D. 商业用地【答案】B【解析】(1)由图可知该功能用地主要沿着城市主干道分布最可能是为了发挥环境效益而布置的绿化用地故选B【答案】D【解析】(2)a位于主干道附近地租较高由a向b 离主干道越来越远地租明显下降在接近另一条主干道时地租又开始升高过了主干道后地租又下降 D符合题意故选D9.(1)“滞后城市化”状况比较突出的国家是()9.(2)下列关于各国城镇化水平高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 埃塞俄比亚B. 印度C. 乌克兰D. 巴西【答案】B【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读图可知埃塞俄比亚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小说明该国城市化水平低 A错误印度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说明该国城市化水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是滞后城市化 B正确乌克兰、巴西城镇人口比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说明该国城市化水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是虚假城市化 CD错误故选B【答案】C【解析】(2)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经济没有美国发达 A错误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不发达 B错误伊朗位于波斯湾沿岸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工业发展快 C正确乌克兰农业发展水平并不低 D错误故选C10.(1)黄山市城市用地的分布特点是()10.(2)甲区虽然位于城市外围但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规模大其主要原因是()A. 三类用地分布均衡集聚程度较低B. 住宅用地分布在近郊和重要旅游区C. 三类用地集中度高呈多中心状态D.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率较城市外围低【答案】C【解析】(1)由图可知黄山市三类用地区域位置差异较大住宅用地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心城区、重要旅游区附近工业用地分布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区县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重要交通沿线商业用地分布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城市商业集聚区、大型公共设施和旅游景区周围、重要交通设施附近故选C【答案】D【解析】(2)黄山市旅游业发达甲区虽然与市中心距离较远甲区可能为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度假旅居型、疗养等服务业的发展使得甲区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规模较大故选D11.(1)澳大利亚政府将科克图岛的船坞外迁主要考虑的是()11.(2)与船坞时代相比专管机构接管后的科克图岛()A. 降低土地成本B. 减少资源消耗C. 减轻环境污染D. 保护自然遗产【答案】C【解析】(1)由图可知科克图岛周边城市街区较多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克图岛逐渐位于城市中心地带船舶运作、维修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较大为减轻城市环境污染政府将船坞外迁故选C【答案】B【解析】(2)由材料可知船坞时代岛屿上的船坞是集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定居在岛上的工人较多由材料可知专管机构接管科克图岛后将该岛开发成文化旅游胜地旅游业的发展会导致岛上白天的游客数量远超过夜间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变大 A项错误 B项正确专管机构接管后的科克图岛土地利用方式会呈现多样化建设用地面积会增加 C、D项错误故选B12.(1)美国大城市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现代化大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12.(2)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表述不正确的是()A. 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B. 美国城市用地紧张C. 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D. 西欧地质条件差【答案】C【解析】(1)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多古建筑由于城市古建筑的保护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市中心少见摩天大楼故选C【答案】D【解析】(2)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建筑有围墙体现封闭性 A说法正确中国园林忌直求曲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不具有开放性 B说法正确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向性 C说法正确中国的建筑物线条比较复杂 D说法错误故选D1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3.(2)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A. 苏州古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 北美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类似C. 法国巴黎市中心也为“前巷后河”景观D. 苏州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答案】A【解析】(1)苏州的建筑布局体现了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欧洲的传统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北美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不同北京的城市布局以皇宫为中心与苏州不同故选A【答案】D【解析】(2)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影响苏州古城的独特风貌北京城市布局以皇宫建筑群为中心体现了封建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力作为美国最高立法机构的国会其地位的重要性影响着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建设工业区向城市外缘移动主要受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故选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4.(1)与巴西比较简述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4.(2)简述巴西城市贫民窟现象严重的原因14.(3)简述巴西城市化进程对我国的启示【答案】(1)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城市化速度快【解析】(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比较于巴西70年代就开始城市化我国的城市化起步比较晚我国城市化虽然起步晚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快速上升城市化速度快【答案】(2)“强迫工业化”使大量较低素质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就业困难出现虚假城市化即城市化水平超前于工业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些年份经济出现负增长就业机会少失业率高贫困人口多【解析】(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巴西城市化进程过快大量较低素质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经济发展滞后就业岗位少失业率高贫困人口多因此产生了城市贫民窟【答案】(3)城市化进程必须与工业化同步发展发展经济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切实保障失地农民和低收入人群的利益【解析】(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巴西的畸形城市化警示我们单纯依靠城市化难以改变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现象也无法改变城乡间贫困人口转移的趋势城市进程中必须兼顾经济的发展推进工业化完善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和公共社会政策应兼顾不同的社会阶层避免过度的两极分化15.(1)根据学者提出的几种基本模式推测城市市辖区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15.(2)简述我国东部地区城市较西部更易增设市辖区的原因15.(3)某城市增设新的市辖区后可能会出现“虚假城镇化” 说明出现“虚假城镇化”的表现【答案】(1)独立式——并排式——组合式——圈层式【解析】(1)城市发展初期市辖区数量少范围小为独立式模式随着该地区的发展市辖区数量增多开始增设郊区市辖区形成并排式模式随着该地区的继续发展郊区市辖区转变为中心市辖区进而演变为组合式进而演变为更加复杂多样的圈层式模式【答案】(2)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发展更快为了便于管理政府会更容易决定增设市辖区【解析】(2)我国东部地区城市较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发展更快增设市辖区会更便于管理【答案】(3)增设新的市辖区后市区空间范围变大但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少城镇人口比重仍然较低出现“虚假城镇化”【解析】(3)虚假城市化(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增设新的市辖区后该辖区内城市化的速度可能会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出现虚假城市化16.(1)图Ⅰ中乙代表________国家说出这类国家城市化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2)对照图和表发展中国家目前城市人口数量________(填高或低)于发达国家但城市人口比重还比较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3)世界人口超百万特大城市的数量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超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数量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4)简述我国政府应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答案】(1)发展中, 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解析】(1)读图可知乙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应为发展中国家【答案】(2)高, 小, 乡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解析】(2)对照图和表发展中国家目前城市人口数量高于发达国家但城市人口比重还比较小原因是乡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答案】(3)数量增多速度加快, 数量增长速度快并超过发达国家未来多数特大城市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解析】(3)读图可知世界人口超百万特大城市的数量变化特点是数量增多速度加快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超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数量变化特点是数量增长速度快并超过发达国家未来多数特大城市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答案】(4)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环境建设绿地【解析】(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政府应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环境建设绿地。
历史背景分析: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变迁
历史背景分析: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变迁介绍改革开放是中国20世纪末以来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自1978年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变革与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改革开放时期对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各种重大变化。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开始迅速崛起。
特别是在1980年代,中国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并引入外国投资和技术。
这种经济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与此同时,城市化也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现象。
随着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城市环境逐渐发展壮大,原本贫瘠落后的乡村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然而,这种快速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人口过剩、住房紧张和社会不平等等。
社会阶层的变动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农村集体经济逐渐转变为个体经营和现代农业,人们开始享受到更多发展机会和自由选择。
随着市场经济模式的推进,新兴中产阶级和高收入群体逐渐形成。
然而,与此同时,社会分化也加剧了贫富差距。
一些地区与城乡之间的差距拉大,并出现了以富裕的精英阶层和贫困的底层人口为主的两极分化现象。
教育与文化变迁改革开放时期对中国教育和文化领域也带来了深远影响。
教育机会得到了普及,教育资源日益丰富。
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并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与此同时,文化传统正在经历着重大转变。
西方文化影响逐渐渗入中国社会,尤其是在城市年轻群体中更为明显。
音乐、电影、时尚等领域中的文化交流促进了跨文化融合与多样性的发展。
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的转变改革开放也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传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被逐渐削弱,并向个人利益和市场经济取向转变。
人们对自由、平等和个体权利的追求日益增强,社会关系和道德观念也面临着挑战和调整。
然而,这种价值观念的重塑并非没有反抗力量。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也成为一些人关注的焦点,他们试图通过传统文化复兴来寻找自己身份认同与自我认同。
西方经济学对城市化与城市经济的分析
西方经济学对城市化与城市经济的分析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城市经济是指城市内部各个产业的发展和运行。
西方经济学对城市化与城市经济的分析主要从劳动力市场、地理区位、集约型经济和城市规模等方面展开。
首先,西方经济学对城市化与城市经济的分析关注于劳动力市场。
城市作为吸引人口流入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水平来吸引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
从供需关系角度,城市的人口增加会带来更多的劳动力供应,从而降低劳动力的价格。
此外,城市人口的增加还会刺激需求增长,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其次,西方经济学对城市经济的分析涉及地理区位的考虑。
城市的地理位置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位于河流交汇处或海港的城市可以通过水运而获得更多的贸易和物流机会。
同时,城市的地理位置也影响着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
因此,西方经济学在分析城市经济时会考虑到地理区位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三,西方经济学关注集约型经济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集约型经济是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集聚产业集群和扩大经济规模来提高城市经济效益。
在城市化进程中,经济中心往往形成集聚效应,各种相关行业和企业汇聚在同一地区,形成产业链条和协同发展,带动城市经济的增长。
西方经济学通过研究城市内各个产业的关联关系,分析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
最后,西方经济学对城市化与城市经济的分析考虑到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城市规模扩大会带来更多的人口和劳动力资源,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同时,城市规模的扩大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
因此,西方经济学在分析城市经济时会综合考虑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对城市化与城市经济的分析从劳动力市场、地理区位、集约型经济和城市规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本质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未来的城市化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发展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惊人的城市化进程,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与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这一过程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农村向城市的迁移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迅猛推进。
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
农民工的大量涌入城市,为城市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资源。
而农村城市化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因素农村居民通过迁往城市可以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更高的薪资水平以及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这种经济因素是农村居民迁往城市的主要动力之一。
2.教育与医疗资源城市相对于农村拥有更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自己享受更好的医疗条件,很多农村居民选择迁往城市。
这也是农村居民迁往城市的重要原因。
3.社会保障城市相对于农村拥有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例如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
这些社会保障政策吸引了不少农村居民迁往城市。
二、农村向城市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和发展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1.城市经济增长随着农村居民的迁入,城市的劳动力供应增加,劳动成本降低。
这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和消费也为城市经济增添了活力。
2.社会问题大规模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例如,在城市中农民工的生存状态艰难,低收入和不稳定工作带来的生活困境成为了一大挑战。
同时,农村居民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社会身份认同等问题也需要解决。
3.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农村向城市的迁移使得城市承受着更多的人口压力。
城市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合理的城市规划,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人口需求。
此外,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也是摆在面前的难题。
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与经验
作者: 刘景华
作者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300387
出版物刊名: 历史教学问题
页码: 18-27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1期
主题词: 欧洲;农村城镇化;原工业化;工业化;乡村改造
摘要:农村城镇化进程贯穿于11世纪至21世纪的欧洲,并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中世纪中晚期是农村城镇化的准备阶段;近代早期原工业化促使农村城镇化启动;工业化时代农村城镇化达到高潮;后工业时期农村城镇化仍然多样态推进,乡村生活方式最终与城市无异。
欧洲农村城镇化进程所体现的长期性和阶段性、自然发展与强力推进、城镇布局和发展的均衡、重视农业的同时培育乡村新经济等特点,对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西方城市化历史进程分析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
作者:孙广迪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11期
【摘要】在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和农村呈现出差距极大的发展态势,这影响到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不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理念的实施。
加快农村地区的全面建设,全面建设新农村,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是现阶段解决农村问题的必要手段。
分析西方国家城市化的历史准备条件,有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城市化过程,对于我国农村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和发展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化源起;现状;准备条件;借鉴意义
一、城市化的起源及我国城市化现状
1.1城市化的起源
城市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载体,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是整个城市化过程的基本元素。
有西方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有两次重要的非连续现象,两次都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次是涉及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被称为“农业革命”。
经过这次变革,人群进化成了农民和牧民,出产剩余农产品,为城市中心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1]第二次是工业革命,这次变革直接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把世界人口越来越多的引向了城市地区。
在这一时期中西方的城市规模和功能都得到了极大地发展,成为社会构成体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城市化也开始进入人的视野,并有着令人吃惊的发展速度。
1.2我国城市化的现状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局面,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各个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上海、北京、广东等改革开放重点试验区,有着政策的支持、便利的交通条件、沿海的区位优势使这些地方的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方[2],与此相反的,我国的中西部如陕西,甘肃,河南这些地区城市化水平不高,它们在原有基础和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城市化之所以低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地区是农业人口相对较多,居住集中。
从某种角度来看,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城市化的发展情况。
虽然农村城市化在乡镇企业的带动下兴起,中国农民搞了工业,这使得我国农村的城市化开始了一个新的进程。
但是通过各个地域之间的比较,农村人口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发展受到制约,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还是影响到了我国整体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二、西方城市化具备的条件
城市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化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掀起了一个城市化的浪潮。
例如英国的工业化过程中对城市化的促进就是一个典型。
这是工业革命带来的令人不敢相信的事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正式的成为了经济政治中心。
城市化进程在一段时间里非常明显的开始了它扩张。
这些数据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庞大的城市人口,但它也很容易让我们误认为工业革命是城市化的根源。
本文认为这种看法是有待于讨论的。
工业革命只是城市化进程实现的最后突破,由于其强大的创造力掩盖了城市化前期的各种准备。
1、建立先进社会制度的准备。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动荡成为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的主旋律。
城市在这一时期不仅没有得到发展,反而有了退步的迹象。
马克思.韦伯在《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中描述了城市的没落。
这主要是大庄园变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它的一切需求是其内部的劳动分工来满足的,这导致了绝大多数的小城镇失去了经济基础。
他还指出了但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细节,“皇帝们三令五申严禁城市人口外流,尤其谴责地主们不惜拆除在城市中的住宅而把木料和家具全都搬到乡下去。
”[3]这说明了当时社会的一种趋势,城市人口正在减少,城市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节点的功能正在流失。
这时候的西欧社会面临的是全面的乡村化。
各个封建庄园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而农民也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由自己土地的自耕农,另一部分是没有土地的农奴。
自耕农支付地租的方式主要是缴税,而农奴则是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在大庄主眼中,自耕农意味着金钱,农奴意味着劳动力。
当封建制形成以后,封建主运用各种方式极力的追求财富和劳动力,为新生力量的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从而为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城市的社会功能开始恢复。
公元10世纪,封建制在西欧得到了稳定的发展,但是出现农奴不堪忍受压迫逃往城市的现象,并且有的农奴通过赎买的方式摆脱庄园主的限制,比如在英国的《末日审判书》记载,有的定居于城市的手工业者要向原庄园主“缴纳六只钵”,缴纳二十斤铁作为代役租,有的要缴纳若干便士甚至要服劳役。
这说明当时对于手工者前往城市定居是有严格限制的。
到了1168年,圣托梅尔城规定,农奴入城以后,领主不得再追捕,西欧有句谚语由此而生“城市的空气是人自由。
”这种对人身自由的追求在韦伯的《德国走向资本主义的特殊发展趋势》中也可以看到其对于农民流动所起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十字军东征开始了,十字军战争一共有有8次,历经200多年的时间,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宗教信仰之争。
在下这场战争中西欧的商业贸易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些因素使得西方城市虽然在中世纪前期停滞不前,但在11世纪以后,城市开始了复苏,城市人口的到了增加。
3、统一开放的市场是城市化快速实现的前提条件。
在城市经济得到了初步的恢复以后,西欧又迎来了思想领域内的文艺复兴运动,这更是对封建制的一种消弱,使得农民更加的渴望自由,与此同时,欧洲统治者对于财富的渴望,使得海上贸易逐步繁荣起来,在争夺海上霸权的过程中,西欧国家建立了一套殖民体系,比如英国在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完成了自己的海外殖民体系,这意味着英国建立了一个硕大的海外市场,随之而来的就是市场对于商品的大量需求,直到与手工业作坊的生产能力形成矛盾,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的是更多的劳动力和更高效的技术。
因而,工业革命使得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各种解放运动和圈地运动使
更多的自由人口涌向城市,就这样城市开始了城市化的历程。
因此西方快速城市化是在建立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后,通过工业化实现了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
三、对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启示
1、重视和完善村委会的选举及作用。
城市化意味着非农化,它实质上就是社会用一种生活方式改变掉农民原来的生活方式。
这种改变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有着传统性的农民。
这会让农民产生一种本能的抵触的群体情绪,处理不当很容易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运行。
如何在发展和农民抵触心理之间有一个减压阀,成为了稳定农村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的村委会就应该当仁不让的承担起这种责任。
现阶段,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不完善,农民的民主政治参与意识单薄,使得在村委会选举中出现贿选现象,结果就是“谁有钱,谁当村长”,村委会组成人员的素质标准就是金钱。
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各种利益混杂在一起,设想一下,如果村委会如上产生,农民的利益怎能得到保护,农民如何能从发展中得到好处,如何能安抚原本抵触的群体情绪。
有能力的村委会成员,完全可以利用城市化带来的产业技术、优秀人才结合当地的地域性特点,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农村城市化之路。
2、市场的存在和扩大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关键。
市场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城市存在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
韦伯甚至指出“只有在地方上的居民可以从当地市场中满足其日常需求中经济上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并且,从市场上购得的物品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由当地的居民或周围的居民特别为了市场销售而生产(或从他处取得)的条件下,我们才能使用城市一词。
[4]农村的城市化过程与城市自身的城市化有着很大的不同,最显著的差别就是社区成员对待土地的使用方式上。
城市是用土地发展工业,用商品养活城市人员,而农村是用土地直接生产生活必须品,这也决定了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力不足。
在传统农业中,土地养活了农民,提供了他们基本的生存资料,但同时也将农民限制在了土地上,并不能通过像工业的高产出为城市化提供强大的动力。
农民只能通过农业解决问题,但农业的周期性和不稳定性限制了其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农村市场的建立与扩大可以弥补这一缺失,同时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将农业看成是大农业,充分利用土地因素,以养殖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的大农业为基础,走“公司+农户”的模式,形成工农相辅的发展趋势,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准备。
[5]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应该重视市场的作用,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之下,建立适合发展的市场供求机制,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并使之完善,这是在推动农村工业化之前的必要准备。
注释:
[1]陈一筠等. 城市化与城市社会学[M].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
[2]姚士谋等. 农村人口非农化与中国城镇化问题[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
[3]马克思.韦伯.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M].三联书店,1997
[4]马克思.韦伯. 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费孝通. 我看到的中国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 费孝通文集[M],群言出版社,1999。